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31篇)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通用31篇)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的著作,本书主要透过“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大方面阐述了教师就应不断完善的20项修炼。所谓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的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作者率先提出了“教育人生”这一术语。“教育人生”就是要求教育中的人和教育相关的人,个性是教师自己,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教育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要有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理想和信念,要有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还需要职责,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本书作者从三大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有“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等三方面的资料。其中“修炼教师形象”共有8项资料,有“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有调查研究证明60%的人认为得体漂亮的服装能够增加自信;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好处,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对一点微笑呢;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和进步;教师的宽容——用德性育人,教育中没有了关爱、挚爱、热爱,便没有了教育激情;教师的智慧——成为一个大智的人,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的情感——做一个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的第二部分“精炼教师生活”,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之乐”。乐从何来呢从有魅力的教育中来。教育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一种人生的样式;教育就是教师的专业生活。因为,教师的成就感来源于教育,教师的幸福体验产生于教育。精炼教师的专业生活,乃教师修炼必需。教师要学会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要透过阅读来拯救自己,要学会表达教育生活体验,要反思教育生活,要追求成就体验,要学会释放压力,要从教育中寻找快乐,要珍爱身体,要真正成为人师。

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缺少生涯规划的教师,极容易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教师的阅读——所谓阅读就是过一种阅读的生活,因为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无论我们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透过阅读来开拓胸襟,拓展思路,都能够用阅读来拯救自己。教师的研究——专业发展必经之路,“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一种境界。教师的写作——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写作即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务必写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而且要写得真确、诚恳才成。

教师的反思——新型教师的必备潜力,盲目的反思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启发,教师反思的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所谓理念就是理想和信念,就是理论和观念。理想地说,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就应建立在必须理念基础之上,所谓有理念就是对自己的策略选取和行为方式能够清晰地进行理念解释和行为描述,能够进行“为什么”的阐释。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观点是理念的资料,思维方式是支配行动的重要因素,我们怎样思维,就会怎样行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常用的反思主要是总结性反思,总结,其实是一个将零散的、过程性的点点滴滴进行整理的过程,是将其系统化的过程,总结其实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总结是反思的起点,总结过去的经历和经验、感想和感悟,就是反思的开始。

教师的幸福——体悟教育之美,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要始终持续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一天对着镜子朝自己笑一笑,每年做一次体检,每月听一场音乐会,每周唱一首歌,每一天多喝一杯绿茶或酸奶,每小时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分钟都持续乐观阳光的心态!教师的健康属于自己,也属于教育!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

优秀的教师必须是具有教育精神、教育专业品格的人。她不仅仅拥有人格魅力,而且具有教师的专业品格。他们善于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构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艺术;他们善于擦亮眼睛看教育,反思课程、教学、德育、管理,构成自己的教育行为品质;他们善于变革,改变自己,向往卓越和崇高,对学生展现出充分的文化影响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职责重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的!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重要的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成为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作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务必有信念,作为一位有品位的教师,还要务必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童年》,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让我明白了我们要珍惜我们此刻的生活,要好好学习。此刻,我就给你们分享一下吧!

这本书主要写了: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家的事业在不断地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专横暴虐。母亲婚后的生活是不幸的,她经常挨后父打,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到歧视,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就永远离开了课堂。母亲的逝世也让阿廖沙不得不去人间“谋生”。

整本书都讲述着阿廖沙的孤独,书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世界以及人生,展示了当时社会腐败的过程。

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是黑色的,里面充满了怨恨,悲痛、痛苦。高尔基是不幸的',他有着优异的成绩,本该开开心心地读着书,他为了生活只得放弃学业,去养活自己。相反。我的童年是五颜六色,多姿多彩的,我很幸福,有爸爸宠,有妈妈宠,有爷爷宠,有奶奶宠。在学校有教师的耐心教导,有朋友的真诚友谊,每一天无所事事,无忧无虑。而高尔基呢每一天都有人侮辱他,伤害他,他几乎没有一天能过得安宁,但他没有放弃生活,努力着,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跟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是幸福的,但我们不懂得珍惜,把一切幸福都看作不足为奇,理所当然的。

我们的童年没有苦难,但我们也要做个乐观、坚强的人。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3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整天忙于教学,长期重复着繁忙而琐碎的事情。细审自己,当辛勤的付出不被理解时,当节俭和清贫遭受别人不屑时,当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免会心中迷惑,心生抱怨,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倦怠感越发强烈。近段时间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69条建,书中告诉我们,教师最需要的不是金钱、名利、学生好的成绩,……而是一种快乐!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

阅读着这本书,从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中,与我的教学经历相对照,觉得作为教师要快乐,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孟子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树立威信的决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要热爱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教师,要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以身作则,这些优良品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要敢于自我批评,人非圣贤,孰能不过。教师也不是神,不可能每句话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得体,如有不当,要敢于在学生面前做自我批评,敢于让学生提意见,并虚心接受,不能与学生斤斤计较。

要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借助学生的主动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我们常常误以为要树立威信必须“严”字当头,认为这是唯一制止学生捣乱的有效方法。这种行为不但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反而会损伤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有些教师则走另一个极端,他们主张在一团和气中求得威信,讨好学生,迁就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姑息纵容,懒得深层管理,这些教师虽然和学生相处融洽,但是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却很轻,也并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威信。 “爱”要有度,“严”也要有度。一个好的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师要真正从对学生的爱出发,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这样在自己教育教学中才能创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才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不忽视中间生,也不溺爱优等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信服老师。这样,教师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树立起来了。

当然,威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不懈的摸索。只有在平时教育实践中多思考,多体会,多投入,多积累,多总结,最终能使得自己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4

他用精妙的笔触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课堂上,让我们在“教学事件”中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看到了一个教育学者对教师、对学生深沉而理智的关切。他就是佐藤学教授,一位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亲临一万多间教室的扎扎实实的实践者。在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谈谈令我感受颇深的三点:

一、关注课堂中的“小事”

作为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是个教育学者,但他似乎并不把高深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重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这样的大学教授似乎让人不可理解,但他对此有自己的主张。在《教师的挑战》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

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个孩子的点滴成长。这些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来却弥足珍贵。佐藤学在书中介绍的教师是在任何学校都可以遇到的寻常教师。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与教室中的孩子们才是开拓未来的教育改革者。

二、尊重与信赖

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宁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滨野老师的课堂正是这样。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朗读,他们在喜欢的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他们互相讨论着,自自然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快要下课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滨野老师能够接纳每个学生的想法,他不仅仅拘泥于“好的发言”,而且对所有人的发言都寄予期待,在他看来“任何人的发言都是精彩的”,这使学生们能够自由地思考、轻松地交流,从而使整个课堂更加丰富而深入。

但事实上,人们往往只会对那些“有能力”的学生产生尊重和信任,却很难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学生。只有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镜,才能看到每个人挑战固有学习水平的情景,才能看到他们个性化的创造。

佐藤学认为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与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但如何在学生中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助合作的关系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却是个难题。在《教师的挑战》中,佐藤学给出了一个特别的答案,他认为:要构筑合作互惠学习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的能力,这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心声。

书中的山崎老师、涩谷老师和胜沼老师,虽然都是普通教师,但在佐藤学看来,他们都是儿童心声的倾听者。山崎老师从不贬低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他尊重每个孩子的思考和感情,并看到每个孩子身上潜在的可能性;涩谷老师注重营造一种自然的学习氛围,她重视奇妙的发言,并把那些妙趣横生的发言串联起来,用学生的思考力来推进课堂;胜沼老师总是站在学生的斜侧面位置上侧耳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学生们将胜沼老师作为亲密的倾听者,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胜沼老师则珍视每一个人的发言。

在佐藤学看来,如果教师以身作则,成为一位耐心的倾听者,那么学生之间的倾听与合作关系就会水到渠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时刻牢记: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能力的人。我们要“保障所有学生的挑战性学习”,即使是暂时处于低学力的学生,老师也要确保他有挑战学习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这才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教师要珍视每一个儿童的发言。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教育的门,在那里可以找到与我们共同成长的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空间,但我们对学生的爱与执著是共通的。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5

