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及感悟心得【优秀5篇】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2022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及感悟心得【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2022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及感悟心得 篇1

红星,象征着党的光辉的红星,闪闪发光。

红星,由参加者长征的父亲珍重的交到孩子的手中,灿烂夺目。

红星,紧贴在孩子胸口,伴随着他经过一个艰苦斗争的历程,温暖人心。

红星,终于在红军胜利归来的春天,带到孩子的军帽。孩子笑了,笑得那样幸福。

今年暑假,我读了李心田《闪闪的红星》一书。

这是一本红色经典,了一个在20世纪30年代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叫潘冬子。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他逐渐成熟起来。而那颗军帽上的红星,则象征着革命和,寄托了他对红军父亲的思念和追随革命的信念。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当看到大汉奸胡汉三放火烧死潘冬子的母亲时,当看到老百姓因饥饿挣扎在死亡线上,而米行的沈老板却往米里掺沙子、囤积时,当看到孙局长和沈老板狼狈为奸,甚至枪杀一个将要饿死的婴儿时,我紧紧握住了拳头,恨不得一把夺过沈局长的枪,当场让他们吃一颗子弹。而当我看到小小年纪的潘冬子勇敢的对抗胡汉三、白狗子时,我又忍不住为他暗暗叫好,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看到胡汉三被打死时,真是大快人心,我无法抑制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潘冬子的生活充溢着崇高的理想,庄严的允诺,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抗争。这使我想到了一个个为国牺牲的英雄,刘胡兰、董存瑞、王二小、黄继光、江姐、方志敏、杨靖宇、李大钊等等。他们的形象没有随着历史的远去而消散,相反,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越来越高大,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耳边又响起了电影版《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

“小小竹排江中游,滔滔江水向东流,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前赴后继跟党走”

这首歌和潘冬子的精神像永远闪耀着的红星一样,他们将一起激励着我,让我不怕困难,勇敢向前!

2022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及感悟心得 篇2

今天,我看了一部红色影片,名字叫——闪闪的红星。

影片主要讲了,有一个叫潘冬子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共产党员。

就在小冬子的爸爸不在家的那天晚上,村子里进了一帮白狗子。宋爷爷往远处看了看,发现了白狗子身上带的灯,他对身边的小冬子说:“你看,白狗子的灯,赶紧告诉你妈去!”小冬子跑到了妈妈的身边,说:“妈妈,你看,白狗子快来了!”冬子的妈妈对全村的人小声的说:“你们赶紧往后山上逃,我来掩护。”这时,白狗子已经到了,他们一把火就把冬子的家给烧了,冬子妈也牺牲了。

过了几天,吴大叔对冬子说:“小冬子,这次你要去一家卖米的地方去工作,那里还有春芽子呢!”小冬子点了点头。

到了卖米的地方,老板问小冬子:“你叫什么名字?”“郭振山。”小东子说。“多大了?”“12。”“小名呢?”“小山子。”

在小冬子工作的时候,胡汉三来到了这家米店。胡汉三是白狗子的头领,我不能让他活过明天!小冬子想。

这天晚上,小冬子偷偷地走进了胡汉三的房间。他看胡汉三睡熟了,于是就把胡汉三的被子给点着了。胡汉三被烫醒了,一翻身就要往外跑,小冬子拿起镰刀就朝胡汉三砍去,一刀下去,胡汉三就一命呜呼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革命的强大,不管有多少坏蛋来欺负我们,只要革命的心还在,就一定不会输的!

2022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及感悟心得 篇3

跟官方史书比起来,《红星照耀中国》(以下简称《红星》)的语言更加生动,更加吸引读者的兴趣。幸好“探险家”斯诺来到中国的西部世界,探索了中国的一隅并记录了生动的故事。

《红星》里许多可歌可赞的故事不在本文记述,谨以此文记录本人一些肤浅的收获。

1

革命者

《红星》中记述了一些革命者,不知道斯诺会不会惊讶,但是我感叹红军中的一些大人物做的是“推翻”自身利益的事情。他们中有富农子弟,小资产阶级子弟,甚至大资产阶级家庭,竟然站在了革命的一侧。原因是什么呢?通过仔细阅读,我寻找到一个答案----他们是中国人,革命不单纯是为自己洗心革面,更是为了整个民族自立自强。这不就是那句老话“格局打开”

