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心得(推荐35篇)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精选35篇)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

20__年11月5日到11日,有幸成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90学时脱产培训的第一批学员,参加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开设了《从优秀走向卓越——教师积极心态辅导》、《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如何有效设计作业》、《语文教师的素质培养及论文写作》、《点“词”成金别“句”匠心》、《作文教学四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价值观的分析与重构》和《提高阅读教学时效性》等讲座,并听了三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课堂研讨课。吸收了不少新理念,增加了很多新知识,收获颇丰。但最震撼我的是余琴老师的有关单元整组教学的讲座,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单元整组教学”,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哪有时间?不可能这样教的。”慢慢地,随着余老师讲座的精彩呈现,也领会了她“省时高效”的独特魅力,我也能这样上: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进行备课,可以对本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回顾拓展)进行调整、重组,链接丰富的课外资源,基于整组考虑的一种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组”。有:

1、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主要任务为:链接学生起点,激发学习兴趣;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任务;学习单元导语,制定学习规划。

2、部分感悟课

部分感悟课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科学整合教材之间的内容,充分体现组内教材之间的关联,在整合中比较、感悟。可以是内容主题的整合提升,可以是文章表达方法的整合领悟,让学生习得读写方法与经验。如何操作呢?同类对比、主题升华、关联整合、整组学写。由于每组教材的特点不同,单元主题的侧重点不同,整合的路径与策略也会不一样,所以也很难形成这种课型的基本流程。部分感悟课重点关注单篇课文与整组教材的巧妙关联,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服务。

3、单元总结课

单元总结课是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交流关于课文内容、读写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在比较、讨论中提炼学习方法,形成规律性认识,重视方法的总结和迁移。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单元整组教学”是引导我们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教学,而不是将课文一篇篇孤立,到语文园地再来复习巩固,避免“篇”与“组”的脱节,课文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把一个单元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教学。

今后我要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感悟,学以致用,不再单纯地教教材,而能更好地去使用教材,同时也将这种意识渗透给其他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备课工作,有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方式同教案设计不符合;有的教师虽有详细的教案,却不能根据具体状况做灵活处理,更有一些教师完全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因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

教师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走近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

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突出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感官,才能让他们想学、乐学,才能学有所长。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路牌广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谁识得多,谁识得快;教学写景作文时可先带学生到景点去参观,让他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把自己印象深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写作就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瞎编乱造的毛病。

四、严格执行备课流程,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首先是写书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小学生养成这种习惯。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这样。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这些精笔妙言是教师备课中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反映的是隐性思考中最宝贵的灵感,喷涌的是教师的智慧的源泉。将其定义为“点画批注”也好,定义为“备课于书”也好,其实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写教案,隐性思考的过程最后会生成文字性的教案。

为了真正把老师从繁重的“抄备课”中解放出来,学校推行精案与简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可写简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从导课到板书详实有效,各环节清晰,方法得当),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创新性;板书设计应简洁明确,合理有序。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

最后是写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节课,就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做,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3

本学期,郑州九中着重推进“深入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为落实该项工作,在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亲临指导下,郑州九中倾力打造新的《教学设计》,采取逆向设计教学方案的方法,评价任务设计在先、教学环节设计灵活。

新《教学设计》的新颖性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在原来的教学目标之前增添了“目标确定的依据”环节,其中包括“课程标准案相关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个具体步骤。

第二,最后增加“教学反思”环节。整个教学设计关注学习者情感和态度,注重全人教育,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充分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要主题,“深入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在郑州九中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推进着,获得全体教师同仁的一致欢迎。教师们共同讨论、实践、反馈、改进,群策群力,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英语组秉持“积极配合、积极引领”的工作态度,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积极引领组内教师自查共学。3月20日上午英语组全体教师汇聚一起,就如何进行“基于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们纷纷发表观点和感受,认为书写新的教学设计虽然需要较多的时间,但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内容更详实了,能促进教师们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对授课内容、环节和对象的的研究也更加深入,而且课后反思环节能有效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全体英语教师热切希望能够通过学校培训和共同学习,写出更优秀的教学设计,上好更高效的英语课。

在教研会的最后,英语组决定推选出优秀教案进行交流展示。经过各年级备课组讨论评比,牛俊霞、赵玉玲等五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因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反思真切、以及书写美观得到了一致好评,被评选为组内优秀教学设计,供同事们共同参考学习。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4

通过学习了两节课的教学设计课程,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得知,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系统设计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一点的,因为它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有些东西不仅仅是要理解它,特别是考试的时候都是要背的,但是希望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的学习轻松一点,不会觉得干燥,正如老师这样让我们搞一下博客,共同学习,我想这种方法比较好一点。

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能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它学好。我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把它觉得很好的。。愿我们都能够通过学习了教学设计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5

今晚在线聆听了统编教材温儒敏总主编对20__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他从五个方面出发,为我们一线老师讲解了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设计、用好统编教材。

