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理想国》读书心得【优秀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读书是艰难的,我这样和我的老师和同学说,因为我们知道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面对比我们在书中见到的更加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在我们的现实中间,所以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将我们所读的书和我们的现实区分开来,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就必须知道我们该怎么样去理解我们的书和我们的人生,或许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失去很多的东西,因为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脱离这样的理解,就是说我们只是能在书的表面来看待很多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再次回归到书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将我们的书丢到了一边,或许在我的这个读书的感想中,我这样理解,柏拉图《理想国》并不是我们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总可以读的懂的,但是我们还是去读了,或许我们的努力是对的,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很多的并不是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的事情,就是在这个书读完之后我们还是和没有读以前一样的,我们将书已经忘记,我不是一个书的万能者,但是我还是希望既然我们来读书,最好做什么事情就做好一点,或许那样是好的,我这样来理解,但是当我在读完之后再次想去和我的很多的人去讨论的时候,大家开始关注的是老师所说的另外的一本书,另外的一个理解,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去读,或者说我们的读书是一个短暂的游客的过往,那么我们得到什么了吗?或许用现在的人们很现实的观点来问这样的问题,或许会说,我们还需要什么?但是答案或许如我们的读书一样很艰难!
阅读柏拉图《理想国》我想给我最大的感想或许还是告诉我作为人要尊重自己或者别人的选择,因为在书的结尾因为人自己的对于神的不同的选择造成的彼此的不同的命运而告诉人们,自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或许在人与神的二元分化中我们理解的简单了,但是事实上的理解是我们该怎么办?麦金太尔说: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人的一生中充满了选择!是的,法律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但是在我们自己的理解中我们却不尊重法律,我们没有理解法律所要求的是什么?是的,我想有的人会说,你说了那么多的东西,但是那都是废话,有什么用呢?因为人在自己的理解中还是要生活的,现实或许比什么都重要的,你说的能给我们衣食和温饱吗?
或许这个问题是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因为我说的前提并不是就否定了我们去理会现实的生活,我们说的是一种自己的对于自己的选择的尊重,你或许会说他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的话,那么一个大学生就不会被活活的打死在街头,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不会将自己同学了四年的同学活活的打死在自己的宿舍中。
或许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我将要写的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的读书笔记中,我还会说到这样的问题,因为在霍姆斯的《法律的道路》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如果你不理解思想的力量,那么看看笛卡儿或者康德在他们之后的百年中世界中发生的故事吧,你会看到的,那时我们会感叹于思想的魅力,而不是其他!或许霍姆斯是对的,因为在我们的理解中,选择的目的是尊他的发展的过程中所必须认真面对的这个时代要求我们要真诚的问是否有用,我们的价值的标准是有用还是没有用,而我对于这个的理解就是这样的。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为我们的整个社会环境在实用的技术的包围中没有理由不对有没有用提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所以,在我们的理解中,有用与否和我自己的观点是不相关的,我没有理由抨击那样的追问,因为你以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对我们的时代的东西提出质疑的,特别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我们的国家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许有什么别的东西的,所以我们需要理解,所以我们学会了在自己的思想中寻找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出路!
