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学工作反思(精选31篇)
所谓个案记录就是一种有系统的收集各类观察记录的方法。好的个案记录不仅反映了幼儿在一定时段内活动所获得的成果,而且也反映了幼儿为达到这样的水平所经历的整个发展过程。通过对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最后的分析,教师得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幼儿及评价自己的教学,进而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施个案记录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困惑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注重知识的简单传授忽视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活动;注重对活动结果的简单评价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自新《纲要》实施以来,虽然教师也在有意识地逐步转变自己的观念,但是由于旧有观念根深蒂固,仍然会有一些残存的比较落后的观念在左右着教师的评价行为,在个案记录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虽然个案记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幼儿行为的方式,但是在我们目前所进行的个案记录中,往往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与不足之处。
1,流于形式或经验不足,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活动情况
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在进行个案记录的时候有形式主义的倾向,没有及时,悉心收集真正能够反映幼儿活动情况的资料,很少与幼儿交流,较少注意幼儿,倾听幼儿的心声,而是抱着应付的思想随意记录一些资料了事。还有的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而对幼儿的某些行为进行操纵,缺乏记录的真实性。如:在进行《不倒翁》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制作不倒翁,琳琳面对着橡皮泥,螺丝,积木等一堆材料,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看到后,为了能有较高的成功率,就提示她:"你把橡皮泥放进去塞紧就可以了。"于是琳琳在没有探索的情况下"轻松"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虽然琳琳最终制作出了不倒翁,但是这种经过"人工雕琢"的行为到底有多少价值呢 而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个案记录的必要性,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自觉地违背了准则,如: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幼儿的操作;由于幼儿活动场面的纷乱而忽视了个别幼儿创造性的举动;由于担心活动目标难以实现而去限制幼儿的活动……这一些因素都影响了个案记录的真实性。
2,着重量的收集,针对性不强,资料割裂,没有联系
即使教师克服了上述所提到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真实的记录手法,但是仍然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教师在进行个案记录时,经常采用"照片","文字说明","幼儿作品"等形式来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虽然体现了个案记录的生动直观性,但是有的资料没有紧扣住幼儿在活动中的突出表现,随性记录,没有针对性,缺乏有目的的收集及记录;有的资料虽然很多,但是资料之间没有建立联系,也不成章法,比较乱,从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难以完整分析幼儿的表现,能力,发展等情况;还有的资料没有统一范围限定,导致反映幼儿情况的信息内容不够全面。如:在科技操作间活动中,教师对淼淼进行了跟踪记录,将他的行为悉数记录了下来,但是在分析这些资料的时候,发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分析些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记录的时候没有明确此次记录的目的性,虽然有了材料,但是无法分析幼儿行为表现的意义。
3,个案记录与指导全体之间存在矛盾,个案记录中存在主观倾向
在进行个案记录的时候,还往往会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把握其与指导全体之间的矛盾。有时为了能详细,全面地跟踪记录个别幼儿的典型行为,教师不得不放弃了对多数幼儿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对其他幼儿的不公正。另外,在进行个案记录时,有的教师常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有的孩子长得比较可爱,在幼儿共同活动时,教师自然而然就会对他多关注一些,这些主观因素常常会影响记录的结果。这也是多数教师在进行个案记录时所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困惑。
4,缺乏个案记录后及时,有效的评价与反思
有了真实详尽的记录后,许多教师也往往会缺乏及时,深入的反思,或者不知道该从何种角度进行反思,有的反思内容浮于表象,表述宽泛,显得比较空洞,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没有实质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对今后的教学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缺乏个案记录的价值性。如:在点画鲜花的绘画活动中,老师要求点画一个小点就是一朵鲜花,可盈盈却将许多小点组合成一朵花的外形,然后添画上茎和叶子。她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作画,却表现出了一种创新性的行为。但是在她整个作画过程中,老师并没有与她交流,沟通,也没有思考她如此作画的意图,在讲评的时候,她"理所应当"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老师是这样评价的:盈盈掌握了点画的方法,在活动中能够比较熟练地作画,但是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提醒她注意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显然,这样的评价是不规范的,也是不科学的,抹杀了幼儿的创造性行为,这样的个案记录也就没有了其应有的价值。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题《弯弯绕绕》中的一节生成的美术活动。缘于孩子们对弯弯绕绕物体的认识和感受。语言《什么东西弯又弯》、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等活动的开展为这个活动做了一个前期铺垫,所以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生成了这个美术活动。
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我把活动目标定位在:
1、积极主动参加绘画活动,体验表现圆形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情绪。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自主创作图形的变化。
3、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在圈圈上添画,使其变成不同的物体。
中班的孩子对于想象画还接触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足,还有就是绘画技能的缺乏。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语言风格定位在简洁、直接。其次在教师出示的范例上进行分析、考量,争取尽多的吸引幼儿。活动中我改变以往美术活动先出示一幅成品范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画纸粘贴成一本画册,每页画纸上按圈数的数量递增画好。开始出示时,幼儿看见的是白纸上只有一个圈,这个圈对于幼儿的概念来说只是一个单一的圆,幼儿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给了他们一个经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来,我给了幼儿一个变式,在幼儿闭眼数到三的时候一个圈圈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于是在幼儿的惊奇和感叹中,又翻出了第二页。第二页上,还是一个圈,由于第一个圈圈的直观引导,所以幼儿的兴趣大增,一下子想出来好多可以变化的圈圈图案,如太阳、手镯、棒棒糖----有了这个想象的基础,在出示两个圈、三个圈、四个圈时幼儿的想象较快,幼儿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把这些圈圈融入自己认识的物体中。
这样一路下来,孩子的想象思路打开了,在观看老师添画的过程中感知了添画的技巧,为亲身操作提供了基础。
在幼儿操作中,我也领略到了孩子们想象能力之丰富,一串飘动的风铃、电话机上一个个数字按钮,一条条蠕动的毛毛虫、一只只飘舞的蝴蝶都跃然纸上,一个简单的圈圈在孩子的笔下演绎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作。在活动最后环节中,一般都是以评价孩子的作品后结束活动。这次活动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小环节,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绍了作品中的圈圈画后,出示了两幅老师的范例。在这两幅精心准备的范例中,老师把不同的圈圈画物体进行了合理布置,成了两幅画面完整、结构合理的绘画作品。我想通过这两幅作品不仅让幼儿欣赏圈圈画的各种变化,重要的是传递给幼儿一个"美"的概念,让幼儿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同时,促使幼儿画面布局和建构能力的提升。
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幼教事业,严于律己,恪守岗位职责。以下是小编整理幼儿园助理工作反思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激活幼儿的自信心。
在活动中,我和幼儿是朋友关系,让幼儿信赖老师,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得到教师的肯定更有益于幼儿产生自信心。
2、扮演角色,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当幼儿一听到要做《猫头鹰捉田鼠》的游戏时,都兴奋不已。被请到的幼儿马上把猫头鹰的胸前贴在胸前,变成了一只只猫头鹰。被请到扮田鼠的幼儿马上戴上头饰,也变成了一只只了田鼠。
3、通过游戏,让幼儿从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和责任感、成功感。
在游戏中,我让猫头鹰站在小椅子上,表示猫头鹰在树上,看守着场地中间的稻谷边念儿歌:田鼠田鼠真正坏,偷吃稻谷搞破坏,机智勇敢的猫头鹰,抓住田鼠大家欢。扮演田鼠的幼儿从洞里迅速跑出来,来来去去地把稻谷偷回洞里。当念到儿歌的最后一个字时,猫头鹰迅速从“树”上跳下来,去抓田鼠。田鼠则赶快逃回自己的洞里躲好,未及时进洞、被抓到的田鼠与猫头鹰互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游戏时,猫头鹰都很投入,抓到了好多好多的田鼠。还出现了温馨的一幕,有一个鼠洞里住着两只田鼠,一个女生、一个男生,男的小朋友很照顾女生,一直自己出去偷粮食,让女的小朋友呆在家里,当他被猫头鹰抓住时,他也不忘把手里刚偷来的粮食抛进洞里给鼠朋友。
整个活动,幼儿兴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活动过程中,我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带动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始终是快乐的、高兴的。
从平时的观察中,我了解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就是车子,他一进教室就找玩具车子玩。我发现他这个小车迷,各式各样的车子他大都叫得出名字。我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成功了。一个玩具,一个如果,一句承诺,竟然对一个小车迷真的起了作用了!也许在我说过以后,留给他的是想玩的欲望,真正打动了一直以来都讨厌午睡的小男孩。
对老师来说,知道要尊重孩子的需求,但有时候会很难知道他的需求;知道要关注孩子的选择,但有时候不知道如何提供更适合的让他们选择。我想,不管我们的教养观念如何更新,“宽松、自主”都应该建立在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是否读懂了孩子,你是否对孩子信守了承诺。
从这一案例中我感悟到:原来很多事情是很简单的,只要你心中真正装有孩子,能够读懂孩子,那么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可能就会容易得多.诚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面对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不但要对每一个孩子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如何寻求改正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地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爱心可以温暖孩子,耐心可以教导孩子,细心可以感化孩子。我深深地体会到用“心”育人才能使教师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一天比一天高大,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幼儿园的老师就像他们的第二个妈妈。
去年,由于园里领导的信任,我参与了中班教材创编的工作,在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套教材经历了一年的试用和修改,终于在9月1号,这套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载着太多人的梦想,具有青苹果幼儿园特色的各年段教材要和各位老师、小朋友、家长见面了!