课堂作为教学最前沿的阵地,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研讨的热点。那到底怎样的课堂才是孩子喜欢,教学高效的好课堂呢?认真反复研读了佐藤学教授的专著《教师的挑战》,让我产生了新的思考。这本书不像教学论文或者教科书那样生涩难懂,而是很多课堂的重现,它抓住一幕、一环节或是一例题,用细致的笔触写下师生的对话和动作,教室的布置氛围,观摩的感悟体会都一一详尽地描述,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和课堂提出了要求也给出了方法。而且书中提出的很多理念对课堂的改变和重建都是最好的指导,比如:倾听和合作。

我们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那我们的课堂就要发生转变。在宁静的课堂革命中,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被动接受的学习走向自发的活动性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那种以黑板和讲台为中心、众多儿童整齐划一地排坐的课堂,已经变成四五个儿童围坐的便于展开合作学习的课堂,而且很多教室去掉了讲台,更加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关系。教师的课堂学习设计也是以儿童探究为中心,教师更多的是引导,促进的作用,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倾听”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倾听”儿童的发言意味着在三个关系中接纳发言。一是,认识该发言是文中那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语言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该儿童自己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系。

教师一旦在这三种关系中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那么,就能以课文为媒介,把每一个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编织起来。

学习《花的学校》这一课,我就体会到了倾听带给课堂的改变和教学的乐趣。《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乍一看这篇课文,好像很难理解,上课前我就思考,如果讲解给学生听,估计他们会觉得很枯燥,也不一定能听明白我想讲什么,更不能体会到文中的妙处和乐趣。那我何不放手教给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提问,看看他们看到这些文字是什么反应,会想些什么呢?

“我发现‘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句话用了拟人的写法。”

“你从哪里发现的呢?”我进行追问。

“走过荒野和吹着口笛。”其他孩子也表示赞同。

“那我们再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不用我提醒,孩紫子们把句子读得很美,突出了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的轻松愉快。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我们来想像一下,花儿们要做什么功课?”这个问题太受欢迎了。

“我们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可以补充。”我提示。

“花儿们在地下的学校学习怎么发芽。”

“花儿们在地下的学校学习怎么长大。”

“他们还要学习怎么开花。”

他们认真倾听着其他同学的发言,不断补充和提出新的质疑。

“原来花儿们在地下的学校也很繁忙呢,于是,当放假的时候,他们开始狂欢了”。

“因为花儿在地下的学校学习了开花的本领,现在他要施展自己的本领了。”孩子们完全不用我来引导,自觉地把课文前后都联系起来了。

反思我这堂课,之所以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源自我对孩子们的尊重和信赖,敢于放手。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和自由地思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

就像书中提到,佐藤学教授观摩的一节课中,八木老师对点名发言做了一个改变。八木老师的点名并不受儿童举手的束缚。她琢磨每一个儿童的表情变化,侧耳倾听他们的低语,不举手的儿童也每每被点名,并静静地等待哪些不知如何表达的女生们组织语言。一旦发觉其他的儿童没有听到,则通过重述,让全班学生知晓。八木老师的活动是以“倾听”、“串联”、“反刍”为中心展开的,合作与探究也从此开始。

首先,要求学生专注倾听的同时,我自己也要学会专注倾听,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还要建立生生之间良好的倾听习惯,把学生的回答和思考串联起来,形成串联和反刍。

其次,致力于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不执着于自己的教学目标,尊重孩子的体会。

最后,改变课堂形式的单一,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佐藤学教授认为“从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这给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支持鼓励边缘化儿童,让课堂允许“不懂”的出现,让语文课堂慢慢实现从倾听走向合作探究。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6

今天,我拿着枕边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翻看着。突然,我对“合作是竞争的归宿”中的“第12条:在过去的一年中,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引起了我的无限思绪。回想在本校工作以来的三年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发现自己好象已经不止一年没有参与理论学习了。对一些先进的、优秀的教育理念知识体系,我完全不懂。很多观念都还停留在原有的理论知识水平线上,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慌。因此,我认为在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理论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条,可我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放弃,只有学习专家们的教育理论知识体系,正确理解教育理论知识,懂得如何借鉴和运用,才能提高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尤其能帮助我把工作的点滴积累起来,归纳成为精炼简洁的理论知识体系。理论有深有浅,而作为在一线工作不久的我,应该从最浅显的做起,结合自己的实际实践,不断努力提炼自己,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赢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们的信任。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一、来自自身的感受

记得每次写案例时,我在叙述事件的过程都轻而易举的一气呵成,不含糊,同时脑子里也依稀的觉得这件事情隐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很值得挖掘。可真正在分析、讲解案例所对别人的教育和启示时,我都觉得内容、条理不清不楚,阐述混乱,主次不分。这种种困惑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应间断,而应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像现今科学技术非速地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让我不得不为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的提高而担忧。

二、来自家长的感受

每当家长向我虚心请教时,我都深有感触。

在和每位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时,我感觉到有很多家长都会带着问题来交流,他们谦虚地向我问道:“郑老师,我呀,现在是拿孩子越来越没办法了,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脾气也犟的很,我真想他天天上幼儿园呀。”是的,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经常被一大家人宠着、溺着、骄着、贯着,什么事都依着他,由着他的性子来,孩子能不倔强吗?其实,“不应骄贯孩子”这个道理家长也明白。可现在因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因此,在事情发生是,由于经验的不足,一时间没有想到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办法,反正为了“息事宁人”,只有满足孩子的愿望。当然,同样的事情会再上演,每次家长一而再,再而三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不变的倔强吗?所以,为了孩子们明天美好的未来,家长要学习,做为老师的我,更应该学习?因为,老师不仅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好孩子,也有义务帮助和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养育孩子!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7

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读完“个体与个体的链接”,我总结一句话:教师以怎样倾听和回应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和低语,这种倾听行为将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实际上,在多人组成的课堂空间中,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产生相互倾听的关系。

教师用柔和镇定的语言展开教学,真正走近每一位孩子的身边,倾听孩子的心声,让一些潜能生逐步的加入到合作学习的大氛围中,一点点的在合作中获得尊重,获得成长。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可能会偶尔关注课堂上的中等程度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化的给后进学生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但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包括和学生平起平坐,做到共同探究课堂学习),有没有坚持做到?让学习不再是学生自己的事,让课堂属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的平台。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起相互信任,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大多数的时候,为了课堂进度,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去倾听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氛围不利于孩子的各方面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国外先进的理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大家借鉴。不断阅读和思考,让我能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内心的宁静是源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烂熟于心,也正是这样,才能熟练的驾驭课堂,张弛有度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宁静是源于具有个性的发展和思考,才会诚实地去想问题、说想法,因此在以后的课堂中借鉴书中老师的一些教学方式,来关注课堂中的一些孩子,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8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9

《数学教师的语言》读书笔记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教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

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第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传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第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对话”不是“对答”。“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对话的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0

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变迁、教师身份变化、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张、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因其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剧性成为“另类校长”。

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之前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受益匪浅,最近到到书店转了转,看到了郑杰老师的给《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他在书的代序中很谦虚的说,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大体看了一下书目,感觉不错,就读了读。

郑杰校长在文中提到一百条建议,每一条都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下面几条对我的启发更大。

首先,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年轻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其次,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这一点其实与我们学校老师们口头上流行的要学会“偷懒”相似。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如何把减法做得更好呢?

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当然了,做减法先要做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加入知识,用知识来修炼智慧;在心灵中加入理性,用理性指挥我们的躯体。人只有在克服了盲目和情绪化反应之后,才能在繁琐的事务中找到一个支点,依靠这个支点,我们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还记得,当时教某班的时候,我对班上不完成作业的同学的要求是可以只完成一半或三分之一,但要自己认真完成。连续几天,这部分同学的作业都做了一半按时交了,我也都很满意,并在班里表扬了他们。课堂上,他们也听得认真了,不断受到老师们的表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你用“加法”不奏效时,为什么不试一试“减法”呢?

