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测量实验报告(精选22篇)
一、实验目的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DS3型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
3、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三、仪器和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
四、方法和步骤
1、安置仪器
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掌握读尺方法。
3、粗略整平
粗略整平就是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平。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旋钮,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旋钮使圆气泡居中,通常需反复进行。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瞄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
(1)瞄准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然后竖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看清水准尺影像;再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目镜调焦和物镜调焦予以消除。
(2)精平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成一圆弧抛物线形状,使视线在照准方向精确水平。
(3)读数
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m,dm,cm及mm位。读数时应先估出mm数,然后按m,dm,cm及mm,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个较坚固的点作后视点和前视点,分别立尺。
(2)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相等。
(3)每人独立安置仪器、粗平、照准后视点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A一行的后视读数栏下;再照准前视点B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B一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4)计算A、B两点的高差hAB=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5)改变仪器高度,由同一小组其他成员再测,所测高差之差不应超过±6mm。
五、注意事项
1、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
2、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得太紧,以防破损。水准仪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3、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读数时应看清尺上的上下两个分米(dm)注记,从小到大进行。
4、读数前水准管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完毕检查确认气泡仍居中,读数方可记录。
六、实验记录
水准测量记录
班级第组日期
实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精确的测量可以获取准确的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以下是我在实验测量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态度决定实验成果。
实验测量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应当保持专注的态度,全神贯注地操作每一个步骤。任何一丝一毫的马虎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此外,对于科学态度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不随意改变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段: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在实验测量中,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我们应当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保证实验测量过程中的准确性。其次,在使用仪器设备时,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能采取随意调整的方式。只有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我们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三段: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首先,我们应当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明显错误的数据,减少误差的影响。然后,根据实验设计,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数据的处理不仅包括定量分析,还包括定性分析,将实验结果与其他已知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联系。
实验测量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测量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可能会对数据产生干扰;测量的对象可能难以精确控制;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系统误差等。在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沉着,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减少误差的影响;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增加测量的精确性;可以通过仔细分析实验过程,找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等。只有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我们才能取得实验测量的.成功。
第五段:实验测量的意义和价值。
实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实验测量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数据支持和依据,为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验依据。其次,实验测量可以验证科学理论和假设的正确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和规律性。最后,实验测量还可以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物质和新现象,拓宽科学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实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环节,通过精确的测量可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在实验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专注和耐心,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设备,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需要勇于面对,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揭示世界的真实面貌,推动科学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实验目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爱物学理小组
实验分工:张x——测量时间
张x——发声
贾x——测温
实验过程:
1 测量一段开阔地长;
2 测量人在两端准备;
3 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
4 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
5 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时间 17∶30
温度 21℃
发声时间 0.26″
发声距离 93m
实验结论: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
实验反思: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一.实验概述
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其切削部分必须具备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决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间位置。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虽然种类繁多,具体结构各异,但其切削部分在几何特征上却具有共性。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类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态,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圆车刀为例,给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而刀具几何角度就是描绘切削部分几何特征的参数。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将使同学能增强对刀具切削部分几何特征参数的感性认识,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机理,掌握金属切削理论基础概念。
三.实验要求
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掌握车刀静态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
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静态角度;3.绘制车刀静态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四.实验内容
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五.实验原理
车刀的静态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六.实验记录
实验刀具名称:
实验刀具材料
被测刀具数据记录
刀具图绘制(例)
一、实验目的
认识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能准确读取水准尺读书;
初步掌握使用水准仪的操作要领、基本步骤和方法。
练习普通水准测量一测站的测量、记录和计算。
二、实验器具
DS3微倾式水准仪l台、水准尺1对、三脚架
三、实验内容
认识仪器对照仪器,指出目镜及其调焦螺旋、物镜、对光螺旋、管水准器、圆水准器、制动和微动螺旋、微倾螺旋、脚螺旋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对照水准尺,熟悉其分划注记并练习读数。记录并计算出两点间高差。