社会大环境下的选择

温主编一开始就站在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角度去看待教学这件事,他知道目前当教师是累的,难当的,但是希望教师们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职业精神,为了学生、为了理想、为了未来,正确看待这一次新课标的内容改变,让我们明白,这和教育大环境有关,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种改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际中来看待语文新课标的内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上,而是基本标准,起码基本那些要求是没有改变的,要分学年逐步推进。这是社会大环境下的选择,但也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正确对待新课标内容的改变。

化繁为简,用好教材

温主编这次提到了学习任务群,主要有六个任务群,这是由顶层设计决定的,但他也推心置腹,说明在初高中这个比较常见,能够开展地起来,但在小学,特别是小学低段教学,仍是以识字写字为主,因此他提出这需要在一线教学时候进行探索、实践。对于学习任务群,主要体现在内容呈现和教学呈现上,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实践呢?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教学内容结构化,加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而在单元教学时,其实也是在落实某个任务群的某个方面,不必重新开始,利用好手头教材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也不需要过分课程化,不需要苛求,应该尊重教学个性,让学生爱上阅读,增加阅读量,比如可以同读一本书、故事大王等多形式,真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这次培训还让我深有体会的是温主编提到的立德树人,新课标的站位高,提及到语文学习更是为学生的三观养成有很大的作用,不再单单是刷题,做学习机器,而是在润物无声下达到以文化人,起到育人的作用,更是提到文化自信。在现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更会沉迷在快信息中,而缺少了沉稳、独立思考的内容。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对于现在的孩子是陌生的,是因为现在缺少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的机会,现在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更明确、更清楚,凝练成四个方面,让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慢慢对学生渗透中华文化,让他们成长为中华好儿女。这,绝对离不开语文教学,绝对离不开语文教师,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陡然提升。

这一个小时的线上学习,还不足以吃透语文新课标的内在精神,在空余时间,我还是要细细翻阅,结合专家的经验,有自己一份的理解,最终体现在自己教学实践中。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6

通过学习了两节课的教学设计课程,我们可以从教材中得知,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系统设计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一点的,因为它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有些东西不仅仅是要理解它,特别是考试的时候都是要背的,但是希望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的学习轻松一点,不会觉得干燥,正如老师这样让我们搞一下博客,共同学习,我想这种方法比较好一点。

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能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它学好。我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把它觉得很好的。。愿我们都能够通过学习了教学设计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7

在前几两个月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盛立群老师的教学理论与设计的网络课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起初是抱着提高教学效果的心态来的。通过12个课时的认真学习和笔记后,我获得了超越提高教学效果的东西。现在总结如下:

首先从备课方面说起,备课对于上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备课备好才能上课,上课上好才能评课,评课评好才能说课,所有备课是作为一名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基础。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以前备课的目的是把教学的内容能更顺利更容易理解的讲出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学了这门课后提醒了我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情况、明确目标、精心的设计、匹配一致、聚焦问题、统筹任务。在备课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也是比较重要的,很多学生没兴趣的一个关键点是根本不知道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还有在备课的时候如何使课堂内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学生不想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力。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注意的就是教学过程能推动学生心理过程的发生,要能促进学生思考、想象、记忆和心理体验等。

接着说一下上课,通过学习教学理论与设计后我才发现,其实作为教师你光能讲课,把该教的都教了,那是比较低的水平,是最差的教学方式。一个高水平的老师是要帮助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综合;帮助学生评价,使学生能真正的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让学生学会该学的,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1.激活旧知识、凸显结构;2.呈现新知,展示过程;3.尝试练习,交流反思;4.课后运用,融汇贯通。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意要善用媒体、环境友好、协同生成、持续激励,这就联系到盛立群老师讲到的掌握学习和合作学习,我比较有感触的是合作学习。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是比较好、比较高质量的课堂。所以根据这些原理我对我以后的上课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决定以后课堂中要尝试合作学习,以小组教学的方式,评分以小组来评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还设计了一个章节名为食谱编制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首先上课说明这个章节的重要性,然后说明教学目标,接着通过一些案例来引起同学的注意力。随后到了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怎么编制食谱,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手把手带着学生制作最简单的一餐的食谱,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天的食谱(原理相同,难度加大),有问题我进行一一指导,最后让学生完全自主的去制作一周的食谱(难度最大),看学生能不能自己做。通过这个方式把同一类别的知识重复至少三遍让学生真正的内化并掌握食谱编制的内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学理论与设计这门课真的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课程,他给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指明了上课的方向,明确了什么是上课,什么是课堂,怎么上课,真的是雪中送炭。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还会继续去买相关书籍,看相关资料,继续深入的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争取在教学中做的更好,不辜负学生,不辜负学校对我的期望。谢谢盛老师您的课。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8

近期我聆听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对如何学习、落实语文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

1、和此前的语文课标相比,新版课标的理论性增强,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核心素养”“素养型课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主题引领”“真实的语用情境”“学习情境”“混合式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主线”“课程主题与载体”“过程性评价”等等。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的概念?其内涵是什么?提出的理由是什么?多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教学观念或者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善有哪些针对性?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是否有落实的可能?等等。

