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课评心得体会(精选32篇)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20__年小学英语课堂研讨活动。我听了两节课。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体会: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其次,两位老师善于利用学生的“旧知”实现向“新知”的迁移,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最后,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平台。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本学期我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了听课学习。半年间,前后听了二十几节课。无论是随堂课还是公开课,我都始终牢牢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在听课过程中,任课教师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深深地折服了我,使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听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新教师听课并不是简单的听老师的教学资料而是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在听课的过程中更要认真观察并做适当记录。听课不仅仅要听,还要看,捕捉授课者和听课者每一个动作、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方法。在听课之后更要及时用心的思考,准确客观的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取长补短。
每一位教师都有他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听课过程中,基础部的每一位任课老师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xx老师教学环节严密,各环节和各种操练和交际活动间的交替自然、紧凑、快捷,从师生互动导入直至课的发展、高潮、结束富有节奏感。明快的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xx老师打破了数学课沉闷的问答式,在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这样一方面能够在组内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意识,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是一举多得。xx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潜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xx老师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增加了学生实践的面和量,重视在新的情景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重现和运用所学知识,使知识不断获得巩固。一堂课内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练和交际活动。这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听了这么多堂课,我觉得要上好一堂课,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做课件等等。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们都对本堂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她们采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多渠道地给学生带给教学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激励学生学习的强烈兴趣,用心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课堂教学要努力到达主体与主导的和谐统一。竭力回避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陈旧讲课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唤醒学生用心参与的意识,启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自觉,从而点燃他们对所学的兴趣,激发出由衷的热情。
3、务必要有必须的驾驭课堂的潜力。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必须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在我听的这么多课中,但凡是成功的课堂,上课资料皆丰富、现实,教师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面,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师都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一进课堂便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自然事半功倍。
透过听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应不断学习、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吴江市震泽中学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瘦弱颇多。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明白学生学习,将“渔”的潜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渔”的方法我觉得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第一位刘朱刚上的诗歌鉴赏这以复习鉴赏课中,方法的教授体现得尤为突出。刘朱刚老师在上课的开始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这样就到达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当学生应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时,刘朱刚老师又渗透着诗歌鉴赏的方法性,渗透着方法性教学。
第二位老师是顾老师的课,她的课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她讲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课时。刘老师抓住重点“始得”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见刘老师的课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上课也比较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这两位老师的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导主角,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她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认真投入,但跟她们比,实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到达预想的效果。听了她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不辜负领导和学生的期望。
这次听课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会将这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佛山石湾一小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第一节是陈老师的新授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节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上的资料。第二节是麦老师的新授课《通分》,这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听课活动中,我看到了两位老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还有他们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在听课的同时,我回想到了自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次听课我有几点体会:
1、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透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刻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4、体现常规教学潜力,重视双基训练的落实。
纵贯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潜力都十分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先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资料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
5、体现教学资源优势,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资料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我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我的教学路子。
我们生物组的组长范静老师去山东昌乐二中学习了一周,回来后觉得人家的教学模式更好,所以我们组也想学习一下。
这种新的模式总体来说是先预习后展示,也就是一节新课,先让学生自己预习一下,然后在下一节课上展示课。
中午第四节课我在19班上了,觉得效果很不错。这种模式首先让学生看书5分钟,自己画出重难点,然后再深度读书15分钟,讨论几道重点题。
经过两轮的看书学生已经能够认认真真地把书看了两遍,而不像以前为了完成导学案而看书,并且是囫囵吞枣地看。
看完后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你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第2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看书15分钟,然后讨论几道重点题。以前学生遇到讨论题都不敢写答案,现在我要求他们把答案写在书上,我发现他们都写得非常好。
第3个环节巩固应用,完成练习册上几道基础题,然后谁先完成谁先站起来,如果你们组都完成了加分,依次10分,9分……
在每小组内完成后站着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然后全组讨论,出一份你们组认为最好的作为本组的成绩,这个同学的答案代表了本组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他们会很认真,很努力地讨论。
虽然在19班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但是19班的学生很配合,效果也很好,上完课后我发现他们班的同学把书上画了很多东西,许多同学总结的知识点非常好,也正是我要讲的重点。
感觉这样的课更能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看书,理解课本的内容,比上一节课我直接告诉他们知识点更容易接受。
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这次宁南县组织的初中八年级教师赛课的活动中初赛阶段在华弹初级中学已圆满结束了,在这次活动中我参加了全组数学教师的听课与评课,听完后我深有感触,他们的课都上得各有特色而且都能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听而也有所得,他们的内容紧跟教材,他们的教学方法新、理念新。
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改实施之际,对新的教材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是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体系,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和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这些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一一展现出来了,实现让学生主动和大胆的去想象、去发现,放飞思绪,大胆质疑,发表个人见解,解决疑难问题,老师客观评价、热情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互相交流,气氛和谐,民主平等充分体现。还通过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而且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教材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把学生读死书、以"费"(费时费力,教学效率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改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孔子的学导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老习惯,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激情。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功能,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如及时表扬"你回答得真棒你表现得不错"等之类鼓励肯定的话,是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学的更容易,掌握的更轻松。听完这次评优课通过比较这一点反映的很明显,因此,在今后我会科学的选取和灵活地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愉快的掌握了知识,更得到了自我价值的肯定;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堂课,一个知识点,而是教会他们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成就感,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
从这一节节生动、精彩的课堂中领路了年轻教师的风采,他们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满腔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很好的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①着意创设情境,从身边熟悉的问题开始,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很自然、很亲切。②教材分析的深入透彻,教法灵活多样,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③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恰当,较好的扩充教学的信息量,发挥了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当然也存在不足:①运用了何种方式引入课题,应就具体情况而定,就有教学内容和数学环境而定,而不要生搬硬套、应简洁明了,紧连主题,切忌摆花架子,转移学生的注意力。②在设计一个活动时,首先要想到: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怎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活动起来,既要求的层次要深入,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③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是否真的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所有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将比较浮浅的、表面的、零散的和不成熟的思想得到提炼、升华以及系统化和科学化。
这些问题是科改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我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断的学习、研究、讨论、探索出一套很有效的方法,给学生选择比较好的展现自己的才能的题材,营造出一个较好的参与氛围,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投入全部的激情与聪明才智,使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入,学生的自我价值也得到了体现,这样的参与取得了问题解决与自主发展的双面作用,那我们的学生就会"获得受用终生的教育。"
通过这次听课与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与培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成功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教师的义务。记得有节课,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时,他很紧张,结结巴巴地说了出来。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之后,我发现几乎每个问题他都能举手发言,也许这就是成功带来的自信吧。
2、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标把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补充和发展。这16节课教师都是组织群体中平等的一员,"我可以参加一下吗?老师也想试一试"……这样的话几乎每节课都有。而在教材的应用上,教师所设的问题都从实际提出,而概念都从实际引入,并在小组活动中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但是,我认为联系实际也需要注意几点:(1)数学问题有的来自生活实际,有的还来自数学本身,不能也不需要故意去联系实际。(2)只有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才是真正的数学活动,有些活动常常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活动可以减少甚至不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是围绕某一个数学问题提出的。
3、改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再创造"的过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经验学习过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未知。其实,自主探索是否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方式呢?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必需的。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及公用,两者不可偏颇,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该"放"就"放",该"收"就"收"。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都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如陈静碧老师在讲授"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她先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图片,获得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的发表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又给出具有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内容、方式的理解,我以为这样的处理对学生学习、思考很有价值,培养了他们探索和发现的本领!
