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范文集锦(精选25篇)
创新实验目的:
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实验仪器及用品:
1.实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小气球、Y形管、大烧杯、温度计、试管、比色板、小烧杯、玻璃棒。
2.实验用品: 白糖(100g)、一小包干酵母(约30g)、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试剂。0.5ml的浓硫酸溶有0.1g重铬酸钾,体积分数为95%—97%,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实验装置及说明: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重铬酸钾溶液遇到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实验操作:
1.将(100ml)40℃温水倒入锥形瓶,再用汤匙将一大勺糖及适量干酵母加进来,搅拌均匀后,将锥形瓶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30—40 ℃左右。(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是酵母菌迅速繁殖,并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气体散失,影响后面实验效果,也为酒精的产生提供保障)。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3.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徐徐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原理:二氧化碳遇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将重铬酸钾试剂分别滴在比色板的凹槽内,并分别标注1号、2号(作对照)、3号。在3号试剂上滴1滴酒精,在1号试剂上滴1滴酵母菌发酵液。发现1号和3号都由橙色变成了灰绿色。
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通过上述实验,让我们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要的原料、
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使我们养成很好的节约意识。
实验现象:
1. 闻到了发酵后特殊的甜酒的芳香气味。
2. 详见【实验操作4】
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 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种类很多,因其产生的条件不同而异。地球上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噪声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噪声。自然界形成的这些噪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是无法克服的。我们所研究的噪声主要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噪声,它的来源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⑴交通噪声
在我国,道路交通噪声在城市中占的比重通常为40%以上,有的甚至在75%以上,随着城市车辆的拥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也将不断加剧。系由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振动声、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防盗报警鸣笛声、穿越而过的铁路(包括地上、地下)和飞机起落时的噪声等。 ⑵工业噪声
系由工业生产活动中的机械设备和动力装置产生的噪声。
工业噪声在我国城市环境噪声中所占的比重约为20%左右,在我国城市中,居民与厂矿的混杂情况甚多,厂矿噪声的强度大,作用时间长,使得居民对厂矿声的反应特别强烈。
⑶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工地地打桩声能传到数公里以外,且工期大都在一年以上,因而对周围居民地干扰是很大的。
⑷社会生活噪声
泛指人们因生活(商业文化、娱乐等)活动所产生的噪声。
二、 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四大公害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及格方面: ⑴干扰和损害听力。
噪声污染可引起耳鸣耳痛、听力损伤等听力损害。另外,噪声会干扰听力,掩鼻需要的声音,使人不易察觉一些危险的信号,从而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⑵引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⑶对心理、睡眠、神经系统、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噪声会使人心烦意乱、负面情绪增加;使感知判断能力、智力思维、瞬时记忆、视听反应速度和验收协
调能力下降。人长时间在噪声刺激下就会患“神经衰弱症”。
⑷对妇女、孕妇、胎儿、儿童产生影响。长期强噪声会导致女性月经不调、性机能紊乱;在噪声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水平要比安静条件下的儿童低20%。
⑸对视觉的影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流泪等,同时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⑹其他影响。强噪声刺激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使生物间的信息联系破坏;使建筑物坍塌,一起设备失灵和毁坏等。
三、主要仪器
AWA5633数字式声级计、普通声级计(II型:HS5633)、Hs5920 噪声监测仪,。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室外测量时声级计的传声器上应加防风罩;测量时应雨无雪;风力小于5.5m/s;传声器应距地面不小于1.2m;
2. 若测点靠近树木、建筑墙等不宜测量处应移开距离至少1m以上;
3. 要防止测量时的读数噪声干扰。
五、实验内容
1、学生进行噪声背景资料收集、包括资料查阅与监测方案的设计。查阅文献了解国内校园噪声监测现状与噪声污染危害;调查我校校园噪声源及其噪声规律、包括建筑设施等情况,由小组长组织同学根据调查情况讨论采样点的选择与布设,结合噪声变化规律和实验时间确定采样时间与频率,设计噪声测量数据原始表格;小组长组织修改并组织同组成员踏勘后确定最终噪声监测方案。
2、检测:,每5sec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100 个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页面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
2) 在页面文档中单击“”插入鼠标经过图像。
五、实验结果
六、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页面的背景变成了我们插入的图像,并且要鼠标经过的时候会变成另一个图像,这就是鼠标经过图像的效果。当然这种实验效果很难在实验结果的截图里表现出来。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背景图像的选择,如果背景图像太大不仅会影响网页的打开速度,甚至图像在插入会也会有失真的感觉,因此在插入前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能使实验的效果更好。
摘要: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写为ESR,又称顺磁共振(Paramagnetic Resonance)。它是指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这种共振跃迁现象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称为电子顺磁共振。1944年由前苏联的柴伏依斯基首先发现。它与核磁共振(NMR)现象十分相似,所以1945年Purcell、Paund、Bloch和Hanson等人提出的NMR实验技术后来也被用来观测ESR现象。目前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未成对的电子,可以获得其它方法不能得到或不能准确得到的数据。如电子所在的位置,游离基所占的百分数等等。
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拉比用他创立的分子束共振法实现了核磁共振。1945年至1946年珀赛尔小组和布洛赫小组分别在石蜡小组分别在石蜡和水中观测到稳态核磁共振信号,从而在宏观的凝聚物质中取得成功。此后,核磁共振技术迅速发展,还渗透到生物、医学、计量等学科领域以及众多生产技术部门,成为分析测试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手段。
关键词:电子自旋共振 共振跃迁 铁磁共振 g因子
引言:
顺磁共振(EPR)又称为电子自旋共振(ESR),这是因为物质的顺磁性主要来自电子的自旋。电子自旋共振即为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在射频场或微波场作用下的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研究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有机自由基DPPH的g因子值,了解和掌握微波器件在电子自由共振中的应用,从矩形谐振长度的变化,进一步理解谐振腔的驻波。
铁磁共振和顺磁共振、核磁共振一样是研究物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有效手段本实验采用扫场法进行微波铁磁材料的共振实验。即保持微波频率不变,连续改变外磁场,当外磁场与微波频率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可发生射频磁场的能量被吸收的铁磁共振现象。微波铁磁共振在磁学和固体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微波铁氧体物理学的基础。微波铁氧体在雷达技术和微波通信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顺磁共振
1、实验原理:
一、 电子的自旋轨道磁矩与自旋磁矩
原子中的电子由于轨道运动,具有轨道磁矩,其数值为:
e
2me?lPl 负号表示方向同Pl相反
在量子力学中Pl?
l?e?B 其中?B?e?2me称为玻尔磁子。
电子除了轨道运动外还具有自旋运动,因此还具有自旋磁矩,
其数值表示为:?semePs?由于原子核的磁矩可以忽略不计,原子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原子的总磁矩:?jge2mePj 其中g是朗德因子,g?1?j(j?1)?l(l?1)?s(s?1)2j(j?1)
在外磁场中原子磁矩要受到力的作用,其效果是磁矩绕磁场的方向作旋进,也就是Pj绕着磁场方向作旋进,引入回磁比ge
2me,总磁矩可表示成?jPj。同时原子角动
量Pj和原子总磁矩?j取向是量子化的。Pj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为:
Pj?m? m?j,j?1,j?2,j
其中m称为磁量子数,相应磁矩在外磁场方向
?jmmg?B m?j,j?1,j?2,j
二、电子顺磁共振
原子磁矩与外磁场B相互作用可表示为:Ej?Bmg?BBm?B
不同的磁量子数m所对应的状态表示不同的磁能级,相邻磁能级间的能量差为?EB,它是由原子受磁场作用而旋进产生的附加能量。
如果在原子所在的稳定磁场区又叠加一个与之垂直的交变磁场,且角频率?满足条件 g?BB即EB,刚好满足原子在稳定外磁场中的邻近二能级差时,二邻
近能级之间就有共振跃迁,我们称之为电子顺磁共振。
