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10篇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怎样写?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1

“我相信,我们的文明史更悠久。传到现在,要继续往下传”,这是四川考察时,在三星堆博物馆发表的讲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只有全面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以史为鉴,鉴古知今,使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乘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列车,驶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地界。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如璀璨繁星,点缀长河,星光熠熠。

学习齐鲁文化的“魂”。提到齐鲁文化,首先想到的便是孔孟思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孟母三迁”“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都饱含了孝道、仁爱、诚信等价值观。在参加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学习齐鲁文化,首先,要全方位地挖掘齐鲁文化的精神内核,学习齐鲁文化的内在灵魂;其次,要有所选择,我们要学会去其伪,存其真,选择优质的文化种子,根植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上,让他生根发芽;最后,要长久持续,把握齐鲁文化的内在的连续性,挖掘齐鲁文化的永恒价值,不断学习,以身践行。

保护齐鲁文化的“体”。山东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连通古今的桥梁,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齐鲁文化,同时提供了保持文化认同和身份的纽带。其次,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可以促进经济,增强人们对齐鲁文化的兴趣,不久前掀起的“淄博热潮”,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解了齐鲁文化。保护齐鲁文化遗产更是对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尊重。如孔庙、泰山、陶瓷等,他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经历了历史的风蚀,将历史文明的留言刻进了自己的每一寸皮肤里,它们不仅代表着齐鲁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想要留存好这份“体”,要做到“紧”和“松”,执法立法的抓手紧一紧,加大对文化遗产的立法强度和执法力度,提高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严厉打击破坏文物遗产的违法行为;保护经费的钱袋松一松,加大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通过宣传、监管、修缮等多途径保护文物遗产,为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真实的历史图景。

传承齐鲁文化的“气”。“气”是一种自信与坚韧的气魄,是富集“仁义礼智孝”的儒气,千百年来,齐鲁人民经历了无数风雨,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历史变迁中,积累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信心,以及儒家思想与仁人志士影响下,那一身儒雅之气。传承齐鲁文化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独特性。传承好齐鲁文化,就要多点投入,传统与科技齐抓,要加强对齐鲁文化的研究和宣传,通过深挖齐鲁文化的历史源流、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让年轻一代了解并接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同时,借助高新科技手段,通过裸眼3D、AI还原、线上参观等手段将文物呈现在人们面前,例如,7月27日试运行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通过AI算法实现文物还原,裸眼3D还原考古“方舱”……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激起了观众的兴趣。传承好齐鲁文化的“气”,让它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的活力。

拾好传统文化的这块砖头,才能将社会主义现代文明这面墙砌得又厚又牢。只有通过学习齐鲁文化的内在精神,保护文化的历史遗产,传承齐鲁文化的精气,才能从祖先手中平稳地接过接力棒,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诗经》里有生活、有感悟、有情怀,作为组工干部,要善于向古人学习智慧,我们不但要读出古人之诗意,亦要激发当下之情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理想信念里诠释忠诚情怀。“忠”即“忠诚”,一心一意一辈子跟党走。《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见,诠释忠诚之情就要守住初心从一而终。革命历史纪录片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内外”敌人,建立了新中国,细细琢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共产党员。__年新冠疫情阻击战中,湖北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不顾绝症在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组工干部要__使命,铭记革命历史,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坚守共产党员精神高地,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做到对党忠诚。旗帜鲜明跟党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平凡岗位上塑造工匠情怀。工匠,是中国人几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以精湛技艺在人们生活中打下底色,他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推陈出新、认真踏实的精神获得人们称赞。《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阐明了古人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彩,干出极致,干到无可挑剔,这就是当下提倡的“工匠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决定了组工干部应有敬业、专注、执着、创新的精神。组工干部要做组工业务的“活字典”、行家里手的“政策通”,在组工岗位上,塑造如切如磋的工匠情怀,怀工匠心、务工匠业,书写工匠情怀的组工人生。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在优良作风中践行担当情怀。担起该担当的责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和崇高境界。“党的干部敢于担当,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整天小心战战兢兢,正如头上落下雷霆。组工干部应实干苦干敢担当,勤勤恳恳善作为,要守住敢于担当的初心,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急事难事能经受起摔打。担当作为,还要做到清正廉洁、以身作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品德像高山一样的人,人们会敬仰他,也让人不禁以他的举止为行为准则。组工干部只有兢兢业业、率先垂范,以过硬的作风、实在的本领,以身作则当好领头雁,作风优、有担当,才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组工事业才能一往无前。