四、实验步骤
水谁仪在一个测站上的操作顺序为: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淮尺——精确置平读数。安置仪器先将仪器的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粗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瞄准在离仪器不远处选一点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准尺;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缺口和准星大致瞄准A点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线中央;再转动对光螺旋,使目标清晰并消除视差
4、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水准管气泡居中
5、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4位数字,即直接读出m、dm、cm的数值,估读mm的数值,记为后视读数a。注意读数完毕时水准管气泡仍需居中。若不居中,应再次精平,重新读数。
6、记录与计算按照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五、实验数据
水准仪认识观测记录表(单位:m)
仪器号码:天气:晴转多云
观测者:第三组成员
日期:20xx—2—27
呈象:
记录者:第三组成员
安置仪器次数
测点
后枧
前视
高差
高程
1
A
1.418
—0.020
100.000(假定)
(冯:测曹:前
B
1.438
99.980
王:后蒲:录)
2
A
1.222
—0.021
100.000(假定)
(曹:测冯:前
王:后蒲:录)
B
1.243
99.979
3
A
1.818
—0.020
100.000(假定)
(蒲:测曹:前
B
1.838
99.980
冯:后王:录)
4
A
1.516
—0.017
100.000(假定)
(王:测蒲:前
B
1.533
99.983
冯:后曹:录)
六、验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基本掌握了测量学知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水准仪。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既然是要测量就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对测量学知识的最好检验,只凭在课堂上的听课看视频是远远不够
的,对仪器的使用更是一知半解。刚开始测量的时候,我们的心里还有一点小小的不安。
但当我们动手测量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
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细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特别是在使用水准仪这样精密的仪器时,更要做到精益求精。我们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绝非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深知搞工程这一行,需要的就是细心,做事严谨。
七、实验所存在问题以建议
1、一直不能调节水平;
2、调焦时,一直找不到水准尺的位置;
3、记录数据有问题,其中一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偏差;
在经过多次试验,我组逐一解决了上述问题
注意事项:
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仪器。
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得太紧,以防破损。水准仪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
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读数时应看清尺上的上下两个分米注记,从小到大进行。
读数前水准管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完毕检查确认气泡仍居中,读数方可记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掌握测制地籍图的方法和步骤。
2、学习利用新增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实验原理
根据给定的数据,参照CASS实习指导书介绍的内业成图(“草图法”和“简码法”)方法按一定的步骤用指定的数据文件完成地形图的绘制。
三、实验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如何绘制地籍图〔绘权属图〕;如何绘制宗地图;如何绘制地籍表格;如何管理地籍图中的信息。
四、实验步骤
1、生成平面图
示例文件E:\CASS70\DEMO\SOUTH.DAT是带简编码的坐标数据文件,故可用“简码法”来完成。
2、生成权属信息数据文件
(1)权属合并
(2)由图形生成权属
先用“绘图处理”下的“展野外测点点号”功能展出外业数据的点号,再选择“地籍成图生成权属由图形生成”项,命令区提示:
请选择:(1)界址点号按序号累加
(2)手工输入界址点号,按要求选择,默认选1。下面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地籍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名,保存在合适的路径下,如果此文件已存在,则提示:
(1)文件已存在,请选择
(2)追加该文件
覆盖该文件,按实际情况选择。然后按提示依次往下做,得到结果所要的图。
(3)用复合线生成权属
选择“绘图处理”菜单之“用复合线生成权属”项,输入地籍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名后,根据命令区提示依次往下做。
(4)用界址线生成权属
如果图上没有界址线,可用“地籍成图”子菜单下“绘制权属线”生成。
3、绘权属地籍图
(1)手工绘制使用“地籍成图”子菜单下“绘制权属线”功能生成,并选择不注记,可以手工绘出权属线,这种方法最直观,权属线出来后系统立即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属性,点“确定”按钮后系统将宗地号、权利人、地类编号等信息加到权属线里。
(2)通过权属信息数据文件绘制首先可以利用“地籍成图地籍参数设置”功能对成图参数进行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注记方式,绘权属线时要作哪些权属注记。如要将宗地号、地类、界址点间距离、权利人等全部注记,则在这些选项前的方格中打上钩。参数设置完成后,选择“地籍依权属文件绘权属图” CASS界面弹出要求输入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名的对话框,这时输入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命令区提示:输入范围(宗地号街坊号或街道号):根据绘图需要,输入要绘制地籍图的范围,默认值为全部
(1)修改界址点点号
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修改界址点号”功能。点取你要修改的界址点圆圈,也可按住鼠标左键,拖框批量选择。对话框的左上角就是要修改点的'位置,提示的是它的当前点号,将它修改成所需求的数值,回车。系统会自动在当前宗地中寻找输入的点号。如果当前宗地中已有该点号,系统将弹出对话框,说明该点已存在,如果输入的点号有效,系统将其写入界址点圆圈的属性中。当选择了多个界址点时,在下一个点的位置将出现图3-10所示对话框,当然,点号变成当前点点号。
(2)重排界址点号
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重排界址点号”功能。
(3)界址点圆圈修饰(剪切消隐)
选取“地籍界址点圆圈修饰剪切”功能。屏幕在闪烁片刻后即可发现所有的界址点圆圈内的界址线都被剪切,由于执行本功能后所有权属线被打断,所以其他操作可能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建议此步操作在成图的最后一步进行,而且,执行本操作后将图形另存为其他文件名或不要存盘。一般来说,在出图前执行此功能。
(4)界址点生成数据文件
用此功能可一次性将全部界址点的坐标读出来,写入坐标数据文件中。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界址点生成数据文件”功能屏幕弹出对话框,提示输入生成的坐标数据文件名。输入文件名后点“确定”。
(5)查找指定宗地和界址点
选取“地籍”菜单下“查找宗地”功能弹出对话框。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查找的内容后,查找到符合条件的宗地居中显示。选取“地籍”菜单下“查找界址点”功能,弹出对话框。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查找的内容后,查找到符合条件的界址点居中显示。
(6)修改界址线属性
点取“地籍修改界址线属性”,屏幕提示选择界址线所在宗地,选取宗地后屏幕提示指定界址线所在边,选取界址线后弹出如图3-14所示对话框。除了可以查看该线当前的性质,还可以按调查的情况添加界址线信息。
(7)修改界址点属性
界址点圆圈中存放界址点号、界标类型和界址点类型等界址点属性。点取“地籍/修改界址点属性”屏幕提示请啦框选择要处理的界址点,选择界址点后弹出。
5、宗地属性处理
(1)宗地合并
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宗地合并”功能。分别选取两条宗地的权属线。
(2)宗地分割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宗地分割”功能。选择要分割宗地的权属线,选择用复合线画出的分割线。
(3)修改宗地属性
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修改宗地属性”功能。用鼠标点取宗地权属线或注记均可。
(4)输出宗地属性
输出宗地属性功能可以将上图所示的宗地信息输出到ACCESS数据库。
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输出宗地属性”功能。屏幕弹出对话框,提示输入ACCESS数据库文件名,输入文件名。请选择要输出的宗地,选取要输出的到ACCESS数据库的宗地。选完后回车,系统将宗地属性写入给定的ACCESS数据库文件名。
6、绘制宗地图
(1)单块宗地
该方法可用鼠标划出切割范围。打开图形E:\CASS70\DEMO\SOUTHDJ.DWG。选择“地籍绘制宗地图框(可缩放图)A4竖单块宗地”。弹出对话框,根据需要选择宗地图的各种参数后点击“确定”,根据屏幕所示操作,一幅完整的宗地图就画好了。
(2)批量处理打开SOUTHDJ.DWG图形,选择“绘图处理宗地图框A4竖批量处理”。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最后得图。
7、绘制地图表格
(1)界址点成果表
选择“绘图处理绘制地籍表格界址点成果表”项,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名,输入E:\CASS70\DEMO\SOUTHDJ.QS。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得到结果。
(2)界址点坐标表
选择“绘图处理绘制地籍表格界址点坐标表”命令,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
(3)以街坊为单位界址点坐标表
选择“绘图处理绘制地籍表格以街坊为单位界址点坐标表”命令,则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
(4)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
选择“绘图处理绘制地籍表格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项,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名,输入E:\CASS70\DEMO\SOUTHDJ.QS则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
(5)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选择“绘图处理绘制地籍表格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项,则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
