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验报告(合集15篇)

大学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大学实验报告 篇1

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

1.简要原理

2.注意事项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内容、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

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九)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或理论不符而随意取舍甚至修改实验结果,这时应该分析其异常的可能原因。如果本次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及以后实验应注意的事项。不要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理论而缺乏自己主动思考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十一) 结论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十二) 鸣谢(可略)

在实验中受到他人的帮助,在报告中以简单语言感谢.

(十三) 参考资料

【实验名称】静电跳球

【实验目的】观察静电力

【实验器材】韦氏起电机,静电跳球装置(如图)

【实验原理、操作及现象】

将两极板分别与静电起电机相连接,顺时针摇动起电机,使两极板分别带正、负电荷,这时小金属球也带有与下板同号的电荷。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小球受下极板的排斥和上极板的吸引,跃向上极板,与之接触后,小球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反而带上与上极板相同的电荷,于是又被排向下极板。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可观察到球在容器内上下跳动。当两极板电荷被中和时,小球随之停止跳动。

【注意事项】

1.摇动起电机时应由慢到快,并且不宜过快;摇转停止时亦需慢慢进行,可松开手柄靠摩擦力使其自然减慢。

2.在摇动起电机时,起电机手柄均带电且高速摇动时电压高达数万伏,切不可用手机或身体其他位置接触,不然会有火花放电,引起触电。

静电跳球中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仪器模型设备实验目的:

1、探究静电作用力的现象及原理。

2、研究能量间的转化过程。实验器材:圆铝板2个、圆形有机玻璃筒、静电导体球(由铝膜做成)若干。

提出问题: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对电场以及静电的作用力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在两块极板间,由铝箔做成的小球真能克服重力上蹦下跳吗?猜想与假设: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由铝箔做成的小球能够克服重力而上下跳动。 实验过程:

1、在两圆铝板间放一有机玻璃环,里面放了一些静电导体球,当接通高压直流电源后观察静电导体球的运动情况。

2、增大两极板间的电压,观察现象。

3、实验完毕要及时关闭电源,必须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极板进行放电。

探究问题:

1、仪器内的小球为什么会跳起来?

2、静电导体球实际在做什么工作?3、为什么增大两极板间的电压两极板间产生火花放电现象?实验结论与体会: (以下由学生总结并交流,也可由教师引导得出)课外活动: 梳子摩擦头发后,用梳子可以吸起细小的纸屑,有些纸屑过一会又掉下来。实际做一做,能够解释吗?

注意事项:

1、接好电路后,再调整两根输出导线之间的距离至少离开10厘米。太近时会击穿空气而打火。

2、接通高压电源后就不能再触摸高压端和电极板,否则会触电而麻木。实验做完后,先关闭电源开关,再用接地线分别接触两个电极进行放电。

大学实验报告 篇2

专业: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

学号: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实验报告 篇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继电器的调试方法。

二、构造原理及用途

继电器由电磁铁、线圈、Z型舌片、弹簧、动触点、静触点、整定把手、刻度盘、轴承、限制螺杆等组成。

继电器动作的原理: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增加到一定值时,该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矩能够克服弹簧反作用力矩和摩擦力矩,使Z型舌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动静接点接通,继电器动作。当线圈的电流中断或减小到一定值时,弹簧的反作用力矩使继电器返回。

利用连接片可将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或并联,再加上改变调整把手的位置可使其动作值的调整范围变更四倍。

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如下:图一为动合触点,图二为动断触点,图三为一动合一动断触点。

电流继电器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电动机等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

三、实验内容

1. 外部检查

2. 内部及机械部分的检查

3. 绝缘检查 4. 刻度值检查 5. 接点工作可靠性检查

四、实验步骤

1、外部检查

检查外壳与底座间的接合应牢固、紧密;外罩应完好,继电器端子接线应牢固可靠。

1. 内部和机械部分的检查

a. 检查转轴纵向和横向的活动范围,该范围不得大于0.15~0.2mm,检查舌片与极间的间隙,舌片动作时不应与磁极相碰,且上下间隙应尽量相同,舌片上下端部弯曲的程度亦相同,舌片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应合适,舌片活动范围约为7度左右。

