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优质(精选10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感悟】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20xx年8月24日, 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李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李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道德与法治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过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刘书英。
2018年8月24日,我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的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李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2、珍视学生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
3、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
4、让教与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
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性质。
在《道德与法治》低年段,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认为法治教育就是讲法条、讲案例的观念,把传播法的理念、精神、价值贯穿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李老师总结了该学科教学的三大性质: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
1、生活性。
珍视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2、活动性。
2、开放性。
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三、新教材四个方面的突破。
1、将涵养实践智慧作为“学习做人”的核心。
道德与法治课的中心任务是教孩子“学习做人”,但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在综合、整体、深入的意义上实现“对生活的洞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意义与价值内涵,使知识成为人的实践智慧的生长因子。
2、新教材借鉴生存论的思路和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导学生实现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理解。新教材注重文化共同体的节日、习俗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与“过去”对话,使学生成为文化传统的承载者,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回望”过去品出生活的文化与道德的意蕴。
3、超越技术主义和狭隘的功利思维。
新编教材特别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会书上范例中包含的(如果有)操作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对于自己的世界而言的整体上的好办法。
4、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内涵。
做人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生活意义的领会。新教材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了解,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关爱的领悟,从而感受生活当中的意义与价值,进而懂得感恩。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以课堂教材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处工作的具体要求、年级组的具体情况,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向课堂要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等。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可以为后面认清基本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单元是对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又是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三单元内容的基础;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具体化,更好地了解第三单元的内容,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石;第四单元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作为全书的落脚点,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
三、重难点:
重点:1、我的角色,我的责任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3、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4、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5、学会选择,学会承担6、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
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应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详细情况,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五、主要任务和要求:
1、关注常态教学,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认真分析新课程实施情况,学习先进。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反思,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水平。积极参加政治学科青年教师的教学竞赛活动,充分利用每一次外出听课机会,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2、做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的工作。要制定好改进教学五环节的具体要求。重视学法研究,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坚持每周至少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要落实内容、地点、人员等。
3、处理初中毕业所面临的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的理想,学会正确处理、释放面对的升学压力,以积极的、自信的状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最新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体会(优质(精选10篇)
六、改进教学的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2、强情感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的帮助、指导,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进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方法,跟上时代步伐,并把所学及时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4、继续实行分层教学法,抓两头、促中间,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5、强化对学生认知和记忆知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法指导,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答题,严谨求实、勤奋竞争的学习意识和氛围。
七、教学进度附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周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不言代价与回报。
第二周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第三周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第一单元复习。
第四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党的基本路线。
第五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六周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七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八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二单元复习。
11月12日,我到曾都外国语学校听了几位老师讲课,特别是周立波校长的尝试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邱学华创造出来的尝试教学法,这种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准备练习是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以旧引新,为学生解决尝试问题做好铺垫;出示尝试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出尝试问题,以尝试引路,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自学课本是为学生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讨论这一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这一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也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评价;第二次尝试练习,一堂课应该有多次尝试,通过不同层次的尝试活动。现谈谈我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保证成功尝试的基础。
首先要解决学生愿意尝试,乐于尝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办法,让学生把尝试学习变成自身的需用。
(2)课堂教学中切实做到“五多”
