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十二天的实习最后结束了。这四十二天的实习生活让我感受颇多,收获颇多,同时,也引起了我对某些问题的思考。
我是在桂林市田家炳中学初一年级进行教育实习的。田家炳中学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学校。初一年级有八个班。其中一到五班是普通班,学生多为附近个体户和菜农的子女;六、七班是联办班,学生多为附近厂矿职工子弟;八班是重点班,学生多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我和我的搭档被分到初一五班实习。班主任苏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老师,面带微笑,看起来很随和。实习第一天,她带我们到班上跟学生见面。当我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就像炸开了的锅般热闹,学生们很好奇地注视着我们,并且很兴奋地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们自我介绍的声音都被他们的声音给掩盖了。私底下,班主任很无奈地笑着对我们说:“吵死了”。我们本以为他们的热闹只是因为第一次见面而且当时是在上自习课。但之后我们才发现,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他们的教室都是那么热闹;不管是上什么课,除了英语课和语文课比较安静以外,他们的课堂都像菜市场那么喧哗,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下方讲话,但当老师提问问题时倒很可能没有学生理会。至于语文课和英语课比较安静的原因是:语文老师是一位很严厉的中年女老师,而英语老师就是他们的班主任。作为实习老师,我们不可能很严厉地对待学生,而作为实习班主任,初来乍到,我们对他们而言,显然是没有什么权威的,虽然他们表现出了对我们极大的兴趣和好感(但这种兴趣和好感并非是因为我们的魅力使他们倾倒,而是源于他们对来了实习老师这一事物感到新鲜和好奇),但要让他们信任我们、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要让学生对我们的教学资料感兴趣,要让学生把在课堂上讲小话的兴趣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我们所上的思想品德课是非考试科目,有些学生这一科目毫不重视。我们备课时可谓绞尽脑汁,在以教材资料作为主要框架下,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设计每一节课,包括举哪些例子,设计哪些小活动,甚至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作了预测,并设想了应对的方法。尽管如此,在课堂上还是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随机事件,有些学生会提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这就需要上课的时候灵活应对了。
实习第一天,苏老师就无限感慨地对我说:“班主任既是老师,又是管家,还是保姆。”实习几天后,我便充分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从上午早扫、早读、课间操到午读,再到晚扫,班主任几乎从早到晚都跟着学生跑。要做一个好的初一年级的班主任,需要有超乎想象的耐心。因为初一学生的自控潜力比较差,而且他们从小学升入初中,适应初中生活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他们明白上课不就应说话,但就是忍不住说,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很多事情班主任都要一遍一遍地叮嘱。而且,光靠权威是不行的,板着脸训斥学生,可能会让违反纪律的学生暂时收敛,但是不会让学生有质的改变。老师就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但是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教师的义务感与职责感。学生的行为再怎样令人生气,老师还是不能骂他,更不能体罚他,而是要耐心引导和教育他,因为他是学生,你是老师。
我们班的学生大多很活泼好动,浑身上下好像有用不完的能量。但是透过不断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着一些让人担忧的问题。
问题之一:有一些学生明显缺乏应有的教养。如在课堂上大声讲话,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话,用桂林话骂人。
问题之二:有长期欺负现象的存在。如班上有一个男同学经常欺负女同学。
问题之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提问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哪些,有学生在下方回答“跳楼、自杀”。类似的状况发生在同一年级的其他普通班。在另一个班,甚至有学生回答“上网看毛片”。
问题之四:一次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居里夫人,结果只有一两个学生回答“听说过”,其他学生则一连茫然。而学生们对流行歌手、影视明星如数家珍。
问题之五:很多学生没有看书的习惯。自习课上,学生完成作业后,不是呆呆地坐着,便是和其他同学打闹或说话,没有人看一些课外读物或预习新课。
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一向觉得这些孩子身上似乎缺少什么东西。一次,在跟初一某个班的班主任聊天的时候,这位班主任告诉我们,普通班的学生的父母大多是个体户和菜农,有些学生的家长起了新房子并把新房子出租出去以后,就整天在家打麻将;更多家长则是整天忙着工作、赚钱,很少过问孩子的状况,更不会去关心孩子想些什么。之后,我从学生交上来的户口本和档案卡中了解到,我们班的学生的父母有工作单位的只有一两个人,其他的都是个体户或者是菜农,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女。透过跟学生的交流,我还证实了那位班主任所说的状况。为此,我感到了深深的担忧:此刻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超多有用无用、有害无害的信息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主动或被动地理解了很多无用的、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的信息,而他们对善恶是非又缺乏正确的决定,如果家长疏于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即使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再严格,但家庭教育明显滞后和不到位,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也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同一实习组的张雪怡同学进行交流,我们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初中的班主任就应是专职的,最好是由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人来担任,至少由学过心理学的人来担任。也许,这但是是一个完美的愿望罢了,但我仍期望它有一天变成现实。