记得在编写教材之前,王董就一再的强调这套教材是为孩子而编的,应结合青苹果园本课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突出青苹果的教育理念。
中班教材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既要把小班的学习内容全部领会,又要为大班的学习打好基础,那时我正担任中班的班主任工作,这为教材的编写带来了不少的方便,我翻阅了很多套幼儿教材,最终把幼儿教学的五大领域结合起来,突出强调幼儿教育的人文性、游戏性、综合性和开放性,注重幼儿的习惯培养。
就拿10月的一课说起,10月正是夏秋交替的季节,我们就在秋天“大做文章”,儿歌是朗朗上口的《秋天》“秋天到,菊花美丽太阳照,秋风吹,树叶飘......”,通过儿歌让幼儿知道一些秋天的特点,幼儿还可以进行互动聊天说说自己看到的秋天,而小巧嘴则是让幼儿会用简单的话语描绘秋天,不仅要让幼儿透过文字了解秋天,还应让幼儿来到户外,直观的去观察,感受。这就在新教材“社会”当中有所体现。其中各领域的内容通过活动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半年一次的幼儿园见习活动已经结束了,本次我带的幼儿园是长安区第四幼儿园。这是一所由长安区教育局管理的公办幼儿园,是一所美丽的幼儿园,园中设备完善,环境优美,教具、玩具一应俱全。其中设有11个教学班,每班配有1名主班教师,两名保育员,并采用保教结合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本次实习学生一共有21名,其中10名学生实习教养员,11名学生实习保育员。幼儿园范主任按照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教养员、一名保育员的方式将学生分到了11个教学班中。
由于对实习学生不是很熟悉,为了管理得更加规范,我将见习学生按照年级、班级制作了联系方式表格与考勤表,这样能够将学生的情况如实记录,也避免了学生给幼儿园请假不给带班教师请假的情况。
在带园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将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阐述。
1、实习学生对幼儿园活动的了解不足。
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刚到幼儿园的时候。刚到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学生的经验不足,到了幼儿园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头绪。而幼儿园的主班教师也因为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去指使我们的学生。这就造成了幼儿园教师都在忙自己的工作而我们的学生无事可做的一个尴尬局面。所以我希望我们学校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抽出一两天到幼儿园去参观,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2、实习生的能力不足。
“都是一些孩子们,他们在家里都不干活,来到这能让他们干点啥啊,以后慢慢就好了。”确实,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在家都没有干过活,所以很多的事情都不会做。但是,我想,既然我们学校是以学前教育为龙头专业的学校,为了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就能够直接走向幼儿园的岗位,那么我们可否减少学生到幼儿园工作时的适应时间,增强我们学生的竞争力?我们学校能否加强一下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真正能使我们的学生有独挡一面的能力与勇气?
3、学生与幼儿的亲和力不足。
不止一次幼儿园跟我反映,说我们的学生与幼儿的亲和力不够,不能真正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中一点是学生跟幼儿相处的时间短,学生对幼儿、幼儿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多。另外一点就是我们有些学生性格不够开朗,不能够讨幼儿开心,每天干完活以后就休息,不交流、不学习,成为了一个机器人。希望我们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能够提高一些。
4、我们的学生相当害怕讲课。
首先,我们的学生不会写教案,不知道上课前要将教案准备好。教案是我们课堂的预设。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我们思维发散的过程,再经过我们不断地修改与完善,能够增强我们的信心。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加有力度,更有利于我们的讲课。所以,教案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次,我们的学生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准备的内容很好,但是课堂的效果不好,课堂很乱,而我们的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而幼儿也不知道如何去接受实习生所教授的知识。
这两点原因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害怕讲课,所以我们能不能在学校多多训练一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增加试讲的机会,或是有讲课的比赛?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我还没有解决,例如:有的学生向家长撒谎,向幼儿园的带班教师请假,向学校的指导教师与班主任请假,私自出去玩耍。
总之,这次带园还是比较顺利的,幼儿园总体评价好于往年,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现不是很好。在此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发挥优势,能够再接再厉,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同时也祝愿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
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诸如拉拉链、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他们做这、做那。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我脱不下来”,“老师,我不会系鞋带”,“老师,请帮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怎么能提高呢?于是我和班内的另一位老师及阿姨商量,从下周起,不再单纯地帮助他们,而是教他们掌握穿衣、穿鞋、拉拉链等的方法。
周一午睡起床后,能力强的孩子们仍像往常自己穿鞋、入厕、洗手、喝水,但有几个孩子始终坐在床上不穿鞋,阿姨沉不住气,又要过去帮他们穿,我制止了,并过去再次一一讲解了穿鞋的方法后,就去活动室组织其他孩子活动。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孩子自己穿好出来了,但还有个别孩子依然不动。我依然不动声色,装作没看见。孩子们准备要吃点心了,没想到他们竟然也穿“好”了。虽然,有的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我及时表扬了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而对于一些能力特别差的孩子,我们与家长联系,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并请家长协助,回家后多教教他们,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教育孩子,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掌握穿衣服,系鞋带的方法,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自己做了。不过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有几个孩子前段时间在幼儿园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生病在家长时间不来幼儿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包办了所有的事情,来园后又退步了,不愿自己吃饭了,我们细心引导,及时鼓励,两三天后又做得很好了。
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长时间困扰着我,经过这些小事,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有的时候,我想我们,尤其是小班的老师不妨做一个“懒老师”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因为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动手,不想做。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很能理解做一个幼儿老师的压力。孩子在幼儿园吃、穿、住、行、学习老师都得操心,磕着碰着就更不用说,其实老师把每个孩子都当自己的宝贝一样护着,爱着。但毕竟幼儿园保教人员面对的是孩子,难免会有惹人生气的时候。有些老师及时反思了,积极思考了问题所在,并找到办法解决;也有一些老师性格过于暴躁,老师也是人,也有性格差异,脾气一暴躁就很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也就是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孩子。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各个幼儿园也在大力学习宣传法律知识,指导规范教师的行为,单凭工作经验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淘气、调皮”是成人对孩子的一种看法,不是孩子的错。 我个人觉的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幼儿教师,更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虽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又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造成有个别孩子的脾气性格可能是比较古怪、倔强、偏激。但我相信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体罚出来,所以我相信如果只要老师有耐心、有责任心,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坚持积极鼓励孩子、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该如何来正面引导呢?对于孩子,只有两个字:尊重。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孩子生来不懂事,就要大人管。其实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人,有自己的天性、人格和尊严。尊重儿童的天性,了解儿童的遗传特点:儿童的天资有差异,但可以自我补偿;对天资较差的孩子,不能说“笨”;根据儿童的天性,确定恰当的期望值,提出恰当的目标;针对儿童的气质、情绪和性格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就是我们老师的问题了。我们对儿童应该低 控制,不要认为孩子听话、守纪律就是最好的状态,应该尊重天性,顺其自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帮助孩子实现他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对孩子说话不是直接的命令式,而是建议、商量的语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性,高报负,高自尊,高自信,重视个人价值,对成人的权威不盲从,这样的人格完整的人。
没有爱的教育不成教育,缺乏爱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幼儿的爱心需要我们老师用爱心去唤醒,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播撒爱的种子!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儿年龄小,还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我们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围绕着幼儿园课题"充分挖掘幼儿、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一主线,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神奇的电话号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报急电话,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注意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寓教于生活和游戏之中。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孩子是社区的一分子,在社区这个大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对孩子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我发现在生活中,幼儿虽然知道了一些急用电话,但还不会正确使用,为此,我利用经常发生在孩子周边的生活经验,专门组织了本次专门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报警知识。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众所周知,这些安全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幼儿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幼儿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幼儿将日常社会生活常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分类,知道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会迅速求助相关部门。再而,利用游戏、情景表演等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学习拨打110、120、119电话进行求救的正确方法。
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初步的报警知识的,便设置了游戏活动-- "打电话"是小朋友常见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学习过程中幼儿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游戏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从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真正体现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作用,使报警知识得到强化、内化。
其次、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共同活动的机会与条件。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引导幼儿与别人讨论,充分调动幼儿看、听、说、动脑等各种感官进行探究问题。当老师提问:"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拨打电话呢?"……让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连平时胆小的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讨论,幼儿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中班幼儿年龄较小,对这些报急电话号码不一定全记住,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强化,才能牢记。因此,在延伸活动中,我在活动室摆放许多电话玩具,供幼儿游戏时练习拨打电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随时提醒幼儿、教育幼儿,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常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好像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会担心起来,怀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其实,这是儿童正常的行为表现,这里的“不同角色”是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言语。