b. 检查刻度盘把手固定可靠性,当把手放在某一刻度值时,应不能自由活动。

c. 检查继电器的螺旋弹簧:弹簧的平面应与转轴严格垂直,弹簧由起始位置转至刻度最大位置时,其层间不应彼此接触且应保持相同的间隙。

d. 检查接点:动接点桥与静接点桥接触时所交的角度应为55~65度,且应在距静接点首端约1/3处开始接触,并在其中心线上以不大的摩擦阻力滑行,其终点距接点末端应小于1/3。接点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m,两静接点片的倾斜应一致,并与动接点同时接触,动接点容许在其本身的转轴上旋转10~15度,并沿轴向移动0.2~0.3mm,继电器的静接点片装有一限制振动的防振片,防振片与静接点片刚能接触或两者之间有一不大于0.1~0.2mm的间隙。

2、电气特性的检验及调整

(1)实验接线图如下:

(2)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的检查

a. 将继电器线圈串联,并将整定把手放在某一整定值上,调压器的手柄放在输出电压的最小位置(或将串入电路的滑线可变电阻放在电阻最大位置)。 b. 合上电源开关,调节调压器的输出电压(调节可变电阻),慢慢地增加继电器电流,直至继电器动作,停止调节,记下此时的电流数值,即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Idj,再重复二次,将其值填入表1-1,求其平均值。

c. 继电器动作后,均匀地减小调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加可变电阻阻值使流入继电器电流减小)直至继电器的常开接点刚刚打开,记下这时的电流,即为返回电流Ihj,重复二次将其值填入表1-1,求其平均值。根据动作电流和返回电流算出返回系数Kf:Kf=Ihj/Idj 动作值于返回值的测量应重复三次,每次测量值与整定值误差不超过±3%,否则应检查轴承和轴尖。

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应不小于0.85,当大于0.9时,应注意接点压力。 a. 将整定把手放在其它刻度时,重复上述试验。

b. 将继电器线圈改为并联接法,按上述步骤重新进行检验。

在运行中如需改变定值,除检验整定点外,还应进行刻度检验或检验所需改变的定值。用保护安装处最大故障电流进行冲击试验后,复试定值与整定值的误差不应超过±3%,否则,应检查可动部分的固定和调整是否有问题,或线圈内部有无层间短路等。 (3)返回系数的调整

返回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应予调整,影响返回系数的因素较多,如轴尖的光洁度、 轴承清洁情况、静触点位置等,但影响较显著的是舌片端部与磁极间的间隙和舌片的位置。

a. 改变舌片的起始角与终止角,填整继电器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起始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动作电流,而对返回电流几乎没有影响,故用改变舌片的起始角来调整动作电流和返回系数。舌片起始位置离开磁极的距离愈大,返回系数愈小;反之,返回系数愈大。

调整继电器右上方的舌片终止位置限制螺杆,以改变舌片终止位置角,此时只能改变返回电流而对动作电流则无影响,故用改变舌片的终止角来调整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舌片终止位置与磁极的间隙愈大,返回系数愈大;反之,返回系

数愈小。

a. 变更舌片两端的弯曲程度以改变舌片与磁极间的距离,也能达到调整返回系数的目的。该距离越大返回系数也越大;反之,返回系数越小。 b.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返回系数,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4)动作值的调整

a. 继电器的调整把手在最大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舌片的起始位置,以改变动作值。为此,可调整左上方的舌片起始位置限制螺杆,当动作值偏小时,使舌片的起始位置远离磁极;反之,则靠近磁极。

b. 继电器的调整把手在最小刻度值附近时,主要调整弹簧,以改变动作值。 c. 适当调整触点压力也能改变动作值,但应注意触点压力不宜过小。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表1-1 电流继电器实验数据记录表

六、实验数据分析

实验数据如上表所示,该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满足要求,均大于0.85。在切除故障的时候电流继电器有较大的返回系数是有利的,可以快的返回,也有利降低保护定值,使之更灵敏。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会受其线圈的接线方式的影响,串联时返回系数较高。

七、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对电磁式的电流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其调试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对其特性有了直观的认识。虽然现在电磁式的

电流继电器已经被微机保护的器件所取代,但我们了解和掌握流继电器的結构及工作原理仍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最根本的原理,对应的微机保护器件也是基于这个原理实现的。在这里还特别鸣谢实验指导老师,在上实验课的时候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继电保护的工程实际的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大学实验报告 篇4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三、实验检查内容

