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事迹材料范文十篇
李威同志,1957年1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xx年参加工作,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治保主任,现任党支部副书记。
在工作中,他积极主动、精神饱满,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想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忧,急群众之所急,排群众之难。他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和谐新村为目标,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工作作风扎实,工作成绩优异,在各方面都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一、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思想作风建设,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等活动中他都率先参与学习、讨论。在工作中,他积极学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为村“两委”决策和群众致富建言献策。
二、抓好党建,加强组织建设
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同志同志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活动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凝聚民心重要抓手,以争创 “五个好” 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指南,在组织、队伍、活动、制度、保障上做文章,积极带领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新精神、新动向,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把党员、群众思想统一到发展本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致富的思想上来。积极开展了“创先争优”为主的党性实践活动,进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通过实现无职党员设岗定全覆盖、公开承诺全参与、群众监督全过程,确保争创活动取得实效,使广大无职党员“无位有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较好体现。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20xx年,共培养了4名年轻有文化的致富能手为中共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级后备干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促进发展,带领群众致富
养殖业是 村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该村有很多养猪、养牛大户,在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他积极组织群众参加了养殖技术培训班,共开班3次,培训养殖专业户150余人。
为了打好经济发展根基,增加农民收入, 同志大力扶持和培育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烟叶种植。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今年群众种烟积极性不高,烟叶种植难度大,针对这一情况,他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工作,宣传新的烟叶收购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他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努力协调烟田,带头把自己耕地作为烟田,20xx年全村共完成烟叶种植1000余亩。
三、深入群众,踏踏实实工作
村里有事, 同志总是吃苦在前,以身作则。他经常深入到农户,田边,地头,带领群众种植高产经济作物,指导群众科学施肥、科学管理,以达到丰产丰收。他还坚持每月都走访老党员户、老干部户,向他们取经问策,走访贫困户、“五保”户,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村里的公益事业需要资金,他就组织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复村组道路,保持村庄清洁。工作中,他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做好涉农资金发放和民政物资发放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落实农村低保户、五保户评定工作。
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前头,把群众的难处放在心头。对于难于解决的矛盾和难题,他多次召开两委会、支部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做到措施出台让群众放心,事务处理让群众称心。
四、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解决好农村土地纠纷,是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衡量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关系农民对党的信任。他在处理土地纠纷时,通过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给予解决和解释,把大部分的矛盾都被化解在了萌芽状态,使干群关系得到好转,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称赞。
为了保一方平安,构建社会和谐, 同志经常带领村干部走访村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地宣传党和国家政策,让村民们以大局为重。对于出现的矛盾,也不回避,一遍又一遍地和村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决不让矛盾扩大化,为政府减轻了工作压力。
同志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为一名村干部,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世人皆知的名誉,他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无声无息的奉献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所做的每一件事虽平凡又普通,但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了一种不平凡的就业精神,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付出了满腔热忱、捧出了全部真诚,处处折射出党员的先进性,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光辉理想。
张聪富同志出生于1965年8月,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担任黄坦镇培头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努力学习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在发展本村农业,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质,改善村级经济状况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抓学习,强素质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他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严格以“三个代表”的要求规范自己,以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认真领会并坚决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理政能力。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根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对全体党员定期进行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员会议,,坚持学习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坚持开展党员争先创优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为民服务意识,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