当原子结合成分子或固体时,由于电子轨道运动的角动量常是猝灭的,即Pj近似为零,
所以分子和固体中的磁矩主要是电子自旋磁矩的贡献。根据泡利原理,一个电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若电子轨道都被电子成对地填满了,它们的自旋磁矩相互抵消,便没有固有磁矩。通常所见的化合物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因而电子顺磁共振只能研究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特殊化合物。
三、弛豫时间
实验样品是含有大量具有不成对电子自旋所组成的系统,虽然各个粒子都具有磁矩,但是在热运动的扰动下,取向是混乱的,对外的合磁矩为零。当自旋系统处在恒定的外磁场H0中时,系统内各质点的磁矩便以不同的角度取向磁场H0的方向,并绕着外场方向进动,从而
形成一个与外磁场方向一致的宏观磁矩M。当热平衡时,分布在各能级上的粒子数服从波耳兹曼定律,即:
N2
N1?exp(?E2?E1kT)?exp(EkT)
式中k是波耳兹曼常数,k=1.3803×10-16(尔格/度),T是绝对温度。计算表明,低能级上的粒子数略比高能级上的粒子数多几个。这说明要现实出宏观的共振吸收现象所必要的条件,既由低能态向高能级跃迁的粒子数比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粒子数要多是满足的。正是这一微弱的上下能级粒子数之差提供了我们观测电子顺磁共振现象的可能性。
2、实验装置
微波顺磁共振实验系统由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隔离器,可变衰减器,波长计,魔T,匹配负载,单螺调配器,晶体检波器,矩形样品谐振腔,耦合片,磁共振实验仪,电磁铁等组成,为使联结方便,增加了H面弯波导,波导支架等元件
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是一种使用体效应管做振荡源的信号发生器,为顺磁共振实验系统提供微波振荡信号。
隔离器:位于磁场中的某些铁氧体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波有着不同的吸收,经过适当调节,可使其哦对微波具有单方向传播的特性。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隔离和单向传输作用。
可变衰减器:把一片能吸收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与矩形波导的宽边,纵向插入波导管即成,用以部分衰减传输功率,沿着宽边移动吸收可改变衰减量的大小。衰减器起调节系统中微波功率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波长表:电磁波通过耦合孔从波导进入频率计的空腔中,当频率计的腔体失谐时,腔里的电磁场极为微弱,此时,它基本上不影响波导中波的传输。当电磁波的频率满足空腔的谐振条件时,发生谐振,反映到波导中的阻抗发生剧烈变化,相应地,通过波导中的电磁波信号强度将减弱,输出幅度将出现明显的跌落,从刻度套筒可读出输入微波谐振时的刻度,通过查表可得知输入微波谐振频率。
匹配负载:波导中装有很好地吸收微波能量的电阻片或吸收材料,它几乎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
微波源:微波源可采用反射式速调管微波源或固态微波源。本实验采用3cm固态微波源,它具有寿命长、输出频率较稳定等优点,用其作微波源时,ESR的实验装置比采用速调管简单。因此固态微波源目前使用比较广泛。通过调节固态微波源谐振腔中心位置的调谐螺钉,可使谐振腔固有频率发生变化。调节二极管的工作电流或谐振腔前法兰盘中心处的调配螺钉可改变微波输出功率。
魔 T:魔 T是一个具有与低频电桥相类似特征的微波元器件,如图(2)所示。它有四个臂,相当于一个E~T和一个H~T组成,故又称双T,是一种互易无损耗四端口网络,具有“双臂隔离,旁臂平分”的特性。利用四端口S矩阵可证明,只要1、4臂同时调到匹配,则2、3臂也自动获得匹配;反之亦然。E臂和H臂之间固有隔离,反向臂2、3之间彼此隔离,即从任一臂输入信号都不能从相对臂输出,只能从旁臂输出。信号从H臂输入,同相等分给2、3
臂;E臂输入则反相等分给2、3臂。由于互易性原理,若信号从
反向臂2,3同相输入,则E臂得到它们的差信号,H臂得到它们
的和信号;反之,若2、3臂反相输入,则E臂得到和信号,H臂
得到差信号。
当输出的微波信号经隔离器、衰减器进入魔 T的H臂,同相
等分给2、3臂,而不能进入E臂。3臂接单螺调配器和终端负载;
2臂接可调的反射式矩形样品谐振腔,样品DPPH在腔内的位置可
调整。E臂接隔离器和晶体检波器;2、3臂的反射信号只能等分给E、H臂,当3臂匹配时,E臂上微波功率仅取自于2臂的反射。 右图 魔T示意图
样品腔:样品腔结构,是一个反射式终端活塞可调的矩型谐振腔。谐振腔的末端是可移动的活塞,调节活塞位置,使腔长度等于半个波导波长的整数倍(l?p?g/2)时,谐振腔
谐振。当谐振腔谐振时,电磁场沿谐振腔长l方向出现P个长度为?g/2的驻立半波,即TE10P模式。腔内闭合磁力线平行于波导宽壁,且同一驻立半波磁力线的方向相同、相邻驻立半波磁力线的方向相反。在相邻两驻立半波空间交界处,微波磁场强度最大,微波电场最弱。满足样品磁共振吸收强,非共振的介质损耗小的要求,所以,是放置样品最理想的位置。 在实验中应使外加恒定磁场B垂直于波导宽边,以满足ESR共振条件的要求。样品腔的宽边正中开有一条窄槽,通过机械传动装置可使样品处于谐振腔中的任何位置并可以从窄边上的刻度直接读数,调节腔长或移动样品的位置,可测出波导波长?。
3、实验步骤:
1、连接系统,将可变衰减器顺时针旋至最大, 开启系统中各仪器的电源,预热20分钟。
2、将磁共振实验仪器的旋钮和按钮作如下设置: “磁场”逆时针调到最低,“扫场” 逆时针调到最低,按下“调平衡/Y轴”按钮(注:必须按下),“扫场/检波”按钮弹起,处于检波状态。(注:切勿同时按下)。
3、将样品位置刻度尺置于90mm处,样品置于磁场正中央。
4、将单螺调配器的探针逆时针旋至“0"刻度。
5、信号源工作于等幅工作状态,调节可变衰减器使调谐电表有指示,然后调节“检波灵敏度”旋钮, 使磁共振实验仪的调谐电表指示占满度的2/3以上。
6、用波长表测定微波信号的频率,方法是:旋转波长表的测微头,找到电表跌破点,查波长表——刻度表即可确定振荡频率,使振荡频率在9370MHz左右,如相差较大,应调节信号源的振荡频率,使其接近9370MHz的振荡频率。测定完频率后,将波长表旋开谐振点。
7、为使样品谐振腔对微波信号谐振,调节样品谐振腔的可调终端活塞,使调谐电表指示最小,此时,样品谐振腔中的驻波分布如图7-4-5所示。
图7-4-5 样品谐振腔中的驻波分布示意图
经过半年的生化实验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生化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半年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
这半年的生化实验主要有folin-酚法测蛋白稀碱法提取酵母RNA醋酸纤维薄膜电泳RNA定量测定-UV吸收法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最适PH选取菲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肌糖元的酵解作用N-末端氨基酸残基的测定--DNS-CL法柱层析分离色素凯式定氮法等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凯式定氮法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实验,因为这个实验使我认识了改良式凯式蒸馏仪的基本结构,同样的也让我透过这次实验掌握了凯式定氮法的操作技术。在这次实验中,我和我的同组者-韩文志犯了一些错误,而且是很不就应犯的错误,我们都忘了在做实验时要加入新的沸石,这是个很低级的错误,差点引起溶液的暴沸。
透过这次错误我认识到,很多知识,即使是老师在怎样说,它也只是理论,当我们不能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时,它对我们都是毫无好处的。此刻更深的认识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观点。在这次实验中我们损坏了改良式凯式蒸馏仪,并且赔了钱,钱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操作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在做实验时还是对仪器不是很熟悉,做实验时不认真。
还有一个是柱层析分离色素,这个实验主要是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我记得这次实验我是第二个到的实验室,当时还很有成就感,进来后就称菠菜,还有研磨,这是很累人的活,我觉得,因为想把它研磨的好些,又想快点做实验,于是就一向磨一向磨,直到做下一步时才觉得手腕有点累。我记得在加棉花时,由于不明白就应加多厚,提取色素时还很是胆战心惊的。我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装柱这一步是很重要的,于是我们很留意的装,直到柱面很平。直到最后,分离色素后,看到我们的色带分离的很好,很是高兴。
半年实验做下来,最“苦”的要数“菲林试剂热滴定定糖法”这个实验了。这个实验要求我们正确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热滴定的'终点。由于全部滴定过程务必在沸腾状态下快速进行,而且终点不容易把握,我们滴了好几十次才确定了终点。当时我的同组者-韩文志已经被火烤的不行了。
半年实验虽然收获很多,但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潜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很强的动手潜力时我还不能从容应对;我的探索方式还有待改善,当应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我的数据处理潜力还得提高,当眼前摆着一大堆复杂数据时我处理的方式及潜力还不足,不能用最佳的处理手段使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
总之,生化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透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主题:血压测量、呼吸运动调节
实验班级:
实验小组:第三组
实验日期:x年5月31日
具体分工:
副手:
实验数据记录整理: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兔子的观察、研究和分析,更好地了解兔子与人类一些相似的生命活动过程,更好地认识生物机体活动规律。
二、实验原理: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和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是相对稳定的。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对于保持合组织、器官正常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极为重要,动脉血压的剧烈变化会显著影响各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动脉血压是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通过改变神经、体液因素或施加药物,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可以间接反映各种因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自主性调节。
呼吸运动能够有节律地进行,并与机体代谢水平相适应,主要是由于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通过外周或中枢化学感受器或者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动的结果。
三、实验器材:
实验动物:一只健康兔子(2.88Kg)
实验试剂:20%的乌拉坦、肝素、生理盐水、肾上腺素
实验设备:兔箱、电子称、手术灯、兔解剖台、压力换能器、呼吸流量换能器、金属碗、纱布、注射器、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动脉夹、玻璃分针、止血钳、皮钳、绳子、毛剪、镊子、输液夹、皮剪、眼科剪、托盘金属、托盘陶瓷、一次性静脉输液针.
