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参加校本培训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为期近一个月的暑期校本培训结束了。作为被培训者的我觉得很充实。本次暑期培训有理论学习、专家讲座、问题研讨、课例观摩、活动单教学设计、自主学习等内容。校本培训的集中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由衷的觉得时间没有白花,它让我的暑期生活更丰富、更精彩,我真是受益匪浅。
1、专家引领,智慧提升。
魏书生、许卫兵、袁月等专家们的讲座以完备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多彩的个案分析,使我校每位教师在学习的同时更是在实例中得到启示和思考。会场中迸发出的阵阵掌声,正是教师们学习的共鸣之音。沐浴在专家提纲挈领式的理论疏理和高屋建瓴式的实践指导中,安定小学的每位教师在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上,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在专家的讲座中,我领悟到:不断的进步是以不断的学习为前提的。我这个人很喜欢读书,但更喜欢专家讲座,当书越读越疲惫,越教越疑惑时,需要见多识广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给我以指导,助我突破瓶颈。专家讲座满足了我的求知的欲望,让我体验了与名师对话的快乐。近一个月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未结束,相反,以此为契机,它才刚刚开始。在培训中专家给我们推荐了很多书的目录,我将会一一去学习研读。
2、加强师德修养,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暑期培训给教师一个好的学习机会,给教师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是孩子们的福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让我们教师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网络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学到得知识远远不只这5天。回想起华应龙老师“融错,让课堂更精彩”,特别是他说到得“容”错——尊重孩子的“不同”,包容孩子错误。“融”错——差错是一种资源,就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解决它,让他下次不再错了。“荣”错——犯错也是一种贡献。看多有哲理的话呀,它真不愧为数学教育界的大师。让我长了见识,开了心智。
在华老师课堂中他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融化成一种教学资源。在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出错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正确对待自己错误,利用错误展示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然后及时点拨和鼓励,从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错误后,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表现出一个真实而有效的课堂。
想想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所出的差错,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把学生在课堂中错误当成资源来利用,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自己改正错误,让学生做错的当作自己的教训,作对的当做自己的经验,真正做到“融错”。
在当今时代,许多学校采取种种形式沟通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庭参与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校合作势在必行,也理所当然。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一、从家长的角度来看
1、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和义务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希望知道学校是怎样教育他们的子女,希望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计划,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是否受到侵犯,是否被体罚了等等。
2、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从理论上说,家庭教育是个体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最关键时期的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婴、幼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正处在大脑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和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把握家庭社会化方向的人自然是家长。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关键。家长和儿童的特殊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子女和家长的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树立起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家长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参与学校教育。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总是有教育宗旨的,最根本的便是德智体美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读书,升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其他的概不参与。其实,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读好书,更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好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学生缺一节课可以补回来,但思想上有一个盲区,恐怕要纠正过来不容易。
因此,学校的课程和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做家长的不合作,限制孩子参加学校的活动,或没有重要事情也让孩子缺席的化,这就影响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孩子学习的机会。事实上许多学校活动都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种支持可能是精神上的,也有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责任上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和家庭的相互支持、交流和需要,才有家校合作的基础。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1、学校教育的合作者而不是指责者。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2、学校教育的智慧者而不是观察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用真诚来支持教育,很多家长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参与者,成了一名观察员。
3、学校教育的鼓励者而不是批评家。学校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宣传,特别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家长的积极参与,友情配合。
四、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是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合作的伙伴,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是实际的行动,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学校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
4、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是良好的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和家庭之间都想把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因此交流势在必行。教师可以把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日常活动告诉家长,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家庭背景、经济、生活情况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提出要求,把家长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想法告诉学校,学校也不断地通过交流渠道对家庭教育的模式和过程不断地指导,双方在互动中获益,交流中发展。所以没有家长参与的学校教育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个性的教育;没有学校指导下的家庭教育更是盲目自发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的教育才是完备健康的教育。
实施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个人体会到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究新教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建立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的想、大胆的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首先,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入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和"导"使学生形成能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重要标志之一,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应当做以下几点:
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关键是课堂教学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应带之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管理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不容丝毫的冒犯和怀疑。就有这种意识,教师就不可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在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做知识的接受者、储存者和知识的反复训练者。