其次要通读课标,梳理其6个部分组成的思路,各部分的逻辑,找出贯彻全文的主要概念,然后化繁为简,转化为我们能理解、好把握的几条基本的课改措施。之后,就要“对标”,找差距,确定改进教学的方向。

2、新课标和前一版课标是衔接的,并非推倒重来,“标准”并没有变。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新课标和旧课标是几乎一样的。现在使用的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严格按照课标的“标准”来编写的。我们只要按照统编教材体系架构,分学年逐步推进,就能够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

3、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立德树人是培养人的指导思想,在语文课中不是贴标签,不是过分的教化,而是熏陶化育,润物无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这个意识,语文课就真正能起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4、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新课标提到语文学习中的联想,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特别提出要重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保护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很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课标还提到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在教学中我们都会碰到的,要有这些方面的意识。如训练写作,不只是为了学会写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来训练思维。新课标把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的部分,对改进语文教学是有重要启示的。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要求通过审美的体验、评价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要特别强调“文化自信”。如何立国,如何凝聚和振奋国人的精神,都需要文化自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要批判抛弃那些腐朽的,不合现代社会的部分,挖掘优秀的成分,处理好创造性地转化跟创新地发展的关系。

5、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不只是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以学习任务来带动教学,即“任务驱动”。6个“学习任务群”下面分学段列出很多学习任务,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学习任务,组成教学的单元。

小学高年级语文统编教材都是采用的单元教学结构,各个单元都可能承担着“学习任务群”的其中某一项两项任务。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或者接近“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教材的单元导语有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点的提示,另外每篇课文后面还有思考题,可以参照这些提示与思考题,集中转化为“学习任务”,也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典型任务”。同时可以设计和“典型任务”相配合学习情景,即所谓语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以此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和现在我们熟悉而且通行的教学模式不同,不是一课一课地讲,不是文本为纲,它也不求知识的系统和完备,不是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练习,而是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获得自己知识的建构。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设计、引领、总结、提升等作用。这样,可以减少灌输式的讲解,匀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读书和讨论,拓展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6、新课标提倡“整本书阅读”,因为没有阅读量,语文能力无论如何是提升不了的。“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是课外阅读。课内只需要点拨一下,引发兴趣,提示一些方法,就可以了。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9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不管是确定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它都是要教师明确本堂课,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解决学生什么问题。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比如在七下“4.1二元一次方程”中例题教学,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0

通过观摩我觉得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应有一定的递进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为实施好课堂教学,我从日常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教学设计出发,探讨语文教材的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

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

(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

(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

(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

(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

(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

(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1

在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中,常常会听到你的课备得如何?……,教案写得怎样?……;最终,无论你的课堂教学效果怎样,都会说到你的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的得与失、说到你这节课准备得充分与不充分。在言谈中有好多老师、有相当一部份有多年教学经历的老师都认为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即是备好了课(笔者曾在不经意中作过调查与统计)。到底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就是备好了课还是否?笔者认为否!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者要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备课历来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备课,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而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即教案设计,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属于备课中的主项:备过程;所以我认为教学设计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2

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如何编写教案》的学习,阅读了无数的教学设计,明白了教学设计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如何撰写一个比较像样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呢?

1、熟悉教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2、确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在纷繁的内容中,你要重点明确,抓住主要任务。

3、选用方法。这一步主要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你要设计教学思路,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每一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是请哪个学生来回答,你都要尽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实现你的教学任务服务的。

也许你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好。

如果你觉得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选用的时候就要考虑教学成本。这个成本不仅仅是你的付出,还要看学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让部分学生得益,那么你以牺牲其他学生的利益为代价,显然是不经济的。比如小组讨论,由于话题不够集中,学生分工不够明确,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来有学生汇报,但汇报的内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这样,那么损失的不只是你的几分钟,而是全班学生每人的几分钟!这个成本就太高。

再有,环节的安排也不可小视,哪个先讲,哪个慢做也有讲究。课堂好比是一首乐曲,它有节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过程的推进中要有自然的衔接、要有前进的助力、要有结束的余韵。

总之,要设计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你不仅要熟知你的学生,更要有对教材的独特感悟,对教学方法的了然于心。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3

今年寒假里我们全体教师统一阅读了《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里边的许多章节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基础,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华而不实,不切实际,照抄照搬或者只是应付检查,那我们的课堂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青州云门书院的校训是“养正求真”,即养正气求真理,这是做教育的追求。我想,我们的教学设计何尝不需要“养正求真”呢?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从理论到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指导,为我们点亮了明灯。

基于标准让教学“回家”

本书第三章《明确目标》提到了“标准制定”和“解析标准”等问题。我想,我们的教学在“标准制定”这方面不需要太费脑筋,因为我们有《课程标准》,只要我们的课堂严格按照标准来设计就不会有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存在了。基于课程标准让教学“回家”,就要思考“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的问题。拿我们的语文课来说,我们有阶段性的目标——每个年段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达成什么样的标准,在《课标》上写得很清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贯彻和执行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好好研读标准,严格执行标准。

