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这次为您整理了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央文明委2010年工作安排,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决定,今年清明节期间,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此,通知如下:
一,积极利用各类烈士纪念建筑物和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大型群众性纪念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为革命先烈扫墓,开展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用新中国巨大的建设成就和中国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告慰先烈先贤,引导人们不忘传统,开拓进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出新贡献。
二,在大中小学广泛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歌曲演唱会,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励广大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有条件的学校,可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奠,扫墓,举行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和成人仪式,引导广大学生继承先烈遗志,激发爱国热情。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由中国文明网牵头,组织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中青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和中国广播网等重点新闻网站,搭建"网上祭先烈"的互动平台,开展网络访谈,发动广大网民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祭先烈网上征文活动",撰写心得体会,发表感言心声,表达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四,在祭奠革命先烈活动中,各地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精心设计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祭奠项目,如倡导敬献鲜花,种植纪念树等方式方法,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简朴大方的文明祭奠活动,不搞铺张浪费,注意安全。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是时代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育任务。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活动,党和政府相继颁布多个文件予以明确和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以上文件为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明了前进方向。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的讲话精神揭示了高职院校开展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践行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显得刻不容缓。
二、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构建思路和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构建思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首先,拟定有关爱国主义的题目,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大量资料。其次,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第二阶段,提出“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和构建途径。“三位一体”是指三个方面,即爱国主义校内实践、爱国主义校外实践和爱国主义网络实践。三个方面各成w系相互独立,但又互相联系,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融合成有机整体,成为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
基于以上构建思路,首先实施第一阶段的调查分析任务。为了理清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现状,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编制了调查题目,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自愿和不记名方式,题目都是客观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回收有效率为93%,其中一年级学生143人,二年级学生157人。统计数据具有合理性、有效性和可信性,符合问卷调查的相关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爱国主义状况得以明确。调查得知,学生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有不同态度(见图1)。14%的受访者对课堂教学方式表示满意,47%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16%的学生回答不满意,还有23%的人回答无所谓。调查分析的结论显示学生对目前课堂教学基本满意度以上的比例只占61%,表明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必须寻找其他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实践形式兴趣浓厚,持赞同态度(见图2)。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与95后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严重脱节,必须要采用适宜的方法改进爱国主义教育,而实践教育模式恰好满足这一要求。有19%的大学生认同开展爱国主义校内实践活动,23%的人赞同开展校外实践,14%的学生同意网络实践,还有高达44%的大学生喜欢以上三种实践活动同时开展。统计分析表明,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实践形式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实践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三、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构建途径
(一)大力营造教育氛围,校内实践形式多样
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内部易于开展,有诸多有利条件,不易受场地、资金、人员等因素限制。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利用学校方方面面的资源,在校园内部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1.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得到重视和凸显。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出台了许多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措施。首先,在“软件”方面,学校制定校歌、校徽、道路楼宇命名和修改校训、学院精神时,不仅体现了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而且赋予了爱国主义内涵,使师生无形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学院在校园内树立宣传标语牌,内容涉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以此来宣传党的施政纲领。另外,还收集了大量爱国人士的名言,放置于宣传橱窗、教学楼过道等区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在 “硬件”方面,学校为了便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了多个教育场地,如校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最后,校园文化的其它部分也对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周的升旗仪式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时机,校园广播是宣传爱国主义的重要媒体,可以播报有关的时事新闻和校园先进个人事迹。另外,学校在爱国主义纪念日开展文艺晚会,也能有效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召开的校园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也逐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也使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实现了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在校园内爱国主义教育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覆盖。
2.新生入学教育中凸出爱国主义国防教育
大学生入学教育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开端,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此时开展以国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国防教育包含新生军训、部队指战员作报告和学生入伍等内容。新生军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纪律性,磨炼坚韧的意志品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例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先后组织全体新生集体观看阅兵式直播,举办了抗战胜利70周年“我的抗战”纪实摄影展、主题团会、升旗仪式、张贴宣传海报、制作了专题广播稿、LED播放宣传标语等纪念活动及氛围营造。这些活动种类繁多形式新颖,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效果非常好。
(二)积极增强参与意识,校外实践行之有效
