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全面小康美丽家乡书信大赛作文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全面小康美丽家乡书信大赛作文征文【优秀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生活在祖国蓝天下是幸福的!随着科技的变化,时代也在发生变化,如今的人们都过着小康社会。新的一年到来,我的家乡––临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泥泞路,变成了一条条宽阔的高速公路从天空鸟瞰,看那豪华的小轿车,漂亮的面包车,长长的公共汽车,载重的大卡车,还有那时髦的自行车,飞快的摩托车五颜六色川流不息,各显风采。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灿烂的余晖下似个个巍峨的巨人。两排还未完工的立交桥直升到天,错落有致的商店、写字楼、居民房……鳞次栉比,巧夺天工。如今家乡的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颠覆创新,谁都可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网络化趋势不仅促进家乡经济发展,还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学习。
2020年最让家乡人民期待的是地铁16号线的开通,是杭州至临安城际铁路,也是中国浙江杭州市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让我的家乡走进了地铁时代,使这座城市连接更加紧密,临安人民的小康社会又提升了一大步。
地铁穿梭于热闹繁华的城市地下,穿梭于幽暗之中,行驶在冰冷的铁轨上……地铁中在黑暗地下日夜兼程,昼夜不眠。解决了城市人口膨胀和交通拥堵的难题。让人们出行节约了时间和开辟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即可以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也可以安静坐在地铁里四处张望寻找那种隐秘的快乐。地铁的到来是家乡的自豪和骄傲。在小康生活中人们对地铁第一印象总是方便快捷经济实惠,但今日的地铁与众不同,各具特色。坐地铁成为了一种生活,一种风景。
过去的那些,真比不过现在的这些。果然党的政策改变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呢?从前在生活许下的点点滴滴的愿望,纷纷在现代变成了现实。
展望未来,临安人民将不断改变,把小康生活如虎添翼。“临安”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将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我的爷爷奶奶,住在浙江台州的一个海边的渔村,叫石塘。奶奶说,以前年轻的时候,这里的大部分居民都靠捕鱼为生,生活条件非常落后。当时,奶奶一个月的工资才15元钱,每天都省吃俭用,有时候连肉都舍不得买。每次回奶奶家,奶奶都会跟我“忆苦思甜”,讲讲当年的艰苦生活,教育我们要学会勤俭节约,懂得感恩。
2000年,新世纪的第一缕千年曙光幸运的落在了石塘镇。奶奶说,自从习近平主席来我们石塘镇观光以来,石塘镇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村落集体修葺了年久失修的房屋,有些村里修建了新的大马路,这样汽车都能开到山顶上来了。修了大路,来我们这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游客开车过来玩也方便很多。
这几年,来我们石塘旅游的人开始多起来了,政府也开始大力扶持旅游业,很多村民开始把自己的石屋修建成民宿吸引外地的游客。有了游客,村民们每年的收入也增长了很多,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村里的人们看着自己的家乡一天天的变好,脸上也开始天天带着笑容。
去年,台州还开通了新的沿海高速,有很多从外地来我们石塘玩的游客从沿海高速一路过来,一边开车一边欣赏着海边的风景。新的高速公路还开通了好几个上下高速的口子,爸爸说我们回家都比以前方便了很多。
爷爷和奶奶现在都退休了,每个月都有好几千的退休金,生活很幸福。奶奶说,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但也不能铺张浪费。我跟奶奶说过我会牢记您的话,平时吃多少打多少,争取做到,每次都会光盘也会提醒身边的小朋友要学会节约。
温馨而又蓬勃的曙光,透露着人们幸福的生活;浪漫而又梦幻的晚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幻想,社会在发展,人文在发展,社会步入了“小康”社会。
一家人开车旅游己成时尚,表姨带着孔伟翔表哥从南京,开着国产“大众”小汽车到句容来看我。一番热情款待后,我将孔伟翔表哥迎进我的书房里。
孔伟翔表哥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穿着洁白的衬衫配上一条时尚的牛仔裤,不知说话口齿伶俐。口若悬河,还是见闻识广的缘故,说起话来,我不得不服,“你们这里的变化真大啊!整齐有序的楼房栉次鳞比,马路宽阔,商店装饰各出其色,”他带着羡慕的情怀赞美着我们的家乡。
“全国都一样变化着呢。”我说。“不,你们南京市更是高楼大厦栉次鳞比。”突然,他话题一转问:“你知道大表哥家买的汽车是什么牌子。”“小汽车。一辆是‘奥迪’,另一辆是‘雅阁’。”“开放改革多好啊,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活,不但丰衣足食还有房子、车子……”
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到市场买东西。买完之后那个替父母看店的小姑娘追着我喊道:“大哥哥,大哥哥等一等。”我回头一看,啊?是刚才那个看店的小姑娘,“怎么,难道我的钱不够?”