(6)街道面积统计表
选择“绘图处理绘制地籍表格街道面积统计表”项,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名,输入E:\CASS70\DEMO\SOUTHDJ.QS,则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
(7)街坊面积统计表
选择“绘图处理绘制地籍表格街坊面积统计表”项,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
(8)面积分类统计表
选择“绘图处理绘制地籍表格面积分类统计表”项,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
(9)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
选择“绘图处理绘制地籍表格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项,根据命令区提示操作。
六、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的实验和学习,学会了利用新增功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了解了测制地籍图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绘制地籍图〔绘权属图〕、如何绘制宗地图、绘制地籍表格和管理地籍图中的信息的方法。
第一段:引言
实验测量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验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来获取和记录数据。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特征和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由于实验测量的重要性,每个实验过程都是一次宝贵的机会,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操作和观察能力,还可以促进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我个人的实验测量过程中,我有幸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这些体会和心得不仅在实验上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我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第二段:认真准备与仔细观察
在实验测量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前,我需要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所需的实验材料和仪器。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并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物品,这对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在实验过程中,我对实验现象进行了仔细而详细的观察,记录下每个细节和变化。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还可以培养我们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思考能力。实验测量过程中的细致观察,让我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科学知识,并加深了我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解释。
第三段:严格操作与数据处理
在实验测量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操作的严格性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仪器操作中,小细节的处理可能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在实验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误差和失误。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仔细的处理。我会对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无用数据,然后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我可以得到更准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并从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第四段:团队合作与互助
实验测量过程中,团队合作和互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合作并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我们互相分享经验和知识,互相协助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团队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效率,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能够学习到其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测量技能。此外,互相帮助也可以减轻个人的压力和负担,让实验的过程更加轻松和愉快。
第五段:总结与启示
通过实验测量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实验测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提前准备和仔细观察,严格操作和有效数据处理,这些都是我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基础。团队合作和互助更是培养了我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我学会了共同协作和共同进步。实验测量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将成为我未来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水准路线成果整理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每组施测一条4~6个(最好每人一个)点的闭合水准路线,假定起点高程为30.000m。
2、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
三、仪器及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1对,尺垫2块,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等。
四、方法提示
1、每组选定一条4~6个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相邻点之间应略有起伏且相距不远)。确定起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如A→B→C→……→A。
2、在起始点A和待定点B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水准仪,照准A点水准尺,消除视差、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同法照准待定点B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分别记录并计算高差;改变仪器高度(或用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分别观测),读取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记录并计算高差。检查两次高差之差是否超限(±6mm),若未超限,计算平均高差h1。
3、将A点水准尺立于待定点C,同上法读取待定点B后视读数及待定点C前视读数,计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继续进行,经过所有待定点后回到起点。
5、检核计算。检查后视读数总和减去前视读数总和是否等于高差总和(即∑a-∑b=∑h是否成立),若不相等,说明计算过程有错,应重新计算。
6、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高程计算。统计总测站数n,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误差,即fh容=±12nmm。若|∑h|≤|fh容|,即可将高差闭合差按符号相反、测站数成正比例的原则分配到各测段实测高
差上,再计算各测段改正后的高差和各待定点的高程。
五、注意事项
1、仪器的安置位置保持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每次读数前应保证精平及消除视差。
2、立尺员要立直水准尺。立尺时,在起点(已知高程点)和待定高程点上不能放尺垫,其间若需加设转点,转点可放尺垫。在观测过程中不得碰动仪器或尺垫,迁站时应保护前视尺垫不得移动。
3、若用公式fh容=±40Lmm计算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容许值,应即时量取各测站至各测点的距
离。
4、改正数计算取至毫米(mm),最后要保证改正数总和与高差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六、实验记录与计算表
3水准测量外业记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4闭合水准路线高差调整及高程计算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七、误差分析
一.集中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1.巩固与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内容;
2.进一步锻炼实际操作测绘仪器的方法技能;
3.培养科学素养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加强同学自身及同学之间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组织领导
原则上以小组作为实习单位,每个实习小组不少于6人,设正副组长各一人,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整体实习工作,安排实习进程(天气晴好时应早出晚归,晚上安排人员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劳逸结合),进行每个实习环节的角色分工;副组长负责安排每天需要搬迁仪器的种类数量,保护仪器免受意外损坏、丢失,建议实行清单管理。正副组长应发扬民主集中制工作作风,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智慧,组员应着眼于集体利益,以服从大局为主,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应协商解决,以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三.实习任务
1.实习任务综述要求测绘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幅,大小为4×5格,对应实地面积200×250m2,要测出图幅范围0.5—1cm。
2.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
3.踏勘选点
4.控制测量
5.展点测图
6.测设
7.测绘新技术演示及讲座
8. 总结
四.注意事项
㈠确保仪器的安全按照规定仪器损坏责任人实习成绩不及格、赔偿损失、下学年插班补实习,责任人查不出全组负责。
1)仪器一经拿出仪器箱就要上紧在三脚架上,观测者完成出箱、安置仪器、观测、看护、迁站及入箱全过程,不要七手八脚;仪器螺旋不要硬拧硬上,否则容易造成螺旋失效;仪器一经上架,不要离人,以免以外损坏;
2)标尺脚架不用时要平放在马路一侧的人行道上,以免被摔坏或被碾断;
3)钢尺拉到25m左右即可,拉到头易脱落,用过后要收好,不要缠绕或放在马路上任人车践踏;
