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教案优秀5篇

创意说明:本设计的亮点是主题阅读活动。这种活动能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搜集来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整合的能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居里,学习居里。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我的信念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我的信念教案范文 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档案学教育观念

早在20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尖锐指出:“像今天这样零星地进行一些教育改革,而没有一个关于教育过程的目标与方式的整体观念,这已不再是可取的了?”①美国学者C,W,莫里斯曾形象地比喻:“观念是人类文化的***,而观念是来自有思想、能说善写的人。”②我国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先生也说:“观念的力量是卜分巨大的,它既可以阻止社会的变革,又可以把社会推向前进。”③这些论断都说明“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关于档案学教育观念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今后档案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关于档案学教育观念的回顾与分析

回顾与分析我国历来关于档案学教育的观念及其对档案人才培养的影响,是研究当今档案学教育观念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档案学高等教育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卜年代,在重政治和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档案学教育主要是树立如何为政治斗争服务的观念,人才培养目标界定在政治觉悟高、保密性强、阶级斗争观念强等方面,课程也大多围绕这些目标开设;在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代,档案学教育主要强调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不少学校开设了与经济学有关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信息市场管理、经济学理论、涉外经济、企业经济等;在计算机技术刚开始普及的时代,档案学教育观念又倾向于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档案人才,增加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等等,有的多达十几门甚至几十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在上述这些观念的指导下,档案学教育显示了不断改革发展的轨迹,相对适应了社会各阶段的档案工作需要。但是,在有些时期内,也存在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如有的认为档案学教育应紧跟社会潮流,社会上什么最热门,档案学教育中就应开设什么课程,追赶时髦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发展档案学教育;有的甚至失去“自我”,认为档案学教育可以没有专业内核,没有专业特色,档案学专业似乎是“万金油专业”,档案学人才应该是“百事通人才”;有些还认为只要多学几门计算机技术,档案专业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有些学校在这种观点支配下进行档案学教育改革时只注重一味地增加计算机类课程,而不管其是否交叉重复、脱节、适用等。不过总的来说,档案学教育几十年来是在基本正确的观念指导下进行改革,是处于一()种发展状态。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档案学教育界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一种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学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带来了发展机遇,应借此契机大力发展档案学教育?开拓档案学研究领域,在档案学专业下开设电子政务、电子公务方向;另一种则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举步维艰,IT、管理、法律、新闻等专业才是当今时代的热门,而档案学这种“冷门专业”,应该压缩直至取消。档案教育界内部也有一些人对档案学专业教育持有一种极为悲观的态度,认为没有多大发展前途,应该取消,或者从专业名称到课程设置都将“档案”二字去掉,完全转向行政管理、电子公务、电子政务等专业。这两种观念直接关系到今后档案学教育的存亡,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应该认真研究。

二、应树立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必然发展的观念

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界应有忧患意识,但不能有悲观情绪。21世纪中国档案学教育要向前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取得共识:

1.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及机遇

首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处于数字化信息社会的环境中,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档案部门也必然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迈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都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档案专业人才。这一方面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档案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综合素质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同时,档案部门的在职人员也普遍需要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档案学教育界必须为开展岗位培训、在职教育作出贡献。

第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呈现多样化,光盘档案、磁介质档案等广泛使用,过去传统的纸质档案将向电子、数字、虚拟档案方向发展,迫切需要档案学高等教育针对新型档案管理的高新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与开展教育,如围绕档案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办公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以及设备维护技术等发展档案学教育。

第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会加快。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档案门类将更加繁杂多样,数量也大大增加,档案工作渗透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档案学教育部门传授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各类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深化档案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相对于某些热门的专业来讲,的确面临被削减、压缩的严峻局势及压力,面临着竞争。但是,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竞争本身就是一种克服惰性的牵动力,紧迫感可以焕发精神、调动潜能,我们要考虑的不仅是防守,不仅仅是维护我们档案学教育的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变压力为动力,满怀信心地发展档案学教育。