这时,她气喘吁吁地问我:“大哥哥,你,刚才掉……掉了什么吗?”我下意识地摸了摸了裤袋,哎呀,早上爸爸给我买练习本的三十元连同黑色的钱包都丢了。顿时,心突地一沉,愣住了!
小姑娘把一个黑色的钱包递到我眼前,“是这个吗?”“啊,是的,是的。”我高兴得叫起来。
当我打开一看,依旧是那迭成小方块的三十元。小姑娘抹抹额上的汗,“刚才你掏钱时,从口袋里带出钱包落在我店里了,等人们走了后我才发现,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三十元。我旁边卖毛线的大娘说,好像是你丢的,我就连忙朝你走的方向追来。真是太好了,终于赶上了你。”说完,不容我道一声谢谢她就跑回去继续看店了。”
“小姑娘多么勤劳而又诚实啊!”听完孔伟翔表哥的讲述,我感动六很久……
今年,2020年,令我心中的情绪跌宕起伏。有满足,有不安,有高兴,也有对未来的期望。
在二十世纪末,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这个想法将会真正走进现实。
也许是因为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今年春节在电视上我看了不少有关爱国情怀的电影,电视剧或综艺节目。我逐渐开始沉思究竟什么是爱国,我发现爱国不仅仅只是口中说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爱国的方式,像军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证人民的安全,像医生他们用日夜坚守挽救了无数生命,像老师他们用有限生命为祖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人才,虽然细节不同,职业不同,但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是爱国的一种方式。
今年春节我真的能感受的中国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就拿我的老家来说,以前的县城可以说是与农村无异,想找一个超过三层的楼房都困难。但如今放眼望去全是高楼,不少的农民都在县城买了房,真真正正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不过,在谈起发展时我却不免有些伤感,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在感叹生活改善的同时我不禁想起在除夕夜叔叔对我讲的话,大致内容就是让我慢慢去担当一些家里的事,就在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成长的压力,有压力是好事毕竟有压力的人才会进步,但当一个人真正接触到社会时,内心难免会起波澜。
当然,让我伤感的除去对自己年龄增大的惘然,还有友情遗失的遗憾,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现在见面更多是客套,能相连在一起的也从性格变成了游戏。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每一个选择都会将你引向不同的结局。
这个春节,因为疫情我有了些思考,那些在电视上报道的无名英雄,他们所做的就是让我们幸福,而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一代代中国人用汗水有努力拼来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就不努力,我特别赞同一句话,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想真正做好都是很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难就不做,正是因为难我们才要去做,并且一定会做好。
今年春节,我不再像往常一样玩的忘乎所以,因为我很快会面临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中考,我必须为此去努力,就像以前历代的学生,为了未来,学习!希望在下个春节我不会再有这么多的情绪。
今天中午,妈妈烧了一桌子的美食,弟弟狼吞虎咽,爸爸也吃得很香。可是我一点胃口都没有,因为下午要写一篇关于小康的作文,我一点也不知道什么是小康。