一、幼儿的游戏言语
三口之家的现代家庭结构,决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时期往往有较多时间是独自在家里游戏,这时就常常会出现年轻父母担心的幼儿游戏言语。皮亚杰认为,这是幼儿的一种自我中心言语。正确地理解幼儿的游戏言语,能帮助家长更直接更清晰地了解到幼儿的内心需要。在结构游戏和绘画活动中,经常可以听到幼儿边玩边说:“这是把大手枪,‘叭叭叭’……”“哎呀,坏蛋被我打死啦!”“小朋友在过生日呢,祝你生日快乐……”儿童常常用这种言语来表达他难以用动作表达的内容,这种言语往往比较完整,富有情感和表现力。皮亚杰指出:“幼儿游戏言语是内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幼儿的游戏言语是其思维的有声表现,它伴随着游戏进行,反映行为过程中的问题和行动结果。家长由此可以进一步理解幼儿的外部行为。
二、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
假想的游戏伙伴是儿童游戏的精神伴侣,无形的朋友。据研究,约有15%~3O%的儿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般在2.5~6岁之间发生。一般地说,这个现象到了入学年龄,随着幼儿社会交往的增多会渐渐消失,个别也可能延续至10岁左右。按皮亚杰的理论,这时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特点是幼儿的思维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慢慢地过渡到开始利用表象进行思维。幼儿与假想伙伴的游戏,正是头脑中伙伴表象的再现。
正因为如此,不少儿童都有假想伙伴、无形朋友。这些假想伙伴、无形朋友也许是以前和他一起玩耍过的,但眼前不在身边的朋友;也许是记忆深刻的画报杂志中的偶像;也许是某个动物或某个卡通人物形象。当孩子独处时,为了解除孤独感,头脑中就会产生这些伙伴形象,并且把想像中的人或动物当作真实存在,与“他”说话,和“他”一起玩,还会在谈话中提及“他们”。有假想伙伴的儿童,通常也能和其他儿童玩得很好,他们在和其他儿童玩耍时,就不再带上他们的假想伙伴了。
在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独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这表明他们找到了排除孤独和寂寞的巧妙方法。与缺乏创见的儿童相比,富有创造性的儿童更可能有假想伙伴。
幼儿的游戏体验是愉快的。虽然幼儿渴望与人交往,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一个人玩是可怜的。幼儿独自游戏也可以是愉快的。那些具有假想能力的幼儿正体味着独自玩的快乐。随着意志能力的悄悄萌发,你会惊喜地发现他正集中注意力独自思考或是和他的假想伙伴开心地交流呢。此时,家长直在一旁暗中保护和观察,给幼儿一个独立游戏思考的空间,在他出色地完成游戏后再加以表扬鼓励。
当然,家长应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条件,促使其与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事实证明,现实中“受欢迎的儿童”,多是在交往中主动、独立的幼儿,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能动性和适应能力。当然,有独自游戏经验,并在游戏中有假想能力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也往往表现得更主动、更积极。
一、认真反思,教学工作抓紧抓勤。
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实施了新课程《幼儿园整合课程活动》。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师,虽说有很多教学经验。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困惑。什么是整合?怎样整合?等等。于是,我首先抓紧时间仔细阅读新的教材。了解教材的纲领、结构、内容和形式。接着,加紧设计教学活动、布置相应的区域活动环境。每当一次活动完了之后,我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找出适宜的行为,下次继续实施;找到不适宜的行为,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学过程中彻底改进。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学习、勤反思,写好反思笔记,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强学习,教研组工作抓实抓细。
作为教育工作者,想要在专业发展上有新的收获,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所以,在自身发展学习的同时,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组的工作,带领全体教研组教师一起学习新《纲要》、新课程的要求和精神。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时,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互相帮助着设计教学形式,分析教材特点等。
正是这样的齐心协力,使得我们的教研活动频繁而精彩。我们的家委会成员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我们的健康宝宝也是在教研活动中评选产生的;还有我们年级的体育节项目、家访信息反愧家长会座谈内容、郊游注意事项及安排、区域环境的布置等都是通过教研活动来完成的。特别是我们的家教园地设计版面清楚明快、内容精彩新颖、形式赋予变换,获得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可见,要想有成绩,教研组的工作必须抓实抓细。
三、增进联系,兴趣班工作抓头抓尾。
园内的兴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负责的。今年,虽然我们的活动形式进行了改进,但是活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我们依旧本着为家长服务、为幼儿发展的精神来组织兴趣班的工作的。新学期开始了,如何让家长朋友放心的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活动呢?我认为必须抓好宣传,也就是抓好这个“头”。
所以,开学初我就给每位家长发了兴趣班活动的通知书,全园的教师也大力地宣传和动员,使得报名的家长不断增加。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在兴趣班活动的整个学期里,我也会和老师互相交流心得、反馈一些教学信息;和家长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等。当然,每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新的想法、设想我们都会交换意见,使我们的兴趣班活动更有成效。最后,我们还要抓好兴趣班教学的汇报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请家长来观摩自己孩子的兴趣班活动,让孩子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领,给予每位孩子表现的机会。这样的形式更能为家长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长,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为了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户外游戏活动,促进身体健康,我主张要组织情境化的户外游戏活动。
1、要求情景化的原因是孩子们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户外游戏中容易出现难组织的问题,如果咱们如果单纯强调纪律,又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才会要求进行情境化的户外游戏,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
2、情境化的具体要求是:通过场景的创设,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的扮演,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性的的游戏情节中,依赖游戏材料的支持,主动、愉快地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同时也能让让幼儿在扮演角色中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在动作技能锻炼的同时获得情感的熏陶。所以游戏本身的情节设计才是最主要的,它是促进孩子们主动积极有兴趣的参与游戏的关键。像汪裕芳老师上的音乐游戏,就是通过设置火车从火车站开往各地的情境,并且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得到升华。
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是在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全力用脑去做事情。”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能引起幼儿极大兴趣,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幼儿的身心特点,运用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一、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且注意力易分散,重复动作技能的练习会使他们易于疲劳,产生厌烦情绪,以致经常出现教师难以实施教学的现象。因此,把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展开体育教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人景动情中促进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执教小班体育活动内容“练习手膝着地向前爬、往后爬”时,设计拟人化的“小蚂蚁运粮”故事情境,构思了有趣的故事情节——蚂蚁宝宝跟着蚂蚁妈妈出门玩,在草丛里发现了粮食,但在把粮食运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如遇到打雷下雨的天气、遇到大甲虫等。在富有趣味的故事情境中,“蚂蚁宝宝”时而兴奋、时而紧张,积极主动地完成了一系列动作锻炼要求。
二、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游戏是幼儿特别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选取优秀的游戏内容,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以不同的角色,借助体验角色情感、探索角色生活和创造性地表现角色行为等方式来满足自己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往往要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来设计游戏情境,将身体动作、情节、角色以及规则组成等融入其中。比如,大班体育活动“勇敢的士兵”,其主要目标是综合练习幼儿的投掷、跨跳、侧身钻、匍匐前进等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为此可以创设如下游戏情境:过封锁区(跑)——爬越电网(垫上匍匐前进)——跳过矮墙(跨越)——跳跃雷区(单脚交替跳)——钻隧道(侧身钻)——扫射敌机、夺碉堡。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既掌握了基本动作,达到了锻炼效果,又发展了动作想象力。又如,在体育活动“飞快行动”中,将教学任务贯穿于“动物大营救”的游戏情境之中,幼儿扮演小救护员,抬着担架,走过独木桥(积木)、跳过小河(绳子)、钻过树林(椅子),将受伤的小动物抬回救护所。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的变化、自我角色的参与,自然地进入活动状态,走、跑、跳、绕、抬等动作得到练习,并能体验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成功感。
三、运用仿生物声形动作创设情境
运用仿生物声形动作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象行、马奔、兔跳、鸟飞等工作,能达到入景动情、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大班跳跃教学时,针对跳跃的某个动作让幼儿模仿某种动物的动作。如侧跨跳动作,引导幼儿模仿蜜蜂在花丛中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的动作。又如蹦跳动作,引导幼儿想象草地上有许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玩耍……并让幼儿把小兔蹦跳时的动作模仿下来。诸如此类情境的创设能调动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在有趣的动作模仿中习得动作。
当然,体育活动中可运用的情境教学法远不止上述三种。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设计情境时要注重把握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并根据教学需要把握住情境创设的三个时机:
1.开始阶段创设情境。在体育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情境以导入活动或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主动提出开一个小动物运动会,让幼儿戴上相应的动物头饰进入后续的活动情境之中。
2.基本阶段创设情境。在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比如,大班体育活动“搭障碍练跳跃”的教学内容就是跳过障碍物。为此,可以设计学青蛙跳田埂(小长凳)、小河(绳子)等游戏情境。
3.结束阶段创设情境。在体育活动的结束部分一般采用欢快的音乐跟基本部分的情境联系起来设计情境。比如,“小蚂蚁运粮”游戏结束部分,采用了欢快的音乐《洗澡歌》来调节幼儿的情绪,渲染了洗澡放松的情境,从而达到放松身体、消除疲劳的目的,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前不久,在《都市报》和《商报》上刊登了一则另我们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新闻_孩子由于在幼儿园午睡的时间哭闹不肯入睡,班级老师怕影响其他小朋友午睡,不仅用巴掌打孩子,还用“胶带纸”封住孩子的嘴巴。
当时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在深思,这位老师她有资格当老师吗?她配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么?难道她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摧残一个健康孩子的心灵吗?她难道不知道这是在侮辱一个孩子的尊严吗?
以上这位老师,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构成了体罚和变相体罚,损害了幼儿的人格尊严,但她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提出要尊重、爱护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如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由此可见,幼儿园应大力学习宣传法律知识,指导规范教师的行为,单凭工作经验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淘气、调皮”是成人对孩子的一种看法,不是孩子的错。
我个人觉的我们身为幼儿园的老师是培养新一带的接班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幼儿教师是孩子启蒙的老师,更应该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虽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身子女,又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所以,有个别孩子的脾气性格可能是比较古怪、倔强、偏激。但我相信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体罚出来,所以我相信如果只要老师有耐心、有责任心,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 的老师。能否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全都掌握在老师的手中,好的老师能教育出好的孩子,当然要教育别人,首先要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多为别人着想,大胆无私的奉献你的爱。只要坚持积极鼓励孩子、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我希望正在工作一线的幼儿园教师以及所有的老师们,努力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尽力做一个合格优秀,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吧!