再次,教师应享受生活。

不仅是教师,人——作为人都应该享受生活。看到这一条我不仅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则报告,现在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六十几岁,远远低于人口的平均年龄。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的比我们幸福快乐,尽管我们已远离了饥荒,先人们没有,在我们今人看来祖先们简直生活在地狱之中,分析原因,我们现在人的工作压力太大了。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我们就要想方设法适应现在的生活,享受我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与孩子接触,班上不乏优秀的学生,聪明好学,讨老师喜欢,但也有调皮,不爱学习,经常跟别的同学打架,让老师头疼上火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只凭自己一己之力去捍卫学校这一块自由而悠闲的天地,我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利阻碍质朴、而天真的孩子们的生活。他们不应过早的参与角斗,他们太过弱小,他们正处于做梦的年龄,请勿打扰。我们每天与孩子打交道,用心去爱我们的孩子,给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建立老师的威信,以诚相待,,尊重学生的选择,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当学生犯错时,耐心的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张洁老师在书中指出,“对教师而言,享受胜过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每天与最快乐的人打交道,享受我们的生活,我们就会童年常在。

最后,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

当面对每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不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

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此书指导下,我们能以一颗平静的心,宽容的精神,享受我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1

20xx年10月,得知日理万机的常生龙老师又出了新著《给教师的5把钥匙》,书名已经足够吸引了我,当我非常荣幸地收到常老师的亲笔签名赠书时,更是爱不释手!一个学期的忙碌总没有时间让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但常常被我拿在身边做为向学生展示阅读的重要性时的样书。所以,看到有些皱痕的封面,甚是愧疚。

寒假,静下心来阅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那认真的样子,不但让自己收获了许多,还影响了在家窝着的"懒"孩子——她也不动声色地捧起书本来了!

"5把钥匙",把把有魔力,只要你将"它们"拿在手上,定能开启你想打开的每一扇大门。为何我对第四把钥匙中《反馈的重要性》更加青睐呢?请允许我先分享一个生活中的小片段。

和老乡一起吃饭,老乡请客,点了很多菜。酒足饭饱后,大家都一个劲地夸赞主人:"今天的菜点得太多了!太丰盛了!"主人听到夸赞,自然喜上眉梢,和大家谦虚、客气着。我说:"你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有辣的,不辣的,老人吃的,小孩吃的,色香味俱全了!"主人听我说完,非常认同地说:"嗯,你说到我的心里去了,我点菜时,的确是从这些方面考虑的。"主人反过来对我评价的认可,马上让我想到了常老师书中的这篇《反馈的重要性》,阅读教师的专业书籍,也能让我在生活中更有见地,实在是太妙了!

先让我们再次重温常老师在文中举的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吧: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让他们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激励组,每次工作后被鼓励和表扬;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都被严加批评和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每次工作后都没有人收到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地听另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且每次工作后也收不到任何评价。结果怎样呢?成绩最差的是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明显优于被忽略组,而激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

这个实验非常清晰地告诉了我们,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我们是不是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完一个单元,全班进行单元知识检测。上午刚检测完,下午就会有学生问你:"老师,什么时候评讲试卷?老师,我打了多少分?"如果你因为别的事情耽搁了,第二天还没把试卷批改出来,你在跟学生解释的时候,是不是收到了学生失望的眼神?还有,学生在回答完问题时,他并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在期待着你对他回答的答案做出反馈和评价。以上种种表象,都说明每一个人非常在乎自己的表现,对反馈和评价充满期待,中肯的评价是他对学习再次产生动机的推动力。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理解学生的迫切心情了,就会耐心地告诉学生:"不急,下午还改不出试卷,明天就会有结果了!"而不是不耐烦或不置可否地回应学生;我们也会克服重重困难,即使把试卷带回家,熬夜也愿意,一心只想把试卷早点批改完,不要让学生期盼太久。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有这样的老师教,这门功课学生一定学得好,有兴趣学。

常老师在文中告诉我们,描述性的反馈比分数更能激励学生。我对这个观点的感触更为深刻。

每每在听老师上公开课时,我们常常会单一地从老师的课堂反馈和评价语就大致可以对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出初步的判断。有的老师在学生发言后除了对学生说"你太棒了回答得真好表扬你"之类的笼统、模糊性的反馈评价外,再没有别的实质性反馈评价语了。而有的老师却会在课堂上善于倾听和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智慧地用描述性语言对学生学习的状况具体地给予反馈评价或指出改进的方向。如评价学生朗读时用"你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悲伤"来代替"你读出了作者的感情";评价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用"你找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代替"你概括得很全面";评价学生表演动作词"踮起脚尖"用"你让自己有点站不稳并伸长脖子来表现‘踮’的动作,非常形象"代替"你演得真好"……常老师在文中说的"你的解释说明你已经掌握了主要观点。我要提醒你一点,想想第三句话,看看能否用更好的表述来支持你的论点"比"你回答得不错"要具体得多,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更清晰更有指导性了。

我们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一个简单的分数对学生留下的印象和发挥的作用虽然比不做任何反馈要强得多,但是,如果老师在批阅的过程中,更加用心一点地关注学生的作业,多用一个符号向学生传递你对他作业的称赞;或多写一两个字告诉学生你对他的期望……学生得到的激励、产生的效果又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反馈,及时的反馈,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实质性反馈,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谢谢常老师!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2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孩子们对老师非常信任。“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事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虽然我是一位语文教师,但对数学教学也从不放弃,我坚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学生就会给我回报,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带差,以小组牵动班级整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习惯培养为重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拓展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我教学工作的宗旨,也许正是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做细点点滴滴,所以期末考试,学生的书面书写干净整洁,能够仔细的答题,班级的各项成绩好。

低年级的小科课较少,大量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支配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搞好辅导也成了我们平日的重头戏,及时调整教学状况查漏补缺,让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有收获,在辅导中也能拓展思维。

大量的辅导,必然规律带来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级,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级必须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漂亮的字上画个圆圈,在干净的本子上画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级38名同学,每位同学的本上都留下我认真批改、圈圈点点的痕迹。也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作业本整理干干净净让我欣赏,让我评价。在批改辅导中,我特别注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本着上课多叫几次,批改多圈几次的原则,把更多的机会送给他们,只要他们肯努力,我愿意这样去做,不厌其烦。

还记得和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达,还记得学生清脆悦耳、富有情感韵味的朗读,读课文各种不同的表演,识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动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来。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书写习惯正在学生身上扎根,这又一次让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什么,学生就会展现什么,同时也就收获什么。

我读了《施舍的树》这篇文章后,我被文中的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这棵大树为小男孩做了许多事:让小男孩在树荫里休息,让小男孩在它的树干上荡秋千,让小男孩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让小男孩把它的树干锯下来做船,让小男孩坐在它的树墩上休息。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很关心我,爱护我,天天烧饭给我吃,忙里忙外,不让我受一点伤害和委屈。

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头晕乎乎的,妈妈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到医院里去。在路上,妈妈一会儿问我:“卉卉,你要不要紧?”一会儿又对我说:“坚持一会儿,我们要到医院了。”忽然,一辆卡车从我身旁经过,我乍一听这声音后一惊,人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妈妈心急如焚,立即放下自行车,把我抱在车上,一个劲地自责自己。到了医院,医生经过一番诊断,说:“没什么大碍,只需要挂两瓶水。”我听后有些害怕挂水,妈妈对我说:“宝贝,放心吧,没事,针扎一下像蚊子咬一样。”我听后点了点头,心宽了许多。挂了两个多小时,我的病情明显好转,妈妈心中的一块石头才渐渐放下。啊,妈妈,你就像那文中的大树!为我无私的奉献!

其实,天下的父母亲哪一个不是像大树这样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用一颗孝心回报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快乐。

教育年会上,读到教科室推荐的书目,窃喜,那些书,我曾涉猎,都是些与教育相关的书籍,很不错的。但作为教师,阅读的面不能仅限于此,应立足教育,而又不囿于教育。总之,在阅读,且思考,总会让自己强大些。

说来羞惭,整个假期,阅读时间,少而又少,几乎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仅是如厕或临睡前读了几页,以及在咖啡馆等候的间隙里,匆匆读了几行字,而这些都是积习,并非迎合“学校意愿”完成假期作业。

年前回衡,便直奔文海,挑了几本书,都是心仪已久的:刘瑜《民主的细节》、周国平《我思故我在》、还有一本记不起作者名姓的《新女书》。之前在定王台预定的胡兰成《山河岁月》、赵越胜《燃灯者》、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也一并带回老家了,打算静心读完,但习俗的力量过于强大,我再次向年节的陋习缴械,忍痛割爱。走马观花地阅读,很难有深的见地,时至今日,催交心得,于我而言,本非巧妇,这粒米之炊,实难完成。就拣印象深的谈一二则。