理想国有什么用?柏拉图作为西方的一个国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们问他:你写的书有什么用?我们的问题放在别的地方或许是荒唐的,但是我的问题决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当你拿这本书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时候,他是会问你的,但是我自己是不会回答这样的问题的,因为我的学识没有达到那样的地步,但是我
却可以说出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这样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这样的问题只会带来人们的嘲笑,因为这根本不是个问题!而我想说的是,在我们今天的时代中,柏拉图的思想给我们的只能是一种理念的培养,你如果说那这个对我们的实际有什么样的作用的时候,我没有答案,我不会回答。因为我们的理解的基础是不同的一个国家有他自己的理念,一个社会有他自己的指导思想,一个人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内涵,所以柏拉图的书给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给我们可以较为好的理解西方的关于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现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展现他们关于法律的思考,而这个思考对我们是十分的重要的,你知道,我们的法律来自西方,我们的`治理国家的理念同样来自西方。
你不要忘了,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种宗教的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中成长,而他毕生生活的环境也是西方的社会所以我们要理解今天的东西,今天的西方,或者说如果我们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国家的话,那么柏拉图的思考是无法回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导致我们今天依法治国搞的并不怎么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因为我们没有宗教的理解,我们缺乏那样的思考,我们缺乏那样的理解,我们在有没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么,这样的东西是十分的没有必要的,于是自然很多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来理解。
或许你会问我,理念是什么?你知道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监狱从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的故事一直在教育着后世的统治者,告戒着读书人的历史,读书人的思想和读书人的感动,所以,读书人的自由需要读书人的理解,统治者的认同在读书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为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知道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时期的文字监狱,恐怖中透出的是读书人的辛酸,但是读书人的理解和读书人的理念,从这样的例子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理念的作用,从统治者对于读书人言论自由的恐惧我们可以看出理念的力量,于是,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东西,或许你从这个可以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图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思考国家的建立,从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理念的培养的重要,对于我们今天这样的一个浮躁的时代和这个不以知识为教育理念的时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为模式的时代中,或许理念的作用也会凸显他的张力。
学哲学导论之余,我认真的浅读了一遍《理想国》,内心被苏格拉底严密的思辨能力和对现实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所折服,不时会产生共鸣与惊叹。其作者是一个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乌托邦”的开山鼻祖。《理想国》中主要讲的国家政治学说和理念论哲学:前者主要论证了正义及其定义,理想国家中统治阶层的选择,在理想国中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好的形式。在理念论中论证了哲学家应该为王,什么是哲学家以及用太阳论证真理与认识,用线段来论证知识的层次,用洞穴来论证认识的过程,用工匠来喻理念关于什么是正义与美。
由于对几个点有些共鸣和思考,在此简单分别做个论述。
一、正义与美
关于什么是正义与美,柏拉图在书中说到:“关于什么是正义与美,我们已经有了固定的意见,是吧?我们从出生之日起就在这种意见中熏陶……他用从立法者那儿学来的知识做答。但是辩论证明他是错的。这种情况在各个方面一再发生,直到他不再相信,原来所尊重的东西并不比被蔑视的东西更让人尊重,而且他对于正义与善以及他最尊崇的东西都有了与此相同的看法。”问题出来了,到底要尊重的是什么?是正义与美本身,还是我们对我们的灵魂所说的顺耳的话。我们是要早日去追寻真善美,还是在费力攀登到一定高度后突然有种沉重的失落感而深陷迷茫。没有拜托桎梏的勇气,即使一双明亮的双眸也只能看到虚设的美好。
二、诗人与哲学
哲学是什么,这个话题从古一直持续到现在。在我看来,哲学就是对理性的追逐。而追逐理性的人被称为哲学家。哲学家就是“爱智者”——智慧的爱好者:他不是仅爱智慧的一部分,而是爱它的全部。纵然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似乎事物都是不确定的`,是时刻变化的,但哲学家们就是尽力用热情去探索真知,才有了印欧古文明遗留下的处于潜意识形态的观念群,正是这种观念群对民族意识的持久影响使得某些东西看起来确实处于一种绝对的状态。
在执着的追逐中,难免会有痛苦。让我们反复回忆痛苦,没完没了地唉声叹气的,该是我们灵魂中没有理性毫无用处和懦弱的那一部分了。书中写道:“当我们遭受不幸时,我们的灵魂中生来需要哭泣叹息以宣泄痛苦、被强行抑制的那个部分,就是诗人所喜爱并取悦的那一部分。”这个观点或许正确,但我却不这样认为。诗人所喜爱的,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应,也许只是情感上的宣泄和抒发,但就是现实强制了他们的身体,难道通过唯一能动的灵魂来自娱来承受都不行吗?观看别人的不幸来警示自己有什么不对?