4)本次实习采用动态考核的方法,指导老师一旦发现任何违反操作规定的行为,会作出记录,从而影响小组及个人的成绩。
㈡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1)仪器的出入:不要每天把所有的仪器都带上,测什么内容带什么仪器,否则既浪费人力仪器也不安全;
2)注意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有的小组没做完导线就开始测图,结果导线不闭合,不仅控制要返工,碎部也白做;
3)晚上一般都要处理观测数据或整饰图板,组长应在前一天考虑第二天将要完成的工作,需要拿出的仪器工具,组员每天都应该写一些心得体会,实习完一整理实习报告就有内容了,指导教师每天应召集正副组长开会检查工作进度,总结经验教训,组长也应主动与老师联系,如选点完毕后,最好征得老师同意选点方案后再开始测量;
㈢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1)实习期间要养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就象在生产中一样,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应巧妙地加以解决,不能蛮干或出力不讨好。
2)有的同学不善于操作仪器,也就只甘于充当跑龙套的角色,实习结束后也学不到什么知识技能,建议角色轮流做,自己找机会练习。
2、内容说明
实习环节、操作程序方法与精度要求
1.实习动员及分发仪器实习动员大会时应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仪器领到手仔细检查有无损坏及其他不正常现象,发现后及时上报主管实验员。实习期间所有仪器均应妥善存放,实习结束上缴全部仪器。
2.踏勘选点参照展点图上的控制点找出测绘区域,然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选点;
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
2)便于量距以及观测周围地物;
3)点位应易于保存,如道路交叉口,马路一侧,尽量避开停车位、马路中间及运动场上,对于观测不到的地物,还应便于布设导线支点。
4)边长均匀,点位足数边长应在20—60m之间,6-7个自选点(即图根控制点),
5)用油漆做标记,点的编号为三位:即班号、组号、点号,字体小巧工整,标记清晰,字头朝北,
6)图根控制点(自选点)与已知点间应构成闭合或附合导线,根据实际情形可以使用图幅外的已知点,但自选点一般应在图幅内,选点完毕后应绘出选点略图及控制网示意图,图面应清晰,要作为上交成果之一。
选点对后续工作的进度、质量至关重要,一定要认真仔细,反复考虑,减少返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精密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和读数方法;
2、初步掌握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内容和检验校正方法;
3、掌握二等水准测量一条闭合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
二、实验安排
1、本实验需要2学时。
2、实验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
1、安置仪器,了解精密水准仪的主要结构、读数和使用方法;
2、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及检验项目:
1)水准仪及脚架各部件检视;
2)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检验与校正;
3)光学测微器效用正确性的检验及分化值的测定;
4)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验及校正。
3、选择一块平坦地区,选择两点,两点间形成一个闭合圈,进行往返测量。
四、仪器及工具
每组领精密水准仪1台,铟钢尺1套,记录板1块,记录纸若干;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主要技术要求
1、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2、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六、误差来源
1、仪器误差:
①i角的误差影响;
②角误差的影响;
③水准标尺长度误差的影响;
④两水准尺零点差的影响。
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
①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
②仪器和水准标尺垂直位移的影响;
③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④磁场对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影响。
3、观测误差。
七、注意事项
1、检验时应按顺序进行,每项检验要求两人重复进行,以便检核;
2、实习场地,应选在比较平坦的地方;
3、观测前3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稳定;
4、仪器距前后水准标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
5、同一测站不得两次调焦;
6、相邻测站,按奇、偶数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
7、连续测站上安置水准仪,应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平行;
8、每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安排为偶数站,水准标尺要互换位置,并重新整平仪器;
9每一测段的水准线路应进行往测和返测;
10一个测段的水准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
11、实习结束后,每人交实习报告一份。
八、实验数据及成果
1、往测数据
2、返测数据
九、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精密水准仪使用与检验操作,我们收获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见识,我们一直遵循“步步有检核”的测量原则,确保每一站的误差不超限。在得知我们组的整体成果合格的时候,大家很是高兴,感觉之前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一、实验题目全站仪测量综合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测量功能。
3. 熟悉并掌握用全站仪进行施工点位放样。
三、实验基本原理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它是一种可以同时进行角度(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和数据处理,由机械、光学、电子元件组合而成的测量仪器。由于只需一次安置,仪器便可以完成测站上所有的测量工作,故被称为“全站仪”。 全站仪上半部分包含有测量的四大光电系统,即水平角测量系统、竖直角测量系统、水平补偿系统和测距系统。通过键盘可以输入操作指令、数据和设置参数。
1.电子测距原理:
电子测距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已知这一特性,测定电磁波在被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求得距离值。脉冲法基本测距原理如下图示:
2.电子测角原理:
即角度测量的数字化,也就是自动数字显示角度测量结果,其实质是用一套角码转换系统来代替传统的光学读数系统。增量式光栅度盘测角原理如图示:
由于光栅之间的夹角是已知,计数器所计的电流周期数经过处理就刻有显示处角度值。
四、实验基本步骤
1、坐标测量
(1)首先对中整平,过后开机;
(2)设置测站,输入测站点坐标;
(3)设置后视点方位角(后视方位角可通过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坐标后,照准后视点进行设置);
(4)精确照准目标棱镜中心后,在坐标测量菜单屏幕下点击测量,测量完成后,显示出目标点的坐标值以及到目标点的距离、垂直角和水平角。
2、面积测量
(1)进入标准测量;
(2)点击程序→坐标解析→面积计算;
(3)标记所需计算点;
(4)点击计算即可得出所选点的连线封闭而成的图形的面积。
3、放样
(1)首先对中整平,过后开机;
(2)点击进入测量操作界面;
(3)进入标准测量,点击程序→放样→设置;
(4)设置测站点坐标和后视角(方法同坐标测量)
(5)设置好后,进入点放样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放样点名和坐标信息,点击放样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6)转动仪器照准部至所显示的角度值为0°,在望远镜照准方向上安置棱镜并照准,点击测量;
(7)按照全站仪所测点与实际位置之间的距离指引棱镜调整位子,直至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定点。
五、原始记录
以下为坐标测量的15个导线点坐标:
以下为面积计算点坐标:
六、实验总结
本次全站仪测量综合实验为期两天,实验内容为坐标测量、面积测量、点放样。全站仪是一种光机电算一体化的高新技术测量仪,测距部分有发射,接受与瞄准组成共轴系统,测角部分由电子测角系统完成,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各种测量功能的外业数据采集设备,大大减轻外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作为在实际施工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测量仪器,了解其基本功能,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将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全站仪操作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2、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装卸仪器时,必须握住提手,将仪器从仪器箱取出或装入仪器箱时,请握住仪器提手和底座,不可握住显示单元的下部。切不可拿仪器的镜筒,否则会影响内部固定部件,从而降低仪器的精度。应握住仪器的基座部分,或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盖时应无障碍。
3、在太阳光照射下观测仪器,应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在杂乱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专人守护。当仪器架设在光滑的表面时,要用细绳(或细铅丝)将三脚架三个脚联起来,以防滑倒。
4、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远,搬站时应将仪器卸下,装箱后背着走。行走前要检查仪器箱是否锁好,检查安全带是否系好。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近,搬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靠在肩上,但仪器要尽量保持直立放置。
5、搬站之前,应检查仪器与脚架的连接是否牢固,搬运时,应把制动螺旋略微关住,使仪器在搬站过程中不致晃动。
实验感想:
为期四天的综合实验结束了,在这四天里我们主要做了全站仪综合实验,回弹综合实验和钢筋位置及楼板检测实验。在全站仪的综合试验中我们学习了坐标测量,面积测量以及放样,在回弹综合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用回弹法测量混凝土强度,在钢筋位置及楼板检测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用钢筋仪检测板、柱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的检测。虽然只有四天的综合实验,但是我感觉自己收获了不少知识。在暑假认知实习的时候自己也接触到了全站仪,但是没有自己操作过,这次实验自己学会用全站仪。这次的综合实验都是在施工现场最常用了,做好,学好这些实验对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掌握好技术才能进行好管理。这次的实验自己也是用心学习了,虽然只做了三天,可是收益匪浅,在老师和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员一起学习,研究,最终将实验进行好。记忆最深的是我们那天早上用全站仪放样,整整一个上午,然后用钉子打好桩,我们总共放了十二个点,等待着老师下午的验收。可是下午去的时候,只看到操场的跑道上躺着一堆堆的钉子,后来老师说不检查了,其实我们挺失落的,但是我们真的学到了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通过实验,使我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锻炼了我们的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综合性的试验,我了解到综合实验的应用,特别是在两天的全站仪测量试验,刚开始拿到仪器时还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但经过坐标测量、面积测量、点放样,我基本了解一些:全站仪是一种光机电算一体化的高新技术测量仪,测距部分有发射,接受与瞄准组成共轴系统,测角部分由电子测角系统完成,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各种测量功能的外业数据采集设备,大大减轻外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作为在实际施工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测量仪器,了解其基本功能,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将对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本次试验,我了解到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和钢筋直径的检测方法,认识到钢筋仪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钢筋仪的基本操作方法较为简单,在检测过程中使用方便,操作简洁。由于本次试验为提供检测构件的相关施工图纸,故无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也无法对被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但通过实际操作和后期试验总结,对工程检测过程有了感性的认识。
一、前言
1、课程设计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根据测区情况,确定导线形式及选择数量合理的图根点,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工作。
(2)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图根点的展会及地形测量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
2、实验设计任务及要求
每组完成指导教师指定测区范围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包括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坐标格网的绘制、图根点的展绘、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等。
3、实验仪器及工具
全站仪一台,百米绳,塔尺一根,三脚架一个,菱境一个,油漆适量、木桩若干,记录表若干、记录板一块《城市测量规范》一本。
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橡皮、毛笔、大头针、小钉、小夹子若干个、绘图纸、水笔等。
二、课程设计要求
(1)图根控制点的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每一个小组在测区范围内选定6~8个控制点,按图根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图根导线的技术指标
高程控制测量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各图根点的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水准点)及地形条件拟定出所采用的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应不超过±12n毫米。
(2)碎部测量
施测碎部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支距法或方向交会法,在街坊内部设站困难时,也可采用几何作图等综合方法进行。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最大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地物点、地形点视距和测距的最大长度
(3)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A、测量控制点测绘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B、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C、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D、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1M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E、管线测绘
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F、水系测绘
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
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G、境界测绘
境界的测绘,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H、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
表示。
I、植被的测绘
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J、注记
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
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时可注至分米。 K、地形要素的配合
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境界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3mm在相应一侧不间断地绘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或河流主航道为界时,应在河流中心线位置或主航道线上每隔3~5cm绘出3~4节符号。主航道线用0.15mm黑实线表示;不能在中心线绘出时,国界符号应在其两侧不间断地跳绘,国内各级行政区划界可沿两侧每隔3~5cm交错绘出3~4节符号。相交、转折及与图边交接处应绘符号以示走向。
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架空管线、等高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0.3mm绘出。
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湖泊、双线河以及注记等均应中断。
当图式符号不能满足测区内测图要求时,可自行设计新的符号,但应在图廓外注明。
(4)测图
全站仪测记法
设站:对中整平,量仪器高;输入气温、气压、棱镜常数;建立(选择)文件名;输入测站
坐标、高程及仪器高;输入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瞄准后视目标后确定。
立镜:依比例尺地物轮廓线折点,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点。观测:在建筑物的外角点、地界点、地形点上竖棱镜,回报镜高;全站仪跟踪棱镜,输入点号和改变的棱镜高,在坐标测量状态下按测量键,显示测量数据后,输入测点类型代码后存皮尺量距:对于那些本站需要测量而仪器无法看见的点,可用皮尺量距来确定点位;半径大于0.5m的点状地物,如不能直接测定中心位置,应测量偏心距,并在草图上注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离应标注在草图上。
绘草图:现场绘制地形草图,标上立镜点的点号和丈量的距离,房屋结构、层次,道路铺材,植被,地名,管线走向、类别等。草图是内业编绘工作的依据之一,应尽量详细。
检查:测量过程中每测量20-30点左右及收站前,应检查后视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控制点上进行方位角或坐标、高程检查。
(5)手工描图
1.首先把外业底图(铅笔图)整理好。
2.地形图的清绘。一般地形图清绘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绘图廓、坐标格网、测量控制点、独立地物、居民地、管线及垣栅、水系及附属建筑物、道路及附属建筑物、境界、植被、地类界、地貌、注记及等高线。
3.自检、互检。
4.图廓整饰。
5.检查验收。
储数据。继续下一个点的观测。
三、实验内容、步骤、方法及精度要求
1、实验内容:
综合实训动员、借领仪器用具、仪器检验、踏勘测区;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整理综合实训报告
2、实验步骤:
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建标、埋石→仪器检校→控制测量(含图根点测量)→碎部测量数据采集→内业编绘成图或清绘→技术总结报告
3、实验方法:
(1)平面控制测量在测区实地踏勘,布设一条闭合导线,经过观测、计算获得控制点平面坐标。
踏勘选点每组在指定测区内进行踏勘,了解测区地形条件,按踏勘选点要求,选点时应注意: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技术要求;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建立标志导线点位置选定后,应建立标志,在点位上打一个木桩,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的标志;也可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圈,圈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性标志。水平角观测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个测回
导线边长测量用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
姓名:性别:班级:学号:
实训内容:血压测量(水银台式血压计)
实训地点:护理实训楼437农村医学实训室
实训日期:xx年xx月xx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使我们掌握血压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2、加深自己的体验过程,要熟练血压的测量目的,要为自己在生活中或工作做好准备。
3、了解人体血压的测量方法及相关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保持实验室的安静。
2、要爱护实验室的器材,尽量要做到实验室器材不要损坏。
3、认真听和看老师示范的方法,注意老师讲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束后注意学会分析总结和会使用血压计。
三、实验对象和器材
实训对象:
实训器材:听诊器、血压计
四、实训过程:
1、先让测血压的人保持情绪稳定。
2、把盒子打开,再把水银柱的最下边银色水银槽的开关打开。
3、被测者脱去一只衣袖,将前臂平放在桌子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掌心向上半握拳。测验着要和被测者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缠住该上臂处,大约距肘横纹2—3cm,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
4、将听诊器置于肘窝部、肱二头肌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搏动处,轻压之。
总结:实训对象的血压是否正常?