针对档案教育界外部的压力,我们既要加强档案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又要研究档案学专业内核,使档案学像有些成熟发展的学科一样,始终在具有档案学科内核的基础上变化与发展;既要联系现实社会需要培养档案专业人才,又要考虑如何适应社会长远需要,培养出在社会变化中具有长久价值的高素质人才。正如哈佛校长鲁登斯坦所说:“社会变化得越快,大学这块变化相对少,思想观念相对独立的领域就越有价值。”“大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而设立的,大学还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主要传授的是一代又一代学生终其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④因此,档案学教育要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始终处于发展状态,必须研究档案学专业学生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档案学思想、档案知识、档案工作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而不是仅仅跟随潮流、追赶时髦,社会上时兴什么,档案学教育就跟随增设什么课程,一个时代一阵风,过了这阵风之后,有些课程又不适应,必须马上砍掉,老师疲于应付,学生疲于接受的局面应该改变;必须克服急功近利,专业方向转换过于频繁、只重形式不讲实质性改革的问题;应使档案学教育在社会变化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档案学科内核与底蕴,能在社会变化中具有长远价值,而不是随时被压缩与淘汰。

对于档案学教育界内部来讲,主要是应树立信心,看到我们的优势与特点。虽然从规模数量及报考档案学专业第一志愿的状况来讲,档案学专业与有些热门专业比较有较大差距,但是,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高,就业单位也非常好,从近几年有些档案学专业的毕业生来看,就业率几乎达到100%,这是许多专业所不能比的。再从就业去向来讲,档案学专业学生有许多不仅能进大都市、沿海开放发达城市,而且还有不少人能进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外合资企业、名牌企业,这也是许多专业望尘莫及的,这样的好结果是与该专业教育的特点及优势密切相关的,应重视与发展这些优势?

3.加强档案学教育界与实际档案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密切联系,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注释:

我的信念教案范文 篇2

学校人事档案是对教职工工作经历、政治思想、师德作风、教育能力、工作成绩等内容的真实记载和反映,所以,加强学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才能更好地为上级人事部门及教职工本人服务。如何做好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人们的就业自由度提高,人才流动频率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才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人事档案不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单位用人机制的改革误导了一些人对人事档案的看法,滋生了“档案无用论”的思想,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人事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学校决策部门对人才信息的需求量也必然更加迫切,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管理过程。而人事档案是“人的管理”的基本信息的主要依据,它既存储了组织人力资源信息,又是管理的核心“人”的历史和现状的一个真实反映,它真实地记述了档案人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及发展过程,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人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二、更新观念,强化档案服务意识

国家教委6号令明确指出:“学校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人事档案作为反映个人成长历史的凭证和依据,是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重要工具,管好用好人事档案对人才资源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历史上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学校各级人员程度不同地对人事档案工作缺乏理解与重视,随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人事档案工作不能再保持过去那种“默默无闻”的状态,人事档案工作者必须改变“重藏轻用”的旧观念,树立“以用为主”的新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走出“人事档案服务只是档案的借借还还,只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的思想误区,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容。把封闭保守的观念.转换成为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创新的观念;把满足现状的观念,转换成敢闯敢干、开拓进取的观念;把就档案论档案的单纯业务观念,转换成密切关注改革发展新情况,为学校和社会服务的观念;把被动利用人事档案资料的观念,转换成有目的地主动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观念;把单纯以自身经验进行业务指导的观念,转换成依法管理的观念;把等、靠的观念,转换成主动创造条件解决存在问题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从人事档案中发掘人才潜能,为学校发展服务。

档案管理观念的更新,要求人事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要实行相应的转变,这是深化学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其次,人事档案工作者还应充分认识学校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后档案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出学校档案管理的新模式。随着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社会联系的加强,使人事档案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宽,覆盖面越来越广,这些都需要档案工作者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在改革中完善和提高。

三、加大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和网络的产生使我们进入网络时代,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明确了“十五”期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任务。作为档案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人事档案信息化自然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我的信念教案范文 篇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课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听、不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比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很正常;上课玩手机、交头接耳、睡觉很普遍。发生上面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层面原因、学校层面原因、教师层面原因、家庭层面及学生个人层面等原因,其中教师层面最突出的几个原因就是我们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够新颖、教学方法不够先进、教学思路不够开阔。如何缓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呢?作为高职院校一线思政课教师,我认为应该打造一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立体课堂,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实现教学目的。下面我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一章为例介绍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的立体课堂,来打造体验式教育课堂。第一章的题目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别说明。