有的人可能认为“解析标准”是有一定难度的。的确,对标准的解读非常容易出现偏差,要么拔高了要求,要么降低了要求。达不到目标的要求显然是不行的。同样,我们一定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拔高要求,把目标制定的过高,的确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往往是以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代价的。

还是拿语文来讲,要想把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准确,在“解析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看明白单元导语,融会贯通课后题要求和梳理好交流平台中的知识点,把握好这些,对于我们“解析标准”是大有帮助的,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学“回家”。

“好的教学设计是改出来的”

本书第十一章《设计过程》中谈到“修订已有设计”和“调整”等内容。我们语文习作教学有句俗话叫做“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其实,好的教学设计也是改出来的。

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标准的设计,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还要充分考虑——那就是学情。

只有充分研究学生,把握好学情,进行了行为研究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能被“理解”的教学设计。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修正和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反思”和“复备”等环节。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本册的核心教学内容,还要兼顾以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把知识学到位,把能力练到家,循序渐进,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在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上,尽量不产生严重错位或缺位。比如,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默读,还只会出声读,这就没有达到相应要求,需要进行补课。如书中“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困境”提到的问题和现象一样,我们的教学设计只有基于真实的教学环境才真正被“理解”,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实际的学情对教学设计的调整、修改。

眼中要有“森林”

本书第十二章的内容是《宏观设计》,有 “围绕表现性任务制定课程框架”“从任务到量规”等内容。这一章节从宏观的角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让教学设计能够被理解。

建一所房子需要先设计一个框架,做一件事需要一个先后计划。同样,我们的教学设计也需要有个整体架构。我们平时在做教学设计时容易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这个错误青年教师更突出——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往往是“这个资源很好,我可以拿来做导语”“这样表达很新颖,我可以用作环节过渡”……这就是“点”上的关注,而非“面”上的关照。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有“架构”意识。有了这个大的框架才能一点点儿的添砖加瓦,让教学设计的大厦既牢固又美观。如,我们的古诗教学,第一步从题目和作者入手,第二步把古诗读正确,读出停顿,第三步理解意思,体会情感,第四步补充资料,拓展延伸,我们的脑海中有了这样的整体架构,才能让教学设计条理有层次,不至于犯“丢了西瓜保芝麻”的错误。

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好好读一读的地方,如“逆向设计”、“设计学习”等,这些都给我们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设计启示。

本书最后一章写道 “行动胜于空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设计也要“养正求真”,那就行动起来吧。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4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20人的小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可以组织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可以结合本校提出的读优秀诗文的活动有效开展。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5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心得体会

多媒体的优点很多,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比如,课堂的激趣导入、情境朗读、突破难点的动画模拟演示、风俗民情的再现、趣味练习设计、单元复习以及专题学习的知识梳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一篇文章如何导入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内容在空间上跨度很大,例如《离骚》这首诗歌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法都离我们相去甚远。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上课辛苦,学生也一脸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时空倒转置身体验于楚国忠臣报国无门的氛围当中,那么对理解这篇文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过视频画面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片段朗读来导入课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激情与苦闷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忧国的哀伤氛围中,不用过多讲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调。从而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想象力是语文教师一项头疼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在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老师在即将结束课文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音频——“厨房交响曲”,鼓励学生细心倾听厨房发出的这些声音,在倾听中想象母亲为自己忙碌早餐的情景。我们知道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这样的设计恰好触动了学生的情感因子,激发学生急于表达的欲望,进而创造性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学生想象的翅膀高飞远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写作修改。

作文几乎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要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修改。叶圣陶向来反对写作教学中“学生只管写,老师只管改”的做法。他说:“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体为学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方法是每次写作由学生推选一篇最好的文章出来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输入电脑文档,中间设置一条竖线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隔开,修改前的文章显示在左边,修改后的文章显示在右边。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需要修改的语句语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而电脑将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痕迹及时地以动态演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且这些思维的痕迹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趋于完美,直至得出让学生一致满意的文章。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动态演示作文修改,学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四、利用多媒体,单元复习、专题学习轻松有效。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学好语文,离不开基础知识。而语文基础知识零星分散在每一篇文章中。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时,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大多停留在只要能疏通文章内容就停止的阶段。要想深入理解,透彻掌握,还得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归纳运用。而在单元复习,专题学习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多媒体应成为首选的教学辅助工具。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数据、图象、动画、声音等素材提供给学生,既能大容量,高速度的存储和传递相关教学信息,又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呈现语文基础知识。这样的学习学生学起来容易理解,轻松又有效。