爱国主义校外实践主要在学校领域外展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进而磨练意志, 提高自我能力。学院在中央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学校外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1.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04〕22号)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基本要求,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按照《意见》精神,学院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建立了多个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内江市范长江纪念馆、内江市革命烈士陵园和双才革命烈士陵园等。大学生参与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可以把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大学生能更好的把握书本知识,最终把知识转变为能力,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流程,制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手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实践时,严格按照既定的实践程序进行。实践程序主要有四个环节:第一,明确实践目的,教师要讲解每次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的目的,给学生说明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二,带队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在实践之前,提前确定安排参加实践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相关安全培训,讲解实践要求。第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四,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践题目,教师评分。
2.组建红色考察团
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于1997年和2001年先后公布了两批200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关部门和地方也陆续命名了一批教育基地。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教育资源,有效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学院建立了红色考察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了“细看 、倾听 、深思、领悟、践行”五步考察法。红色考察团成员从学校表现优秀的学生中间产生,每年组织两次大规模的考察实践,时间集中在寒暑假,考察对象主要针对省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项目以“走红色故地看红色经典做红色青年”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过程中,学院思政部负责编订实践手册,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心得体会,教师严格考核评价。通过几年的考察实践,学生都表示认同该模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持续高涨,由此带动了建优良校风、班风和学风的良好氛围。
3.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自愿组织。服务队以“关爱、服务、奉献”为行动指南,密切联系群众,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队在思政部、学工部和院团委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关爱孤寡老人”“义务支教”“义务维修”“文明劝导”“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并积极参与市、区、镇、社区(村)的大型服务活动。这些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深刻诠释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风貌。
(三)不断拓展教育形式,网络实践丰富多彩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这一现状,认识到网络实践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实践主要依托网络进行,用四通八达的网络触角把学生和爱国主义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自己乐意接受的网络实践方式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利用各种网络途径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微信、QQ、学院贴吧、网站、LED电子屏和校园电视等。利用微信群、QQ群,可以与学生互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化;利用学院贴吧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爱国主义教育思路;利用LED电子屏和校园电视,可以直观宣传爱国主义,让爱国主义思想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的坚定信念。其次,建立爱国主义专题网页。设置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图片、视频和书籍等,可以根据重大事件制作数字展览馆,方便学生学习。最后,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在线课堂。学生可以选择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在线学习,也可以开展网上征文活动和网上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等。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要让他们树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和践效国之行。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今后,学校将汲取各方面有利因素把“三位一体”实践模式不断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莉,徐国锋。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低效的社会原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王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王晓军。“90后”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0(6).
[4]林松,林艳。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新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5]王熠珏。略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1).
[6]王德广,秦朝钧。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与途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网络实践
一、背景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职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是时代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育任务。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实践活动,党和政府相继颁布多个文件予以明确和规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以上文件为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明了前进方向。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的讲话精神揭示了高职院校开展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践行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显得刻不容缓。
二、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构建思路和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构建思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首先,拟定有关爱国主义的题目,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大量资料。其次,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第二阶段,提出“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和构建途径。“三位一体”是指三个方面,即爱国主义校内实践、爱国主义校外实践和爱国主义网络实践。三个方面各成体系相互独立,但又互相联系,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融合成有机整体,成为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基于以上构建思路,首先实施第一阶段的调查分析任务。为了理清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的爱国主义现状,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编制了调查题目,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自愿和不记名方式,题目都是客观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回收有效率为93%,其中一年级学生143人,二年级学生157人。统计数据具有合理性、有效性和可信性,符合问卷调查的相关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爱国主义状况得以明确。调查得知,学生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有不同态度(见图1)。14%的受访者对课堂教学方式表示满意,47%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16%的学生回答不满意,还有23%的人回答无所谓。调查分析的结论显示学生对目前课堂教学基本满意度以上的比例只占61%,表明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必须寻找其他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采用实践形式兴趣浓厚,持赞同态度(见图2)。单纯的课堂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与95后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严重脱节,必须要采用适宜的方法改进爱国主义教育,而实践教育模式恰好满足这一要求。有19%的大学生认同开展爱国主义校内实践活动,23%的人赞同开展校外实践,14%的学生同意网络实践,还有高达44%的大学生喜欢以上三种实践活动同时开展。统计分析表明,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实践形式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实践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三、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构建途径
(一)大力营造教育氛围,校内实践形式多样