组织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繁重,责任重大;组工干部,忠诚不渝,追求极致,迎难而上。古人智慧里,寻得今日之精髓,愿智慧与情怀,伴我组工成长之路。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3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执“笔”共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书”,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坚定文化自信,执稳担当使命之“笔”。“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中华历史文脉生生不息,华夏悠久文明绵延不绝,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长河积淀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孕育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品格。在党的__报告中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一精神力量的源泉根植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升平修典,盛世修文。无论是中国国家版本馆的落成,还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建设,传递出我们这一代人紧握历史“接力棒”,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的担当与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执稳担当使命之“笔”,在神清气朗、踔厉昂扬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致绵长、延久不绝。

秉持开放包容,铺陈美美与共之“纸”。文化如水,浸润无声;文明如潮,浩荡弦歌。“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殷殷话语承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厚望,丰富内涵折射人类文明百花园的期盼。我们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全力构建全球“大家庭”美好未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站在新起点上,秉持开放包容,乐迎世界各国文明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在“各美其美”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美美与共”中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让诗意长卷铺展至世界各地、各个角落。

坚持守正创新,厚研奋发有为之“墨”。“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深入领会中华文明蕴含的五个“突出特性”,充分激发五点关于“两个结合”的化学反应,才能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__以来,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推陈出新,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和“蓬勃能量”。坚持守正创新,以正气和锐气纵深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培育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精墨妙笔共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书,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出新的璀璨光辉。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4

上下五千年,文明长河绵延不息;纵横九万里,文明辉光照亮征程。领略魏晋风骨,饱览汉唐气象,步入宋元境界,品鉴明清韵味,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礼乐典章到诸子百家,我们从中华民族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博采众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文化力量。

铭记苦难辉煌,探源“熠熠生辉,源远流长”的文化品格,赓续文化自信“基因密码”。作为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繁荣发展的精神武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古老文明,历经沧桑却历久弥新,一次次从苦难走向辉煌,助力中华民族秉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从容姿态阔步向前、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将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治理思想、家国情怀等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政策举措中,由此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和文明内涵。当代青年更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用“青春之音”讲好“中国故事”,从“中国经典”总结“中国经验”,悟“中国道理”走好“中国道路”,理直气壮、自信自豪地去探寻、传承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穿越历史烟云,激扬“生生不息,承古拓今”的创新力量,书写文明传承“崭新篇章”。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突出表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与进取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沃土”,中国式现代化才有深厚底蕴,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会根深叶茂。要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坚守“第二个结合”的主义之“正”、理论之“正”、道路之“正”、制度之“正”、文化之“正”,以变革和开放的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推动中华文明永葆活力、重焕荣光。

绽放耀眼光华,焕发“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博大气象,装点世界文明“璀璨星河”。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古至今,中国文化从来就不是一种狭隘的文化,中华文明一直以开放包容的气度与胸怀闻名于世。从玄奘西行到鉴真东渡,从汉代张骞“凿空”之旅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从“万国衣冠拜冕琉”的盛唐气象到“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长歌,中华文明在互学互鉴、兼收并蓄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更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今日之中国正不断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从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从北京冬奥的“冰雪之约”到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无一不体现着“大国”的胸襟之“大”、格局之“大”、担当之“大”。明日之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持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打破文明隔阂、解决文明冲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担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使命。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5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并强调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知文明之“本来”,明文明之“未来”,方能坚定文化自信、开发包容、守正创新,赓续文化根脉、谱写当代华章,开创美好未来。

