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字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34篇)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反思,写好教后设计,并认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书店去搜集资料,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我所教的班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一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班大部分同学对数学科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做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利用计算机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此谈谈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
第一、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小学语文第八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演示伽俐略的实验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省时高效。
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教室里上课,老师要用粉笔板书教学内容、习题、解题过程等,这样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预先制作好课件,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增加教学的密度;还可以即时反馈,体现反馈的广度。
第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刻体会到它的优势,从而促使我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好课堂时间,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促进我们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当然我清醒地认识到它也有弊端,应该如何发挥它的用处,扬长弊短,这也是我所要思考的。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联想形象识字。
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有趣的汉字》一课的生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日”太阳只有一个,所以“日”里只有一横,“目”眼睛有两只,所以,“目”里有两横。如;学习“她”字,可与“他”“地”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总结出: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女人她是女,地是土。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三、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四、游戏巩固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五、结合生活识字。
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诵读活动,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级二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20xx年2月8日至9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寒假业务培训。虽然这两天气温很低,但是敬修楼的五楼大厅内座无虚席,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不畏严寒,如期而至。
我校近二十位教师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及工作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专题的讲座,他们准备充分,内容丰富,有的还精心制作了演示文稿,图文并茂,发言非常精彩。可以说,这次寒假培训是一桌丰盛的大餐,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吸引了实小的每一位老师。我非常钦佩各位老师们对教育的执着与虔诚,非常仰慕她们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反思一下自己真的应该不断地学学习,充充电,否则绝对不会成为一位称职的“教育人”。真像张校长说的,未来的几十年里,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他的这句话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边。
8日上午,工会的杨主席以浅显生动的生活实例对我们进行了师德培训,我们在听完他的发言后悟出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应该学高、身正。随后,德育处的两位主任重申了班主任的职责、优秀班级的评选办法以及学生执勤等一些班级事务的处理策略,为班主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下午,徐校长讲话的题目是“如何听评课?”对教师而言,听评课虽然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教学活动,但我们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论指导,实施起来也不是很顺手,常常出现不够专业的说法与做法,因而闹出一些笑话。徐校长为我们解答了许多有关的疑难问题,我们了解到听评课应转变的七个观念、七个关注,在听评课的活动中,我们应看什么?听什么?思什么?此时,我仿佛有了一把听评课的标尺,去客观地衡量一节课的好与差。徐校长语言幽默风趣,不时引来老师们开心的笑声。9日上午,教务处的三位主任分别就“我校制定实施的教学常规”、“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布置”等方面作了阐述,老师们明确了自己在工作中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怎样去做得更好?最后,安校医也作了“各种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的讲座,解说详细生动,图文结合,一些不常见的传染病就这样被老师们轻而易举地记住了。下午,几位主任纷纷发言,他们言简意赅,陈述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我也从他们的话语中进一步了解了我校新学期的各项制度与自己的工作任务。
两天的培训匆匆而过,紧张而轻松,充实而快乐。通过培训,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差距的。只有坚持读书,坚持记录,坚持思考,并将读到的悟到的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活动,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明天将会硕果累累。
作为一名即将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很荣幸能成为xx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从 20xx年x月17日开始,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并以饱满的热情早日进入角色,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学校领导以讲座,报告,听课,观摩和学习的形式,对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学校历史概况与发展前景、学校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学校教科研概况及重大课题、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和班主任工作要求、贺州高中管理条例、教师礼仪与修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学习,而且还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得到了许多启发。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定好目标,不断进步
在马院长的学校历史概况与发展前景报告和钟书记的青年教师的修养与学校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报告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是仅仅相关联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是有规划的,只有目标、信念、理念支撑,才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在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下,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近期短暂的目标:首先是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其次是上好课。在我们新教师事业发展开端期间,对于新教师,上好课是重中之重,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请教我的指导老师和组内其他老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观,教育观和自己的思想,争取把每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给学生留下个好印象。第三,如果我做了班主任,应该以人为本,做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好班主任,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培养自己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使我的班集体能稳步协调的发展,使班上每个学生成人。如果是做副班主任,我也将积极配合正班主任的工作,与班主任老师合作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并不断吸取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的经验,为以后的班主任工作做好铺垫。
二、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通过培训,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一名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个人专业发展
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困惑中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我们在职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做有思想的老师,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2、努力转变好角色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在这个新环境中处理好新的各方面的关系,如新老教师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等。
刚来滇院时,有很多的不适应,吃饭,住宿,生活,学校管理……一切都很凌乱,陌生感非常强烈,但在贺高领导的关怀下,我们渐渐熟悉和适应了一部分,并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工作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这些新来的老师们也十分团结,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都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并互相探讨教学中的疑问,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动力,但新教师的角色转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很多的疑问,最大的困惑还是如何上好课,这是教师基本素质。为此,新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学生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3、教师要做好 “言传”和“身教”的表率作用
(1)用心去热爱和善待学生。
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活,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我们要把他当作一个能动的人,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平等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感到温暖,增强自信,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更会使教学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
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此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培训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我真正的教师历程才刚刚启程,学无止境,我会在探索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争取实现人生价值!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我国教育部决定20xx年10月27日开展国培计划,为不同条件下的教师培训提供了学习方便。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时代的飞速前进,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是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首先要肩负重任。
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有幸同我校有一些数学老师参加国培计划,实感荣幸,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网络学习的优越条件,提供免费的网络资源,这种高效网络培训模式,无异于给传统培训模式增添了新的亮点,为教师专业成长开创了新的基地,特别是让我们教师能在紧张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便。因此,在培训期间,每天的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忙碌而又愉快,培训的时间要到20xx年1月15日才结束,可是现在正在进行中,面对繁忙的教学工作,真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想,这样好的培训,要是假期该多好啊!我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其教龄已经是9年了,可是我总觉得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的学生,总是有一些困惑,就是在讲解应用题时题目不读,答案就出来了,可有的学生开导了半天,还是什么也不懂,所以这就导致了答案都出来了还有啥可启发的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勉强的讲下去。正因为如此,底子好点的学生,他们就感到很烦,没兴趣,觉得老师的讲解很啰嗦和让人心烦,可是仅仅是叫个别同学懂,或者是少数同学懂,当然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可是作为一位人民教师,难道仅仅这样就足够了吗?我们要面对是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班的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标准是全体学生的素质怎么样?具体的文化底蕴到底怎么样?全班学生的平均分是否高,并不是专门评价个别的学生分数是否高?这就说明差一点的又赶不上,好一点的学生觉得不够学,导致上课不好上,这是我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果不讲吧,我们的农村学校,多数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属于学困生,对于学生的学习一定是老师给包了,假如多讲了,几方面都不讨好的,自己还觉得很累很累,学生觉得繁。是讲好还是不讲好呢?
通过了学习,了解到一些道理,实际上学生爱不爱听你的课,还主要取决于老师的讲课的方式方法,但这并不是一天两天所能提高得了,那可是一辈子的终身的不断学习才可以的呀!还要加之自己的为人和良好的心态呀!这次国培收益很多,
1.数据意识。发展学生统计意识的策略,培养学生想到用数据帮助我们进行统计。
2.为什么收集数据?应该让学生讨论举手收集数据并不是很科学站队收集的方法有偏差,很局限,有从众心理,”
总之,通过学习,对我们的好处很多,虽说很忙,今后还要坚持努力,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努力和奋斗,使之在教学中渗透自己的数学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素质。
浅谈绘本教学导入的策略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容易理解,小故事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利用绘本进行教学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更能促进幼儿与绘本的心灵对话和交流,提高绘本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绘本教学导入呢?