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内部易于开展,有诸多有利条件,不易受场地、资金、人员等因素限制。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利用学校方方面面的资源,在校园内部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1.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得到重视和凸显。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出台了许多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的措施。首先,在“软件”方面,学校制定校歌、校徽、道路楼宇命名和修改校训、学院精神时,不仅体现了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而且赋予了爱国主义内涵,使师生无形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学院在校园内树立宣传标语牌,内容涉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以此来宣传党的施政纲领。另外,还收集了大量爱国人士的名言,放置于宣传橱窗、教学楼过道等区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次,在“硬件”方面,学校为了便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建立了多个教育场地,如校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最后,校园文化的其它部分也对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周的升旗仪式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时机,校园广播是宣传爱国主义的重要媒体,可以播报有关的时事新闻和校园先进个人事迹。另外,学校在爱国主义纪念日开展文艺晚会,也能有效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召开的校园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也逐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也使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实现了无缝对接,真正实现在校园内爱国主义教育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覆盖。2.新生入学教育中凸出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大学生入学教育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开端,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此时开展以国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国防教育包含新生军训、部队指战员作报告和学生入伍等内容。新生军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纪律性,磨炼坚韧的意志品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例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先后组织全体新生集体观看阅兵式直播,举办了抗战胜利70周年“我的抗战”纪实摄影展、主题团会、升旗仪式、张贴宣传海报、制作了专题广播稿、LED播放宣传标语等纪念活动及氛围营造。这些活动种类繁多形式新颖,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效果非常好。
(二)积极增强参与意识,校外实践行之有效
爱国主义校外实践主要在学校领域外展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高职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进而磨练意志,提高自我能力。学院在中央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学校外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1.建立校外教育基地《、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中宣发〔2004〕22号)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基本要求,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按照《意见》精神,学院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建立了多个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内江市范长江纪念馆、内江市革命烈士陵园和双才革命烈士陵园等。大学生参与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可以把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大学生能更好的把握书本知识,最终把知识转变为能力,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流程,制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手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实践时,严格按照既定的实践程序进行。实践程序主要有四个环节:第一,明确实践目的,教师要讲解每次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的目的,给学生说明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二,带队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在实践之前,提前确定安排参加实践的学生,对学生进行相关安全培训,讲解实践要求。第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四,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践题目,教师评分。2.组建红色考察团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于1997年和2001年先后公布了两批200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有关部门和地方也陆续命名了一批教育基地。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加快红色旅游发展,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教育资源,有效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学院建立了红色考察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了“细看、倾听、深思、领悟、践行”五步考察法。红色考察团成员从学校表现优秀的学生中间产生,每年组织两次大规模的考察实践,时间集中在寒暑假,考察对象主要针对省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项目以“走红色故地看红色经典做红色青年”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过程中,学院思政部负责编订实践手册,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心得体会,教师严格考核评价。通过几年的考察实践,学生都表示认同该模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持续高涨,由此带动了建优良校风、班风和学风的良好氛围。3.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自愿组织。服务队以“关爱、服务、奉献”为行动指南,密切联系群众,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队在思政部、学工部和院团委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关爱孤寡老人”“义务支教”“义务维修”“文明劝导”“保护母亲河”等公益活动,并积极参与市、区、镇、社区(村)的大型服务活动。这些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深刻诠释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风貌。
(三)不断拓展教育形式,网络实践丰富多彩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这一现状,认识到网络实践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实践主要依托网络进行,用四通八达的网络触角把学生和爱国主义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自己乐意接受的网络实践方式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利用各种网络途径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微信、QQ、学院贴吧、网站、LED电子屏和校园电视等。利用微信群、QQ群,可以与学生互动,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化;利用学院贴吧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爱国主义教育思路;利用LED电子屏和校园电视,可以直观宣传爱国主义,让爱国主义思想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的坚定信念。其次,建立爱国主义专题网页。设置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图片、视频和书籍等,可以根据重大事件制作数字展览馆,方便学生学习。最后,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在线课堂。学生可以选择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在线学习,也可以开展网上征文活动和网上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等。总之,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要让他们树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和践效国之行。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爱国主义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模式,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今后,学校将汲取各方面有利因素把“三位一体”实践模式不断充实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莉,徐国锋。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低效的社会原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王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王晓军。“90后”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10(6).
[4]林松,林艳。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新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5]王熠珏。略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1).
[6]王德广,秦朝钧。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与途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7]杨向荣,王粲。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8).