五、利用多媒体,将时政新闻和语文教育紧密结合。

在课改的新形式下新课标极力倡导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与生活联系密切,抛开生活去谈语文教育不太可能。特别是关乎国家大事,人民生活的时政新闻与语文教育之间更应该找到两者的链接点。例如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里我们认识了言行一致的闻一多先生。可是那段时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消极,有畏难情绪。为了教育学生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我特地播放了汶川地震中被困废墟75小时的22岁少女被解救的视频。当解救人员来救她时她笑着说:“我很高兴我还活着,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的。”生死关头的乐观深深感染了学生,接着我让学生就今后如何做个言行一致的乐观者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巧妙的利用时政新闻视频辅佐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自己尝到了甜头,不过语文教学应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只有在语文教学之中找到契合点才会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运用中应把握好度,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巧妙的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6

1、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指导性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这里的单元是一个教学主题,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课所组成。

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节课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其知识、方法、态度等内容也集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板块,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元就是“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2、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目前,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大多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因此,“单元教学”跟传统的单课时教学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系统教学,后者是先分散后总结式的教学。化学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科学素养提升的多个侧面。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每一堂课都应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难以分割地融合于一体的。

但是,就一堂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又有一个更需要突出什么目标的问题。有的课程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的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可以着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那种将三维目标不加分析机械地套用在每一堂课上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要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们整合于统一的教学过程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单位不应当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7

近日,在新师大小语国培班,我有幸聆听了王荣生教授作的关于《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的专题讲座,颇受启发。自己觉得对日常的阅读教课堂学有很大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一、准确认识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

阅读教学,语文教师是学生与课文的媒介,研读课文,包括以下内容:

1、文本最要紧的是在什么地方?文本的关键点在哪里?

2、如果发现文本的关键点,用怎样的阅读方法才能获得与课文作者相一致的理解、感受。

二、怎样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

1、依据文本体式确定

阅读,就是对某种特定体式文章的阅读,对具体作品的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环节我们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不同的文本体式,教学的方法,教学点的确定,如何突破教学点也就不同。

2、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按照王教授的观点,选择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对学情精准而全面的分析。吃透学情,并不是指对学生的情况泛泛而论,而是要结合每一篇具体的课文,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阅读教学的内容,就是老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的教学点在教学时应重点关注并通过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予以解决。

三、运用自主课堂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先圈画出相关词句,然后采用自读感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弄明白作者先概述事物特征,后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描述赵州桥的特点。我觉得,一方面可以引导各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其它科学的建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点拨各小组搜集相关的材料,开展模拟用多种材料建造赵州桥的趣味竞赛。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们不仅实实在在地掌握了建造赵州桥的一些科学方法,还切身体验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的品质。

有了充分、精准地关注学情这把金钥匙,才能打开并更好地挖掘阅读教学这座宝库。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像王荣生教授所讲的应该潜心研读课文,充分关注学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课,聚焦于一点,通过一篇课文,学习一种写法,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师生才能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学。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8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19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教师培训。五天的培训,系统学习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讨“中小学班班通工程”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习成果展示和分享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的精彩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这五天的学习情况,谈一谈我的一点拙见。

新时代的大潮将我们带入信息社会、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教育和信息化不断交织、融合和深化。如果没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单纯靠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跟不上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提高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势在必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项辅助手段,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我们的课容量,节约时间。

通过培训,我对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是为师生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的各种可利用的条件。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最容易复制和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资源。从广义角度讲,不仅教师、教材、教室是教学资源,而且学习伙伴也是教学资源;不仅学习小组是一种资源,而且学生遇到的困惑也是一种资源,甚至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过程,单一的某种资源很难满足实际教学需求,通常是多种教学资源一起使用或按一定序列使用。所以,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考虑各种资源的特性,整体协调,互相配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信息化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地位,是学习的帮促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生成性、创造性、自主探索、交互学习,教学形式是交叉学科、带实际情境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很丰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把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的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0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的是备课的模式化,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教师的备课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备课中的大而全,为新课程理念中的备课少而精。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一节课的教学思想,它起着指导和统帅教学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一、教师为什么要认真备课。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项艰辛的劳动,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再创造的一项细致工程。所谓“几番心血一堂课”,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课备得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它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说备课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那么,在教师备课中目前存在着哪些重教学、减轻备课弊端呢?我觉得教师对备课倾注的心血不多,思维含量较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机械摘抄。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许多教师还始终抱着苏联凯洛夫的五大环节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第三,教法呆板。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的全过程。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像这些实用的课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尔看到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课而不写教案。

第五,备用不一致。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讲备不统一,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另用几张纸写一份,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暴露出一个问题:备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我们说备课是为了讲,如果讲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过于简略。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得不深入,不具体。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领导方面的。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我觉得好像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是体现了个性,这就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要么,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对于上面这些现象,纠其原因来自于四方面的缺乏:

一是缺乏对教育发展形势及备课实际意义的认识,起码对素质教育的内核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行动跟不上教育发展的形势。因此,我们要以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来培养今天的小学生,要不断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树立超前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

二是缺乏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我们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质是我们办学的宗旨,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探索最佳育人途径,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面向现实,树立科研意识和钻研创新精神,搞好备课这个关键。

三是缺乏从严求实的要求和进取意识。作为教学领导要鼓励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导教师积极探讨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断研究教师教学上的问题,探讨科学管理方法。促进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发展。

四是缺乏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不能备好课我看是态度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我看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不是吗?课备得质量不高,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酿成知识贫乏、技能僵化、实践淡化、思维老化的不良效果。长此以往,容易产生课内损失、课外厌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那么,怎样防止和克服这些不良现象?我觉得有效对策就是提高备课的思维含量,充分发挥教师在备课中的创造性思维,抓好备课的基础环节。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1

李岚清副总理曾提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系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那么课堂上如何围绕这个伟大的目标呢?