语言活动的目的是要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提供机会让幼儿多想,多看,多说等。根据我们教参的安排,我选择了《痒痒树》这节语言活动。刚开始看到中个题目,我自己也搞不太懂,我真的也没有听说过真的有痒痒树,为了让自己有个知识方面的准备,我就上网查资料,了解到底有没有痒痒树。查资料得知:痒痒树是一种很漂亮的花树,它的名字叫"紫薇树",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它开出的花朵非常漂亮,有红色的,粉色的,还是紫色的。你只要轻轻地碰碰它的树皮,它的枝叶就会摇动起来,可有趣了。
成功之处:
1、课前的知识准备充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2、目标定位明确。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在故事中从内心深处感受"痒痒树从快乐到伤心再恢复快乐"整个过程的情绪变化,积极帮助痒痒树治疗。
3、教学方式多样性。采用了分步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猜测痒痒树为什么要哭,并大胆想象.有的说"他开始落叶了,"有的说"小朋友都不找他玩了"......这样有利与幼儿的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想说。
4、注重让孩子多说,多想。在活动中并不是只注重说,与其他领域的相互联系。如:让小朋友在讨论帮助痒痒树的方法的时候,知道了要爱护树木的意识。让小朋友讨论霞霞很痒想笑,而看见痒痒树流泪没有笑的原因时,让小朋友懂得"别人伤心时,笑是不礼貌的"的道理。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有小朋友遇到事情哭了,我们不能笑,而要想办法去帮助他.
5、注重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从痒痒树的变化过程中,让幼儿更加深刻爱护花草树木,不是从保护环境的大道理上,而是从我们与树木之间的感情,我想幼儿故事的美就在他可以将任何事物拟人化的描写了,让幼儿从情感上接受.
不足之处:
1、对孩子的关注不太够。
2、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不均衡,差距较大。
3、我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了科学逻辑性,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有写幼儿感受较浅,不能体会出来,或者表达出来,那么我也应该让他们有个说的机会,复述别的幼儿的感受,但是我忽略了。在以后的语言活动中,我希望我能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说"到。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前提,更是每一位教师的立身之本。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一样。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育好人,而且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六年,自查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收获和不足与老师们共勉。
一、收获成长
1.爱岗敬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才能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从教多年来我也是这样做的,教育不只是给幼儿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2.为人师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关爱幼儿。教学生活中我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当她们有进步时我给予表扬,当他们犯错时我及时指出并批评教育。对幼儿我总是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她们的个体差异,让孩子感受老师的关爱与温暖。
二、不足之处
1.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从实质上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教材深挖的力度还不够,还有待改进。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3.终身学习理念不强。对于终身学习理解不够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满足于自己的现状,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望。从教十多年,不善于钻研业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的创新理念不能很好的运用于实践中。
三、努力方向
通过深刻查找剖析,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做到思想业务两过硬。
2.坚持踏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3.及时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并且在语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诚、用诚意得到家长信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4.注重细节。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关注的方面,往往对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深刻的认识自己的重要位置,随时注意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努力以饱满的精神开拓进取,为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学生见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效果。为了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现代幼儿园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在幼儿园观摩老师和幼儿的接触,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的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游戏活动与延伸活动中,也让见习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与幼儿的接触交流,了解幼儿的需要。也将所学理论知识实际运用,找出存在的差距。
1、保育方面
在学生见习期间我告诉他们,不可以帮小朋友处理他们生活中的琐事,如果有小朋友遇到什么不会的,做不了的,只可以耐心引导他们去完成。如果帮他们做了,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当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2、教学工作中
在学生见习期间,我很努力的去完成我的工作,认真写好教案,教具都一一准备好;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还经常让见习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整节课的过程。课后还耐心的为他们讲解,让他们多与孩子接触,多与孩子们交谈,教他们怎样辅导孩子们进行课后的练习。让他们在与孩子们的接触当中去了解孩子。
学生见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
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学前教育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课堂走向幼儿园。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熟悉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当中,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游戏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分为活动性与宁静性游戏,智力游戏与体育游戏,集体游戏与个人游戏,有的游戏还需要准备丰富的游戏道具,有的游戏则需要老师用丰富且带有童趣的语言吸引幼儿组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我也让学生和幼儿一起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了解幼儿的需要。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增加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环节,让学生多练,多反思;多带领学生去正规的幼儿园见习,学习成功幼儿教师的先进经验:多让学生去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会使我们取得新的成绩,更大的进步。
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反思性评价,是指与教师日常教育工作同时进行的,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于教育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针对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既有目的性又有随机性,既要追求科学性又要体现灵活性。既要关注之前的计划又要重视之后的反思,既是为达到既定目标又是为改进具体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这种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同时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对教育活动的计划、内容、实施和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观察与评估。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改进教育和课程,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和优化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日常教育中观察幼儿,还要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只有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实质意义。
教师的反思性自我评价,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计划和教育行为的价值判断和分析。这种价值判断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和原则标准,以及通过对幼儿反应的观察,在了解教育活动效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只有在日常教育实践中通过评价和分析,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积累成功经验和吸取教训,使教育活动更具教育性、适宜性和有效性。除了教师的自我评价之外,幼儿园组织的教师的相互评价和集体讨论,也有助于达到调整和改进教育活动的目的。
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持续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断地纳入自我反思过程,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是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现代幼儿教师学会反思性自我评价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习惯,是其专业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过程。
教师的反思性自我评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动机才可能坚持实施反思性自我评价,幼儿园也可以用各种形式鼓励和考察这种反思性评价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下例举一些与教师自我反思有关的思路或问题提示,以供参考。利用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对照自己的工作实践,启发自己的思考和反省,以便改进工作。经过反思性评价发现问题之后,可以通过自我调整,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启发,寻求改进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一、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的一般思路或问题
1.对《规程》和《纲要》的理解程度如何?对主要的原则性观点是否已心中有数?还有哪些难以理解之处?(及时提出作为教师讨论会的话题,或寻求其他帮助)
2.对所执行的课程的理论基础.要达到的目标,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求与方法的熟悉程度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我是否能既准确又灵活地贯彻课程的要求?感觉哪些地方做得比以前好些,哪些方面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哪些方面有困难需要寻求帮助?
3.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是否既考虑到本班幼儿的一般能力和兴趣,又考虑到个体幼儿的特别需要?
4.对班上的每个幼儿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有意识、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学习和进步?
5.最近的教育活动中,哪些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什么?如何进一步去做?
6.最近的教育活动中,哪些活动幼儿似乎不太感兴趣?为什么?如何改进?
7.在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结论之前,我是否全面系统地收集该幼儿的情况(如向家长、同事、幼儿了解情况,作必要的检测或诊断等)?
8.是否与家长经常交流孩子的情况和听取家长的意见,注意与家长配合进行教育?
9.最近哪几个孩子在某方面进步较大,如何进一步鼓励发扬?
10.最近哪几个孩子在某方面显现问题,如何进一步帮助引导?
二、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各个方面的反思问题
1.环境和材料的提供
1)各种活动角安排是否特点明显,动静交替,既利于教师观察,又便于幼儿活动?
2)是否有幼儿仅仅反复重复单一的活动,或者无所事事?
3)是否有幼儿特别抵制与其他幼儿分享玩具,或破坏性使用玩具?
4)是否有幼儿特别依赖成人的帮助,或不肯参与收拾?
5)玩教具是否放在幼儿可及的高度和位置,便于幼儿自己取放?
6)各种常用的物品是否放在规定的、便于取放的地方,并有图片标示?
7)是否有专门的展示幼儿作品的地方?幼儿是否容易看到并经常鉴赏?
8)教室布置是否与当前教育主题相联系?环境布置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
9)是否提供具有各种难度、各种质地的材料,供有不同需求的幼儿使用?
10)能否保证所有玩具物品清洁无毒?
11)是否对教育活动所需使用的科技产品(如电脑软件,学习机等)进行适宜性评估,并指导家长和幼儿正确使用之?
2.教育活动的计划和实施
1)是否提供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探究活动?
2)新的学习经验是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
3)活动的难度安排是否循序渐进?
4)活动中是否根据幼儿的反应和其他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5)是否让幼儿充分利用感官和全身各部位的活动来获取知识经验?
6)是否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计划和改变计划,观察和探索事物?
7)是否允许幼儿犯错误和提供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机会?
8)是否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幼儿,尊重个体幼儿的需要和选择?
9)是否允许有足够的小组活动和自选活动时间?
10)幼儿是否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如美工、表演、讲故事、建构等)表达自己的想法?
11)是否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
12)是否提出与教育活动有关的问题,鼓励幼儿思考和表达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想法,并接受各种不同的答案,从而激励创造性思维?
13)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是否占有合适的比例?
14)我怎样评价幼儿的学习和进步?
15)是否仅采用书面测验来确定幼儿的认知水平?
16)是否通过重复练习来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
17)是否要求全班幼儿达到同一
个标准?
18)是否不仅评价幼儿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
19)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还是相互竞争?
20)对幼儿行为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正面引导,转变注意力,提供其他的选择和行为范式,还是单纯地否定或批评?
21)是否制定明确的易于幼儿理解的行为规范并在必要时向幼儿解释,帮助他们做到自觉执行和自我控制?
3.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反应
1)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是否感到安全、自信、有兴趣,对活动保持热情?
2)幼儿能不能专注于所从事的活动,并持续一定的时间?
3)幼儿是否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
4)幼儿是否乐意尝试新的活动?
5)幼儿能不能遵循必要的规则?
6)幼儿能不能自己产生规则?
7)幼儿是否对别的幼儿或老师提出建议和意见?
8)幼儿是否乐意从事日常性活动?