四、实验步骤
1.实验仪器的准备
首先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通道1接通压力换能器,通道2接通呼吸流量换能器,从系统的“生理学实验”中找出“血压-呼吸的(学生)实验”,使显示器显示压力和呼吸的读数,并调节至合适比率。
2.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液体传递系统
用注射器向连接动脉插管的导管内推注含有肝素的生理盐水,使之充满液体。
3.动物准备
1)术前准备
a.麻醉:取家兔一只,称重,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
(5mL/kg体重)进行麻醉。注射时速度要慢,并注意观察动物情况。当动物四肢松软,呼吸变深变慢,角膜反射迟钝时,表明动物已被麻醉,即可停止注射。
b.固定与剪毛:将动物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如图-2),用剪毛剪将颈部手术区的被毛剪去,即可进行术。
2)手术
a.切开皮肢:在紧靠喉头下缘,沿颈部正中线作一长约5~7cm的皮肤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结缔组织后,夹住少许皮肤并向两侧分开创口。
b.分离气管,颈部迷走、交感、减压神经和颈总动脉。将气管旁肌肉翻开,内面朝上,暴露血管和神经。见到三条平行排列的神经:迷走神经最粗、明亮;交感神经较细,光泽较暗;减压神经最细,用玻璃分针分别沿动脉、神经纵向划开附着的结缔组织膜,游离出一段。动脉尽量游离得长一些。分别穿双线备用,先不结扎。尽量清除掉神经外结缔组织、脂肪组织,但切勿损伤神经和伴行的小血管,以免影响神经的鉴别和实验观察。
3)实施气管插管
将玻璃分针从气管下穿过,顶起气管,在气管下穿双线。用镊子清除气管表面的结缔组织,选择合适位置(避开喉头),用眼科剪在软骨环上横向切开(不要在肌肉上切口,容易出血),开口要大,约气管直径的1/2(不要切断气管),再向下纵向切开0.5cm,形成“T”型切口。将气管插管插入,结扎紧,避免脱出。将玻璃分针取出。连接呼吸流量换能器。
4)实施动脉插管
钝性分离左颈总动脉,靠动物头侧的部分尽可能多分离些,并在其远心端穿线结扎,用动脉夹夹住动脉的近端。在此段血管下穿一条线以备套管插入后结扎用。用眼科剪在尽可能靠远心端处作一斜形切口,约剪开管径的一半,然后把动脉套管经切口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用已穿好的丝线扎紧插入动脉的套管前端部分,并以同一丝线在套管的上端(针头与塑料管交连处)缚紧固定,以防套管从插入处滑出。
4.实验观察
1)观察正常血压、呼吸曲线。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心室射血与主动脉回缩形成的压力变化与收缩压、舒张压的读数。
2)刺激迷走神经。使刺激输出端连接保护电极,轻轻提起迷走神经上的备用线,小心地将神经置于保护电极之上。记录对照血压曲线后,再用中等强度的连续电脉冲信号,通过保护电极,刺激神经。血压明显下降后即可停止刺激,并待血压恢复。如果血压并不下降,可调整刺激强度或刺激频率再行刺激。
3)刺激减压神经,方法同上。
4)刺激交感神经,方法同上。
5)在兔子的耳缘静脉缓慢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时速度要慢,并注意观察血压、呼吸曲线。
5、处死动物,结束实验。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1、兔的正常活动表现
2、夹闭颈总动脉表现
当夹住劲动脉时,血压上升明显。
原理:当夹闭颈总动脉时,心室射出的血液不能流经该侧颈动脉窦,使窦内压力降低,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减弱,经窦神经上传中枢的冲动减少,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回心血量增加(因容量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动脉血压升高。
3、刺激迷走神经表现
当刺激迷走神经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原理:刺激外右侧迷走神经,其末梢释放的Ach:一方面使窦房结细胞在复极过程中K+外流增加,结果使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另一方面,使自动去极速度减慢。这两种因素均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因而减慢,血压降低。刺激强度加大时,甚至可出现窦性停搏,使血压迅速下降的情况。
4、刺激减压神经表现
当刺激减压神经时,血压下降。
原理:当电刺激主动脉神经时: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多,使心迷走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抑制、缩血管中枢抑制,使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而至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小静脉舒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小动脉舒张,外周阻力降低,最终导致血压下降。
5、刺激交感神经表现
当刺激交感神经时,刺激强度加大并且刺激时间延长但是血压上升不明显,只有些微上升。
原理: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后者能激活节后神经元膜上的N型胆碱能受体。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所以血压上升。
6、注射肾上腺素的表现
注射肾上腺素,血压先升高后降低然后逐渐恢复。
原理: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开始浓度较高,对心脏和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多,皮肤、肾和胃肠等内脏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所以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的代谢,其浓度逐渐降低,对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作用减弱,而对B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肝脏、冠脉血管发生作用,使之扩张,同时由于压力感受性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心缩力减弱,最后逐渐恢复正常。
六、小结
本次实验很成功,组中的每个人都做到了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完成这次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出现什么
较大的差错,在老师学长的指导下能够准确地完成操作的每一步。虽然之前我们都没有类似的经历,但是我们通过自己努力的观察和学习老师的演示,来模仿实验过程,从而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这样的一场实验之后内心充满成就感。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从兔子的实验中也得到了以下经验:
1、实验中得到的有些数值与理论值不符。可能是由于:操作的失误、仪器不灵敏、记录数据时找的区间不准确等原因导致的。
2、本实验的优点:
A、大家分工合作,王红霞、李元新、王鑫负责麻醉兔子,为兔子做手术找神经和血管。
B、操作时细心认真,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有出现大的失误,效率也比较高。
C、基本上找全了所需血管和神经。
3、实验的缺点:
A、大家可能开始不太清楚步骤,盲目性较强,有的操作不知道如何下手。
B、有些操作过于着急,做的不是很好,给后来的操作带来一定的负担。如切割气管时应该在软骨环上切,但我们切得有点向下,所以有一些出血,不过后来及时补救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C、在处理气管中的分泌物时未清理干净,所以在插管后,导致兔子呼吸困难,不停挣扎。
D、在使用仪器测量血压时,标记标得不太适当,可能会影响到数据的记录。
一.原理
本方法利用盐酸胍抑制RNA酶,匀浆裂解细胞,采用有机溶剂抽提去除蛋白质。通过选择性沉淀RNA分子去除DNA。
二.方法
1.样品处理
⑴组织样品处理:取新鲜的组织样品称重后,剪碎成约1cm2的组织块直接加入匀浆液中进行RNA提取,或液氮中速冻-70℃保存。
⑵贴壁培养细胞处理:用PBS洗细胞一次,吸干溶液后将培养板快速移至液氮中冷冻后转到-70℃保存;或加入1ml匀浆至培养板中直接裂解细胞,然后将粘稠的裂解液进一步匀浆。
⑶悬浮培养细胞处理:离心收集细胞,用PHS悬浮漂洗再田心收集,若不立即提取RNA,则可经液氮速冻后转至一70℃贮存备用。
2.加l倍体积盐酸胍匀浆液[至准备好的样品细胞中,高速匀浆1min。
3.匀浆液5000g,室温离心10min。
4.将上清移至一个干净离心管中,加入0.1体积的3mol/L乙酸钠(PH5.2),混匀,再加5体积预冷的乙醇,立即充分混匀,-20℃放置至少2小时。
5.5000g 0℃离心10分钟沉淀核酸,弃上清液,室温干燥。
6,每个提取RNA的组织或细胞样品中,加入l0~15min盐酸胍匀浆液Ⅱ,搅拌溶解。
7.加入2.5体积预冷的乙醇,立即充分混匀,-20℃至少放置2小时。
8.5000g 0℃离心10分钟沉淀核酸,去上清,室温挥发乙醇。
9.按每克组织细胞加5min的比例.分两次加入0.02mol/L EDTA(pH8.0) 先加1/2体积EDTA振荡l~2分钟,3000g离心2min.吸出上清.再加另一个1/2体积的EDTA振荡l一2分钟.合并两次核酸溶解液。.
10.用等体积氯仿—正丁醇(4:1)抽提核酸溶液,5000g室温离心l0min,5000g室温离心10min。吸出上清至另一个干净离心管中。
11.加3倍体积lmol/L乙酸钠 (PH7.0) 混匀,-20℃放置1h以上,此时RNA将选择地沉淀,而DNA仍为溶解状况。
12.5000g,0℃离心20min,沉于管底的`是RNA。
13.吸去上清,用4℃预冷的lmol/L乙酸钠(pH7.0)漂洗RNA沉淀。然后20℃ 5000g,离心20分钟。回收RNA。
14.尽量去除上清液。按每g组织细胞1m的比例加入RNA溶解液(0.2%SDS,0.5%mol/L EDTA,pH8.0)。注意:若有SDS沉淀析出.滴加0.11mol/L NaOH调溶液pH至7.5。
15.加入2倍体积冰预冷乙醇混匀,0℃放置至少2小时,5000g,4℃离心10分钟,RNA沉淀用70%乙醇漂洗,短暂离心后,弃上清,室温干燥蒸发乙醇。
16.用适当小容积DEPC处理过的ddH2O溶解RNA沉淀,加入3倍体积乙醇,
-70℃保存RNA备用。用时.加入0.1体积的3mol/L乙酸钠,混匀,12000g,4℃离心回收RNA。
三.试剂
1.盐酸胍匀浆液Ⅰ
成分:8mol/L盐酸胍(分子量为95.6),O.1mol/L乙酸钠(pH5.2),5mmol/L 2—巯基乙醇,0.5%十二烷基肌氨酸钠
配制方法:取191g盐酸胍.加8.35m1 3mol/L乙酸钠(pH5.2)和6.25ml 0.2mol/L 2—琉基乙醇溶液中,再加水至237.5ml,混匀后加12.5ml 10%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振荡混匀溶解。
2.盐酸胍匀浆液Ⅱ
成分:8mol/L盐酸胍(分子量力95.6),0.1mol/L乙酸钠(pH5.2),1mmol/L 2
—琉基乙醇,20mmol/L EDTA(pH8.0)
配制方法:取191g盐酸胍,加日.35ml 3mol/I。乙酸钠(pH5.2)和1.25ml 0.2mol
/L 2—巯基乙醇溶液中,再加入10ml 0.5mol/L EDTA(pH8.0)。加水至250ml混匀。
3.乙醇
4.70%乙醇
5.氯仿—正丁醇(4:l,体积比)
6.4mol/L乙醇钠,pH7.0
7.3mol/L乙醇钠,pH5.2
8.RNA溶解液
成分:O.2%SDS.0.05mol/L EDTA, pH8.0
四、说明
提取RNA时,要特别注意防止RNase的污染,所用玻璃器皿均应用0.1%的二乙基焦碳酸盐(diethyl pyrocarbonate,DEPC)处理。塑料器材均使用一次性用品,并高压灭菌处理,必要时,也可用0.1%DEPC处理。
第一部分
一、 嫁接(切接)并栽种嫁接苗
材料和用具:
材料:国槐的根作为砧木,红花刺槐的枝条作为接穗
器材:剪枝钳、芽接刀、绳子(绑接口用)、铁锹
操作步骤:
1、在工人和老师的帮助下每组取回嫁接用的砧木和接穗,每个小组小员分得一个;
2、削接穗,在红花刺槐接穗的下部芽的背面下方1cm处切削,削掉1/3的木质部,削面应平直,再在削面的背面下端斜削一个小削面,稍削去一些木质部;
3、切砧木,用剪枝钳将国槐根的上部剪平,在砧木直径外侧带木质部垂直下切,切口深度2-3cm;
4、插接穗,插入接穗,使其长削面两边的形成层和砧木切口两边的形成层对准、贴紧,如果砧木粗而接穗细,必须保证有一边的形成层对准。插接穗时上端留白2-3mm;
5、绑缚,用绳子将接口部位绑紧,特别是在上端伤口部位应注意绑严,以免下雨时雨水浸入是木质部腐烂。