首段:引言
基本测量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该实验我们能够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基本测量实验,并撰写了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深刻体会到了实验报告撰写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实验的准备和操作
在进行实验前,我需要对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在操作过程中,我要小心谨慎,遵循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尽管实验步骤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时却需要细心和耐心,只有耐心进行实验,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在实验中,我还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保护个人安全和周围环境。
第三段: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真记录数据,并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数据处理是实验报告的关键部分,我通过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图表,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在分析结果时,我尽可能避免主观臆断,通过对数据的客观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实验报告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第四段:问题与改进
在实验中,也难免出现问题和误差。通过仔细检查实验过程和数据,我能识别出错误和不足,并进一步改进下一次实验。例如,我发现在记录数据时,有时会因为疏忽导致数据漏记或记错等错误,所以我在下一次实验中加强了记录的重要性。此外,对于一些仪器的使用也需要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以减小测量误差。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基本测量实验,我不仅了解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我对实验报告撰写的认识。实验报告的撰写对于实验过程的逻辑性和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从实验中深刻认识到问题和对策。在实验报告中,要坚持客观、准确和详实的.原则,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从这次实验中,我明白了实验报告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自己在报告撰写方面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不断完善和提高。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基本测量实验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我相信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实验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撰写出更为完善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探究影响声速的因素,超声波产生和接收的原理。
2)学习、掌握空气中声速的测量方法 3)了解、实践液体、固体中的声速测量方法。 4)三种声速测量方法作初步的比较研究。
实验仪器:
1)超声波发射器 2)超声波探测器 3)平移与位置显示部件。 4)信号发生器: 5)示波器
实验原理: 1)空气中:
a.在理想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为
v88
(式中8088cp
cV
(1)
称为质量热容比,也称“比热[容]比”,它是气体的质
量定压热容cp与质量定容热容cV的比值;M 是气体的摩尔质量,T是绝对温度,R=8.314472(1±1.710-6)Jmol-1K-1为摩尔气体常量。)
标准干燥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st =28.966�8�710-3kg/mol b.在标准状态下(T0�8�8273.15
K,p�8�8101.3�8�8kPa),干燥空气中的声速
为v0=331.5m/s。在室温t℃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为
v88v0
(2)
(T0=273.15K)
c.然而实际空气总会有一些水蒸气。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r时,若气温为t℃时饱和蒸气压为pS,则水汽分压为rps。经过对空气平均摩尔质量 M 和质量热容比8�0 的修正,在温度为t、相对湿度为r的空气中,声速为
(在北京大气压可近似取p�8�4 101kPa;相对湿度r可从干湿温度计上读出。温度t℃时的饱和水汽压ps可用lgps�8�810.286�8�2
d.式(3)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的超声声速真值可能有一定偏差。
引起偏差的原因有: ~状态参量的测量误差 ~理想气体理论公式的近似性
实验方法:
A. 脉冲法:利用声波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计算声速
实验中用脉冲法测量,具体测量从脉冲声源(声发射器)到声探测器
之间的传播时间tSD和距离lSD,进而算出声速v (实验中声源与探测器之间基本是同一被测煤质)
lSD
v88t
SD
B. 利用声速与频率、波长的关系测量(要求声发射器的直径显著大于波长、声探测器的的直径小于波长(反射很少))测波长的方法有
B-1 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 B-2 驻波假设下的振幅极值法
B-3 发射器与探测器间距一定时的变频测量法
实验步骤:
1)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a. 正确接线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连接到声速仪的超声发射器信号的输入端的T型三通接头上,三通的另一个借口用导线连到示波器的一个输入端。声速仪的探测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示波器的另一输入端上 b. 选定频率 当探测器距离发射器约100mm时,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调节范围为30~50kHz,同时记录接收信号的最大峰峰值。 得到如下数据:
作出图像:
要求选定某一使探测器输出信号幅度较大的频率作为实验测量时的声波频率,所以频率应选为40.5KHz。
c. 测同相点位置 单向缓慢移动探测器,同时观察发射器、探测器波形,当波峰在同一竖直线上时,记录此时数显卡尺读数值。然后继续移动探测器,记录七个相邻的波峰相同的位置。
2)用驻波假设下的振幅极值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单向平移声发射器,依次找出7个相邻极大值位置,并记录。
3)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测量水中的声速
实验步骤与在空气中的实验步骤基本相同(除了实验开始时把实验装置换为的水中的实验装置)频率为:90.0KHz
实验结果:
1)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前的气温23.6℃ 相对湿度28.7 实验后的气温25.0℃ 相对湿度30.2
由此计算出的空气中的理论值为:v=346.43m/s
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的方法求波长得:λ=(8.65±0.04)mm 声速:(346.17±1.61)m/s 理论偏差:0.00075
2)用驻波假设下的振幅极值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数据记录如下:
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的方法求波长得:λ=(8.70±0.04)mm 声速:(347.86±1.61)m/s 理论偏差:0.0039
4)用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测量水中的声速
数据记录:
用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的方法求波长得:(λ=17.33±0.14)mm 声速:(1359.43±12.62)m/s
总结与反思:这次实验使我认识到自己对实验仪器了解的不足。
一.实验概述
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要从工件上切下金属,其切削部分必须具备一定的切削角度,也正是由于这些角度才决定了刀具切削部分上各刀面、刀刃和刀尖的空间位置。用于切削加工的刀具虽然种类繁多,具体结构各异,但其切削部分在几何特征上却具有共性。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可以看作是各类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形态,故此在工程中,是以外圆车刀为例,给出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而刀具几何角度就是描绘切削部分几何特征的参数。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将使同学能增强对刀具切削部分几何特征参数的感性认识,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切削机理,掌握金属切削理论基础概念。
三.实验要求
1.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成要素,掌握车刀静态角度的参考平面、参考系及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2.了解车刀量角台的结构,学会使用量角台测量车刀静态角度或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角度;3.绘制车刀静态角度图,并标注出测量得到的各角度数值。
四.实验内容
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2.使用CAD软件测量3D模型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注:根据实验时数可选1或全选)
五.实验原理
车刀的静态角度可以用车刀量角台进行测量,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车刀静态角度的定义,在刀刃选定点上,用量角台的指针平面(或侧面或底面),与构成被测角度的面或线紧密贴合(或相平行、或相垂直),把要测量的角度测量出来。
3D模型车刀角度可通过CAD软件辅助作图测量得到和标注。
六.实验数据处理
1.实体车刀实验数据
(1)实验刀具为外圆车刀
(2)实验刀具材料为高速钢
(3)实体车刀实验数据记录表
(4)实体车刀角度测量标注图
2.卓越班:3D模型车刀实验数据
(1)3D模型车刀角度标注图
(2)3D模型车刀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目的:
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卷尺、秒表。
实验地点:
平遥县状元桥东。
实验人员:
爱物学理小组
实验分工:
张灏、成立敬——测量时间
张海涛——发声
贾兴藩——测温
实验过程:
1测量一段开阔地长;
2测量人在两端准备;
3计时员挥手致意,发声人准备发声;
4发生人向上举手,同时发声,计时员计时(看到举手始,听到声音止)
5多测几次,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时间17∶30
温度21℃
发声时间0.26″
发声距离93m
实验结论:
在21℃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57.69m/s.