胡兰成的《山河岁月》,胡兰成的文字清嘉妩媚,意透词拙,戛戛独造。《山河岁月》写世上的人世亦如渔樵闲话,举重若轻,我爱不释卷:“从来民间起兵,开头多难免有巫魇,但这次武昌起义则很简洁,好像风日晴妍,波浪里涌出一朵白莲花。”“草木不惊,已都是春天,辛亥革命亦城郭山川无恙,就已经是民国世界,岁月都堂堂了。”“中药有药香,不像西药的难吃,中药的颜色亦好看,这便使病人亦有了好性情,觉得这世界到底是美的,生之意志因之不曾失坠”……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发肤体貌可见一斑,顿悟成趣,百味回甘。

赵越胜的《燃灯者》,语言干净、极富知性:“燃灯者,在佛家是指片语可开悟人的觉者。贩夫走卒、因车卖浆者皆可为燃灯者。辅成先生,不用说就是这样的燃灯者,而且是燃巨烛之人。”作者与老师情深,其交往枝叶,令人欣羡。读书人应如先生,“以超越的纯思贡献学术,又以入世的关注体察民生。”当代的士林,已不是先生那代人在青灯独守、古卷常翻中凝练出的沉静深邃。先生告诫我们要珍视思想的尊严,只因“思想的尊严滋生自足,从来不需权势者恩准。”先生说“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大人物只关心自己的小事情,而小人物的大事情却没人管。”虽“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天总是要明的,“既然无能挽狂澜于既倒,只能寄希望于中华文化生命坚韧顽强,破土重生”。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3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儿童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子、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教授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把握。在凯兹教授的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并感受到了幼儿教师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的要求。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十一章中谈到的: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四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因为只有两辆小三轮脚踏车,幼儿便常为“该谁骑”而争吵不休。这一天,一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道:“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映呢?她说一位专业的幼儿教师整个判断思考及反应的过程,牵涉到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1、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

2、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读到这里,我不禁放下书本,思索着……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再熟悉不过了,而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来处理的呢?

处理的同时关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文中丽莲、凯兹博士就谈到了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时应关注: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社交技巧,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识,气质培养。社交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其中谈到了让孩子学习语言技巧(明确的词句对话技巧);社交知识,如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气质的培养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气质,实验的气质,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

可见,老师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上。在这一章节中,丽莲、凯兹博士以一个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事件来说明专业人员与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不同的处理方式。专业人员的反映应该是运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判断,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反应大多视当时的情况,以在最短时间内来解决事情的方法来决定行为与反应,而不是以儿童长期的利益未目标。文中描述了一些幼儿教师所使用的专业行为,为儿童发展与学习尽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面临这样的事情: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为一件玩具或者某个角色而争吵。反思自己平时在处理这些我们都认为的“小事”时,自己的反应处理方式是一名专业人员该做的吗,恐怕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手头正好忙碌着,比如小朋友本来就有许多麻烦事……这些所谓的原因,使我们常常会出现许多非专业人员的处理方式,比如“说教”,比如“追究原因”等等,而每每这时,我们都还没意识到这些方式的不妥,也许,在这些我们通常都认为的“小事”上,很少会去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上。反复读了这一章节的内容,让我有了新的的认识, 现在我看了此书,知道自己其实可以利用这件事情鼓励幼儿发展社会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出世技能,这些才是对我们的孩子终身发展有利的。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仅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我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坚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齐活动,一齐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教师说:教师仅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我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教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新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忙,团结的力量大,团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所以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经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忙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所以,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我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景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所以,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忙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积极,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4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是研究教师习惯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对教师影响最深远、最直接的一部著作。它是我国第一部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全方位、系统地研究教师习惯之著作。读完本书,我想就于宋运来所写的这五个方面来审视自己现行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来勉励自我将我所钟爱的教师这一职业发展为自己的事业,去努力实现我踏进师范学院那天心中早已萌发的自我教育生涯的理想。

一.教学习惯: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教了十年书了,自己也已经成为了一名母亲,确实现在讲台上的我于十年前讲台上的我多了对教学的深层理解、少了对教学的惶惑,感觉多了教学的成熟、也少了刚上讲台时对基本是同龄人的学生的吸引。我会自问,对于学生我是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吗?《中国教育报》上曾经登载过一篇文章,把魅力教学作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科学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着活力、内聚力和爆发力。回想起去年参加无锡市高中英语教师评优课的竞赛活动以及对外籍教师的公开课,就是对自身魅力教学的一种锻炼。作为一名语言教师,我想,良好的亲和力,悦耳的语音,优雅的教态,漂亮的圆体字,出色的课堂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环境的营造渲染能力,就是我们语言教师的魅力所在。

二.学习习惯:做一个完善的人

读书从教前真的是没有继续教育的深厚意识。经过几年的教书经历,感觉确实语言也是与时俱进的,新生词汇、俚语、语言传播媒体的发达、原声影片、美剧的随处可及,时时刻刻让我觉得自己的英语能力赶不上语言的发展。就像书中所说“让自己现代起来”、“成为博客一族”、“精彩人生需要笔耕”、“参加到课题研究中去”、“教师、不妨跨学科听课”,让我重新理解何为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仅包括我们上学读教育硕士、教育单位的公修课、日常的听课等等,它是一个人生理念,向一切可学习的环境学习,充实自己的思维成长与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教好书育好人。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5

、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6

读完了《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尽管它的理论性较强,比较适合初、高中英语教师阅读,但我还是颇受启发。特别是看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纠错”这一条,恍然大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及观摩名师们的课堂纠错高招,才真正知道怎样做。

1.Never say “No “,Just say “Maybe” with smile.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仍带着微笑,Never say “No “,Just say “Maybe”,然后插上一两句话加以提醒,这样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还会在下一次勇于回答问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该讲的都讲了,学生该练的都练了,可是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时,往往还会错误百出。这时我们教师也许会惊慌失措,灰心丧气(特别是公开课时),或许还会责怪学生。其实学习过程中学生犯错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会犯错,他才是学生,他才需要学习,教师才会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掌握不牢固。我们可以了解学生个体接受能力方面差异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样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学生学习的资源,我们讲究适时、适度、得法,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下,巧妙地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2.Ues “Would you repeat ? &Say it again,please.”…

发现学生讲错了,有时可以要求其重复。如及时、婉转、耐心、客气地对他说:“Would you repeat ?”” Say it again,please.”这样一来可以暗示学生,“你的句子有问题”;二来学生很愿意接受,他明白后一般就会自己改正。有时“Again.”” Would you repeat ?”之类的话还不足以引起学生对错误的.注意,这时,我们就可以用疑问的语调重复学生有错误的话,还可以强调句子中错误的部分。

3.Use different ways for asking questions.

发现错误时,我们可以提问说错了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其他学生。如,“Is that correct ?””Is he right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说错的学生改正错误,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注意。如果这个学生仍不能自己改正,我们可以试控性地问其他学生:“Who can help him?’,这样激发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一般也不会伤害这个学生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我们在组织操练(如对话)时,应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其他学生的错误,互相纠错,从而自觉地把纠正错误作为英语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Use expression or gesture to implie.

用表情或手势给予暗示,这样比较含蓄,学生容易接受。但是,我们的表情或手势一定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用表情或手势暗示学生时一定要适度,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习惯,使之容易被学生理解。如,一年级小朋友说“This is my ears ,this is my eyes ”,这时我就伸出一个手指,然后用这个手指摸着一只耳朵和一只眼睛,学生马上就能改口说“This is my ear ,this is my eye ”。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方法很多,但一定要讲究适时、适度、得当。通过纠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另外在设计内容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控制难度,便于学生准确表达而不至于犯太多的错误挫伤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成就感,培养上进心,培养良好的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提高准确使用的能力。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7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和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和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和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和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和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和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和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和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8

