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考察报告范文

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考察报告范文

7月中下旬,我们来自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单位的100名学员,在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带领下,赴江苏省无锡市委党校学习。期间,考察了无锡、南京、苏州、杨州、张家港、杭州和上海等地城市建设,参观了无锡市的海澜.团、隆力奇.团等现代企业。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思想眼界,感受了时代气息,学到了敬业精神,悟到了发展真.,感到受益匪浅。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格外引人注目,堪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华西村属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土地面积30余平方公里,现已兼并16个村,辖3万余人。该村企业发展迅猛,除工业企业外,还拥有自己的宾馆,创办了自己的旅游公司,生产“华西”牌香烟。20xx年,该村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307.8亿元;人均收入超过10000美金,人均交税超过40万人民币。该村一直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村户中资产最少的超过100万元,但最多的也只有1000余万元。全村户户住别墅,家家有轿车,多的达3辆,全村共有600余辆。华西村曾一次性办过万人宴,创立了自己的村歌,还仿造有小天安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华西村先后实现].的..了四大步跨越:即70年代造田,建设农业样板村;80年代造厂,推进农村工业化;90年代造城,推进农村城镇化;21世纪腾飞,实现].的..农村现代化。华西村现在实行的是“一分五统”的管.模式。“一分”即村企分开;“五统”即经济统一管.,干部统一使用,劳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20xx年7月,国务院、中宣部、中组部在建党80周年“肩负人民希望”大型图片展中,称华西村为“天下第一村”。

一、成功经验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华西村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快速崛起,主要有以下基本经验:

1、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引导。华西村有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非常.本文.由方的强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一个几十年来长期稳定的领导核心,即领路人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1954年10月入党的吴仁宝,曾任江阴县委书记,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党委书记48年,有着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全国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全国劳模、中国经营大师、中国功勋村官、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十大乡镇企业功勋、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特等奖、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首个重大典型等诸多殊荣。吴仁宝具有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少有的政治敏锐性,他思想解放,创新意识强,善于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固步自封,而是越老思想越是显得活跃。他的示范作用发挥得相当好,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和奖金,上级政府给他的5000多万元资金全部留给了.体。他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在他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奋斗在华西农村第一线的各行各业专业人才。正因为他身边聚.了这一大群精英,为华西村创造了特殊的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从而也造就了华西村今天的辉煌成就。他提出华西村干部要德才兼备、要有权威,认为干部“廉洁才有权,懂行才有威”,很有见地。由此可见,华西村最富有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富有的是人才财富、思想财富。可以说,没有吴仁宝,今天的新华西就不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正是这个好的领头雁把党的富民政策贯彻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并且带出了一支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创造、特别能创优的村级领导班子,才把华西村建设得这么美丽、富饶、文明、安康。

2、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华西之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科学灵活运用。华西村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随一阵风,不搞一刀切,走出了一条适合华西村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自己的品牌。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华西村的建设“亦土亦洋,亦城亦乡”。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田到户。但华西村没有随大流,一直坚持走.体化道路。他们认为,不分田到户并不是不符合中央精神,因为当时中央的政策是“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实践证明,他们搞.体主义也是非常.本文.由方的成功的。又如,乡镇.体企业蓬勃发展的华西村,面对全国各地企业改制的浪潮,他们能冷静对待,沉着应对,创造性地贯彻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精神,即:坚持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坚持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毫不动摇。因此,他们一方面巩固、发展、壮大.体企业,没有对现有.体规模企业进行改制;另一方面又放手发展私有企业,甚至还对企业进行“私转公”。如袜厂就被华西成功兼并,新华社曾发表的文章三个农民救治一爿厂指的就是这个事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他们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既“抓大放小”,又“放大抓小”,还“抓大扶小”和“抓小扶大”。现在的华西,企业发展是公私都有,齐放异彩。华西村还有一个特色,由于实行“一分五统”,村民收入分配一直坚持“多提积累,少分配;少分现金,多参股”,收入分配实行“二八开”,即:资金20%兑现现金,80%用于参股。这种积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做法,实质是坚持实事求是,实现].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显著特色还在于,着眼长远,不搞短期行为,树立远大的发展战略,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建设村民住宅,他们的规划意识很强,“要把村镇建设好,首先要把村镇规划好”的建设.念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早在1986年,他们就确定了自己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即“三化三园”(美化、绿化、净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的在幸福的乐园)。华西村先后多次大规模地建设村民住宅,已经完成了四代建筑。其建筑分欧式别墅、C式别墅和公寓房三种类型,既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又真正做到了“村容.治”。华西村先后走过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他们现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将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2亿元,还着力建设“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其现代农业发展也颇具特色,200斤一个南瓜、2米长的丝瓜,在华西并不鲜见。用他们的话说,要使华西形成“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的新格局,做到“车看华西处处美丽,船看华西工业腾飞,山看华西一身正气,步行华西健心壮体”。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华西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他们既严格实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依法治村,又充分发扬民主,讨论制订村规民约,按章.事,还经常开展“六爱”教育(爱党、爱国、爱.体,爱亲、爱友、爱自己),并编印十富赞歌、十穷戒词,编唱华西村歌,来教育激励干部群众。他们要求党员干部做到“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华西村现在人心安定、生活的富裕、社会和谐,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尊老爱幼形成风尚。如为鼓励敬老,他们规定凡有满100岁的老人,由村里对其直系亲属每人奖励1万元。有一户人家的老人满百岁,全家就得到了37万元的敬老奖。对于村里极少数懒惰散漫、有过违法乱纪行为的人,华西村便把他们.中起来办培训班,参训人员吃、住、行由村.体承担,每人每天发放生活的费50元。参到人员统一住在宾馆,每月还发500元工资。原准备培训一年,结果办班不到一个月,受训人员纷纷要求工作,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了出色的业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提出“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的..全国富”,“个人富了不算富,.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他们始终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们自豪地概括:“作为‘天下第一村’,华西人的生活的是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现在,他们又制订了未来五年的“五个五”发展规划:到20xx年,实现].的..年销售收入500亿,幸福富裕5万人,花5个亿到外省、市合作搞5个旅游景点,建一座50万平方米的物流商贸城,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迎接建村50周年。

二、深刻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华西村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其做法无疑是十分成功的。透过华西村成功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深刻启示: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尤其是要实施好“一把手”工程。事业振兴,关键在人;经济发展,关键在党。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事业成败取决于人,取决于领导班子,特别是取决于“一把手”。如果我们全国农村各地,都有许许多多的“吴仁宝”,那么我们也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华西”。我国农村之所以发展的步子不快,发展不够平衡,发展的质量不高,关键是因为缺乏一个个“吴仁宝”式的基层领导干部。吴仁宝精神的实质就是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用可贵的创业精神,带领干部群众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他服从,不盲从;他敢闯,不乱闯;他勤政,且廉政。.论水平不高的他,思想亮点不少,概括能力很强。他治村、富民有方,注重法治,更重德治。他常常用“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这个朴实而深刻的道.来警示自己和教育他人。我们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就是要学习吴仁宝的这种忠于事业、热爱人民的宝贵精神,党的各级组织就是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吴仁宝式的农村基层干部。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蓬勃发展,才会创造出一片美丽、富饶、文明、祥和的新天地。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路子。中国地大物博,农村地域广阔,山区、丘陵、平原、水域,村情万别,特点不同。我们学习华西村,切不能照搬其模式。由于起点不一,资源差异,各地的发展方略应当有别,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刮一阵风。要着眼于长远,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形成各具特色、风格不同的发展路子。但这条路归根到底是一条小康富民之道,幸福文明之路,也就是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的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