下面,我将以在实际教学中涉及到的比较典型的绘本教学导入为例进行分析。
1.封面解读法。封面解读法绘本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画面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幼儿对绘本主题的把握。但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于采用封面解读法,教师可根据绘本封面的特点和表现来选择运用。例如,我在大班上的一节绘本课《我的幸运一天》,封面是一只小猪和一只狐狸,它们做着同样的幸运动作,相互开心地对视着,这样的封面能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认为小猪碰到狐狸时应是害怕逃避的,而封面上的小猪却是满脸的喜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反差一下就激起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了导入环节的根本目的。因此对于此类含有丰富、可观察的内容,并能引发幼儿强烈认知冲突的封面的绘本,封面解读法导入是较为适宜的。
2.游戏导入法。利用游戏导入,不但可以给幼儿真实的体验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例如绘本《捉迷藏》就非常适合使用游戏导入法,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就借助一些道具和幼儿一起现场玩起了捉迷藏,接着就顺其自然地引导绘本中去。对于这类适合游戏导入的绘本,还是是最喜欢不过了。
3.情境导入法。情境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直观的,当把这些具体化的东西呈现在幼儿面前,能够让幼儿顺利地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基于情境导入的这个优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教师可利用道具插图,或利用多媒体手段等,创设情境,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产生一种急切想要阅读绘本的兴趣。例如,在讲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时,教师首先头戴毛毛虫头饰,告诉幼儿说毛毛虫很饿,可是为什么饿呢?慢慢的把幼儿带入到该情景中,激发阅读兴趣。
4.儿歌导入法。儿歌旋律优美,节奏和谐,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绘本密切相关的儿歌,在绘本活动前和幼儿一起歌唱,创设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娱乐中快乐自然地过渡到新绘本内容的探索学习中,从而为绘本教学铺路架桥。例如绘本《蚂蚁和西瓜》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演唱歌曲《蚂蚁搬豆》,借用蚂蚁搬豆时“呼朋唤友”“齐心协力”的已有经验,猜测“当小小蚂蚁遇到大大的西瓜”时的有趣场景,然后自然进入阅读:“是这样吗?蚂蚁们还会想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绘本《蚂蚁和西瓜》。”
以上就是绘本教学导入的比较实用的策略方法,然而,绘本的种类、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每一本绘本想要表达的意义也不近相同,所以,绘本教学导入中的策略不该是固定的,我们应该分析绘本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创设导入的技巧,设计出更具特色,更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导入策略。
《认识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播放红领巾跳蚤市场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说说什么商品会最受学生的喜爱?然后出示一份学生的调查情况,让孩子说说自己从统计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考虑到红领巾跳蚤市场是每个孩子都很期待的活动,而前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购物的学问”中,正好有学生研究了"红领巾跳蚤市场各年级学生喜爱商品种类的调查"这个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数据的统计,而百分数在统计中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就设想结合这个契机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很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热点问题,两者的和谐统一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能减轻教师的不必要的教学负担。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充分压缩教师的“教”的时间,而尽可能留足学生学的时间,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课堂上通过调整例题的呈现顺序,产生问题冲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的思辨,在思辨中不断生成智慧的火花,自身的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学生对于如何比较三个人的篮球水平的问题的争论恰好解决了初步理解百分数这个环节。
百分数的认识是从具体—抽象—具体的一个过程,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理解概念,并运用概念深入理解每个百分数得具体含义。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这个知识点,还是放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把它放在试一试以后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自然。而对百分数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师先出示一组特殊的百分数,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整数,百分数可以小于1,等于1或者大于1,在比较全面地认识百分数的情况的基础上让后让学生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交流百分数,更好的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最后一个环节把统计中的百分数用最简分数和分母是整百、整千的分数替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百分数在统计和比较中的便利。深刻理解了百分数的作用。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与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那些在学习、思想以及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可能就错过了学生的一辈子。
在我教的三年级五班中,有一个好动的学生,她是一个女生,她长得瘦小,好动爱说话,还特别爱随地扔垃圾,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不能很好地管住自己。她不是逗逗同桌,就是自己在那里玩,有的时候一个笔头就能玩一节课。而且她周围的同学受她的影响,也都开始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我通过和其他教师地交流,得知这名女同学在其他任课教师的课堂上也是如此,而且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积极性。虽然在批评她的时候,她总能说自己能改正,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有一次下课我单独找她谈话,而她总是答应改,但事后还是管不住自己。所以我思考了一下该如何让她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偶然的一次晚自习,我发现她自己在那里画画,我当时没有制止她,到最后看她画好了一个白雪公主,可以说画的很不错了。我抓住这个机会,我就在班级里展示了她画的这幅画,同学们也都认为她画的不错。接着,我给了她一个微笑,和她说如果你能在学习上也这么出色那就更好了。从那天起,我时刻关注她,慢慢地她能独立完成作业,我也及时表扬她。还有一次,在下课的时候我发现了她主动地将垃圾扔到了垃圾桶,并且将周围的地拖干净了,然后在班级里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夸她爱劳动,是一个勤劳的学生,其他同学要向她学习,我给了她一个微笑,她也冲我笑了笑。经过一周左右的努力,我观察到她可以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并且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相信如果她坚持下去,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
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优点和不足之处,对于学困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是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让这些学生感到一种幸福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上进心,从而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爱心与赏识可能会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改变了以后,作为一名教师也会感觉到欣慰与快乐。
让教育充满爱,让我们成为学生的知己,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进步与提升。
崔教授主题为《大道至简的教改策略—基于目标(标准)的课堂学习与课外作业设计》的讲座,明确了教学设计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和“讲、练、评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性。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明确“传授对象是谁,将在什么条件下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的思路。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知识从何而来,要将用到何处去”,明确了教师在处理所授知识时该如何更好地处理,并且在这个培训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明确了“练”的重要性。比如在五年级英语下册第4单元主题的学习中,序数词的学习与日期的融合,更富真实性,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个月的日期朗读和书写进行。强调“七成输出,三成输入”的落实!