公元1839年6月3日下午两点,林则徐,邓延桢等大员登在虎门这里看硝烟壮举,礼炮声中,一群群工人站在木板上,向池内撒下盐,又把切成小块的***扔进池里,在倒入石灰,顷刻间,虎门海滩升起了茫茫的烟雾,围观的人群沸腾起来!人们正是在欢呼中国人的胜利。
虎门硝烟,揭开了***战争的序幕,写下了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第一页,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虎门硝烟壮举,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国民族的耻辱,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民族决不屈于侵略,坚决抵制***的决心,谱写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一百年来,中国民族所承受的种种屈辱,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在林则徐陈列室,看到那些吸毒***的照片,我的内心回响着这么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真理。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心血澎湃,于新久久不能忘怀,我们青年一代又该如何做呢?我们应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更应该有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祖国强大而作出卓越努力的行动。
而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几张现代人吸毒的照片,其中就有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孩为了吸毒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悲剧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不仅危害自己,危害社会,更严重的是在危害我们的祖国。
今天,我们重温虎门硝烟这段历史,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把过去作为镜子,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我们认识到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还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的危害,因此要坚决抵制。
我们要学会自觉地把爱国热情化作刻苦学习的动力,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要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要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跟着党走;要学会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要关注生命,远离。
作为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抓住中学阶段学生思想趋向定型的大好时机,充分挖掘和提炼历史新课程蕴含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历史认识,通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上的不断创新,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灵魂,实现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又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如何借助高中历史教育唤醒学生的爱国热情呢?笔者认为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设计有逻辑性的教学内容,启迪学生进发爱国热情
历史,记录着以往的事实,而当下的现实也将成为历史,二者息息相关。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将过去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运用历史逻辑方法去阐释分析现实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历史不仅对现实的生活具有借鉴功能,还对未来的发展具有导向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他们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被军阀头目残酷杀害的革命先烈这一历史英雄人物时,教师一方面很自然地要介绍他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者之一,其行为影响到当时一大批进步青年,使他们勇敢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另一方面也可联系现实,介绍家乡河北省乐亭县的风俗民情、乡土史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现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增进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使他们认识到和平年代爱家乡就是爱国家,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信念。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当今的中学生是生在新中国、长在新世纪,在家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没有亲身体验和目睹过在旧社会劳动人民饱受剥削阶级残酷压迫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状况,因而他们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工具,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将过往的历史再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通过声画并茂历史情境的呈现,让学生认真观看、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诱发潜藏在其内心世界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比如,历史教师可以用1842年《南京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等签订的场景,教育学生旧中国之所以受尽世界列强的欺凌压迫,在于自身综合国力不强、科技十分落后、人民愚昧无知,短短几十年间便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后拿一组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各条战线蓬勃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昔日的屈辱、今日的荣光,从而明白作为当代中学生、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必须要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有爱国之心;要刻苦学习知识,锻炼好自己、武装好自己,具备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能力。
三、开展辩论式教学,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
为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演讲会、专题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会后结合他们所了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阐述出自己正反两方面的心得体会,从而激发他们内心强烈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教师也可将学生划分成正反两小组,以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为关注点,进行小组辩论式的互助学习。在学生展示不同观点后,教师加以点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客观正确的认识,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一、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一、利用历史文化遗迹、革命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有黄帝陵,有宋代石窟,有卫国戍边的古战场遗迹;有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瓦窑堡、王家坪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和革命纪念地,无一不显示出我国古代爱国仁人志士和老一代革命家战斗的足迹。各中小学普遍利用这些遗址、遗迹,组织学生参观瞻仰,现场讲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我党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