我认为关键还是在教师。因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这项活动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大脑的认知过程,而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和领悟程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样,那么能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呢?那就得看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了。

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力,发展智力,这也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的理想境界。鉴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上作了一些尝试,为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条件。

一、注意教学设计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首先应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就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途径、方法。讲究教学过程设计就是要寻找达到这个目标的最佳方案,便于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克服讲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例如讲读课文就应多设计些让学生讨论、思考、分析的教学方案,而复习课就应在强化训练、巩因此知识,运用知识等方面作出设计等。

二、注意教学设计的实践性

课堂教学要避免教师一言堂,就必须让学生多实践、动手、动口、动脑。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多方要求的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课堂练习中逐步体会、感悟,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特别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更应让学生多练习实践,如课文中的“语法知识”、“偏正语法”木语概念多,篇幅虽短,但学生不易掌握,老师则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练习,便于学生掌握:先看书,划出要点,再模仿课文短语示例,让学生大量举例。其次,让学生标出词性,寻找其中的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区别定语和状语。通过一系列练习,学生很快明白偏正短语:一偏一正;偏在前,正在后,名词前面是定语,动、形前面是状语,定语组成有形、名、代、量,状语组成是形容词和副词两种,最后让学生再看书理解,完成课后练习,效果则较好。

三、注意教学设计的连续性

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逐步培养,整体训练,长期坚持,才能最终达到。因此在知识技能的养成方面,教学设计必须坚持连续性,不能操之过急。如:给文章作批注,划分段落层次,写读书提要,归纳单元知识,按脉络背育课文等都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反坚持,教给学生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所见效。

四、注意教学设计的启发牲

课堂教学设计还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得透、学得活。如词语“前仆后继”,又有人认为是“前赴后继”开始同学们争休。老师就不能直接说出答案,如有意引导他们讨论区别“仆”与“赴”二字,再结合词语整体理解就很清楚了。诸如此类,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机应变,积极启发学生思考辩析。不要怕耽误时间,更不要越诅代扈。长期坚持,学生在这类辩析中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

五、注意教学设计的兴趣性

有时发现老师按苦心准备的教案上课,并没有激起学生的举学生反映冷淡,以后备课就注意,特另"是对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学习,就可以穿插设计一些竞赛,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积极热情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关键在于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样才会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追求教学艺术的最佳境界,那么这将是开辟了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2

主题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单元教学时为了体现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开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了解了单元学习规划的重要性,使我对如何利用好本资源,做个优秀的引导者更有信心了。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3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所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注重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在本书中,编者能从理论上向读者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观,引领读者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能从数学课堂中概念教学,命题教学,复习课等教学各环节使读者从中受益非浅,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一堂课的成败与课前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如若你课前能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课的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中的板书,课堂语言严谨性准确性能作准备,大量公开课的成功应归功于课的设计.

数学课堂要生活化,新课程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数时,新课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在讲角的比较大小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足球射门,来比较谁的进球机会大;在学圆的周长时,教学一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个遥控模型机器人分别沿两种不同形状的赛道进行比赛,一种是边长为4.7米的正方形,另一种是直径为6米的圆形,如果它们同时,同速从一点出发,那么谁先到达原出发点呢 函数的引入时,每个人与他的生日的对应关系,衣服上的纽扣与纽门的对应关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总是在教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态度和精神不可能离开学科教学,离开学科发展的实际过程单独进行说教.它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具体如何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来选择,也可根据教师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长,数学素养和教学风格来选择.对数学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又善于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教师运用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往往效果较好,而有的教师洞悉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师运用引导发现模式就比较适当.如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有的用数学的式子来定义,如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有的通过例举一些式子归纳它们的共性用文字来下定义,如方程等;

数学课堂设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扮演一种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后,教师就应及时地将新课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参与新知识建立的过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显示"怎样思考"的信息,提高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结构虽有其比较稳定的活动程序,但决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过程,就要全面考虑教学过程的各因素,使每节课安排的程序成为一个科学有序的组合,每一个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问题是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最近发展区之间的问题,以实现知识迁移.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去想问题.本阶段,如在几何直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加以分析解答,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释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尤其要鼓励低差学生质疑,耐心地给予解答.

