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反思:金门战役的检讨反思精选三篇

第1篇:金门战役的检讨

1949年10月24日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刚刚24天的金门战役,的确给人民解放军光辉战史留下了遗憾,但痛定思痛,重新审视我们曾经的失误所导致的失利,这不仅对有效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也是对3393名为巩固共和国新生政权浴血奋战而阵亡将士英灵的告慰!根据刘亚洲政委作品《金门战役检讨》拍摄的同名电视纪录片,是一部深度剖析我军金门战役失败原因的电视片。观看该片让人心情是十分沉重,有的地方还催人泪下。看完该片令人扼腕叹惜,发人深省。该片剖析总结我军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感到,这部影片具有强大思想震撼、情感震撼、语言震撼、视觉震撼,看了很受教育、很受启发。

一是立意很“高”。影片纪录的是我军自建军以来唯一一次全军覆灭的败仗,是比湘江之战、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皖南事变等更为彻底的一次败仗,处处体现着对作战组织指挥、兵力部署、后勤保障等方面决定战争胜负的重大意义,折射出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最强音”,对于深化军事战略问题研究,积极推动新时期军事战略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地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具有很好的作用。二是场景很“实”。影片真实描述了金门战役的全过程,解密了九千多官兵全军覆没的真相,线条分明、层次清晰,用大量的战斗场景、真人真事反映战役全貌,特别是几名亲身经历战争的老前辈和英雄子女的讲述,再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战争环境和战斗情节,枪炮如雨,战场之惨烈、勇士之悲壮,近在咫尺,跃然眼前。三是蕴意很“深”。影片反映的是一次战役,但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敢于直面矛盾问题,对这次战役进行透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刻分析思考。如,在进与退、生与死的面前,革命战士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钢铁意志和英雄豪情,给我们带来了精气神。必须持续深化对金门战役的检讨和研究,从战略思想、战役组织、作战指挥、后勤保障,以及信仰信念、战斗作风、战斗意志培养等各个方面,为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强军目标,提高军事斗争准备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观看《金门战役检讨》影片,更重要的是引发思考,吸取教训,结合自己从事的政治工作,启示很深。

一、切实把未来渡海登岛大规模作战准备做得更加深入扎实。

金门之战是一次两栖登陆与反登陆作战的真实写照。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我们必须充分认清我国海上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加紧推进“反独促统”大规模作战准备,有针对性地做好维护海洋权益军事斗争准备和应对强敌军事干预准备,军事斗争准备越充分,我们在战略上就越主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越有保障。从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实际情况看,美国提出“亚太战略再平衡”加剧了我周边地区的紧张局势,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动作频频,日本政府和极端右翼分子挑起钓鱼岛争端,很可能有擦枪走火甚至失控的危险。我们必须适应新变化、提出新思路、运用新策略、应对新挑战,综合进行战略判断,加强渡海登岛战法研究,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地缘、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维护海洋权益上加强统筹,处理好目标与手段、南海与东海、维权与维稳、当前与长远、对付直接敌人与对付强敌等战略关系,坚持不懈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

二、切实把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培育搞得非常浓厚。

影片既是一堂深刻的战史和战役教学课,更是一次生动的战斗精神培育和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课。我英勇的9000多名解放军将士渡海作战,不怕流血牺牲,事迹惊天动地,特别是最后接受增援任务的孙云秀团长和四个连,明知有去无回,却义无反顾,观看中不知不觉潸然泪下,这就是我军的军魂,是生动的教材。新形势下,要引导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清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变化,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健全完善我军使命职责和形势战备的教育机制,重用会指挥能打仗干部的用人机制,宣扬褒奖苦练精兵的激励机制,训练演习和遂行重大任务摔打磨砺部队的实践培育机制,树牢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要把打造战斗文化在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中突出出来,注重挖掘各军兵种各部队特有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广泛开展具有浓郁战斗气息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尚武精武的军营文化环境。