总的来说,这次的评优课非常成功。效果不错,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真正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为日后的教育积累起有价值的经验。我将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我将在以后的教育事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20xx年XX月XX日
听了几位老师的课,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受益匪浅,感触很深。我觉得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这么几个亮点:
一、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就应是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尤其在当今社会显得更重要。教材只但是是一个范文或者例子,老师在教学时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到达终身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领会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窍门。几位老师都能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刘玲玲老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的方法,让学生透过读句子找出关键词,由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进而来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几位老师都能让学生抓重点句来理解课文,透过反复读,边读边做批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二、让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
“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两位老师都能让学生透过读句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尊重学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种新理念,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两位老师在这两节课中也能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体会,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体验,来领悟文章的资料与中心思想。
当然,几位老师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的,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等方面还有待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因为这也是我自我做不好,也不知该如何去做好的问题,请多多指导。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明白上什么,怎样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要作好足够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课、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三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李勇师在处理课文时分别采用了“说”、“采访”、“画”“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学生把自制的礼物献给自我的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我: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潜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总得来说,透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忙。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以人为镜,才能够体察自我的优点和缺点。透过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透过听课,反思自我,才能不断进步,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透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忙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佛山石湾一小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第一节是陈惠贞老师的新授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节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上的资料。第二节是麦老师的新授课《通分》,这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在听课活动中,我看到了两位老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还有他们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在听课的同时,我回想到了自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次听课我有几点心得体会:
1、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透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刻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4、体现常规教学潜力,重视双基训练的落实。
纵贯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潜力都十分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先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资料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
5、体现教学资源优势,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资料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我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我的教学路子。
这学期,我参加了听课学习活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许多老师在课的开始运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本身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应对材料中的问题时,老师又告诉学生阅读说明文要讲究知识性、文学性,“先思考再动笔”这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个别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从整体到部分合理过渡,再之后重点切入到品读诗句上;课扎实有效,注重训练,板块清晰,值得我深刻学习!
总之,几位老师的`课处处体现着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语文思想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他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这几来年的语文教学历程,感慨良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算极其敬业,但跟语文大家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主要表此刻教学设计上,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的资料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到达我意想的效果。听了他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新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不辜负领导和家长学生的期望。
本学期,我有幸观摩了学校几位优秀教师的研讨课。通过观摩这几节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观摩这两几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一、教学收获
1、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每位做课的老师都充分为她的课做准备,但却产生不同的效果呢?我觉得还是在导入这一环节有所不同。课程导入好的老师,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互动效果也很好。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而不太成功的教师则恰好相好。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语文课有趣,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重塑自信。
龚连权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更值得我们学习,她运用了普通的方式——自由谈话,却调动了全体同学的激情。一个简单问题,却让学生进行了一场思想风暴。在阅读前部分,运用课文中的图片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前对文本进行了解和猜测。 还有解读技巧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她的导入设计可以说为阅读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资源选用合理
主要表现:一是图及有关标注的使用;二是颜色及背景的合理搭配;三 音乐及录音的有效使用为教学服务,为学习服务,为学生服务。吴天沙老师把听力部分让学生自己表演并让学生把其录下就是教学资源选用合理的最好表现。四是资源是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理念要新颖