6、栽种,小组为单位将嫁接好的红花刺槐的苗木栽种到大田平床中,栽种时注意对其,种好、踩严后浇水。
二、移栽
材料和用具:
材料:嫁接过的红花刺槐、红瑞木
器材:铁锹、开沟器、锄头
操作步骤:
1、休整床面,班级同学合作制作低床,最后使床面低于床边15-20cm,用锄头将床面的土层犁平,方便种植;
2、挖低床的同时一部分人去挖出需要移栽的红瑞木以及嫁接过的红花刺槐;
3、对红瑞木的枝条进行修剪,剪去生长畸形的枝条,留下生长形态较好的枝条;
4、在低床面中间拉两条线,两线相距30cm,沿线栽种红瑞木,横向两株间的距离大约为50cm,整齐栽种40棵。
5、在床面中剩余的部分用开沟器拉出3条沟,在其中种植嫁接好的红花刺槐,横向两株间的距离约为15cm;
6、全部移栽好后踩实、浇水
第二部分
一、参观组培实验室
二、高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器材:铁锹、锄头、开沟器
操作步骤:
1、在划定好的床面边界内侧距其越20cm处拉一条直线,在该直线和边界线之间挖土,形成一条沿床面的长沟,挖出的土堆放在床面中央;
2、用锄头将床面上的土犁平犁细,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床面上,形成一个播种平面;
3、用铁锹休整床面边缘,使其成为一个规则的矩形播种高床;
4、用开沟器在种植床面上竖排拉沟,相邻两沟间相距越5cm(操作时应尽量缩小距离);
5、在开出的沟中均匀地播种种子,并用两侧的土将沟埋上;
6、最后在床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细土(土层不能过厚,否则种子不能萌发)
第三部分
一、扦插
材料和用具:
材料:红瑞木扦插苗
用具:剪枝嵌、铁锹、锄头、水桶
操作步骤:
1、在分配好的地面上制作低床(方法同之前的低床制作);
2、在制作低床的同时,安排两名小组成员剪红瑞木的扦插苗,剪时在芽下端1cm左右处斜剪,增大剪口面积,一使其在扦插后能吸收更多水分,同时剪口靠近芽,有利于生根。上端应在芽上部2cm左右处剪段,剪口面积应尽量小,以减少水分蒸发量,扦插苗的长度大概在10~15cm;
3、低床制作好后用锄头将床面犁平,往低床中浇水;
4、水完全渗透后在床里拉3条线,以便扦插整齐;
5、两人合作,一人负责在地上插孔,一人将扦插苗插入孔中,注意,要将扦插苗斜着插人,以使其垂直生根,移载时方便取苗,插入深度为扦插苗长度的1/2~2/3;
6、扦插好后,在床面上覆盖上薄膜,将其四周压严。
二、芽接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桃(作砧木)、榆叶梅
用具:刀、胶条
第四部分
一、低床播种:
材料和用具:
材料:元宝枫种子
用具:铁锹、锄头、开沟器、尼龙绳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出低床;
2、用开沟器在低床中竖排拉沟,相邻两沟尽量靠近;
3、在每条沟中播种6粒元宝枫种;
4、将播好种子的沟盖好,然后覆盖一层细土;
二、垄播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杏种子
用具:铁锹、小铲子、打孔器
操作步骤:
1、整地,做垄;
2、用小铲子休整垄面及两侧;
3、用打孔器在垄面上打两排孔,两排孔相互错开呈等腰三角形;
4、在每个孔中播种一颗山杏种子,并将孔埋好;
5、在垄面上覆盖一层细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了解、掌握电子顺磁共振谱仪的调节与使用;
3. 测定DMPO-OH 的EPR 信号。
二、实验原理
1.电子顺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或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anetic Resonance,EPR),是指在稳恒磁场作用下,含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顺磁性物质,对微波发生的共振吸收。1944年,苏联物理学家扎沃伊斯基(Zavoisky)首次从CuCl2 、MnCl2等顺磁性盐类发现。电子自旋共振(顺磁共振)研究主要对象是化学自由基、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及其化合物、固体中的杂质缺陷等,通过对这类顺磁物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观测(测量因子、线宽、弛豫时间、超精细结构参数等),可了解这些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状态及所处环境的信息,因而它是探索物质微观结构和运动状态的重要工具。由于这种方法不改变或破坏被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因而对寿命短、化学活性高又很不稳定的自由基或三重态分子显得特别有用。近年来,一种新的高时间分辨ESR技术,被用来研究激光光解所产生的瞬态顺磁物质(光解自由基)的电子自旋极化机制,以获得分子激发态和自由基反应动力学信息,成为光物理与光化学研究中了解光与分子相互作的一种重要手段。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这种独特作用,已经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EPR基本原理
EPR 是把电子的自旋磁矩作为探针,从电子自旋磁矩与物质中其它部分的相互作用导致EPR 谱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结构的,所以只有具有电子自旋未完全配对,电子壳层只被部分填充(即分子轨道中有单个排列的电子或几个平行排列的电子)的物质,才适合作EPR 的研究。不成对电子有自旋运动,自旋运动产生自旋磁矩, 外加磁场后,自旋磁矩将平行或反平行磁场方向排列。经典电磁学可知,将磁矩为μ的小磁体放在外磁场H 中,它们的相互作用能为:
E=-μ· H = -μH cosθ
这里θ为μ与H 之间的夹角,当θ= 0 时,E = -μH, 能量最低,体系最稳定。θ=π时,E=μH,能量最高。如果体系从低能量状态改变到高能量状态,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反之,如果体系由高能量状态改变为低能量状态,体系则向外释放能量。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的自旋运动和相应的磁矩为:
μs=-gβS
其中S 是自旋算符,它在磁场方向的投影记为MS, MS 称为磁量子数,对自由电子的MS 只可能取两个值,MS=±1/2, 因此,自由电子在磁场中有两个不同的能量状态,相应的能量是:
E±=±(1/2)geβH
记为: Eα= +(1/2)geβH
Eβ= -(1/2)geβH
式中Eα代表自旋磁矩反平行外磁场方向排列,能量最高;Eβ代表平行外磁场方向排列,能量最低。但当H=0 时,Eα=Eβ, 相应的Ms=±1/2 的两种自旋状态具有相同的能量。当H≠0 时,能级分裂为二,这种分裂称为Zemman 分裂。它们的能级差为:
△Ee=geβH
若在垂直稳恒磁场方向加一频率为υ的电磁辐射场,且满足条件:
hυ = gβH
式中,h—为Planck 常数,β—为Bohr 磁子,g —朗德因子;
则处在低能态的电子将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而跃入高能量状态,即发生受激跃迁,这就是EPR 现象。因而,hυ = gβH 称为实现EPR 所应满足的共振条件。
3.g因子
自由电子g=ge=2.002,实际情况下g=h?/?B(H0+H’),g反映分子内部结构(因附加磁场H’与自旋、轨道及相互作用有关),自由基g值偏离很少超过±0.5%,非有机自由基,g值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过渡金属离子,因轨道角动量对磁矩有贡献,g偏离ge。
4.主要特征
由于通常采用高频调场以提高仪器灵敏度,记录仪上记出的不是微波吸收曲线(由吸收系数X''对磁场强强度H作图)本身,而是它对H的一次微分曲线。后者的两个极值对应于吸收曲线上斜率最大的两点,而它与基线的交点对应于吸收曲线的顶点。
g值从共振条件hv=gβH看来,h、β为常数,在微波频率固定后,v亦为常数,余下的g与H二者成反比关系,因此g足以表明共振磁场的位置。g值在本质上反映出一种物质分子内局部磁场的特征,这种局部磁场主要来自轨道磁矩。自旋运动与轨道运动的偶合作用越强,则g值对ge(自由电子的g值)的增值越大,因此g值能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对于只含C、H、N和O的自由基,g值非常接近ge,其增值只有千分之几。
当单电子定域在硫原子时,g值为2.02-2.06。多数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的g值就远离ge,原因就是它们原子中轨道磁矩的贡献很大。例如在一种Fe3+络合物中,g值高达9.7。
线宽通常用一次微分曲线上两极值之间的距离表示(以高斯为单位),称“峰对峰宽度”,记作ΔHpp。线宽可作为对电子自旋与其环境所起磁的相互作用的一种检测,理论上的线宽应为无限小,但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它被大大的增宽了。
超精细结构如在单电子附近存在具有磁性的原子核,通过二者自旋磁矩的相互作用,使单一的共振吸收谱线分裂成许多较狭的谱线,它们被称为波谱的超精细结构。设n为磁性核的个数,I为它的核自旋量子数,原来的单峰波谱便分裂成(2nI+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一定规律。在化学和生物学中最常见的磁性核为1H及14N,它们的I各为1/2及1。如有n个1H原子存在,即得(n+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1+x)n中的二项式分配系数。如有n个14N原子存在,即得(2n+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1+x+X2)n中的3项式分配系数。超精细结构对于自由基的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吸收曲线下所包的面积可从一次微分曲线进行两次积分算出,与含已知数的单电子的标准样品作比较,可测出试样中单电子的含量,即自旋浓度。
5.主要检测对象 可分为两大类:
①在分子轨道中出现不配对电子(或称单电子)的物质。如自由基(含有一个单电子的分子)、双基及多基(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单电子的分子)、三重态分子(在分子轨道中亦具有两个单电子,但它们相距很近,彼此间有很强的磁的相互作用,与双基不同)等。
②在原子轨道中出现单电子的物质,如碱金属的原子、过渡金属离子(包括铁族、钯族、铂族离子,它们依次具有未充满的3d,4d,5d壳层)、稀土金属离子(具有未充满的4f壳层)等。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羟基自由基(?OH)等氧自由基是主要的活性物种,然而由于?OH 的活性高、寿命短,因而难以直接测定。捕获剂捕获短寿命的氧自由基生成相对稳定的、寿命较长的自由基,这些具有顺磁性的有机物种在磁场和微波的协同作用下容易被EPR 分析检测。 DMPO 是一种对氧自由基捕集效率很高的自旋捕集剂,而且形成的自旋加合物,DMPO-OH,有很特征的超精细分裂图谱和超精细分裂常数。
实验步骤如下:
1、取适量DMPO样品于样品管中装样,将样品管一端封住;
2、在插入样品管前用纸擦拭确保其干净;
3、样品管垂直放入谐振腔,等待EPR 检测。
4、调节仪器参数,得到谱图。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得到数据见附图。从图中可见,DMPO-OH 的EPR 波谱由四条谱线组成,强度比为1:2:2:1。
五、实验心得
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的区别:
a. EPR和NMR是分别研究电子磁矩和核磁矩在外磁场中重新取向所需的能量; b. EPR的共振频率在微波波段,NMR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
c. EPR的灵敏度比NMR的灵敏度高,EPR检出所需自由基的绝对浓度约在10-8M的数量级;
d. EPR和NMR仪器结构上的差别,前者是恒定频率,采取扫场法,后者还可以恒定磁场,采取扫频法。
五一黄金周跑了一趟北戴河,去了趟盘山,又到昌平长陵北面延庆山区玩了玩,总共跑了1281公里,加油 126.57升(共加两次93号油 第一次73.9升跑747公里,第二次52.67升跑534公里)平均油耗百公里9.9升。
电动增压刚开始调到20xx转或100公里时速时打开,后又调到1800转 90公里时速时打开。
安装后的主要感觉,马力有所增加,扭力增大了,油耗没有增大还是保持100公里10升以下。
我平时开车过了60多公里就挂5挡,保持80公里均速。高速行驶也就保持110公里以下,声音也好听。这次由于做实验主要实验在打开电动增压时的效果。当我在5挡时保持80~90公里时速,遇到上坡或需要加速超车时往往要减挡增大扭力加速。
这次实验打开电动增压时,车子好像有了一股闷劲,不用减挡稍一加油就挺过去了,低中速扭力增大了。在山区行驶时感觉也是这样。平常3~4挡爬坡时感到扭力不够时赶紧换挡,这次实验脚下稍一加油发动机似乎闷劲十足,不慌不忙就上去了。由于控制电动增压开关连动在油门上,油门开启到一定成度就打开了。急加速时它也会根椐需要及时起动增压,效果不错。
