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通用11篇)

巴金的封建批判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封建家庭的批判。在《家》中,巴金把封建家庭看作是黑暗专制的王国,又把高老太爷一类的家长视为“封建统治的君主”,很显然,他是明确地把“家”与“国”、“家长”和“国君“对应地联系在一起了,就是说,他己看清了中国封建社会里“国”与“家”的同质结构关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页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11篇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1

   巴金《家》读后感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提高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向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所以,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完美的恋情,可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理解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理解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杯具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主角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一样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进取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终,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家》还重点描述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

  个女子虽然性格不一样——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一样,但她们的杯具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经过对这几位女子杯具遭际的描述,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这部作品从思想资料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终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家》读后感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它在我们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亲切温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说《家》中高觉新一家却是每天都在明争暗斗,是为了争夺那点家产,正面以笑脸对着家人,转身却是在暗地里说对方的闲话……这样的家,还是家吗?

  在巴金的《家》中,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一种是思想前卫反抗封建的子弟。就拿“觉新”来说,他就是那些逆来顺受孝顺子弟,他“父亲”自作主张让他和现在的“大嫂”结婚,他心中虽不愿意,因为他爱的是“梅”表妹,但他不敢为自己的爱情去争取,只是惟命是从,结果最终还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分开了。思想前卫反抗封建的莫过于“觉慧”,他积极参加学生会,参加游行,敢于表现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敢于做出反抗。即使他爷爷不许他外出,他也并没有就此放弃了学生会的工作,而是在家看书读报,了解当天的时事新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社会的统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再看看今天,家家户户和和睦睦,极少存在家庭的明争暗斗,都是民主制度,家和万事兴,有什么事情说出来和家人合伙商量解决,小孩子也有发言权,有时还能提出一些家长不能相处的解决方法,并不是一味的不分对错的唯命是从;和那封建社会的那种“我是长辈,我说了算”的封建专制家长,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截然不同。

  社会是不断的在进步,像《家》里面的“觉民”、“觉慧”那样,有着先进文明的思想,勇敢的反抗着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行为以及家长的封建思想意识,为自己所认识的真理去奋斗。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并不是说我们也要反封建社会(现在我们不是在封建的社会里),而是勇敢的反对社会上错误的腐败的思想意识,要敢于开拓创新,坚持遵纪守法,相信科学,坚持科学真理,反对迷信。就拿文中的例子来说吧!文章中的“鸣凤”是一个丫鬟,她喜欢了“三少爷”,但后来她被“老太爷”卖给“冯老板”做小老婆,她心中不愿,但她身份低下,无选择的权力,最后跳湖自尽。再比比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社会人人平等,不分贵贱,没有主仆之分,一视同仁,而且每一个人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像封建社会那样,身份低下的人,可以随便给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老爷当作礼品或物品用金钱买卖,完全没有了人身自由。

  《家》向我们充分的展现了封建社会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识把人们一个个逼上了绝路:大少爷“高觉新”终日思念“梅”;“鸣凤”因被迫婚自尽;“觉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时医治,最终死了。当今社会,新的思想意识层出不穷,现在的思想是开放的,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观念,新的资讯通过各种渠道传送到我们面前,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灌输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识;变封建为开放,变传统为创新,变专制为民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会中,不敢像我们那样开放,不敢创新,没有民主;但现在有了,还有了互联网,有了电视,有了计算机,有了……有了很多可以让我们了解最新资讯的渠道,这一对比,证明了社会在发展,人类文明在进步,精神境界在不断的提升着。我们可以向《家》里面的“觉民”、“觉慧”学习,接受更多的资讯,敢想敢做;还要以《家》中的“觉新”为借鉴,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顺从,否则到头来还是苦了自己,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家》描写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通过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而今天我们的家,家里面我们成为了中心,父母长辈为我们而日益忙碌操劳,我们经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连家务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为父母分忧,甚至还常常抱怨父母“没有给最好的条件”。但是事事父母征求和尊重我们的意见,宠爱并且溺爱我们,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应该满足,应该回报他们。看了《家》以后,我们为之反思,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应感觉到庆幸,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并不断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来回报父母长辈们为我们的付出呢?不管怎样,今天的我们比过去的他们要幸福,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没有奴役、没有饥饿……尽管生活中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我们已经比他们原来的生活状态好了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巴金《家》读后感