知所其来,方明所去。要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的“本来”。中华文明流传千年而不息,绵延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因此要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先要“固其根本,浚其源泉”,深入挖掘传统各类优秀文化,深刻领悟文化精神内涵;提炼文化符号,打造文化品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主人翁”意识,汲取精神力量,夯实文化根基;其次要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长远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总结发展规律和历史逻辑,做到古为今用,为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铺路搭桥”。

珠联璧合,守正创新。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的“已来”。“‘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并非“移植”或“嫁接”,而是其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不谋而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受到了“本地人”的热情欢迎,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契合的“灵魂”,最终在中国扎根,汲取本地的文化“营养”,并且“开花结果”,其“活力”得以延续;反之马克思主义原理,又以其真理性激活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必将推动中华文明“熠熠生辉”。

胸怀大者,面向未来。要深切体会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是铸就中华民族文化新辉煌的崇高理想的“未来”。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天下大同”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民为邦本”到“坚持人民至上”,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可以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因此要坚持中华文明同世界文化“交相辉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力量,和合互通,促天下大同之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对笔者触动很深。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和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厚植文化沃土,扎下稳固根基,保护传统文化,营造浓厚氛围,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文化是历史的索引,要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人类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文化与文明,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篇章,是古代智者先人的智慧结晶,是老祖宗留给后辈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优秀文化可以催人奋进,亦可以发人深省,我们可以顺着文化这条索引找寻心灵慰藉和奋发向上的力量。要在学习中坚持辩证的观点,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留住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又要对传统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出新,不断探索新时期下文化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文化是思想的牵引,要把稳中华儿女精神之舵。文化是一种内生动力,它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幻化成文字、诗歌、舞蹈、歌曲等各种形式,陶冶情操、怡情养性、补充能量、凝聚共识,是人类的心灵导师。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始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共同的文化牵引。民族文化能释放出“强磁场”,汇聚成“大能量”,将亿万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中华儿女点亮心灵之灯、把稳精神之舵、照亮前行之路。

文化是时代的显照,要推动文艺创作大放光彩。文化的传承既要回望过去,也要立足当下,文化创作要紧跟时代节奏,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与人间百态,与时代同频共振。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要时刻秉承“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弘扬社会主旋律、倡导社会正能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要为文艺创作营造宽松的创作氛围,不断推动新时代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一个拥抱未来的民族不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源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源于天长日久的文化积淀,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引领中华民族迈向更加辉煌的新征程,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7

五星红旗飘扬于空中,那鲜红的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现着中国人的自信。每当学校的五星红旗升起时,我就用自信的眼光随着红旗一直升到顶端,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心也被那鲜红的颜色染得通红,激动人心的国歌令我心潮澎湃。

中国正迈着豪迈的脚步向世界走去,以强大的国力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的文明风采和中国人的自信,健康的大国风范被世界所信服。多年来,中国如巨龙腾飞而起,向世人展现中国的魅力,中国的博大精神!

在学习和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我看到一朝一代的兴盛与衰亡,一个国家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兴衰之后,昔日华丽的宫殿与至高无上的权利被下一代更有才能的君主所推翻,变成了一堆只能载入史册的一段中国人的记忆。我从书上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的诞生是开天辟地,她的诞生为中国的历史抹上了绚丽的一笔。从此中国人民在她的领导下,逐渐走向希望和未来。