实验反思:
有一定误差,卡表不够准确。
一、实验目的:
1、练习用经纬仪在一个测站上测量碎部点的观测方法。
2、练习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测站点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最后计算出碎部点的高程。
3、练习用地形半圆仪和比例尺,根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并绘制成图。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
电子经纬仪一台,罗盘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花杆一根,记录板一块,粉笔若干根,计算器一个,量角器一把,图纸一张。
三、实验组织、方法、步骤和要求:
1、五人一组,在试验场地内选出A、B两点,用粉笔做好标志,用罗盘仪测出A、B直线的方位角;绘图员在测站附近安置图版,用比例尺和量角器将A、B直线绘于图纸中央,作为控制点。(用1:500的比例尺)
2、按一人观测,一人记录和计算,一人立水准尺,一人立花杆,一人绘图进行分工并且互相轮换,每次至少要测出三个地物特征点,三点都为地物中的一部分。 3、经纬仪观测步骤:
○1安置仪器:观测员按照对中整平步骤安置电子经纬仪于测
站点(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i(读取到厘米),记录员将i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假定控制点A的高程为HA=100m)○2定向:一人在控制点B立一花杆,观测员用经纬仪照准部照准控制点B作为后视方向,然后制定水平旋钮,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尺:立尺人依次将水准尺立在待测地物、地貌特征点(即碎部点)上,如图1中的1、2、3、4点。
A
图1经纬仪测绘原理
○4观测:观测员照准水准尺,制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旋转旋钮,读取水平读盘读数β、水准尺上、中、下三丝读数M、V、N
和竖盘读数α,记录员将各数据依次记录于碎步测量记录手簿中。(注意:角度读数读取到秒,上、中、下丝读数读取到毫米)○5计算:用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D=klcos2α
h=1/2klsin2α+i-v
将计算出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填于记录表中,平计算出高程。 ○6展绘碎部点:根据本组所测得的数据,先在绘图纸上确定一条起始方向线ab,a对应的是是地上的控制点A的位置,用细钉将量角器的圆心固定在a点,将量角器上等于βi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量角器的零刻划方向便是该碎部点的方向,用比例尺计算出个碎部点在图上的距离di(i=1、2、3、4),然后用直尺定出各碎部点的位置,用铅笔在图上点示,并在点的右侧注记高程(高程注记到毫米),同时将有关的地形点连接起来,并检查测点是否有错。
○7测站检查:依次测完各碎部点并展点,然后再绘出地物轮廓线使之成图并与现场对照。
四、完成实验报告:
1、 2、
完成记录表。完成手绘图纸。
视距测量记录表
仪器号:20xx年5月11日
天气:晴朗
班组:工管10-1第五组组长:陈文鹤组员:梁基琴何靖施耀业张洁
五,计算直线方位角:
由罗盘仪测得直线AB的磁方位角既是坐标方位角为
α
AB =180°00′00″,
所以易求的直线A1的坐标方位角为:
αA1=180°00′00″+63°56′49″=243°57′00″
直线A2的坐标方位角为:
αA2=243°57′00″+23°22′00″=267°19′00″
直线A3的坐标方位角为:α
A3=267°19′00″+8°36′00″=275°55′00″
直线A4的坐标方位角为:α
A4=275°55′00″+4°30′00″=280°25′00″
直线B5的坐标方位角为:
αB5=360°-72°19′47″=287°40′13″直线B6的坐标方位角为:
αB6=360°-84°58′08″=275°01′52″
六、绘制新实验楼的地形图(见附页)。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水准测量原理示意图
我国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可为研究地壳形变等提供数据。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图2水准测量转点示意图
1、通过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高程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熟悉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的测量,并将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3.1小组成员及作业步骤小组成员:
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5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扶持两人,量距一人。
3.2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我们实验所用的仪器主要就是电子水准仪sdl30,其他操作同普通的水准仪。
3.3.1已知点数据及测区平面图
(1)其中,211208和211号点为与南边测区的公共点。
(2)、测区平面图,如下图1黑色线条所包含的区域即为本组测区。
图1测区平面图
3.3.2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a、测站观测程序:往测奇数测站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偶数测站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前—后—后—前;返测时刚好与往测相反。
b、严格按照一测站的操作程序进行观测,进行读数和记录。再进行各项计算,并与各项限差和精度要求进行比较,如果超限则必须重测。
c、水准路线全线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和成果表的编算。
3.4水准测量的内业水准测量外业式作结束后,要检查手簿,再计算各点间的高差。经检核无误后,才能进行计算和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计算各点的高程,并分配误差。
1、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2、记录员除了记录和计算外,还必须检查观测条件是否合乎规定,限差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及时通知观测员重测。记录员必须牢记观测程序,注意不要记录错误。字迹要整齐清晰,不得涂改,更不允许描字和就字改字。在一个测站上应等计算和检查完毕,确信无误后才可搬站。
3、扶尺员在观测之前必须将标尺立直扶稳。严禁双手脱开标尺,以防摔坏标尺的事故发生。
4、量距要保证通视,前、后视距相等和一定的视线高度,并尽量使仪器和前后标尺在一直线上。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驻波及振动合成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用驻波法、相位法测定超声波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示波器观测物理参数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一台,信号发生器一台,测试仪一台,同轴电缆若干。
三 实验原理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纵波。对超声波(频率超过210Hz的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在国防工业、工业生产、军事科学与医疗卫生各领域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验室常用驻波法和相位法进行测量。
(一)驻波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
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同振幅、振动方向平行且相向传波的机械波在媒介中形成的驻波波形,其波腹间距与波节间距均为半个波长。通过对波腹(节)间距X的测量便可实现对波长λ的间接测量,结合对驻波谐振频率f的测量便可间接求算声波的传播速度v。
v = λ f λ=2X v = 2X f
原理图示1(驻波法原理图) (二)相位法测量声速基本原理
(1) 简谐振动正交合成的基本原理,
(2) 利用李萨如图形的相位差特点间接测量声速的基本原理。
四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驻波法测声速
实验连线图示1(驻波法)
(1) 了解测试仪的基本结构,调节两个换能器的间距5cm左右。 (2) 初始化示波器面板获得扫描线。
(3) 按图示1正确连线,将示波器的扫描灵敏度与通道1垂直灵敏度旋钮分别调至适当档位,缓慢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至驻波波腹位置(示波器显示波形幅值最大)。
(4) 依次调节信号源的频率粗、细调旋钮,同时观察示波器显示波形幅值变化情况,幅值最大时所对应的频率即为谐振频率f,将f数值记录于(表一)。