  20世纪30时代,主要存在三种“人”的观念与话语的对话、冲突、交流与交融。一种是五四民主科学背景上的人文观念与话语还在承续与发展;一种是左翼革命文学的“阶级的人”观念与话语;第三种是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人”的观念。30年代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下,中国现代小说进入成熟、繁荣时期。小说家经过辛勤探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领域。巴金执着于五四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充满热情地展示年轻人的世界与封建家族激烈的对抗,例如写于1931年的《家》。

  《家》给我们展示了五四运动期间一个封建家庭逐渐没落的故事。在《家》中,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态。在高老太爷统治下,这个家庭内部充满了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在不断出现、激化。觉新是长子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反抗。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老太爷的安排而与瑞珏结婚。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觉新的生活让人同情,他想反抗却无力反抗,内心承担着各种压力却无人诉说。他将希望放在自己的儿子上,希望儿子不要走上自己的老路。

  觉民,一个积极进步,逐渐上进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他比觉新少了思想上的落后,又比觉慧多了遇事、抉择时的沉着和稳重。作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向往民主自由。当祖父为他一手包办婚姻的时候,他毅然离家出走,公开反抗,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最终获得胜利。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2

本期《名门之后》,听冯玉祥的嫡亲长孙,民革重庆市委副主任委员冯文二先生给读者讲述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坚守民族大义,不畏

抗战时期,我爷爷在重庆等后方组织发起了广泛的支持抗战的献金运动,他四处奔走,多方筹集。缘于他的崇高威信,凡所到之处,无不献金踊跃。上至达官富商,下至贩夫走卒,都倾力捐赠,总计获得捐赠折合黄金40多万两。这是一笔了不起的庞大资金,希望我爷爷能全部交给国民政府军队。但我爷爷却是将这笔钱一分为二,一半给共产党军队,一半给国民政府军队。封锁抗日根据地,限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掀起高潮,目的是想灭掉共产党军队。而爷爷却将庞大的资金交给共产党,与对着干,增强共产党的力量。恨得咬牙切齿,但拿我爷爷无可奈何。

控制的特务,大肆迫害民主人士,制造了震动国内外的重庆城“校场口事件”。郭沫若、李德全等知名人士遭特务殴打。我爷爷非常愤慨,他想了个法子戏耍。大白天,我爷爷提了一盏明晃晃的灯,走进住宅。纳闷,问我爷爷什么事,答曰:“太黑暗了,只有到你这个地方才看得到一丝光明!”知道是指“校场口事件”,对我爷爷的如此行为哭笑不得。

相逢一笑,“四方城”摆宴的背后

1935年5月,亲往江北浦口火车站,迎候从泰山下来到南京“共商国是”的冯玉祥。在孔祥熙举办的宴会上,居然一本正经地向盟兄忏悔认错,以致后来冯玉祥逢人见了面便说“蒋先生有了很大转变”,以为他日后必然会铁心抗日。但是,“一二八”淞沪抗战,仍然坚决不抵抗,令冯玉祥大失所望。这回蒋氏三次电邀冯玉祥来南京任职,令冯又受到感动。次日,特在中山陵园内的四方城设简宴款待盟兄。那四方城古老残破,藤萝披拂、树林掩映。心知冯玉祥一向生活简朴,烟酒不沾,憎恶铺张浮华作派,故特选这儿摆下简宴。一个劲地向盟兄说客气话,表示今后不再固执己见一定“多听大哥的指点”,“外抗强倭,内整政务团结各方力量,共同完成国父中山先生未竟之伟业……冯玉祥同意就任军委会副委员长之职……

其实,力邀他来南京还是另有目的的。那就是要稳住这位颇具影响力的老将军,借以抗衡以胡汉民为首,李济深、陈济棠、李宗仁、刘湘等人为骨干的西南派力量,并进而对拥兵自雄的韩复榘,宋哲元等北方将领施加影响。以致于一年半后发生西安双十二事变时,冯玉祥致电发动兵谏的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要求他们顾全大局,释放。