一、学习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三、学习准备:
ppt课件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教学新课。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活动流程: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并汇报。
学习卡一:
一共花多少钱?用加法计算
算式:20xx+1000=
1、交流算法
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
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题
活动三:
1、你能用80、50、130这三个数写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学习卡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80+50=13050+80=130
130—80=50130—50=80
2、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学习卡三:900+600=9000+6000=
1500-600=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3、完成“做一做”,第2题
4、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解决问题。
五、拓展性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新知。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只要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的个数的0。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先把整百整千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
板书:
1000+ 20xx=3000
1个千+2个千= 3
2个千— 1= 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谢桂仙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法。
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时,及时引导学生想1+2=3和想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都是想1+2=3这种方法。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自已的想法。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习,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习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让学生讨论充分,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每一次上课都有每一次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思考我都有了新的收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不断努力探索,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月的暖风吹开了大地,名师的引路指明了方向。《礼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有幸利用周末的时间参加了伊旗教育体育事业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语文学科的培训,通过本次培训,学到了新的知识,对于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也获得了新的成长。
本次培训内容全面而细致,包含了语文教学中的各大重要的领域,每一位专家的讲座和课例都凸显出了统编版教材要突破的难点,同时关注热点话题“双减”的落实。
吴勇老师以《统编小学语文“单元习作练课堂”课程构建》为主题,关注统编版教材以单元为主题的编排结构,重视在教学中落实学生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内容的均衡,立足单元表达要素进行教学的整体规划。该课程的构建围绕四个节点,分别是:铺垫训练、靶心训练、补偿训练、提升训练,这四个节点训练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落实训练点,有训练的目标和序列,有梯度,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能力训练特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从“外知识”的掌握到“内素养”的形成。通过观摩吴老师的课例以及认真倾听他的讲座,认识到写作教学要有目的、有路径、有序列。只要我们能循着吴勇老师指明的方向,在“语用”的视野下,更扎实地运用统编语文教材,扣紧语文要素,系统训练,能够让学生会写习作,能写习作,爱上习作。
张中良老师以《素养导向的言语任务情境设计》为主题,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落实,以大单元教学为主题,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并与课外同主题内容有机链接,由单篇习得到课内整体习得,再迁移到课外的应用,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同时,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丰富多彩、充满趣味、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本次学习,让我认识到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语文自身特点为出发点,将教学目标结合进来,不能只是为了情境教学而教学,而是要保证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情境真正结合在一起,而且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展示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要以课文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教学效率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吴建英老师以《谈统编版教材古诗文以及文言文教学》为题,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点明了古诗文的教学价值,强调教学中要抓住“美是诗的.本质”这一性质。教学中要回归文本,感知“文体之美”;因声求气,诵出“音律之美”;显象造境,“见”到“意境之美”;揣摩化言,品悟“语言之美”;知人论世,回味“意蕴之美”。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能有美的震撼,心灵的洗礼。
鱼利明老师以《从快乐读书吧到快乐读书吧》为题,并且通过课例让我学到了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方式以及具体的做法,阅读之前要让学生克服阅读“恐慌”,从片段入手,循序渐进;进入阅读后要进行多种阅读方式推进阅读;通过记录进行深入阅读,呈现多种阅读成果转换阅读收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天的学习,收获可谓满满当当,又一次对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要以各位名师的引领为努力的方向,深入的研究教材,将各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扎实落实各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年级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教作文更难。作文课上孩子们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老师批改起来非常困难。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仿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大多数老师反对仿写,而我不那么认为,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也可以说是千篇一律。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老师教课文就是教学生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刚开始学生不会写作文,让他们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一种进步,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特别是典型例文仿写,我主张全面习作训练。
一、仿语言的表达形式
我认为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就像是用同一个词语造不同的句子,虽然用的是同一个词语,但造出的句子却是各不相同的。貌似“千篇一律”实则“百花齐放”。
在教学写人这篇习作时,刚开始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同桌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眼睛,长着一张圆圆的脸,他很可爱。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他爱看书,他待人非常好我们都很喜欢他。他长着厚厚的嘴唇,他脑袋圆圆的,他有两颗又长又大的兔子牙。”学生之所以会写出颠三倒四,前言不对后语的作文,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语言。发现问题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我的同桌杨航,他那白白的脸蛋上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的嘴唇薄薄的特别能说,一笑起来嘴边就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非常可爱。他经常穿着一身蓝色的牛仔服。杨航特别喜欢玩,每次下课铃一响,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上面学生的作文,虽然表达形式一样,但是他们写出的内容不一样,用的词语、句子也不一样。因而他们写出的人物也各有特色,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求异建立在求同的基础上。因此我认为起步作文最好尽量使用相同训练材料,训练的时候,教师语言给一半,留一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这样尽管形式相同,故事情节相同,但是语言和细节却大不一样,让语言百花齐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扶着走——放开走”吧!
二、仿写作方法
学生的思维是自己的,也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学会了同一种方法,并不意味着就是同一种思维。如果老师能够很好的去激发,去鼓励,去引导,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五彩纷呈的。
仿怎么“构段”,如最基本的总分;仿怎么“谋篇”,如最基本的总分总写法。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学会的。
〈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的第四小节是总分的写法。作者先用一个中心句“原野热闹非凡。”概括全段,接着分写了大豆是怎样热闹的,高粱是怎样热闹的,榛树叶子是怎样热闹的。在学生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我立刻进行了小练笔,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1〕下课了,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他们笑着喊着,奔跑追逐,玩的多开心呀。
〔2〕大街上真热闹呀!
〔3〕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
学生仿写的非常有条理,也很完整。
三、仿观察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就是缘木求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比较真实。
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看关于石榴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籽的形状等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并拿出石榴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水果、描写水果的方法。(先写外形—样子,再写颜色,最后写味道。)在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仿照书上的观察方法,说说从那些方面观察。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两学期以来,我经常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长期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也不象刚开始那样费劲了。
积累语言学生才有话可说,有词可写;学会观察学生写出的作文才真实、深刻;学会仿写学生才能掌握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所以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是写作的起步教学。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当学生能独立写作时,老师就不能再让孩子们一味地仿写了。这时学生应该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不拘格套,大胆的去写,这才是真地“百花齐放”。
“心得”一词出自《吕氏春秋·先己》:“故心得而听得,听得而事得。” 现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在我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吕俐敏博士关于“聚焦汉字教学,提升专业素养”的专题讲座后,更理解了“心得”一词的含义。我们都知道,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汉字的起源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我比较关注识字教学,但是有些现象着实让我担忧:有的老师把讲读字与认读字混为一谈;有的老师只是盲目地让孩子描红而不从兴趣出发,走他孩童时期识字的老路;有的老师方法单一,所有的左右结构的字都用加减法记忆,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兴趣就在单一枯燥的加减中慢慢地消失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教会孩子方法是我们教学的催化剂。
在一次识字教学评优会上,经历了几节大同小异的课后,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让评委眼前一亮: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家”字,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字,学生看了半天,没人猜得出。老师接着写“家”,学生纷纷笑着说:“里面有猪、猪!”可还是猜不出究竟是个什么字。老师笑了,接着写,全班学生屏息凝神,听课老师也瞪大了双眼,当老师的“家”字还没停笔时,孩子们已经喊上了:“家,这是家字。”随后老师又写了一个“家”字,并告诉学生:“这四个字都是‘家’字,我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写的。最早的一个是甲骨文,是我们的祖先最早使用的文字。你能猜猜它为什么这样写吗?”孩子们开始想象这一环节是我们看到了字理识字的广阔天地。
我在想:汉字识字教学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才能让孩子接触到汉字文化,品出一点汉字的韵味,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吕老师的讲座给我打开了一扇窗,字理教学完全能成为识字教学的亮点,就是从孩子角度出发,当他了解汉字背后有趣的故事,让他爱上汉字,了解老祖宗留下了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在吕老师的报告中,她结合学员的姓名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例,从文字学角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指出了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倾向,例如有的对汉字进行了错误的归类,把形声字说成会意字,或把会意字说成形声字,有的违背造字规律随意解释,任意曲解汉字的偏旁和部首等等。吕老师明确指出,一种不合理的识字教学可能对学生学习汉字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汉字的形体不是随便画成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的,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有一定的理据。如果我们在汉字教学中把汉字的构形理据分析出来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某个形体的构形原理及其演变过程,这就是字理教学。我们所说的“字理”实际包括构造之理和演变之理两个方面。动态演变是纵向的,贯通古今的;而静态构造是横向的,可以分为字源构造、历变构造和现实构造等不同的构形模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__版)》课程方案实施精神,进一步推进玉泉实验中学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提高新课标把握水平,提升专业素养以及将新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9月19日玉泉实验中学邀请泰安市教育专家崔成林教授同老师们一起学习新课标。
