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优秀10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这次为您整理了质量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质量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我有幸参加了青岛海斯特管理咨询公司于7月底举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咨询公司邀请了API审核专家和备案培训师来给我们讲课。通过4天的学习,以及老师以及同行们交流,我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的有什么好处。

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四大益处:

1、稳定提供顾客要求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促成增强客户满意的机会。

3、应对与其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4、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

以上4点是ISO9001—2015讲的内容,比较拗口,简单来说就是稳定产品质量,增强客户满意,更好应对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二、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具体到ISO9001—2015及APIQ1第九版的要求,因为ISO9001—2015及APIQ1第九版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基于过程管理的方法体系,基本原则是PDCA循环,所以首先我们要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体系及其过程的目标,配备所需的资源,以实现与顾客要求和组织方针相一致的结果。

有策划了,那如何实施呢?

首先公司要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陈述。

2、包含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所有要求的质量手册,并包括:

1)质量体系的范围,包括删减任何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正当理由。

2)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的描述。

3)识别需要确认的过程。

4)控制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文件化程序的引用。

5)针对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的文件化程序。

3、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控制以及符合要求的文件和记录。

4、确定组织声称的满足产品符合性不可缺少的法律及其他适用的要求。

以上是体系文件的要求,简单说就是要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三级文件(包含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记录。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该谁来建立,领导重视是第一,大家开会讨论,最高管理者拍板,最高管理者还要确保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及财务资源。

在文件化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进行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使文件的编写更加符合公司实际,避免产生“两张皮”。

文件根据什么来编写,这是个问题,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来编写,不缺项,三级文件的编写有点复杂。

三级文件主要是可执行文件,员工按文件的要求就可以干活了,所以,要把公司的实际情况跟标准相结合,做到符合标准规范,容易操作执行,保证质量稳定,易于控制调整。

其次,文件编好了,人员要跟上,人员的职责权限要规定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按标准要求进行能力评定,培训考核。

以上文件和人员都是为了产品实现来服务的。产品的实现是靠过程进行控制的,产品实现的策划,合同的评审、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的控制,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及生产过程的确认,还包括风险评估等。

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实施了,运行的怎么样,有没有效果,怎么测量?我们有手段。

内审和管理评审是很好的手段,通过内部审核,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通过管理评审来总结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并持续改进,当然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诸如工艺纪律检查、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来验证体系的符合性。

说了许多,来总结一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检查和改进即PDCA循环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许多人有各自的理解,但总的来说,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一个要诀:文件体系要建立,领导重视是第一,要求规定向一致,规定做事要统一,工作质量严把关,过程控制是关键,口头约束非证据,记录证据要体现。

简单的说就是要求的要规定到,规定的要做到,做到的要留记录。

那要求包括哪些内容呢?这里的要求包括:资源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产品及顾客指定的要求,法律法规及其他适用的要求,风险评估的结果,管理变更的要求,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等。

规定就是文件化,上述的要求要落实到文件上,口头的约束是不行的。

规定的要做到,就是按照文件化的要求在执行的过程中要留下记录。

质量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2

随着社会的成长,人流和物流的急聚增加,工程建设成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企业施工过程中推行企业质量管理标准,提高了管理的人性化,企业化,让企业管理更高层次的发展。通过本次学习,主要总结有三点:

一、加强企业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

搞好企业质量管理且参加施工全体人员的一同职责,要对施工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管理的认识,提高技术水平,建立学习小组后,针对施工队伍中,文化素质低,质量意识淡薄,技术素质差的现实情况,编制了一系列的学习资料,以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使全体施工人员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概念有了广义理解,认识到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建立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以尽可能满足顾客规定为前提(这里的顾客指下道工序,或设计文件,验收规范),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问题不仅仅是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检查人员的事,而且包括全生产过程的每个成员、每道工序、每项工作的质量。每道工序都是为下道工序服务都应在满足下道工序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质量管理含意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至充分满足规定的条件下开展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管理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设计文件,国家有关行业规定规定的条件下开展施工,把施工、自检、监督等各部门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这样就需要调动各部门人员全体参加,做到“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干”,这样就应该建立相应的品质管理体系,以保障这一工作的实施,在开工以上组建施工机构的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全面质量管理组织,成立管理小组,制定工作计划、质量标准、检查实施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在项目部开展日常的质量管理活动。