二、抓班子、强队伍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了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三、抓经济,促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促进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台阶,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他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文章,千方百计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他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是致富能手,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扶持发展养殖户。同时,他利用自己路熟门广的优势,当起全村群众的经济人,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业务服务,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20xx年,他带领全村干部及广大村民积极打造畲乡风情园建设,新建停车场,拓宽培头公路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畲家农家乐建设,使培头村村容村貌大大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四、关民生,体民情
时刻关注关心并深入本村所有三无、五保、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亲临现场,排查险情。春节期间,代表组织关心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家庭,对本村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任何矛盾上报不上交,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在他的影响下,村党员中形成了积极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党员的党性得到了提高,党员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张聪富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实际行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起了一个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
张桂梅帮助过很多女孩子,每个女孩的渴望和困难她都感同身受,每个女孩她都熟悉、记得。也是因为此,一个放羊女孩从她那里得到了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是一次去往通达乡家访的路上,车子在山路上蹒跚前进,惊扰了路边的羊群,与一个蓬头垢面的放羊女孩擦肩而过。
突然,张桂梅叫住了司机:“柯师,停一下车,那个女孩好像很熟悉。”
车子停了下来,张桂梅努力在脑海中翻找着回忆,一个名字脱口而出——张桂梅说:“对了,就是她!快倒回去。”
放羊的女孩还在路边,呆呆地望着去而复返,最终停在她面前的车子。
张桂梅下车,一边迎着女孩走过去,一边大声喊着女孩的名字。
女孩宛若从梦中惊醒,眼泪夺眶而出,冲进张桂梅怀中,哭得很伤心。同行的人员略有些惊诧,只是路边的一眼,张桂梅就认出了女孩。
待女孩的情绪稳定一些,张桂梅问起女孩在路边放羊的缘由,女孩曲折的命运逐渐显现。原来,这个女孩曾经因无人抚养被收入张桂梅负责的孤儿院,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被亲戚带走了。然而,贫困的她还是没能走进校园,只能辍学牧羊。
听罢,张桂梅拉起女孩,说:“不行,(你)不能这样毁了,你跟我走!”她给女孩的亲戚打了电话,并让女孩留了地址,说过几天来接她,这才与女孩依依惜别。
过了几天,张桂梅果然践约,把女孩接回了孤儿院,并让她继续读书。后来,这个女孩考上了艺术学校,彻底走出了大山,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再回望那一天,回望女孩和张桂梅擦肩而过的瞬间,让人不由感慨那也是与命运擦肩而过的瞬间——女孩如果不在路边放羊,张桂梅如果不经过那里,女孩的一生将完全是另一种模样,是张桂梅给了她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是两次。
1996年入党,目前是管道煤气分公司供气服务所机具班班长。该同志忠诚党的事业,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本职工作,熟悉维修业务,始终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勤奋务实的作风,严格班组管理、规范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1994年 7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1996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1999年4月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且连续多年来一直都被评为公司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
工作在维修服务第一线,平时非常注重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指导工作,做到了政治上坚定、工作上勤奋、作风上清廉。因工作需要,他从维修班长到装表班长直到现在负责机具班的工作,无论岗位怎样变化,他始终坚持“安全供气、优质服务”的宗旨;坚持始终如一、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多年来的优质服务,使在广大用户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尽管他目前已不在维修班,但经常有用户慕名前来要求杨师傅为他们服务。平时他总是重活脏活累活抢着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实际行动表达出“向我看齐”。燃气管网抢修及户内维修所需要使用的工具、配件等材料都由机具班负责,可谓责任重大。他带领班组成员仔细地分类保管好这些工具材料,并做好领用台帐,严格控制好材料的进出。每次有抢修任务,机具班都能及时提供作业工具和材料,确保抢修任务的圆满完成。每完成一次抢修、维修任务他带领伙伴们总是及时将各种工具收集清点好并清洗干净,同时做好工具、设备的保养,以备下次使用。他们的辛勤劳动极大地保障了燃气抢修工作的顺利完成。