会上,崔成林教授对“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一体化”做了深度的解读和探讨。
首先,崔教授从新课标的内涵和中考命题两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其次,崔教授聚焦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从如何制定符合新课标的素养目标、如何高质量达成学习目标以及如何落实高标准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怎么贯彻落实新课标。老师们静静聆听,深深思索,被专家对新课标的深刻解读所震撼。
最后,李校长就此次培训进行总结:“学要有样子,教要有规范。”真正领悟小先生、新小先生和读书的内涵,并且把这个内涵在课堂上展现出来,我们教育就做好了。
通过本次培训活动,老师们深觉崔教授讲座的内容实用性之强,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怎样有效组织教学以及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评价心中有了“底”。
在国陪计划课程学习之余,我研读了有关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有关书目,对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有我自己的两点认识,现在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化学概念原理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布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其中在上册有关章节覆盖的比较多,但是还是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始终。课程的概念原理教学具有主题覆盖面较广、教学要求较浅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初中化学教材,处理好集中教学与分散概念原理教学的关系,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例如:在第四单元概念原理较为集中且抽象,在其它单元则不怎么明显,这要求老师把我概念的全线贯穿和重点强化引导。在概念知识较为集中的第四单元,教师要分散教学,把概念原理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习题设计,课堂内容称述及学生自主练习等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掌握,要逐渐渗透。在学生自主练习中给学生反复的阐述自己的思路,把概念原理教学融进去,例如学了化合价知识,要通过多做练习,多反复来达到记忆的目的,在作业联系的设计上,对于相同类型的题目,要多设多做。在平时教学中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要不厌其烦的给同学们从头开始细细的讲解,至始至终,在往后的整个教学中予以贯述,切不可操之过急,让同学们慢慢内化。因学生差异略做调整。
二、加强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的程序组织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提出考虑新问题的新视角—形成假设—验证假设—结论—整合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认知心理历经:原有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新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例如“化学式的意义”一节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化学式的概念,然后指明化学式所表示的几点含义,通过课本上的例子进行简单讲解,然后让同学们自我总结,老师然后再补充说明,提出化学式的四点含义,表示这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物质中分子的微观构成。接下来给学生一道相似题目进行联系,然后订正,接下来改变题目难度,让同学们再练习,提出不同化学式含义的微小区别,接下来再回顾概念,再练习,当然这样的教学一堂课对初中生完全掌握这个概念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一段时间的遗忘也是绊脚石,所以要下来后,加大练习,直至巩固。最终是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清晰地认知。
因此我的概念原理教学多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把难点分散到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是要加大对概念原理的练习与评讲,在此过程中达到概念原理的掌握。
当然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的问题创设多方面功不可少。在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基础,知识落实是关键。关于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福建省南安市兰园小学 黄定霞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谈感悟,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语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配乐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欲望,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怎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记住生字,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们讨论的话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采用了很多方法,如,摘苹果游戏、编顺口溜、猜谜语识字等,尽量使孩子们轻松认识更多汉字,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大家包括教研领导者的认可甚至好评,然而这种为学中强加的乐真的有意义吗?字认识了,但是难以理解,就会影响对词语的理解,以至于到了高年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难以提高,写作时不能恰当的运用。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参加“国培计划”中,听了汪峰教授的讲座,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我觉得应从三方面扫除识写教学中的障碍:
一、识字教学中,应该从字义、字理中培养兴趣,而不是但从游戏中找乐趣。古人造字是有一定的象据和理据的,而不是随意而造的。学生明白部分字的创造过程和依据,就会对学习汉字有更大的兴趣,而这样兴趣是发自内心的诱惑。比如对于象形字“日、月、水、火”的演变,对指事字“刃、上、下”等的构字意图,对会意字“明、休、拿”等字的搭配方式,形声字的义、声组合,学生了解的越多,越能感觉到汉字的神奇,认识到汉字的用途。学生就会逐渐产生要认识更多有意思的汉字的强烈愿望。而在我们看似活跃的课堂上,有的顺口溜只是为了机械地记住某个字的组合,如:“告”——一口咬掉牛尾巴。“鸡”——又是一只鸟。有的识字竞赛活动,在一次次评价,鼓励中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这样的设计,虽然达到了认识字的目的,但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懂得字意。让学生从学习识字中寻求到汉字的趣味,才是真正的识字教学。
二、识字有个反复认识的过程,应在不断阅读中加强对字义的理解,而不是在重复的书写中机械记忆。无论是字形还是字音、字义,学生不会在一堂课上就记得很牢靠的。如果学生能够每天看些儿童读物,对巩固认识的这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是很有帮助的。在阅读中,找到了字的语境,也从模糊到清楚,找到了字的不同意义。有的字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自我阅读就起到了自我理解的作用,这真的是识字的好途径。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不能随人意。比如,根据教学进度,有时单位会组织月考,这样,师生就不得不集中巩固刚学过的字,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加强识记所谓的生字。比如,重复书写生字。从识字的学习规律来说,我不赞成这种频繁的考试。
三、写字教学中,应重视板书示范,要质量胜于求数量,才能从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低学段中“我会写”中的字,包括了所有字的笔画写法,结构搭配。如果能让孩子们认真规范地写好这些字,就会为书写打好基础。教学中,我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对每一个有新笔画出现的字,我都会在黑板上的田字格内,教给孩子们书写的规则。关键的笔画,要告诉学生起笔和落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示范一个笔画,学生写一个,再亲自检查一遍落实的情况。如“女”字旁,“撇点”中的撇要长些,仅此一点,好多孩子都些不规范,有时还得手把手来教。因为一个笔画的不规范有时影响整个字的美观啊。这样教学书写,虽然慢了些,但孩子们通过比较自己先后书写的字,就有的审美的观念,在漂亮书写后逐渐会有速度的提高。如果老师只说明书写规则,没有领写的过程,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写出好字来的效果不会很明显。
识字写字教学,说起来不是难题,但真正做好了却并不容易。多识字,写好字,是学习最好的基本功。认识到汉字音、形、义的科学性,遵循孩子们的识字规律,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写字的兴趣,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但愿在孩子们刚刚起步阶段,我们能引领他们步入探寻知识的快乐。
上个星期我们听了关于肖川教授的演讲报告,我的感触很是深刻,现将心得体会做一小结。
一、谈理解。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无效还是负效?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立足课堂教学抓效果”。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备课是基础和前提,有效课堂教学是重点,有效课后反思是创新。而上好每一堂课又是基础,在一堂课中导入这一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味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地中提炼出语文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创设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情境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背景中提出。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而且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炼事物本质的能力。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猜年龄”,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二、对备课的看法。备课是在自己以前教学的基础上的深思、加工和创生,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能保障教学的流畅,设计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设计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三、教后反思的处理。新课程更强调教学反思,教后反思也是有效备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认真整理在备课本上。
四、巧妙讲究师生平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从今后,我要牢固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纠错、自查、整改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堂上哪一个环节启发了学生?那一部分是教学的亮点?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喜欢答?那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5月19日中午,我和韦主任及语文辅导员一行三人踏上了开往南宁的班车,参加在南宁举办的第三届字理教学研究课题学习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活动历时一天半,5月21日下午我们顺利返回。在这次学习培训中,我不仅能亲自聆听到黄亢美老师和周瑞宣老师的精彩讲座,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字理方面的知识与方法,真是不虚此行啊!(在此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然后感谢亲自带我去学习并一路上关心照顾我的两位美女领导!谢谢你们!)
在这次的学习培训中,首先是黄亢美老师给我们解读《字理教学实施概说》,他告诉我们要进行字理教学,一定要把握住语文识字教学的根!其次是周瑞宣老师给我们生动有趣地讲解《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容》。最后就是一位书法界的成员给我介绍一些书法的审美标准和几个课题组的学校汇报他们实施字理教学这个课题的一些做法与收获。下面就谈谈我此次学习的一些收获:
一、黄亢美老师讲座的题目是《语文识字教学根的守望——字理教学实施概说》,他告诉我们,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字理教学的内容就包括字理识字、字理析词、字理教学和字理教育。同时,黄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字理教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即讲解的字理要运用字的源义进行析解,不能随意捏造。如“察”字,宝盖头表示房屋,示字是供桌的象形,中间的部分表示一只手拿着肉放到供桌上,合起来表示在家祭祀是一件大事,应详细研究。所以“察”的本义是详审、细究,引申为仔细看;(二)灵活性原则,即讲解的字理要运用实用义灵活析解。如教“撒、裕”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抓物向上抛,物散即是“撒”,人有衣穿有谷物吃即是富“裕”;(三)适度性原则,此原则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讲析字理,要注意深度和广度。如低年级的字理析解要浅显易懂,到中高年级可深入析解。(四)目的性原则,此原则要把握好引繁识简,识繁写简。如引导学生区别认识“見——见”。在黄老师的讲座中,我深有体会的是他给我们介绍的字理识字的基本策略,这对我们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策略就是分解组合、析形索义和因义记形;而关于字理析词的教学,黄老师的指点是“随文切入,引出词语;分解词素,而后会意;字理析词,探寻本义;返回语境,上下联系;细细口味,文中词义;换词本义,感悟深意;学以致用,适当迁移;如此学词,根基厚实。”这几句话其实告诉我们运用字理析词要做到“分解析词——组合会意——据文取义——比较品味——运用迁移”。
二、周瑞宣老师讲座的题目是《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周老师详略得当地给我们介绍汉字中所蕴涵的十五种文化内容,其中包括汉字中的姓名、汉字中的教育学与汉字中的伦理学等等,他老人家不仅生动形象地给我们讲解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而且还让我们从中懂得了该怎样运用字理教学生识字,让学生也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比如在教学“孝”字时,通过图解让学生明白,“孝”字中的老字头表示一个老人老了走路不方便,于是一个小孩(子)过来搀扶他,这就是有“孝”心;而教“教”字时,引导学生这样理解,这个走路不方便的老人要叫那个小孩来搀扶一下,可是那个小孩不听,老人就拿一根棍子要打小孩,表示教育,所以“教”的本义是教儿行孝。你瞧,周老的讲座是不是很精彩呀!