透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生心理辅导员和高一年级班主任的实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如此的渴求有一位知识比较丰富、潜力比较全面的、能倾听自我心声的朋友。作为他们的朋友,我惟有仔细倾听、耐心询问、认真思考,最终协助他们增强认知正确看待和科学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作为语文老师,应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精心备课、认真组织,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同学,用清晰的话讲解好每一个问题,用深切的情表达每一个核心思想。
这一个月来,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切关注。他们以真诚而友善的眼神看着这么一个身材矮小却潜力突出的老师充满自信的走过,走过令我难忘的实习。
同学们在我的讲座上用心提问、仔细听讲,尔后以热烈的掌声鼓励,鞭策着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创新开拓,不断进步!
我,以一颗真诚的心、朴实的情,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打动了学校的领导、老师和亲切、可爱的同学。
在此,我衷心的向他们表示感谢,个性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老师、分管领导;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大学老师、关心和帮忙过我的同学。
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一开始的时候很怕,此刻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而且能够拿到优秀实习生,所以,得到一个启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对自我失去信心。
20xx年10月10日我随系实习队来到了环境优雅的大沥盐步三中,进行为期40天的教育实习,这次实习是我们四年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唯一一次,所以,随队的23名实习老师都格外珍重这次机会,认真地投入到了实习工作当中,在实习即将结束的时候,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实习老师都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舍不得哪里美丽的校园,那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还有那些对我们给予无微不至关怀的学校领导以及悉心指导的老师们,现在实习已经结束了,在此我总结一下自己在这40天里的学习工作生活。
这次教育实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语文教学,二是班级管理。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的进步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实习之前,备课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实习之后,已经能独立备课,包括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内容的编排等等基本都能独立完成,然而,备课只是为上课做准备,最终的目标是把课上好,如何才算是把课上好,我认为可以从学生们的课堂反应得到答案,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如果能使用一种学生容易接受、富含知识性又不失幽默的方法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得到激发,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就是成功的。通过不断的听课、观摩、试讲和正式授课,我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尤其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与自信,在遇到突发情况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冷静与淡定,在调动课堂气氛所使用的诙谐幽谐的话语,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拘一格都得到了原语文老师马洪清的赞赏。
在班级管理方面,从实习的第二个星期开始(第一个星期段考)我们就全面介入到班主任工作当中去,每天从监督学生搞卫生,到检查自修纪律,从分析学生情况,到培训班委干部,从指导获奖学生写感言,到找违纪的学生谈话,事无大小,我们一一过问,班主任工作细小繁多,却必不可少,它是维持班级纪律和树立良好班风学风的有效保障。
我认为,教师管理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管”就是为了“不管”,如果能够通过前期的教师管理获得后期学生自觉学习和遵守纪律,那么这种管理就是成功的,然而,初一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弱且处于性格的叛逆期,很多时候不仅不能遵守纪律,而且还刻意地去违反,因此,有效的班级管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
关于班级管理我有两点意见:
一、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的事,更是班委干部的事。教师想管理好班级,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该培养一群敢管理、会管理、善管理的班干部集体,定期给他们开会,灌输管理理念和方法,促使他们以身作则,树立先锋模范作用。