二、利用校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建于陕甘宁边区时期,一部校史本身就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大部分学校都建起了校史展览室。每届新生入学,学校首先对他们进行校史教育,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校开展重大的教育活动,都把校史教育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使校史成为教育师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教材。延安育才学校是党中央于1937年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最初叫中央保育院小学,附设在鲁迅艺术师范,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兼任校长。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保护和培养了一大批中央首长和革命烈士的子女,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历史的学校。1987年,邓颖超将的2万元稿费捐赠给育才学校,学校用这笔钱修建了校史陈列室。育才学校利用本校的光荣传统,对师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校史教育,使师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校,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辉煌的13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革命业绩,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建国几十年来,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涌现了一大批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优秀儿女。为了使学生了解延安,学习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延安地区教育局于1991年组织人力编写了一套以此为内容的德育乡土教材。同时,他们还向中小学推荐了《延安岁月》《延安史话》《闪光的足迹》《圣地风云录》《圣地沉思》《论延安精神》《延安儿女》《伟大的平凡》等一批书籍和电视片,作力爱国主义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延安师范附小结合学习乡土教材和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延安精神的书籍,开展了学、讲、画、唱、演、写等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搞得卓有成效。“学”就是通过学习,让广大师生了解延安的光荣历史,了解延安精神;“讲”就是利用各种形式,讲革命传统,讲延安精神;“画”就是开展一人一画的征画比赛,让学生画延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画来加深对延安的了解和热爱;“唱”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必须会唱《东方红》《大生产》《南泥湾》《延安颂》四首传统歌曲;“演”就是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进行传统教育活动;“写“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参加学校每次传统教育活动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通过学、讲、画、唱、演、写等一系列活动,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四、利用“三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辅导站。
延安是革命老区,有众多的革命老前辈,他们是革命的活档案,是能说会讲的活教材。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发挥老八路、老红军、老干部的作用,全地区中小学聘请了930多位“三老”作为校外辅导员。学校有时请他们到学校现身说法作传统教育报告,有“时组织学生访问他们,和他们说古论今,促膝谈心。
青少年一批批地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吸取健康成长的营养。子长县瓦窑堡小学就曾聘请本校毕业的县儿童团第一任团长、少将李赤然将军和老红军强明宝、县文馆所所长张建国、子氏烈士陵园老干部王志厚等来学校作报告、讲故事20多次,使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五、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一个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些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搞得扎实深入,丰富多彩。
元月,王家坪小学利用元旦开展一次敬老活动,通过为革命老人、孤寡老人和困难户送温暖,召开敬老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三月,育才学校在学习雷锋活动中进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教育;四月,延安中学祭扫“四八烈士”陵墓,开展“踏着先辈足迹走,誓做革命接班人”题班队会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五月,各学校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红五月爱劳动”竞赛,进行“爱人民、爱劳动、爱劳动成果”教育,结合“五四青年节”作“五四”专题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六月,各学校在欢庆儿童节的同时,讲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各班召开“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主题队会,开展“争做红花少年”活动;七月,举办”党是阳光我是花”、“我来给党唱支歌”主题班会,进行爱党、爱国、树理想、比奉献教育;八月,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行国防教育和“学习,长大保卫祖国”的理想教育;九月,开展学习、宣传《教师法》活动,进行尊师重教、重视知识的教育;十月,开展“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活动,进行系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六、利用自然风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山河秀丽,资源丰富,有黄河第一瀑布——壶口瀑布,有大陆最早开采的延长油田,有花木兰习武练功遗址、有丰富的煤炭、石油、森林和土地资源。
延安地区各中小学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了解延安、热爱延安入手,培养他们立志建设延安的志向,使同学们感到做一个延安人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增强他们建设延安的使命感。
延安有丰富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发挥这些优势,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那些只靠理论上的灌输,文件上的宣传来搞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相形见绌。
拓宽教育途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延安地区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之外,还特别注意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力求收到实效。为此,他们坚持“四个按照”、“四个为主”的原则,即按照时间顺序、年龄层次、阶段专题、学科特点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做到教师为主,专题负责;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各方配合;行为训练为主,诸项教育结合。实施了一套“八个一”工程。
其一,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延安中学始终要求全体教师把爱国主义作为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因素,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比如,地理课以”黄河”为题,讲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在灌溉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历史课讲黄河文化,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政治课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唯物史观,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美术课引导学生看祖国山河图片,画祖国大好河山;音乐课教学生唱赞美祖国、歌颂党和人民、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等等。
这样各门学科集中于同一主题,使教育内容得到充分发掘,学生从中受到了一次多角度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二,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形式。为了使师生树立“心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延安地区各中小学从规定升国旗之日开始,就坚持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国旗、国歌、国徽到版图、疆域、物产,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民族气节到封建专制、列强鲸吞、国难国耻,形成了一套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体的爱国主义教材。各校开展的这种国旗下的讲话,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三,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