新课标告诉我们,三千常用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硬任务,教师要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融入民族情感和文化意蕴,而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建特点,体会汉字的形体美,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因此,在这次学习培训中,两位老师都给我们作了深入的识字教学方面的指导,使我的收获多多。我想,在我今后的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一定要把从这两位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让我的字理识字教学更加充实。
“阳光”字面意思是日光,即太阳的光辉。现在“阳光”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具体说来大致有三种含义:
1、特有活力、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特能感染带动别人的情绪,使人如沐春风,如“阳光少年”、“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教师”等。
2、公开、透明,。如“阳光工程”、“阳光工资”。
3、对人态度友好,如冯巩在春节联欢晚会相声表演中的一句“给你点阳光就灿烂”成了20__年的流行语。
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阳光教师更难。怎样才算是一名阳光教师呢?我认为,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最重要的要有阳光的心态,也就是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成才的根基,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一名真正的阳光教师首先是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健康的心态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作用巨大,对自身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言传身教主要意义上说实际是教师良好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一、自信、乐观、坚强的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具有自信、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有时比健康的身体素质更能影响学生的成长。试想,一名自卑、怯懦的教师又怎能培育出自信、坚强的学生呢?因此,作为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自信、乐观、坚强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知难而上,要有朱鎔基“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返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敢闯地雷阵的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这样才不致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湮没。我曾经看到一则报道《独臂教师的“完美”人生》,文中报道了甘肃省榆中县银山初级中学校长曹银治的感人事迹。39岁的他不仅劝说过很多辍学、厌学的学生重新回到课堂,更在因意外车祸失去右臂的情况下,用左手拿起粉笔,继续在讲台上执教。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他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自学考试本科学业。他还受到中国残联和教育部的多次表彰奖励,被收入甘肃省自考办编辑的《寒梅百姿报春谱》一书中。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散兵镇董山小学教师邵军是一名代课教师,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有书读,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偏僻大山深处的小学里;他是一名残疾人,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忘我工作默默地培养着一批批学生。
笔者所在家乡也有这样一名独臂教师。他,47岁,已从教30个春秋;他,是一个残疾人,却身残志坚;他,用一只完好的左手和一颗淳朴的真心,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就是同事称道、村民爱戴、学生敬重的“独臂园丁”——四川省盐亭县金安乡青凤村小学教师向奉凯。在中国像曹老师、邵老师、向老师这样的身残志坚的老师也许还很多,他们用残缺之躯谱写着自己的完美人生,也谱写出了一篇篇壮丽的教育诗篇。他们是比我们这些拥有健康体魄的教师更阳光的的阳光教师。
二、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勇于认错的心态
真正的阳光教师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广胸怀,要能容天下所容之事,允许学生犯错误,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帮助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当时,要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真正的阳光教师是不怕向学生承认错误的。教师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是以身作则的具体表现。教师向学生认错,能给学生树立有错必改的榜样;这样做不但不会影响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威信,而且还会使学生更加由衷地敬佩教师的见识和修养,从而更加信任、亲近老师。反之,如果教师有了错误,为了面子、为了师道尊严,极力掩饰,反而适得其反。
三、尊重理解、与人为善、充满爱心、真诚交流的心态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也应该是一缕阳光。唐代诗人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的是伟大的母爱,这句诗用在教师身上也极为恰当。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结果。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志向,精心培育,使之成才。全国闻名的优秀教师斯霞被人们称作教育界伟大的“慈母”,她从教72年,以伟大母亲的慈爱精神培育每一个学生,同学们都亲切叫她妈妈。
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于漪说:“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正是这种母爱使她赢得了人们对她极大的尊敬和高度评价,并亲切称她为“校园妈妈”。如果说学生是春天正待茁壮成长的小草,教师就是春天滋润万物的太阳,教师应该时时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感觉,给学生以春天般的温暖,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学生驱走心中的阴霾。教师是夏天的太阳,热情似火,给学生火样的热情,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教师是秋天的太阳,是学生成才的催化剂,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教师是冬天的阳光,融化学生驱心中的坚冰。当我们为一再犯错的孩子暴跳如雷时,言词激烈时,我们就跨进了地狱的门槛,可如果我们和颜悦色,用我们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用爱去浇灌孩子的心灵,我们就踏进了天堂。天堂与地狱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备教学评一体化单从字面上的解释就可以了解到,学习不再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二者的统一与结合。备教学评一体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课堂是每个学生的课堂,大家都有展示的机会,并且只要展示,就能得到奖励。例书法课《山字旁》的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山字旁”和含有山字旁的字“岭”“峰”的书写要领,然后分析、交流、展示,课堂气氛活跃了,展示好的小组和成员都能得到一面红旗。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同时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周期长,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容易形成记忆疲劳,学生厌学。
教学中,把原先教师教的部分内容转化成问题展示出来,结合课前的亮标,等于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并且知道怎样去到那里。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解决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同时,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讲的少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课堂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学、讨论、点拨能解决问题,“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不能跳了半天空手而归。
备教学评一体化还在起步阶段,需要今后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尽快成长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去探索未来,受益终生!
《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克。j帕尔默是一位作家、教师、活动家。他独立地从事关于教育、共同体、领导、精神和社会变革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资深会员,也是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教师养成计划的创立者等等诸多称号。被誉为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启发。
利用寒假简单先看了一遍,有些理论和文字还没有读懂,没有理解,还需慢慢去品读。下面摘抄了一段:
“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这时,他们必然会感受到痛苦。”
的确,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节里,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这样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个性特质和优势吗?”。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羞愧,那时,我也会责备自己的落伍,而今,帕尔默终于令我释然,与其违心地痛苦地“时尚”,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
“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以主体为中心是不是又是一种新的“主体中心说”呢?