9)幼儿是否愿意接受并执行维护环境的任务(如收拾、喂小动物、给花浇水等)?
4.师幼互动
1)是否每天主动跟每一位幼儿有言语性交往,并鼓励幼儿跟老师说话?
2)跟幼儿谈话时,我是否蹲下,与孩子视线等高?
3)是否及时对幼儿的问题作出正面的回答?
4)是否尊重每个幼儿的情感和意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5)是否坚持一贯的行为规则.让幼儿清楚所允许的行为规范?
6)是否鼓励幼儿合作友爱,互交朋友,相互关心和帮助,并接受不同意见?
7)是否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和冲突,鼓励他们完成挑战性任务?
8)是否尽量找机会与幼儿个别谈话,或在小组里和他们交往?
9)是否能公平地、有策略地解决幼儿的纠纷?
10)是否注意到有些孩子不爱说话,所以有意识地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11)如何对待有缺陷、有疾病,或不利家庭的幼儿?
12)能否建立相互信任的师幼关系,提供机会让幼儿发泄情绪和焦虑,对老师表达个人的需求与情感。
5.与家长合作
1)是否热情地与家长打招呼?
2)是否定期向家长报告幼儿的发展情况?
3)是否鼓励家长在家里观察孩子的情况,并与家长交流?
4)在学年期末,我根据什么对幼儿的发展做出结论?
5)是否向家长解释各种测验结果和分数的正确含义?
6)是否定期让家长了解教育计划并寻求配合?
7)是否经常征求并尊重家长的需求、意见与建议?
8)是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他们发挥经验和专长,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9)家长是否愿意并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10)家长是否主动与教师联系,反映孩子的情况和需要?
11)有时是否抱怨家长干扰了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
12)是否有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我是如何解决的?
13)家长是否把教师视为专家,完全依赖教师教育孩子?
14)家长是否对家长会没有兴趣,所以出席率不高?
6.健康与安全
1)是否帮助幼儿和家长克服分离时的情绪问题?
2)是否经常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出示孩子在园参与活动的照片等,让家长放心?
3)是否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和发展自我意识,鼓励表达情绪情感?
4)是否对幼儿进行健康安全卫生教育,如身体各部分功能,卫生、营养、锻炼、生病和吃药,紧急时拨打110,等等?
5)是否以身作则,在健康卫生方面做幼儿的榜样?
6)是否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健康卫生、生活习惯等信息?
7)是否向家长提供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以便配合对幼儿的教育?
8)安全起见,是否在某些活动之前先征求家长同意?
9)如何处理家长的抱怨、批评或建议?
10)是否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健康卫生设施?
7.游戏
1)幼儿每天是否有充足的自由游戏时间?
2)每天是否安排各种类型的游戏并提供丰富的材料?
3)是否指派幼儿的游戏内容?幼儿能否自由地选择游戏?
4)幼儿是否愿意并能够轮流玩喜欢的游戏?
5)有些幼儿是否总是游离于游戏,需要老师将之拉回到游戏中去?
6)幼儿游戏时,我是否仅仅旁观或看管而已?
7)幼儿游戏时,我是否积极参与或帮助,或对幼儿进行观察?
8)是否每天记录每个幼儿参加了哪些游戏?
9)幼儿游戏时,是否表现出自发的快乐和好奇?
10)幼儿游戏时,是否表现出友好合作?
8.建构活动
1)如何利用积木等建构材料在大小、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征启发幼儿的学习?
2)在幼儿使用积木建构时,是否鼓励他们说说有没有计划,想建构什么东西?
3)是否采用问题的方式,激发幼儿动脑筋思考,产生新的玩法?
4)是否鼓励和启发幼儿用语言讨论他们的作品?
5)是否鼓励和引导幼儿互相合作?
6)是否利用积木学习判断和比较距离、空间及大小,练习手眼协调?
7)是否在建构活动中激发幼儿角色游戏的欲望和主题?
9.语言和阅读准备活动
1)是否在教室里精心布置图书角,并设法定期更换图书?
2)幼儿是否喜欢经常到班上的图书角去?
3)是否利用儿歌、故事等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是否教给幼儿如何看书,读书上的故事给他们听,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5)是否跟幼儿讨论他们看过的书或听过的故事,并提出各种问题激发讨论?
6)是否让幼儿在猜谜、填词、完成句子等游戏形式中学习阅读准备技能?
7)是否在幼儿感兴趣的时候,让他们自己“读书”和“写字”?
8)是否总是对孩子们发明的故事和文字表示赞赏?
9)是否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幼儿的语言发展,如商量鼓励,以身作则使用正确语法、句型、礼貌用语等。
10.主题活动
1)是否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幼儿所熟悉的生活内容选择活动主题?
2)在计划主题活动之前,是否广泛研究和收集有关的资料?
3)在计划主题活动时,是否鼓励幼儿和家长的参与?
4)在计划主题活动时,是否考虑如何评价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过程与效果?
5)主题活动中是否纳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发展的活动内容?
6)主题活动所需的材料是否适宜充分?
7)教室环境和活动角的创设是否与主题密切联系?
8)是否在主题活动中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和有关的反应?
9)主题活动期间是否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及时调整计划?
10)是否评价主题活动的效果以便今后的改进?
11)最近结束的主题活动中,哪些效果较好?哪些效果不好?为什么?
12)作为教师,我感觉这次的主题教育中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进步?
13)对同一个主题,下次再开展时我将作何改进?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一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两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这个活动是让幼儿从动画片《西游记》中了解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状、颜色、图案,并学会制作芭蕉扇和紧箍咒,初步感受印第安风格,以此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体验制作的快乐。
在课前通过观看《西游记》视频动画,了解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的外形特点和花纹图案。运用油画棒结合多种图案装饰芭蕉扇,幼儿园用毛根制作紧箍咒,感受轻松愉快的制作气氛,体验"三借芭蕉扇"的游戏乐趣。整个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末,了解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状、颜色、图案,并学会制作芭蕉扇和紧箍咒,以此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体验制作的快乐。整节课幼儿玩的很开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导入部分过长
导入部分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紧箍咒和芭蕉扇,并通过提问,让幼儿回想起紧箍咒和芭蕉扇的样子和特征,同时做了小结。紧箍咒的形状像个圆圈,是金色的;芭蕉扇的形状像一个葫芦,上面有非常漂亮的花纹图案。
二、本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
由于要制作紧箍咒和芭蕉扇两个内容整合放到一节课里,首先孩子操作时不够,在介绍示范的时间也缩短了,没能够很详细的给幼儿做讲解示范。在出示芭蕉扇的纸模和毛根时,同时提问了两个问题,这个提问方式是不对的,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应该一次提一个问题,给孩子更加清晰的方向。其次,在介绍材料时,没有很重视先后顺序。在引导幼儿如何在纸模上涂色、画花纹时,自己示范的顺序也是不够合理,应该先画扇面再画扇柄。
三、评价和交流的方式不够多样化
在最后一个环节,展示欣赏作品幼儿相互交流,这个环节的评价很单一,没有请幼儿互评,自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一点,美术课的评价更加重要,要做到让幼儿欣赏美的同时,又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吸收其他幼儿的优点,同时也能在此环节给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荣誉感。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付出的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仔细地回顾一学期的工作吧!