三、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

搞好企业质量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整个工程管理的核,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是推行全面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根据生产过程,把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每项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个人员的身上,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尤其是工人、收料员、等直接控制质量管理的人员要各负其责,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和职责范围。另外抓住几个影响工程品质的关键工序,确定明确的职责,如制定了“进场材料验收制”,对一切原料、半成品进场都要开展检验收,对材料质量不过关的杜绝进场。

通过本次的学习,对企业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得到了较深的认识。通过讲师细致入微的分析,对以后工作当中发生的问题可以妥善的去处理。把本次学习的内容应用到今后的管理当中去。

品质管理培训资料 篇3

一、物业管理的服务品质内容:

物业管理的品质内容按品质管理的模式,初步可分为三种即技术型品质、功能型品质和信息型品质,因为这三方面的品质,构成了品质内容上的要点。略述一下。

(一)、何为技术品质

根据物业管理是房地产开发后续服务的特点,技术品质可分为:

(1)物业的智能化程度

物业的智能化水平属于硬件系统,物业管理企业本身不具备更新改造,它主要通过开发商先期的规划建设。根据我们的管理经验,随着各类物业功能的不同,智能化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可分为安全防范、消防监控智能化、网络传递化和设备设施管理智能化。

(2)物业管理的技术水平

这方面内容主要是在物业管理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高低上。

(3)物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这方面反映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综合能力。目前,国内的许多物业管理企业纷纷通过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就是要向业界及业主们表明企业的运作是规范的。然而,这只是规范运作的前提,关键是物业管理企业是否有真正推动这些体系运作的能力,也就是说,要看物业管理企业是否是真正按照体系文件要求进行规范工作的,规范运作体系文件的程度体现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品质高低。(4)物业管理的服务开发能力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业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着。物业管理的服务也必须顺应业主的需求而不断得到开发和提升。

(二)、功能品质

功能品质主要体现为物业本身即物业管理人和机制的层面,它主要是三个层面即

一是设施功能与搭配的使用维护程度;

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亲和力;

a。物业管理人的服务态度

b。物业管理人的服务行为、礼仪

c。物业管理的服务场景布置

物业管理的服务场景是指物业管理服务小区或大厦的整个环境,也就是大场景;

又指物业管理企业的办公场所,这是业主上门接受服务的地方(应该简洁、明快、亲切、有序的场所给住户以及服务人员较强的亲和感和归属感)。

三是物业管理的服务效率

物业管理的服务效率是服务功能的最终体现,能够反映出物业管理企业的综合实力。

a。物业管理服务的时间概念;

服务响应时间能够反映出物业管理企业对业主提出服务要求的重视程度。通常,在一个小区内的服务响应时间为30分钟以内是业主能接受的范围,当然,这个时间越短越好。业主通常关心的是物业管理企业对他们提供服务需求的关注度,这主要从服务响应时间上体现,也是服务的第一感观印象。

b。物业管理的服务处理时间;

服务的处理时间体现物业管理企业的综合服务技能的高低。这需要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有过硬的本领,需要手脚麻利,才能在业主所能承受的时间里满足业主的服务需求。

c。物业管理的服务处理效果;

物业管理的服务处理效果是物业管理企业最终为业主提供相应服务品质的最终体现,业主对服务的综合满意程度反映在服务效果上,通常物业管理的服务为三个字,即为“快”——服务响应要迅速、处理问题要果断;

“准”——问题判断要准确;

“好”——处理效果要好。

d。物业管理的服务价格;

物业管理服务价格的高低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显现,而当业主的服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任何价格都是偏高的。

(三)、信息品质

信息品质能够反映一个物业管理企业内部及外部沟通机制的顺畅程度,最终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是否良好。信息品质是品质管理过程的黏着剂,同时,亦是支持以人为基础的管理原则。信息品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

(1)信息渠道的建立

信息渠道的建立是有效沟通的必要保证,也是企业信息有效传递的前提条件。在一个物业管理企业内外,需要建立相对多级的信息沟通渠道。

(2)信息传递的速度

信息传递的速度反映物业管理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以及信息沟通执行力。信息传递通畅,信息沟通到位,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就能在良性的循环中得到较好地利用和发展。

