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倡议书 清华大学的一封信议论【优秀3篇】

自强厚德,勇担领军之任——写给清华大学的自荐信 篇1

尊敬的清华大学招生办领导:

您好!

我是来自富强中学的李中华,从小便立志进入贵校,也正缘此不断进步成长。今日,我执笔写下这封自荐信,怀揣一腔热忱、一身孤勇,恳请贵校招生办予以考虑——我希望进入贵校生命科学学院,因为我需要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需要我,而国家、社会亦需要我们。

我需要清华大学,因为清华大学以自强厚德之姿态带领学子不断前进。

我从小听闻并铭记贵校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该校训语出《周易》,而因梁启超先生演讲时的引用为清华树起精神的丰碑。清华之自强不息,在于以奋斗拼搏的信念引领学术、热爱祖国、追求光明:“神舟”“嫦娥”再立新功,孙立人将军英勇抗日振奋民族精神,梅贻琦校长发出对公平正义之呼唤……清华之厚德载物,在于以兼容并包的心态紧随时代、更新文化、造福社会:中西教育合璧的“新清华”探索孕育人文日新,清华“学堂在线”与快手战略合作共同促进教育普惠,而清华搭建的教育扶贫网络更是开启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征程……这些无不让清华学子明确了重自胜、尚果毅、摒私欲、报国家的责任。而在今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节点,清华校友精准驰援、开学第一课上“疫情无情,担人间有情”的演讲、生命科学学院的加急研制计划更是将自强不息之精神和厚德载物之担当展露无疑。清华生命学院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科亦是清华的A+学科,假如我有幸进入贵校,在严谨奋进的氛围中嗅得芬芳,在开放广博的校园中窥尽天光,我也会更好地承担领军之任,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清华大学亦需要我,因为清华大学需要万千和我一样自强上进、厚德广博的中国青年。

若比贵校为横连世界各国、纵贯历史角落的动脉,则贵校的莘莘学子就如不断流淌的血液——贵校每届学子都顶天立地,但仍秉日新心态呼吁更多优秀中国青年,不断更新自己的绿色作文网文化细胞。而如我一般的众多好学之士,一直在不断自我更新进步,力做千金骐骥,奔驰在时代的原野;勇为栋梁之材,担当起国家的责任。我从小便][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似枯燥无味的生物学术论著我看得津津有味,看似孤独的学习旅程我甘之如饴;而亲人逝世时巨大的悲戚和手足无措的无力感又坚定了我要助力祖国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因此,我选择生命科学学院。遨游在生物课本中,我沉醉于细规律论的奥妙;凝神在显微镜前,我享受动手研究的乐趣;伫立在清华大学科学馆门前,我又坚定了要踏入清华校门的信念。我自强不息,因此在学习上愈挫愈强,获奖学金,勇夺各项赛事优胜,希望能成为像施一公院士一样优秀的生物学家;我厚德载物,因此参加义工活动,任学生干部,希望未来在国之危难时刻能如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一样挺身而出,为国出力……我在不断成为更优秀的人,向贵校生命科学学院靠近。而清华大学也需要更多和我一样的自强厚德之青年。

而社会亦需要我们,校为大校,人成大人,一起以刚健不息、厚实和顺的姿态为国家、社会贡献心力。

清华大学为我提供更为优质的平台,使我能在在严谨奋进的氛围中深研精进,在开放广博的校园中广泛学习,丰富我的生物医学知识,磨练我的科研决断胆识,培育我的社会担当意识。而我亦将用自己的才干和胆识为清华大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清华生命科学增光添彩。校虽老校,其姿维雄,其命维新;人为新生,其运大昌,其道大光。此则校、人共秉自强厚德之精神,引领社会和谐发展,引领民族再创辉煌,引领人类描绘美好生活画卷!

怀自强不息之志,我将奋斗拼搏勇闯未来;怀厚德载物之心,我将兼容并包回报国家。希望贵校招生办给我机会,圆我梦想,我定不负所托,身如一叶,为水木清华添秀色。亦祝愿贵校和我,都会有灿烂光明的前程!

此致:

敬礼!