一、认真反思,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多种渠道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本领。本人在本学期中,积极参加各项时事、政治学习,坚持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幼儿,做好保教工作。本学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勇于奉献、勤勤恳恳,无论是否当班,都要做好并检查班级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他老师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团队精神作用,团结一致地做好班级工作。在狠抓班级常规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动有组织、实施有计划。
二、勇于改革,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静与动”的结合。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置,找资料、齐动手,在活动室里设立了图书角、益智区、小巧手、表演区、建构区、娃娃家、小医院等,还利用室外一角,设置了小超市。在每个区域我们都利用废旧鞋盒,布置作品展示去。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了“种子贴画”、酒瓶装饰等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折纸活动非常感兴趣,吃好了饭,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
一群的孩子围在一起在研究折纸,有的在比赛自己折的飞机。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闹的现象也少了。
幼儿在户外活动时积极性都非常地高。但是,在每次活动中,我总会发现有个别幼儿互相碰撞,虽然都没有严重后果,可我总是觉得担心。因此,每当活动前,我都要强调活动的规则,让幼儿听清楚要求后再进行活动,但幼儿一到操场上,他们就什么都忘记了,依然是你追我赶,互相追逐,奔跑,不时有危险的动作要产生。小朋友也不时地来告诉老师:许筱元小朋友把小套圈甩到他的头上;宗同宇小朋友把皮球扔到他的身上;谁刚才撞到我的脸上;每次都是这件事情刚处理完,那件事情又发生了,总是要忙到活动的结束才停止。
为什么频繁地发生这种现象呢?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班部分幼儿性格外向,顽皮好动,这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崔金旺父母平时基本上是放任他玩耍,养成他好动,攻击性强的性格。张一博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平时孩子会有不安全的举动,没有给与及时的纠正和教育,造成他对危险的动作没有任何意识,不知道有些动作是危险的不能做,老师一不留神没看住,他就会从滑梯下端往上爬。郑立文的父母对孩子很顺从,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想跑就跑,想爬就爬,并且运动量较大。因而,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都能进行正常的运动,而部分幼儿则是你追我赶,“野”性十足。
二就是教师自身指导方面的原因。幼儿的自由分散活动,让幼儿自由地选择玩具,分散地活动,但这时教师不能因为是让幼儿自由分散活动而其放任自如,若是幼儿有了问题或发生矛盾要及时去解决。再则,教师要做一个活动的参与者,要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这样才能在活动时及时地发现幼儿危险动作的苗子,并通过活动形式的调整而及时地去消除危险,不让危险动作发生。如小朋友用圈圈作方向盘开着特快车,两个幼儿就互相追逐进行,而第三,第四位幼儿看见了,他们也会加入追逐的行列,这样人多了就会发生挤或撞的危险动作。如果当时老师作为一名旁观者制止他们的行为,不仅压制了幼儿自由活动的兴趣,而且也使幼儿活动兴致受到破坏。即使当时幼儿停止了追逐,过一会儿他们还会依旧如故,问题仍得不到最终解决;如果此时老师作为一个活动的参与者加入幼儿的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活动形式上,使危险的苗子及时地得到制止,而幼儿活动的兴趣仍然维持高涨。
我想,幼儿的运动要继续下去,及时地预防危险的发生则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好的职责。在以后几次的户外活动中,我就采用了与幼儿共同游戏的方法或转移幼儿活动形式的各种方法。在运动中,虽然有的幼儿特别顽皮,如,户家博、李东帅等仍不时要去攻击其他小朋友,但我大多都能及时地发现并加以制止,这样小朋友发生对撞,摔跤等现象就明显减少了许多。
安全是保教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让每个幼儿安全,愉快地进行活动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心愿。因此,我仍然在每次的户外活动中进行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反思,将保教工作做得更好。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要让幼儿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知道水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我觉得自己选得内容是比较适合大班的小朋友学习的。
在活动之前,我准备了很多材料。有水、牛奶、可乐、彩色花片,热水、纸等,还事先在冰箱里面冻好冰块。上课前,我也做了多次试验,比较成功。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我是先通过出示一些玩水的玩具,让幼儿一起玩一玩水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要让幼儿知道水的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在介绍水的无色时,我让幼儿观察比较水、牛奶、可乐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幼儿很快看清楚牛奶是白色,可乐是黑色的,而水是没有颜色的。在介绍水是无味时,我是让幼儿亲自品尝这三样东西的味道。幼儿通过品尝知道了牛奶是酸酸的、可乐是甜的,而水呢是无味的。在这里本来我设计的是品尝牛奶和酱油的味道,因为酱油的味道是咸咸的,更能突出水是淡淡的,没有味道的。但是在上课时,考虑到酱油太咸,喝了对孩子的身体不好,所以就改用了甜甜的可乐,这样的话感觉没有酱油更有说服力。在说到水是透明的时候,我是分别在水杯、牛奶杯、可乐杯里放进彩色的花片。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很快看出只有在水杯里的花片才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就证明了水是透明的。在说到水的流动时,是让他们通过平时的观察实践来理解的。比如幼儿在打开水龙头的时候就会看见水哗哗地流出来,在河边散步时会看见河水静静地流淌,然后让幼儿把杯子里的水慢慢地倒进盆子里,让他们感知水的流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是要让幼儿知道水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用事先冻好的冰块来做了一个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知道水在温度降低的时候就变成了冰。幼儿对这个魔术很感兴趣,发言非常积极,想出了几种水变冰的条件。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通过一番讨论,他们又知道了冰变成水是在温度升高时就可以了。联系生活实际,幼儿想到炎热的夏天他们最喜欢吃的冰棍,太阳一晒就很快化掉了。这样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同时加深了冰变水的条件是温度升高。水不仅会变成冰,而且还会变成水蒸气,这个幼儿比较难理解。我是让他们想象平时家长在家里烧开水时,当水烧开了就会有热气冒出来。这种热气就是水蒸气,这样便于幼儿的理解。然后我倒了一杯热水,让幼儿观察热水冒出来的热气就是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以后就会再次变成水。水变来变去都是取决于温度的变化,幼儿通过亲自试验更加清楚了。但是在做试验的时候,本来是要幼儿亲自操作的,因为是热水,怕幼儿烫伤,所以由教师代替做试验。这样幼儿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活动最后,幼儿讨论了水的用处,知道了平时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活动目标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就是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时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怎么可以去伤害他们呢?我们应当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幼儿在进幼儿园时完全是一张纯洁的白纸,没有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热爱孩子、尊重孩子,关心爱护孩子,对孩子要有耐心,尤其不能体罚孩子,或者变相体罚孩子,让孩子有个好的起点。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体罚绝对不是个好办法,而且,它带来的不利后果恐怕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无论你出于什么动机,对孩子的粗暴与体罚都不是理智的行为,这是社会所不容的做法,“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仁慈,在皮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仇恨,”体罚孩子往往出于一时冲动,如果不顾及孩子的感想,幼儿的身心就会受到伤害。如何沟通,怎样做一个好老师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也许会做出一些令你头痛不已的事。但这也步完全是孩子们的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连我们成人都不可避免的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们十全十美呢?哪一个人不是在不断的犯错和改正错误中逐渐成熟的呢?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宽容、理解自己的学生和身边的人,要用自己的爱去感化、教育孩子。
孩子进入大班有一个多月了,为了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升入大班后的表现,在大班年龄段所要学习的教育教学内容,以便更好的达到家园共育,因此,我们上周对家长开展了半日开放活动早上,大多数家长都早早的来到了幼儿园,很细心的观察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在早操时,全班幼儿积极性较高,这离不开领操老师的热情,更少不了其他老师在幼儿行为方面的配合。在吃水果的过程中,孩子的常规不太好,很多小朋友觉得枣子圆圆的很好玩儿,老是掉到地面上,吃水果速度极慢。这需要平常我们老师多督促,并养成良好的吃东西的习惯。
二、在家长看完孩子们做操、喝水、吃水果之后,紧接着就是我们的一个教育活动。今天的教育活动是上的逻辑思维课程,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都比较陌生,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了解这门课程,从而知道让幼儿学习这门课程是对的选择。
三、全体幼儿入厕之后,上课了。首先和孩子们集体玩儿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导入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跟着音乐,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紧接着,教师出示了本节课所要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的蓝边卡,大半部分幼儿都能说出图片上的内容以及所存在的关系,表现非常积极。开始给大卡片找朋友了,部分小朋友思维很活跃,想象力很丰富,能够观察出两张卡片所存在的共同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平常一向很内向的一名幼儿当天也大胆的回答问题了。最后是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操作的游戏环节了。老师进行巡回指导,尽量顾及到每位幼儿,让家长也参与其中,看得出大人小孩都很有兴趣,整堂课程在欢快的氛围下进入尾声。
四、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看到孩子的表现很高兴,对于孩子在游戏中的乐趣以及掌握的知识,纷纷表示欣慰。个别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好,而且不大但,非常生气,并且斥责幼儿,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只会更伤孩子的自尊心。在老师的鼓励下该孩子才化哭泣为笑容。
在本次家长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必须时常训练幼儿的常规。训练好常规是进行一切教育教学的前提。
2、教师应更多的给幼儿发言的空间,并尽量保证所有幼儿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关心与尊重。
3、在活动中,家长能够和孩子一同参与游戏,是个很好的互动方式,让孩子体验家园互动的乐趣。
4、在教学时,应适当的提一下家长的存在,感觉有点忽视了他们。并趁此机会介绍一下思维课程家长在家的引导方法。
通过这次活动,自身认为还存在着许多经验上的不足,理论上的欠缺,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会做的更好。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尊重幼儿、理解幼儿。让 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又要鼓励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使其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反思