(3)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4)信息传递的对称性

信息传递的对称性是指一般的信息的传递具有双向性,如下级向上级寻求支持,需要得到肯定的答复;上级向下级传达指令需要下级取得成果以反馈;部门之间协作时需要通报各自进展情况等等。如果一旦一个信息传递过程的单向运行,说明沟通渠道不通畅,最终反映在内部和外部出现不该出现的人为矛盾,甚至于对立局面的出现。

(5)信息的开放性

信息的开放度能够反映一个物业管理企业的现代文明程度。万科在“阳光照亮的'体制”下实现“透明化”,在规范化中将信息公开化,透明化,降低了许多人为阻碍,节约了许多公司认为必须支出的成本,最终节约了服务的综合成本,提高了物业管理的服务品质。

二、物业管理的服务品质管理方法

物业管理企业的一事一物皆品质,一举一动足皆服务,品质贯穿于物业管理的整个服务过程,品质管理成为贯穿整个服务过程的主线索,是物业管理服务过程的方法和手段,品质管理方法有很多种,最根本的是建立物业管理企业的品质文化:

1、建立“以顾客需求为核心”的工作服务理念

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对象是业主和物业使用人,他们是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理由。失去业主,便失去了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的价值。

2、确立“先有满意的员工,再有满意的顾客”的工作方针

一个物业管理企业如果没有员工,也就没有物业管理企业。员工是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实施的最终体现,物业管理企业只有拥有一大批专业、充满激情地、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的员工,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水平才能有所提高,服务品质才能得到顾客的认可。

3、宣扬“以事实为依据”的工作态度

物业管理企业需要发展和壮大,必须积极宣扬“以事实为依据”的工作态度,也就是常说的“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根据顾客的需求,结合物业管理企业的所有资源,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实实在在地为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得到顾客的认可,创造一个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和物业管理使用人关系融洽的合作伙伴环境。

4、规范“过程控制”的工作方法

服务是一个过程,过程的结束以体现服务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细节变化都能体现品质的高低。

5、坚持“持续改进”的工作作风

服务品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改进,持续的努力,不断将服务品质提升到一个新平台,坚持“持续改进”的工作作风也就成为必然。

6、提倡“细节”的工作思想

随着物业管理普及程度的不断扩大,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宏观的服务需求都能掌握,比如基本的需求:小区的安全、保洁、绿化、维修、停车等服务功能,只要是物业管理企业一般都有。然而,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品质水平最终体现在对顾客的细节服务上。

质量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参加企业上组织的以网络形式的培训学习,对全面质量管理有了更高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对将来自身的发展和对自己的工作都有很大的意义。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

20xx年4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党和政府关于质量工作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今天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和沟通,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将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和进步都将有新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要围绕“质量强国、质量兴企”的发展目标,把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有针对性的解决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和交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寻找薄弱环节,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研究改进措施,完善制度管理。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岗位培训。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文本,要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正确认识“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正确处理“企业靠职工发展,职工靠企业生存”的辩证关系,通过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紧紧依靠上级的正确领导,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谋求企业的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重视顾客满意,改进服务流程。

服务质量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则,结合目前实际,我们应积极改进服务流程,组织专人定期进行顾客走访和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认真听取顾客的意见和要求,对产品进行数据定量分析,不断提到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不断增强顾客满意。

四、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奖惩制度。

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三全”,即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全过程控制、全员性。要健全组织机构,实行全员参与,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要以人为本,完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进管理方式,强化数据收集和分析,运用统计技术,分析不合格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不断改进质量管理的时效性。

五、建立质量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质量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任务,离开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就成了“空中楼阁”。要尽快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明确方针目标,规范工作流程,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企业质量管理的好坏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也决定着这个企业在今后是否能够做强、做大,这就需要我们如何更好的实施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对于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这句关于质量管理工作的话更有份量。因为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是决定未来发展的法宝。近年一直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虽然没有什么成就,也有些心得体会,因为工作养成的习惯,习惯一条一条罗列,这次也不例外,总结了他人和自己的经验。