1、是否在D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步骤

大学实验报告 篇5

一、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

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τ/min温度t/oc

开始测量0 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平台点

结束测量

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思考题

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实验报告要求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大学实验报告 篇6

实验课程名称开课学院理学院指导老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

20xx— 20xx学年第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课程_______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大学实验报告 篇7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

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

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

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

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

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

三、实验检查内容

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

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

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

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

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

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

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

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大学实验报告 篇8

摘要:热敏电阻是阻值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的一种半导体电阻,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自动控制、无线电子技术、遥控技术及测温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通过用电桥法来研究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加深对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了解。

关键词:热敏电阻、非平衡直流电桥、电阻温度特性

1、引言

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

Ⅰ、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由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

Ⅱ、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

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校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

2、实验装置及原理

【实验装置】

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实验原理】

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和绝对温度 之间的关系为

(1—1)

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 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

(1—2)

式中 为两电极间距离, 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 。

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 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

(1—3)

上式表明 与 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 以及对应的电阻 的值,

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 a、b的值。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 下式给出

(1—4)

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 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 ,只要测出 ,就可以得到 值。

当负载电阻 → ,即电桥输出处于开

路状态时, =0,仅有电压输出,用 表示,当 时,电桥输出 =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

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

(1—5)

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 , ,且 ,则

(1—6)

式中R和 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 =R4+△R。

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

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 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 =1000.0Ω, =4323.0Ω)。

根据桥式,预调平衡,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

表一 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之电阻~温度特性

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电阻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表二 非平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

i 9 10

温度t℃ 10.4 12.4 14.4 16.4 18.4 20.4 22.4 24.4 26.4 28.4

热力学T K 283.4 285.4 287.4 289.4 291.4 293.4 295.4 297.4 299.4 301.4

0.0 -12.5 -27.0 -42.5 -58.4 -74.8 -91.6 -107.8 -126.4 -144.4

0.0 -259.2 -529.9 -789 -1027.2 -124.8 -1451.9 -1630.1 -1815.4 -1977.9

4323.0 4063.8 3793.1 3534.0 3295.8 3074.9 2871.692.9 2507.6 2345.1

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 ~ 图,如右图所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的线性方程为 ,即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

4、实验结果误差

通过实验所得的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根据所得表达式计算出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值,与表一所给出的参考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下表所示:

表三 实验结果比较

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参考值RT Ω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

测量值RT Ω 2720 2238 1900 1587 1408 1232 1074 939 823

相对误差 % 0.74 0.58 1.60 0.89 4.99 6.20 7.40 8.18 10.00

从上述结果来看,基本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但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变小,但是相对误差却在变大,这主要是由内热效应而引起的。

5、内热效应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利用非平衡电桥测量热敏电阻时总有一定的工作电流通过,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体积小,热容量小,因此焦耳热将迅速使热敏电阻产生稳定的高于外界温度的附加内热温升,这就是所谓的内热效应。在准确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时,必须考虑内热效应的影响。本实验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6、实验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热敏电阻的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而且随着温度上升,其电阻值呈指数关系下降。因而可以利用电阻—温度特性制成各类传感器,可使微小的温度变化转变为电阻的变化形成大的信号输出,特别适于高精度测量。又由于元件的体积小,形状和封装材料选择性广,特别适于高温、高湿、振动及热冲击等环境下作温湿度传感器,可应用与各种生产作业,开发潜力非常大。

参考文献:

[1] 竺江峰,芦立娟,鲁晓东。 大学物理实验[M]

[2] 杨述武,杨介信,陈国英。普通物理实验(二、电磁学部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大学物理实验》编写组。 大学物理实验[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 陆申龙,曹正东。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实验教与学[J]<

大学实验报告 篇9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

院专业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同组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月日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五、附件:原始数据

说明:

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大学实验报告 篇10

一、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

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

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三、 实验装置图(注明图名和图标)

四、 实验关键步骤:

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

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

时间 τ/min 温度 t/oC

开始测量 0 380

第一转折点

第二平台点

结束测量

六、 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

七、思考题

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 (完)

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

2.实验题目:

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

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5.实验原理:简单但要抓住要点,要写出试验原理所对应的公式表达式、公式中各物理参量的名称和物理意义、公式成立的条件等。画出简单原理图等。

6.实验内容;