1978年党的__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开始昂起头,挺起胸,以她那磅礴的气势,向世人显现她的雄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辛勤劳动、努力拼搏、积极开拓,一个强大、自信、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被世界所公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让世人震惊。奥运赛场上,每一个中国奥运健儿展示着自己的英姿,以自己的优异成绩不断地为祖国增添辉煌。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高兴地欢呼,激动地流泪,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增强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同时,灾难也不断地降临在神州大地上。2008年四川同胞们遭受巨大的苦难,中国人民被这一刻的震动所惊醒,人们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中呼唤着。此时此刻,中国共产党以强有力的措施去实施救援,运送物资,拯救灾难同胞。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流泪,多少温暖的事迹让我感动。在国家救援队中,他们不辞辛劳地在拯救生命,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斗着,因为他们肩负着国家交给的使命和受灾群众的期盼。全国各地也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积极捐钱捐物,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全国各族人民无私地奉献着爱心。汶川地震后,党和国家积极投入到灾区重建工作中,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不久,灾区人民又恢复了生产,重新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在历经风雨后,中国也愈加坚强,经过苦难,才能体验到幸福的生活。我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一直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希望的照明灯。正因为如此她才让人民如此满意,才让我们的生活如此殷实,才让我们的衣食住行得到保障。我们怎能忘记这经历千辛万苦,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她,怎么会有新中国的今天?没有她,怎么会有如此富足的生活?没有她,又怎么会有今天幸福的我们?

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过程中,就让我捧上一颗心,献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殷切祝福。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学习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心中的那个她——中国共产党历久长存,让她引领着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我中华,因为她我才有幸福;报效中华,因为她我才有希望。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8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过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钦佩之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河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家能像我们这样,无论量叟都能念诵几句古曲诗词。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慢慢消近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被喻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秦腔,被叫作“国民油布伞”的传统工艺,还是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的古诗河,都正从不为人知的速度在逐渐消失。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通现,网络上便出现了网红、直播、游戏……各种与传统、正统主流文化形态相去甚远的流行文化。这些流行文化在青少年人群中呈现出一种“主流化”倾向,大有冲击和挑战主流文化价值之势。又有新兴传媒平台的推波助澜,使得流行文化变本加厉,更加扭捏作态,宛如“精神***”,让无数年轻人欲罢不能。另一方面是文化传承时泥古刻板,不懂得变通、创新,导致不少优秀传统文化渐近失传。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产物,蕴含着丰厚的情感生成和价值观念,能够起到协调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乃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笔者认为,文化要“传”也要“创”。

所谓“传”,就是传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了让秦腔不被世人遗忘,陕西省各地方政府开展“让秦腔走进课堂”等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从小就热爱秦腔。此外,秦腔爱好者们自发组建戏班到各地巡演,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秦腔的魅力,喜欢上秦腔,让秦腔走上世界舞台。

所谓“创”,就是创新。即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它可以是内容上的创新,也可以是形式上的创新。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推出就收获如潮好评,圈粉无数。《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听、说、写”等创新手段,带动全民重温古诗,分离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灵,让传统古诗词以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议论旨我们最浓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只有“传”“创”结合,才能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怀着自信从容前行!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9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三个“更”突出文化自信的基础性与稳定性,也彰显了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

文艺是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文艺在传承经典、输出文化、彰显大国自信等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文艺工作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深入实践,文艺工作者在为人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作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文化观念与文化行为。

在文化传播中创新文艺工作,打造优秀文艺节目。文艺工作承担着文化传承与输出之大任,在传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上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要时时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文艺工作者犹如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引路者,引导大众去传承我们悠久的辉煌历史、去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去了解我们先进的现代文化。以央视文化类节目为例浅析文艺类节目对传播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积极影响。作为文化输出类节目《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以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吸引广泛的观众去了解我们的文化,认识我们的文化从而真正信任我们的文化。《百家讲坛》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典型节目,创新科教知识传播形式,让文化传播更有趣、更有意思。《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以文艺节目的形式传播我们优秀的诗词、诗歌文化。所谓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此类节目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经典走向群众,让美育教育滋润成长。同时,此类形式的美育节目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于古人实现了古今对话,让我们在古人的诗词言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国家宝藏》则是以各地博物馆为主,展现我国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风俗等。受《国家宝藏》节目的影响我每到一个城市便先去当地博物馆看看,现如今依旧清晰记得在上海博物馆时保安大哥给我讲述馆藏文物历史时的自豪与自信。