我本人还比较满意。平时用车时它不启动也不影响正常进气。由于增压装置改装在车头前进气量大.空气凉爽.密度大.所以效果不错。当然涉水时就不行了,喜欢涉水的同志可改装涉水器喉管。
一、实验目的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一种介于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之间的结构化查询语言,其功能并不仅仅是查询,SQL语言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
本次实验了解SQL语言中DDL语言的CREATE、DROP、ALTER对表、索引、视图的操作,掌握在Navicat for MySQL中用DDL语言进行对表、索引、视图的增加、删除和改动。掌握使用SQL语句增加或删除约束,加深对完整性概念的理解,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掌握使用SQL语
句定义和删除同义词。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学习相关知识。
2、实验中:按照实验内容要求进行实验,实验时注意每种SQL语句的基本命令及各个关键字的含义,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知识,得出结论,按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独立思考、独立按时完成实验任务,不懂的要虚心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5、要求按指定格式书写实验报告,且报告中应反映出本对次实验的总结,下次实验前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用SQL语句定义表结构(创建、修改和删除)。
(2)用SQL语句定义索引(创建、删除)。
(3)用SQL语句定义视图(创建、删除)。
(4)用SQL语句定义同义词(创建、删除)。
2、难点:
完整性约束的定义、增加及删除。
同义词的定义与删除。
四、仪器设备及用具
硬件:投影仪、每位同学分配已连接校园网PC机一台。
软件:本机已安装MySQL 5.5数据库平台。
五、教学过程
(一)实验预习
(1)熟悉SQL中的CREATE、DROP、ALTER语句的格式及所用的关键字含义及用法。
(2)掌握完整性约束定义、增加和删除的一般用法。
(3)掌握同义词定义、删除的一般用法。
(二)实验原理
在Navicat for MySQL中使用CREATE命令完成对表、索引、视图、同义词的创建,使用DROP命令完成对表、索引、视图、同义词的删除,使用ALTER命令对表结构进行修改及完整性约束的增加、删除。
(三)实验内容
1.运行Navicat for MySQL,连接到test数据库,用如下语句进行表操作,详细的语法格式如下:
CREATE TABLE 表名字
(列名1 数据类型 [DEFAULT expression],
列名2 数据类型 [DEFAULT expression],
)
|[CONSTRAINT
(index_col_name,...)
| KEY [index_name] [index_type] (index_col_name,...)
| INDEX [index_name] [index_type] (index_col_name,...)
| [CONSTRAINT [symbol]]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index_type] (index_col_name,...)
| [FULLTEXT|SPATIAL] [INDEX] [index_name] (index_col_name,...) | [CONSTRAINT [symbol]] FOREIGN KEY
[index_name] (index_col_name,...) [reference_definition]
| CHECK (expr) [symbol]] PRIMARY KEY [index_type]
建立表主要指定义下列信息:
列定义、主键定义、键定义、索引定义 、完整性约束、外键定义、表达式检查
例如在新建查询中输入如下语句:
CREATE TABLE NEW_DEPT92150033
(DPTNO DECIMAL(10,2),
DNAME CHAR(6),
LOC CHAR(13),
PRIMARY KEY (DPTNO));
点击运行,创建表NEW_DEPT92150033,如下图所示:
选中表,单击右键,执行刷新进行表刷新,这时你可以看到新建的表。
更改表详细的语法格式如下:
增加一个列:
alter table 表名字 ADD [COLUMN] column_definition [FIRST | AFTER col_name ],.);
修改一个列:
alter table 表名字 MODIFY [COLUMN] column_definition [FIRST | AFTER col_name],.);
删除一个列:
alter table 表名字DROP [COLUMN] col_name;
在查询编辑器中执行create table语句首先建立一个test92150033表,然后分别使用alter table add、alter table modify、alter table drop column在表test92150033上来增加两个列、修改一个列和删除一个列。SQL语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test92150033 (id var20) not null);
alter table test92150033 ADD (name varchar (30) default '无名氏' not null);
alter table test92150033 ADD (age integer not null);
alter table test92150033 MODIFY name var16);
alter table test92150033 drop column age;
删除表语法:
Drop table 表名字;
例如在查询编辑器中执行如下语句删除表:
Drop table test92150033;
2. 用如下语句进行视图操作,详细的语法格式如下:
CREATE VIEW 视图名 AS SELECT FROM ;
视图是一个逻辑表,它允许操作者从其它表或视图存取数据,视图本身不包含数据。视图所基于的表称为基表。
引入视图有下列作用:
提供附加的表安全级,限制存取基表的行或/和列集合。
隐藏数据复杂性。 为数据提供另一种观点。
例如在查询编辑器中执行如下语句建立视图:
先建立基表:
CREATE TABLE t (qty INT, price INT);
插入记录
INSERT INTO t VALUES(3, 50);
INSERT INTO t VALUES(5, 10);
在基表t的基础上,创建视图v。
CREATE VIEW v AS SELECT qty, price, qty*price AS value FROM t; 从视图v检索数据
SELECT * FROM v;
结果如图所示。
点击视图可以看到新建立的视图v,如图所示。
实验一: 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实验
1.实验目的:测绘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
3.实验对象:非线性电阻模块。
4.实验原理框图:
图1 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原理框图
5.实验方法: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插上跳线J01、J02,并将可调电压源处电位器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头,在混沌单元1中插上非线性电阻NR1。
第二步:连接混沌通讯实验仪电源,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面板上的电流表应有电流显示,电压表也应有显示值。
第三步:按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可调电压源上电位器,并观察混沌面板上的电压表上的读数,每隔0.2V记录面板上电压表和电流表上的读数,直到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
第四步: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流为纵坐标用第三步所记录的数据绘制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图2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图
第五步:找出曲线拐点,分别计算五个区间的等效电阻值。
实验二: 混沌波形发生实验
1.实验目的:调节并观察非线性电路振荡周期分岔现象和混沌现象。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数字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3.实验原理图:
图3 混沌波形发生实验原理框图
4.实验方法:
第一步:拔除跳线J01、J02,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的混沌单元1中插上电位器W1、电容C1、电容C2、非线性电阻NR1,并将电位器W1上的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
第二步:用两根Q9线分别连接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口到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标号Q8和Q7处。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
第三步: 把示波器的时基档切换到X-Y。调节示波器通道CH1和CH2的电压档位使示波器显示屏上能显示整个波形,逆时针旋转电位器W1直到示波器上的混沌波形变为一个点,然后慢慢顺时针旋转电位器W1并观察示波器,示波器上应该逐次出现单周期分岔(见图
4)、双周期分岔(见图5)、四周期分岔(见图6)、多周期分岔(见图7) 、单吸引子(见图8)、双吸引子(见图9)现象。
图4 单周期分岔
图5双周期分岔图6四周期分岔
第 3 页(共 9 页)
图7多周期分岔图8单吸引子
图9 双吸引子
注:在调试出双吸引子图形时,注意感觉调节电位器的可变范围。即在某一范围内变化,双吸引子都会存在。最终应该将调节电位器调节到这一范围的中间点,这时双吸引子最为稳定,并易于观察清楚。
实验三 混沌电路的同步实验
1.实验目的:调试并观察混沌同步波形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双通道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3.实验原理图:
图10 混沌同步原理框图
4.工作原理:
1),由于混沌单元2与混沌单元3的电路参数基本一致,它们自身的振荡周期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因为它们的相位不一致,所以看起来都杂乱无章。看不出它们的相似性。
2),如果能让它们的相位同步,将会发现它们的振荡周期非常相似。特别是将W2和W3作
第 4 页(共 9 页)
适当调整,会发现它们的振荡波形不仅周期非常相似,幅度也基本一致。整个波形具有相当大的等同性。
3),让它们相位同步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其中一个单元接受另一个单元的影响,受影响大,则能较快同步。受影响小,则同步较慢,或不能同步。为此,在两个混沌单元之间加入了“信道一”。
4),“信道一”由一个射随器和一只电位器及一个信号观测口组成。
射随器的作用是单向隔离,它让前级(混沌单元2)的信号通过,再经W4后去影响后级(混沌单元3)的工作状态,而后级的信号却不能影响前级的工作状态。
混沌单元2信号经射随器后,其信号特性基本可认为没发生改变,等于原来混沌单元2的信号。即W4左方的信号为混沌单元2的信号。右方的为混沌单元3的信号。
电位器的作用:调整它的阻值可以改变混沌单元2对混沌单元3的影响程度。
5.实验方法:
第一步:插上面板上混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的所有电路模块。按照实验二的方法将混
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分别调节到混沌状态,即双吸引子状态。电位器调到保持双吸引子状态的中点。
调试混沌单元2时示波器接到Q5、Q6座处。
调试混沌单元3时示波器接到Q3、Q4座处。
第二步:插上“信道一”和键控器,键控器上的开关置“1”。用电缆线连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调节示波器CH1和CH2的电压档位到0.5V。
第三步:细心微调混沌单元2的W2和混沌单元3的W3直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成为过中点约45度的细斜线。如图11:
图11 混沌同步调节好后示波器上波形状态示意图