7.数据表格:画出数据表格(写明物理量和单位);

8.数据处理及结果(结论):按实验要求处理数据。

9.作业题: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

10.讨论: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数据结果、误差分析等进行总结,对进一步的想法和建议等进行讨论。

实验报告要求

1.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验报告纸,作图要用坐标纸。

2.报告中的线路图、光路图、表格必须用直尺画。

大学实验报告 篇11

一、实验目的

1、观测CO2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的PVT数据,在PV图上绘出CO2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T C)和最高压力点(PC)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C和PC,则为超临界区。本实验测量TTC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其中T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

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2-3-1)。试验台本体如图2-3-2所示。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比容由CO2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2-3-1 CO2 PVT关系实验装置图

2-3-2试验台本体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10精密温度计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2-3-1装好试验设备。 2.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以恒温水套内精密温度计为准)。 3.加压前的准备——抽油充油操作(1)关闭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此时压力台上油

筒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 (4)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为止。 (5)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银,则重复(1)--(4)步骤。

(6)再次检查油杯的进油阀是否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是否开启。温度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如条件均已调定,则可进行实验测定。

4、测定低于临界温度下的等温线(T= 20℃或25℃)(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 23℃左右,并保持恒定。 (2)逐渐增加压力,压力为4.0MPa左右(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面)开始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一个数据点。读取数据前,一定要有足够的平衡时间,保证温度、压力和水银柱高度恒定。 (3)提高压力约0.2MPa,达到平衡时,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二个数据点。注意加压时,应足够缓慢的摇进活塞杆,以保证定温条件,水银柱高度应稳定在一定数值,不发生波动时,再读数。 (4)按压力间隔0.2MPa左右,逐次提高压力,测量第三、第四……数据点,当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时,则适当降低压力,平衡一段时间,使CO2温度和压力恒定,以准确读出恰出现第一小液滴CO2时的压力。 (5)注意此阶段,压力改变后CO2状态的变化,特别是测准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及最后一个CO2小汽泡刚消失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此二点压力改变应很小,要交替进行升压和降压操作,压力应按出现第一小滴CO2液体和最后一个CO2小汽泡刚消失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 (6)当CO2全部液化后,继续按压力间隔0.2MPa左右升压,直到压力达到8.0MPa为止(承压玻璃管最大压力应小于8.0MPa)。 5.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观察临界现象(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 31.1℃左右,按上述4的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线,注意在曲线的拐点(P=7.376MPa)附近,应缓慢调整压力(调压间隔可为0.05MPa),以较准确的确定临界压力和临界比容,较准确的描绘出临界等温线上的拐点。 (2)观察临界现象a.临界乳光现象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使压力升至Pc附近处,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注意勿使试验台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型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这是由于CO2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可以反复几次观察这个现象。 b.整体相变现象临界点附近时,汽化热接近

于零,饱和蒸汽线与饱和液体线接近合于一点。此时汽液的相互转变不象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表现为一个渐变过程;而是当压力稍有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互转化。 c.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处于临界点附近的CO2具有共同的参数(P,V,T),不能区别此时CO2是汽态还是液态。如果说它是气体,那么,这气体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如果说它是液体,那么,这液体又是接近气态的液体。下面用实验证明这结论。因为此时是处

于临界温度附近,如果按等温过程,使CO2压缩或膨胀,则管内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按绝热过程进行,先调节压力处于7.4 MPa(临界压力)附近,突然降压(由于压力很快下降,毛细管内的CO2未能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其温度下降),CO2状态点不是沿等温线,而是沿绝热线降到二相区,管内CO2出现了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如果这时管内CO2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相区很近,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时CO2液体离汽相区也很近,是接近气态的液体。这时CO2既接近气态,又接近液态,所以只能是处于临界点附近。临界状态流体是一种汽液不分的流体。这就是临界点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 7.测定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T = 40℃左右)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40.5℃,按上述5相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五、实验数据处理

表1.1原始数据表23℃压强(Mpa)

将数据绘图如下:

六、实验结果讨论

1、由于实验器材的老化,实验数据本身的准确度不高,所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曲线误差较大。 2.加压的时候要缓慢加,不能过快,实验操作的时候有一组加压不够缓慢出现了较小的气泡,使得实验数据不够准确。

七、注意事项

1、实验压力不能超过10.0 MPa,实验温度不高于41℃。 2.应缓慢摇进活塞螺杆,否则来不及平衡,难以保证恒温恒压条件。 3.一般,按压力间隔0.2MPa左右升压。但在将要出现液相,存在汽液二相和汽相将完全消失以及接近临界点的情况下,升压间隔要很小,升压速度要缓慢。严格讲,温度一定时,在汽液二相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压力应保持不变。

T2.