响应“廉洁文化进校园”的读书思廉活动,我认真学习了《管好自己是一种考验》、《长存感激之心》等文章,感受颇深:在我们感慨某个身居高位的官员因下马,或者是唏嘘某座新投入使用的桥梁轰然倒塌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有?在教育行业的教师们,如何避免教学上的?我认为,必须通过勤奋学习,不断反思,及时校正人生坐标,规范人生追求,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一身正气,廉洁执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已经把教师的职责诠释得清清楚楚了。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用心教学。然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忙着职称晋升,想要名利双收。于是,不知不觉离开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原点,“心较比干多一窍”,千方百计地“补”习,“考”好成绩,“写”论文,“上”公开课,“指导”学生……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孩子的思想动态、道德品质、安全意识漠不关心,对教学、科研更是不屑一顾,职称、名利却样样想通过各种手段与别人“平起平坐”,甚至要“高人一等”。还有几个人记得当年初涉教坛的崇高理想?面对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诱惑,“管好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善用智慧,顶住诱惑;秉公用权,为人服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慎独慎微,自省自重;加强学习,明理立德。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学校是育人的净土。要让廉洁常驻校园,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责任,更需要全体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支持,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学校廉洁建设的主人。活到老学到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就该甘于清贫、道德高尚。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作为教师,更要随时随地都应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都应该以良好的品行、人格、气质、情趣来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做到严于律己,高尚做人。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真诚待人,注重品行的修养,向品行好的人学习。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要处理好名和利的关系,做一个深明义理的人。在中外历重名轻利者不乏其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秉公无私”的屈原,“宁愿生命消失,只要声誉能够留存”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等等,都有很强的名誉意识,并以此加强自己的品行修养,促进自我完善,使得后人钦佩并效仿。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自身思想道德防线。教师应该自觉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自觉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不断强化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严于律己,就要接受监督,不谅“小恶”。所谓“小恶”就是大家常说的犯小毛病。“小恶”因其小而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我们常讲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就是指要重视解决“小恶”的问题,否则,就不可能坚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应该看到“小”是相对的,“蚁穴”虽小,但久而久之,千里之堤可能毁于一旦;医生做手术,哪怕还有一点点病菌没消灭干净,也会引起溃烂,甚至危及生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小恶”不可小看,我们应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最后,要学会感恩。一个人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成就了多大的事业,都离不开众人的帮助。要感恩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知足。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正确的人生追求,分清是非黑白,不断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用“严于律己,高尚做人”的理念要求自己,真正使教学质量能稳中有升,做一个心胸坦荡的好教师!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19

实习前我曾感到困惑和压抑。要当老师,除了知识渊博外,说话还需要一定的魅力。但是这段时间我一直有无法克服的缺点。在人们面前说话,我总是紧张,声音颤抖,或者说话太快。所以越接近实习,我心里就越紧张。到了实习动员大会,我院指导老师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觉。实习,我们失败了,去成功。这句话使我获得了很多释放。

来实习学校认识了穿着统一白色衣服的学生,特别是从第一天开始听到一句认真的老师,我的心已经平静了很多,很自然,接受了另一个身份。拥有这不寻常的8周双重身份的学习生活也开始了。

我教初中三级美术。以前学校有10个微型教育训练,在这里变得有点微不足道。

一、基础技能课。

第一节课,我抱着敢死的心态,不紧张。声音的自我感觉也比较洪亮,教学内容是基础技术课,这种课就像抱着一种形式一样,目的非常明确。我把我的经验和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结合起来,分阶段教。同学们集中的眼神不断地给我动力和勇气,使我很有真实感。

但是一周有5节反复上课,每个班都有不同的上课反应,活跃或郁闷,这是根据相当考验老师应变能力的课堂上的反应,我也做出了相对的改变。一周以来,我得出了一个小小的结论。

1、声调表情是调节教室气氛的方向盘。

2、不要想一门课。你结束后就结束工作。那是你的事,不要忽视学生。

3、尽快探索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接受能力、美术学习兴趣等。

4、不要总是在简单的问题上玩太多的把戏。

5、学生喜欢实际案例的指导。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用这几点要求自己,在课堂上更加自然,逐渐加强了随心所欲地发挥的能力。而且,换了很多学生的作业后,我发现原来修改作业的作用这么大。让你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时,让我有底气上课前评论分析学生的作业,可以使上课有阶段性、系统化。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二、作品鉴赏课。

鉴赏课可以说是美术教育中最难掌握的课。水中月,就像雾中的花朵,你知道她的美丽,但很难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

在备课阶段,我尽量想象美好的词句,或者搜索大师幽默的小故事,再现课堂气氛。我使教室尽可能地像我的想象一样完美。约翰肯尼迪。

来到实际教室才发现上面准备的东西,你的语言艺术,你的真实感情会感染学生。但是我的感觉好像是把刚刚发现的新闻讲给观众听。我放不下动作,表情,口音等。每节课我的指导老师杨老师都跟着全程安老师的意见比较简洁。她让我注意和学生互动。这种课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说话。而且,声调没有调整好,整个课程都变得平坦了。

我抓住这两个意见反省了一下。的确,在几节课的时间里,我都比较费力地爬上来,尽量把学生带到那位大使崇高的艺术境界。没有注意到学生们的感情。不要像前面总结的那样忽视学生。接下来,我努力让学生欣赏大师的故事或大师的画。一位男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模模糊糊地总结了达芬奇的画。听起来有点稚嫩,但真的有点佩服和教室气氛也很好。它很容易从他们理解的世界出发,带领同学。教室的气氛也很好。我还更加注意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声调,适当停止或留下空白可以使教室更有节奏感。

下课几个小时后,我进一步体会,想了一些。

1、课程就像野马,要一点一点地积累,慢慢地驯服。

2、要感染学生,你必须有真实的感觉。

3、要想教好美术,需要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对学生的爱,守护和引导学生天性的感情。

4、把对学生的爱融入你对艺术的爱。这样你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三、手工制作课。

最后一周是手工制作课,主要是给学生们制作和设计家具模型,因此前面的很多挫折,我很早就准备了这门课。我对中学时代美术课的期待和那时对装扮房子的幻想。搜索了大量精美的手工作品,我也提前做了一些凡品。我也打算把音乐融入美术课。音乐美术本通。有些音乐就是有无形的力量,刺激着人的感情。

在实际课堂上,效果都很好。我把转换成初中时的幻想陈述或提问放在介绍部分。在课堂上展开了良好的展开,展示样品时学生们的眼睛亮起来了,气氛达到了预期。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我慢慢地推了原本准备好的节奏。钢琴曲,没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出声乐,我也没故意说明。整个课堂情境,轻松流畅。师生能得到较好的交流上完这个课以后,我发现和同学们的感情更亲切了。一部分同学的作品都不错。看着她们的作品,我仿佛回到了我的中学时代。

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探索的是人类情感的奥秘。在美术教育中我深深体会到:必须注重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尽全力、用爱心唤醒和鼓舞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讲方法、抓契机引导他们用美术语言去表现内心的情感,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能够身心和谐地健康成长。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0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是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主编的。该书从教师的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书中从教师的习惯着手,分析优秀教师的成长。它告诉我们: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拿破仑说过:“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身为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去获取成功的同时,自身也应在良好的教育习惯中培养出教师良好的教育性格。

平时,我们对“习惯”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了,在学校里天天给学生讲“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好习惯,然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应该养成好习惯,对于这一点却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常常,有一些习惯,我们不以为然。然而作为教师,这些习惯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意义,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做着、做过,却没有仔细去想“该不该”和“怎么样”。然而对于教育者,这些事情因为联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与拷问。作为一名教师,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所传递的应是一种规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们要求学生团结友爱,自己是不是对每个学生都公正;我们要求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我们是不是能主动问候学生……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细节,其中的内涵我们又深知多少。都说育人必先育己,非凡即平凡之坚持,教师同样需要寻求自我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而只有自觉养成并坚持好的习惯,才能在平凡的职业中创造不凡的业绩。

因为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终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尤其是教师的习惯,它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之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车,顺着已有的轨道行驶;它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和行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就要使它养成习惯。”无论从学习到工作,从为人处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出能力,好习惯出效率。而坏习惯是一个人身上藏不住的缺点,是人潜能发挥的大敌。因此,我们要不断培养好习惯。但习惯不是一时养成的,更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要想做到书中所述,要花费一定的心血。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也是充分展示教师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的愿景,教师需要通过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增加其教学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去赞叹、仰慕、并主动聆听其教诲。例如在教学习惯篇中:“不可忽视的课前准备”这一习惯,看了之后我深有体会。以往我对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过分关注和依赖课堂的生成,以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取决于课堂的组织实施环节,课堂教学的精彩只取决于教师的临场发挥,即使课前准备也只是写写小黑板,做做课件,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等。那么怎样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呢?课前准备首先要精心备课。备课不仅仅是看看教材,写写教案……其实备课即要重视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即要重“硬件”的准备,也要重“软件”的设计,即要看新授内容,也要分析练习题,课前对练习的精心分析,合理取舍与补充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练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处理教材;寻找合适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另外非隐性的课前准备我们也不能忽视,比如要提前到教室候课,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对照已备教案在书上作些必要的批注。“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这是著名教授苏步青的话。总之,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并不难,只要课前关注细节,关注隐性备课,精心、充分地准备,相信人人都能上出好课,都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好书,的确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会引领我们少走弯路,逐步成长!从小事做起,从习惯养起。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教育习惯,从阅读《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开始吧!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1

