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心得体会(汇总三篇)

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心得体会(通用3篇)

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1

现在不少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孩子怎能学会感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该如何加强孩子的感恩教育吧。记得有一次,我膝盖关节疼痛,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孩子看见后,不是关切地问我痛不痛,而是哈哈大笑。不仅如此,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挑吃、浪费粮食,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不会与人分享。虽然我不指望孩子将来会有怎样的报答。但孩子的表现着实让我感到有些寒心和担忧。可仔细一想,其实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楼上的大爷腿脚不好,上下楼梯不方便,孩子看到后会关切地说:“大爷,您小心,要走好”。小区里的邻居和同学的妈妈经常夸赞她懂礼貌,懂得与大人打招呼,老师也称赞她在校能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人热情。

孩子为何在外表现和在家里的表现截然不同。难道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于是,我开始对孩子灌输感恩教育。每当孩子淘气的时候,我会以讲故事的形式跟她说:爸爸妈妈白天是如何辛苦工作,下班回家还要辅导你做作业,你还淘气,爸爸妈妈会很伤心的。每次听到这里,孩子都会掉着眼泪后悔地对我说:“妈妈不要伤心,我这样做不对,我再也不会这样了。”虽然孩子不会这样就真的“痛改前非”,也许第二天就忘记了对我的承诺。但是,看着孩子的表现,我知道,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已经懂得了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我还经常跟她讲小时候他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让她知道大人们为了她的健康成长付出了什么,教她要懂得回报,尊敬长辈。

如今,孩子已经开始学会了怎样去关心别人。我的腿磕着了,她会急切地问:“妈妈,疼吗?”外婆的眼睛进了灰尘,她会关心地问:“外婆,你的眼睛好点没有?”爸爸睡觉时,她会给他盖被子。同学流鼻血,她会主动地递上纸巾。孩子也懂得了帮大人分担家务活,跟我抢着叠衣服,看着她一点点地进步,我感到欣慰。

其实,孩子自私、缺乏责任感和感恩的心理,独立性差,经受不起挫折,这都是家长过分溺爱所造成的。小学时期,学生的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不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需要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只要我们家校配合,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了解,用心去教育,让孩子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我想,孩子们会懂得感恩社会、感恩父母。

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2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家传统文化里强调“舍生取义”,其意义就是为了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爱国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封建时代执政者强调人们爱国,但本质是维护皇权,人民生活在国中,但国不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捍卫自己的根本利益。前苏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爱国热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但热情需要与理性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对国家有利。”这是近期在网上留言和讨论中周围人群表达的共同心声。爱国确实需要理性,而行为的理性又取决于思维的理性。那么,作为高校教师,教导学生理性爱国,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爱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责任和应该具备的素质。

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要求我们每个人怀着爱国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支持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敢于面对大国强权主义。人民的拥护是前进的基石,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是对爱国的正确延伸。现阶段,我们在保有一颗真诚的爱国心的同时,更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看起来貌似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事实上,如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记得本职工作,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那国家的强盛便指日可待。

试想,领导人为国家的发展积极定计献策,军人为边疆国防奉献青春,工人为生产贡献力量,农民为粮仓流淌汗水等等,这样的中国,能不强大吗?那我们辅导员该做些什么呢?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不但要在思想上多努力,更要在行动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学生则要深入研究专业知识,积极累积实践经验,素质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真正提升自己面对未来、适应社会的竞争能力。

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在学校做班主任工作多年,开过无数次的家长会,接触过各种类型的家长,而近年来,愈来愈感觉家长有太多的担心,并且孩子学习成绩越好,则担心越多。

这是一个女生,她是以中考全县第一的成绩被我们这所省重点高中录取的。在我跟全班同学的心目中,她基础扎实,勤奋踏实,自律自勉,成绩也是出类拔萃。然而就在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里,她的父亲却语出惊人:“我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全校前三名,而进入高中以来,几次考试都在二三十名徘徊。我为她感到惭愧,在这里我替她向老师道歉,向班上同学道歉,她辜负了我们大家对她的期望……”会后他特意找我,找各科老师交谈,问询孩子的学习态度,孩子的作业,孩子的交友,甚至谈到了某门功课的学习方法……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家长,孩子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从他的言行中我读到了太多的担心,而且这些担心让他焦虑不安,甚至有些神经质,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盘问。我想象孩子知道他刚才发言后内心的感受,想象他在家里给孩子的压力及压抑,不由替孩子难过起来——这种种的担心已经成为了一种折磨,折磨着家长,也折磨着孩子年轻的心。

或许这位家长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代表了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现在教育不省心,现在的孩子太让人操心:孩子在家,担心上网看电视会影响学业;孩子在学校,担心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用心做,成绩不够优异突出;成绩优异又担心骄傲自满;担心孩子吃饭穿衣问题,担心孩子交友安全问题……真真是“家里忧、学校亦忧”,没个安心的时候。

其实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那时候父母孩子多,也忙于生计,谁又过多的管过孩子呢?能上学就上吧,好在那时候学费也不多;不能上学就回来劳动,没有过多的攀比,考好考坏,那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并没有太多的责备之心,种种的压力均来自孩子自己。而现在呢,社会发展了,进步了,生活富裕了,全社会也空前的重视起了教育,甚至把社会就业竞争的种种压力都提前转移到了学校,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学校成天考试排名次,孩子紧张,家长也跟着受累,哪里有一点点的轻松快乐可言?

诚然,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关系到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情,但是不是我们便因此而有了太大的压力,太多的担心?殊不知,这过分的担心会严重扼制孩子的天性成长,影响到孩子身心的健康。

与其担心,倒不如用心:真正站在孩子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为孩子身心健康着想,多用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多看书,引导孩子多锻炼,引导孩子做一切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事情,甚至引导他不怕犯错,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只要我们尽最大可能用心地在孩子心田播种上一切积极的,健康的,有意义的种子,并且用爱的阳光照耀,用信心的雨水浇灌,持之以恒,又何必担心孩子心田会荒草满地呢?

担心,是多余的折磨;而用心,则是安全的动力:只要我们都来用心,孩子一定会上心,孩子好了,我们大家也就安心了,对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