在文化传递中沉淀文艺工作,塑造精良文艺作品。文艺工作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扬之重任,任重而道远,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是能引发共鸣与反思的,是值得反复琢磨与思考的。如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中几位年轻人的选择和命运,看完电影不仅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而且不由思考我能为社会做点什么?我们这代人能为祖国做出什么贡献?文艺工作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欲望需沉淀自身、需静心坚守初心、用心打造作品。现如今流量明星、各路网红等占据各大空间,真正静心打磨作品的却寥寥无几。实际上,流量明星应承担传播文化之责任,多加积累,厚积薄发。各路网红也应承担传播文化之重任,植根文化,用心表达。“大师、大家,不是说有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因此,文艺工作者要静心、用心,努力去打磨精品、塑造经典。

文艺工作要想推动文化自信,必须走进实践,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必须于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用心用情用功创作深入民心的经典;必须“创新+静心”,用心用情用功发扬优秀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

弘扬齐鲁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心得体会篇10

我的故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龙台镇。我喜欢称它为“龙镇”。龙台镇地处德阳市中江县中部,正如这个地名,龙台镇的山水条件优越,更有着中华优秀传统的龙文化。镇中多处遗址颇具古香古色气息,它也是武术之乡,我每年都会去看镇上举办的武术节活动,看着一套套的“龙功法”——道家龙门七八缠丝九步连环(七八 九步拳法)、道家龙门四门拳、道家龙门青龙出洞······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首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会唱的一首歌《龙的传人》,“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这首歌便回响在我的耳畔边,坚定有力,雄浑豪迈······,当然,“古龙镇”里面也有龙的传人。

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龙人”,我们经常叫他“锦顺”。在一次班会演讲上,锦顺他说:“在我小学的时候,我还是个圆墩墩的小胖子,不仅体育差,学习还不冒尖儿,因此在班级里备受别人的嘲讽,但我从来对自己不失望,我只是做最真实的自己。我在班上,只要是老师吩咐的事情,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认真地做,而且还要做得又好又快,从来没有欺骗过谁。我一直默默努力,尽管没有看见什么成效。直到六年级,我因为自己的努力,成绩终于有巨大的进步,在那一年,我开始接触篮球,也让我爱上了篮球,爱的很深,篮球给了我动力,给了我自信,自己的一身“肥肉”逐渐消失,我开始被别人尊重,一直到现在。现在,我回想起以前的自己,我很庆幸,庆幸当时没有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放弃。如今初三的我,学习和体育都不错,性格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很开心,只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谁都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在初中三年的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感受到他身上传承着龙的文化和精神。每次课间,我都会在操场看见锦顺在打篮球,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身影,他一如既往地挥汗如雨,每天练习打篮球,一打就是半个小时,有时他还自创花式篮球打法,他非常享受篮球带给他的快乐,看他纵身一跃似“飞龙”,身姿矫健,篮球在他手上变得有魔力一般,与他合为一体,篮球离开他的手,形成了一条完美的抛物线,篮球进筐了,这时,我感受到了他如“飞龙”般要向上进取的力量,看到了努力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上,锦顺也是大胆创新、勤奋努力,他经常为一道难题思考半天,最后那些难题都被锦顺迎刃而解了,一道题就算他做出来了,他也不局限于一种思维,他会思考那道题最简单、最合适的解题方法,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总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正在传承着龙文化,他就是龙的传人,我也看见了社会上许多人也都在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我们是炎黄子孙,流传着祖辈的基因,更是新时代的青少年,我号召: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养成坚持、勤劳的品质,遇到挫折不气馁,有点进步不骄傲,不沉迷于一时的成功,大胆创新,积极进取,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龙镇里面有龙人,愿我们做一条真龙,继续光大龙的精神,永永远远做一个货真价实的龙的传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