冯文二讲述了爷爷大义凛然痛斥戴笠的往事。他回忆说,1937年“八一三”淞沪大战打响后,已转向抗日的尽遣精锐,投入前线。冯玉祥被任命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前方副总司令官参与指挥大军抗击凶狂的日寇。9月17日,冯玉祥匆匆赶回南京参加大本营最高层作战会议,会将开始前,军特处(军统局前身)处长戴笠赶到。坐在旁边的冯玉祥突然用力拍桌对着戴笠大声道:“戴雨农,你是正事不足,邪事有余,你身为军特处长,可说,很不称职!你和你的部下都是酒囊饭袋!”戴笠被骂得一时愣住了。接下来,冯玉祥说道:“大敌当前,日本特务汉奸的活动猖狂极了,在堂堂首都夜晚都有人放冷枪,打信号弹,谣言漫天飞,你这些日子都忙了些什么?嗯?昨天我回南京,在宜兴的国道上竟有敌特汉奸向我的车队打冷枪,卫兵们下车还击,抓住二个汉奸,招供是太湖帮大匪首王凤仪手下的喽罗,他们竟敢配合淞沪战场的寇军,袭扰国军后方,以制造混乱,这还了得,我的指挥部刚迁到苏州不足一天就有日本飞机多架来空袭,炸毁了火车站天桥,差点要了老子的性命,这不是有内奸敌特搞内应外合么?这仗下一步怎么打?”戴笠被训斥得无言以对,唯唯诺诺,极为尴尬。看不过去了,出面为戴笠解了围,装作正言厉色地斥责戴笠几句,令他离开会场。

一生俭朴,严格要求子女

士兵出身的冯玉祥视节俭朴素为荣,认为:穿,只要暖和就行,不必讲究体面;食,只要饱肚就行,不用美味佳肴。目前尚存的冯玉祥的生活照片,不少是穿件布棉袄,腰间围一条布带的形象,如有不知者,会把他看成是个土中刨食的北方农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冯玉祥一生只穿过一件西服,还是在美国为演讲和公众场所的需要才购置的。

冯玉祥驻防开封的时候,有一次上街,看到一个交通警察脚穿一双缎面布鞋。他走上前,恭恭敬敬地给那个警察敬了个礼。警察从报纸上经常看到冯玉祥,知道他是河南督军,世上哪有督军给小警察敬礼的道理,警察吓得惶恐。冯玉祥说:“我不是给你敬礼,是给你的缎面布鞋敬礼。”冯玉祥婉言道,月薪不多,家中有老小,不必穿如此昂贵的鞋,也没有必要穿这种鞋。警察听得连连点头称是,穿缎面布鞋的脚不知往哪里搁。当时开封城有不少人力黄包车,冯部的一些军官上街或返家时,都坐黄包车。冯玉祥看到一个人高高坐于车上,另一人拉着在地上奔跑,累得气喘吁吁,满头是汗。他认为都是人,为什么要人拉人。他下令所有军官不得再坐人力黄包车,一律步行往返,他的命令得到严格执行。但人力车夫们一起跑去找冯玉祥诉说:“我们是靠拉车维生,冯督军不准你的部下坐车,我们收入少了,生活艰难,请冯督军还是让你的部下坐我们的车。”他没想到这个事影响到车夫的生活,只好又下令军官们上下街或返转时,允许坐人力黄包车。

俭朴的生活也左右了冯玉祥质朴诚恳的待人处事。身为高官时,仍然待兵如子女。士兵的头发长了,他帮助理发;士兵在前线挖战壕,他跟着一起挖;士兵受了伤,担夫忙不过来我爷爷主动帮抬。一个女人放心不下自己军中的儿子,便悄悄赶去观望,目睹了他在给士兵们打饭,把儿子喊出来吩咐:“你们长官的确不错,你要好好干!”他任河南督军时,看到伤兵董树敏身上沾满泥尘、血迹,他要亲自给董树敏洗澡,吓得董树敏连连摇头摆手,但他依然动手,给董树敏洗净擦干为止,把董树敏和在场者感动得直掉眼泪。