三、切实把政治工作结合渗透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金门战役的失败,与保障不力、后缓乏力有很大的关系。政治工作服务中心、保证打赢,跟进越主动、渗透越深入、结合越紧密,就越能发挥作用。要适应军事训练转变新要求,抓好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开展按纲施训专项监察,引导各级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把训风演风考风搞端正,提高训练质量水平。政工干部要深入训练一线,把思想工作做到训练场、驻训点,广泛开展“五小”活动,加大训练中的心理调适力度,各种表彰奖励向训练尖子倾斜,激发官兵练兵动力。这些年部队遂行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频繁,政治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要认真总结梳理,深入探索实践,把宣传鼓动、政策激励、群众工作和心理、法律、文化服务等做得更加富有成效。

该片剖析总结我军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是官兵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金门战役中,我军登岛官兵作战,虽然在人数、装备上处于劣势,但是作战十分勇敢,面对敌守军强大炮火,没有一个人后退。尤其是面对敌守军火力强大的坦克,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毫不畏惧,前仆后继,直至英勇牺牲。增援的一营官兵,明知一去不再回,仍然视死如归,向战友们交待好身后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增援的船只,驶向战场。在战场形势已十分明朗,我登岛作战部队弹尽粮绝之际,部分官兵宁肯投海、饮弹自尽也不愿意当俘虏;在战斗已结束,部分失散的官兵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同敌守军周璇,直至牺牲或丧失战斗力被俘。我被俘官兵,绝大部分在战俘营依然十分顽强,继续与敌作斗争、周旋,直到被害或遣返大陆。重温我军这一段失败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特殊战绩值得我们后来人称道,但是,登岛作战官兵们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对我们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吗?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我军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了强大的敌人。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战斗精神感动。今天,社会思想多样化对军营对军人也产生冲击,我军中也存在着种种不良倾向,再加上多年不打仗,官兵战斗精神、尚武精神弱化,前怕狼后怕虎,把演习当演戏,消极保安全,这些对我军建设、发展和遂行各种任务十分不利。金门战役中我军官兵们的战斗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继承、发扬的优良传统。

二是官兵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无怨无悔的革命气节,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我登岛作战丧失战斗力被俘官兵,最后被押往台湾岛,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在战俘营坚持与敌作斗争,甚至组织暴动。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我认为是对新中国、对我军解放台湾的信念,这就是对革命的信念。他们一直在期盼,虽然没有盼到,但就是这样一种信念,让他们坚持着。他们中活下来的一部分人,就是在这种信念支撑下,被台湾当局遣返回大陆。不曾料到,回到大陆,他们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开除党籍、军籍,最后被送回原籍当农民;有的人还受到审判、关押;很多人还在““””中受到了迫害,片中所谓“岛上苦战三日,回家受罪三十年”。在落实政策平反后,讲述人告诉我们,这些长期遭到不公正待遇、生活贫穷的人,并未因此怨天尤人,他们默默生活,没向他人吐露半句怨言。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高尚的气节。反观今天,我们一些官兵丧失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对党、对国家、对军队丧失信心,一心只想着个人利益,一旦得不到满足就怨天尤人、满腹牢骚。与前辈们相比,何其渺小!虽然时代不同,但军队还是那支军队,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仍然不能丢,否则,一支没有理想信念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

三是我军在长期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斗争思想和原则,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继承和发扬。

电视纪录片对金门战役失败原因,已经从我方、敌方对比作了多个方面的反思,教训应当说是十分深刻。归根结底,就是没有遵从我军长期军事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和原则。