在延安,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搞得扎实深入,他们不只是组织师生看一看,议一议,而是不搞形式,注重实效。认真选择影片之后,他们先是给学生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拟出思考题;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之后,又在全校开展影评活动。学生在看了《开国大典》《和他的儿子》《》《大决战》等影片后,写出了许多感触深刻的影评。仅去年,育才学校就写出了463篇影评,其中18篇参加了市里的影怦征文活动。这种直观性的教育,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四,每班每学期唱好一首优秀革命歌曲。
在流行歌曲盛行的今天,大唱革命歌曲,对于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每校都有许多必唱歌曲,如《国歌》《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团结就是力量》等等。除这些必唱歌曲之外,各班每学期还要学唱一首新的革命歌曲,学校每年还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歌咏比赛,这在延安地区各校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定。每次歌咏比赛,师生的热情都很高,评比奖励也显得非常热烈隆重。
其五,各年级每学期组织学生阅读一本爱国主义书籍。
在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许多学校在这些问题上是容易忽略的。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读爱国主义书籍,他们不仅组织学生读,而且重视组织好书评活动。延安二中结合阅读爱国书籍就曾开展过对武侠和言情小说的讨论。通过讨论和写书评,使学生增强了辨别能力,学会了选择。许多中小学从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延安的书籍开始,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阅读,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其六,各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演讲比赛。
延安地区中小学的演讲比赛,都是学校团、队组织牵头搞的一项大型活动。各国支部和少先队中队先在各班比赛,然后再推荐优秀者参加团委和少先队大队组织的全校性比赛,这样,比赛的层次和质量较高,影响也很大。延安师范附小为了搞好“学习革命传统”演讲,聘请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许学元给学生讲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生如何学习发扬延安精神。通过老前辈的引导,全校各班都举办了“在延安”、“朱总司令在延安”、“周副主席的故事”等专题演讲。这些演讲活动的开展,使师生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其七,每所学校都要确定一个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党中央、在延安生活了13年,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旧址,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等文物,直罗战役、瓦子街战役、青化砭战役等战场遗址以及刘志丹烈士陵园、谢子长烈士陵园、“四八”烈士陵园等革命烈士陵墓,都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各中小学都就近把这些旧址、遗址、文物和陵园作为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一地与多校、一校与多地的长期联系,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八,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件好事。
这一“工程”,实际上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检查和落实。就拿瓦窑堡小学来说,全校1723名同学,一年之中,做好事就达5万多人次,收到表扬信400多封。志丹县市镇小学全校的28个学雷锋小组,长期坚持到影院、车站、街道、农村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四、五年级的学雷锋小组,长期为孤寡老人洗衣、挑水、劈柴,受到镇政府多次表彰奖励。
配合“八个一”工程的实施,延安地区各中小学采用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知与行结合、校内外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其它教育结合的方法,使得各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重点突出,各具特色。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子长县瓦窑堡小学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的同时,课外教育注意占领两个阵地:家庭教育阵地、德育基地;坚持三个活动:少先队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学习雷锋活动;抓好六个环节:知事、明理、动情、养成、求实、创新。他们还开展了“小一点从小做起,近一点从现在做起,实一点从我做起;由爱校到爱家再到爱国”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校形成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延安中学、王家坪小学、延安师范附小等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做圣地主人”、“我为圣地添光彩”、“爱我中华,爱我延安”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一片爱心得到了有力的体现。延安中学和张家口市第六中学以及两地8所手拉手中学联合组织了“追寻足迹”夏令营活动,他们高举红旗,背着行装,由延安徒步到北京,经过20天的艰苦奔波,寻访了60多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终于一身征尘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李廷霞同学在她的汇报演讲中说:“从吴起胜利会师到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条路无不记载着我们党创业的艰难和累累硕果,无不镌刻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闪光之点,这里更有着革命队伍从弱到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解放全中国的取胜之本。缘着这些,我们踏上这条路时,心中便感到一种由衷的自豪!”程安琦同学在演讲中说:“今天,生活劳作在这片黄土地上的陕北新一代,正在为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努力着。我们‘追寻足迹’夏令营跋涉陕北十余天,了解到陕北还很贫穷很落后,陕北的父老乡亲还在为吃饱穿暖而奔波着。看到这些,我们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所负的责任。作为一名陕北人,作为一名黄土地的儿子,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像这样的实践活动,其收获是任何教科书都不能比拟的。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越来越多,其父母、爷爷、奶奶及姥爷、姥娘等对家庭唯一的“独苗”给予极大关爱,甚至由关爱变为溺爱。因独生子女大多在蜜罐中长大,基本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无法想象得到炮火纷纷年代的情景,无法想象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杀热血的动人场景,更无法体会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启动“娃娃”教育就势在必行,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我国繁华昌盛、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要求。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形式一定要丰富、一定确保效果,不能走形式。在加强对中小学生爱国主义中,可采取听报告、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片、录像、写心得体会,实地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谈个人感想等多形式进行。通过革命先烈们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使我们中学生又好像回到炮火纷纷的时代,回顾历史,感受历史,长期坚持以往,从而真正激发起爱国激情、报国之志。
三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要与古今中外历史相结合,与当前实际相结合,绝不能搞空洞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纵观中华民族光辉历史,我们青少年可以得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激励了多少文人志士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明代学者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不知激励了多少读书人致力于关心国家大事和关注国家命运的伟大事业。敬爱的总理少年时自内心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大志更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作为一名中学生,深感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今天是正在学校读书深造,不远的明天就将步入社会,参加日新月异的祖国现代化建设,如何才能承担历史重任,如何才能肩负起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始终是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深思和关注的问题。我们的先辈们认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青少年目前正是人的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身在蜜罐中的21世纪的学子们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德育内涵太过丰富,作为一名正在中学深造的学生,仅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谈些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各位有同样想法、看法正在读书的伙伴们互相切磋。
