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科技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3篇)

科技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1

,20xx年毕业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毕业后进入*公司工作,现任*项目部总工程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潜心于施工技术、安全、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其工作认真、诚实肯干、勤于动脑、善于总结、爱好学习的工作作风,深得身边同事们的好评和认可。在技术方面,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勇于实践应用,始终本着技术为生产服务的理念。坚持通过技术改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认真钻研技术,积极进行技术改进

1.1线路工程位于戈壁荒漠,临时用电负荷不足、焊工短缺,导致钢筋加工无法满足现场需求,果断提出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代替电弧焊。该技术在线路工程尚未大量应用,从滚丝机设备选型采购、连接套筒采购、设备调试、人员培训、工艺试验、半成品及成品检验,全程指导,首次应用工人的操作经验缺乏,对质量控制关键点不熟悉,亲自上阵进行示范,并编写了相关的质量控制手册,对工人进行了相关培训,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与电弧焊相比,机械连接具有连接强度高、设备简单、操作简易、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的解决了钢筋加工难题,并且保证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为项目部创造了经济效益。

1.2组塔阶段,业主要求调整工期,加上甲供材滞后,有效工期短。根据现场地形,在对本标段166基铁塔塔高、段重、平口高度等进行数理统计的基础上,设计了采用25t吊车负责底段至平口吊装、70t吊车负责曲臂以上部分吊装、130t吊车进行较高塔顶部吊装的机械流水式施工方案。通过合理安排吊车进场顺序,控制吊车数量,充分发挥吊车效率,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降低了施工成本。

1.3本工程土质大多数为岩石或坚土,地锚坑开挖需要爆破或采用挖掘机完成,施工成本高、耗时长,采用钢筋余料,加工了框式摩擦地锚,经过两次试验一次改进,终于获得了成功,解决了地锚开挖难题。摩擦式地锚可重复利用,运输方便,受到了施工操作人员的欢迎,同时,为戈壁荒漠地区摩擦式地锚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4本工程导线部分采用新型扩径导线,为保证施工质量,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汲取经验,向设计单位、扩径导线生产厂家、金具供货厂家虚心请教,全面掌握相关技术资料,对扩径导线滑车包络角要求、卡线器卡口长度要求、耐张线夹及接续线夹压接、展放张力等,均编制了保证措施,为扩径导线施工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同时,按照工期计划,扩径导线将在冬季进行施工,为保证施工安全,加快施工效率,提前进行架线线长计算,通过确定线长,及时与导线厂家沟通改变导线盘长,减少了导线接续压接次数。既减少了接续管采购量,又减少了压接环节,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勇于创新,探索技术、资料管理新思路

2.1数码照片管理一直是线路工程施工档案管理的一大难题,数码照片的数量和质量,往往达不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凭借多年施工经验,以及在国网交流公司挂职多次作为专家参加流动红旗、工程创优检查的经验,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合格数码照片,制作了数码照片采集样板口袋书,通过图片示范和文字说明,生动直观的阐述数码照片采集的要点。在施工前,组织施工队长进行了数码照片采集要点培训、发放口袋书、进行数码相机使用及参数设臵教学。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收集整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通过提前策划、过程控制和不断总结提高,使得本工程数码照片采集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采集数量和质量均满足要求,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2.2基础隐蔽工程签证记录表格及填写的改进。

基础隐蔽工程签证记录,数量多,填写内容复杂,返工率高。通过与业主、监理沟通,改进表格形式,提出所有设计值均用电脑打印的做法,既不违反相关规定,符合现场实际,又减轻了记录填写人员的工作量,确保记录版面美观,符合归档要求,获得了质监站及新疆电力公司档案馆人员的认可。

三、热心友善,对于自己掌握的技术,从不吝啬传授

3.1热心友善、乐于助人,对新入厂技术人员,十分热心辅导,定期找技术人员谈话,指点学习内容和方向。自己收集的教材、学习资料,也毫不吝啬分享。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讨、规范规程学习,使技术人员加快成长。

3.2线路工程工序多,导致施工记录种类繁杂。即便是利用电脑辅助,手动录入,也是一件相当耗时费力的事。采用Word与Excel电子表格通过邮件合并功能,使两者有机结合,数据与表格分开存放,既提高效率,又便于纠错。每到新工程,都会耐心的将此方法传授给技术员。目前,在年轻的技术员当中已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同时,对自己工作之余编制的自动计算、自动绘制软件也毫无保留,如抱杆受力自动计算表格、地锚抗拔力验算公式表格、导线弧垂曲线绘制程序、连续上下山档爬山值计算表格、数码照片自动统计等。