近来在教学上,我遇到了许多的苦恼,教学的心都是浮躁的,想从书里头求得一知半解,便开始阅读《教师的挑战》。佐藤学老师说: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质量。这句话让我反复思量,不禁想起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里有一句话: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两句话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距甚远,但仔细咀嚼却可发现,两者有着共同的追求。基于当前的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学校里多的是埋头苦学与无益劳动,少的是快乐和坚实的进步。那么夸美纽斯所寻求的教学方法是什么,佐藤学认为的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是怎样的挑战?怎样让课堂变得有趣,让学生能够愉悦地学习呢?我不停地琢磨、研究。佐藤学老师记录的一个个鲜活的教学例子,就像一面镜子,供我对照、反思、感悟。终于,我“触摸”到了真谛——尊重与信任。

尊重与信任,看起来简单,实际要做到却很难。在教学中,教育经验不够丰富的我们往往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主观地要求学生如何去完成,或掌握到某种程度,而总是忽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略了他们的许多想法和感受。试问,我们有多少次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直接否定了学生的想法?又试问,我们有多少次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够完美而表示出不耐烦的神情?实际上,学生的这些想法可能更有生活的味道,可能更有实践的意义。回想一下,我有多少次为了使课堂教学环节能够按部就班,能够按照备课时预设的方向“走”,而对学生的“别出心裁”选择忽视。

由此可见,尊重与信任绝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容易做到。佐藤学在书中提到,我们与学生应坦诚相见,不折不扣地接纳,而不是只选择那些所谓的“好的发言”,正如书中所说,教师若只寻求“好的教学”,就会把“好的发言”串联起来展开教学以致这种教学陷入单调而乏味的误区,所以,尊重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课堂,是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构筑而成的,因此,学习也应给与所有人应有的权利。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每节课,都是一棵树苗,学习的目标就是主干,“好的学生”“好的发言”“好的思路”……把所有的“好”串联起来,树干当然会粗壮。但是少了枝干的发展,树木就只剩主干光秃秃的存在,就没有了枝繁叶茂的朝气。所有学生的参与,所有学生的课堂表现,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才能让课堂焕发无限的可能和生机。尊重每个孩子,学习才能饱满,课堂才有活力,教学才有生机。我们要尊重所有,利用有效的“串联”、“反刍”,使学生朝着更加有效的思路进行思考和学习。

语言是教师对学生表达尊重最直观的一种方式。语言的魅力彰显出一位教师的学识、气度与涵养。从《教师的挑战》这本书上我也习得了语言的有效运用,发现它能使课堂的流程更加顺畅。比如:“这一次,大家坐在原位上,每个人再来读一遍,好么?”“听了某某君的发言,我认为……”“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以上几句课堂语言,让我仿佛也置身于这节课中,深刻感受到这位老师不仅在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还努力用这些毫无命令式但充满温度的话语将课堂串联起来,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陡然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教学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我往往由于学生各种各样突然性的回答而无所适从,只好选择性地回避掉这些预设外的问题。而书中的一个案例,教师对于学生看似“错误”的答案的回应,不是否定,也没有逃避,不是“为什么这样认为?”,而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样的发问,就能引发学生回归文本,重读文本,在课文的一些细节处,联系生活实际,于是发现这种“错误”背后所隐含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文本没有直接叙述出来的事实,从而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缺乏的吗?教师的倾听与串联在课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书中所言,“教师在课堂中,要将学生与教材串联起来,将学生与学生串联起来,将教材与生活串联起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串联起来。”不单单只是把“好的发言”串联,还要给看似“错误”的学生机会,让学生学会把观点和所学内容串联,这不正是在授之以渔吗?

“倾听,串联,合作”这些都必须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而尊重与信任正是构成“宁静的课堂革命”的关键因素。对于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挑战。知识有待充实,经验有待累积,方法有待学习,挑战却无时无刻。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2

又是一届新的高一,面对新的学生常常有很多感想。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世界上任何变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科技的桩桩件件,都会发生蝴蝶效应,都会对教育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所以,教育总是变化的。同时,教育也是最坚韧最牢固最不会变化的事情。万物改变迅捷,人性进化缓慢,教育因此万变不离其宗。为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本学期拜读了朱永新博士的大作《致教师》。

谈到教师,人们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会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评价都是过于神圣化。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书中这样写到: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基础。读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这种感觉让我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信心受挫。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奋斗10年了,但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社会有贡献的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教师是什么?教育学上已有答案,不过仍然有很多人还在探究。毫无疑问,教师是份生存的职业,平凡中彰显伟大,普通中蕴藏幸福。

教师的伟大,人们往往归结为:奉献和牺牲。我们都渴望自己变得伟大起来,都希望被肯定,被赞赏。但我们的内心却非常抵触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因为我们不是神仙,我们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我们有寻找幸福的权利。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在于,我们不仅仅把教师当做谋生的职业,还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着别人的生命。在从教生活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了不起的好老师符号,赋予自己一个自由心灵的躯体,勇敢、大胆地带着智慧去面对困难和挑战。简言之,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来自于信仰。

《曼德拉传》塑造了一个人类共同的英雄曼德拉。朱永新老师说: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受过27年的牢狱之灾,历尽磨难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然在狱中。这样强大的心灵的形成离不开苦难和痛苦中的挣扎,更离开不了对生命执着的爱。

爱,不论在何时总比恨来得更加自然。教师这个职业的底色依旧是她。有了爱,教师才能有能力欣赏这条道路上的沿途风景,才能攀登更多的山峰,才能拥有强有力的武器去改变世界。有了爱的信仰,才可能不徘徊,不犹豫,不后悔,才可能真正拥有梦想。

爱是一种信仰,把教师带到幸福的身旁。

我们继续探寻,以教师的现实生活为基。我们看到一部分教师: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昨天这个孩子逃学了,今天这个孩子打架了;昨天市领导来检查,今天教育局领导来检查。我们在担惊受怕、啰嗦累赘、手忙脚乱中渐渐地对教师工作失去了信心。我们继续探寻,我们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师:生活美好,精彩纷呈,富有生命,乐此不疲,魅力无限,乐商十足。原来,他们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瓶颈当做获取巨大快乐的垫石,他们努力地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把教师当做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他们一直相信:穿越艰辛,自然收获美丽。

朱老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达到第一种境界。做第二种老师,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践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师不是表格和评选程序测量出来的,而是每年教师节有多少学生还记得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送鲜花、寄贺卡。做学校骄傲的老师,实属不易,你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想你,同事领导念你,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当然,做到这一点的老师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很重要。第四种老师,是于人于己都会创造故事和传奇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历史上有,当下也有,未来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旮旯处出现。

教师如何享受职业生涯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觉?左拉说: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尔纳素夫说: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历史名人对幸福的解读很多,总归: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幸福应该是在服务中的,幸福应该是在研究中的,幸福应该是与别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服务、研究和与人分享。

如何做到创造、服务、研究和与人分享。朱老师告诉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终身学习,努力成为有特点、有个性的教师。不必超越学生,但必须努力做一名让学生崇敬的人。唯有成长,才有幸福。

一个人学会了阅读,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脚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教师要实现成长,必须进行专业阅读。朱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不善于读书学习的教师,总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人生苦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也不是为了当多大官,因为这些东西你是带不走的。人生为一大事而来看风景。行万里路,通透自然风景;读万卷书,品味精神风景。肉眼能看到的风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财富是精神的,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能带走的是精神的财富。