三、洞穴喻认识过程
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用洞穴来描述受过教育的人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把地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东西是善的理念。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的。灵魂其他所谓的美德似乎近于身体的优点,是后天形成的。而心灵的优点是一种永远不会丧失能力的东西;因所取方向不同,它可以变得有用而有益耶可以变得无用而有害。拥有“小”灵魂的人假设重负已释,这同一些人的灵魂的同一部分被扭向了真理,它们看真理就会有同样敏锐的视力,像现在看它们面向的事物时那样。没受过教育的人不能把自己的活动都集中于一个生活目标;而知识分子又不能自愿地做,任何实际的事情,所以缺其一点都不能胜任治理国家的。
《理想国》的理念深厚博大,给后世带来深刻影响。如果真能做到人人都做他该做的工作,我们的国家就会成为正义的国家,也会是一个和谐的国家。理想毕竟不是现实,让我们的理想国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无辜者的苦难迫使有罪者行使正义!
图书馆有十多本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书,但是全被借走了,连节选本都没剩,由此可见理想国这本书的影响以及读者对它的热爱。按照计划,我这周必须读完这本书,没办法,我只好求助于网络,从网上下载了《理想国》的电子版,由于电脑辐射,长时间盯着电脑看书,好几次眼睛疼,所以我又去买了眼药水,虽历经波折,但总算在这周的最后时刻完成了计划,把这本书读完了,内容不多,一共十章,跟他的大部分著作一样,这本是也是以对话的形式写的,内容不是很难懂,但是读起来会有点枯燥,兴趣的力量战胜了枯燥的感觉,最后还是把它读完了。下个星期该读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了,他是柏拉图的学生。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他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出身于贵族家庭,在政治上拥护贵族专政,反对雅典民主制。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反对民主政治被雅典法庭处死,柏拉图于是出亡海外,继续从事反对雅典民主制的活动,直到公元前388年才回到雅典。后来创办了“阿卡德弥亚”哲学学园,从事讲学。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他最主要著作《理想国》中,其次,也反映在《法律论》中。《理想国》是一本对话体著作,写成于公元前404年,其时,伯罗奔尼撒战争刚刚结束,实行贵族寡头专政的斯巴达战胜了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的雅典,这个事实对柏拉图设计理想国家的模式具有重大影响。
在柏拉图的方案中,分工被作为理想国家的构成原则,因此他着重论述了分工的必然性和分工的原则,以及这个原则如何运用于理想国家的组织。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但人所具有的才能却是有限的,如果人们根据自己天生的'才能只从事一项工作,就能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所以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天生禀赋进行分工;另一方面,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从事单项工作的个人又必须互助,由此形成团体,又由团体联合成国家。这样,他就从个人需要的多面性和个人才能的片面性来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可见柏拉图也同色诺芬一样,只从使用价值方面来考虑分工的必要性,他们都“根本没有想到交换价值,想到使商品便宜的问题。”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按照人们的天性进行的分工使整个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国家的执政者,这是一些富有理性和知识的哲学家,他们的职责是治理国家和教育人民;第二个等级是国家的保卫者,即战士们,他们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对外作战;第三个等级是提供生活资料的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都属于这个等级。奴隶不属于理想国的任何等级,因为柏拉图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认为他们只不过是奴隶主的会说话的工具。柏拉图认为,在这样的理想国中,每一等级都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干预另一等级的事情,因为第一、二等级的人,都是些天生的统治者,尤其是第一等级的人,都是天生的圣贤,这两个等级的人都是从小按严格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最适宜从事脑力劳动。而第三等级的人都没有真正的思考能力,不能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只能从事经济活动。在柏拉图看来,依据这样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国家就是健全的,既合乎理性,也合乎自然,能长治久安。由此可见,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阶级对抗和城邦危机的消失,不是由于阶级的消灭,而是由于阶级界限的更加分明和不可逾越。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还主张实行奴隶主阶级的财产公有制,即在第一、二等级中消灭私有财产,只允许第三等级保留私有财产。因为他认为私有财产是国内矛盾和意见分歧的根源,第三等级是些无所作为的下等公民,对国家事务没什么影响,可以不要担忧,但第一、二等级是国家的统治者,为了能更好地履行治理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职责,他们不应拥有私产,而应由国家来供应他们的一切生活需要,并且在这两个等级中也不应有个体家庭存在,就像在原始氏族公社初期那样,即在理想国的统治阶级中不但实行共产,而且共妻、共子。