古人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不打有准备无把握之仗,要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金门战役失败就在无准备无把握,至少准备不充分把握不大。首先是思想上没有准备好,普遍存在着轻敌情绪,以为只要我军一登岛,守军就会乖乖投降,没有从思想上认真对待敌守军。殊不知敌守军已自毁船只,下定了破釜沉舟、鱼死网破之决心,是一定要和我登岛部队血战到底的。其次,作战物质基础没有准备好。登岛作战的过海运载工具,因敌炸沉、烧毁等,筹集已十分困难,筹到的船只用在与作战无关之任务上,导致作战任务一再推迟和第一梯队船只无法返回时第二、第三梯队陷入无船可用之困境,只能坐在海滩眼看第一梯队苦战,干着急。其三,作战方案未作周密准备。从片中可以看出,作战方案似乎基于我部队登岛后顺利推进作计划,而对部队登岛后若受阻该如何行动似乎未作计划;对第一梯队船只能否回来、第二三梯队后续登岛计划不周;对重要武器装备如何装运没有作好计划;对登岛后部队如何协同统一没有计划。第四,情报保障不到位。从片中反映,战前我军似乎并没有派人抵近侦察敌守军工事、兵力部署情况,以致对岛上敌守军工事、兵力部署情况不清楚,尤其是不清楚守军有20余辆火力强大的坦克。我军对敌援军情况也不是很清楚。相反,敌军不仅准确判断我军部署,还准确预测了登岛作战方向,并开展了针对性演习。我军未做到知己知彼,怎能取胜?无准备无把握(片中指挥员自己也承认没把握)之仗,怎能不败?!

总结金门之战的教训,将军孤笔,恐无人可出其右。从纪录片摄人心魄的场景里出来,让人久久不能平静。依军事指挥的角度,金门战役的重大失误之一是,我们未能对所掌握的对手实力情况给予应有的重视。低估和轻视催生出“没有一位头脑清醒指挥员真正负责”的情况。大战在即,兵团司令忙于地方事务,甚至出门开会不忘带一支钢笔,仅仅是为了给学生签名;28军主要领导大都不在一线岗位,作战准备和指挥决策的重大问题只有肖锋副军长和政治部李主任个人决定,军党委班子形同虚设;参战部队临时抽组,没有组建统一的指挥班子,连担负任务的团领导要求相互见一个面,商量作战协同的机会都没有安排。各级党委对此次战役的领导根本无从谈起,由此对战前准备出现的困难无法及时弥补,对战役发起的时机无法正确把握,对攻击受阻后的决策失误无法及时纠正,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不起眼的因素终于叠加成一个惊天泣地的历史长恨。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战争变得日趋残酷,可以使得更加广大的地区沦为一片片荒原。现在人们掌握了毁灭性的破坏手段,如果再进行一场新的世界战争,人类所要付出的血的代价将超出我们想象。因此,我们今天要面临的战争更加复杂,困难更多。金门战役启示我们参谋人员在组织准备中,对于自然的了解,对于对手的剖析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影响全军胜败、战争结局。假如历史可以重来,28军军部参谋人员是不是该从平潭岛战斗的惊险里学习一点什么,潮汐涨落,载具计算,火力支援,金门之战的结局又将会是什么样呢?可惜历史不是让人假设的。

在刚刚过去的前几年,曾有人对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抱有很大的热情和期望。自我应急备战以来,一股在金门之战见过的、似曾相识的气味渐渐袭来。将军曾亲闻“打!朝发夕至!”、“台军不堪一击,我军稳操胜券”。我们也许有理由说,大陆的总体实力强于台岛,殊不知,具体到组织战役乃至战斗,大陆的优势并不明显,某些方面甚至处于劣势。这就决定了夺取台岛将是一场大量流血的战争。一旦启动战事,我必将面对一个有美西方撑腰的台岛。仅就民心而言,双方隔膜以久,不敢说仇深似海,但如我登岛,谁又敢保证岛内军民绝处相逢,不来个你死我活呢?将军正告:台海如战,小心我军成狮子,台军必然是兔子。

金门一役,可以让我们检讨的还有许多,我们是否已经从金门战役中汲取了更深一层的教训呢。坚决要求全力以赴地打赢战争听起来可能很有大丈夫气概,某些口号也可能让人热血沸腾,可是,在今天这种时代,一场全面战争的结局是不可想象的,它很可能意味着数千年文明的毁灭。我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些为民族解放事业慷慨献身的先烈,以及他们留给亲人、战友的苦痛和泪水。备战而止战决不是喊喊口号可以实现。