一、更新教学观念,引入多种载体营造体验式课堂

传统课堂无非就是由一张黑板,一盒粉笔,教师的一张嘴巴组成的。那么,在现代社会,各种科学信息技术传递如此便捷,我们可以生动形象地引入多种载体进课堂,让我们的课堂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首先,课堂上可以引入音频资料。比如以第一章为例,为了顺利给同学们导入理想概念,我引入成龙演唱的歌曲《壮志在我胸》,同学们都很高兴,有的同学甚至跟着成龙唱起来。让同学们欣赏完这首歌曲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壮志在我胸”的内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壮志在我胸”和同学们有什么关系?这样因势利导,大家回答问题就会比较踊跃,有的同学就会回答:“壮志在我胸”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其目的就是帮助人成长成才。有的同学会回答“壮志在我胸”和当代大学生关系密切,来到大学校园,有个新起点,面临新生活,必须要抓紧适应新生活,并且还要树立自己适当的理想目标,成长成才。他们说得多好啊,接下来我的小结就顺理成章了:高职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军,我们在校高职大学生只有明确成才目标,才能锤炼出应当具有的过硬优良素质,也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从而成功导入新课《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接着进一步引入新概念:何为理想?何为信念?让同学们边看书边体会理想和信念的含义及特征。在了解理想信念的特征后,如何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理解这些特征呢?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理想和信念的内涵呢?比如,在讲解理想的时代性这个特点时,我引入诗人流沙河的诗歌《理想》,“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通过这些音频资料的播放,把同学们疲劳的双眼解放出来,让同学们不仅学会看,而且更要学会倾听。结合这首自由诗,同学们仿佛真正体验并感受到理想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其次,可以引用视频资料。比如在讲授信念这个概念时,信念具有执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那么对于这两个特征,如何给同学们讲明白呢?在课堂上我尝试着引入电视连续剧《借枪》的片段,当一个被剪辑为一分二十秒的《借枪》片段摆在同学们面前时,同学们都屏住呼吸,都被共产党人面对严刑拷打的情景和共产党人面对酷刑表现出的态度震惊并震撼了,我顺势解释说: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有了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使他们面对酷刑面不改色,从而他们名垂青史,这同时也说明了信念一旦产生就具有稳定性和执着性的特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革命的敌人这么凶残也摧毁不了我们真正的革命者的意志。从而进一步引导高职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向成才之路。如此一来,我们科学的理想信念才能转化成一对隐形翅膀,帮助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又如:在讲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时,我适当引入两个视频案例:一个是“三轮车夫考上研究生”,另一个是“从农民工到电焊工”。通过这两个视频的播放,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学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确实能够给人力量,促人提升,铸就成功!由此可见,通过视频案例的播放,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堂丰富多彩的“理想信念”课。同学们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思政课,感受思政课,思政课实效提高不少。

最后,可以引用小品相声等。为了活跃思政课教学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同学们即性发挥自编自演小品及相声。比如以第一章为例,以“一封家书”为题,让同学们扮演大一新生刚入校时候的情形,通过这种小品载体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父母亲对自己寄予的厚望,从而深深触动我们高职大学生的灵魂,让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来到大学校园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自己要如何努力才能完成使命、承担责任。这种体验使他们乐学思政课。

二、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搭建体验式课堂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独角戏的角色,而在体验式教育课堂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种授课模式是体验式教育课堂的重要表现形式。

首先,上课前教师要合理引导。还是以第一章为例,在讲授这堂课之前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多思索。在引入理想、信念两个概念前,就让我们的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这个时候,同学们肯定都在努力思考这两个问题,然后以教师提问、学生毛遂自荐的方式让学生去回答。这个时候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这就是上课追求的效果,因为这可以督促我们的学生努力思考并能融入课堂,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这样的开始已经证明本堂课已经成功一半了。

其次,上课中教师要适当提问。在课堂中间也要适当提问,引导我们的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比如,在讲到理想信念特征的时候,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来回忆去理解理想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的特征,比如,有的同学就会回答,自己的理想也是不断变化的,从出生到进入大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说到这里,同学们也都能根据自身背景踊跃回答自己曾经的很多理想。这个也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来到大学校园了,要确立适合现实情况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最后,上课后教师要预留作业。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问,让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延续到课堂下生活中。比如,学完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后,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来到大学校园,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大家应该如何去实现呢?”。这个作业可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五分钟去交流谈论。然后让同学们在随后的大学生活中去体会去交流从而形成“我的大学理想”的书面作业,从而把体验式教育课堂延伸到课下。