这本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像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和作者某些观点相符,会引起我的共鸣,他呈现了一个奇妙的心灵世界!还需反复去读,反复去琢磨。
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我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谈谈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 断了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熟了,有先决条件了,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工夫,让学生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见多读书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而现在,学生主动阅读的少,阅读视野窄,断了学生的“活水”源头,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怎写得出文章呢?学生说:“我不会写”,其实往往就是没得写。
2、远离生活,漠视心灵
我们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不了解社会,不熟悉生活。学校讲封闭式管理,家长害怕学生混入社会,沉重的课业负担把他们关在教室里,没有时间了解社会。所以作文时就只有瞎编乱造,无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3、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古代私塾先生诗写得好,才会被请去当老师。朱自清、叶圣陶等人既是语文教师,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针对“下水作文”的讨论已很多,我认为还是应该提倡的。试想,语文教师如果只会“看”作文,出作文题目,还妄下评语,是“难服侍的婆婆”,故作老道的“医生”,而自己不会写作文,是多么尴尬的事啊!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而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
一、 有效的课前预习,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五至六年级的学生要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匆匆》这篇文章写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当时的作者刚刚二十出头,大学毕业,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但社会的动荡,令作者感到前途渺茫,作者不甘心就此碌碌无为,但又找不到奋斗的目标,心情特别压抑,因此写下了这篇散文。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了解这一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其次,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相关代表作,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能进一步领略朱自清先生朴实而又细腻的文笔,在头脑中留下优美的语言,留下美好的情感。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有目的地布置学生进行预习:a、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以及朱自清写《匆匆》的时代背景。b、自学课文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散文的语言表达。c、划出自己不能完全读懂的句子,在书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一环节的安排,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学生能站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去想作者所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孤独无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
二、 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课文。“教学的一切成果都要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来体现,而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是不可替代的。”教师更是不能越祖代苞,要把课堂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因此,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一步理解课文。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去学习课文,有的学生则采取反复诵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并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有的学生喜欢一边读一边写,把自己在阅读中对部分词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我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环节的安排,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丝毫没有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机会。事实证明,学生的感受确实是独特的,也是有一定的深度的,有的学生特别喜欢第一节,并在边上批注“从这一小节的描述中,我发现作者是个心思细腻的人,被常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的新陈凋谢,到了作者眼里,竟成了他抒发情感的材料。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古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的同学根据课后习题要求,模仿作者来描写一天里时间转瞬即逝的踪迹,“游戏的时候,日子从欢声笑语中淌过;闲聊的时候,日子从闲聊的嘴边滑过;敲击键盘的时候,日子又从键盘上溜过……”有的学生在“八千多日”上打上问号,提出“这里的几千多日”是虚指还是实指?有的学生则对“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中的“他们”提出问题: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我不时在行间巡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下一环节的指导上能做到有的放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一转眼,开学也已两周,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一个识字单元的学习,这一单元的教学代表着我们二年级生字教学的开始,教学总结如下:
一、加强巩固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很重要,在一年级刚开始写字的时候书写的姿势还是作为重点强调的,但是慢慢地教师就会重视写字的质量,书写的姿势就容易被忽视了。现在进入二年级了,学生的写字姿势还是不容乐观,虽然每次写字我都会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但提醒过后真正能保持整个写字过程的几乎没有,这样下去对学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中我必须要把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放在重要位置,除了必要的提醒,还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做到“姿势不对不写字”。
二、突出书写重点。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一点在教材每课课后的生字的数量中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每课的教学中面对数量较多的生字如果我们都平均用力,那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生字的教学就会很吃力,教学效果也不佳,因此在生字教学中要“因‘字’施教”,根据每课生字的具体情况突出重点的教。如《识字3》的课后生字就有10个,“彩、张、斜”这三个字我抓住了各自的重点笔画和部件进行指导,而像“灶、炉、尖、歪”这类字则强调了字的结构,将生字根据结构进行归类,让学生找出写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的宽窄和高低,上下结构的字则要观察上下的大小和宽窄。
三、重视生字的运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低年级的生字教学量是比较大的,在生字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对于生字的运用比较忽视,生字的学习如果缺少了运用,那随着识字量的增大,学生掌握的生字将是零碎的,缺乏活力的,因此生字的运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生字教学中要给学生多创设运用的语言环境,让生字的学习更能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对生字的内化,真正提高学生对生字的运用能力。
一、微博的定义
关于微博的定义其实很多人不会去思考,因为网上一搜即可知道它的含义,简单的说,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可通过互联网以及无线网络协议等各种客户端以140字左右的文字跟新信息,并实现及时分享。20xx年8月份中国最大门户网站新浪的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二、为什么微博能兴起
最初接触微博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类似51或者QQ空间,注册的时候收听了一些推荐的微博,然后慢慢的发现了微博的里面有些笑话、视频和一些趣事、新闻很吸引人,无聊的时候看看打发时间很好,于是我收听了更多的微博,慢慢的觉得微博其实还很不错,至少给我的感觉比刚接触的时候好多了,经历了一段痴迷的时间之后,我发现里面的很多内容是转来转去的,出现了厌恶,出现的省美疲劳的情况,所以现在也就没有那么疯狂的了。概述微博兴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准入的门槛低操作简单
以前的博客强调版本的布置与语音的组织,因此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写一篇文章的门槛还算是高了,但是微博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都可以使用微博了,没事闲着无聊发几句牢骚,心情不好说出来,看到什么事有什么感慨说出来。
2、通讯即时性
对于每篇“微博”140个字符的信息量特别适合手机上网用户使用,无论你是在地铁站或者公交上,都很容易通过手机完成自己的“微博”,因此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即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即可随时更新自己的内容,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国关注大事,如果有“微博”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出来,达到了在短时间内,广覆的目的,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会超过所有媒体。
3、互动性更强
与博客上面的一对一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一对多,也可以点对点,类似背对脸的交流,就好比你在电脑前玩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的与背后的人交流。当你对某一个人感兴趣的时候,你就可以去收听他(她)的微博,随时更新的状态给收听者感觉就如同随身相伴,同时的你的评论你关注的人也可以看到。
三、为什么要用微博
如今聊天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问我“你有没有微博?”,然后便是诧异的追问:“你为什么不用?似乎这个问题是没有准确的答案的,可能它是现在的潮流,它的既时通信性让这个生活节奏日津速度化的人们或多或少的找到了共鸣。
四、如何进行微博营销
现在正式微博发展的巅峰时期,许多商业人事正把目光聚集到它身上,开始了对微博进行营销,不管是怎样的营销方式,不外乎利用了微博的这几个特点:
1、立体化
发表微博的方式除了140字的文字以外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链接等,从而能够是消费者更形象直接的接受信息。
2、高速化
微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传播的速度,一条关注度较高的微博在互联网和与之关联的手机平台上发出后短时间内互动性互动转发就可以抵达微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便捷性
与其其它一些广告营销相比,微博营销无需经过繁琐的行政审批,从而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4、广泛性
如果你拥有大量的粉丝关注,你发出的一条微博在经过粉丝的粉丝病毒式的传播,那影响将是何其之大,同时名人的效应能够使事件的传播量成倍放大。
微博营销的优点多,同时也还是存在它的弊端的。想要通过微博营销首先得拥有大量的粉丝,这是前提条件;其次,微博里面新的内容产生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发布的信息粉丝没有及时的关注到,那么信息就很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掩盖;而且,植入广告不宜频繁,这样给粉丝印象是非常的不好的,还很容易减少粉丝,想要营销,就得做到在无形之中就植入了广告,这样既不会减少粉丝,同时也达到了营销的目的;在一个就是传播力有限,文字内容限制在140个字以内,需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去描叙营销的商品。
五、微博的未来
短期之内,还是微博的春天,据息直至今年的3月份,新浪的用户达到了亿,估计年底可以突破2亿,活跃的用户可达到了8000万,先不管这些数据是不是真的,至少它的关注度有这么高,短期之内,会一直处于热点的状态;至于以后的发展,是被很多人看好的,有业界人士,也有商家,也有用户,不管它现在走在一个什么阶段,以后的发展不是谁能说定的。
写博的意境就在于此,我认为“以文会友”要比QQ聊天的意境更高,把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所见所闻和郁闷的心静写进博文里,让有缘相识的朋友一同分享,了解我近期活动的感受,内心在想什么,追寻什么,思考什么等。
温故而知新。我经常喜好回顾总结自己的过去,喜欢浏览好友已故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浏览自己的作品,前后对比,了解好友与自己变化的思想和成长之路的规律,养成习惯并坚持着、努力着、践行着。
为什么这样坚持呢?原因很简单,认为,人的身体与经历有限,人的生命更有限,在思维清晰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能做的提前做,能交办的提前交办,生命这趟单程列车不允许你重头再来。人可以死,但网去不能死,就是那天我们离开人世,至少我的文稿、照片、朋友仍然还在网上,乃至存在于网上达几十年、百年或更久远,把我一生成败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对社会时事变迁的看法写出来,带给我们的后代,让他们总结与评价吧,这就是我勤奋坚持写作的夙愿。
我写博没有过高的想法,也不想得到什么有价认定的回报。我去过新华书店的库房,里面垃圾堆里扔了那么多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没人看,只所以没人看的原因有几点:
一、受时代的影响过时了;
二、作者没有抓住读者喜好品读所需的精神食粮,也就说读者喜好什么?需求什么?困惑什么?解决什么?得到什么?