大学实验报告 篇12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经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人生意义有一定的思考,但由于自身的思想不成熟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定位不准确,针对目前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意义;调查

一、前言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探索着人生的价值。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动态的情况,尤其是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一方面的内容最为引人关注。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更是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当今大学生的素质却显然在后退,许多的大学生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过日子,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也没有思考过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所在。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储备,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人生意义,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是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任务。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思想上的新动态,我们小组就“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一主题作了相关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6月—9月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一共有117名大学生,其中男生50名,女生67名。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比较广,其中湛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占35.4%、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占14.1%、广东海洋大学的学生占27.2%,还有23.3%是其他高校的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在线调查法为主、访谈和资料分析法为辅,目的是为了让调查更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和代表性。

【调查过程】

1、6月上旬,确定调查课题为《大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渠道(如: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查找相关资料,如搜索“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取向”,“大学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等方向的内容,了解课题的内涵、意义以及他人对该课题的看法。

2、6月下旬,我们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小组成员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及参考他人的制作的问卷,展开讨论并改编出问卷,发放到“问卷星”中,再通过多种渠道通知同学、朋友去填写。

3、7--8月是暑假时间,小组成员分别访问自己的好友、同学,通过面对面访谈去了解被访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4、8月底9月初,小组成员把各自收集到的资料以及问卷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完成调查报告

二、调查情况分析

1、针对“大学时代思考人生意义是否过早”或者说“大学生是否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这一问题,经调查发现,有62.39%和35.04%的被试者认为“有”或“在一定程度上有”,剩下不到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如图1所示),说明当今大学生对于“人生意义”这几个字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也认同思考人生意义在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另外,在一道 “你认为自己的人生意义何在”的多选题中,绝大多数人均选择“为自己”、“为家人”或者是“为自己的下一代”,仅有39.32%的被试者认为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如图2所示),这体现当代大学生虽然会去思考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但总的来说他们所思考的人生意义是比较自我、现实的。

2.根据图3反映,对于“过去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对自己的未来作过设想”这样一个问题,绝大部分人表示以前自己对人生意义有过或多或少的思考,只是不太明确,仅有28.21%的被试者认为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很明确的,清楚自己的人生要走哪一条路,可见,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是处于迷茫状态。由此可知,当今大学生有认识到要思考“人生意义”,只是由于各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导致他们不能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在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一个很好的向导,主动引导他们明确自己所要走的路,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勇敢地向璀璨前程大步迈进。

3.“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调查发现(如图4),76.92%的被试者认为只有成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人生才有意义。而认为成为“富翁的人生才有意义”的人数比例也高于其他两个选项,也有人认为“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健康、快乐、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总的来说,大学生对于有意义的人生仅仅只是局限于自身的发展,甚少涉及到奉献精神。

4.经过数据统计发现,“迷茫,想努力却没有方向”,这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声。当然,也有43.59%的被试者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极少数人认为自己的前途是一片黑暗的(如图5)。这些情况说明当代大学生有梦想,有憧憬,却又对未来的一切事物感到迷茫的,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两极分化的常态现象。那么,如何来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呢?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思考了。

5.对于“您觉得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吗”这个问题,从表中不难看出,88.89%的人都选择了“很有必要”这个选项,仅有11.11%即13人选择了“不需要,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和“无所谓”这两个选项(如图6所示)。这样的数据令人欣慰,说明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其实,人生就像一首耐人寻味的歌,有低潮部分,也有高潮部分,就像人生一样就算有低谷,但总会有高潮的喜悦。而人生的目标就像人生路上的灯塔,时刻照亮着每一个人前进的道路,使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不至于迷失方向、不至于懈怠不前、不至于碌碌无为、荒废人生。可见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6.在第12题这道多选题中,被问及“下列哪些因素会对你的人生意义产生影响”时,大多数的人选择“自我、个人的经历”和“个人知识的增长”,分别占92.31%和84.62%。,选择“人际关系”的占71.79%, “父母的人生态度”和“学校的教育”这两个选项分别占67.52%和63.25%(如图7所示)。