这幅图形表达的含义是:如果两路波形完全相等,这条线将是一条45度的非常干净的直线。45度表示两路波形的幅度基本一致。线的长度表达了波形的振幅,线的粗细代表两路波形的幅度和相位在细节上的差异。所以这条线的优劣表达出了两路波形的同步程度。所以,应尽可能的将这条线调细,但同时必须保证混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处于混沌状态。
第四步:用电缆线将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别连接Q6和Q5,观察示波器上是否存在混沌波形,如不存在混沌波形,调节W2使混沌单元2处于混沌状态。再用同样的方法检查混沌单元3,确保混沌单元3也处于混沌状态,显示出双吸引子。
第五步:用电缆线连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检查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为过中点约45度的细斜线。
将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别接Q3和Q6,也应显示混沌状态的双吸引子。
第六步:在使W4尽可能大的情况下调节W2,W3,使示波器上显示的斜线尽可能最细。 思考题:为什么要将W4尽可能调大呐?如果W4很小,或者为零,代表什么意思?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四 混沌键控实验
1.实验目的:用混沌电路方式传输键控信号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双通道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3.实验原理框图:
图12 混沌键控实验原理框图
键控器说明:键控器主要由三个部份组成:
1) 、控制信号部份:控制信号有三个来原。
A,手动按键产生的键控信号。低电平0V,高电平5V。
B,电路自身产生的方波信号,周期哟40mS。低电平0V,高电平5V。
C,外部输入的数字信号。要求最高频率小于100Hz,低电平0V,高电平5V。
2) 、控制信号选择开关:开关拨到“1”时,选择手动按键产生的键控信号。按键不按
时输出低电平,按下时输出高电平。
开关拨到“2”时,选择电路自身产生的方波信号。
开关拨到“3”时,选择外部输入的数字信号。
3) 、切换器:利用选择开关送来的信号来控制切换器的输出选通状态。当到来的控制
信号为高电平时,选通混沌单元1,低电平选通混沌单元2。
4.实验方法: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实验仪的面板上插上混沌单元1、2和3的所有电路模块。按照实验二的方法分别将混沌单元1、2和3调节到混沌状态。
第二步: 在面板上插上键控单元,信道一和信号处理单元。将键控器上的拨动开关拨到
实验名称: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实验目的: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才有哪些必须的条件?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一实验来研究证明。
实验用品:大试管两支,"懒惰"溶液1瓶,"知识"颗粒若干,"刻苦+运用"颗粒若干。
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加入等量的"知识"溶液。
2、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倒入等量的"懒惰"颗粒、"刻苦+运用"颗粒。观察并记录其颜色、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
1、加入"知识"溶液和"懒惰"颗粒的试管反应极快,溶液由无色透明变成灰色,并生成一种奇臭难闻的黑色晶体。
2、加入"知识"溶液和"刻苦+运用"颗粒的试管反应较慢,溶液由无色透明逐渐变成金黄色,并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特殊气味;同时,生成了一种叫做"成功"、"成才"的晶体。
实验方程式:知识+懒惰=一无所获;知识+刻苦+运用=成功、成才。
实验小结:由此可见,懒惰是不能获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须刻苦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成才所需的时间并非一朝一夕。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只有经过无数的成功与失败,方能成才。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多得是:张继没有落榜的失意,就不会有《枫桥夜泊》流传千古;赖东进没有当乞丐的辛酸,就不会有"乞丐团仔"的事业辉煌;曹雪芹没有家庭破败的磨难,就不会有千古名著《红楼梦》;同样,蒲松龄没有科场的落魄,也就不会成就不朽之作《聊斋志异》。成功之路荆棘载途,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战胜挫折,从哪儿摔倒就从哪儿爬起来,成功之门才会永远为你敞开。
实验时间:11月28日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 ——适用于计算机课程
课程名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Visual studio c++ 6.0集开发环境的使用
实验时间: 班级: 计教101 姓名:蔡静 学号:
实 验 目 的:
1、熟悉并学习使用C++程序编译平台VC++ 6.0;
2、掌握如何在编译平台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
实 验 环 境: Visual C++ 6.0
实 验 内 容 及 过 程:
1:新建一个C++源程序的方法:
(1) 在Visual C++主窗口的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然后选择New(新建)命令.这时,展幕上出现一个New(新建)对话框,单击此对话框的上方的Files(文件)属性页,在列表中选择“C++ Source File”项,表示要建立新的C++源程序文件,然后在对话框右半部分的Location(目录)文本框中输入准备编辑的源程序文件的存储路径.后点击OK 按钮后,回到Visual C++主窗口,且会在窗口的标题栏中显示出你所设定的文件名。后你可以看到光标在程序编辑窗口闪烁,表示程序编辑窗口已激活,可以输入编辑源程序了。
(2) 输入程序。检查无误后,则将源程序保存在前面指定的文件中,方法是:在主菜单栏中选择File(文件)命令,并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Save(保存)命令。也可以用快捷键Ctrl+S 来保存文件。 2:程序的编译:
(1) 在编辑和保存了源文件以后,需要对该源文件进行编译。单击主菜单栏中的Build(编译),在其下菜单中选择Compile 命令
(2) 在选择“编译”命令后,屏幕上出现一个对话框,内容是“This build command repuires
(3) an active project workspace.Would you like to creat a default project workspace?”(此编译命令要求一个有效的项目工作区。你是否同意建立一个默认的项目工作区)。单击Yes(是)按钮,表示同意由系统建立默认的项目工作区,然后开始编译。也可以不用选择菜单的方法,而用Ctrl+F7 或小图标 来完成编译。
(4) 在进行编译时,编译系统检查源程序中有无语法错误,然后在主窗口下部的调试信息窗口输出编译的信息,如果有错,就会指出错误的位置和性质
3:程序的连接
在得到目标程序后,就可以对程序进行连接了。此时应选择Build(构建)→Build命令,表示要求连接并建立一个可执行文件。在执行连接后,在调试输出窗口显示连接时的信息,说明没有发现错误,生成了一个可执行文件。
4:程序的执行
在得到可执行文件 后,就可以直接执行了。选择Build→!Execute test.exe(执行)命令。在选择“!Execute test.exe”命令后,即开始执行.exe文件。也可以不通过选择菜单命令,而且Ctrl+F5 来实现程序的执行。程序执行后,屏幕切换到输出结果的窗口,显示出运行结果,
可以看到,在输出结果的窗口中的头几行是程序的输出结果,最后一行“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并非程序所指定的输出,而是Visual C++在输出完运行结果后由Visual V++6.0 系统自动加上的一行信息,通知用户“按任何一键以便继续”。当你按下任何一键后,输出窗口消失,回到Visual C++的主窗口,你可以继续对源程序进行修改补充或进行其他工作。
如果已完成对一个程序的操作,不再对它进行其他处理,应当选择File(文件)→CloseWorkspace(关闭窗口)命令,以结束对该程序的操作。
今天老师给我们开了演示实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在这节课里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好多实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锥体上滚。当我看到这个实验时,眼看着一个椎体从低处滚到高处并且不会在滚回来,感觉好神奇。这个设备是两根钢管由低到高的固定在一个板子上,低的那边间距小,高的那端间距大,一个锥体架在两杆中间,将椎体移到钢管低的那一端之后,锥体就自动的滚到高处去了。
这个实验一开始让我看的目瞪口呆,还以为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其实只是一个错觉。这个轨道一头高一头低,椎就会从低的一端滚向高的一头好像是重心在向上滚,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真相不是这样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就违背了能量定理。首先这是一个椎而不是一个圆柱体,其次这不是一个斜面而是两条轨道,而且轨道是成八字形状摆开的,并且高处张得开。这样的设计会使椎处于高处时重心降低,而在低处时由于轨道变窄使的重心升高且高于在高处时的,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就变成重心有高处向低处走的正常现象了,也就没有违背能量定理了。
通过椎体上滚这个实验说明了在重力场中的任何物体都具有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动的趋势。从这个实验中我想到了如果能把这个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就能节约很多
能源。建筑工地可以用来运东西,医院里可以用来运伤员,游乐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想到有些东西表面上的东西可以把我们蒙蔽到 ,但是我们如果认真的去对待就很容易把他们识破,我们不能总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演示目的
1 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规律运动。
2 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
二、原理
本实验的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重力场中势能极小值状态,重力的作用总是使它往势能减小的方向运动。本实验演示锥体在斜双杠上自由滚动的现象,巧妙地利用锥体的形状,将支撑点在锥体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横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同斜双杠的倾斜(纵向)对锥体质心的影响结合起来,当横向作用占主导时,甚至表现为出人意料的反常运动,即锥体会自动滚向斜双杠较高的一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看平衡(锥体质心保持水平)时锥体的位置,如图1。AA1端较高,但AA1处两横杆向外测倾斜,较高的支撑有使锥体质心向上移的趋势,而支撑点较宽又使锥体因其中间粗两端细而使质心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两种趋势互相抵消可使锥体在图4所示任何位置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此时使AA1稍变宽或使BB1稍变窄,会使锥体在AA1端比在BB1端时质心位置更低,它将总往AA1(高端)滚动,从B端向A端看,如图2所示。
AA1端处于高宽端,BB1端处于低窄端,若支撑点遇锥面相切位置如图2所示,则当锥体滚动时,质心在水平面内运动,锥体处于平衡状态。设BB1端固定,AA1端宽度一定,只调节其高
度,则AA1端下降,将会出现由平衡状态上滚的现象。AA1端至多下降到BB1端所在水平面上,不过此时滚动虽明显,但“往上”不明显。故本实验装置高低宽窄布局要适度,使AA1端比平衡位置略低,锥体能自动滚动即可
三 注意事项
1 锥体放在最低端
2 锥体应该放平
3 手放开时要轻轻的.放,不要让锥体掉在地上
肺活量的测定
[目的]
学习测量肺通气功能的方法。了解肺活量计的构造.