四是进一步提升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想认识,担当起强大祖国建设的重任。当今形势下,对在校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刻不容缓,而且一定要诚恳务实、有的放矢,结合时事、日积月累,绝不能只喊喊口号,表表态度,停于表面,流于形式。因为今天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青少年们,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生活中基本没遭受过什么挫折,没有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稍微有点困难,可能就会被压垮,就是失败。而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认识却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肤浅而零散。尤其是从国内形势来看,是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一方面生活环境安逸,物质条件相对优越:另一方面我们这一代中独生子女比较普遍,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等各方面的悉心关照,大多形成了过强的自我性、优越性,而自理能力、忍耐能力、责任意识却明显较差,更缺乏家国忧患意识。然而,国际形势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中国要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任重道远。这就决定了祖国未来的一代要将这所有的一切都明察在目,牢记于心,从现在起就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即明白祖国的复兴是我们这年青一代实实在在的责任;而要能担当如此重任,首先必须明辨“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和“怎样去爱国”的大是大非问题。
基于中外历史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03年以来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今天,又提出建设大国梦、强国梦、强军梦的思想,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就是要依靠今天的高中生———明天国家栋梁。实践证明,“和平崛起”、改革开放的大国复兴之路才是中国崛起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青少年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责任重大而艰巨,在学好真本领的同时,还要通过不断加强对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真正树立起报效国家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样,才能对得起为新中国成立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才能不辜负家庭、祖国的培养,同时也才能确保美丽中国梦、强大大国梦的早日实现,从而也才能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立足教材,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这些素材,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剖析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往今来,爱国事例不胜枚举,历史上所有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无一不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崇高的爱国主义赞歌,体现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综观中国近代历史,它是中国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艰苦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翻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如,古代的四大发明、古代的天文历法、古代的医学成就、古代建筑长城和兵马俑等,它博大精深,泽被东西,凝结了中国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彰显炎黄子孙不断创新的精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亦是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丰富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的历史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方法过于陈旧,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在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第一,情境教学,动之以情。在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燃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联想,使之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教学《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再现汴京当时的繁荣景象,然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其中的历史人物,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接着,让学生根据画中人物进行对号入座,展开角色扮演:有些扮演身份显赫的达官贵人,有些扮演沿街叫卖的小商小贩,有些扮演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有些扮演忙碌清贫的饮食摊主等,说一说自己的衣食住行及喜怒哀乐。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拉近了历史的距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让学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活动教学,强化情感。在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强化情感。譬如,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电影,如《甲午风云》《我的1919》《火烧圆明园》《建党伟业》等;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文化博物馆、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及现场谈谈学习心得体会。
三、联系生活,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将历史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生活相结合,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激情。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联系现实生活,灵活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历史知识生活化,通过联系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爱国”的含义,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例如,学习《***战争》时,教师可以从当今泛滥形势堪忧,禁吸戒毒任务艰巨的现状入手,让学生由的危害联想到近代英国输入***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本质意义和当今禁吸戒毒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提高拒毒、防毒意识。第二,结合社会热点,巧妙地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社会热点问题是在一定时期内备受人们关注,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重大事件和问题。在历史教学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如,讲解“中国古代农业成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我国现在的农业政策,展开讨论,谈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总之,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优选有效策略,巧妙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