对自己节俭成性,对他人乃至权贵同样待之。北伐时期,与宋美龄到开封拜访冯玉祥。这时的炙手可热,各方巴结奉迎惟恐不及,而他招待、宋美龄,除了惯例的馒头,一菜一汤,只另加了一个小菜。、宋美龄夫妇看了眉头打结,只象征性地动了动筷子。

1926年,冯玉祥到苏联考察学习,苏方给予了国家元首级别的接待。斯大林当时未在莫斯科,他也想会见冯玉祥,但在外忙于事务无法脱身,便专门派人代表他与冯玉祥会谈。列宁夫人、苏联文化教育委员会副委员长克鲁普斯卡娅也与他亲切会见交谈。克鲁普斯卡娅还赠送给我爷爷一套《列宁全集》和一尊列宁雕像,他深感荣幸,视为珍品。苏方为他安排的欧罗巴旅馆,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招待也很殷勤周到。节俭一生的冯玉祥,从未住过如此豪华处,他感到很不适应,难以习惯。经他再三请求,苏方才将他重新安排到察里村普通住房去居住。

冯玉祥45岁时,原配夫人刘德贞病故。为续贤妻,他公开征婚,应者如云,有出自皇戚官僚、富商大贾、名流显贵家庭之女性。他亲问应征者为何而来,答曰五花八门,多是看中他当大官,威风,跟着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冯玉祥听了皱目,一一打发送走。燕京大学毕业的李德全也来应聘,他重复前问,李德全答曰:“是老天爷派我来管你的,让你做好事,不做坏事。”两人喜结夫妻,成为一大美谈。冯玉祥与李德全“约法三章”,其中最主要的是:粗茶淡饭、布衣素食、平和待人、不仗权贵。李德全后来一一遵行。冯玉祥与李德全共生育4子女:洪达、理达、颖达、晓达。

对自己的子女,冯玉祥也是严格要求从小养成节俭的美德。他的儿女,衣食与普通老百姓无甚区别。冯玉祥年少时,其婶娘视如己出,待如亲子,给予了不少恩惠。冯玉祥任河南督军时,他婶娘带着自己的儿子赶到开封,期望能给儿子图个职务。时逢我父亲和他的兄妹们到地里劳动回来,一身沾满泥巴,衣裤也穿得陈旧,模样比普遍百姓子弟还不如。她不禁心里嘀咕:冯玉祥连自己的儿女都管不好,哪能管好我的儿子?当即带着自己的儿子回了家,而且以后再也没为儿子的事找过我爷爷。

回国途中死亡,成为悬谜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之际,中共中央邀请远在美国的冯玉祥回国参加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众叛亲离的政权终于,新生的共产党政权诞生,爷爷高兴得很,欣然动身。行程路线是从美国搭乘邮轮到达苏联,再从苏联奥德赛转乘邮轮回国。

1948年9月,船在黑海航行,风平浪静、天宽海阔,冯玉祥心情平和,意念通畅,他做梦都不会想到,厄运正向他袭来。当天晚上,邮轮船舱内在放电影,我爷爷冯玉祥与奶奶李德全、三叔冯洪达、小姑冯晓达,在船舱里看完电影后回到各自房间睡觉。三叔睡了一会,感觉怪味刺鼻,他翻身起床,发现门缝不断向里冒浓烟,赶紧推门,而门紧闭不动。22岁的三叔操起凳子砸破舷窗玻璃翻出,楼道全被熊熊火焰封住。小姑年仅19岁,从未见过如此灾难,吓得又吼又叫,拼力向外冲跑,熊熊燃烧的火舌乱窜燎烧,她痛苦万状,身子几扭几摆,就倒下而被活活烧死。三叔奔突来到我爷爷的住舱前,也是舱门紧闭,怎么也推不开。他仍用凳子把舷窗玻璃砸烂,翻跃进去。里面浓烟滚滚,无法睁眼,三叔先摸到他母亲,手触鼻孔,一息尚存,赶忙将母亲从舷窗送出;又返身入内,双手摸到他父亲,赶忙送出,但已窒息而亡,离世而去。