有着强烈的团结意识和集体意识,对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都认真落实,积极完成;同时他为人正直、坦率、诚心待人,热衷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从不争名夺利。他经常说提高服务质量,不但要体现在礼貌用语和约期不误等服务态度上,更需要体现在服务技术水平上。只有不断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才能切实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全面提高燃气职工的整体形象,这也是三个“代表”在我们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作为维修服务战线上的老标兵,他时时、处处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任劳任怨,从不分份内份外;对业务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对同志满腔热忱,诚意赤心,凭着他出类拔萃的业务能力,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誉,为全公司的服务“窗口”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经全体党员推荐,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于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时从延川财政局调入xx市地方税务局分局。进入地税局后,他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从最基层的专管员干起,勤于学习,善于积累,很快进入了角色。他立足本职工作,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干就是八年。
作为一名年轻的同志,始终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先进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治觉悟,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去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同时将理论学习与税收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落实到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去,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个人的党性修养锻炼,坚决抵制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不断加强行风、纠风、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搞好廉洁自律,规范廉洁从税行为,坚持按照《税务干部廉洁自律十五条》的标准,对照检查,秉公执法,自觉做到一身正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对全所税务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过好“金钱观、人情关”。加强行政执法监察,严禁工作拖拉,语言粗暴,态度蛮横;落实限时服务,着装挂牌上岗,使用文明语言,为纳税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搞好预防职务犯罪,这些年来,他对照正反两面典型汲取深刻教训,提高尊纪守法的自觉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惕,养成良好的思想工作作风,当好人民的公仆,为全面完成各项税收任务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在担任基层专管员的八年里,他不折不扣的执行国家税收政策,认真遵守“五要十不准”的要求,坚决杜绝收人情税、关系税。在担任南泥湾税务所所长之后他面对权力保持清醒头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接受任何影响税收工作的宴请,同时他完善了各项廉洁制度,根据基层所的特点先后制定了《个体户营业额评定制度》、《企业纳税辅导制度》、《建安、零散税源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填写回执联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将每一项执法行为都透明化、公开化,坚持所长和所员相互考核,相互监督,加强了对税收执法权和管理权的“两权”监督。
对工作,爱岗敬业、一丝不苟,讲大局,重团结,不计个人得失.担任南泥湾税务所所长后,他面对所里连年落后,制度不全,作风涣散的现实情况,以身作则,从整顿纪律入手,以组织收入为核心,积极鼓励、调动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摸清税源,他带领大家跑遍了所辖五个乡镇的所有企业和个体户,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同时积极走访了各外地来延钻井企业,对税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项征管工作有条不紊,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提高了“申报率、入库率”。他领导着南泥湾税务所从以前分局的老大难一跃成为全局的先进税务所,所容所貌焕然一新,基层税务干部信心倍增,基层税收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
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注重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税收工作问题能力。他进入地税系统后,为了尽快熟悉税收业务工作,自己购买书籍,废寝忘食钻研税收业务问题,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虚心请教老税务干部,在很短的时间内,业务水平有了一个相当大的提高。在从事税收工作的十多年中,他始终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根据税收工作的需要,他不断积极主动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于XX年完成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的本科教育。为了适应税收信息化的要求,他刻苦学习计算机知识,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从最基础的打字学起,到后来熟练操作税收征管软件。在南泥湾税务所担任所长后,他在所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向分局争取资金支持,不断改善基层的办公、学习环境,手把手的教业务,手把手的教基层税务干部操作税收征管软件,大大提高了税收征管水平和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以基层为家,吃、住、工作坚持和其他税干同标准,不搞特殊,时时处处为下属着想,为他们坚决实际困难,并勇于为他人承担责任,遇事坚持原则,不搞“一言党”,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使大家放下了思想包袱,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几年来,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以为国聚财,为纳税人服务为己任,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在以后更长的工作时间里,他会倍加努力,扬长避短,为圣地的地税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928年,周永开出生在四川巴中一户农民家中。年少时,他亲眼目睹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打土匪、分田地,为农民办实事,革命的种子从此便埋藏在他幼小的心灵。
1945年初秋的一个夜晚,17岁的周永开举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那一天起,周永开暗下决心,“一定要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实事”。
怀着这样的初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周永开从事地下党工作,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毅然开展武装斗争;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原巴中县委副书记、书记,原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副书记、地区纪委书记等职。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一直用行动践行自己年少时许下的承诺。