三、创新教学思路,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构建体验式课堂

在讲授思政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授课。因为在高职院校,学生们都是某一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军。如果思政课能和其专业相结合,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思政课有意思,觉得有“用”,这种感觉一旦产生就会促进高职大学生去接受思政课、喜欢听思政课。从而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用”的一门课,以此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首先,结合专业要因势利导。比如,在讲到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的关系时,借助于案例让同学们理解到:科学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的确能够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然后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入与专业相关的案例,以护理专业为例,引入“最美天使”“天使的诺言”等案例,让同学们仿佛能亲身体会到如何通过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坚定崇高的信念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这样一次课下来,同学们不仅建立了对思政课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在专业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我的信念教案范文 篇4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法律部分 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07-03

法律素质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为此,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就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法律素质关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败。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明确指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的教学面临着教学课时少、知识点多的难题,给教学的有效组织和教学实效的提高带来了挑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明确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内涵,认清大学生法律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构建课堂、网络、实践的多元教学平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一、明确教学重点,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法律素质是指社会主体在接受一定的法制教育和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逐渐形成的个体在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性。一般来说,法律素质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必备的法律知识、必需的法律观念和必要的法律践行能力。这三个要素中,必备的法律知识是法律素质的基础,必需的法律观念是法律素质的核心,必要的法律践行能力是法律素质的落脚点。

从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角度来说,法律知识、法律观念和践行法律的能力这三个要素何者为重?我们认为是法律观念。法律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一,法律观念反映了法律思维方式,讲法律、讲程序、重权利、重约束,反映了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之处,显示了法律的独特性。所以,法律观念是法律素质的核心与灵魂,是把法律素质和其它素质区别开来的关键之处。其二,法律观念反映了社会主体对法律的认同、信任、信仰。这正是促使人们服从法律、捍卫法律的内在强大力量。没有正确的、强有力的法律观念,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就不可能真正形成。所以,从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需要来说,我们应把法律观念的培养放在核心的位置。

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也应该把法律观念的培养放在核心的位置。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的教学面临课时少、知识点多的突出矛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时为48-54个,从课时分配来看,法律部分能分到的课时不过10多个,甚至更少,而知识点则是众多,仅有的两章内容涉及30个法律文件、100多个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如何取舍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有些老师认为教学重点应该是向大学生传授应用性法律知识,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需要,而法治理念、法律思维、宪法基本制度等涉及法律观念的内容则被忽略。我们认为,法律知识是法律素质的基础,不能忽视。但是,必须承认,法律知识面宽,在10多个课时里能完成多少法律知识的讲授?片面追求应用性法律知识的讲授,其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这样,学生法律知识没有学好,法律观念也没有树立起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的教学实效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把握有限的教学时间,把重点放在法律观念的培养上,引导学生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进而养成法律思维的方式、确立对法律的信任和信仰。只要学生养成了法律思维的方式,确立了对法律的信任和信仰,当遇到问题时,就会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依靠法律来应对,也会有动力去学习、了解必需的法律知识或求助于专业法律人士。

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实际情况来看,法律观念的培养也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的重点。当前大学生在法律素质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基础法律知识不完备、法律观念有欠缺、践行法律能力不强等。比较而言,这些问题的核心是法律观念不强或不正确,即大学生还没有养成正确、全面的法律思维方式、没有确立对法律的信任和信仰。法律观念不强、不正确,也就影响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影响了践行法律的能力和意愿。比如,知行分离的重要原因就是正确的法律观念没有能够牢固地树立起来,没有得到真正地理解和认同,只是流于表面和形式。所以,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以法律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抓手。

就法律观念的培养而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以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约束、程序正当等基本观念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从法律观念的两个层面来说,既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更要培养学生对法律的信任、信仰。从实际情况来看,对法律的信心缺失是大学生树立法律观念的大敌。如果学生对法律保障权利、维持秩序、实现公平正义的作用没有信心,就不会信任法律,就不会在现实生活使用法律、依靠法律;对法律没有信仰,对法律就不会有敬畏和遵从。这样,所有的法律对人们而言就仅仅是“纸老虎”而已,法治就会落空,法律的权威就无法树立。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强调法律观念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不意味就对法律知识、践行法律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弃之不顾。必要的法律知识的讲授还是需要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寓知识于观念的讲授中,比如我们可以在讲授程序正当的观念时,将一些具体的程序知识加以讲授,因为程序正当的观念必须通过一些具体的程序制度和规定体现出来。而当学生了解了一定的法律知识,真正形成了一定的法律观念,结合实践和生活经验,践行法律的能力也就能逐渐提高。所以,法律知识、法律观念、践行法律的能力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我们不应机械地将三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二、构建多元教学平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要想提高教学实效,除了明确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外,还应该推进教学改革,通过构建多元教学平台,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的教学实效。