检讨历史不是为了回忆过去的辉煌和悲壮,分清曾经的对错和荣辱。站在历史的来路上,我们检讨金门战役的得与失、是与非,目的只是要以此来启迪今天的军事准备和指导明天的战争。如果不认真地清算历史,将血的教训运用于解决今天的现实问题,那么我们不厌其烦地谈论这些教训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套用美军著名将领李奇微说过的“已汲取的和未汲取的教训”,对于努力寻求和平意义的我们,确实需要认真细致地分析这些教训,以避免无法估量的代价重犯我们曾经为之付出昂贵学费的错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金门战役是一面镜子,它照到的不仅是过去,更是现在,不仅是古人,更是今人。十几年后,刘亚洲政委出品《金门战役检讨》,全景、直观、深刻再现了那场我军成军以来唯一一次彻底的败仗,既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也是刘政委爱党、爱国、爱军的真情流露。《金门战役检讨》警示我们:以史为鉴忌重蹈覆辙,以史为鉴莫徒留遗憾。美军讲,海湾战争胜利的“种子”,早在战争时就已种下。《金门战役检讨》则是种下了我军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种子”。人在做,历史在记,未来在看;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必将成为历史,也必将决定未来;不辜负前者,更不能殃及后人。当今中国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历史关口,我们比近代以来为中国崛起而奋斗的那些前辈们,更近地触摸到中国伟大复兴的梦想,也更近地面临险境深渊。国家合是军人热血铸成,国家安是军人做长城,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维护和平始终是每名军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保持清醒,常备不懈,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第2篇:金门战役的检讨反思

1949年,中国的命运走到了重要关口,人民解放军在大路上横扫中国如卷席,然而金门战役的失利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三个团九千余人渡海进攻金门,在岛上苦战三个昼夜,因后援不力,全军覆没。

失败是可耻的,但败仗亦是最值得研究的。在观看完纪录片《金门战役检讨》后,我又全文阅读了刘亚洲将军的原作,感慨良多。

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战一定要掌握“天时地利人和”方可有取胜之把握。然而金门之战,我军在此三个方面都不占有优势。

失败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就已经露出端倪。为吸引敌人注意力,保障主力登陆厦门,负责攻击鼓浪屿的91师因对跨海登岛作战不熟悉,其271团损失约1200人,277团损失更为惨重,约2000人,几乎全团覆没。然而厦门的胜利掩盖了鼓浪屿的重大失利,失利的经验与教训未认真总结。《孙膑兵法》有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接下来,便是进门的惨败。

金门之战在天时地利与人和一个都不占的情况下被发动了。 首先天时即时机的把握,打仗就要充分利用时机。有机会时就要猛打,战败时就要争取时间养精蓄锐,而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就要充分准备和补充,择日再战。在金门之战之前,我军已有多次登岛之战,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却未引起足够的警觉,且当时面临缺少船只,胡琏军团去向不明,部队有轻敌麻痹的思想等一系列问题。粟裕曾对肖锋攻击金门有“三不打”指示:没有一次运载六个团的船只不打;敌增援不打;要求山东沿海挑选六千名久经考验的船工支援十兵团,船工不到不打。在“三不打”均满足的情况下,金门战役还是打响了。

其二地利即利用和顺应地理环境条件。在大陆上,解放军所向披靡,然而金门战役是登岛作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渡海作战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船的问题,需要大量的船只。其次潮汐、海风等对登陆也有巨大的影响。最后,登陆后第一攻击波要具有突破防线并纵深发展的力量,建立滩头阵地。然而面对全新的作战环境,我军却没有及时转变作战方式,认真研究地理条件,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人和,也就是决定性的人心所向。在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众叛亲离,民心尽失,兵败如山倒。然而金门所在的闽南沿海属于富裕的地区,蒋介石经营多年,而共产党在当地很少活动,当地百姓的觉悟普遍都不高,对我军心存疑虑,不愿协助攻打金门。而我军重金雇佣的船工在登上金门岛上后,面对炮火,作鸟兽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军的船只全部被敌人摧毁的后果。