学生的尝试能力是“试”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不能因为学生的尝试可能失败而抑制学生的尝试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本领。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尝试的结果是未知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有步骤地尝试;教师不但要在学生尝试中进行指导,而且在学生的尝试前和尝试后,都必须认真指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学生尝试和教师指导这两方面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有可能使学生尝试成功。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保证尝试成功的关键。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班集体里,学生的尝试活动不是个体孤立的尝试,而是在班级集体互相影响下的尝试。在尝试活动中,学生之间能够产生互补作用。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尝试能力也会有差异,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碰撞,合作交流,产生互补作用,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尝试取得成功。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
在班级教学条件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能用情感互相交流。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俯下身和学生们亲切交谈,特别要多鼓励关爱“学困生”。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注意倾听学生们的意见,使他们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对学生流露的真诚的喜爱和尊重,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为学生尝试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洛阳镇高小学。
谢汝顺。
2014年11月12日。
20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在加来中心学校参加部编教材网络培训会。通过学习,本人受益匪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快来围观吧。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童年是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无论是优秀人格的培养,还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无论是面对挫折时应有的勇气,还是迎接挑战时应有的信心,都离不开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其中美德教育更是关键的一项重要内容。少年时接受良好的美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就能传承下去而且能发扬光大,体现出时代进步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因此作为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负有很大的责任。根据几年来对孩子的教育谈几点体会:
孩子刚上学对学习各门功课是陌生的,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家长首先要认真给孩子反复讲第一要听老师的话,第二还是要听老师的`话,这样形成一个概念就是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就能有好成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孩子思想里老师就有了一个高大的形象,比家长要高大,时间一长尊敬师长的美德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当然这当中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老师优秀成绩的故事,同时家长要带头尊敬老师,保持一定的沟通。
一个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坏,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培养一个认真学习的态度。几年� 我的体会是只要是老师和学校要求的就一定要求孩子认真去做决不马虎,差不多的思想和做法是会害了孩子的,几年来的体会是深刻的,我的孩子现在学习、办事都比我认真,这点上我觉得是一个成功的经验。记得一个名人说过:“一个学习办事认真的少年长大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原则问题决不妥协。记得孩子刚刚上学一个多月,孩子的妈妈中午来看她,孩子竟然提出下午不上学要陪妈妈玩一下午,不同意就又哭又闹,当时奶奶看到后竟然说给请半天假,我很生气,不头疼、不脑热凭什么这样惯孩子,我是坚决反对毅然拉着孩子上学了。经过这一次严厉的举动孩子得到深刻的教训,从此上学比谁都积极,从不耽误一节课,而且感冒发烧还没完全好也要赶去上下午的两节课。记得一个教授说过:“小孩子小时候找准一个错误认真教育一次能使他一辈子受益。”
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这就需要家长一步步引导他管理自己。这就要平时多注意放手叫他自己去做一些事,小件衣服要自己洗,平时要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成为一个勤快的好孩子。我发现凡是平时勤快的孩子,学习上、办事上都认真,成绩上也不错。凡是好吃懒做的孩子,要想学习好挺难的。好学上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着重培养,好的习惯养成了家长就可以放心了。
孟母择邻说明一个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首先要把自己管好,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不论学习、做事、说话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比如现在孩子吃饭时,把好吃的饭菜拉到自己面前,不管其他人,这时就要从自己做起,要把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道理讲给她听,一次两次坚持下去孩子自然就懂了。看电视要看新闻联播以及有利于少年成长的故事,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比如四川地震时那些抢险救人的场面,特别是灾区老师在危难时候舍身救学生的报道和画面对孩子的教育是深刻的,老师崇高的形象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我主张不带孩子去看成年人的电影和不该去的场所,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利用假期和传统节日,带孩子去走一走、看一看感触到节日的快乐和意义,同时对孩子也是传统教育,家在农村有亲戚的去串串门,看看农村是怎样过春节的,农村人是怎样生活的,这对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非常有益处的。比如农民春节家里贴的春联,高跷会,搭台演戏等等,会使孩子长见识,提高知识水平,懂得什么是文明、礼貌、礼仪等知识,从不懂到懂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转差方案,切实把教学质量提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知识体系。
教材大致从整体上涉及到了中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懂得应付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学习如何调控情绪、磨砺意志,使自己成为乐观坚强的人;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知识,自觉抵制诱惑,远离犯罪。
四、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5、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6、充分运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积极参加教研,提高业务水平。
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历史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1、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讨论、演讲、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灵活辅助差生。做好差生个别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3、开展帮带活动。鼓励优生带差生,把每个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落实责任和要求,组长监督学习,检查复习、预习及练习,及时反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4、严抓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做好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强化德育功能,开展课堂活动。
1、配合德育,挖掘功能。配合学校德育活动,充分挖掘本课的教育功能。采用演讲、座谈、辩论等形式活动,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待生、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生理解能力较强,上课时都有表达的勇气,但是表达不到重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只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而是更应把潜能生给教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教学目的任务。
1.首先要让他们说出来,会说会表达,做题的能力也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育人的效果也能体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情景,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教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把握青春节拍。
了解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能够拒绝不良诱惑,
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个教研专人题。
一趣二疑三问。
完成任务的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尽最大努力备出高质量的课堂指南。
2.课堂上,尽量使用互动方式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任务明确化、时间具体化、检测落实化、奖评贯彻化。
3.切实抓好过关。为了加强学生的重视,还是要求学生把一些重点知识点背熟,这就要求过关这一环节要把严。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及复习、检测、考试安排。
1
2.13-2.19。
第十课。
2
2.20-2.26。
第十课,第十一课。
3
2.27-3.5。
第十一课。
4
3.6-3.12。
第十二课。
5
3.13-3.19。
单元活动。
6
3.20-3.26。
第十三课。
7
3.27-4.2。
第十三课(4月4日清明节休假1天)。
8
4.3-4.9。
第十四课。
9
4.10-4.16。
第十四课第十五课。
10。
4.17-4.23。
第十五课(20日-22日期中考试)
11。
4.24-4.30。
单元活动。
12。
5.1-5.7。