(一)构建多元教学平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面临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有限的突出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教学实效,除了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重点之外,还应拓展教学平台和空间,积极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多元平台,以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主渠道,但是教学的平台和空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已,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利用实践平台开展实践教学。

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网络教学。笔者所在高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们构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这个平台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基础知识学习,拓展学习,网络测试。基础知识环节就是教师将课本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概念整理和总结后置于网络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在网络上学习;拓展学习则是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料,如文献、案例、视频等,通过拓展性学习,就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网络测试则是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和拓展学习后,必须参加网络平台上的测试,测试成绩构成课程期末成绩的一部分,通过测试就能倒逼学生必须去完成网络学习和拓展学习。这样,就突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学并通过网络测试加以检验,课堂学习就可以重点讲授重要知识和法律观念,拓展学习则使学生受到更多法律知识、观念的熏陶和感染。这样的平台,可以说正好适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的需要。

我们可以大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法律观念的直观理解和亲身体验。比如可以要求学生针对一定的法律问题或现象进行社会调查,然后撰写调查报告,或者去法庭进行旁听,或者开展模拟法庭等。笔者所在高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影像教学法等都可以加以应用。其中,从笔者的经验来看,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探索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要加强和改进专题教学法的应用。如前文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知识点多而杂,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难题,若平均用力,只能如蜻蜓点水。另外,学生经历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和社会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对于教材上的很多内容和话语是有所了解甚至是熟悉的,但其认识又不够深入,甚至存在一些误区。若照本宣科,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若能采取专题教学,效果就会更好。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认识实际,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整合、提炼出若干个专题深入讲解,专题的讲授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以“新”“高”“深”的内容超越甚至打破学生的既有认知,既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念,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比如,可以将第五章的程序法内容和第六章的程序正当的法律观念整合为一个专题,在这个专题下,结合社会现实、经典案例,就可以将程序法的基本内容、程序重要价值、程序正当的基本含义和地位等问题讲深讲透,学生的兴趣和收获都很大。

要加强和改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法律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与生活和现实联系紧密。但是就法律本身而言,不管是法律条文、法律原理,还是法律观念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更加困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部分的教学重点我们认为是法律观念,其理论性、抽象性非常明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我们必须化抽象为具体、转理论为现实,而案例就是连接抽象和具体、理论和现实的桥梁。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最好应该选择经典、重大的案例。选择这些经典、重大的案例不仅是因为其涉及重要的法律知识、法律观念,也因为这些案例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关系到人们,包括大学生对法律的信心和信任。利用好这样的案例,我们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更能借机引导学生对法律的信心和信任,一举两得。比如通过“佘祥林案”,我们可以向学生强化法律程序的意识,引导其认识程序的重要价值和地位,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进步,增强其对法律的信心,因为正是佘祥林案,导致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又比如通过“案”,既可以向学生传递程序正当、司法公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惩治腐败、推进法治的坚强决心,进而增强对法律的信心,树立对法律的信仰。

总之,只要我们能以法律素质的内涵为依据,以大学生法律素质方面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明确教学重点,构建多元教学平台,大力开展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和改进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的使用,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养成法律思维方式,确立对法律的信任和信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就能得到改进,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大文。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问题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05)

[2]伯尔曼(美).法律与宗教[M].北京:三联书店,1991

我的信念教案范文 篇5

关键词 信息化视阈 高校教学档案 管理方式 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05

1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

1.1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特点

教学档案主要是对校内各项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其中包含的内容过于纷杂,不仅有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还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和条款等,分类较多,涉及内容多,所以在管理中任务量较繁重;教学档案在管理上具有显著的动态性,无论是对课程安排还是教学计划都是按学期进行编制的,对师生的考评是按照学年进行评价的,学生相关文件材料是从入学到毕业才能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需要保持连贯性,无法按照学年或者学期分开记载;教学档案专业性较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按照不同专业开展教学任务,学科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针对不同学科教学档案的整理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性;教学档案资料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其中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校外实习、校内实训以及社会调研等,不同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材料形式有所不同,呈现多样化趋势,这些材料档案有光盘、照片以及标本等多样形式,能够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活动面貌,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①

