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应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创新思维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注重实效原则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根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原则,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灌输应注重启发,是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未来的历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
4.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不是一种具体、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师组织实施的,直接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后者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此,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5.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共性、统一性,个体的独特体验则是事物的个性、差异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正面说服教育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和教学,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教育,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今天,我学习观看了“时代新人说——对话战疫英雄”这一堂思政课,让我备受感动和鼓舞。四位分享人以疫情为教材,介绍了在这次“新冠肺炎”面前,很多防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让我更加清晰理性的认识到了疫情,也让我更好的反思疫情、回顾疫情。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哈医大四院护士孟凡莹在武汉整整奋战65天;战疫记者王东旭用眼睛、用纸笔记录下在援鄂医疗队的“最美的平凡”;icu医生讲述了病人通过用手指在他手心写字交流病情的点点滴滴;李昊宇同学主动请缨在社区卡点献上一名志愿者的绵薄之力。看完之后,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在被病毒阴影笼罩的天空下,那么多人决战在抵抗疫情的一线,用热血和执着感动着我!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但大家戮力同心,构成了中国的脊梁。我们不能冲锋在前,但是我们只要安心居家隔离,不被感染,就是对战疫一线人员最大的支持。人们不会忘记冲锋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医生得到了理应属于他们的无数赞美,英雄这个称号他们当之无愧。还有无数同样在战疫一线的孟凡莹式的护士也许不那么光彩夺目,但他们也同样是无惧生死,值得赞美。聊聊数言,聊表敬意。
礼赞护卫生命的战士
90后的你们,依然年少,
花一样的年龄,你们更愿做一棵劲草。
父母眼中,你们还是手心里的宝,
但谁说你们只会叛逆撒娇。
疫情来临,逆流而上,
白衣大褂,是你们临行的战袍。
素昧平生,精心照料,
不畏生死,我们是同胞。
汗水打湿了发梢,
泪水模糊了眼罩。
当病魔驱散,
你们会在心里欢笑。
你们是当代的南汀格尔,人民的骄傲,
你们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熠熠闪耀。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要学会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总有人活成一束光。他们是白衣天使,他们是伟大的医学专家,他们是警察,他们是志愿者,他们捐款捐物的爱心人士,他们是所有尽自己所能为抗疫尽力的人们。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要学会感恩,感谢在阴暗日子里所有为我们撑伞的人。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没有什么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了,可以每天都能看到清晨的阳光,每天都可以看到亲人的笑脸,就是最珍贵的财富。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青年已经担负起了他们的责任和民族的未来,熠熠生辉的青春必然在奉献中闪光。
(一)坚定信仰,加强思政工作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指导建设。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分工细则、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辅导员工作制度、思政课堂评价制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保障。
优化机构,形成合力。党支部统一领导,各处室明确分工,支部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导,以思政教师为重点,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以思政辅导员为支撑的全校师生协同配合的全员思政工作格局。
注重评价,完善体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了思政课双日志制度,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思政课考评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的责任、担当、集体、作为、荣誉等十六个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坚持职业操守、恪守诚信规范,倾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铸魂强基,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青老结对,促进成长。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扎实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一科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承包制”,学校领导问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名师引领,加快成长。建成吴建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邀请南京栖霞区思政课名师王英姿来校支教,传授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学校录播教室优势、北京四中网校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政课案例库、备课资料库。在名师带动和影响下,思政教研风气浓厚,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体教师坚守“既教书又育人”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推进以思政课为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不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研,学校领导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进课堂观评课活动。
(三)抓好阵地,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
立足课堂,创新教学。以“把思政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为基础目标,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打造思政精品课。通过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校本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微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教学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网络备课等教研活动,思政课课堂质量显著提高,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联盟互助,资源共享。一中教育集团及教育联盟通过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演讲赛、“班会观摩课”、“德育沙龙”、“绿色课堂”岗位大练兵、送教到校、名师交流等活动,从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政课模式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形成了区域内优势互补、教研互动的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挖掘资源,同向同力。充分挖掘学校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课堂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发挥每门课程、每个教室,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力,思想政治和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四)丰富载体,打好学生思想政治底色
树立榜样,扩大影响。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四有好老师”演讲、学生评教和“耕牛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有为青年教师希望之星”评选等,促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品德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各类“星级学生”、“五四红旗班、红旗手”“爱心奖”“优秀班团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精细管理,培养习惯。立足立德树人,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责任、诚信、乐学、合作为主要内容,形成培养“文明、学习、卫生、安全、生活、体艺”六大习惯,实现“文明、健康、好学、有为”育人目标的“六三三三四”德育模式。利用规矩教育月、学生文明督查组的检查督导、问题清单剖析和反馈等形式,及时矫正了学生不良行为。多种形式的宣讲讨论、每周的年级例会、“做懂规矩,守纪律的合格一中学生”等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促进了全校师生规矩意识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
主题活动,筑牢底色。通过开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进课堂、“宪法晨读”、“国旗下讲话”、“信仰根植我心”主题教育宣讲、“四爱三有”“崇尚英雄”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学堂”及《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视频观看、“五四”青春诗会、“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征文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月”系列活动、“入团第一课”以及一中讲堂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激发对党、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精神底色。