2

格局

格局打开了,信念坚定了,可以迈开步伐向前走了。走路是要有方法的,大步向前,跬步徐行,三步一回头,都是优美的步伐。红军没少走弯路,但终是走上了正确道路。白军没少走弯路,但纵然走上了不归路。谁的步伐好,历史给了答案。我们个人怎样才能走出这样的步伐和人生旅程呢?我认为要因时而异,乘事而行,造势而进,不要忸怩,不可故步自封。

3

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

斯诺是戴着白区售卖的有色眼镜前往红区的,但是他能够、愿意、也确实是为了摘掉有色眼镜才来到这片地区的。如今,各种意见领袖漫天飞舞,丰富咨询扑面而来,反转剧情超脱剧本。人们该如何增强定力保持独立思考,能不能给自己点儿时间看子弹飞一会儿,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4

选择

读书识字是有用的。如今我们不能满足于字面意义的读书识字。这个时代,难再有旧式文盲,谁还不会识字读书,认得几门外语的也大有人在。识了字,要读好书,要会读书,还要会用书。《红星》里面的人物,读哲学、政治、历史,取其精华。我们不跟伟人比,我们只跟自己较劲。争取每周拿出5%的时间,读一读好书,每年让出一周的时间到外面“读一读”世界,会是有好报的。不要抛弃读书,不要抛弃自己和世界。

2022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及感悟心得 篇4

合上《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有一点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许多人物均在童年中经历苦难,但苦难真得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习以摧毁人的意志信念吗?我看未必。

苦难虽然很长,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读,苦难会成就一个人。

著名的红军司令员彭德怀,少年时便经历过苦难。“他六岁那年死了母亲,他的父亲续弦后,后母增援彭德怀,因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在那里常常挨老师打。”这里《西行漫记》中对其童年的描述。

彭德怀的童年固然很苦,但同时童年也铸造了他那平易近人,简朴,接地气的性格,坚定他革命的信念。可以说,是童年的苦难成就了彭德怀司令。

苦难的童年是许多共产党员的共同特点,因此,才有了著名的长征,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放眼古今大多名人,苦难是否也伴随他们呢?

正是乌台诗宾以及仕途上的苦难使苏轼挥笔一就,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娥”的美好祝愿,正是司马迁的宫刑之辱,才使他铸就了“史享之绝唱,天韵之离骚”之史记;正是杜甫经历妻离子散之苦,才挥笔一就,写出了“感时光溅泪,恨别鸟惊的兵荒马乱之景。

苦难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培养一个人的自立、能力,磨拣一个人的体格。“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经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

但,经历苦难一定就能成功吗?当然不是。

彭德怀有一度时间被捕,但他在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下,仍保持自己的意志,宁死不屈,并未吐露一句秘密。在被释放后,成为司令。倘若彭德怀贪生怕死,招供了,那个战于不胜的司令肯定也不古在了。

因此,在经历苦难时,只有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打败苦难,锻炼自我而不是被苦难打败,难有这样,才能利用苦难,最终成就精彩人生。

2022红星照耀中国每章概括及感悟心得 篇5

在老师推荐的书目中,《红星照耀中国》吸引了我。《红星照耀中国》一个多么纯正的中式书名,而 作者埃德加·斯诺明明是一个地道的外国人。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找到了这本书,认真阅读起来。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后,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反响。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孤岛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国民党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先后查禁的这类著作达十几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7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里的青年,阅读这本书,思绪似乎又被带回到那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十几年后,斯诺的预言得到了证实,红星照亮了中国,也照亮了世界。从斯诺的描写中,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今天被我们称之为长征精神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众所周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 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千难万险的,身后有追兵,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胜利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通过斯诺的描述,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表现出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物质生活及其匮乏,但人们的精神缺相当富有,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共产党人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反思如今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喧嚣的社会令有些人的精神匮乏起来,有些人出门开名车,穿着讲名牌,内心却异常空虚,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明《·》星吸毒,娱乐节目低俗等问题,不正是有些人精神空虚的表现吗?一些官员当官不是为了服务人民,而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他们也丢掉了长征精神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如今中国已经崛起,为了实现中华腾飞的中国梦,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中国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巅峰!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他 从小人物的小事件中,反映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状况,更 是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红军以及那些遥不可忘的领袖们的精神状态 和思想觉悟。毛泽东和周恩来作为党的最高领导者,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和国家,他们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生活朴素,平易近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党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 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这是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中的预言和感受,也是我读完后最大的感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