柏拉图的这种理想实际上是日益衰落的贵族奴隶主的反动的、倒退的幻想。后来的资产阶级往往利用柏拉图的理想国来污蔑无产阶级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实际上,柏拉图的“共产主义”与无产阶级的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柏拉图认为,自给自足的农业是理想国的经济基础;手工业和商业是最低贱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最好是让奴隶从事手工业劳动,而让外国人来经营商业。柏拉图强调说,商业是一种唯利是图的不体面的行业,国家应该用法律来强制商人取得过多的利润。他还主张国家应限制高利贷的活动。这说明他已本能地意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威胁着奴隶制自然经济,他想认为地予以限制。
柏拉图还考察了货币问题。他认为分工的存在,产生于专门从事买卖的商业、商人和市场,交换的日益频繁产生了对货币的需要。这样他就初步指出了分工、交换和货币之间的因果联系,比色诺芬更明确地认识到货币是为日常交换服务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但他却反对把货币作为储藏手段。这说明他并没有认识到货币的本质,反而主观地规定国币应该具有哪些职能或不应该具有哪些职能,这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密切相关的。
其实《理想国》是政治学的著作,这我在第一篇的读书笔记中已经说了,所以他要解决的也是关于国家的建设的问题,我们知道的是,在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的时候起,国家的建设就已经引起了人的关注,特别是在以后的人们的论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在这个读书笔记结束后我将写关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的读书笔记)所以关于国家的建设我们必须深刻的理解之后你才知道为什么那些写于书纸上的言论是那样的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了,他们已经扩大了,而治理的艰难也就体现了出来,这个时候,什么样的国家结构是合理的,什么样的国家的形式是合乎人的理性同时也合乎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就需要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厘定了,在柏拉图的理解中我认为由于他自己的贵族的身份和他处于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领袖伯里克利去世而民主政治没有很好的发展的时候,外受到斯巴达人的统治,内部也不怎么协调的背景下,他考虑的是如何从一个完善的角度来更加有利于制度的建构,同时可以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保障城邦的正义,所以政体的选择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入了这样的考虑,是时代的情势所要求的,当然其中有柏拉图自己的哲学家的思考在里边。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讨论的政体有五中,即王政政体,民主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柏拉图也分别给出了五种政体不同的内在的性质和本身存在的区别,我们或许知道,在这五种政体中在今天我们实行的主要的政体就是民主政体,诚然,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最好的应该是一种哲学王统治的王政,那样的话,因为哲学王自己的素质优异于常人,所以在城邦的建设中就可以达到最好,而最坏的或许暴君的统治了,因为那是一种毫无秩序可言的政体,而在那样的社会中一切的东西的发生和其他的什么都来自于君主的意志,那么就毫无一个预期可言,在那样的时代中,国家的统治是十分的不稳定的,那么在哲学王其次的就是民主政体,就是我们在今天广泛实行的这种,当然我们要清楚的是在我们今天的民主政体的形式中和柏拉图的理解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在理念上和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尽管他可能不怎么好,但是就如同我的一位宪法学的老师在讲宪法的时候说的那样,现在的制度(当然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法律方面的)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最起码的一点我们知道他不是最坏的这样的理解和这样的思维或许是我们所欠缺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在我们今天,从柏拉图的城邦建设理念出发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东西在我们今天的眼中或许是不怎么样的,但是从那个时代起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民主和自由的探索,在这样的政治体制的理想追求中我们正在逐步的完善我们的生活。今天的时代是一个民主发展很好的时代,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思想的发展和自由的理想的传播,将导致人的生活发生很的变化,我们知道,柏拉图告诉我们的或许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体制的追求,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怀,这个在今天的时代中是需要体现的`,我们今天以人为本或许是一种这样的追求了,但是,对于人的尊重和理解由来已久,这是西方的东西,或许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的很多的东西无不是来自西方,政治体制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而我们封为经典的马克思就是西方人,所以我们无法回避和西方的思想的碰撞,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的,从对于柏拉图的阅读中我知道了追求那种理想制度的艰难,但是今天我们的时代却连一个最低的限度的东西都没有达到,或许这个是我们接受的问题,钱中书先生在围城中说:中国人就是厉害啊,外国的东西,来一件毁一件。或许是一时的愤激之语,但是也不无道理的,所以我们知道,在今天的时代中国家的建制或许是很重要的,改革的必然在我们今天国家的背景中就是如同在柏拉图的时代——你知道我的意思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类推———民主政治的追逐需要我们的努力,因为我们还没有那样的理解和那样的体验,从清王朝倒台到今天,你看道了什么?或许我已经扯远了,但是,理解却是必要的?那你理解吗?