第十六课(5月1日劳动节休假1天)。
13。
5.8-5.14。
第十六课第十七课。
14。
5.15-5.21。
第十七课。
15。
5.22-5.28。
第十八课。
16。
5.29-6.4。
第十八课(端午节休假1天)。
17。
6.5-6.11。
18。
6.12-6.19。
复习。
19。
6.20-6.25。
暑假期间,笔者通过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和个人研读教材的方式,逐步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精神特点与脉络,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培训与研读,笔者认识到,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好落实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性和人文性,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与学生开展平等对话。每一课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二、认真备课,为有效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作为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备课环节更为重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课标就是要把握每一课时教学的三维目标。备教材主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取舍课本中的小栏目,利用有代表性的栏目辅助教学,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备学生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选择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与教法。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提问法、案例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体验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以期优化课堂教学。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
(一)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栏目,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个人情况的搜集,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即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或布置的思考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案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以“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情绪的管理”为例,学生通过教师上传的视频了解到本节的基础知识,如积极乐观的情绪会对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影响,消极悲观的情绪又对我们有哪些不利影响,然后针对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不良情绪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怎样化消极悲观的情绪为积极乐观的情绪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等。
(二)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喜欢照本宣科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授课,所讲的内容没有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联系在一起,导致整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比较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关键,新课改下的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材内容,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学形式,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如: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教学法都是理想的选择。
以“走进法治天地———生活需要法律”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学生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具体生活中的案例告诉学生要懂法、守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等。
(三)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合作探究有助于激荡思想的共鸣,提高学习效率。《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栏目。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展示自己的观点,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可说。教师应根据《探究与分享》栏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问题或要求,明确探究方向,避免偏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亦可在此基础上,细化或延伸问题,让探究话题更深入、更贴近学情。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以“憧憬美好集体”为例,学生在探究为班集体建设提合理化建议时,有个班的学生不爱学习,不遵守班级纪律,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甚至还跟班干部对着干,经常给班级带来麻烦。这样笔者就让他来当纪律委员,目的是让他来换位思考,体验一下身为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的艰辛,体会纪律委员的职责。当时请班主任老师配合让他来管理班级,一周之后,笔者再来让他说说当纪律委员的体会时,他终于理解了当纪律委员的不容易。经过反省后,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检讨自己的行为,表态以后愿意服从班干部的监管。这样从教材走向学生真实生活,从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学生问题解决。
(四)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激情彭拜、满腔热血,而学生则在台下死气沉沉,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教师仅仅重视自己讲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专注和接受程度。有效的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过程,新课改下的互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教师明白学生哪个知识点已经学会,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需要加强巩固,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
以“在集体中成长——集体生活成就我”为例,教师可以针对“集体生活”这个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通过互动,发现学生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得不是很透彻,然后通过“篮球比赛”、评选“学习小组”以及“流动红旗”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生活,从而使学生懂得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团结精神等等。
当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完善和摸索,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3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直播培训,关于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聆听了刘秀洪、金利两位专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展开注意的问题及教学中的疑难点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我有幸接触了新教材七下《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诸多感受,使我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下面对把我的心得做以下总结,具体如下:
第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刘专家讲的入心入脑的效果,收获很大,全然一新的内容板块设计让我觉得非常好。
第二、在教学中根据学情适当选用其中的板块内容,从调动学生的真问题入手,把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起来,用教学情境把内容、观点、学生问题统筹起来,符合学生的发展。不必只注重教材文本,可采用富有时政性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探讨,可把教师对前面教材的经验融入,启发学生思维,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可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教学内容特点确实有“近、实、难”的特点。内容主题与孩子的成长需求接近,活动设计贴近孩子成长需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教学资源时间节点,教学场景设计贴近学生。所以备课中教师要有意识,教学中要有落实。例如,每一单元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实,这要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材观点引导和方法技能满足孩子真实需求,教师利用已有资源拓展生活领域加强教育,同时注意观点的生成。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教学中,可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社会调查、写感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但教师教学中讲解要注意把握度,恰当的运用资源,根据学生情况给学生预防性教育或矫正性的教育,落实学科特点。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新修订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观点的生成、教学资源的运用,两位专家给出了建议。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的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