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课堂开放以后,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教师的目标意识要加强,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坛",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立冬刚过,小雪正来。我校有幸分享了“如何开设校本课程”的专家经验,犹如收获了一缕冬日暖阳。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进一步挖掘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校响应号召,大胆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强化校本课程开设意识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更主动地发展。它改变了教师作为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拥有更多自主、创新的权利,为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整合资源,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整合了各科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了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在我们看来,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走进名人世界》。
(一)我校在学校大门墙壁上创设了与学生名人教育课程相匹配的多位名人画像及内容的文化墙。在教学楼的一层开辟了名人、伟人教育专区,以及每周每班的名人名言集。
(二)学校利用假期组织领导和语文教师收集、整理、编写名人教育校本课程。另外,本学期名人教育进课堂,让学生有书看,教师有书上,并将其列入学校的考核当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使学生学有所长。
(三)开学前,本校编写了《行为习惯养成手册》校本课程,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纳入考核之中。
1、要求各班认真识记相应年级的学习内容。在十月底,所有班级参加知识考核,并进行一条龙排队。
2、要求学生人人制定自己的小目标,以班公示,每个学期末要通过生评、师评、家长评,对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落实。从而,让学生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校本课程开设的展望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校本课程的开设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更要与国家课程互补。任何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校本课程取得一定成效后,要不断完善、充实、提高,使之持续生长,形成特色课程,一路走下去。
一次又一次的校本培训学习,对每一位参训教师来说,无疑经历了一次次心灵洗礼,从听讲座、说听课体会、谈困惑,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培训学习,可谓是“异彩分呈”啊!为了更多更好地消化这些培训内容,现将这些收获做一整理。
点击“班主任培训”
本次校本培训,李主任给我们做了《管理与思考同行》的精彩讲座。聆听讲座,我受益匪浅,不禁掩面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在心里悄悄试问自己想带出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我希望我的学生,懂礼貌、守纪律、有爱心、会学习、爱学习、乐学习。我也想让自己的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生的现状离我们的要求还相差一段距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有相当多的同学学习需要老师提醒,他们的纪律性不是很强——有些同学上学还会迟到,做个课间操嘻嘻哈哈;他们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上课了才想起又把书忘记在家里。.。.。.这么多的问题经常让我感到苦恼和困惑。在困惑中我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才发现,如果班主任对待自己的工作,肯用心,肯动脑,是可以解决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就拿课间操来说吧,我们班的男孩子总是不能快速站好队,在做操之前你推我一下,我拽你一下,要么就是几个人围着转圈圈。等我发现他们时,才会老老实实的站好。我发现这一情况后,总在心理思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有一次,我站在队伍的一边,边看学生做操,边思考。我发现离我最近的孩子因为有了我的监视做得特别认真。我就想,如果指定这几个人为“体操标兵”做操的积极性不就有了吗?于是,做操一结束,我立即指定了这几个男生并对其他同学说,只要你表现突出,随时可以替换“标兵”里不好的学生,孩子到底是孩子,他们的天真、可爱有时会让你忍俊不禁。有时,我悄悄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发现“标兵队”的孩子下课以后,顾不上追逐打闹,赶紧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好。其他的孩子也在相互提醒着“站好,快站好!”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班主任的工作更要一路与爱同行,因为有爱便有一切!
点击“课堂教学”
转眼之间,我当语文教师已有十余年了,其间上过无数节语文课,也听过无数节语文课。每每徜徉在语文课堂里,耕耘在这片充满诱惑的土地上,心中总是充满向——对理想语文课堂的向往。那是一座圣殿,既高远,又非遥不可及。它存在于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内心,而我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努力,每一点思考,每一步路,都在通往这座圣殿。
理想的语文课堂到底什么样?许多名师都形象地描述过它:教学“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课堂“有生气,有发展,有创新,不封闭,不留痕”……美好的愿景犹如春花“树树枝枝尽可迷”。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走进去,都会让你展开无尽的想象,让你施展无穷的创意,去描绘它,构建它,丰富它。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本次校本培训,谈谈一己之见。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就是“听、说、读、写”,它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作为语文学科的学习方式。语文课上,我们要让学生专心听讲,开口说话,动情朗读,静心默读,要让学生圈点批注,品味词句,动笔书写,积累感悟。
一年级有一篇阅读课《柳树醒了》,老师们喜欢在开课前和学生聊聊“春天里的发现”,如: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人们衣着的变化等等,以此引出课题。这种漫谈式的“导入”往往用时多,而学生却没有实质性的收获。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尝试这样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季。
(师板书:春,随后在“春”字后面画横线:春_____)
师:谁能在“春”字后面添上一个字或几个字组成词语?
生:春天、春节、春雨、春风、春暖花开、春风得意……
(教师擦去横线,重新画在”春”字的前面:_____春)
师:现在你还会组词吗?
生:立春、阳春、早春、初春……
(师再擦去横线,重新加长画在“春”字之后,并加标点:春__________)
师:以“春”字打头,说一名话,你能行吗?
生:春风吹绿了小草。
生:春天小燕子飞来了。
生:春天真美呀!
师:“春天真美呀!”是抒发感情的句子,表示感叹的语气,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这么美好的春光,谁都不愿错过。它也一样,(师出示柳树图)它是谁?
生:柳树。
(师随即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融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积累、思维训练为一体,是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得到实惠的。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
(二)理想的语文课堂应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阅读课上,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获,或获得知识,或习得方法,或触动情感,或提升人格。以学生为本,我们说得很多,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操作细节上,却常常被忽略。
我们知道,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思维品质优秀的人总会有与众不同的理解或想法,另外,边阅读边在头脑中产生问题更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思维品质优秀的表现。
在我的身边许许多多的教育前辈,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他们的语文课,恬恬淡淡、简简单单,却轻轻松松、扎扎实实,我无法将他样的教学艺术归于哪个流派,却可从中管窥传统教育的精化与现代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他们都以自己活跃的教学思维和对语文教学的无限深情,实践着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以自己的个性演绎着一个个美丽的课堂。
点击“自我成长”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我真切感受到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是个人观念。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学习+实践+反思=成长。一个人成长的首要的是不断地学习,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或不相关的知识都非常重要,博览群书,深入研究。其次,是不断地实践,将自己的学习与感悟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是获得成长的保证;在实践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反思、不断写作,反思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这是专业成长的关键。人生是这样,工作是这样,教书育人亦如此啊!
学习是前进的车轮,而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捷径,就让我们在学习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