这些数据令人感到欣慰,表明大学生都认识到个人经历和个人知识对未来人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而事实上,许多大学生也为之付诸行动,如: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个人经历。有的人甚至考虑毕业后考研究生、继续深造来增长知识。这个结论与“您在大学里最主要的目标是什么”这道题中超过半数的人选择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丰富充实自己”的情况有相似之处,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都认识到增长知识对实现人生意义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认同“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观点。

大学实验报告 篇13

一、实习目的

1.掌握在集成环境中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1)运行TC

(2)启动TC集成环境,输入一个源程序,编译并运行。

2.掌握单步执行、设置/去除断点,观察变量或表达式的值。

(3)在该程序中按CTRL+F7单步招待并在观察窗口中查看变量和表达式的值。

(4)设置/去除断点,继续调试。

1、熟练掌握if.switch分支语句的使用。

2、熟练掌握for.while.do.while循环语句的使用。

3、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说明、参数传递及嵌套和递归调用方法。

4、熟练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定义、说明和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结构体和指针的综合应用链表的操作

二、实习地点

北京交通干部管理学院计算机系机房十三号.

三、实习成果

熟练掌握TC集成环境的使用方法。认真编写实习报告实习总结,描述实习操作和心得体会,总结在这次实习中的业务收获,作出自我评价。熟练掌握并应用TC程序设计的各个知识点。掌握结构体和指针的联合使用,学会链表的构造和常用操作方法,认真编写实习日志和实习体会。并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所需资料,拓宽视野,培养自学能力。

四、实习心得

在短短一周的实习期间使我获取了不少新知识也巩固了许多老知识。我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无论面对学习中多大的困难,同学们都会帮助你,老师也会帮助你,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老师安排我们有具有的分工:

首先,在计算机机房里同学们积极的对C语言进行巩固与实习,老师热心的讲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同学们的任何。老师把我们分为几组,每一组十一个人,并且分配了具体的任务,在我们实习结束后每一组的同学都把自己组里的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告诉大家编程的原理、方法等,使同学们既有动手能力,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同学们把自到自己的小组里,大家具体分工,你编这道题,我编这道题……我们不会的地方就去问学习比较好一些的同学,或者去问老师,老师和同学们总是那么的热心,只要你还不明白,不论你问多少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会耐心地给你细心的讲解,直到讲会为止。

最后我们把每天收获到的知识和心得都以实习日志的形式写好,最后交给老师。我们把自己的成果交给老师,就这样,这次实习圆满结束。

这次实习是有益的,它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C语言的知识,更让我们学习到了同学们之间的那种团队精神,为我以后踏入社会工作准备了很多良好的知识与经验。

大学实验报告 篇14

学生姓名:

学号:

日期:

一、实验室名称:研究院大楼324a

二、实验项目名称:磁控溅射实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三、实验原理:

(一)磁控溅射实验

1.磁控溅射工作原理和过程

磁控溅射的工作原理是指电子在电场e的作用下,在飞向基片过程中与氩原子发生碰撞,使其电离产生出ar和新的电子;新电子飞向基片,ar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向阴极靶,并以高能量轰击靶表面,使靶材发生溅射。在溅射粒子中,中性的靶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而产生的二次电子会受到电场和磁场作用,产生e(电场)×b(磁场)所指的方向漂移,简称e×b漂移,其运动轨迹近似于一条摆线。若为环形磁场,则电子就以近似摆线形式在靶表面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运动路径不仅很长,而且被束缚在靠近靶表面的等离子体区域内,并且在该区域中电离出大量的ar来轰击靶材,从而实现了高的沉积速率。随着碰撞次数的增加,二次电子的能量消耗殆尽,逐渐远离靶表面,并在电场e的作用下最终沉积在基片上。由于该电子的能量很低,传递给基片的能量很小,致使基片温升较低。磁控溅射是入射粒子和靶的碰撞过程。入射粒子在靶中经历复杂的散射过程,和靶原子碰撞,把部分动量传给靶原子,此靶原子又和其他靶原子碰撞,形成级联过程。在这种级联过程中某些表面附近的靶原子获得向外运动的足够动量,离开靶被溅射出来。