她们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一是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有较强的亲和力;二是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凸显。刘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录音机和照相机,既让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又让学生在教学成为主导;而张老师让学生的自行阅读也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学习。三是注重师生之间学习过程的互动;四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传授者;五是注重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的表情让学生听不懂也喜欢听;六是三维目标的完满体现,尤其是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上得以充分体现,让听课者觉得新课标、新资源的语文课就应该是这样教。
2、教学设计适合学生、贴近生活
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继承与发扬、改革与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一是不以讲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学习方式;二是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三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四是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五是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如看、听、说、议、练、读等;六是创设语言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有力支持;七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落实;八是教学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学生学的有趣和轻松;
二、自我反思
这次听课收获不少,但关键是学而时行之,要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一)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从这几节课中,我体会到我们的教学应注重对话课与阅读课的内在区别,阅读课文和对话课文是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难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有的教师教对话课文时,体现不出对话教学的特点,却把对话课文当作阅读课文教,甚至看着书对话,等于是在朗读课文。
对话课重在听说,听了以后,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话内容,注重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输入知识,在设计活动时,注重其实效性,活动是否与教学有关。
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阅读速度的培养很关键,要严格控制时间。而我本人在这几节课教学中的注重就有时犯错误, 通过这次看课我明白了如何去做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越来越好。
(二)教师为学生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我在这点做得比较不错,我会保持这一优点。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比较弱的环节。
王德勇
20xx年7月2日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我认为尹仙梅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尹仙梅老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尹仙梅老师在出示了12个3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尹仙梅老师的评价语言非常到位。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上周四周五,市教育局教研室各位教研员老师来我校听课,三种课型各听了一节,借此机会,我们全体地理组成员也跟随鲁老师听了三节课,并听取鲁老师评课,收获甚多。
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市教育局深化课堂改革和我校提出课堂效率最大化要求之后,老师们的课与原来所听到的有所不同。
1、教师的激情投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场效应”。
老师的形象、语言、体态、动作、情感充满了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在一节课中,根据自主性探究性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恰当教学情境,激发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2、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融为一体,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败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
3、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贺贵山老师在本节课教学中,真正把教材当作了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了教材顺序。
4、教师不再独霸课堂,留下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老师“讲”的时间在减少,给学生留出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自我思考、理解的空间,师生互动有序,课堂效率提高。
5、灵活组织、调控课堂,波澜不惊中见智慧。
刘洋的复习课上,能够在学生区域地理知识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授人以渔”,讲方法、理思路、归纳模式和规律,有讲有练,突出重点,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懂学透一个区域可以面对全世界的任何区域,实属不易。
教研室鲁老师听过课之后,提出建议,把预习的环节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讨论和回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只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插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两年的前提下,我一定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把新课改的精神应用到我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先锋。
前段时间,我们不但看了很多优秀老师的讲课视频,还亲身听了一堂高文兰老师的讲课,她是20xx年重庆理科状元的生物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学习的楷模。感觉自己与这些优秀教师相比还有太大的差距。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以下我学习优秀的教师讲课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通过看优秀教师讲课的视频和听高文兰老师讲课,我发现了这些优秀老师具备一个共同点,都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首先,他们的表达能力强,可能有时候并没有标准普通话那样标准,但是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不会多一句,不会少一句,意思也表述的简单易懂,又不缺乏科学性。其次,他们的字写得好,字看上去很清爽,很整齐,很有力度,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板书都很美观。当然一方面是老师的天赋,更多的是长年累月的磨练。然后,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每一位老师都把知识融合得恰到好处,让我们这些即将走上讲台的准老师赞叹不已。当老师讲出融合的知识点后我们才恍然大悟,情不自禁的说:“对额,还可以联系到这里。”最后,他们都很会运用多媒体,结合多媒体的特点把重难点处理得非常得当。老师们扎实的功底还有很多很多,那是自身的一种魅力,就像酒一样,存放的越久,香味越让人回味无穷。
二、教学方式要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我们新一代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以要学会创新,这与教育的创新是分不开的,而教育创新的关键点就是老师教育方式的创新,潜移默化的引导同学们开拓创新思维。其中讲蛋白质和响尾蛇的捕食方式的那两位老师就特别体现了创新的观点,上蛋白质的老师运用同学们演示不仅阐释了脱水缩合、肽键和氨基酸等概念,通过变换演示人员的位置、增减人员而且还说明了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导致的,把教学重难点处理的简单易懂。上响尾蛇的捕食方式的老师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置情景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整堂课都是以猜想—讨论—分析—总结为线索,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这位老师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这两位老师都让我记忆深刻,或许他们的容貌我早已忘记,但是他们课堂中的闪光点我还记忆犹新。
三、对工作必须有激情,有责任心。
还记得高文兰老师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你是怎么让你的学生如此喜欢你的?”。她说首先要做好自己,认认真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份内的每一件事,把自己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就会以你为榜样,从心底尊敬你,信任你,佩服你。几句话很朴实,很简单,要想做到却非常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我们对工作长年累月的细心和耐心,还有对学生时时刻刻的关心和爱心。老师身负的责任重大,她们不仅在传递知识,还在影响孩子们的灵魂。
通过对优秀的教师讲课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首先让我意识到要教学生“一碗水”,作为准老师的我们必须有“一河水”,所以现在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把基本功都打扎实。其次,我们即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定要学好心理学和教育学,了解自己,懂学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最后相信自己,通过五年、十年或者更久的努力奋斗,我相信我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假期读了陈大伟著的《观课议课》一书,收益匪浅!