小康这个词,我好像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听说过,可能是健康的意思?或者是一个人的名字?“姐姐,不许发呆,快点吃饭!”弟弟突然对着我大喊,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打断了。
我觉得这样瞎猜乱想没什么用处,于是问妈妈:“妈妈,什么叫小康啊?”“你说小康啊?”妈妈稍微停顿了一下,认真地说:“小康就是一种生活水平的标准,它代表着衣食无忧,满足了大家的日常基本需求。”爸爸立马又补充道:“小康嘛,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追求,是你们这一代的起点。”
我听了似懂非懂。我一边吃着牛腩和大虾一边回想着爸爸妈妈的话。妈妈的话里有一个词叫“需求”,我想需求的意思就是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这让我想起我每次想去动物园,爸爸都会立马同意;我每次想吃棉花糖或者坐小火车,爸爸也会很爽快地答应;我从没有为了吃什么和穿什么而担心过,看来我就是衣食无忧了嘛。
爸爸的那句话又在我耳边回响:“小康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追求,你们这一代的起点。”我觉得我好像开始懂了。我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有很大的变化,公园里的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发型也很整齐漂亮,他们的笑声格外地欢快透彻;家里的餐桌上经常出现鱼虾肉蛋,孩子们再也不会为了那个鸡腿而哭闹不休了;城里的人们都住着高楼大厦,小区的环境变得整洁优美了;出行的人们开着小汽车、坐着高铁、乘着飞机,当天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
在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吃得好穿得暖,这点小事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我们一出生就觉得衣食无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原来啊小康早就在我们身边了。那么追求呢?我们现在要追求什么呢?小康已经是我们的起点了,我觉得我们追求的应该是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希望,将来病人在家里就能够得到治疗;我们在外旅行时可以随时掌控家里的东西;我们出行时不再担心交通堵塞;我们想查询什么资料,对着墙说出来就行了;如果想看到外地的亲人,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做到了;如果种了花草,有专用机器人帮你浇水打理;我希望我们的生活不再产生垃圾、污水、废气……可是如果没有小康,就没有未来的发达,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创造未来!
国庆假期里,我和家人们一起来到影院观看影片《我和我的家乡》,影片从不同地域、不同特色、不同角度串起了人们在走向小康道路上的故事,诙谐的画风、感人的故事,把观众拉入故事当中。观影回来后,家人们和我一起聊起了我们自己的家乡——杭州西溪湿地。
曾祖父和曾祖母成长于上个世纪30年代,正值战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他们从未听过“小康”这个词,在他们的记忆里,那时的西溪湿地还只是一片片水塘,出行只能靠鱼塘间窄窄的塘城,没有人留意过身边的家乡,活着才是最大的奢望。
到了外祖父这一代,已经成长在新中国怀抱里,可是三年自然灾害、物质匮乏是外祖父这代人最深的记忆。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兄弟姐妹几个轮着穿;而出行依然没有马路,只能靠划船;想要解决温饱问题,只能靠打捞西溪湿地的鱼虾。
妈妈生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里多了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器,出行已经有了自行车和摩托车,孩子们可以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心学习,周末可以去新华书店看书……可是人们慢慢发现,西溪湿地里的河道变得肮脏不堪、奇臭无比。原来人们为了追求物质生活,家家户户养起了猪,不顾湿地的环境,直接将猪粪排进西溪湿地。她生病了!