《数学教学设计》能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我们体会到数学设计中应考虑各要素,根据课的内容,学生做好课前设计,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素材,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4

今天上午我们学习了主题教学单元设计,通过学习讨论,我明白了什么是主题单元设计,及其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下午,老师给我们讲了思维导图的制作及运用,演示了MindManger软件的使用,我自己练习制作了思维导图课件《人体的生长发育》。

一、 “主题单元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主题单元设计” 一般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设计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2、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3、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教学原则。

4、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5、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6、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2.注意教学目标的灵活性。3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二、对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问题,我学习者认为:

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了解学习者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确定教学起点。包括学习内容的准备情况及学习态度

2.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是指他们具有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以此作为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等工作的依据。

3.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学习风格涉及的方面很多,常表现为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同时,学习风格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5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十一周教务处根据学校的要求,对全校教师的教案、作业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总体情况良好,绝大多数教师能超前撰写教案,及时批改作业,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将检查的情况反馈如下:

一、教案方面:

(一)主要优点:总体上看,老师们备课态度较认真,教案详尽,课时数量充足且能做到提前备课。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教材及班级实际,定好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有一定的教学准备。教案书写字迹清晰端正,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楚。重难点把握准确到位,注重教法、学法,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多样。有些老师还设计了展示交流、或拓展的环节,体现了学生学法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大部分的教师的教案备注和课后反思写得详细、深入,具有实效性,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感而发,能把教学效果及存在问题写清楚,有些老师还提出了整改措施,说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教案的设计都进行了较深入的反思。这方面做的比较出色的老师有:刘惠、巫月娥、曾淑容、叶妙珍、张仕霞、赖少清、吴小燕、程芳、陈海鸥、张小燕、卢秀娴、黄燕妮、吴嘉斌、

梁葆蓓、罗润平、赖翠连等老师。此外教师们都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电子备课格式规范,使用熟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教案的设计还是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实际,要有分层指导,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

2、注意设计好课堂提问,问题应该富有启发性,整合性。注意情境的设计要有趣味性,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去思考。

3、总结评价方式要积极多样,具有激励性。教师总结具有概括性。

4、作业设计要符合时间要求,形式多样,注意实践与积累。

5、有些共享的教案老师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修改。

6、有些老师的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欠挖掘自己本节课堂中的成功与不足,总是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对以后的教学无多大的帮助,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7、个别教师书写不够认真,教案设计较简单,可操作性不强,内容空泛,教学指导性不强。另外也还是发现有个别抄袭的现象,居然连备注也都一样,这样也确实太不应该了,望有这样行为的老师能改正。

(三)获得优秀教案的老师(略)

二、作业方面:

1、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重点检查作业本面、正确率、书写、格式、订正这几方面。

2、检查教师布置作业的水平:从作业的针对性、符合课程标准的情况、作业的形式、作业量、作业的层次性、难易搭配的程度等几个方面检查。

3、检查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从批改的正确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是否有鼓励性、针对性的评语等方面检查。

(一)一、二年级的作业情况:

主要优点:

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总体写得比较认真,教师批阅规范,且能做到细致、及时,并且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些老师能分别用星号、笑脸、红旗等符号予以鼓励,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老师能耐心辅导,学生及时订正,并且引导学生保持整洁的本面,尤其是优生的作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学生的写字习惯方面,老师们都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力,孩子们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巫月娥老师的一(8)班、叶妙珍老师的二(4)班、张仕霞老师的二(7)班,这几个班的学生作业普遍纸面整洁,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其中巫老师在抓笔画与占格方面做得犹为出色,叶老师和张老师在书写规范方面抓得很好且学生的正确率高,我想这跟老师的工作细致到位分不开,跟老师本身的基本功扎实也分不开,这几位老师的字都非常漂亮,板书工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存在问题及建议:

1、要继续重视一年级学生规范作业的指导,重视拼音在四线格中规范书写。注意抓好听写,让学生区分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声调。

2、二年级应该在重字词的基础上加强说话写话的训练、初步引导学生注意作文格式的学习,如开头空格、标点符号的运用等。

3、误改现象特别严重,基本上每班都有误改的现象(尤其是学生的错别字、拼音错误、语句有毛病没有发现,错的打勾),这说明大部分老师改作业时还不够细心,根本没看清楚就随便打勾,包括高年级,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也是目前最需要整改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期末检查的一个重点,希望老师们回过头去重新认真检查一下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4、有些班级的正确率不高,部分差生的作业涂改厉害,希望以后更多地关注差生的习惯培养。

5、部分教师不善于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使用鼓励性、针对性的评语。其实评语也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途径,评语应该与学生平时的行为、思想动向、课堂表现结合起来,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更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步,如:“如果你上课更认真点,相信这道题肯定难不倒聪明的你!”这样的评语会比“你上课要认真听讲!”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建议在以后的作业中起码应该有四分之一的作业要有这样的评语,这也将会是我们检查的一个重点。