通过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人需要认识自己。一方面人需要认识自己;另一方面,人又难以认识自己。正因为难以认识自己,所以,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在观课议课主题选择和确定上,教师往往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这样,单一的预先确定议课主题的方式就有了很多局限和不足,为此,要充分挖掘和重视在观课议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出现在教学和观课过程中。二是出现在议课反思,以及整理反思记录过程中。
通过这本书,我还认识到了:教育是育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道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学生成为有自主意识的主体,掌握了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可以说,主体教育思想是主体合理性中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效统一。
在书中陈教授提出了观课议课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听课、评课的方式。他指出观课要对教师教的行为进行观察。从关注当下的学校生活,课堂生活质量的角度看,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习着,也在生活着。学生在课堂上,首要的是在生活,然后才是学习。对于课堂教学,强调要关注现实生活质量,意味着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在;而强调要关注持续学习的要求,则意味着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学生的现实幸福和未来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以学习为本,以学为教。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
通过太原的听课活动,我真的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美术课上怎样去吸引学生?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很重要,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美术课有意思,就会带给学生一种身心的愉快,比较喜欢盼望上这个课程,在课堂上老师不是以讲为主,而是以师生对话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教学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能使学生学的有趣和轻松,听了这六堂课让我心里那块石头低了好多,也有了一定的的心理准备!我认为上好美术课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我在听第三册的《神秘的线条》一课时,教师利用动画让孩子们感受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的不同,并结合课本插图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从线条中去感受写生画的内涵及特征,以探究为主,让学生探究线条的变化,不刻意的去强调画面的内容的优劣,评价以肯定为主。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听第十二册《添画人像》时,教师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这里的大胆想象最为重要,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孩子们心目中的不同人物形象五花八门,内容丰富,调动了小学生作画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表现所想反映的内容,激发创作欲望,并对他们的作品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增强创作信心。例如:在《自制小相框》的教学中,主要是要求大家巧想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来制作相框,姚老师出示他的示范的作品,而且利用废旧日历做成的成品让学生欣赏,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完成可以放在展台上让大家观赏,这样学生制作认真、积极,作品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极富创造性。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与生活紧密相连
激发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听《泥浮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工艺制作知识技能,设计制作有创意的雕塑作品,在教学安排上,教师特意让学生准备了陶瓷用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使学生完成有创意的浮雕作品,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美术作业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浮雕的含义,既巩固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把音乐带进美术课堂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教育,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在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典名画,如痴如醉的乐曲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画中的精神,画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热门思想汇报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这次美术研讨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一堂小小的美术课,渗透了美术教师对学生的浓浓情意和关爱,美术教师在课上既教书又育人,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怎样将学到的体会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使得美术教学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这篇内容讲的是关于学生、学习、教学、他们、教师、兴趣、积极性、课文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网友有用。
近日,我聆听了韩晓燕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以情感化学生。
当我听着韩老师的课时,她情绪激昂,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心得体会《听课心得体会》。韩老师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比较到位。
三、自主合作效率高。
在课堂教学中,韩老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
四、教师评价贴切到位。
教师时时及时评价孩子,如:你会善于动脑了!一句句鼓励性语言激发孩子智慧的火花,一节课孩子们沉浸在积极动脑思维,用于回答问题,学习效率较高,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结束了这一课。
这次听课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课堂改革以及课程改革是长久,我会将这次学习活动积累的经验,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作为一名新教师,很荣幸也很感谢中心校能给我们这样的一个好机会,观摩领略学区内优秀教师王子静老师的中年级语文课《画杨桃》,王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这名新教师去学习。在本次的教育活动中,李老师很好地把一堂生动活泼、充满自主性的语文课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带领孩子们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从“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听后感慨万千,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几点感受和收获: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语文功底要扎实,语文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例如:“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中的“想当然”,在我们看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就是不容易理解的,老师要进行伸入引导,王子静老师在这里做得很好,她通过提问的方式,一步步解释这个词语。而且利用课件把这篇课文中难以见到的杨桃展示给大家,更有利的学习,使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不再枯燥。对于教参的重难点把握很好,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要完成的任务安排有序。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从这节课可以看的出来,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王老师指导学生解决生字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尤为巧妙,具有艺术性。整个过程她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直观的自己记忆生字的技巧,在自我总结中掌握生字新词。
3、要引导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中感悟,读中品情。读,是开启智慧之前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王子静老师反复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让学生从读书中感悟课文主旨,这样要比老师满堂灌更有效果。利用学生之间的语气对比,引导其他同学都带着感情朗读,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4、要扎实掌握4+4n的教学模式,情境引入要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子静老师利用图片展示,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展示目标要明确,而且本节课要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综合训练是对本节课进行一个验收,看看学生们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也有利于学生课下进行复习。王子静老师第一课时采用听写生字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的课堂小节,交给了学生,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又可以提醒他们课下复习的重点。在4n的各个环节中,要环环相扣,圆满完成每个知识点的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而言,教书育人这条路还很长,还需要一如继往地兢兢业业地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身、自己的心。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是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
十一月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XX市中小学课改观摩、研讨活动,第一次聆听了XX地区思想品德学科名师们准备的优质课,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其中吴江的徐建新老师、昆山的徐欣老师以及我市李峰老师的三节课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三节课设计都非常独特,三位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起领和导的作用,老师们的举手投足都有一种强烈的亲和力,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主动,有活力。
徐建新老师的《正确把握宽容的尺度》教学中能巧妙地运用教师语言使课堂充满活力,比如上课铃打响,徐老师幽默的把上课说成了下课,学生反应很快受到徐老师的赞扬,这一小插曲立刻将原本陌生的师生拉近了距离,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在教学过程当中徐老师灵活设问,多角度设问,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反应灵活,思维活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上都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培养。
讲授《行为与后果》的徐欣老师采用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在学生体会感悟的基础上教师点评,最后使学生价值观得到培养和升华。教学中的结论都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比较得出的,增强了说服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增加了很多社会热点,比如昆山为何屡次与全国文明城市擦肩而过,胡斌飙车案、侯耀华代言案等等,让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身边事。
另外执教《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的李峰老师展示了优秀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教学内容准确的把握和理解。李老师采用了学案加幻灯片的教学形式,结合材料,使教学内容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讲。在巩固阶段李老师采用了讲练结合的形式,重点强调了易混淆的地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名师们的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为深刻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思品课堂上集中体现育人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关系社会,关注人类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努力做到多样化。
8月21、22日两天,四位领导专家殷茁雄、刘明、廖先祥、韦丽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坚持科学以展,构建和谐教育》、《用现代教育理念看课堂教学》、《课堂观察技术及其应用》、《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专题培训,专家们用生动的案例剖析了当前的一些教育、教学现象,受益匪浅。特别是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特级教师刘明专家在培训互动活动中提到的一幅画,给我的感触很大。(图意:老师太快给学生正确答案,使学生不能去思考,就象踩在学生的氧气管上。)