我爷爷黑海遇难,震动中外,、刘少奇、、等中共高层人物,皆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国内一片哗然,哀婉遍地。

称他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黑海脱险的奶奶李德全,1948年底回到东北,她极力克制自己因夫君遇难的万分悲痛和长途跋涉的疲劳,当即在黑龙江哈尔滨电台发表长篇广播讲话,号召原西北军官兵“应当继承冯将军遗志,不要给政权效力,掉转枪口,同人民一道,打击军队”。她的讲话,起到有效作用,气得直跺脚。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3

亲爱的巴金爷爷:

谢谢您的回信。您带病写下的信,那饱含温情的文字,就像是您亲自教导我一般。我知道,您的回信不仅表达了对我们的关爱,还渗透了您对我们的期望。您一直在人生的路上为我们指引着方向,在迷途的暗处中作一处指标。

您希望我们用多余的精力,多出的时间来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我一定会做到。在当今的社会中,有一些人是一心为自己,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背地里干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是极为不道德的。他们到头来一定还是什么都不会得到。您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应用自己的果实来回报社会,而不是生于社会再像蛀虫一般,吞噬社会。在人的一生中,奉献是最令人自豪的,在奉献中,我们会得到无穷的快乐,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快乐。施比得更有福,只有我们每个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世界浇灌出一片绿荫,未来才会是更美好的,而不是尔虞我诈的世界。

谢谢您,为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指引了道路。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4

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走出,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学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丛书。

1982年巴金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内容概览】

《家》是巴金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走向没落、衰败的历史。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因为父母早亡,由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表妹梅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再次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出走,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却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高老太爷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即将生产的觉新的妻子瑞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最终瑞珏因难产而死。

【人物形象】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首先,高家的三个孙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

觉新:高家的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刻画了他这个形象。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熏陶,但又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位置和家庭,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曲求全,怯懦顺从的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井井有条,但在自己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种无奈的感觉。他奉行的“勿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只能换到一时的苟安,但最终使自己和亲人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觉新的性格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渐趋向崩溃时期某些旧家庭出身的青年身上的两面性――他们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感情上还未能摆脱旧家庭、旧道德的羁绊,行为上软弱妥协。觉新的性格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性格劣根性中“忍让、委曲求全”等本质。

觉民:虽然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在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

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唯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也正是那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环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其次,小说中塑造了几位形象生动的女性。

瑞珏:觉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为高家的长孙媳,又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

梅芬: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在对觉新的爱情上失利后,就变得沉沦,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果。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

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环,性情刚烈、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三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

琴:小说中另一位重要女性,却和以上几位截然不同。她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慧的学校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向封建礼教反抗的形象。在当时看来,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当时女性中的先驱者。作者之所以塑造琴这个形象,无疑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

另外,小说还塑造了一位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封建道德的化身。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为了突出这一形象的“恶”,达到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目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回避对这一人物性格复杂性的揭示,使之成为一个近乎于“类”的存在。

【写作借鉴】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地位。它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揭露和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

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制。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

2.《家》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高家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他和琴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

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高家是官僚地主家庭,成都北门首富,书香门第。表面上很融洽,内里却极其腐朽。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克安和他狼狈为奸。这个大家庭经济上出现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高老太爷一死,克定等在灵堂前就把家分了个彻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崩溃解体了。内部的腐败导致大家庭彻底崩溃,时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新生代进一步敲响了封建家庭的丧钟,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4.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家》有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即抨击中国社会中强大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并力图为青年们指出一条生存的道路。小说中所表现的是他以及他的亲友们的痛苦与呼号,事实上,小说正是写给以他的大哥为代表的身受封建家长专制之害的青年们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文以载道”传统的另一种表现。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家》是一部带有强烈抒情性的“政治批判”小说。

