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转,光阴迫”,时光流淌到2035年,那么关于红领巾相约2035心得感想该怎样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红领巾相约2035心得感想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当我每天佩戴红领巾时,当我每次站在国旗下敬礼时,我心中,就会升腾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这红领巾,凝聚了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凝聚了他们对我们的期望与梦想;这红领巾,还是国旗的一角,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2035,现在是2019年,还有16年的时光,等候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崛起。16年后,我们都长大了,早已褪去了少年时的冲动与稚嫩,有了成人的担当。我的奋斗,已经不再是浮光掠影,而是脚踏实地去努力学习和工作。我的梦想,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自由地在天空飞翔。中国的富强梦,等着我们每个人去实现,去奋斗,等着我们踏进希望之门!
现在的中国,不应该是地肥水美、资源丰富、国富民强、人民安居乐业吗?不是,还不是。中华民族是一条巨龙,一条沉睡的龙,有了水,龙才能飞翔于天际。现在的中国极度干旱,面对着双翅因干旱而沉重的中国,我常常欲哭无泪。我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的梦想是号召所有人,举起闪烁的五星红旗,向贫困山区进发;是拿着树苗,扛着铁锹,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是接过革命先烈的接力棒,让我们一起去奋斗;是开垦荒地,让绿色遍布祖国大地。2035,我们已经长大,要去完成这些梦想。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红领巾”。这条“红领巾”代表了祖国对我们的期望,代表了不怕牺牲的精神,代表了立志成才的道路。我们已是国家栋梁之才,要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千百条小河,终将汇聚成大海,终将让中国这条巨龙腾飞!
加油,朋友们!加油,同学们!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16年,我们终将成长,为后代开辟出一条科技富强之路。中国梦,要由我们来实现。我们都是革命先烈的继承者,中华民族会在我们的努力下,闪出最亮的光芒!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就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就要变为现实。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次全会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全会通过的《建议》,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任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会通过的《建议》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样表述,在党的全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团结带领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建树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前进道路上,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挑战,我们都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近几个月以来,习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等各领域的系列座谈会,以“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的魄力,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听取民声民意,将“新发展”“创新”等关键词刻画在“十四五”的发展蓝图上。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的阶段,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另一方面,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增加。面对国内外发展态势,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即将完成。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更要乘势而上发展。
预则立,不预则废,“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十四五”时期规划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稿充分吸收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建议和群众期待、专家意见、基层经验。这次征求意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我国将于2021年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如何实现更好发展,需要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
五个“必须”是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既是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也是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实践论。前两个“必须”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们能够保持经济社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趋势的基本经验、基本优势、基本支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为中心,才能充分彰显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第三个“必须”是针对“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的新形势新挑战,需要从中长期着眼、以打持久战的准备,进行重大战略布局的调整和竞争力的重塑,其目标就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提升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更高起点上把握战略主动。第四个“必须”是强调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仍然是_发展难题、推进更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所在。第五个“必须”强调的是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我们既要有机遇意识又要有风险意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要放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四个方面,体现在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的发展思路。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根本保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是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方法保障。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落实这五个‘必须’。它体现了我们发展的根本方向、必然要求、重要目标、关键原则和思维方法。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描绘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是指导我们未来十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擘画了美好的宏伟蓝图。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振奋精神,立足于“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矢志奋斗。
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基本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一个人立什么样的志,决定今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党员干部应当志存高远,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把个人理想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与单位的发展结合起来,与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甘于做党和人民事业的“铺路石”,向着伟大的事业忘我工作,砥砺前行。
要“登高望远”,理清发展思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党员干部要主动登高望远,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时刻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要站在大局的高度想问题、寻对策、干事情,坚决不做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谋划,跳出自己的“小圈子”,抛弃自己的“小九九”,丢掉自己的“小算盘”。要通过提高站位,理清思路,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要“由近及远”,坚持稳扎稳打。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立足当前,脚踏实地,把长远的目标分解成一件件实事来干,把做好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办,夯实基础,积累经验。要坚持沉下心来抓落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少说空话,不放“空炮”,多出实招,多干实事,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在稳扎稳打中推进远景目标的实现。
要“行稳致远”,锤炼务实作风。基本实现远景目标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需要党员干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韧劲,真抓实干、善作善成;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思想上纯洁、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崇高信仰,认清前进方向,树立必胜信念;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作风、“干”的劲头,努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实现远景目标的征程上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我们要办的事很多,千头万绪,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就是改革、开放、创新。”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
韩文秀表示,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使14亿中国人民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这种推动现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多次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启示。所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绝不动摇。通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会,这既有利于中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新被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上。
建议稿的分论部分,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科技创新位居其首。“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创新,按下了中国奔跑的“加速键”。
事实上,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便深刻阐释了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摆位和重大部署,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在党长期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把握了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坚持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说,“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王志刚表示,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这次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党中央对于科技创新的战略方针和谋划部署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