这是一幅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思空见惯的画面,尽管我们常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讲,除开实验课、有领导听课特别注意以外,其它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类似这幅画面的情形,满堂灌的、一言堂的随处可见,有时候还给自己找很堂皇的理由;“他们总是这样的,上课总不发言的,他们不讲,只好我自己一个人讲了,总不可能你望我、我望你一节课吧。”“时间不够用,哪可能给他们慢慢地想,再慢慢地讲”等等。
其实“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并不难,我认为最基本的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比如低年级段(二年级)的《平均分》我就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学生分小棒,通过观察想一想我们分东西的时候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学生就会发现,无论怎么分东西,都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一份数量同样多,另一种是每一份数量不一样多,(目的通过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这时再观察主题图中分食物的结果,引出“平均分“的含义,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分已经知道数量的面包和水果,学生非常快地就分好了,学生们有的'用加法,有的用乘法,有的用除法,无一例外都用计算的方法来算,可到了分糖的时候,学生就搞不清楚“为什么就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来分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原来我们不知道糖有多少颗,只能用逐一分的方法来分了,(目的是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思考:“这里有12瓶水,请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分均分这些水,你可以怎么分?”(目的是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
如何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1、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我们时常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真正要落实到课堂上却绝非易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总是放不下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无法控制课堂怎么办?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怎么办?学生没有遵循老师设计的教学行进怎么办?在这节课上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与思维定势,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猜想、发现,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学得主动,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按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各组自由选择物品,思考怎样使每组都得到一份,通过具体分配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提出问题实际操作交流汇报再实践,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体。我们都知道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4、学习内容与手段的开放。
教学中新知的提出来源于学生,问题的产生来源与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具有可选择性,因此整过学习过程是活泼的、个性化的、开放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解决一道题目,得到一道题目的答案,而是期望学生能掌握一种方法,会利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5、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对所教的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读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读一读《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柳州教师培训读本》,读出人生的哲理和教育的智慧;读一读《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读一读《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教学案例集》、《小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教学书刊,就像是和若干个数学大师在进行交流,学习他们是如何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教材上解题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读一读《引领心灵》,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我们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读一读于丹解读的《论语》,努力用一颗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
6、常态课是教学教研的重点。
学校在三年规划中提出了教学要体现“活的教育+美的教育”,不难看出我们在实验课、开放课中,很多时候为了体现“活”,把原来很简单的事情变成了复杂化,我认为应该以常态课为主,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教研中重视:课堂结构力求清晰、整体性强,教学题材扣住重点,以挖掘课本、重组教材为主,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综合运用,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层层推进,突出重难点,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
听公开课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近距离的感受每位教师的教学风采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课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让我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这些课程呈现的亮点和优点:
一、能够突出主题。即对于教学目标把握定位准确,能正确认识和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表现为:
(1)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2)教师能着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互动关系;
(3)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课堂注重实践环节,践行法律和道德。
二、全面贯彻"三贴近"原则,教学设计新,提供的信息新,引入的情节新,贴近时代、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实际。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学的载体。这次参赛课展现了选手们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学环节丰富多样,可操作性强。如:小组讨论、辩论、现场采访、调查报告、你说我说大家说、诚信卡、实话实说、小品表演、漫画、小品AB剧、才艺展示等等。既增加了课堂容量,也增强了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出众的才华,一个比一个精彩。让听课的老师和评委们都不由自主为他们鼓掌叫好!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三、注重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点拨。
有的教师评价自然而贴切,教师及时评价"你能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很难能可贵!"对学生长时间的舞蹈展示评价"你的舞姿很美,因时间关系,我们课下再欣赏吧"。有的教师针对材料充分预设问题之后,又能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与点拨,让学生由具体事例形成理性的知识,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声情并茂的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恰当的运用语言空白艺术,及时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自觉内化的机会,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把握设置原则。鲜明的针对性。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因而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当时的教学实际情景的需要,配合有声语言相机而用。故弄玄虚,有百害而无一益。讲究适度。难度要适中,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过难,学生无从下手,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设置空白,知识间的梯度要适当。同时要注意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则显得过于空虚,学生会感到茫然无获。空白只是教师语言的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以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求知,获得反馈信息后,纠正学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设置必须遵从探索性的原则。
四、教学手段新颖。所有参赛教师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件新颖活泼,动态精致,实用性强。本次优质课比赛有一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每当老师讲完课后便有很多人围上前去要这位老师的联系方式并复制课件以做参考。既体现出大家积极学习的劲头,更说明参评老师的课确实有过人之处。课件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当前社会热点相连接,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特色。
五、注重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这次讲课,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了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
当然,我也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略谈几点:
一、没有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引领功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有的老师上课时,抛开课本上的经典事例不用,自己费尽周折找寻材料,反而不如教材上的通俗易懂。正如专家所说的一定要走出一个误区,即抛开教材、课本的课才是好课。不要迎合时髦去随意添加内容。有的老师整堂课都侃侃而谈,环节一个接一个,事例、故事让人目不暇接,而课本却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看。再有,事例的选取应多用正面材料,血淋淋的反面材料让学生触目惊心,反而是一种误导。
二、情景设计没有很好的进行优化,生成的东西少,预设的东西多,教学的探究性与开放性不够。
粗略统计,有的老师设计的活动一节课不下六七个,过多过滥,有的视频故事很好,探究却没有充分展开,浅尝辄止。课件制作效果很好,却一闪而过,让人来不及反应。有的环节设置过于简单,却偏要学生讨论交流,白白浪费时间。再就是教师过于强调传统,强调课本知识点,对学生冒出的思维的火花视而不见,面对生成缺少理智点评,不能及时捕捉,没有做到"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在思品的舞台上"。
三、没有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只是简单的重复。
评价要从态度上、价值方式上,通过评价给学生以激励鼓舞。不少老师让学生发言、活动不少,但学生表现后老师的评价却很让人失望。如有的活动小组讨论后,要学生总结,学生总结的很经典,老师点评的却很失败,引来一片叹息。再就是学生说的不怎么样,老师却给予高度评价,明显有失公平,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还有就是不管学生怎么说,老师总是用"很好"、" 不错"几个字敷衍过去,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再者通过老师评价学生也能很好的看出一名老师素质的高低。课、课件可以提前准备、话可以背过,但对学生的反映却不好提前准备,结果就出现评价不当的问题。老师在充分准备课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师生真正互动,教学才会精彩。
四、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参与活动的参与度与深刻度不够。
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才是一堂好课.应该看到,有的课存在偏快、偏难现象。只有几个或少部分学生反映过来,老师便急忙处理,而大部分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长此以往,他们肯定会失去信心与兴趣。老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大部分学生能反映的程度,提问时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尽可能多的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不要变成精英教育。
五,对问题的设定层次性不够,太笼统或模糊不清。
如:出示材料或视频后,问学生"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认识到什么"等等,让学生不知道要回答什么或学习什么。还有的甚至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如有的老师"情趣"与兴趣、爱好都搞不清。有的老师把《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上成了普通的环保课,没有紧扣"依法"二字,让法律发挥作用。有的课件非常粗糙,出现掉字、漏字、错别字,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的。以上观点只是我的粗浅认识,因水平有限,难免出现不当之处,请谅解!