更令人痛心的是,我军在登上岛后,金门的百姓毫不支持我军,反与我为敌。我军在古宁头村与蒋军鏖战时,国民党飞机来轰炸,村民们都聚在附近山头看热闹。每当飞机投中目标,村民都大声欢呼。甚至有村民对我军的伤员痛下杀手。这与在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对我军纷纷伸援手,夹道欢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此,刘亚洲将军甚至提出了“民船不可靠,民心不可用”的观点。虽然观点比较偏激,却也比较客观地说明了在当时情况下,我军确实在“人和”上下的功夫还不够。所以将来台海若真有一战,我党一定要重视对民心的争取。

作战的时机选择错误、地理条件陌生、民心不可靠,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门战役被发动了。我军九千将士在岛上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三昼夜,最终失败。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好。在败局已定的时候,团长孙云秀接到命令,带一个营到岛上增援。面对命令,明知有去无回,孙云秀毫不犹豫带队过海,登陆后英勇作战,壮烈牺牲。就是靠着有如此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我军才一次次攻坚克难,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战斗的胜利。

金门战役距今已经过去了60多年,当今战争更应该注重把握天时地利与人和,再加上我军的无所畏惧的战斗作风,我们才能战无不胜。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3篇:金门战役检讨的观后感

《金门战役检讨》这部片子不仅形象、生动地还原了金门战役的作战历程,更通过战争亲历者以及他们亲属的口述使我们更加深入、完整地了解了这段历史。影片中对这段历史是这样回顾的1949年10月24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和二十九军下属三个团共九千余人渡海进攻金门,发起金门战役。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全军覆灭,是解放军成军以来唯一一次彻底失败的战例。我军历史上虽有湘江之战、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皖南事变等惨重损失,但均非全军覆灭。1949年以前,我军驰骋陆地,敌强时,我避而歼之;敌弱时,我聚而歼之。1949年我军开始下海进攻岛屿,乃全新课题,海岛作战,胜则全胜,败则全没,这一作战特点直至今日仍颠扑不破。本片的目的不简单是对这段历史的简单回顾,精髓在于分析此次战役失败的原因,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以史为鉴,使我军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实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平时也能指导我们工作。

通过此片我们可以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很多:民情陌生难得支援、多次无视胡琏兵团登陆、我军无统一指挥等,但我认为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海战经验的不足和轻敌。当时敌我态势是: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入闽,以排山倒海之势南推,十兵团司令员叶飞,福建南安人,出生于菲律宾,善战,多谋,常胜。解放战争以来,十兵团平山东,扫淮海,跨长江,克福州,战无不胜。1949年10月17日解放厦门,金门顿成一座孤岛,岛上守军为李良荣的二十二兵团,约两万人,十兵团十万大军隔海虎视。正是由于轻敌才使叶飞存在侥幸心理,使‘小叶挺’的判断力失常了,导致多次无视胡琏兵团登陆。其次是全军将士,主帅的态度是全军将士的睛雨表,叶飞如此,进攻金门的总指挥员肖锋更是如此,具体体现在部队编排、战前准备工作,以及作战方案上。轻敌不仅体现在轻视我军对作战的态度上的轻视,更体现在低估了蒋介石固守金门的决心。海岛作战,守方处孤岛,临绝地,惟有死战求生,别无他途,金门之战正是如此,李良荣破釜沉舟,虽是屡败之师,但殊死一搏,屡败困兽亦能咬人。其次是海战经验不足方面,只是简单的想定为陆到陆的作战,而不是登陆与反登陆作战行动,我军素来是强大的陆军,就美国也在陆军上吃了不少苦头,但登陆与反登陆作战的战例少之又少,对海线情况,潮汐情况,岛上情况,季风情况没有做很好的研究就贸然作战,使我们的第一梯队困季风原因偏离航线,同时潮汐退后我们的船只搁浅无法返回,以致后继无援,最终全军覆没。

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更应该吸取此次战役教训,充实自己,为以后工作有重要意义。首先工作中要踏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做的工作没有对情况全面的了解就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是徒劳无功,害人害已。其次对每一项工作都认真负责,不论重要与否,都应保质保量的完成好,因为正是每一个细小和工作才组合成一项庞大的系统的工程,我们每一个人也应发挥好一颗螺丝钉的作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