朱老师说: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要乐于选择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更要专注于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乐于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更要专注人文和科学。每本书都是一部传奇,教师要善于阅读传奇人物、故事带给我们的震撼。当然,我们必须接触管理,我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不能仅仅学习如何做一名老师,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总之,阅读也要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尝试从优秀到卓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你觉得阅读效果并不理想的时候,思考显得尤为重要。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如何才算是善于思考?朱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思维的深刻性。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搞明白不可;二是思维的敏捷性。机智果敢地处理问题;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对待学生要随机应变;第四,思维的独创性。不唯上,不唯书,不人云亦云,不依赖别人的思想和原则,不寻求现成的解决方案。朱老师建议我们与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写作。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所有的成功都与痛苦相关。但是,不是经历痛苦就会铸就成功。如果仅仅是泪水,痛苦只会滋生软弱,迅速干涸。只有经过咀嚼、反思、彻悟,痛苦才能够成为精神的财富、人生的养料。记录这样的`痛苦,本身就是在记录着一首关于生命的隽永史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让每一天成为永恒。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只有内心的自觉才是教师走向成功,乐于教书,提升认同感的必经之路。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师说的:所有的环境都能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朱老师告诉我们:许多人经常埋怨自己的条件不好,条件不够,其实,所有的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我们自己就是环境,就是条件。完善自己,挑战自己,就是在改善环境,就是在创造条件。不要等别人为你提供机会,而应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

做教师,要靠毅力,靠恒心。从心理学的规律来说,人的意志的强弱、恒心的大小往往与克服困难的大小成正比,这是意志活动的一条规律。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坚守在普通教育这条道路上更为重要。人人都有成功的欲望。朱老师提供了吉祥三宝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专业阅读。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二是专业写作。写作的过程是总结、归纳、剖析、反思与提升;三是寻找专业发展共同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不能没有诗意的生活。朱老师写的一首小诗,我特别喜欢!

教育是一首诗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有一个年轻的梦。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激情/在春风化雨的课堂里/有一脸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创造/在探索求知的丛林里/有一面个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智慧/在写满问题的试卷里/有一双发现的眼。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承传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寻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师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意义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英雄教师作为原型。就像李镇西老师的人生榜样、职业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先从读优秀教师的作品开始。朱老师在《致教师》中特别提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尼尔的《夏山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巴普雷什学校》等作品。寻找生命的原型,倾听内心声音的引导,更加从容的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做好老师!朱老师在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佩!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师每天面对的不一样的学生,或外貌美丽、或乖巧听话、或聪明能干、或长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实这些词汇都是我们给孩子们贴的标签。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人人平等,人人重要。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朱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知识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只要老师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协助无力的孩子挖掘潜力,协助迷失的孩子发现自我,正是教育的价值,也是教师的意义。

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朱老师通过《致教师》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怀、眼界、努力、思考、学习决定未来,说大一点就是决定未来的教育,决定未来的孩子。他真诚地期望,教师学会关注窗外的世界,关注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关注正在剧烈变化的社会,关注国家的大事情,为培养祖国的脊梁而奋斗。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缘由。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3

假期之中认真研读了《教师的智慧》一书,这本书分为“智慧使者、人文校园、冷描热点、岁月页码、修学英国、漫步英伦”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细腻和善于发现积累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并让这些案例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富有意义地发展着。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案例总是持续不断地在上演着,每个孩子都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在我们不同的关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而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引导会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呢!

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做一个明智的教师。《教师的智慧》这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

做一个博爱的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4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5

寒假前从图书馆借阅了《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一书,深有感触。该书从教学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全书共101条建议,它主要围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英语教学的实践,把国内外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同中国外语教学课堂上的教与学有机结合。其建议内容主要涉及整体地理解和实行交际教学法、重视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学习“气氛区”的影响、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纠错、板书的青春魅力等。

以下我就自己感悟比较深的几点来谈自己的体会:

关于课堂纠错:

例如书中第二十一个建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纠错”,作者首先提出“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接下来认真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还就“何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出建议,最后重点就“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提出了八点建议:

1.要求学生重说错误的句子;

2.教师重复学生错误的句子;

3.用不同方式提问;

4.直截了当地指出错误;

5.以表情或手势给予暗示;

6.学生相互纠错;

7.教师帮组纠正;

8.边练边纠正。作者提出纠错方法很多,但一定要讲究适时、适度、得当。通过纠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千万不能将纠正错误当作处罚学生的手段。

尹刚教授在书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所以,用资源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我们教学的天空会更广阔。

课堂上的错误,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课前预计错误,防患未然,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凭借教学经验,可以预测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错误。有时故意诱导错误,引导深思教学不仅仅组织单向学习正确知识,引发质疑,更能让学生在思索、讨论中展现多姿多彩的课堂。

教师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关注错误,引导辨析,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学机智,生成精彩的课堂。年轻教师的课堂往往回避错误,虽美丽却虚假;正视错误,虽然会打搅你的课堂预设,却真实有效,显露真实的课堂。我们要善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耐心引导他们知其所以然,方能提高学习兴趣,真正掌握英语知识。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要仍带着微笑,不说“No. ”,而是说“Maybe”,然后插上一两句话加以提醒,这样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还会在下一次勇于回答问题。发现学生讲错了,有时可以要求其重复。如及时、婉转、耐心、客气地对他说: “Would you repeat ?” “Say it again, please.”这样一来可以暗示学生“你的句子有问题”;二来学生很愿意接受,他明白后一般就会自己改正。有时教学中甚至应该感谢学生的错误,如果学生不犯错误,教师就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差错、知识缺漏,进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去解决问题。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更能张扬个性,充满灵性。

关于引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则终身享用。”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预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启发、引导、授予。

书本上说要充分利用课文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综合技能的形成要靠综合的训练来实现。利用课文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师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途径,这样的训练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只要运用得当,是非常有效的。语言学习是双向行为,既要理解,也要表达。利用课文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按照“吸收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口头、笔头表达信息”的思路,有控制地操练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知识,最终落实到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语言规则,口头或笔头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以课文为载体,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教学模式将课文教学和语言知识的运用紧密结合,真正着眼于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关于兴趣:

要防止学生在初学时对英语产生负担感,产生厌恶感,否则会影响学生现在和将来的`英语学习。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要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就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好玩的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周的2节英语课,如何让学生在短暂而且有限的时间内对英语有更多的了解,产生更浓的兴趣,则还需要我自身在课堂上的教学魅力,用各种教学形式和自身的形象来息吸引注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能促进语言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熟练,而且能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如能把兴趣培养成为一种潜能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就可以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渐养成自觉自愿、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6

最近,我品读了佐藤学先生著作的《教师的挑战》一书,作为教育工作者,阅读此书,找到了灵魂中的一种共振。书中的文字和表达的意向正如书名一样,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去提供符合21世纪的优质教育。

一、“大”与“小”的结合

书中举例了多个国家不同教育方法,有欧洲的小班教学,20名儿童分成4、5人一组,合作学习;有日本山崎老师的指导课,让学生自我学习,畅所欲言。这是让我很羡慕的,我国的国情造成了大班教育,但是我们是否也能在大班统一教育的前提上,吸收外国优秀经验,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我思考,自由表达。我的浅薄的意见是,在上够一定的大课后,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组队,共同合作,充分交流,然后以小组的形成共同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做出表达。此种做法很考验老师的选题能力,能否将此次合作课与书本、与教学进度、与可实行条件相结合。同时也要让老师改变思维,从一个单一的知识提供者,变成主题课堂的组织者,启迪者并做最后的总结者。或者,利用校本课程,或增加相似活动时间,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对于不同学习方式的积极性,做到大课堂为主,小课堂为辅,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二、和学生心与心的沟通

老师作为人类的园丁,在世界上都是做的一样的事情,教育知识,塑造人格。我很感动的是,佐藤教授,最为名牌大学教授,却几十年如一日的关心最小的事情,每个孩子的点点滴滴“小事”。无论是孩子今天失误或犯错了,还是孩子学习或开始某项活动了,他都记在心中,并一点一点的引导孩子,充分理解孩子的内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样的,作为初中老师,我们不能大而化之的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方式,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学生,从一个个小事后看到学生的内在的动因,并与学生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特别是最近的大学生作弊跳楼事件,让我感触颇深,当然老师是没有责任的,但是我在思考,如果有人了解这个学生,或者在现场能安抚这个学生,是不是能探知他内心中恐惧的事情,能比活着更严重,从而挽救一条生命。

老师不仅仅是讲述者,也是倾听者和反馈者。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处在多愁善感和躁动的时期,此时除了家庭之外的学校,就有了很大的引领作用。本书中不断提出倾听—串联—反馈,这三个步骤,是老师与学生的内心与羁绊不断加深的过程,也许这种潜移默化的沟通和微不足道的交心,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中,给予了他们正确的路标。