1、质量管理工作只是一种手段。

(1)各种质量管理控制工具都不过是一种手段,方便发现和解决主要问题,但过于追求漂亮的图表,只能流于形式,不过是显示了图表绘制能力。

(2)关键还在于质量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全员有效地从技术和人员管理上实施,否则只能止步于图表,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投诉还是那个投诉。

2、企业必须培养自己的真正懂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并且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做到全员真正参与。

质量管理不只是质量部门的事,是全公司的大事。很多质量管理人员都懂得数据统计的方法,没有掌握证据收集的方法和如何预防的方法。其他部门认为质量与自己无关,出了质量问题则把责任推到质量部门,埋怨质量部门为何没有及早发现问题。

3、将质量管理工作与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挂钩,使质量从无形变成有形的钱,不再空洞乏味。

人人爱财,一旦涉及自己直接利益,肯定会本能的紧张。通过把钱和质量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教育效果肯定明显。

4、质量管理工作很多时候是默默的工作,从事者则是无名英雄,有时还会成为替罪羊,相信很多同行都有同感。如同环保局的工作,没有什么权力,而且抓得过紧,

政府会有意见:“经济怎么发展啊?!”抓得过松,老百姓会有意见:“环保局有用吗?”;环保总局也有意见:“你们局怎么搞得?!”

5、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要有"质"有"量"。

峰回路转,认真做还是能做好的,当然需要市场、老板和广大群众的支持。

6、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与生产和质量管理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从某种角度看,质量管理人员越多,越表明企业其他方面问题更大。有的企业发现生产问题越来越多,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一味的人为是质量管理人员不够,结果增加质量管理人员,导致其内部管理也逐渐混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境地。

7、质量管理工作必须积极主动预防,不能被动的统计问题,解决问题。

(1)有些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了问题统计和ISO9001等体系要求的书面记录,面对现场的问题却无能为力,本末倒置。

(2)预防重于治疗,问题的预防者,其实优于问题的解决者。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煤电油运不断涨价的成本压力,企业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发展,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质量管理是前提,积极引进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动力,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率是保障,大力倡导并认真做好各环节均化工作是关键。

品质管理培训资料 篇6

一、 品质管理的发展阶段

1、操作者控制阶段(18世纪以前,手工作坊,一人作业)。

(注:例匠人边做边检如同现代工厂的自检)

2、监工(管工)控制阶段(19世纪工业化革命以后,多人集中作业)。

(注:重点跟踪生产进度与质量,不是全职的质量管理人员)

3、检查员控制阶段(一战后,工厂管理工作日益复杂,班组长没有精力顾及品质)。

(注:在出货阶段找出不良品,没有检验)

4、统计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开创品质管理的全新局面)。

(注:只有事后的检验、分类、统计、分析)

5、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方面)。

(注:关注制程、直通率等)

6、全员品管(公司所有部门的每一个员工通力合作达成品质目标)。

7、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广泛应用,形成ISO9001。

(注:形成标准、ISO9001(20xx版))

二、 品质成本(Quality Cost)概念

1、利润=销售总额—制造成本—品质成本

2、 品质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失败成本

2、1预防成本(员工教育费用、供应商的教育辅导费用、可靠性之检测仪器购置费用等)。

(注:如果有远见的`工厂管理人员会很关注这里)

2、2 鉴定成本(检验、稽核、试验等所产生的薪资及检验设备费用)。

2、3失败成本(内部失败成本:产品报废、返修返工、再检验及处理者的人力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客户投诉、退货、扣款,企业形象的损失)。

(注:占品质成本的60—80%)

三、 品管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

1、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原材料的品质检验与管制。

2、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在制品或半成品的品质检验与管制。

3、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组装与包装(终检)品质检验与管制。

4、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货检验与管制。

5、QE——————Quality Engineering: 品质工程(推动品质标准化、对品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主导纠正预防、客诉处理等工作)。

6、QA—————Quality Auditing 品质审核=OQC

四、 品质管理的策划

1、成立品管组织;

2、设置合理的质控点,分析不良品在那里多一点(流水线);

3、明确每一质控点的检验项目;

4、明确每一缺陷的合格标准(制定《品制检验规范》);

5、明确检验方式(全检、抽检)或检验频率(针对巡检);