6、有些低年级的家长反映家庭作业的量太多且机械重复,希望老师们应该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科学、合理地布置家作,否则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三至六年级的作业情况:

课堂作业方面

(一)总体情况

1、学生作业数量合理,教师批阅规范,且能做到细致、及时。

2、学生有了较规范的书写格式,作业卷面干净整洁、书写工整,正确率较高。

3、教师对学生作业都做到了全收全改,有一定数量的日记周记批改,能看出老师们工作的辛苦。学生作业错了,能及时让其订正,教师能及时复批。

4、作业能体现教师重视词语佳句、古诗及需要背诵课文的积累。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6

5月10日,19:30,书房,有幸聆听了温儒敏教授《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的线上讲座。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温教授化繁为简,一席带着方言的“普通话”,亲切自然,儒雅温润地化解了我们一线老师对于20__新课标的一些不解与困惑,有如拨云见日。

温教授先是强调了新课标并非推倒重来,颠覆过去,它吸收了过去课改的经验,指导我们要以学情出发,尊重教学实际。而后的讲述中,令我感触颇深的还有两处。一是新课标对于“育人”的要求。从其中的“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再到“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中,就已经将育人放到了最为明显的首要位置。而语文,在育人方面,更有着别的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以“文”化人,这令我感到肩负责任之重。也令我不由地思考——要如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自己的课程优化,关注课程中得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每一个窗口与契机,润物无声地去实现人文底蕴、实践创新……

接着是温教授对于“阅读”教学的切实解读。温教授说,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编排内容,设置了具体的情境,是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落实任务群,阅读教学亦然。虽然“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对于小学阶段是新的,但统编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一直都在这么做。我们教师最应当做的,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和常识,给予他们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自由地阅读,以激发孩子们热爱读书的习惯。阅读最好的时间是小学,以此开始“奠基”,伴随着学段的上升,逐步地去弥补“读书少”的遗憾。

惊喜与疑惑总会一道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感谢温教授实实在在的讲解,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慢慢尝试、探究和改变的方向,不至于困顿迷惘……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7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8

通过学习今年基础教育网络培训教学设计模版,使我对教学设计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希望在往后的日子里,能与老师们一起把它学好。我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把它做得更好的。。愿我们都能够通过学习了教学设计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教学。

学校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精选模板最近聆听了x教科所王纬光所长的讲座,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受益匪浅。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要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我想课堂教学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 “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我认为有效地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 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对教学过程任务具有导向作用。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29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 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六、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30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质量、课程的落实。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把握教学设计的重点?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这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领雁工程”的教学设计课的探讨,我获益匪浅,在此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不管是确定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它都是要教师明确本堂课,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解决学生什么问题。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比如在七下“4.1二元一次方程”中例题教学,

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

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31

通过观摩我觉得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应有一定的递进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做到学以致用。为实施好课堂教学,我从日常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教学设计出发,探讨语文教材的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几个方面。

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

(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

(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

(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

(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

(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

(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32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语法教学与评价方面,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某个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更不研究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是将教科书上的语法练习轻描淡写地过一遍。二是体现在测试性评价中,无论形成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考试命题,语法知识和客观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近几年的学生在口、笔头英语表达方面,其准确性也明显滑坡。

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于对试验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程晓堂教授(北师大教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主要成员)就“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说明,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修订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把握不好,以及过于强调用某一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我们应该领悟到:语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测试评估的一个内容。因为“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我们要快捷、准确的学好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语法。

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1、重视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不能轻视语言知识教学;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语法,使语法教学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3、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4、测试评价中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选择以下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

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33

教学设计模块,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由这3个人进行讲座的:《备学生》唐飞(重庆市江北区实验小学校长助理);《备技术》尚晓青(西安文理学院老师);《备教案》和《备资源》康世刚(重庆市研究所所长,听了这三个人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其实,备好一节课需花一辈子的努力!是啊,备课—————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只要心中有爱,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我们的课才能常备常新,享受教学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所以,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的确,有效备课,优化备课环节对我们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备课的五步: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老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研读《课程标准》。

2、备好教材。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备好学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所以老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总之,运筹帷幄,不打无准备之仗。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老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老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

5、备好教学方案。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问题,设计活动板块、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总之,听了唐飞、尚晓青、康世刚这三位老师的的讲座,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反思,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我想通过我的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克服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34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 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六、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

单元教学设计心得 篇35

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先圈画出相关词句,然后采用自读感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弄明白作者先概述事物特征,后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描述赵州桥的特点。我觉得,一方面可以引导各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其它科学的建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点拨各小组搜集相关的材料,开展模拟用多种材料建造赵州桥的趣味竞赛。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们不仅实实在在地掌握了建造赵州桥的一些科学方法,还切身体验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的品质。

有了充分、精准地关注学情这把金钥匙,才能打开并更好地挖掘阅读教学这座宝库。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像王荣生教授所讲的应该潜心研读课文,充分关注学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课,聚焦于一点,通过一篇课文,学习一种写法,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师生才能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