精品社团,丰富德育。学校现有各类社团33个,国旗班、清华筑梦游学团、中科院盐湖之星实践团等已成为精品社团。“启迪之星·助梦游学”活动中,学生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参访京东、商汤科技、青橙创客等知名企业和机构;赴国家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所研究基地实地参观、亲历实验,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追求更高梦想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创新方式,网络助力。开辟校园党建、团建和德育教育专题网站,开展网上德育主题教育,使校园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等媒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新阵地。
1. 可供教师学习和选择的先进典型思政资源比较少;教学考试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率不够高,对思政实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2.随着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不能很好适应新的育人要求,书本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服务,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思政课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是思政课老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1.进一步认真分析研究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创新思路,细化举措,优化师资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拓宽集团校和教研联盟教学教研活动,邀请校外名师、“五老人员”等进校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外派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专业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锻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使我校思政课师资力量走在前列;
2.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强化名师培养,开展名师示范课、优质课展示,优化同课异构活动,发挥好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合力打造我校思政“金课”,促进我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走在前列;
3.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好思政课骨干教师“一师一优课”、讲课大赛、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通过主题教研、观评课活动,提升教师基本功,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真正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校级骨干,五年成为县级骨干”,使我校青年教师成长工作走在前列;
4.拓展思政课堂,一月一主题,一次一个年级,由学校思政课教师和行政领导进行专题讲座,推动思政工作走进学生,扩大思政课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
5.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大德育观念,创新课程建设,丰富德育载体,促进学校各项活动与思政课有机结合,通过内容重构、德育课堂重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一中讲堂、学生社团、体育、艺术类课程,努力实现德育课程体系化。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建强“主力军”,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不断开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局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育新时代有为学生。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xxxx落实〈xxx深化基础教育 改革行动实施方案》和《xxxx关于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教师思想素质,维护人民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协助学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本期学校思政工作方案。
在全校师生的配合下,学校的思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极少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较差,行为极为不规范,这部分学生是本期思政工作的重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创建改造学习环境,重抓班风、学风、校风,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实效,为祖国培养品学兼优的新一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正确的工作观念。
2. 狠抓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切实转变学生乱扔乱丢、乱倒乱吐、乱涂乱划的不良行为;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切实转变学生粗话脏话、假话空话、行为粗野、举止恶劣等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狠抓学生思想教育,切实转变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感恩意识淡薄、和谐相处意识淡薄、尊老爱幼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淡薄、守法意识淡薄等不良行为。狠抓学生卫生习惯教育,切实巩固上期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保证学校随时随地干净整洁。
3. 强化德育意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制定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大力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增强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和提高他们育人能力。
4. 重视行为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一日常规考核为抓手,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切实抓好“感恩、诚信、守法”教育。继续巩固“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主题班队会,利用晨会、班队会、主题教育、班级公约等,强化教育训练。注重细节,特别是抓好学生的集队、课间操和课间行为规范等,切实培养学生做“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的校园小主人。
5. 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一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诚信、守法、奉献、友爱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每月举行一次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6. 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学生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7. 落实教育三结合。沟通才能理解,理解才会支持,所有教师要多了解家长,多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与家长智慧相处,思政处要积极督促并参与班级的家长会,深入管理,合力育人。
8.结合实际,制定出学生管理措施,利用学管中心,时时处处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礼仪、品德进行教育和监督。
9. 完善班主任的管理办法,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把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纳入年度考核,最大限度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建全学校德育网络,构建高效的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全校教师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平时把学生满意和不满意,家长放心和不放心作为评价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从而督促教师更好地规范自我。
2. 加强“三风”建设,全面开展思想、组织和作风整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严格制度管理,严格教师从教行为,切实转变在教师中存在的“将就”、“勉强”“应付差事”的工作作风和“上班打麻将”“违规操办酒席”等不良的“三风”现象。协助工会发挥好其职能作用,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大讨论,重视教师的教风、会风、形象建设,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
3.完善各项制度。本学期将对原有的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班主任工作量化评比制度、班级量化评比制度、卫生制度、升队国旗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一系列制度的监督作用和保障功能。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5.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且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向上级报到,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1.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xx一小学五十分制》等,把常规教育落实到实处,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开展各种活动,以活动育人,本学期将每月一次校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成为学校的小主人。
3.组织各类讲座。如“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知识”,这项活动将在学校的支持下请相关单位领导或负责人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讲座,以便更全面地帮助学生,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输导者,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三)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充分发挥“家校通”的作用,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除了交流学生情况外,还应特别重视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些建议。
2.举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应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同研究教育方法。