5.独特的叙述角度。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人,(偶尔叙述主体有所变换,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用“第三代”的目光来审视这个即将崩溃的家族),用他的视角对全书中的人物进行描述和品评,借他的思想独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因而,这个人物成为全书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俨然是小说的中心。选择最适合表现自己小说主旨的主人公,来作为全文的结构中心。

6.饱含激情的语言风格。

巴金的小说是难以抑制的生活激情的外泄,是他表达对社会见解的一个渠道,因而作品具有浓郁的感彩,行文时经常出现作者不加克制的主观表述。《家》在叙事结构上比他前期其余的中、短篇小说都更具鲜明的小说文体特征,即“再现――写实”性,显现出巴金特有的个性,那就是率真、充满激情的宣泄,使作品在展示情节的同时,流泻着强烈激愤的情绪。这在觉慧这个人物形象上有集中的体现。

【链接中考】

对于《家》涉及的文学常识,近十年来全国各地中考题都以各种形式出现过,分值从2分到5分不等。其中,最多的题型有以下两种:

1.巴金《激流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

2.《家》塑造了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等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艺术典型,其中,“______”已成为了失去自我、具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_____是中国“多余人”的代表。

参考答案

《名导导读之》

链接中考:

1.《家》《春》《秋》2.觉新性格;觉新。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5

  巴金《家》读后感500字

  当我看到巴金老先生的《家》的题目时,我便想起了我的家,想到了那个让我温暖幸福的家,于是很愉快的读起这本佳作。读过之后才发觉,《家》这部小说是巴金老先生为朋友而写的,我被它动人的情节深深感染了。

  《家》这本书让我感到无奈的是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却因为迷信而分隔两地。书中的觉新代表那些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他不知道怎样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却由着父母来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做主。他爱的是他的梅表妹,但却要遵循父母的主张与另一个女人结婚,觉新的心里虽然很不乐意,但却只是唯命是从,与自己心爱的人分开了,娶了那个父母指定的女人。而觉慧却是一个与觉新不同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不屈于封建的束缚,他积极参加学生会,参加游行,敢于反抗,敢于表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即使他的爷爷不允许他外出,他也没有中断在学生会的工作,而是在家读书看报,了解当天的时事新闻,用另一种方式来反抗封建社会的统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觉新、觉民、觉慧这三个兄弟中要数觉慧的思想最为先进。他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旧体制,最终,他用离家出走来表明了他抵抗这个旧社会的决心。

  这个社会是一直进步的,它不会因为什么而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要像觉民、觉慧那样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永往直前。

  巴金《家》读后感500字

  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但无论如何形容,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家》主要讲述了一个旧社会封建礼教的大家庭中所发生的故事,展露出旧社会大家庭所犯下的种种可笑又可恨的恶行。

  “家”是指高家,是当地的首富,全家上上下下共有几十人(仆佣除外),都靠老太爷打下的江山吃饭,而在老太爷的“统治下,高家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但却没有发现这个曾经辉煌的名门望族在逐渐衰败,当老太爷刚一离世,这个家族便全都乱了套。整日吵闹声不断,各种状况不断,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没有人会相信,曾经外表那么辉煌的金陵高家,内部竟是如此腐朽,不堪一击。生活在公馆里的每个人现在都感到陌生,感到恐惧,他们想反抗,但他们不敢,也不能,他们凭借自己薄弱的力量是无法将旧社会的牢笼给挣脱的。所以,现在,他们能做的,只能是唯唯诺诺地将每件事,每一天应付过去。但事实是残酷的,如果这些向往自由,向往光明的人们不去反抗,那么那些腐朽的旧势力就会将他们吞噬,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见一个个年轻的,青春的生命葬送在这条通往光明的黑暗道路上……

  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我相信小说的素材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我相信作者是希望用《家》来激励奋斗中的人们的,激励他们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与封建的恶势力做斗争!