教育,是人类美好一面的展示,对下一代的培养是无私且伟大的,是对人类整个群体的延续。所以,优质的教育能更大化的促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前行。之上的感悟都是我的浅显的思考,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能让孩子们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因为主动学习的效率是被动学习的十倍。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的被动教育已经无法适应信息的传播速度,需要广大的学生自发的去主动学习,不断学习,才能在这个日异月殊的时代掌握主动权。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7

读了《有效教师》一书,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有了爱才能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只有全身心地去爱孩子,爱教育,才能让孩子真正的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才能让孩子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李镇西,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书中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颗未泯的童心,他们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有效教师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将放下老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当中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融入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去,让那颗未泯的童心生根发芽。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象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8

该书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方面,以中外教育家的经典经验和思想之精华,提供了最为珍贵的建议,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从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中获得幸福和快乐。书的封面上就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好的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的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

一、第一缕阳光是有自己的“思想”

“老师应该是怎样的呢?”这是很多教师心中的问题,很多老师为了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而辛苦了一辈子,可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我整天的起早贪黑的辛苦,为学生劳心劳力,可还是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呢?所以很多老师会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应该从自身找原因。重要的一点是找找自己教时是不是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应该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的。不管是教学工作也好,和学生交流也好,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时代在发展,教学也应该进步。现代的教师不应该是单纯地依靠教材、捧着教案,拿着教参,参照教辅材料,没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教师难以教出好的学生。

二、第二缕阳光是“微笑”

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上了你。书中提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除了阳光、空气、水分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显然在这位大师的眼里,微笑同生活中阳光、空气、水分的一样重要。教师这份特殊的职业,我每天必须面对一个个拥有未来,朝气蓬勃的学生,我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是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的。如果老师能多一点微笑,可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心与自己的心是相连的。微笑的老师更有亲和力,能提高学生对你的这门功课的兴趣。而现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源,老师都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每天都板着脸孔进教室以达到威慑学生的作用,可是这样的效果只是一时的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相反老师和学生之间却形成了一种敌对情绪,这样的一种敌对情绪随时都有可能一触即发。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呢?为什么教师和学生不能和谐相处呢?请老师微笑吧!微笑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微笑可以带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微笑可以照亮学生的心灵。微笑是一种信念,微笑是一种活力,微笑是一种鼓励也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一种关爱!

三、第三缕阳光是学会与学生谈心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王阳明有这样一句话: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其中就强调了谈心的重要性。它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简单的谈话。重要的是这“心”,你的语言,话语是不是触动到学生的心,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能有所感悟。教师学会与学生谈心其实是需要时间去实践的。它需要老师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忠言逆耳”这忠言说得让人难以入耳,那这忠言不说也罢,说了倒会起反作用。学生的心灵是很敏感的,教师在和其谈心时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觉得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老师是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可以信赖,才会向你吐露心声。当然,在谈心之前还应该做一下功课,这功课是靠平时的积累的。在平时教师应该多留个心眼,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动向,生活中学生碰到的问题,学习中的问题,还有特别是课间的一些小事都是老师平时应该留心的。因为正是这些小事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积累了这些这就为你们的谈话打好了基础。时不时的可以挖掘学生平时的点点滴滴来作为话题,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关心自己,也增进你与学生的距离,这是非常有利于谈心。

总之,做一名“阳光”教师其实要做到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何去做还要靠自己的工作中的积累和实践,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愿天下的老师都能向奥运健儿一样教学生教出自己的“精气神”。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29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很多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需要及时更新,学习新知以加强自身教学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名师工作室为我们精心选择了《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此书对我而言就是一场及时雨,让许多平时教学中困惑的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答,让自己增加一些实际的操作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导航。

短短三周,对101条建议还来不及细细品读和消化吸收。粗略翻阅全书,挑选了部分急需学习的方面认真拜读,受益匪浅。其中第四章第83条:如何理解和落实情感态度目标给了我最为深刻的印象。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思绪回到了几年前的一节公开课。因为有教研室领导和外校教师观摩,所以我提前准备,反复打磨,整节课下来感觉还算得心应手,在满心欢喜的听了前面几位老师教科书式的夸赞后,以为会完美谢幕。这时,最后一位点评老师在肯定之后说了一句:如果再把这节课的情感教育融入进去就完美了。当时我心里一震,是呀,这不就是我课前反复修改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的地方吗?

相信在许多教师的印象里,英语教学与思想教育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它只是传授语言知识,教师只需要讲清楚重、难点,学生只需会模仿,掌握,运用语言知识,会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考试应答,获取优异的成绩就可以了。层次要求更高点,会用所学习的知识与他人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就是许多教师和学生的最高要求。

但是,在这个物质迅速膨胀,信息日益多元的经济社会,中学生由于其身心发育规律的影响,往往会受到外界的不良思想风气的侵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通过英语学科的特点,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英语学科不仅和其他学科一样可以进行思想教育,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它通过东西方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碰撞,给学生所展现的是一个世界性的视角,因此可以说它的影响比其他学科更深远更广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恰当而充分的'思想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基本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增进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所以在那之后,我尝试着使用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生活用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学校学习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抓住机会利用生活细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可以是学生记住学习内容,也会使学生深受教育。比如:当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时候,我会说“Come on!/Keep moving!(永不止步—广告词);当学生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我会说“Just have a try!”或者“Nothing is impossible!”这些日常用语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同时,我还会使用视频影像、图片、幻灯片这些直观和简洁的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时候,我也会播放一些英美音乐。一方面,让学生们感受英美文化的风格;另一方面,这些英语歌曲语言精练,蕴涵了许多有意义的道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英语教材的思想性,强化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引导他们爱国爱乡,珍惜亲情,关爱他人,长大后奉献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其实,在英语课堂中的思想教育无处不在,只要教师肯做一个“育人”的有心人,就能发掘到更多更好的思想教育方面的好办法,思想教育这一环节就不再是轻描淡写,无足轻重。

101条建议,使我的心情不再浮躁,思路不再狭窄,我也会用更多的闲暇时间去仔细读完里面的每一条,并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逐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作为老师,我不但要了解我们现实中的教育,更需要了解书本中的教育。只有这样,我的课堂才会更加智慧,教学才会更加和谐。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30

一、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31

有幸拜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读后感受颇深,这是一本提升教师本事,超越自我的书,是一本受益匪浅,蕴含教育意义的书。此书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启发,读完此书,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以下几点感想:

我此刻所带的班级基础较差,记得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很沮丧,当我走进教室才发现其实并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于是我便觉得很有期望,对他们要求十分的严格。可是没过多久我发现仅有严格还是不行的,还需要爱心,要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

从此,我不再因为某一个学生上课讲话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取而代之的是,走到他旁边,问他为什么要讲话,此刻讲话合不适宜,他也很坦诚地说,他想学习,可是基础太差听不懂。我就对他说,就算听不懂也不能讲话,我们达成了共识。此后他一讲话,我就盯着他,他就不讲了。

我此刻的班级基础普遍不好,于是我每次先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再设计有坡度题目,先运用基础知识再稍微提高本事,最终出一个中档题目做思考题,题目做完后,让学生自我演排。我也趁机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同时也纠出他们在习惯上和规范解题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还有不懂的,我再给他们讲解,一遍不懂,二遍、三遍。下次上课时,我针对上次讲课的重点资料出一个题目,让他们当场练习,既巩固了知识点,又提升了他们的解题速度。

经过下课和学生聊天,对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景和性格喜好都有所了解,我发现其实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有同学写得漂亮,可是不喜欢学习,我就让他到黑板上抄题目,并且表扬他的写得好。有些同学自制力差,一不细心就走神了,或是搞其他事情去了,我抓住他想搞学习,追求更高分数的心理,不断提醒他,督促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学习上。还有部分同学追求提高,由于基础差,学习相对来说也有些吃力。于是我上课下课不断地鼓励他们,提醒他们要坚持,有时给他们布置任务,并且还要检查。一旦有提高,就表扬他们,并且还给他们订立更高一点的目标。

当你一心只想着付出的时候,你会收获更多。我没想过我会有多么大的成就,而事实上,我班的学生却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我觉得付出没有白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