三、作者在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特殊身份与名气,不顾读者的感受并以个人喜好的心理撰写作者的`过去与经历,与现今社会变迁发展的自然规律的读者内心世界的需求格格不入;
四、虽说有的作者靠撰写文学作品赚钱或养家活口,但有的作者只顾个人的生存方式,没有理解读者的伤痛,一味的钻进房子里闭门造车,结果文学作品买不出去,没人看没人要,只好让书店的工作人员扔进垃圾堆里。现在的人,谁没有文化?谁不会?我认为每个人都会写,可为什么普通人的文学作品不能出版呢?原因是
一、你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特殊身份;
二、你不是名人;
三、你不是专业作家;
四、你的文学作品没有得到社会与名人的认可;
五、你是文学领域里的流浪者;
六、中国不管干任何事都以关系界定的法则。所以普通文学爱好者,别异想天开了,老老实实地夹紧尾巴作人吧,我不是在打击,而事实上社会就是这么个现状,根深蒂固无法改变。
认清自己如同认清国情一样的理,所以我所做的就是结合自己实际而定的,不想超越界线,更不想出人头地,所以我所写的纯属娱乐与消遣,不想看他人脸色行使,不想讨好读者与观众,更不在乎点击率和人气和浏览,我永远属于我自己,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安排生活》,总之写生与钱无缘,这,才是我坚持写博的出发点。
我在写博的过程中,也浏览并收藏与转载好友一些作品,对自己受益匪浅,可以说是永生难忘。
早已发现,有不少读者或博友,打开博主的博客后,只浏览刚刚发表的文章,或是新近发的东西,或重点应付浏览走过场,而对于博主过去曾经发的博文几乎不去涉猎或无遐顾及。然而,当我们打开博主以往的博文后,会惊喜地发现,有好多非常好的精彩内容展现在面前,使你耳目一新,激动不已,受益终身。其实,写文章、做博客,就跟书法和作画一样,不可能篇篇精到,幅幅精品,其中有精心之作,也有应酬之作。所以,看博客时最好要克服浮躁心态和猎奇心里,更应该摒弃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习惯,而应当把博友的每篇博文都当作好作品,认真阅看,择己所好而习之更要评头论足,留下仁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评论,绝无强求之意。写博,有时候好的文稿从构思、修改到定稿要占用很多时间,花费许多精力才写成一篇,虽算不上精品,但作者却尽了力。大家都知道,在写作上最难的就是不像数理化那样有固定的定律和公式,举一反三来解题,而文学上是没有固定格式的,全由作者根据题目内容在构写,所以费神又费力,当读者在品读时则结合作者的思路与自己实际的想法与喜好而读,所以不费劲。所以说,不善爱写的人,却是一个文学评论方面的高手,而写的人却是低水平的,缘原由于此吧。
20xx年11月20、21日两天,我有幸去江西师范大学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课程名称为“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讲老师为复旦大学蒋玉龙和许肖潇两位教师。这次的培训包含两天集中视频学习及一周在线学习,个人感觉受益匪浅。两位指导老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1、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什么是“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改革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所谓“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通过互联网将课程在线化,借助在线,实现课堂翻转的一种大学教学新常态。本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会录制一些案例操作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后学习,但是没有在线化,通过本次培训萌生了尝试在线的教学改革念头。
2、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明白了为啥要做在线课程。
蒋教授用三个“效率”回答了这个问题,即提高备课效率、授课效率及学课效率。目前高校传统授课多注重教师的教学外在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概括起来即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次性广播式教学,与学生缺少有效互动,教与学脱离,教师只负责教,根本不管学生学的怎样,也很难监控到学生学的情况,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学生缺少预习,时空固定,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很多学生大多时候在课堂上根本听不懂课,但一次性教学使得学生没有重学的机会。
解决以上问题的良方就是建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习体验。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混合过程,有效促进线上线下的互动,提升教学温度;教师自己建课、管课、参与互动、组织课堂,变身导师,侧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由、自主、自如的学习;周期性任务驱动,全程保持紧密学习状态;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全面锻炼。蒋教授通过自己的一门已实施的在线课程教学实践归纳了建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一是通过网络可提前释放知识点级的课程讲解和阅读资料,让学生有的放矢,但自由自主的完成高效的预习。二是通过在线课程管理软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学情,这决定了能否实施课堂的翻转,只有学生提前了解讲课内容,并带着问题听课,才能实现课堂的翻转。三是小班化、任务驱动、分组讲解,有效的组织实施,学生变老师,老师变导师,重复体力劳动变创新智力活动。四是后台大数据让教师对课程知识点,对学生个体情况了如指掌。
3、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初步了解了如何构建在线课程,实现混合是教学。
首先,需要有软硬件的`支持,包含高性能的电脑及word 、camtasia studio、视频录制软件、批量换名软件等。
其次,录制形式多样化的教学视频资料,索引化、碎片化的课件等,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等资源。
再次,要构建完善的在线课程目录,包含课程定位、课程信息、课程团队、课程大纲、课程内容、课程内测和课程上线。
最后,要学习如何使用软件来实施和管理在线课程。在此蒋教授以自己的在线课程详细的介绍了软件的使用要点。
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南昌工学院:李素明 20xx年11月22日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识字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于黄金教育阶段的6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教学”这份责任呢?
对于已认字的成人来说谈起这话题似乎不足为奇,而对于一个小学教育来说,识字教学却显得极其重要。全国投入的研究历时几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种,效果也利弊兼有,讲究也特别多。当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创新精神领导人们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总也显的守旧了一点。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更为了让孩子们“人生识字聪明始”,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现将我在“创新识字”教学方面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快乐游戏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
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例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
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妈”字中,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马’,小马的马,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女”字旁、“小马的马”组合成“妈”字。接着让学生说说“妈妈”的“妈”为什么带“女”字旁,有学生说:“如果是单人旁,就成了男的,男人不可以生孩子做妈妈的。因为妈妈是“女”的,所以带“女”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使其在有了三、四百字的汉字积累后,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同音字“妈妈”的“妈”和小马的“马”的相同点、不同点。
还有“选难认字”:各组商量选出本组的两个难认字后,各小组长在本组难认字的字卡上打“√”。先请几个慢生开火车读没有打“√”的生字,再请几个中等生开火车读打了一、两个“√”的生字,最后,请几个学生读打“√”较多的生字。鼓励学生争做“聪明娃”,开动脑筋想办法记忆难认字,例如记“警”字,有学生说一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位警察走过去,向他敬了一个礼,说了一句话,提醒他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所以“警”是“敬”加“言”,其他学生可补充;记“转”字,有学生说“转”字上“车”加“专”,就是说一个人开车一定要专心,否则在转弯的时候就有可能撞到花台上,要赔钱的;记“豫”字,有学生说“豫”是“予”加“象”组成的,“予”在古语中是给的意思,别人要送给你一头大象,你觉得大象太大了,就犹豫着到底接还是不接呢……
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二、自主参与法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孩子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的好方法来识记。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与否牵涉到一个有关“教学结构”的问题。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有人把一节课上大部分时间教师一个人讲,教师讲得一切都是对的这种课堂教学,称为2/3现象,称为教师的“话语霸权”。)这种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家认为,即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积极参与的学生至多只占20-30%。
创新式语文教育以“生本教育体系”为指导思想,以改革旧的传统教学结构,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为目标。郭思乐教授在阐述他的“生本教育体系”时强调,“在现有的教育中,儿童获得意义的过程被拉得十分漫长,教学沿着一个一个局部线性地发展,儿童的学习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自觉的。这时,儿童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学习积极性。事实上,儿童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丰富的来源,是对于所学材料意义的感悟。他的学习思维的发展过程是‘胚胎式’的。也就是说,所学内容在儿童头脑中形成了‘意义单体’:有相对完整的意义的感悟。传统的离开意义单体的教学,始终使儿童处于被动地位,只调动了儿童的部分精力。”
创新式语文教育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讨论协作学习而展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求学习者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自身思想、情操受到陶冶,并逐步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团结共事合作的能力。
让我们充分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把儿童作为教育资源来整合我们的教学过程。重视发挥每个儿童在优化整体中的作用,把儿童之间的差异看作宝贵的资源,看作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梯,把差异的产生和解决都视为推进儿童发展的契机。
让我们找出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从而达到为儿童营造了一个有效的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
三、新奇引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争造“五星句”,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四、竞赛激励法
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随时注意学生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如将分插在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开火车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树”、“桥”、“棉”、“村”等,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教学“眼、耳、鼻、脖、胸、手、腿、脚”等字时,先让学生比赛见字做动作,再让学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字卡一边读一边贴到黑板上贴图旁相应的位置。最后评议哪组表现最棒,奖励小红花。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生动,记得牢固。
五、尽早阅读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儿童阅读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主动发展的基础。为此,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会念、会读、会朗诵,强调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为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生字都会用手写,孩子们很快就能做到会认、会读、会组词,可顺利朗读课文。
汉字是形象联想的文字。汉字不同印欧语系中的英语,英语的书面符号是一种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都是由没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繁复丰富的词法形式、形态标志,句子的组织以动词为核心,完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自由。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强调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