近期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忙!但我没在为孩子忙!》的博文。这篇文章在幼儿园教师中引起极大共鸣。如今幼儿教师的工作项目越来越多:区角创设、主题墙布置、论文撰写等等,教师们每天忙得团团转,甚至靠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大家在为什么而忙?忙得有价值吗?有没有真正忙在了孩子的发展上?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全省范围的各大幼儿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许多项目的统计结果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上考虑,“为什么而忙”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它可以驱使教育向着一定的倾向发展。人们要创建什么类型的教育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都可以通过教育的价值取向予以影响。就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言,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一代人,什么样的幼儿教育行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很值得我们幼教工作者去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目前,由于对幼儿教育改革的极大热情,来自各个方面的新的教育理念、方式、手段不断被广大幼教工作者吸收与纳入幼儿教育工作的日常实践中,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此做法是否是我们幼儿园所需要的?” “此项工作对我们当地的孩子和家长有多少收益?”由此造成的直接效果是:幼儿园在原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作量。如近几年来幼儿园纷纷推出了活动区、主题墙、幼儿成长档案、教师个人成长手册、教师笔记、教育反思、个案观察、家访记事、家园网站创建等等工作项目,教师工作量在不断地累加,而挤占掉的是关注孩子的时间。那么,什么是幼儿园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曾对5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教师们认为她们有53%的工作精力用于应付各种记录和书面资料、布置幼儿园环境(其中有约两小时为额外工作时间),仅有12%的精力用于幼儿个别教育、家长交流和反思教育策略。而就幼儿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
而言,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才是最有教育价值的行为。
现象
为了进一步调查和了解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对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周跟踪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教师们更多地为“任务”而做,而不是为“有意义”而做。因此,教育行为的价值度较低。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
1.写得多,效益少
粗略统计了一下,在一所上等级的幼儿园,每一位幼儿园教师每周需要撰写的书面材料有:①一周两天或三天(两位教师轮流带班)的一日活动计划,平均字数为2350字。②每日的课后反思,平均为455字。③每周一篇教学笔记,平均为400字。④每周一篇观察记录,平均字数为300字。⑤每周一填的幼儿成长档案,平均每位幼儿50字,共计1500字。⑥区域活动记录表,一周一份,平均250字。⑦家访记录每学期普访一次,平均每周两次,100字左右。⑧主题墙档案记录表(部分幼儿园有),平均250字左右。⑨班务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德育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安全工作计划总结、科研课题资料、论文撰写等平均到每周约1820字。⑩幼儿日常服药记录、因病缺勤记录等,每天一份,每周平均200字。综合以上内容加以统计,每位幼儿园教师平均需要撰写的书面材料为7625字。按一个人书写的平均速度——每分钟25个字,教师每周的书写时间要达到305分钟,即5.1小时。
然而,那么大的书写量对教育工作具有多大的效益呢?在调查统计中,有73%的教师认为“没有多大效益”。有89%的教师认为效益仅为30%。
2.成人布置环境多,幼儿利用得少
随着幼儿园参观学习活动的增多,幼儿园的“可显”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主题墙环境创设、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家园联系栏创设、幼儿园文化环境创设、自制教玩具、角落细节化环境创设、幼儿参与式互动墙创设、家长参与式环境创设等等大量的工作落到了教师和家长身上,且你学我的“美丽”,我学你的“特色”。据问卷统计,有78%的幼儿教师认为这是“为给别人看而做的工作”。
幼儿园户外活动已经快两个月了,五月份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为此幼儿园还在本月开展了“朝阳锻炼活动”,每天清晨,孩子们早早的来到幼儿园,让孩子通过做游戏、做早操、滑滑梯等活动,让孩子得到充足的活动量,达到锻炼的目的。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而体育游戏孩子们似乎更加钟爱,在钻、爬、跑、跳中孩子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得到锻炼。但是在“安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时不能最大限度的放开让孩子们活动,所以有时没有达到锻炼更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活动中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老师的组织与指导能力也会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这段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次数很多,我发现户外活动前的站排成了“头疼”的一个环节。每一次我说:“要下楼了,小朋友们排队开火车了”这句话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线。有的孩子连椅子也顾不上摆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挤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陈老师,他挤我!”特别是得得小朋友,每次站排总会挤在前面,总是对我说“我要排第一个。”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和站在后面有什么不同吗?”他还挺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拉到老师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说:“那不能每次你都排在第一个,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他有些不高兴的说:“我要站第一”。于是,我换了个口吻说:“那请你当班长,帮老师管理后面的小朋友,别让他们掉队了,好不好?”他马上很乐意的接受了。可见,在这小小的“排队”里还有这么多的内涵,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藏着不少的秘密等着我们来发现呢。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第一”。那怎么让大家不争抢呢?我想了几个办法:1、可以看谁进步了,表现的好,就让谁站第一;2、可以轮流站第一;3、遇到不讲理的孩子,教师可以用转移的方法,鼓励他帮助老师一起管理小朋友。
诗歌《我喜欢》是我园胡玲教师的获奖作品,诗歌虽短,但温暖美好、意蕴深刻,是非常好的情感教育素材。当我们了解到胡玲老师的创作过程时,更觉得源于生活的作品真的是具有生命力的。诗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胡玲老师和他们班保育员女儿贝贝的一段对话。孩子说::"我最喜欢妈妈了。"胡老师追问:"你喜欢妈妈哪里呢?""我喜欢妈妈的手"胡老师又问:"为什么喜欢妈妈的手呢?" "妈妈抱着我。"胡老师又问:"那你还喜欢妈妈哪里呢?"孩子天真无邪的具有童真童趣的回答,经过整理加工就成了今天朗朗上口的儿歌。
"我喜欢妈妈的____,因为____"是个倒装因果句。这个儿歌如果单纯朗诵学习,小班幼儿也是可以掌握的。如果要安排仿编句子,在小班就有难度了,于是经过研修团队的分析,我们决定在中班试教。目标定位在:帮助幼儿理解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能够仿编其中的句式。经过几个班的试讲,总结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证明我们的选题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孩子们最熟悉的是妈妈,最喜欢的是妈妈,所以他们也最爱谈论妈妈。但是幼儿对妈妈爱的表达是漫无天际的,中班幼儿也很难表达的很完整,为了让孩子在本次活动中能够把爱妈妈的原因进行联想并表述清楚,我们借助这首诗歌的句式给孩子提供了表达爱的支架--我喜欢妈妈的____、因为妈妈的____可以……。
一、身体部位与幼儿经验的链接是这节活动的难点。
如果你问孩子:"你喜欢妈妈吗?"相信回答是一致的。如果你再问:"你喜欢妈妈的什么地方呢?"相信回答是五花八门的。这样就会给活动的展开带来困难。
策略:
1.首先执教老师以贝贝小木偶与孩子们玩的语言游戏开始,把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自然引出,帮助幼儿巩固了对身体各个部位的了解,增加了知识的储备,为孩子们的"敢说"提供帮助,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2.下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倾听儿歌,在听之前老师把一个问题抛给幼儿:"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一方面从游戏转为倾听,加上一个任务意识会让幼儿更专注。另外让幼儿谈论诗歌中的内容说出身体的各个部位做了很好的铺垫。
3.紧接着,在教师温柔优美的完整朗诵中,表达爱的"支架"出现在孩子面前:"喜欢妈妈的____,因为妈妈的____可以……。"让幼儿理解,妈妈的每个部位都能给我们温暖和爱护,进而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也渗透给孩子,让孩子想要表达的对妈妈的爱不再漫无天际、摸不着头脑。然而我们在试教过程中,孩子们很难把已有经验与妈妈爱自己的方式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于是我们采取的解决策略是让幼儿先学习理解,再进行模仿改编。在感受诗歌情感时,通过老师问、孩子答;男孩问,女孩答;在音乐伴奏下齐诵的形式,反复练习句式"我喜欢妈妈的____,因为妈妈的____可以……",形式多样的朗诵形式突出了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
4.在分析诗歌时,我们选择了"妈妈的额头和我玩顶牛牛"的游戏,通过让幼儿重温这个游戏,唤起幼儿联想与妈妈互动的经验,为幼儿改编句子做了铺垫。
有了对身体部位的了解加上对诗歌的模仿学习,孩子们知道可以仿照诗歌中的句式,并结合身体部位与妈妈的互动的经验可以表达出喜欢妈妈的原因了,这个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一节活动中有机会表达是所有语言教学活动的难点。
策略:
1.选图讲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老师提供给孩子一些妈妈身体部位的卡片,让幼儿自由选择,自由讲述。采取自己练习、同伴讲述的讲述让每个孩子得到练习的机会。
2.我们运用了第二个游戏"开火车",让自由讲述好的幼儿和老师的火车头连接,组成一列完整的小火车进行集体讲述,展开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阵势,这样幼儿就有了参与完整仿编诗歌的机会,我们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三、研修磨课,在反思中提高认识,效果显著。
这次教学展评活动给了我们学习、提高的契机,通过团队研修,集体的智慧加上执教老师的创意,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各样的思维进行碰撞,所提出的策略我们都在试教中看成效。结果发现,我们的有些策略既繁琐又偏离了语言活动的主线。
1.由繁到简:比如我们刚开始的火车游戏是让幼儿自己选择粘贴好几个身体部位,结果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在粘贴这个活动上,而用诗歌的句式进行表达就被冲淡甚至给冲走了,无论老师怎么引导,幼儿还是沉浸在黏贴的过程中很难自拔。也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于是我们就换了几次学具,终于可以把幼儿的选择和自由表达给连接上了。
2.由次到主:教师有趣的引导更能试幼儿把自己创编的句子与诗歌连起来:"小朋友我们编的这首我喜欢的诗歌可真长呀,就像一列火车,你们愿意上火车吗,那就选一选,编一编吧"但是每次老师在把握这个环节时都怕时间拉长而草草收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反复讨论,这个环节是幼儿主动学习的主体部分,不能简单的当成一个结束环节。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诵读。
2:发挥想象力,感受儿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哑剧表演、轻音乐、与儿歌相关图片若干及完整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哑剧表演"月亮下来吧"引入,调动幼儿学习热情。
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共同猜猜哑剧表演中的动作,并根据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三: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提问:你们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儿歌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看完哑剧表演没有猜到的呢?