  巴金《家》读后感500字

  巴金,一个穿越了世纪的老人,他生前凝聚着毕生的激情、智慧与对祖国的满腔热情。

  在《给家乡的孩子的信》中,巴金老人告诉我们:他的一生普通、平凡。而他对文学道路,充满了感情,他有才华,对自己的祖国和同胞拥有无献的爱,对文学着道路为祖国挥洒下一部又一部的惊世之作!他曾经思索过,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为了给生活其中社会添上一点光彩,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能力。

  巴金爷爷充满了祖国无限的爱他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巴金爷爷那种再次为祖国作出贡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巴金爷爷一字一句在我们心中阐明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意义。

  巴金爷爷,对祖国的爱是他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巴金爷爷引导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地学习,希望在我们身上。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更是祖国的栋梁,我和我的祖国,我们要爱惜我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努力学习,为我们共同的祖国打造美好的梦想,未来的重任的背负在我们的身上。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6

尊敬的巴金爷爷:

您好!今天,我读了您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从您的信中我仿佛看见了您的身影。从中,我知道了您是一个多么讨人喜欢的人,好人。如果不是这样,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喜欢您,给你捎去一片片温暖——信!巴金爷爷是一个普通的人,这正是您说的。从“老老实实”、“平平凡凡”中可以看出,巴金爷爷您太谦虚了,但这却更显得您有才华,让我越加的佩服您!您静静地坐在院子里,写着回信,可以看出您很孤独。

但不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孩子给您写信,给您送去阳光般的爱。我仿佛看见了您的心中那枯枝已经抽出了新芽。您想用笔来写出心声,可手却不听使唤,无法写回信。但是,您又想到了可爱的孩子们,您不想让他们失望,艰难的拿起了笔,一点一点的写完。您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是因为写作的源泉来自于心中的爱,您的心中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爱,才能写出一篇又一篇优美的文章。您把一生总结的精华无私的奉献给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巴金爷爷,您不也正是这样的吗?您把这么多年来总结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不就是想让我们的生命开花吗?这种无私的奉献,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巴金爷爷,您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才,您把自己总结起来的体验告诉了我们,目的是不让我们浪费时间。您为了让我们记得更牢,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一步步的引导我们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最后,祝您在天堂生活的无忧无虑!

此致

敬礼!

姓名:

日期: 年 月 日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7

敬爱的巴金爷爷:

您好!

您最近的身体还好吗?您要多休息,不要太劳累了。当收到您的来信时,我们都非常感动,仿佛在与您面对面的交谈,仿佛听见您富有哲理的话语。当知道您有病在身,写字困难,克服着年老的衰微,拿起了对你来说有千金重的笔,写出你的一生的信念和渴望。这时我感到了您对我们深深的牵挂,对我们真诚的关怀!虽然您不能回到家乡看我们,但是您却带病给我们寄来一封信,我们或许没有您回来看我们那样高兴,但是我们也心满意足了,所以你不用向我们道歉。读了你的信,我就会有很多感悟,懂得许多道理。您让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到家,奶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她哪里拿点东西,爸爸妈妈有事,只好我去拿了。当我从奶奶家拿完东西的时候,天已经开始暗了,我就马上跑回了家。当我正急急忙忙赶路时,突然看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那不是王奶奶吗?她吃力地提着一个装满水果和蔬菜的袋子,走得非常缓慢,腰都快要弯下去了。前面的路有些暗,王奶奶看不清楚,突然摔了一跤,袋子里的水果和蔬菜都掉了出来。王奶奶缓慢地站了起来,正要弯下腰捡东西。这时我上去帮王奶奶把东西全部捡了起来交给了王奶奶,最后还帮王奶奶把东西都提到了她家,王奶奶还夸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虽然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看着王奶奶脸上和蔼的笑容,我的心里更加明白了您这句话的意义。也只有乐于奉献,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您的教诲我会永远铭记在心!祝您身体健康,早日康复。

六年级:司昼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8

亲爱的同学们: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四十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不听指挥,不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或者像五年级郭小娟同学所要求的那样写一段话,就是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我不愿意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语声,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

不要把我当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八十七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

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我真诚地祝福你们。

巴金

20xx年x月x日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9

敬爱的巴金爷爷:

谢谢您给我们写的回信!虽然只有一封信,但是我也感受到您对我们的思念和期望,谢谢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

看了您的信,我们全班都大有所悟,为别人付出精力,为别人花费时间,同情别人,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用宝贵的时间努力学习。

我觉得今后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如:同桌没带黑笔,应该把自己多余的黑笔借给他。虽然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能够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我们不仅应该把教科书上的内容理解透彻,还应当多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让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再说恰当的利用多余时间看课外书总比坐在座位上浪费时间好多了吧!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佼佼者,家长心中的好孩子!