富强中学李中华

于2020年3月1日

关于清华大学倡议书(精 篇2

作为郑靓同学高中阶段的语文老师,我与他相处已有一年半之久。时间不长,可是,他给我的印象却是十分深刻的。这并不是缘于他的考试成绩始终名列年段的前茅。其实他的语文成绩在年段中并不是十分的突出。然而,在我24年的教学生涯里,在接触过的众多学生中,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特征的学生。首先一点,是他在学习方面很具钻研精神,高二上学期,刚接手他这个班级不久,就碰到他课后拿着一个小本子,找我讨论一些课堂上遗留的疑难问题。这种情形在学生中已属常见,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小本子上,不仅有疑问,更有他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他显然都找到一些用以佐证的依据,密密麻麻地排列其中。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由此可窥一斑。

同时,上课过程中,经常可以听到他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引经据典就某个问题和老师展开讨论。有时老师课堂上无法满足他的这种要求,他就把这种讨论持续到课后。虽然,他的观点有时可能并不完全正确,或者失之偏颇,但作为一个中学生来说,对问题积极探究的态度,却是很值得赞赏的;不迷信课本和权威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而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在郑靓同学身上表现得很是充分。我想,这种因素对于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乃至从事科学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选择理科的郑靓同学,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潜力。理科成绩优异自不待言,这可能和他理解力、记忆力强有关。但我觉得,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也是形成他特有的、全面的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记得,高二时的一次成语串联活动,在规定的15分钟时间内,他用了40余个成语连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文字,其中不少成语的使用,生动准确且又新意全出。作文训练中,他比较善于阐述事理,很显条理性和逻辑性;但也不乏显现激情的表达。从那些旁征博引中,不难看出他的阅读面及知识面。可以说,理科方面突出的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较高的人文素养。

郑靓同学很早就把进入清华作为他求学路上的一个目标,并在很多的方面努力着。鉴于以上的了解,我很高兴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贵校推荐郑靓同学。

福建省 * * 第一中学

语文高级教师:(签名)

20xx年11月20日

说明:郑靓同学,当年作为保送生,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现居美国。新近整理文件,翻出11年前的资料,晒之。

20xx年6月11日

关于清华大学倡议书(精 篇3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一所著名大学,如果我要问你,清华大学的历

史,你应该就说不出来了吧。那好,我现在就告诉你。 1920xx年,农历六月初四,成立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

1920xx年,农历四月初一,清华学堂开学。 清华大学的创建时期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20xx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

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0xx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0xx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国学研究院。1920xx年更名为

“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清华大学的发展时期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清华学者, 清华大学 校园风景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

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

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段学复、在1999年被授

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0位功勋中,有9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xx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

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0%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抗日战争爆发后,清

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

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

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

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

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 1949年后,校长梅贻琦等人随国民政府迁往中国台湾。清

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

1955年,梅贻琦在新竹主持国立清华大学“在台复校”,沿用原校名。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两校

往日渐频繁,“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20xx年,两岸清华大学还将共同举办“百年校庆”的相关活

动。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1934年6月,清华的院

研究所、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同时吸收

内其他高校的工科院系,使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

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

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他提出“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

作五

十年”口号,激励清华人至今。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校名。 从1953年起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让优秀学生党员“双肩挑”(专业学习和政治工作),延续

至今。

当时的清华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同年,清华着手进行“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

的教学改革,按计划培养技术人才,从学分制转为学年制,学制延长,建立教学大纲,翻译大量苏联

教材,

加强基础课,聘请苏联专家讲学。1955年后,增设实验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

学等新技术专业。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教

支援农业,清华师生承担了密云水库、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实践工作。

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

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高校院系调整前后,清华大学院系的变化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

工程

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筹)、

人文

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美

术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等,以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xx年9月28日成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同时撤销

该建制)、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

工、

文、法、医学、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

学。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

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大事年表 1920xx年 游美学务处在北京设立,清华园校舍开始兴建,招考第一

批庚款直接留 美生,录取梅贻琦等 1920xx年 招考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录取竺可桢、赵元任等 1920xx年清华学堂成立 1920xx年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0xx年设立大学部 开办国学研究院 1920xx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20xx年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 1920xx年 留美预备部结束,国学研究院停办,大学部第一届本科生毕业

1930年 设立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研究院,全面招收各科研究生 1931年 梅贻琦任校长 1932年设工学院 1933年开始招考留美公费生; 设心理、社会、地理三个研究所

1934年 在江西南昌设立航空研究所,

在湖南长沙成立无线电研究所 1935年 因不满日军于冀东成立伪政权,由清华学生为主要领导

“一二·九”爱国运动爆发 1937年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在清华园复员开学 1949年 梅贻琦校长出走美国设农学院 1952年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1958年 增设工程物理、工程力学系,恢复化学工程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失去正常教学及科研秩序 1970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 1984年设立研究生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1985年复建理学院建立继续教育学院 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 1993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994年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成立机械工程学院 1999年复建法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xx年成立土木水利学院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20xx年成立医学院 20xx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20xx年401医院和402医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附属医院(华信医院和玉泉医院) 20xx年成立航天航空学院 20xx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20xx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xx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 20xx年成立环境学院,在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现在,大家对清华大学有什么了解了么?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