溅射时入射粒子由气体放电产生,所谓气体放电是指电流通过气体的现象,气体放电将产生等离子体。一般是利用辉光放电,根据所加电场的不同,又分为直流辉光放电、射频辉光放电,而其他如三极溅射、磁控溅射时的辉光放电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

而辉光放电是指在低气压(1~10pa)的稀薄气体中,在两个电极间加上电压时产生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辉光放电呢?是因为空气中有游离的离子,在电场加速获得能量后,与气体分子碰撞并使其电离,产生更多的.离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之所以需要低气压,使因为在较高的气压下,平均自由程短,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使离子被加速。

2.辉光放电的i-v曲线图

ab段:电压增加,而电流密度增加很小,说明电压不够。

bc段:电压不变,电流密度增加很快。说明电离已经产生,但电源的阻抗很大。●c点:击穿电压vb

cd段:“雪崩区”、离子轰击靶、释放出二次电子,二次电子与中性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离子,这些离子再轰击阴极,又产生新的二次电子。达到一定的电子、离子浓度后,气体起辉,两极间电流剧增,电压剧减。电阻呈负阻特征。

de段:电流与电压无关,增大功率时,电压不变,电流增加。放电能自动调节轰击阴极的面积,起初集中在阴极边缘或表面不规则处,随功率密度的增加,阴极面的电流密度达到近乎于均匀。

ef段:增大功率,呈正电阻特性。溅射一般工作在此区。

f点以后:弧光放电。特点是两极间电阻很小。

(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1.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原理

物质的吸收光谱实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获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计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当光作用在物质上时,一部分被表面反射,一部份被物质吸收。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时,不同物质对每种波长的光都有对对应的吸收程度(a)或透过程度(t),可以作出这种物质在实验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作出材料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利用的是朗伯-比尔定律:a=abc(a为吸光度,a为吸光系数,b是光路长度,c为浓度)。

2.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实验装置

近红外区常用的光源是汞灯,波长范围1000-3300nm。是可见光区常用的光源是钨灯或碘钨灯,波长范围是350-1000 nm。在紫外区常为氢灯或氘灯,发射的连续波长范围是180-360 nm。装置示意图

装置结构图

(1)单色器

单色器是将光源辐射的复合光分成单色光的光学装置。它是分光光度计的心脏部分。单色器一般由狭缝、色散元件及透镜系统组成。关键是色散元件,最常见的色散元件是棱镜和光栅。

狭缝:将单色器的散射光切割成单色光。直接关系到仪器的分辨率。狭缝越小,光的单色性越好。分为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

棱镜:玻璃350~3200 nm,石英185~4000 nm。

光栅:波长范围宽,色散均匀,分辨性能好,使用方便。

(2)吸收池

用于盛装试液的装置。吸收材料必须能够透过所测光谱范围的光。一般可见光区使用玻璃吸收池,紫外光区使用石英吸收池。规格有0.5、1.0、2.0、5.0cm等。在高精度的分析测定中(紫外区尤其重要)吸收池要挑选配对,因为吸收池材料的本身吸光特性以及吸收池的光程长度的精度等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

(3)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光电摄像管等。要求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噪声水平低、稳定性好的优点。

(4)显示器

将监测器输出的信号放大并显示出来的装置。常用的液晶数字指示窗口和计算控制显示。

四、实验目的:

(一)磁控溅射实验

1.熟悉磁控溅射法的原理及其操作。

2.了解多功能磁控溅射镀膜仪的结构、操作过程及使用范围。

3.运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玻璃载玻片上镀上铜膜。

(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会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习如何选择分光光度分析的实验条件。

五、实验内容:

(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薄膜材料对不同波长光的透光率。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一)磁控溅射实验

实验采用fjl600e1型超高真空磁控溅射与离子束溅射镀膜系统。本系统主要由磁控溅射室、磁控溅射靶、样品水冷和加热炉转盘、直流电源、射频电源、离子束溅射室、kaufman离子枪及电源、四工位转靶、加热转盘、进样室、样品库、rf反溅靶、样品退火炉、磁力送样机构、泵抽系统、真空测量系统、气路系统、电控系统和微机控制镀层系统组成。

(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计算机,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干净的玻璃片,镀膜的玻璃片。

七、实验步骤:

(一)磁控溅射实验

1.用超声波发生器清洗基片,清洗过程中加入洗液,清洗干净后在氮气保护下干燥。干燥后,将基片倾斜45o角观察,若不出现干涉彩虹,则说明基片已清洗干净。

2.将样品放入样品室内。

3.检查水源、气源、电源正常后,打开冷却水循环装置。

4.抽真空。首先用机械泵抽真空,室内气压达到极限10pa后,关上机械泵,然后改用分子泵抽真空,使室内气压达到3×10-3pa以下。

5.关闭分子泵,机械泵仍然工作,开始放入ar气体,关小机械泵阀门,使ar气压在8.0~10×10-2pa。

6.在两极之间加上电压,对基片进行溅射镀膜。

7.薄膜制备完以后,停抽真空,关主机电源及冷却水。

(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1.首先打开电源的总开关,然后打开电脑,等电脑待机状态的时候再打开光度计仪器的开关。

2.先预热5到10分钟,然后打开软件,进入软件的操作界面。

3.然后初始化,点击菜单的“m”,在“测定”菜单中的波长范围中改变参数,开始选择1100,结束选择300。然后选择吸收或者透射,点击“baseline”按键,然后点击“connect”按键,开始初始化。估计需要5分钟。

4.结束后,其他的不用改变。点击确定,即改变参数成功。

5.在仪器中,打开门,然后放入干净的玻璃片和镀膜的玻璃片,而不只是镀膜的玻璃片,这样的目的是消除玻璃片本身对光投射的影响。

6.放置好后关闭门,在操作面上点击“start”按键,系统仪器会自动扫描,然后通过光电倍增管放大信号,传到电脑后然后转化为图像,显示在图像区。

7.大致4-6分钟,扫描结束,操作面图像区显示扫描图像,会有高低起伏的,因为我们选择的是投射分析和吸收分析,所以高峰区代表在对应的波段是该镀膜对其吸收最小,即投射最大,而吸收最小。

8.保存实验数据和图像,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9.关闭软件,关闭电脑,然后再关闭实验仪器的开光,最后关闭电源的总开关。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如上图所示的图像。该图为该薄膜材料透光率与入射波长的关系,横坐标为入射波长(包含了紫外-可见-近红外区),纵坐标为透射光与入射光光强的百分比。通过读取数据,我们得到该图像的极大值位于569nm处,透射率为93.48%,说明该薄膜材料对569nm的光透射最强,吸收最小。在波长从1100nm到569nm变化时,透射率逐渐缓慢增大;从569nm到300nm变化时,透射率急剧减小。说明该薄膜材料对绿光到紫外的透射较小,吸收较强,而对绿光到近红外波段的光吸收较小,透射较强。

九、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该薄膜材料的透射光谱,并发现其对绿光到近红外波段有很好的透光效果,而对紫光到紫外波段透射效果较差。

十、总结及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让我们熟悉了磁控溅射法的原理及其操作,了解了多功能磁控溅射镀膜仪的结构、操作过程及使用范围。另外,我们了解了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学会了绘制和分析透射光谱的方法

十一、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指导教师签字:

大学实验报告 篇15

一、选课要求

实验选课前需确认在教务选课系统中选择该课程。电工学实验实行网上选课。

二、预习要求

1.课前认真阅读实验教程,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本节实验预备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注意实验内容有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2.课前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实验数据表格(用铅笔、尺作图);

3.课前在实验报告中列出所用实验设备及用途、注意事项(设备型号课后填写);

4.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要求课前完成必要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

5.没有预习报告或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做实验。

三、实验课上要求

每个实验均须独立完成,抄袭他人数据记0分;

2.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观测;

3.所有实验记录均需指导教师确认(盖印),否则无效;

4.请遵守《电工实验安全规则》。

四、实验报告

1.请按实验教材中的要求提交预习报告;

2.所有绘图必须用坐标纸绘图,并自行粘贴在报告上;

3.没有按要求提交报告者不给成绩;

4.抄袭报告记0分。

五、实验成绩评定(满分100分)

1.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平时实验成绩70%+期末考核成绩30%。

平时成绩:完成必做实验任务满分记良好,完成必做实验任务和选做实验任务满分记优秀。

2.实验课考核成绩确定:

平时实验成绩:预习20%+实际操作50%+实验总结+实验总结30%期末考核成绩:笔试40%+独立操作60%实验结束提交实验心得体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