二、对待学生要赏罚并重,软硬兼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在学生中宣传,给大家树立起好的榜样;而对待屡屡犯错、屡教不改、性格倔强的同学,我很赞同钟老师的意见,她认为对待这部分同学,仅仅通过教育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应该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但如果惩罚后学生还是一肚子的不服气,那也不行,还要耐心地教育一番,使得他们心服口服,打个比方:打了他们一巴掌还得给他们糖吃,把他们哄回来,这样才能有效管理这部分学生。
40天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却收获了很多,有的是在大学课堂上永远也学不到的,除此外我收获了一份真挚友谊,真心祝愿我那班学生学有所成,永远都快快乐乐。
在高中生活学习过的我们经历了大学的学习后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当我们重新回到这个让我们既爱又恨的叫做“高中”的场域时,我的感受是复杂的。因为在那种地方生活过所以感觉有点亲近和熟悉,由于已经不可返回地离开了那个与高考紧密相连的“高中”阶段所以与之产生了疏离感,更因为经历过大学的生活所以我似乎不认识那个让我经常失眠的地方。这所高中被外界称为最好的重点高中,以其学生高升学率和高出国率而出名,这与我生活过得默默无闻的普通县城高中很不一样,这让我感到陌生与不适。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我常常走神,思绪飘散得很远,但我还是愿意谈谈我的一些学习的感受。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需要进行入职以前的教育培训,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需要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也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这些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都是必须的,也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而存在,但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对于教师来说不是全部,更不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最多只能算作底线,教师作为一个有效的实践者必定会具有自身无法摆脱的风格,而不是技能的存在或类似于工具的存在,一个良好的教师是应该具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文化底蕴的存在者。
教师在走向讲台以前就不断地把自己的童年经历、个人生活史和专业训练无意识地整合到一起了,这种联合不可抵抗而且会强烈地影响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这就是为何有的老师风趣幽默,有的老师的课堂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有的`课堂会枯燥无聊让人不堪忍受的原因。因为教师本人是个内心丰富细腻的人,所以他的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令人乏味的庸俗的个体能够组织起有意义的课堂生活。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最有文气的生活,他们不断亲近文字,感受童心,有充足的时间和方式表达自己的精神向度,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同时,教师又是一个实践者,文化的深邃和悠远能够也更多地在他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展现为一种精神气质,形成能够吸引和感染、感动学生的气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是这个背景文化的表达,他的教学活动是他自己的,也是他所在的文化的。在我看来看来,不经常阅读的教师是无法承担这种文化实践的,不幸的是,很多教师真的不读书,在课堂中显示不出书卷气。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者,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让人感动的人文气息,让人在充满俗气的世俗生活中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形上芬芳,一种人文精神浸润在课堂各个环节之中使课堂进行的流畅而不生硬。人文精神对于教师工作来说是一种积淀,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行为的外在的表达,两者相互渗透互为表里。
在观摩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相互切磋的过程,评课专家的共识也是年轻的教师有改进的空间,讲课的高手经过了实践的摸索和时间的打磨。好的教学是教师不断摸索,善于反思的结果,教师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琢磨教学的每个环节,不断总结自己工作的失误,不断改进才有了精彩流畅的课堂。
教师任何一节课都不是以后可以照搬照抄不断复制的经典,别人无法复制,自己由于自身各种因素的变动也不会重复。任何一节课的结束都是一段教学的终结,另外,这种结束也是新的教学旅程的开端,教师会重启另一段行程。人是宇宙的匆匆过客,我们不断地在时空的界域中进行一去不复返的穿梭,进行着生命的流动。走完一段路,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是回望而已。除了向后回望以外,我们还经常地向前展望,确定我们未来的走向。我们在回望与展望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前行和已经到达的地方。我们也是在不断地回望中确定自己的宇宙人生的文化坐标,清醒地自己来自何方,身在何处,即将走向哪里。也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之中,决定着“我是谁”的构想,使得存在的可能性从多个方面向我们清楚地展开。
事实上,我们进行学习和思考也构成了自我前行的过程,我们也是在路上的过程,人的生命是一段路,一座桥,我们不断地行走,拥有广阔的胸怀的人才能够行者无疆。教师在课堂以外和对于课堂外的关注东能够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都形成了路上得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