3.认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要选择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场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关爱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12月29日下午,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在家校领导李恭进、刘潜、曾泽鑫、陈亮、黄瑞忠、叶军明、肖树辉、张小康等出席会议。党委书记李恭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0年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开创了新局面,为培育德技双馨良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科大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会议全面总结了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围绕思政教育特色、思政工作格局和思政教育路子等方面归纳了我校思政工作成效,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就下一步工作打算提出了建议。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廖志平就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汇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新华汇报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主要情况,梳理了经验启示,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校党委书记李恭进听取汇报后作了讲话。李恭进指出,2020年,在中央、省委和省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李恭进要求,要以五项工程建设为抓手,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得更加扎实。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同时建立起统战、宣传、纪委信息员队伍,强化责任担当,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二是要牢牢把握课堂教育主阵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对思政自编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进行全面审查,做到全面汇总无遗漏、信息准确无误差。三是充分发挥好阵地作用,实现阵地育人功效。
李恭进强调,要以传承红医精神为基本内涵,把红医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融入育人全过程,让思政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并结合抗疫和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政治贯穿在教育与生活中,赋予时代特色,形成良好的赣医风尚。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抓手、有载体,真正落细落小到实处,使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学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会人员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奋力谱写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两办、党群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下属党委(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
在全校师生的配合下,学校的思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转变,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较强的学习积极性,极少部分学生的思想意识较差,行为极为不规范,这部分学生是本期思政工作的重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创建改造学习环境,重抓班风、学风、校风,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实效,为祖国培养品学兼优的新一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加强教师思想建设,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正确的工作观念。
2. 狠抓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切实转变学生乱扔乱丢、乱倒乱吐、乱涂乱划的不良行为;狠抓学生文明礼仪,切实转变学生粗话脏话、假话空话、行为粗野、举止恶劣等不文明的行为习惯;狠抓学生思想教育,切实转变学生集体观念淡薄、感恩意识淡薄、和谐相处意识淡薄、尊老爱幼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淡薄、守法意识淡薄等不良行为。狠抓学生卫生习惯教育,切实巩固上期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保证学校随时随地干净整洁。
3. 强化德育意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制定班主任工作考评方案。大力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增强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和提高他们育人能力。
4. 重视行为养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以一日常规考核为抓手,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切实抓好“感恩、诚信、守法”教育。继续巩固“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教育主题班队会,利用晨会、班队会、主题教育、班级公约等,强化教育训练。注重细节,特别是抓好学生的集队、课间操和课间行为规范等,切实培养学生做“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的校园小主人。
5. 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发挥少先队阵地作用,一月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诚信、守法、奉献、友爱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格。每月举行一次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6. 开展好读书节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开展好形式多样的学生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7. 落实教育三结合。沟通才能理解,理解才会支持,所有教师要多了解家长,多与家长沟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与家长智慧相处,思政处要积极督促并参与班级的家长会,深入管理,合力育人。
8.结合实际,制定出学生管理措施,利用学管中心,时时处处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礼仪、品德进行教育和监督。
9. 完善班主任的管理办法,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把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纳入年度考核,最大限度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建全学校德育网络,构建高效的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全校教师牢固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平时把学生满意和不满意,家长放心和不放心作为评价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从而督促教师更好地规范自我。
2. 加强“三风”建设,全面开展思想、组织和作风整顿,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严格制度管理,严格教师从教行为,切实转变在教师中存在的“将就”、“勉强”“应付差事”的工作作风和“上班打麻将”“违规操办酒席”等不良的“三风”现象。协助工会发挥好其职能作用,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大讨论,重视教师的教风、会风、形象建设,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
3.完善各项制度。本学期将对原有的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班主任工作量化评比制度、班级量化评比制度、卫生制度、升队国旗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行完善,充分发挥一系列制度的监督作用和保障功能。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
5.全力保障各项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且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向上级报到,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1.通过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xx一小学五十分制》等,把常规教育落实到实处,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开展各种活动,以活动育人,本学期将每月一次校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做到讲文明、懂礼仪、讲诚信、会感恩、能守法,成为学校的小主人。
3.组织各类讲座。如“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知识”,这项活动将在学校的支持下请相关单位领导或负责人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讲座,以便更全面地帮助学生,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输导者,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三)重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充分发挥“家校通”的作用,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除了交流学生情况外,还应特别重视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些建议。
2.举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应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同研究教育方法。