[试验器材及对象]
牐犎(受试者),肺活量计
[实验原理]
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为此,肺必须与外界大气不断地进行通气。
牐牱稳萘渴侵负粑过程中某一阶段肺内空气的容积。肺通气量则为单位时间内通过肺的气体流通量。常用肺活量计用来测量肺通气量。测定这些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通气功能
[试验步骤]
1、了解肺活量计的构造:肺活量计主要由一对套在一起的圆筒组成:外筒装入一定量的清水,底部有排水阀门,中央有进气管,管的上端露出水面,管下端通向筒外的三通阀门,呼吸气经此出入。内筒为倒扣在外筒中的浮筒,浮筒内为一密闭的空间,浮筒可随呼吸气体的进出而升降。
2、将肺活量计按压平稳,抽出浮筒.
3、将预先准备好的清水注入外筒内,使水位到达水位表的红线刻度(275 mm)。 4、用三支调整螺丝调整外筒与水平面的垂直度。
5、用食指和中指卡住浮筒上的排水阀的阀体,用拇指压住排气压头,使浮筒徐徐压入水中,一直压倒筒底。
6、检查外筒,内筒,气阀等是否漏气漏水。
7、受试者手持吹气嘴,站立,深吸气至最大限度,嘴部贴紧吹气嘴,徐徐向筒内吹气,截至不能再吹气为止,读出浮筒刻度指针对应的数字,即为受试者的肺活量数字。重复三次,取最大值。
8、复位:按5的方法将浮筒压入水中复位
[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肺活量计前应检查其是否漏水漏气,平衡锤重量时候合适。
2.肺活量计中的水应在试验前灌足,以使水温与室温一致.
3.试验时应注意防止从鼻孔或嘴角漏气.
4.每次更换受试者,都应重新消毒橡皮接口和吹嘴.
5.肺活量计用后将水倒出并擦干.
6.人体的肺活量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活环境等有密切关系。青少年儿童的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到18-20岁时趋向稳定,男子肺活量均高于女子,至成年时女子的肺活量为男子的70%,且农村,城市,南北方青年的肺活量均有差别.
7.测定最大通气量前,受试者最好练习一下如何进行最深最快的呼吸,以掌握试验所要求的呼吸方法
[作业]
1.为什么肺活量的测定要取最大值?
2.比较肺活量与时间肺活量的意义有何不同?
3.浮筒内充氧气和充一般空气所测得的结果有无差别,为什么?
一、 实验准备
实验仪器、药品、材料:棉线,丝线200ML烧杯两个,硬纸片一张、滤纸若干、酒精灯一个、石棉网、带铁圈的铁架台、温度计、硫酸铜粉末若干 、玻璃棒。
二、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放入100ML蒸馏水,加热到比室温高10~20℃,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 用玻璃棒搅拌,直到饱和(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趁热过滤到一个已加热的烧杯中;
3.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使其缓慢降温,析出晶体;
4. 第二天杯底出现小晶体,每个约长0.5CM,取一个晶体较完整的,用丝线绑住,系在一根木棍上。
5. 将原来的硫酸铜溶液加热到比室温高5~10℃,添加少量硫酸铜,使其再次饱和。
6. 将已绑好的小硫酸铜晶体放入微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注意使其被完全浸没,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7. 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6、7项的操作过程。
三、实验注意
1.控制溶液的温度,加热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2.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3.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3)如果晶核“泛滥”,就无法形成大晶体。由于棉线和铜丝的表面积较大,即晶核较多;加上毛棉线和铜丝上生长的晶体,因相互堆积、相互挤压,致使晶体无法成长。相反,少量的硫酸铜细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容易形成大晶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了:用棉线作晶种,由于棉线表面存在着大量细小的棉纤维,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线上“挂”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铜晶体。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的目的是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并创建鼠标经过图像。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页面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页面的背景图像。
2)在页面文档中单击插入鼠标经过图像。
五、讨论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页面的背景变成了我们插入的图像,并且要鼠标经过的时候会变成另一个图像,这就是鼠标经过图像的效果。当然这种实验效果很难在实验结果的截图里表现出来。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背景图像的选择,如果背景图像太大不仅会影响网页的打开速度,甚至图像在插入会也会有失真的感觉,因此在插入前对图像进行必要的处理能使实验的效果更好。
1 实验目的
(1) 学习银盐法测定砷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
2 实验原理
样品消化后,以碘化钾,氯化亚锡将高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然后与锌粒和酸产生的新生态氢声称***,经银盐溶液吸收后,形成红色胶态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3 试剂与仪器
主要试剂:4:1硝酸—高氯酸混合液、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碘化钾、40%酸性氯化亚锡溶液、无砷锌细粒、10%醋酸铅溶液、醋酸铅试纸、醋酸铅棉花、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溶液、砷标准溶液。
主要仪器:721型分光光度计、***吸收装置(见图2)。
1—150ml锥形瓶;2—气管;3—醋酸铅棉花;4—10ml刻度离心管
4 操作与结果
(1)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样品10克,置于瓷坩埚中,加入氧化镁粉2克,10%硝酸镁溶液10毫升,在水浴上蒸干。小火炭化后,移入550℃高温炉中灰化至白色灰烬,冷却,加人l0毫升浓盐酸溶解残渣,然后用水移入100毫升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2) 绘制标准曲线
准确吸取每毫升相当于1微克砷的标准溶液0、1。0、2。0、3。0、4。0、5。0 mL,分别置于三角烧瓶中。向三角烧瓶中各加入水60mL,50%H2SO4溶液15mL,15%碘化钾溶液5 mL,40%氯化亚锡溶液2 mL,摇匀,放置10min后,加入锌粒6克,立即塞紧带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并将出口的尖管浸插在预先加有5 mL,吸收液的比色试管中,在室温下(25℃左右)反应吸收40min。取下吸收管,用氯仿补足各管的吸收液的体积至5mL。用分光光度计于50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各标准管读得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分析
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视样品中含砷量而定)置于三角烧瓶中,以后按(2)中“向三角烧瓶中各加入水60mL”起依法操作。根据样品溶液测得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相应的砷含量。
(4) 结果计算 X = (12)1000 2m1000V1
式中:X——样品中砷的含量(mg/kg);
A1——测定用样品消化液中砷的含量(μg);
A2——试剂空白液中砷的含量(μg);
m——样品质量(mg);
V1——样品消化液的总体积(mL);
V2——测定用样品消化液的体积(mL)。
5 注意事项与补充
(1)砷的反应吸收尽量控制在25℃左右进行。天热时测定,吸收管应放在冰水中,避免吸收液挥发。
(2)使用无砷锌粒时,最好加人两颗颗粒较大的锌粒,其余仍用细锌粒。如全部用细锌粒,反应太激烈。
参考文献:
[1] 王远红,徐家敏。 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技术[M]。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xx。
[2] 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
班级:
姓名:学号:组员: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20xx年9月25日
1、实验目的
1.准确识读流程图。
2.能准确列出组装管线所需的工具和易耗品等领件清单并正确领取工具和易耗品。
3.能进行管线的拆除。4.能进行管道的组装。5.能进行管线的试压。
6.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能做到管路拆装过程中的安全规范。
2、实验工具清单
表2管件、阀门清单
3、实验步骤和内容
3.1管路拆卸
管路的拆卸的原则:先上后下、归类放好、合理分工、合作完成。拆卸时应从上到下的顺序开始操作,先拆支管后拆总管。由于拆卸的管件较多,因此拆下的零件、垫片、螺栓螺母统一标上标号,归来放置。同学之间操作时,必须要用合适的工具,用力适当。首先,我们按照上图对要拆卸的管道和管件进行了1-8号,根据先松后拆,先上到下的顺序对管路进行拆装,拆卸的管件小心轻放,拆卸由两位同学以对角线的方式同时拆卸螺栓螺母,再把拆卸下来的部件(密封垫片、螺栓、螺母、管段)放到相应的位置,每个法兰对应的螺栓和螺母对号放置,以免混用导致不配套,导致出现渗漏的现象。
表4拆卸的管件尺寸
3.2管路的组装
管路的组装原则:先下后上、垫片对齐、循序渐进、对角拧紧。
因拆卸过程中把拆卸下来的部件(密封垫片、螺栓、螺母、管段)统一放在相应的位置上,每个法兰对应的螺栓和螺母对号放置。故管路组装就比较简单,
组装的顺序就照拆装顺序相反进行操作组装管路。操作过程中先装后拧紧,两位同学以对角线的形式同时拧紧螺母,这样操作防止流体的泄漏。在进行组装时,应正确剪裁密封垫片,若剪裁口径过大,则会影响密封效果;若剪裁口径过小,
则会影响流体的流速。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垫片的剪裁不能影响法兰和螺栓螺母之间进行密封。我们小组再安装了5-8号管件后进行了漏水检验,确定没有漏水现象后,我们在继续组装其余管件。
3.3试压检漏
系统注水前先将储水罐底部的排水阀关闭,打开进水阀门,此时开始进行注水,当液面读数为40cm时,打开出水口截止阀,同时打开泵口排空阀将系统内空气耗尽,应排气至漏水后,再关闭阀门,以防止泵的气蚀现象产生。离心泵启动前应关闭出口阀。若在加压过程中,系统震动强烈而流量计中汽包较多,则表示在灌泵时未将泵内气体排尽,使得泵在运行中产生气蚀,泵效率降低,数据产生误差。检查系统无泄漏后,结束本次实验,缓慢关闭泵出口阀,再关闭泵,接着关闭出水口截止阀,同时应打开系统放空阀将水排空。
表5实验数据
4、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管路在组装后,经储水箱上方的开关放水通过管路循环回到储水箱,管路的所有接口没有漏水现象,则表明管路组装成功。组装成功后,打开排水阀的开关,首先进行灌泵,在接通电源,启动电动机,使泵运转,再慢慢开启出口阀,调节流量计的开度,读出泵的实际流量。稳定后读出压力表、温度、真空表上的读数。读数完成后,关闭出口阀,停泵。实验结束后,打开管路上上部的放空阀排气,并关闭泵进出口阀门,通过上下管道排水阀和出水管下方排水阀排出泵、管道与储水罐内存水。在排水过程中,管子生锈未做处理,导致轻微漏水,但与本次管路拆装实验基本无关,故不做其他分析与处理。