(5) 逆时针方向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至两换能器端面距离约5厘米左右,确定所选第一个波腹的位置并初始化数显读数标尺。
(6) 缓慢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至驻波波腹(节)位置(示波器显示波形幅值最大)并记录相应的数显标尺读数于(表一)。
(7) 重复步骤7连续记录14个波腹(节)的位置读数并记录于(表一)。
(8) 实时记录环境温度与SV8输出电压幅值V。 (二)相位法测声速
(1) 保持驻波法连线不变,另用一根电缆线连接信号源的发射波形接口与示波器通道2输入端口。
(2) 调节示波器扫描旋钮至正交档,逆时针方向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观察不同相位差时的李萨如图形(斜线、椭圆、圆)。当两换能器端面距离约5厘米时停止转动。
(3) 缓慢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当示波器显示一正(反)斜线时停止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并初始化数显读数标尺。
(4) 缓慢顺时针方向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当示波器显示一反(正)斜线时停止转动换能器平移鼓轮并将此时的数显标尺读数记录于(表二)。
(5) 重复步骤4记录14个反(正)斜线波形的位置读数并记录于(表二)。
(6) 实时记录环境温度与SV8输出电压幅值V。
(7) 结束实验归整仪器。
五 原始数据记录表(此表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并绘于预习报告中)
表一 驻波法测量声波传播速度记录表
表二 相位法测量声波传播速度记录表(正反斜线法)
七 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
1 原始数据见原始数据记录纸,
2 数据处理采用的具体方法:列表法与逐差法
3 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
输入频率:f _36761Hz, f0.3Hz ,环境温度:t30.0°C,电压15伏)
实验结果:
V实V
ms1
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百分误差:
EV
实V理
V100%
理
一、实验目的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DS3型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
3、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三、仪器和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
四、方法和步骤
1、安置仪器
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掌握读尺方法。
3、粗略整平
粗略整平就是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平。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旋钮,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旋钮使圆气泡居中,通常需反复进行。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瞄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
(1)瞄准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然后竖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看清水准尺影像;再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目镜调焦和物镜调焦予以消除。
(2)精平
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成一圆弧抛物线形状,使视线在照准方向精确水平。
(3)读数
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m,dm,cm及mm位。读数时应先估出mm数,然后按m,dm,cm及mm,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个较坚固的点作后视点和前视点,分别立尺。
(2)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相等。
(3)每人独立安置仪器、粗平、照准后视点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A一行的后视读数栏下;再照准前视点B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B一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4)计算A、B两点的高差hAB=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5)改变仪器高度,由同一小组其他成员再测,所测高差之差不应超过±6mm。
五、注意事项
1、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
2、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得太紧,以防破损。水准仪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3、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读数时应看清尺上的上下两个分米(dm)注记,从小到大进行。
4、读数前水准管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完毕检查确认气泡仍居中,读数方可记录。
六、实验记录
水准测量记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七、误差分析
一、绪言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水准测量原理示意图
我国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准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可为研究地壳形变等提供数据。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图2水准测量转点示意图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高程的施测,掌握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熟悉使用电子水准仪进行二等水准的`测量,并将所学知识得到一次实际应用。
2、熟悉精密水准测量的作业组织和一般作业规程。
三、水准测量实验过程
3.1小组成员及作业步骤小组成员:
作业步骤:精密水准观测组由5人组成,具体分工是:观测一人,记录一人,扶持两人,量距一人。
3.2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我们实验所用的仪器主要就是电子水准仪SDL30,其他操作同普通的水准仪。
SDL30的等级水准测量功能用于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测量作业中的测站观测程序及其限差检核符合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GB/T
3.3.1已知点数据及测区平面图
(1)其中,211208和211号点为与南边测区的公共点。
(2)、测区平面图,如下图1黑色线条所包含的区域即为本组测区。
图1测区平面图
3.3.2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
a.测站观测程序:往测奇数测站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偶数测站水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前-后-后-前;返测时刚好与往测相反。
b.严格按照一测站的操作程序进行观测,进行读数和记录。再进行各项计算,并与各项限差和精度要求进行比较,如果超限则必须重测。
c.水准路线全线外业观测成果的验算和成果表的编算。3.4水准测量的内业水准测量外业式作结束后,要检查手簿,再计算各点间的高差。经检核无误后,才能进行计算和调整高差闭合差。最后计算各点的高程,并分配误差。
四、注意事项
1、在观测中,不允许为通过限差规定而凑数,以免成果失去真实性。
2、记录员除了记录和计算外,还必须检查观测条件是否合乎规定,限差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及时通知观测员重测。记录员必须牢记观测程序,注意不要记录错误。字迹要整齐清晰,不得涂改,更不允许描字和就字改字。在一个测站上应等计算和检查完毕,确信无误后才可搬站。
3、扶尺员在观测之前必须将标尺立直扶稳。严禁双手脱开标尺,以防摔坏标尺的事故发生。
4、量距要保证通视,前、后视距相等和一定的视线高度,并尽量使仪器和前后标尺在一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