《理想国》在讨论到城邦的建设的时候,首先说的就是人的正义问题,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我们如何去理解正义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个城邦的正义,如果我们理解了城邦的正义那么也就理解了个人的正义,所以,理解就是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但是在我们的课堂的讨论中有的人的言论让我有这样的想法,在我们一个直白的理解中,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正义是最重要的,就是说,有个人才有国家的一切,在一个认同个人主义的时代中,在自由主义的思想的指导下,这样的想法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需要从我在上一次的笔记中说的,我们要知道柏拉图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的意图,所以从一个城邦的建设意图出发,城邦的正义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城邦的正义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时候,个人正义往往应该让位给城邦的正义的,所以,我们在理解柏拉图所说的`〝先写大字,再写小字〞的言论是从城邦的理念出发的,因为他认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时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况下,个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么在哲学王的统治下或许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如果我们仅仅是从个人正义的角度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的话,那样的话,我们的理解难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说我们那样的理解是一个狭窄的理解,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误解柏拉图的意思,所以,严格的区分的理解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我们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中正确的理解柏拉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同样的原因我们在分清了这样的正义的划分后,我们就要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念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明显的提出正义的概念是〝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许和古罗马的乌尔比安说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或许是我们这样的理解,在柏拉图的意思中或许认为,人本来就是有区别的,等级的划分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是一个级别的划分,或许还有一个秩序的要求,这一点是我在课堂的讨论中从同学的言论中得到的启发,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一书中说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图要建立自己的城邦的时候,他不能不考虑到一个城邦对于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图的关于人应该各做个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内在的素质,或许换个说法是每个人在他生来就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禀赋,所以他的禀赋决定了他所应该从事的事业,那是正义的这是柏拉图的正义,当然这些是柏拉图从他的城邦的正义推倒出个人的正义,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这样的理解或许适合于当时的城邦的正义的,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关于正义的描述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些,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更多的或许是个人的正义了,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今天的时代是个艰难,所以在这里不做更多的论述。
读完柏拉图的《理想国》,我对“何为正义”陷入了深深额思考中,到底何为正义呢?
一位波某某君认为:正义的目标就是“物归原主”,使每个人得到其应有之物。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行为就是正义,让好人得到应得的,从坏人处拿回他们非分之有——也即锄强扶弱,惩恶扬善。
但我想问:怎么判定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怎么判定一件事物,到底是谁的应有之物呢?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当然会尽一切可能地谋求一切可谋求的利益。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也几乎很少有人认为自己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努力是不义的。每个人所谋求的利益是有交叉的,那么当这种冲突产生的时候,当然双方都会认为自己是在取得应有之物,自己是有理的一方,是正义的一方,公婆皆有理,那么谁来仲裁呢?仲裁者以某种标准来维护了“正义”,那谁又规定了这种标准就意味着“正义”了呢?