而我眼中的西溪湿地与大人们所描绘的截然不同。春天,花朝节上百花齐放,梅园里梅花争奇斗艳;夏天,湿地一片绿意盎然,好像天然氧吧;秋天,摇橹船里听芦苇声,火柿节上摘火柿,好不热闹;冬天,登上河渚塔,赏西溪雪景……原来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治好了她的病,让她恢复了原来的风采,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朋友来我的家乡参观旅游。
同一片湿地,在我家四代人眼里却看到了四种模样。曾祖父看到了战争的模样,外祖父看到了温饱的模样,妈妈看到了污染的模样,而我看到了小康的模样、幸福的模样!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_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而观看《百年潮中国梦》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
以同志为_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领导我们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从而解放了新中国,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岁月长河将我们从刚刚的兴起带到现在的强大,所以面对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化,所以中国梦的提出也正好符合当下的要求。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_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我奶奶是一个农民,有一天,她在干活的时候,“咳咳咳咳……”,奶奶吐了,血从嘴里涌出来。
别人赶紧把我奶奶送进了医院,医生阿姨检查后说,奶奶得了胃癌,听到“癌”这个字,我知道奶奶可能会死的,后面的事我也记不太清了,好像很多亲戚朋友都来了。过了几天,奶奶进了手术室,又过了好久,奶奶被医生阿姨用一张带轮子的床推了出来。
奶奶肚子上有一道长长的疤,如果这道疤在脸上,那会像一个海盗。奶奶是个农民,没有单位交社保,我也不知道是谁给奶奶办了一张医保卡,爸爸说,只要交很少很少的钱,就能得到这张医保卡。有了医保卡以后,看病只要付一点点钱,其他钱刷医保卡就行了。
爸爸说,是政府里的叔叔帮忙付掉的。最开心的是奶奶没死,看着奶奶慈爱的目光,一下子,我被一片幸福的大海吞没,大海咸咸的。到现在,奶奶还活得好好的,虽然没有了胃,但能吃下营养的饭菜,奶奶终于一点儿,一点儿地变胖了。奶奶肚子上的疤还在,我轻轻趴在奶奶肚子上,那里留着政府叔叔、医生阿姨们淡淡的余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明年“三农”工作成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当下,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脱贫攻坚一线却出现这样一种不良现象,少数干部心安理得当起了“甩手掌柜”。驻村入户懒散松懈、拖拖拉拉,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见好事就办,遇见困难就拖,遇见矛盾就躲,如同水葫芦一样,始终浮在上面、沉不下去。比如有的“怕”字当头,怕群众、躲群众、避开群众,不愿意与群众接触;有的“拖”字为要,拖一拖、缓一缓、放一放,时常把“再等等”“还要研究”挂在嘴上……诸如此类的“水葫芦”式扶贫,只会浪费时间、贻误战机,对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毫无帮助,实在不可取。
扶贫干部的工作状态,不仅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水葫芦”式扶贫只务虚功不求实效,整天“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必须引起警惕。“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本该在田间地头忙活的扶贫干部,如果精神萎靡、士气不振、松散拖拉,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奉为圭臬,如何负责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要么忙忙碌碌装样子,要么疲疲沓沓混日子,要么浑浑噩噩守摊子,又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客观分析,“水葫芦”式扶贫出现的根源,在于党员干部事业观扭曲、价值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这当中,有的是宗旨意识淡漠,总想当“官老爷”让人服侍,而不情愿为贫困群众服务;有的是能力水平不足,挑不了重担子、啃不下硬骨头、接不住“烫手山芋”;有的是责任意识退化,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消极应付、上推下卸,一点点责任都不敢承担……如果“水葫芦”式扶贫滋生蔓延、大行其道,就会助长歪风邪气,助长一些扶贫干部搞花拳绣腿、投机取巧的热情,不仅侵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还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更影响到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
打攻坚战,实打才有胜算;啃硬骨头,实干方能破局。回顾过去的5年,面对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广大扶贫干部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情怀,拿出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用“泥腿子”丈量着责任的长度,用“铁肩膀”担负着使命的高度,让6000多万贫困人口甩掉了“穷帽子”,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实践证明,只要扶贫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群策群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带领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就一定能带领群众摘“穷帽”、拔“穷根”、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来不得半点懈怠、容不得半点松劲,更搞不得半点拖后腿的“小动作”,必须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就要求广大扶贫干部摒弃“浮躁心”“作秀心”,增强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锤炼过硬作风,真正走出院子、沉下身子,带着深厚的感情往群众堆里扎,努力为群众办事情、解难题、谋福祉,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倒逼帮扶干部真扶贫、扶真贫,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