四、求知若渴,孜孜不倦

线路工程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却每日坚持学习。他始终认为,创新的灵感不是偶然,而是平日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只有丰富自己的阅历,开阔自己的视野,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联系于实际,才能更好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网络对于他来说,主要是获取知识的工具。通过网络下载技术书籍、论文,博览群书,汲取别人经验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科技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2

2月5日下午,攀钢钒轨梁厂办公楼420办公室,一名青年男子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跳跃。随着各种代码的不断输入,屏幕上的三维立体模型逐渐清晰了……

这名青年男子叫朱华林,是轨梁厂一名普通的职工。今年4月,他主研并成功开发“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实现了对钢轨矫直扭矩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矫直效率,同时降低了电能消耗和设备损耗,在国内同行业中尚属首创。

一名普通的岗位工人,是如何成为技术人才的呢?

勤学,打下技术基础

朱华林1996年毕业于机电学院轧钢专业,2019年到轨梁厂万能生产线矫直机岗位工作。

矫直机岗位处于重轨生产线的中间位置,对重轨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万能生产线的平立复合矫直机是从意大利引进的一套先进设备。面对全新的设备、全新的技术,朱华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遇到不懂的就看书学习,或向专家请教。

爱琢磨,是领导和同事对朱华林最深刻的印象。

玩电脑游戏是很多年轻人的爱好,朱华林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朱华林在玩游戏的同时更注重对电脑知识的学习,思考得更多的是游戏的设置和开发。几年下来,他不仅掌握了常用软件使用,能排除电脑常见故障,而且学会了编程等知识,为开发数字模型打下了基础。

钻研,夯实技术功底

平立复合矫直机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钢轨在长时间连续矫直时,矫直辊的线速度出现了不匹配现象,使各辊之间相互干扰,产生较大的扭矩值,造成矫直机电机电阻出现过热、烧损现象,严重时造成设备直接停机,不能连续生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轨梁厂的科研人员和岗位人员采取一次次调整辊径等方法,减少扭矩干扰,但效果并不理想,矫直辊的线速度不匹配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为什么会出现矫直辊的线速度不匹配现象?”“扭矩值如何减小?”一个个疑问在朱华林脑海中产生,一个个破解问题的方法随之而来,但又一次次被排除……

“能不能结合计算机数据来控制?”2019年的一天,朱华林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紧接着,他开始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推演。同年底,他撰写了《矫直扭矩干扰浅探》论文,包括图形、表格、计算公式等。这篇论文中提到的“矫直机各辊线速度匹配公式”,引起了轨梁厂领导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当得知厂里提供支持,验证我提出的公式时,我高兴坏了,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因为我是岗位工人就不重视我的成果。”已过去一年多时间,朱华林讲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兴奋不已。

正是靠着这股钻研的劲头,朱华林和该厂型材首席工程师陶功明,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在钢轨生产过程中大量收集数据,反复对数字模型进行分析、模拟试验,成功研制开发出与矫直机线速度相匹配的“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

今年4月,“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经过多次上线调试,成功实现了矫直扭矩调整的计算机数字模型控制,解除了人工调整扭矩时因画面显示工艺参数不真实而无法准确判断故障的难题,确保了计算机操作画面上的显示参数就是实际值。参照实际值,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判断矫直工艺对钢轨质量的影响,从而快速进行调整,使设备得到保护,保证矫直机电机无过热现象,有效延长矫直机电机及传动机械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和钢轨矫直效率,实现了钢轨矫直生产高效率、低成本。

勤奋,积淀技术实力

今年初,轨梁厂本着“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成立“首席工程师研发团队”,朱华林成为其中一员。

当兴趣爱好与工作结合时,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如今,朱华林不仅要在生产现场收集设备运行数据,还要通过电脑软件对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参与研究的项目有四五项。

“加入‘首席工程师研发团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好机会,我没有理由不努力。”从朱华林不多的言语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他在本职工作中的不懈追求。

科技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3

姬,2019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19、2019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2019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2019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鲁桥镇科技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都是姬努力工作的结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