认真、较真,是他最鲜明的性格特征。时至今日,周永开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了4年零40天的纪委书记。他反复强调:“当纪委书记,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坚持原则”“惩贪治腐,不能只面向基层干部,必须从领导干部抓起。”提起当年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顶着许多压力,查办了两个地区副专员的案件,都依纪依法给予了处理。“我一生最痛恨的是对党不忠诚、背着组织干坏事的干部。今天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英明的决策。”
“我们必须得罪贪腐分子,让人民相信我们。”纪委书记的工作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初心和信念,“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支撑我的始终是不变的信仰。”
离休后,周永开寻思着要贡献余热,便带着两名退休干部奔赴花萼山。10多年来,他先后50余次上山,长时间蹲点护林,一次在翻山越岭时不慎跌倒摔成重伤,住院治疗几个月才康复。以前500多亩的荒芜之地,如今已被华山松和漆树等装扮得绿树成荫,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国家社会公益项目实验基地。
花萼山上的“清风林”与腊梅,是周永开最魂牵梦绕的美景。今年,周永开先后两次回到花萼山,再看看那片山、那些树……
背影过后,人们不禁感慨,周永开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兑现了他当初“把绿色还给大山”的铮铮誓言。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群众对我的支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一腔热血情洒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圆了山区女孩的读书梦,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出新的篇章。
张桂梅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岭楷模”等荣誉。
创办女高 圆山区女孩读书梦
初秋的华坪县城凉意沁人。凌晨5点,天空还一片漆黑,位于华坪县“儿童之家”孤儿院内,张桂梅宿舍的窗子已经发出微弱的灯光。20余分钟后,灯光熄灭,随着一声关门声响,她匆匆出门,前往相隔几里远的华坪女子高中,开始一天的工作。十几年来,无论严寒与酷暑,张桂梅的这一习惯始终未曾改变。
15岁时,张桂梅随支边的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随后在丽江教育学院(现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书,毕业后与丈夫一起到大理任教。丈夫突然病故后,她孤身一人来到华坪县民族中学,成为一名普通老师。教书育人过程中,张桂梅渐渐发现,当地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有一次,她去家访的途中,认识了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由于家里贫困,女孩想继续求学,但父母却打算让她嫁人。
听了小女孩的话,张桂梅心如刀绞。“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承担。”“不行,彩礼钱我们收了,再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张桂梅的努力劝说并没有打动孩子的父母,这件事成了她的心病。此后,她萌生了创办女子学校的想法。张桂梅说,她想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让她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要创办学校十分艰难。回顾学校成立之初的场景,华坪女子高中老师罗梦华至今难忘。据罗梦华介绍,一栋孤零零的房子矗立在一块四周长满荒草的空地上,这就是最初的华坪女子高中。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曾经身患重病的张桂梅,每到寒暑假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四处募捐。有一次,她去企业募捐,人家就放狗追她。筹集资金建学校的过程中,张桂梅常常委屈地哭,但哭完了又继续咬牙坚持。
20__年,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子高中终于建了起来,教学楼的墙上贴满了每一笔捐款的来源。学生的课本、住宿、校服都是免费的,张桂梅的愿望得以实现。
鲁绍辉,今年48岁,一个极普通的农村无职党员,有人说他:“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
板桥河村共有共产党员28名,其中农村无职党员22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无职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党员先进性标准之间呈现出较大差距。不能、不会、不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新举措,板桥河村党支部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实际情况,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设置村务财务监督岗、科技带动致富岗、外来人口管理岗、精神文明建设岗、社会治安岗、民事调解岗、义务志愿服务岗等岗位,以村党支部为单位,采取自我认岗、支部定岗、群众荐岗等方式,为无职党员定岗定责。
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制度推行以后,板桥河村先后涌现出十余名先进无职党员代表。鲁绍辉就是其中一位,他自从上了该村“科技带动致富与民事调解岗”后,充分发挥着作为一名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主动、积极投身于板桥河村的科技致富,科学种田建设当中。老鲁曾慷慨的说过:“作为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设岗定责制度的推行,使我成为了一个无职有岗,无位有为的人,让我们这些农村无职党员能够结合自身特长发挥余热作用。”
人生观:把爱心献给群众,把丹心留给党
鲁绍辉曾在板桥河村任科技副村长4年,通过多年的历练,老鲁已从一个年轻、冲动、充满热情的青年,逐渐成为了一个沉稳、果断、责任心强的老革命。
他在自家责任田开始引种繁殖野生天麻、党参等多种中药材,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专门到外地种植区参观学习,经过一年的潜心钻研,他成功了,当年收获了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农户也开始种植起来,并逐年扩大规模。同时,他率先种植魔芋,几年中,他成了魔芋大户,随之,板桥河村的魔芋逐渐走上规模,批量流向市场,并成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产业。 ,板桥河村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党员党性观念退化、组织观念弱化、宗旨观念淡化、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消极化等问题,从教育引导入手,在不计报酬、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协助村、组开展工作,并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并在全村进行广。老鲁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应该为村内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事纠纷调解出份力,所以第一个就积极报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调岗”。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老鲁听到报道又积极组织该义务服务队的其他成员捐资自发奉献爱心,在老鲁的宣传带动下,虽然每个人捐献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仅板桥河村在一天的时间内就集中捐集了一万八千余元,还有很多未来得及赶上的,或者在外地通过其他方式捐献的还不计其数,尤其有几位残疾人手拄双拐,一只腿行走几公里路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部分生活费都送了上来,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动不已,有的队员自己献了爱心,也交了特殊党费,还让家中其他成员也另行捐献。 农历腊月二十六,春节将至,考虑到还有居住偏远,却拒不入福利院的孤寡老妇人彭远梅,无儿无女,年岁已高,恐怕生活上有困难,于是,老鲁请示村支部后,又商议组织慰问,一行无职党员队伍共8人,年纪最大的已有六十岁,不辞跋涉几十里,冒着冰雪严寒,将凝聚着整个队员及村委干部的一份温暖和爱心,亲自送到彭老妇手中。