这次新教师公开课虽然是安排在学期之中,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次数,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来参加培训的。我通过这次活动,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确实,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总之,这次难得的机会犹如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更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不断学习、时时创新的思想。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尽快的能够胜任自己本职的教学工作,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学习、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培训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那些优秀教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在这几天的听评课培训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他们设计的内容难度逐渐增大,挑战性越来越强,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课堂上他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课堂上,学生不仅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及想法,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和欣赏,相互合作交流,并不断地
对自己和别人的想法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探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的策略,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了师生的灵性和个性。听完这些课,我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语文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文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语文知识、技能、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现在的学生乐此不疲的就是善于解答各种问题,却缺少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课堂上学生没有问题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就是教师并没有顺应新课程的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没有树立服务的意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空间与时间。有人比喻说:教学过程是一个流程,它应该像一条河,有时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有时峰回路转、润物无声。如果说学生是水,那么教师应该是不断变换的河道。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们的课堂轻松活泼,游刃有余,原因是他成功地扮演了学生朋友的角色,扮演了课程开发者、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他们始终把学生看作服务的对象。
老师们的讲课给我的触动很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真正的备,首先是要从精神上,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准备”,这样才有备无患、吃透教材: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是根本,吃透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保障。备课的内涵是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学修养,因此,教学的境界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境界。备课需要有集体的交流与合作,但更需要个体独立的思考与求索。备课不是固定的程序和技巧,它更主要的是一个教师观念,智慧与精神的综合体现。
短短的培训活动已结束,但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我会以此次培训活动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成长。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
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识的探究→新知识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幼儿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幼儿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幼儿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幼儿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幼儿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幼儿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识。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幼儿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幼儿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识。这更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幼儿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
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
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
在一节课中,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此,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
应从三个角色介入:
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幼儿'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幼儿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幼儿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1)整理好听课记录。
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幼儿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
(2)做好课后分析。
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也深感到自己的教学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深感不虚此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像这些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听完学校举行的评优课后,我被几位教师的语言深深的吸引住了,教师语言竟有如此的魅力,有的老师擅长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气氛活跃;有的老师课堂语言丰富、幽默、娓娓动听,极具感染力。有的课堂紧凑,主题突出,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兴趣高涨,而且也令听课老师连声赞叹。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
三、本次听课赞叹、感慨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今后我们要像优秀老师一样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如何才能让课堂有如此的魅力,让学生轻松度过还意犹未尽?如何让学生乐此不疲、有说的欲望?通过此次听课与评课,我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充分调动学生资源,让学生互学。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教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得有条理。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希望以后我也能站在这样的课堂上。
经过这次听课,使受益匪浅,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三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头谈一谈自我的听课心得: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进取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三位教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顾及到了全班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听课时,我异常注意了三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不一样的调动学生进取性的方式,并且互动模式多样,采用看图、看动画、传话、形象大使、大小声、套用中文歌曲旋律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其次,三位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旧知”实现向“新知”的迁移,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从“学会”迅速过渡到“会学”上来。三位教师采用师生对话谈论有名的地方引出新课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英语产生兴趣,并且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容量也相当大。我个人认为李阳阳教师能够留给学生足够思维空间,教学生多读几遍,帮学生降低难度,学生回答问题就会更进取,让学生学得更有成就感,便不失为一节极为优秀的课。杨教师的整堂课富有活力,学生的情绪高涨。
再者,三位教师有针对性地因层施教,分层设计课堂教学,并根据习题的难易程度提问学生,促进他们的参与意识,到达学会学习的目的,使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不一样程度上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张淑敏教师是注重学生灵活性题目的训练,开发其创造性思维,经过pairwork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本事。张教师以自我的热情去感染了学生,教学中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给足情景和关键词来操练,帮忙中、差生消除了自卑感,缩小不一样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做到循序渐进,行之有效。
最终,三位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教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尤其是龚教师的语音语调比较标准。仅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活力。在课堂上能简便,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吴教师就是以自我的活力感染学生,坚持了学生整堂课的热情。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
三节课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1)教师语言有魅力
当我听着这些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教师重教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利用多种方法创设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积极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张丹老师教学《伯牙绝弦》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让学生学会古诗文的方法,用“读一读、解一解、悟一悟、背一背”的方法学习。以读为本,把读贯穿始终。按自己的感觉读准、读通。读出韵味、停顿、想象画面,再去掉标点读。层层递进,步步提高,读完后及时点评。
三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老师评价语言丰富。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教师的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她们的课不但具有“灵”性, 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吧!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20xx年10月15至19日,景东县进修学校组织我们第四期骨干教师到县小、民小听课。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这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很强,具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课堂上,这些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如:王承寿老师教学的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针对课文特点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参与教学,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方法。他坚持做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遵循自主、合作、开放的教学理念。再如:谢明丽老师上的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谢老师很好的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处理,采用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观察交流等教学组织形式,较好的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适当地点拨,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地位,另外还有意创设了教学情境。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根据算式把12根小棒分一分的小游戏,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说一说等题。又如:王的翠老师教学的《比的基本性质》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尽管是一堂旧教材的课,但在沈老师设计的课堂中,却让人欣喜的发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旧教材与新理念的有机结合作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再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觉得我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比多少的解决问题》时,有的老师用到了姚明的高度,《相遇问题》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教学是件费脑子的事,上课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一路反思,一路教学,一路前进!