3.认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要选择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场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关爱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我校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我校“文明、健康、好学、有为”的育人目标,严格对照《青海省中小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要求》和《西宁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扎实、有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现将我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坚定信仰,加强思政工作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指导建设。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分工细则、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辅导员工作制度、思政课堂评价制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保障。
优化机构,形成合力。党支部统一领导,各处室明确分工,支部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导,以思政教师为重点,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以思政辅导员为支撑的全校师生协同配合的全员思政工作格局。
注重评价,完善体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了思政课双日志制度,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思政课考评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的责任、担当、集体、作为、荣誉等十六个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坚持职业操守、恪守诚信规范,倾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铸魂强基,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青老结对,促进成长。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扎实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一科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承包制”,学校领导问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名师引领,加快成长。建成吴建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邀请南京栖霞区思政课名师王英姿来校支教,传授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学校录播教室优势、北京四中网校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政课案例库、备课资料库。在名师带动和影响下,思政教研风气浓厚,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体教师坚守“既教书又育人”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推进以思政课为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不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研,学校领导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进课堂观评课活动。
(三)抓好阵地,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
立足课堂,创新教学。以“把思政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为基础目标,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打造思政精品课。通过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校本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微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教学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网络备课等教研活动,思政课课堂质量显著提高,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联盟互助,资源共享。一中教育集团及教育联盟通过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演讲赛、“班会观摩课”、“德育沙龙”、“绿色课堂”岗位大练兵、送教到校、名师交流等活动,从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政课模式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形成了区域内优势互补、教研互动的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挖掘资源,同向同力。充分挖掘学校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课堂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发挥每门课程、每个教室,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力,思想政治和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四)丰富载体,打好学生思想政治底色
树立榜样,扩大影响。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四有好老师”演讲、学生评教和“耕牛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有为青年教师希望之星”评选等,促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品德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各类“星级学生”、“五四红旗班、红旗手”“爱心奖”“优秀班团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精细管理,培养习惯。立足立德树人,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责任、诚信、乐学、合作为主要内容,形成培养“文明、学习、卫生、安全、生活、体艺”六大习惯,实现“文明、健康、好学、有为”育人目标的“六三三三四”德育模式。利用规矩教育月、学生文明督查组的检查督导、问题清单剖析和反馈等形式,及时矫正了学生不良行为。多种形式的宣讲讨论、每周的年级例会、“做懂规矩,守纪律的合格一中学生”等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促进了全校师生规矩意识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
主题活动,筑牢底色。通过开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进课堂、“宪法晨读”、“国旗下讲话”、“信仰根植我心”主题教育宣讲、“四爱三有”“崇尚英雄”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学堂”及《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视频观看、“五四”青春诗会、“红旗飘飘引我成长”征文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月”系列活动、“入团第一课”以及一中讲堂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激发对党、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精神底色。
精品社团,丰富德育。学校现有各类社团33个,国旗班、清华筑梦游学团、中科院盐湖之星实践团等已成为精品社团。“启迪之星·助梦游学”活动中,学生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参访京东、商汤科技、青橙创客等知名企业和机构;赴国家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所研究基地实地参观、亲历实验,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追求更高梦想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创新方式,网络助力。开辟校园党建、团建和德育教育专题网站,开展网上德育主题教育,使校园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等媒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新阵地。
1. 可供教师学习和选择的先进典型思政资源比较少;教学考试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率不够高,对思政实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2.随着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不能很好适应新的育人要求,书本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服务,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思政课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是思政课老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1.进一步认真分析研究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创新思路,细化举措,优化师资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拓宽集团校和教研联盟教学教研活动,邀请校外名师、“五老人员”等进校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外派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专业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锻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使我校思政课师资力量走在前列;
2.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强化名师培养,开展名师示范课、优质课展示,优化同课异构活动,发挥好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合力打造我校思政“金课”,促进我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走在前列;
3.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好思政课骨干教师“一师一优课”、讲课大赛、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通过主题教研、观评课活动,提升教师基本功,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真正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校级骨干,五年成为县级骨干”,使我校青年教师成长工作走在前列;
4.拓展思政课堂,一月一主题,一次一个年级,由学校思政课教师和行政领导进行专题讲座,推动思政工作走进学生,扩大思政课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
5.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大德育观念,创新课程建设,丰富德育载体,促进学校各项活动与思政课有机结合,通过内容重构、德育课堂重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结合一中讲堂、学生社团、体育、艺术类课程,努力实现德育课程体系化。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建强“主力军”,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不断开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局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育新时代有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