实验题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配置->中添加,服务,选择网络服务中,添加用户。
(4)添加网络服务,在网络->配置中设置文件和打印机共享,选择“允许他们访问我的文件夹”。
4、标示计算机
在“网络”对话框中,单机标识选项卡,输入计算机名,工作组名,计算机说明可以默认。
5、设置访问控制
在“网络“对话框中,选择“访问控制”选项卡,选择“共享网络控制“,这只访问本计算机的每个共享的资源的口令,其它计算机用户必须知道此口令才能使用使用共享网络文件或打印机。
6、共享网络资源
重启各个计算机,在出现登录对话框中输入一个用户名及其密码后,单机“确定“按钮既登录到本机。同时可以使用网络中的共享资源,用户名和密码是用户任意设定的第一次使用某个用户名登录时需要确认输入的密码。
五、实验心得和总结
这次实验,是对等网的建立。首先是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些对等网的知识,然后老师又讲解了网线的制作。虽然在制作网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很仔细,但是第一次做的水晶头还是有一根线不合格。于是,又重新开始做,这一次更加仔细小心;终于,最后将网线做成功了。建立对等网之后,在对等网中的所有电脑就可以实现共享了。也就是说,总线型网络是将所有电脑连接在一条线上,使用同轴电缆将他们连接起来。实验之前,总感觉对等网比较神秘;通过这次实验,我对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加深了我对对等网概念的理解。总之,这次实验,我收获很大。
(在所做过的实验内容里挑选一个自己最有收获,最有感想的实验内容)
综合实验报告标题(可与实验名称不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
(一)实验内容。
(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
(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
(1)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SP、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
(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
(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
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
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
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
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
(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四、实验后的经验教训总结。
一、实验题目:
粗盐制备分析纯氯化钠
二、实验目的:
1、巩固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等基本操作;
2、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3、学习在分离提纯物质过程中,定性检验Ca、Mg、SO4等离子是否除尽。
三、实验原理:
粗盐中,除含一些不溶性杂志,还含有Ca、Mg、SO4和Fe等可溶性2+2+2—3+杂质,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法出去,可溶性杂质中Ca、Mg、SO4和Fe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BaCl2—NaOH,Na2CO3法:
(1)除SO4,加入BaCl2溶液Ba+SO4=BaSO4
(2)除Ca2+、Mg2+、和Fe3+和过量的Ba2+,加入NaOH—Na2CO3Ca2++CO32—=CaCO3 Ba2++CO32—=BaCO3 4Mg2++4CO32—+H2O=Mg(OH)2·3MgCO3
(3)除CO32—,加入HCl溶液CO3+2H=H2O+CO2↑
四、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滤纸、漏斗、蒸发皿、坩埚钳、表面皿、PH试纸、抽滤机、铁架台(带铁圈)、小试管、胶头滴管。 药品:粗盐、蒸馏水、镁试剂、BaCl2、(NH4)2C2O4、NaOH、HCl、CH3COOH、
五、实验装置
2—2+2+2— 2—2+2+2—3+2+2+2—
六、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仪器
2、洗涤:先用洗衣粉水刷洗,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
3、称量粗盐:调零,在左、右盘中各放等质量的称量纸,取粗盐称得10.0g。
4、溶解粗盐:将粗盐转入烧杯,加入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放在三脚架上加热溶解。
5、过滤:将滤纸折成圆锥状,置于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用玻璃棒将气泡赶出。
6、加入BaCl2 溶液:待滤液液沸腾,边加边搅拌。
7、静置:继续加BaCl2溶液 ,直至溶液不再变浑浊。
8、加入NaOH—Na2CO3:待滤液液沸腾,边加边搅拌,用PH试纸检验,直到其值为4。
9、过滤
10、纯度检验:称1、0g粗盐,溶解,取一定量于两小试管中,一支加入NaOH、镁试剂,无天兰色沉淀;另一支加入CH3COOH、(NH4)2C2O4,出现白色沉淀。取过滤好的溶液,同样操作,一支无天兰色沉淀,另一支无沉淀。
11、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滤液,不断搅拌至稠状,趁热抽干转入蒸发皿蒸干。
12、称量:冷至室温,称得8.6g
13、计算产率:产率=(8.6/10)*100%=86%
七、实验现象及原因
1、向第一次过滤后的滤液加入BaCl2 时,溶液变浑浊(Ba2++SO42—=BaSO4 );
2、向第二次过滤后的滤液加入NaOH—Na2CO3溶液时,溶液变浑浊;
3、蒸发结晶时,发出“噗噗”的响声。
八、实验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加入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引入了氯化钠。
操作误差:转移过程中的遗失。
九、实验心得
实验之前做好充分预习,大致推测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原因,分析各个步骤的内在原因,理清思路,做实验时就能顺理成章。在检验钡离子是否除尽时,本应取少量离心,但实验中只是粗略的看上清液是否还产生沉淀。学会观察,才能发现问题,懂脑筋思考、进而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在看似平常的现象中找到隐含的知识点,才能进步。
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课程名称:
学生学号:
所属院部:
(理工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xx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环境噪声测量实验实验学时:4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噪声测量的方法,对噪声的大小有一个主观的认识
(2)学会使用声级计;
(3)分析噪声的大小与来源,得知建筑是否符合规定。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HS5633型声级计
三、实验过程
(1)测点的选择:建筑物外1m处,高1.2m;
(2)检查声级计的电池电力并采用校准器对其进行校准;
(3)测量应在无风雪、无雷电天气,风速5m/s以下进行。大风时应停止测量;
(4)记录声级计读数值,保持声级计在L档,每隔5秒读一个数值,共记录200个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原理:将记录的200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20个数值就是L10,L10反映交通噪声的峰值;第100个数值就是L50,第180个数值就是L90,L90反映背景噪声值。等效声级反映了在测量的时间内声能的平均分布情况。计算公式:Leq=L50+d/60其中d=L10-L90测量得出数据(单位:db):
依据测量的的数据得出:
L10(在10%时最大噪音峰值)=58.9dbL50(在200个数据中最大平均值)=52.4dbL90(背景噪声)=47.5
Leq(等效声级)=52.59(Leq=L50+d/60d=L10-L90)
分析: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校园1类的昼间等效声级Leq半桥>全桥,有理论上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有电桥电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全桥的灵敏度等于半桥的两倍,单臂的四倍,而非线性度我们也可以得到单臂最差,因为其他因素影响大,而半桥、全桥由于有和差存在,将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略去。所以非线性度相对来说较好。
d、分析什么因素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怎么消除,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于传感器的精度以及测量时的误差会导致电子称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精度,同时减少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通过全桥连接来减小,同时注意零点的设置,来消除非线性误差。若要增加输出灵敏度,可通过选取适当的电桥电路来改变,比如原来是半桥的改为全桥则可以增加输出灵敏度。 四、思考题
1,半桥测量时,两片不同受力状态的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时,应放在:(2)邻边。2,桥路(差动电桥)测量时存在非线性误差,是因为:(2)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是非线性的。
3,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1、R3为对边)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 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
4,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不需要,只需如图中右图即可。
2、差动变压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了解三段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
(3) 了解差动变压零点残余电压组成及其补偿方法。 (4) 了解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输出的影响。 二、实验数据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特性曲线
A、差动变压器的性能测定
由实验数据我们就可以得到微头右移与左移的特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