11月25日上午,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前往木渎五小附属幼儿园听课,感受颇深。作为一名新教师,很荣幸能得到这样的一个好机会,观摩领略优秀年轻教师的风采。一共听了三堂课,分别针对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三位出色的老师各有特色,各显神通。从教学的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这名新教师去学习。在本次的教育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吴老师的一堂泥工花瓶课,很好地把一堂生动活泼、充满自主性的活动展现在了我面前,思路清晰,构思巧妙,最重要的是以幼儿为主体,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花瓶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吴老师则巧妙地通过搓泥绕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玩橡皮泥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用橡皮泥制作出花瓶又同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在了一起。通过幼儿回忆花瓶的外型特点并且加以总结花瓶的构造,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学习。最另全场惊叹的是吴老师出示的几个泥工花瓶,造型美观大方。当出示“长鼻子”花瓶时幼儿兴奋的拍手大笑,吴老师并没制止,而是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带过一下子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吴老师示范制作方法的时候,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吴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将花瓶的制作要求和方法介绍给了幼儿。
在吕崇平教师工作室跟岗期间,我们分别聆听了工作室成员梅师附小的张旗耀主任,金山小学丘春校长,江南育才小学巫智敏老师和梁雯老师的数学示范课,及13位跟岗学员的优秀课,让我精神得到洗礼,思想受到冲击,方法得到启发,收获颇丰。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这些课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一、敬业的精神和求真的态度。张旗耀主任致力于微课的开发与研究,丘春校长对课材深入的研究,巫智敏老师的随时课堂,梁雯老师的生本课堂,无不反映出每位成员对教育不仅当作职业,更当成了事业!在敬业精神的驱动下,求真就是有源活水,经久不息。就才有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形成澎湃的解读能力。
二、扎实的基本功和掌控课堂的能力。丘校长精于小组学习模式,平常小组学习难放易散,组织不妥极易陷入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境地,但丘校长的课堂看不到这种乱象,就源于丘校长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对文本的精确解读,这种基本功绝非一日之功。并且丘春校长的课堂掌控能力非常强,收放自如,感染力也强,对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明确,任务分解较细,目标清楚明了,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就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在小处着手,坚持不懈地积累经验。
三、真正突出学生是主体。自主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这次的听课,更多的是学生自发性的沟通、交流、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明显。
四、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如张旗耀老师和梁雯老师的情景导入,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受到吸引,把数学源自生活真实地展现出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发性,为课堂学习开了个好头。凡事预或立,不预则废。如果把课堂当成战场,就不能打没有准备的战,而且这个准备还必须充分、准确、灵活、有余地。
五、活动设计有效: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叶巨干校长的《相遇问题》设计了学生情境表演,先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展现相遇的过程,消除学生的不敢表现的心理作用,还很好呈现一种取物的模式,接着让两个学生来表演,他们有些放开了,呈现另一种取物的模式,最后再让两个学生来展现相遇这个过程,短而精,学生体验到了“同时、相向、相遇”的'关键。这种活动讲求短时、活动内容不复杂,更重要的是对知识、技能形成的有效支持。
六、课件制作积极,精良优美,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更好地体现逻辑性、条理性、全面性和针对性,而且还有都引用了微视频的文件,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更好地触动学生的无意记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七、练习设计有层次,基础实效,拓展有深度。新课过后的练习要及时巩固基础,面向全体时注重练习的全面性。在学生掌握新知识后,逐渐设计有层次的,难度稍微大点的练习,让学生看到新知识不止于此,还有发展的下个阶段,还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体验自己解决高一点难度问题成功的喜悦。
八、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巫智敏老师的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很幸运能在这次跟岗中得到这么多的知识及感受,这也将成为我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四月下旬,正是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有幸去杭州参加了浙江省20xx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的听课观摩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省级的英语优质课观摩活动,对于我这么一个年轻教师而言,真的是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出类拔萃的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
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共12节课,每个地市都有优秀教师参加,更有许多优秀的专家来当场予以点评。我想用一个字来表达我对这次听课的感受,那就是“精”!
第一, 备课很“精心”!
我们都知道,教师备课的三个要素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和学法。此次比赛在“备教材”这一环节上尤为突出。它不仅要求参赛老师要备好拿到手的教学材料,而且还要对材料进行筛选改编,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备课的难度和强度。尤其是第一天上课所选用的材料My Father’s Hands,它是一篇散文,篇幅很长,语句也很优美,作者对父亲的真挚情感从字里行间那些平凡的字词间不断的透漏出来,那么“该如何着手改编”,“该删掉哪些内容”,“该怎么删才不影响文章整体”等也就成了参赛老师第一个最大的难关!我相信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难”!而且会问:有必要吗?但仔细想想,我们平时不也老是抱怨我们的教材内容太多,难度太大吗?那难道我们不应该要学会这种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的方法吗?而后来在拿到这12个老师的改编材料后,我也确实为他们的能力深深折服!每一个老师基本上都能够在不改变原文精髓的基础上,凭自己的理解将文本材料进行了合理地再加工,使之能适合相应层次的学生阅读,而且还能让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尤其是回浦中学的吴超玲老师所改编的材料在设计排版上,更是让大家有如看到教材一样的熟悉感!
同时,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且见面时间很短,所以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大家更是充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与学生交流,为上课做好一定的准备。而且很多老师上课时还会通过握手等环节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得距离,使学生感觉尤为亲切。同时又能够很自然地导入文章的主题“hands”。
至于“备教学和学法”,每一个老师都认真制作了教学课件,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简要的呈现在ppt上,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几位老师所选的图片极为贴切、感人 (一双大手包着一双小手形成一个“爱心”标志) ,从视觉上给了学生一种“爱”的冲击,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无私的爱,进而也做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
第二,上课极“精彩”!