2:添补幼儿未猜到的图片。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球、镜子、小船)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师小结: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4:出示与儿歌相关的完整图谱。
五:通过完整的图谱,学习诵读儿歌。
1:根据图谱,师幼共同诵读儿歌。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读。
3: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配乐读。
4:请幼儿为儿歌配上动作完整诵读。
六:活动结束:请幼儿来当魔术师,发挥想象,看看月亮还能变成什么,把它画下来,比比谁变得多,画得美。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教学内容是“找相同物体的匹配”,属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体现出课标的精神,还是值得探索的。于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复推敲每个环节,改变了一些教学结构,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制作方面,用了小鸡、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物,在讲述中也用了动物的语言来吸引孩子。开始以春天谈话导入,一些小动物秋游了,引出教学第一目标:手口一致的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用“几只老鼠和我们做游戏”“三只小鸡叫几声呢?一起学学看”“哪个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来告诉青蛙一家有多”
“小朋友真能干,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来了,他们都是谁呀?都多少呢?大家帮他们数数,可以在心里数,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小声的说说,数完后,请举手告诉大家。”等不同形式的游戏玩法,积极的启发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掌握目测两只、数出三只,点数出四--6只的物体数量。游戏结束了小动物也累了,它们要我们会动脑子有爱心的小朋友送它们去休息,请把我们数量一样多的动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二教学目标:相同数量的实物图片进行归类。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楼上的小动物和楼下的小动物的数量有没有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找出来,用连线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做对了,请奖励一个红苹果。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
反思: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小动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动物找春天和小朋友游戏——休息——回家的故事情节串联起了三个学习目标。
我园为了更好的让社会对我们工作放心,让家长对孩子放心,让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开心,从上学期始,就实行了两教一保的工作机制。 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发展更快,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教育开端的幼儿教育业相应的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作为幼儿教育机构的幼儿园工作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通过近一年的工作摸索和经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感觉幼儿园保教工作相结合之优势,我也更进一步认识到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一样不容任何忽视。
在以前的工作中,大家往往会这样认为:在幼儿园工作中,保育工作远不如教育工作重要。人们将教师的各种观摩课、公开课、各种业务能力水平比赛活动等教学工作,看得至关重要;而对孩子的生活,吃喝、拉撒、冷热、饥饱、精神状况等保育工作则看得相应的要淡了一些。这致使我们的工作在保育工作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失误,也甚至让家长提出了不满。
比如:今天有家长说:老师,怎么我孩子今天又尿裤子了;明天又有家长说,老师,孩子昨天回家发烧了;老师,孩子今天的药忘记喝了吗,等等,话音语气里带着对老师工作的不满,这些都是我们工作中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当今社会,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特别孩子的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对孩子更是百依百顺,总认为孩子太小,要他们自己穿脱衣服、吃喝、拉、撒,要他们自己做,既浪费时间又做不好,还不如大人替他做,这样更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性,不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等习惯,有的个别孩子初入园会更难。这会令家长和老师用尽招数也无。
于事,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保育老师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更有机会接触孩子,了解孩子,照顾孩子。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又是那样的迫切想知道的,很想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受到老师亲人一般的关注,母亲般的疼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照料孩子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悉心照料,享受高品质的生活。所以保育老师的工作在幼儿园中更会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作为保育老师就要努力认真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开心、为了每一位家长的放心,将爱心真正沁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保育老师是第一线的幼教工作者,直接服务于孩子;从幼儿园的性质、特点来看,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是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它将共同担负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任务。因此,也更加体现了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至关重要性。
算算时间我来到谷城县幼儿园快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对于教育的专业知识也进步了不少。但是同样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看见了很多好的一面,同样我也看见了我个人觉得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带的班是大班,从这个学期开学开始我就在带着个班了,对这个班上的孩子我已经比较的熟悉了。通过这近两个月的带班时间,让我对我们这群还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觉得其实孩子虽然很小,有些事情说不清楚也表达不清楚,但是孩子的心里却很敏感,你说的话,语气,态度,表情,这些很微妙的东西小孩子虽然表达不清楚,但是他们是可以感觉的到的,比如说,小朋友都喜欢动,在上课的时候特别容易调皮捣乱。有时候老师就会批评他们,这时候孩子们是可以很明显的感觉的出来的。而且孩子们的世界很单纯,你如果批评他的话,他就会感觉到很沮丧,很难过,如果你连续几次批评他的话,他就会认为你不喜欢他。这些都是孩子们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个人觉得,我们在批评小朋友的时候,应该多注意和小朋友的沟通,注意他们是怎么想的。我记得有一次在上课写字的时候我突然问到一个小朋友,外婆喜欢你吗?她哭着眼泪跟我说,不喜欢。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外婆打我。
小孩子很多事情的理解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不是很完善,他们的世界里面,批评,挨打,骂,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好的。而我们小朋友在教室里面上课或者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很容易调皮捣蛋,或者产生摩擦等问题。当我们一般情况下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通常采取的方式就是批评。所以当我们去批评他们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小孩子一些表情和动作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就是小孩觉得又不好的东西加到了自己的身上,他们会难过,会伤心。
我觉得真正的教育是应该顺应孩子们的心里发展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史息息相关的,而孩子们的成长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如果我们发现小孩子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我们可以和他们聊一聊,想讨论问题一样,让小朋友们和我们一起思考,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这样的后果好不好,教给孩子们去思考,去理解,自己去判断一件事情对不对,我就得这样的行为要比批评他们要来的更有意义和价值。他们自己思考的东西就会印象特别的深刻,这样的话他们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注意,去改正。
《美丽的春天》活动反思
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春天来了》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表现出对春天发生的自然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图片和老师的讲解已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兴趣了,于是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就注意到这几天的天气,一直是以晴好的天为主,所以我就设想了在室外上这个活动。开始上课时,我就很神秘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外面上课,你们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阴凉的地方坐好以后,我就引导孩子说“你们抬头看看,春天的天气好吗?”孩子们都说“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词第一句话“春天天气真好”引导孩子说话,我说“公园真好看,你看到公园里哪里好看?”引导幼儿说出“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同样的方法我又引导孩子们说出第二段的歌词“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接着我就对孩子们说“春天真好,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后,问“孩子们歌曲里你听到了有什么?”当唱第二遍时就请孩子们跟着老师轻轻的唱,这时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请孩子一起轻轻的唱,同时请孩子们跟我做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最后我就请配班老师放歌曲《春天》的录音磁带,我就领着孩子们一边围着草坪学蝴蝶飞,一边唱。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在我和孩子说说唱唱做做中结束了。由此次活动后我发现:
(1)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活动开始,就请幼儿去户外有阳光有树荫的地方,使得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期待。通过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孩子们会很欣喜的看到,原来歌曲中的内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东西,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活动积极性也提高了,不是一节普通的音乐课所能达到的效果。而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的人,而是孩子们的玩伴,就在旁边适当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然后编成完整的歌曲。
(2)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边玩边学。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暖暖的阳光使孩子沉静在大自然的和谐中,身心可以放松。老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现在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欢快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做边唱,不怕说错,不怕唱错,能开心地跟着老师唱起来做起来就已经达到教学目的了。
(3)选择合适的环境很重要。
到户外上音乐课对于我们托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虽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够做到有始有终上完课,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现自由走动涣散的现象,所以除了要请配班老师做好配班工作外,场地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现,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工作已经一周了,但是一直没有坐下来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定要不断反思才能让自己更加进步吧。
这么久了,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一名老师,是需要心理过程的调整和适应。真正的幼儿园工作不是学校里老师传授的那个样子。真正的幼儿园工作也不是实习的时候看到的那个样子。现在的我才慢慢的体会到“耐心”“爱心”“责任心”在工作中的分量和应该为这些漂亮的词语在实际中所要付出的行为是多少。
一、适应与迷茫
头一周工作有点迷茫,虽然在学校里和书本上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真正到了工作中却是经常想不起来,也运用不起来。除了准备好教学活动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空白,上完课要去做什么事情,要带孩子干什么,怎样组织孩子活动都不是很有经验。怎样培养孩子的常规也很是迷茫,再加上从来没有带过小班孩子,对于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经验。除此以外,还要写教育日志,教学反思,区域活动记录,主题生成活动,区角材料的投放等一些工作。创设环境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再加上幼儿园里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任务,比如要布置教室以外的空间,要参与一些教学案例的写作活动,还要建构自己班级论坛等。让人有点眼花缭乱。跟有经验的老师搭班,只能是看一点做一点,跟着老师一起做。做什么事情也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要问过老师后才能放心的去做,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点让自己也很懊恼,老师与我商量什么事情也总觉得自己的大脑是那么的空洞,怎么大脑里的东西一个个都那么不争气,都用不起来,很烦恼。
二、游戏
这一周的工作中有一点是很缺乏的,那就是“游戏”,幼儿园里每天都要带孩子做游戏,可是自己知道的游戏又是那么的少,经常处于枯竭的状态,每次回家都上网恶补这方面的不足但是还是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其实现在想想自己有点走入这游戏的误区了,幼儿园的活动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说游戏仅仅是游戏而已,应该吧自己的思维拓开来,如一些民间游戏,多样化的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等都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这个月在这方面的开展有点忽略了,只是单一的想着做游戏而已。这方面需要好好改善。
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方面的备课也有点偷懒,总是很依赖参考书的活动设计,虽然书上的设计都是精品,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是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能老是照搬照抄,这样迟早是要陷入盲目和思维僵化的程度。没有自己的东西和思考,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也枉为“新老师”这个称号,终将陷入循规蹈矩的轮回之中。
四、与孩子的相处
我很喜欢孩子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幼儿园里,一个班级30个学生,各种调皮、个性突出的孩子都有,有的时候看到有小朋友抓伤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打架,抢玩具就觉得很懊恼,到底怎么处理才好呢?虽然在读书的时候看过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但是真正到了自己要亲自处理的时候还是有点不知所措,心理清楚地明白孩子之间有点小擦和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跟孩子发脾气,而且发脾气问题还是不能得到改善。可是跟孩子说道理他们也不能理解,批评过后还是这样,经常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出现。我知道,没有坏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现在肯定也存在很多方法的不正确,或也有处理不当的时候。这些都需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可是无奈的是在当时要照看30个孩子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去处理一两个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都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或者处理的不够恰当。这些都是让我感觉到现实与理论的差距,也让我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书中真理的差距是这么的大,有的时候知道这样做不够正确但是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比如:我们都说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批评孩子,但是又说教育孩子一定要及时才能有效果,可是当孩子吃饭的时候发生事情了,如果
不及时提醒他就会错过教育的时机,可是这时候是吃饭的时间,批评他又会影响他们的食欲亦或是消化,这时候真是很矛盾啊。其实在工作中还有很多的事实与理论的冲突,但是没有好好的及时记录和反思,很多第一手的资料没有及时处理觉得很可惜。现在对工作环境已经渐渐熟悉,接下来一定要专注于工作,好好把握每一个环节。让问题及时处理。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多看多学多做,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