另一位“辩手”塞某某君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他不否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比如在涉及对外关系的问题上——像外敌入侵等,当权者或许会站到国民整体的利益代表的立场上,美其名曰代表民族或国家的利益。但这就像放羊的人跟羊群的关系一样,牧羊人保护羊群是为了更好地薅羊毛。
正义,是维护强者的利益,所以它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于是会出现“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语)的差别对待。正义是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暴政,是统治者们实行暴政的道义工具。
苏格拉底的废话我们依然不谈。这个论述我其实是比较赞同的。波君谈的是社会层面,或者说是道德层面的“正义”,塞君谈的则是政治层面的`“正义”。
我认为呢,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角度:
一,人类社会的和谐运行势必要求既定规则的存在。法律、伦理、道德,都是规范人际关系的制度工具,而它们都是对于是否对错的价值判断。这个对与错,也即“正义”与“不义”,或许并不是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设定的,是先其而存在的,统治者要明确它、捍卫它,目的是维持社会秩序。否则老百姓都坑蒙拐骗、杀人放火,什么政权也不愿见到这种乱象。
二、鉴于以往的历史而言,阶级的对立确实存在,所有政权形式确实都是一个阶级对另外阶级的暴政。那么在一些根本的利益问题上,统治者所代表的阶级,当然会以政治权力和国家暴力为后盾,设立对他们有利的社会制度,将对他们有利的标榜为正义,将对其有害的斥为不义。
三、正义不是绝对的。成王败寇,笑到最后的才有话语权。历朝历代,哪一个造反的不说自己是替天行道,平叛的说自己是保境安民?
同样,不义也不是绝对的。世上彻头彻尾的不义之人是难以立足的,因为遏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和行为,终会众叛亲离——道上的话可能叫“不讲规矩”。盗亦有道,哪怕是杀人放火的集团,其内部仍然是存在一定的规矩的,否则他们将难以成事。就像梁山好汉,他们尽可以杀人如麻,残害无辜,彼此并不觉得这是“恶”。但如果不讲义气,坏了宋江这样的“好汉”,那就“十恶不赦”了。
《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
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柏拉图的《理想国》问世虽已有千载,却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它引领了一股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国家的思想潮流,可谓功莫大焉!
今天终于把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完了。读《理想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读的过程中几次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把它啃了下来。然而,虽说是啃完了,但又确实说不出有什么体会或收获来。
于是,想象如果十几年前遇到这本书,情况应该不一样吧。那时的我,读《圣经》,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读共五册的《毛选》,甚至还搜罗背诵元首的语录。当时的我相信一定有一把理想世界的金钥匙,相信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是可能实现的`,相信人生应当奉献给“人类最庄严的事业”。十几岁时的我,曾经完全依据自己的思考而产生了国家管理一切社会生活,儿童公有是可以是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想法。如今看来,倒是于柏拉图不谋而合。如果十年前看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想必会有如获至宝之感,进而奉为圭臬吧。
然而,现在的我依然是曾读过《1984》、《动物庄园》、《美丽新世界》,以及看其他该看或不该看的书的我了,已经是经过大学理性训练的我了,已经是不会相信为着某个美好理想,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够将天堂带入人间而不是使人间堕入地狱的我了。
希望建设想象中的美好未来,而牺牲当下的幸福是不理性的。
想建设人间天堂的,没有不造就人间地狱的。
没有彼岸的乌托邦世界,并且不应幻想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那个所谓的人间天堂,相信理性而非热情,这是这十多年的读书学习给我带来的改变与财富。带着强大偏见读《理想国》的过程,正是幸福地体验这种美好财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