我们现在经常在提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保证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才能将课堂四十分钟利用到位,而不浪费?在此,我觉得桐乡高级中学的马青青老师做得尤为到位!她开始导入的时候就“开门见山”,先提出situation,然后让学生帮忙解决问题!这样子就给了学生一些悬念,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然后在课堂设计中,马老师做到了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得衔接过渡非常自然,每个环节都给学生设定一定难度的任务,难易程度比较恰当。让学生既能动脑思考,又不会太难让学生丧失兴趣。加之马老师本身个人素质很好,上课很自然,语言很丰富,整节课不断地运用目的语,使得学生在最后的output中能很到位的运用了所学内容,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整节课进行下来,就觉得特别顺畅,整节课集欣赏、表现、评价于一体,中间还不乏幽默,以奥巴马和日本首相为例,既让学生理解了难点,又使得课堂气氛既生动又活泼,还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当然,每一节课都有很多精彩之处,正如评委老师点评的那样:“12节课就是12道精美的菜肴,值得我们去慢慢地品味!”
第三,点评更“精妙”!
第一次和那么多优秀的专家和老师近距离地接触,说实话原来以为又会听到一些“云里雾里”的点评!但是,从第一天上午谢平老师开始点评的“四道精美的菜肴”,到下午生平老师的提出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不足,直至最后叶在田老师直言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缺陷,都让我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这些专家深厚的语言功底,谦和的人生态度等,都让我深深地为之折服!所以,听他们的点评难道不是在品第13道,第14道精美的菜肴吗?
我想,我会铭记这次难得的经历!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不断地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的课也能真正的“精”起来!
20xx年5月10日,有幸听了前辈大师张志远教师的讲课,受益匪浅。谈一点体会记录下来,以作纪念,也愿和大家分享。
张教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今年已93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的知识为大家所公认。他博览群书,通古知今,大家都叫他活辞典。我上学期间他就是我的授课教师,记得他对伤寒等古籍都背诵如流。他也没有什么高学历,完全是靠不断自我学习而到达今日的境界。
张教师今日讲的主要资料是怎样学习中医。在传授方法的同时,也令你感悟到了对人生、对生活的些许真谛。
张老讲,学习分两种方法,学和问。要多读书、多实践。他说,学点东西不容易,要虚心、要低头,不能昂首挺胸。中医的学习分三种情景,一是院校学习(科班),二是家传师授,三是自学成才。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互为补充,无所谓贵贱,应当互相学习。
他说,科班出身,优点是基础理论知识可能比较系统扎实,但如果不会变通,不多加实践,也不必须成才。他举例说,清代260多年中,出了100多个状元,但真正出彩的.、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能治国安邦的却不是这些状元,而是纪晓岚和和|。纪晓岚学历并不高,和|甚至连学历都没有。蒲松龄是个医学家、大文学家,是个奇才,他好几次考举人都名落孙山,却写出了历代传诵的《聊斋志异》,张老评价说,《聊斋志异》,“夺其一字都不能”,意思是说精练到一个字都不能少,其诗词功底超过李清照。也许如果蒲松龄考上了状元,后世也就看不到《聊斋志异》了。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听课评课活动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4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教研活动。观摩了两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无论是古诗诵读、还是阅读教学,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诵读的技巧、角色的把握到位。
无论是《画风》还是《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位执教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她们诵读的字里行间中蕴含着的是深厚的语言表达技巧与综合行为的艺术魅力。在李玉梅老师《山中与幽人对酌》的诵读中,我被诗人李白和幽居朋友随心所欲、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所感染。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中,李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教学设计朴实、简单,以读为主线,设计了初读—品读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反复地接触诗文,从读准字音、读顺诗文到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思考,体现了阅读训练的层次性。在读中让学生亲历感知、感悟和体验。同样左老师教学条理清楚,学案设计合理,教学目的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值得借鉴的地方真是很多很多。
三、评价语言的收获。
无论是李老师还是左老师,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语言丰富,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行孩子们真棒;孩子们,你们一定是最棒的;你的声音真好听,我喜欢;你读得真好……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通过参加这次学校的听课活动,我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几位老师的授课让我领略到她们的教学风格,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课堂驾驭能力更是让我佩服。通过听课,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下面是自己听课的一些想法。
一、几位老师教学的特色和优点
1、上课紧紧围绕课文。节奏清晰,每位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都很强。整堂课张弛有度,同时关注语言学习最基本的读和写,夯实了学生的基础。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注重引导学生,几位老师都能够抓住自己班级里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朗读、生字词学习、生字词书写、课文内容的理解等环节当中。特别是姚丽霞老师,十分注重孩子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使得404班的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中的主角。
3、课件实用,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清晰明了的同时,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简单直观实用的教学课件,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4、关注基础,留足作业时间。几位老师都关注了孩子们的基础,并且给孩子们留足了作业时间。
二、结合自己的.一些反思
1、要让孩子们带着目的去读书。几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善于设置情境,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书。这一点值得我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学会在阅读前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带着目的去读书。只有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够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
2、回归课本。不论怎么说,课本都是基础。语文课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在听课过程中,几位老师都紧扣着课本,都抓住课文的主线目标,展开自己的课。这种始终紧扣课文,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孩子们十分有信心。这恰恰是我所缺乏的,因此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要回归课文,抓牢主线。
3、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几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十分清晰,一个任务完成,马上接着下一个任务。反观自己的教学,在理解感悟环节往往把握不牢。不是理解深了,就是把学生想简单了。说到底还是自己把握课文重难点的能力不足。今后要多向师傅请教,学着从更适合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审视文本。
4、课外延伸,拓展能力。上课过程中,在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几位老师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课外延伸。这些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几位老师都在课堂中对课本之外的知识有所涉猎,这些知识鼓励了孩子们跳出课本,感悟生活。这十分值得学习,只有不断这样融合、提升,才能真正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积淀。几位老师的这一点,值得我好好学习。
5、多使用正面激励的话。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都使用了十分积极正面的激励语言。反观自己的课堂,有许多时候这种小细节就不太注意。今后要多加注意。多使用一些技巧,也许学生会更加乐于接受,也更乐于学习。
在听骨干教师上课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我发现了自己许多问题。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我能够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会努力修正自己教育教学当中的不足,争取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