1.2 信息化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积的极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强势动力,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必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朝着电子档案管理方向发展。②传统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为基础,教学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1)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代替传统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传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并按照档案内容进行具体分类,在需要查询档案资料时提供服务。但是,如果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直接对档案管理进行管理,无论是将档案立卷还是对档案信息的检索等,均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查询,相较于传统教学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成效。③

(2)保护纸质档案资料。传统的纸质档案,在查阅中需要到相关档案管理部门或者档案馆进行查询,从档案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是由于高校各个部门职能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每一学年的教学评估阶段,需要对档案进行反复查询。这种查询方式不仅需要人工操作,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不利于纸质档案的保护,加深了纸质档案的磨损率。就纸质档案本质而言,它是档案资料最原始的数据和材料,有着电子档案无法媲美的地位,所以加强对纸质档案的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④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资料实现数据化的存储和查询,在需要查询相关教学资料时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同纸质档案的接触,最大程度降低档案的磨损。

(3)强化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在教学档案管理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减少纸质档案的磨损,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同时能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忙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停留在档案馆中,能够拥有更多课余时间去钻研业务,学习相关管理知识,来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为教学档案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而言,总体成效较好,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教学档案管理中,逐步摒弃传统手工档案管理方式,朝着现代化档案管理方式发展。⑤但尽管我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信息化教学档案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

(1)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突出特点是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由于历史残留原因影响,档案资料之间的兼容性较差,致使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不统一,无论是档案资料的收集还是整理,成效都不高。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自动化发展。随着今后越来越多的档案资料需要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严格遵循档案管理程序标准,胜任现代信息化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由此需要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

(2)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利用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认知程度较低。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领导干部对于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甚至有部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领导人员不了解档案管理这个专业,各个部门的档案由部门本身进行管理,并不需要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即使是临时工作人员同样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由此不难想象,领导干部有这样的思想观念,又如何谈得上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3)技术服务力度不足。为了顺应时展,多数高校已经在各个部门中配备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但是相应管理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只能简单地处理办公室文字打印等,对于教学档案信息的录入和存储仍然采用手工操作,由相关人员进行手工管理。⑥故此,高校缺乏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致使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成为困扰当前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利用的主要问题,迫切需要引进更为前沿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开展中。

3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改善措施

3.1 提升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

摒弃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促使高校教学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前提是相关领导干部自身的重视程度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认知水平。众所周知,运用一项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支撑,所以,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摒弃传统管理思想,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3.2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首先,应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档案事业系统中,严格遵循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化的指导原则。推动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主要是指档案管理无论是在收集资料还是归档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政策和原则,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需要时刻遵守规则,否则就不能保证档案信息在管理系统中的安全运行。此外,在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首先应统一档案信息的输入格式、输入代码以及输入项目,以此来进行统一管理。只有在更高层次上制定档案管理标准,才能促使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实现更为广泛的共享。

3.3 强化电子档案的管理

强化电子档案的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有助于办公自动化同国家接轨,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另一方面有助于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真正的将档案管理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中。⑦采用电子档案管理,能够减少对纸质档案的接触,防止人为化的磨损加剧,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体,电子档案为辅,全面实现电子文件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分阶段地进行控制管理,在前端控制管理中,在源头来控制档案资料,确保档案文件管理成效和质量,确保所获得的成果能够被后续档案管理工作使用,实现对档案资料的自动化管理。诸如预先确定文件归档时间和范围等,能够更有效地保管电子档案资料,预先确定归档范围,确定档案采集时间和方式,哪些文件需要备份或需要保存档案“草稿”,对档案文件的准确和完整有着深远的影响。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摒弃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朝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由于这个过程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程项目,首先需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保持足够的耐心,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此同时,构建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层层递进,逐步完善,最终以更好的形态迎合时代需要,为高校教学乃至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注释

① 刘芳,周晋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69-71.

② 张黎,刘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对策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5-117.

③ 吕滋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33-35.

④ 刘俊。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和利用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3):53-57.

⑤ 孟霞光。浅议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5):51-53.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