六、先进电教法
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创新教育理念的树立,传统教育精华的积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其容量之大,效果之佳,负担之轻,兴趣之浓,能力培养之快,这已成为多少教师多年来梦寐成真的事实。
计算机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重点化解在声情并茂中。学生的学习也在毫无负担、压力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其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只能持续15分钟。要使这种资源得到发掘和扩展就必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发现式学习。
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有效手段之一。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也为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张玉凤老师执教的《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感想。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层次感强,扎实有效。
一、认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这一课的设计抓住了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认识百分数,学习百分数的读写,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课由学生搜集的百分数资料引入,学生先试着读写百分数,在学生对百分数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百分数的读写法,做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真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二、精心选择素材,挖掘知识本源,巧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动态的手机电池充电示意图。在动态显示充电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发现已充电的百分比是随着表示已充电量的图形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的,但又受总电量的限制。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留下几个静态的已充电的百分比。学生在这一动一静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总结发现百分数表示部分是整体的百分之几,且此时百分数不能超过100%。这种素材既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又非常直观,学生能直接在图中找到这两个量的关系,从而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表述情境图中百分数的意义,最后在丰富的情境素材中学生顺其自然地抽象、概况出百分数的意义,建立百分数的模型。然后,教师又利用几何画板创设了商场经理利用百分数研究周日的销售情况的问题情境。出示一个条形表示商场周六的销售额,再出示一个条形表示商场周日中午12时的销售额。学生根据两个条形的大小猜测此时周日的销售额是周六的销售额的百分之几。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日的销售额还可能增加,所以周日的销售额是周六的销售额的百分之几就也可能增加。此时师生质疑,这个百分数能超过100%吗?学生通过观察几何画板中两个条形的关系,结合问题情境的现实意义,不难发现,这个百分数能超过100%。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百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并列的量之间的关系,且此时百分数能超过100%。通过以上两种情况的分析,学生才能全面、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即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巧妙运用几何画板将生活中隐藏的抽象概念生动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创建观察、比较、分析的环境,促进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形成正迁移学习。
三、沟通百分数与倍、比和分数的联系,深入理解百分数。
数学学习首先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理解,而理解的本质是知识的结构化、网络化和丰富联系。因此,为让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在每个环节张老师力图让学生“比较”中进行感悟。我给学生提供了关于倍、比和分数三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哪些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倍可以转化成百分数,比也可以,分数表示实际数时不能转化成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时能转化成百分数。由此,学生充分体会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实际数。
四、开放习题,发散思维。
在习题的设计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分数,和几个问题情境,请学生选择合适的百分数把情境补充完整。因为每个情境都有不同的答案,此时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不仅能找到合适的百分数,还能找到合理的解释,真正做到将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谈感悟,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语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配乐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欲望,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华而不实,光注重热闹的课堂,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在这次教学“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教学中,其实学生早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对线段有了初步认识,并能简单画出规定长度的线段。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两手掐住一个线绳,问学生这可以近似的看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课的伊始就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效果出奇的好。
二、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己或小组合作总结每种图形特点,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三、从练习谈有效。
练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尽量做到:
1、少而精。
2、具备典型性。
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
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这次的指导课前辈给了我很多宝贵意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第一次听卢臻老师课,卢老师的课不像以往的理论讲座让人感觉那么遥远,有实例,似乎很近,就在我们身边。很佩服卢老师的博学,很欣赏卢老师的感性,又感动于卢老师的直率与真诚。
第一次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由于没有系统的认识,利用课下我对卢臻老师的文章进行了初步的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格局为“三环四步”。“三环”指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1)依据课标,参考学情,师生共同定标;(2)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师生合作达标;(3)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验标。“四步”主要指达标、验标环节的四项教学活动:(1)教师设置情境,学生依标自学;(2)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指导学习;(3)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完善;(4)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为主,“教”为从,学而后教,教师始终是站立在学生身旁适时指导的共学者;自学为主,互学为辅,先自学后合作,学生始终是以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的生命体。
卢老师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观点,就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测都是围绕一个“点”来进行的',这个点就是目标(当然目标的落点也有讲究)。这样把原来不好考量的目标变得可以考量,我们作为领头羊让学生知道该到哪里去,也自然地做到了高效。
回到学校,回味卢老师的讲课,我在想:这种教法适合我们学生的学情吗?我们能全盘照搬吗?学生多年形成的听课习惯,能一朝改过来吗?相比已经习惯的教学方法,哪种更高效呢?卢老师多次强调“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这样问自己。回顾曾经的课堂,学生听课情绪挺好的,也时常能看到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我想我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所选择的,课堂形式应根据具体内容而变化,不应是固定的,千篇一律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一切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这个点,确定了这个点,课堂就有了主心骨,设计思路便清晰了很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每次踏入我校教学楼,总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颇有感触,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卢老师谈到了教学效益,每节课后我们都会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投入与产出。如果仅把“教学评一体化”当作一种教学模式,机械的照搬,我想也不会有多好的教学效果吧。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有时我们会感叹教师的清贫与平凡,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总之,卢老师的课解决了我在细化课标中的很多困惑,为更有效地教学指明了方向。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想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脚步不停,思考不止”,无愧于学生,无愧于三尺讲台!
8月28日上午,本人有幸聆听了华东师大崔教授别开生面的一场精彩报告,感叹不已。全新的思维,独特的语言,典型的个例和幽默风趣的演绎风格,撕开了课程改革中不便触摸的面纱,道明了爬涉征途中的是非与取舍,可谓高瞻远瞩,拨云见日。其中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与实现的论述,视角独特,褒贬中肯。让我感悟最深的要数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底线”观点。
众所周知,教有法而无定法。“评”有没有法?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如何去评,评价的对象,选择的角度、指标、权衡等不同,评价的要求和结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如何体现评价的激励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有效问题。长期以来,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习惯倾向于追求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以完整的内容呈现和理性目标的有效实现为主要评价指标,经常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身心投入音乐体验的评价,造成音乐课有“音”无“乐”的倾向,这是一个很普遍也很悲哀的事情!
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除了作品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无法深入体验音乐作品本身,无法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并从中获得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按照教学目标要求,作品介绍了,歌曲学习了,技巧掌握了,学生在被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对音乐内在的美的个性体验和感受经常被目标要求所忽视。
崔教授的“底线”观点中有一条:认真听课的学生没有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就要想想你的课是否有问题。我想,首先是音乐教师提供的音乐作品和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其实,作秀的音乐课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所谓有条有理、内容丰富、准备了很久、在同一班级上过多次的优质音乐课,学生已麻木,对音乐和音响没有了感觉,这样的音乐课,获奖可以,但绝对不是好的音乐课。因为,这样的音乐课有“音”无“乐”。
因此,评价音乐课,确实不能只从理性指标是否实现来衡量,应把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本身并获得美感作为评价底线,至于选择什么作品,通过什么途径,以何种方式呈现就显得不是十分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