上岗后,老鲁为了大家出行方便,能够早一点发家致富,他多方协调,奔波带动全组人民修组级公路,当有很多人不愿出钱出力,老鲁通过自己每天在工地上辛勤的劳作,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在他的坚持和带动下,历经两年多时间,这条公路已通往全组的每家每户,正积极的发挥着效益。大家都认为,鲁绍辉最大的精神寄托,是他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有人说我傻,尽做亏本的事,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为群众服务。”老鲁坚定地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也什么都得到了。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他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是一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
党员观:无职应有为
作为一名农村无职党员,鲁绍辉收获的除了快乐,还有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老鲁上岗两年多来,一直兢兢业业,村里有什么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里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出谋划策。想起这一年来付出的艰辛和收获,他笑着说:“别人赚钱,我‘赚’的是信任与人心,金钱也许会成为过去,但信任是不会远走的,所以我还要继续 努力,争取‘赚’得更多。”板桥河村党支部始终这么觉得:尊重农村无职党员的精神需求,通过设岗定责,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为村民服务。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通过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定岗定责,不但给了农村无职党员荣誉,也赋予了他们责任感和使命感。“引”着农村无职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逼”着他们在发展经济、科技致富、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促”着他们必须做一名合格的政策宣传员、共同致富的战斗员、维护稳定的安全员、依法治村的监督员和热心群众利益的服务员,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张桂梅,但对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来说,张桂梅却是改变她们命运的人。20__年,张桂梅创办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免费接收贫困家庭的女孩。十多年的坚守,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也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
张桂梅的坚守,源于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仰,源于对教育扶贫的信念。华坪女子高中的办学成绩,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贫困地区孩子缺的不是天赋,不是智慧,而是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缺少像张桂梅这样呕心沥血付出的优秀教师。当他们遇到像张桂梅这样的燃灯者,兴趣被点燃、潜力被释放,也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而且,发展乡村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还具有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所以,弥补乡村教育短板,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国家共识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受限于客观条件,乡村教育仍面临人才下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据统计,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国家达到45.5%。
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需要教师自身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也需要给乡村教师一份坚实的制度和物质保障。只有让乡村教师的腰杆更直、钱包更鼓,切实为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地区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解决收入、住房、医疗保障、职业发展等问题,让他们可以为乡村孩子付出的同时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乡村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这是我和妻子对在一线抗疫人员的一点心意,请一定帮我们送达武汉,拜托你们了。”20__年2月13日上午,周永开夫妇将早早委托儿女从银行取出的10万元现金,郑重地交到了达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中。
今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身影,始终牵动着周永开的心。当他得知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干部群众超常付出,自己却不能帮上什么忙,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定要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思来想去,最终周永开和妻子商量决定,捐出平日里省吃俭用下来的10万元积蓄,为帮助武汉战胜疫情尽自己的最大所能。
“无力上前线,小情助武汉。疫情当前,我们年纪大了,就只能捐出一点钱表达心意。”周永开说这话时,眼中泛起了泪光。
周永开对“公”慷慨,对“私”却极度苛刻,每一笔捐款都是他和妻子吴应明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而来。每每回忆起当年“地下工作”期间的场景,他便感慨万千,说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对于物资方面“自己够用就行”。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上世纪十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60多平米的老屋里,每一件家具都说得上是“古董”了。沙发破了,就拿布遮盖拿线缝上;椅子坏了,就用绳子固定绑住;一套蓝色中山服,更是穿了几十年。
然而,每当遇到那些有益于群众的事,周永开却总是慷慨解囊。自掏腰包购买树苗,守山护林;捐赠奖学金近20万元,助学救困;多次主动缴纳特殊党费,20__年7月一次缴纳10万元……
这些年,他已经记不清捐献了多少钱,但他始终记得“把一切奉献给人民”的庄重承诺。“共产党人没有私心,等我们老了,我所有家产包括这房子也捐献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