6、明确抽样计划和允收水准;

7、明确检验或测试方法(制定《检验作业指示》或《检测设备操作指示》,操作规范;

8、全面进行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具备上岗能力;

9、制定《QC工程图》或《品质计划书》将策划书面化、标准化。

质量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7月30日—20XX年8月2日公司对我们这些刚刚从大学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学生进行了关于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培训,通过老师形象生动的讲解、由面到点的分解、以及一些关于质量事故的案例的分析,让我对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质量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保障,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如果说一个企业所制造出来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失去了质量,那么这个企业也就失去了市场,注定会在这个历史舞台上黯然倒下。尤其像我们这种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可谓成也质量,败也质量,质量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这似乎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有共识。但是,如何改善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如何提升我们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如何让全体员工都具备这种质量意识呢?

产品质量有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由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构成,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流通,产品质量需要一条长长的环环相扣的监督链条,公司的产品质量由每个员工的工作质量来保证。那就要求我们“自检,互检,专检”,确保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管理层应该认识到客户满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才能从客户的角度开展质量工作,才能真正建立客户驱动的质量体系。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品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

通过企业的质量管理,质量教育和质量责任对全体员工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意识教育,转变职工的陈旧质量观念,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让我们每位员工真正明白“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合格不是目的,精品才是目标”的质量意识,同时牢牢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客户满意度100%。

总之,这次培训给我带来的收获颇多,我相信一起培训的同事体会都是一样的。但学习的目的是能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还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实践,而理解实践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再次被理解。就好像ISO这个系统本身一样,不断地补充,完善自己,使自己趋向完美。这是一个不间断地过程,而我也在这个不间断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完善自我。

质量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今年是公司质量培训教育年,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我们利用中午及晚上下班时间组织学习了第二期质量培训—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作为车间的一名工作不久的新员工,通过这几次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深深感到自己的质量意识还比较淡薄,对质量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工作中对还质量管理标准知识方面还有待加强。

包装是成品酒出厂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质量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内在质量还是外在质量,都需要经过我们严格的检验和把关。产品质量关系到我们每一名普通员工,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结合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从洗瓶工序开始,到入库工序结束,需要全员的参与。洗瓶时,需要时刻检查酒瓶与当天的生产品种是否相符合;灌酒时,要观察净含量是否足够,瓶口是否有冷炸的情况;质检工序重点检查瓶内是否有沉淀等杂质,瓶外是否有瑕疵等;贴标工序要检查商标是否和产品对应,是否有模糊及印刷错误;我在生产线上从事装酒,在装酒过程中,遇到漏酒或者是商标没贴平整的,我们都会及时将不合格品剔除,保证不让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检验上道工序的服务宗旨,以每个环节的下道工序就是顾客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工作。休息的间隙,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同事或质检员请教各种突发质量问题的处理程序和要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所谓熟能生巧,娴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操作经验也能避免很多质量事故的发生。

产品的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从事后的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质量控制,每个细微的环节都需要我们认真敬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质量管理没有止境,只有不断的探索和改善,精益求精,才能持续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9

9月27日,我非常有幸地和大家一起参加了集团供应链管理学院,在桂林立白组织的两场培训课程,第一场是由集团质量总监周小龙先生为我们分享的《质量成本与质量管理》培训,第二场是由桂林立白总经理周嫒娜女士为我们分享的《生产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和验收经验分享》。

在这次学习中我收获良多,让我更加明白一些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成本以及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等相关知识。在此就周小龙总监对质量成本与质量管理学习,将我的一点总结如下:

首先周总从浅到深关于什么是质量,质量的意义等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现质量成本这一点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原来大家固有的思想只是对显性质量的成本进行了简单的核算,认为返工只是浪费一点时间和物品包材,根本没有从质量的隐性成本进行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它是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我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外部保证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话,生产厂内平时一起认为很小不起眼的异常返工,其实就隐藏着将近10倍的质量成本在里面。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冰山的一角。