谢谢巴金爷爷让我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一个人,无论如何应该想办法克服困难,能够征服环境,只有这样,才可能把幸福、快乐争回来。

我代表全班同学真诚地祝愿您早日康复!

感激您的孩子:xxx

20xx年11月28日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10

您好!您在我心目中是个伟人,是我的“偶像”,那是因为您的作品影响了好几代人,令我十分感动。虽然您的身体不好,写字困难,但您为了不让家乡孩子们失望,坚持写了回信,这充分体现了您对家乡爱子的关爱与理解。我想,孩子们看了您的回信,也一定非常感动、开心吧!

巴金爷爷,读了您的信后,我感触颇深,眼前也仿佛浮现着您那慈祥的脸庞,温和的 目光,也感受到了您那可无私奉献的心。其实,您身上有着无限的魅力,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您的一生是有价值的,是重于泰山的!您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一直让我敬佩,您说过的一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我:“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享受。”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普通、简短话,而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的警句。是啊,为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爱和同情,才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才能为社会增添光彩。您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您当时已是以为年近90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实话,您已经可以在家中享清福了,但您没有,而是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为他人奉献。其实,也有多人的生命在悄悄地开花结果:如在汶川地震中为了救学生而牺牲自己的谭千秋老师,无私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叔叔······与他们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从前的我从不为他人着想,而是只顾自己的利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么要多帮助他人,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无私奉献并不需要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伟大壮举,而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开花结果。

巴金爷爷,谢谢您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祝您在天国一切都好!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篇11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它在我们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亲切温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说《家》中高觉新一家却是每天都在明争暗斗,是为了争夺那点家产,正面以笑脸对着家人,转身却是在暗地里说对方的闲话……这样的家,还是家吗?

在巴金的《家》中,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一种是思想前卫反抗封建的子弟。就拿“觉新”来说,他就是那些逆来顺受孝顺子弟,他“父亲”自作主张让他和现在的“大嫂”结婚,他心中虽不愿意,因为他爱的是“梅”表妹,但他不敢为自己的爱情去争取,只是惟命是从,结果最终还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分开了。思想前卫反抗封建的莫过于“觉慧”,他积极参加学生会,参加游行,敢于表现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敢于做出反抗。即使他爷爷不许他外出,他也并没有就此放弃了学生会的工作,而是在家看书读报,了解当天的时事新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社会的统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再看看今天,家家户户和和睦睦,极少存在家庭的明争暗斗,都是民主制度,家和万事兴,有什么事情说出来和家人合伙商量解决,小孩子也有发言权,有时还能提出一些家长不能相处的解决方法,并不是一味的不分对错的唯命是从;和那封建社会的那种“我是长辈,我说了算”的封建专制家长,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截然不同。

社会是不断的在进步,像《家》里面的“觉民”、“觉慧”那样,有着先进文明的思想,勇敢的反抗着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行为以及家长的封建思想意识,为自己所认识的真理去奋斗。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并不是说我们也要反封建社会(现在我们不是在封建的社会里),而是勇敢的反对社会上错误的腐败的思想意识,要敢于开拓创新,坚持遵纪守法,相信科学,坚持科学真理,反对迷信。就拿文中的例子来说吧!文章中的“鸣凤”是一个丫鬟,她喜欢了“三少爷”,但后来她被“老太爷”卖给“冯老板”做小老婆,她心中不愿,但她身份低下,无选择的权力,最后跳湖自尽。再比比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社会人人平等,不分贵贱,没有主仆之分,一视同仁,而且每一个人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像封建社会那样,身份低下的人,可以随便给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老爷当作礼品或物品用金钱买卖,完全没有了人身自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