回想今年的全国质量月9月,是我们桂林立白近几年来质量最差的一个月,因新产品的试产不严谨,导致产生了大批量的不合格接粉,合液洗包装车间班长员工的大意导致内袋压码错误造成批量返工,液洗厂包装单瓶克重偏轻,造成到市场上去追回产品,再进行补货返工等,我想这些都无不是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质量成本的浪费,。所以质量成本有效的控制还需实行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根据我们公司车间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进一步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要想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目前,产品竞争异常激励,作为我们的洗衣粉厂和液洗厂,大多产品客户考虑更多的是产品的质量,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出自于生产过程、出自于管理。质量管理严格遵循三不放过原则:

(1)出现质量问题决不放过。

(2)问题的根源不查清楚决不放过。

(3)不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决不放过。

即一个问题的出现,要找出真相,原因、真因、改善措施。

二、保持对相关方的严格控制

对相关方的产品质量进行了严格管理在质量成本的控制上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部分的产品的原材料造成的损失由供方、物流企业以及经销商承担。这一措施使公司的质量成本大大降低。

三、对质量成本进行统计、计算与分析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是盈利,实现利润最大化,对现在日化企业来说,利润微薄的同时还要实现快速扩张,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难于生存,可谓成本决定存亡。作为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要想获得长期的效益,就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实施成本控制。不仅要削减生产成本,更要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并且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计算和分析出质量成本。

四、进一步完善车间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车间管理,首先最基础的必须提升车间主管工艺技术人员自身的能力,即:

(1)目标指向能力;

(2)思考对策能力;

(3)组织用人能力;

(4)沟通协调能力;

(5)激发部属能力;

(6)培育人才能力;

(7)自我革新能力。如果自身得不到提升,可以说完善车间管理只能是一句空话。

其次需制定各项操作标准、规范化作业:

(1)完善各班组、岗位责任制,优化作业指导书;

(2)进一步完善月度考核目标;

(3)凡是出现违规行为,坚决以通报的形式公布;

(4)制定相关条例、标准的监督、实行车间主管、工艺工程师、技术员、班长检查制度,一级一级实施检查,保证能够严格按要求执行。

品质管理培训资料 篇10

1、质量的概念以及特性

1、1质量的概念: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1、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固有的”就是指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赋予的”是完成产品后因不同的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供货时间和运输要求等。

1、1、2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理解为是规定的要求。如在文件中阐明的要求或顾客明确提出的要求。通常隐含的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履行的是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从质量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理解到: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实效性和相对性。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不同,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他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注:顾客可以是产品购买者、下道工序、产品最终使用者等,是广义的。

2、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2、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供方的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也是供方质量行为的准则。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

2、2质量策划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质量策划幕后关键是制订质量目标并设法使其实现。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其通常依据组织的质量方针制定。并且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

2、3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适用于对组织任何质量的控制,不仅仅限于生产领域,还适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原料的采购、服务的提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的配置,涉及组织内几乎所有活动。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质量,满足要求。为此,要解决要求(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过程)、需要对哪些进行控制等问题。质量控制是一个设定标准(根据质量要求)、测量结果,判定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并防止再发生的过程,质量控制不是检验。总之,质量控制是一个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

2、4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保证定义的关键词是“信任”,对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能力提供足够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在订货前建立起来的`,如果顾客对供方没有这种信任则不会与之订货。质量保证不是买到不合格产品以后保修、保换、保退。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和前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因为质量管理体系将所有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方面的,都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因而具有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不合格的机制。组织规定的质量要求,包括产品的、过程的和体系的要求,必须完全反映顾客的需求,才能给顾客以足够的信任。因此,质量保证要求,即顾客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要求往往需要证实,以使顾客具有足够的信任。证实的方法可包括:供方的合格声名;提供形成文件的基本证据(如质量手册,第三方的型式检验报告);提供由其他顾客认定的证据;顾客亲自审核;由第三方进行审核;提供经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据(如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或名录)。质量保证是在有两方的情况下才存在,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信任。由于两方的具体情况不同,质量保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质量保证是组织向自己的管理者提供信任;外部质量保证是组织向顾客或其他方提供信任。

2、5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改进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由于要求可以是任何方面的,因此,质量改进的对象也可能会涉及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可能会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同时,由于各方面的要求不同,为确保有效性、效率或可追溯性,组织应注意识别需要改进的项目和关键质量要求,考虑改进所需的过程,以增强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能力。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