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发言提纲

如何写好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发言提纲?看看吧。演讲稿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发言提纲,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发言提纲(精选篇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工作能力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年轻干部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干事创业、奋斗出彩,须臾离不开深入扎实的群众工作,一定要按照_的要求,聚焦关键环节发力,进一步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紧跟时代步伐,把群众变化把握得更准。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了解群众。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际国内问题互相激发,利益问题和思想问题互相交织,网络问题与现实问题互相呼应,群众工作的对象较以前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年轻干部要善于把握群众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类别和不同性质的问题,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把握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耐心细致、入情入理、精辟透彻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把握群众利益诉求的变化,准确判断群众需求,统筹协调解决好不同群体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

保持血肉联系,把群众感情培育得更深。_在讲话中指出,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对群众有多亲,群众就把我们看多重;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要始终与群众在一起,建立健全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机制,主动地、经常地深入群众,走进街头巷尾、居民楼院、饭馆超市,坐公交、进医院、入市场,体验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群众的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增强对群众的亲劲。要时刻关注群众思想情绪,广泛了解青年学生、务工青年、新社会阶层、特殊人群等各个群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敏锐洞察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惑。要牢牢站稳群众立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真正读懂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真正获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把与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结得更加牢固。

解决急难愁盼,把群众利益保障得更好。_强调,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归根结底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只要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铸入灵魂深处,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有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底气。要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通过专题调研、走访座谈、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抓住一切同群众接触交流的机会,主动让群众说,耐心听群众讲,发现群众的痛痒,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对于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的决策,更是要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通过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组织听证、媒体问政等多种方式,倾听群众呼声,凝聚群众智慧,确保决策得到群众拥护。要以问题导向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穆青同志曾写道:“走遍河南山和水,至今怀念仨书记。”一个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一个是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一个是从河南省委副书记任上离休后回到辉县带领全县人民劈山凿壁、架桥修路的郑永和,他们把群众利益当成最大的事,群众永远把他们铭刻在了心底。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多办为民利民的实事好事,把政绩写到人民的心坎里、群众的笑脸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群众工作。越是在深水区推进改革、在新阶段推动发展、在转型关键期化解矛盾,越要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依规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用法、懂法、守法,保障群众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该让群众知道的要第一时间告诉群众,该让群众表达的要让群众“一股脑儿和盘托出”,该让群众参与的要提供便利条件,该让群众监督的要坚决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努力让全社会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安全。

善于宣传发动,把群众力量凝聚得更强。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动员,将群众紧紧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引导动员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自觉行动。要善于运用媒体尤其是新媒体宣传教育群众。努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设置网络话题,引导群众在互动讨论中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架起党群“连心桥”。要学会运用群众语言,说群众能听懂、想听爱听的话,宣传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展示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把群众的心捂得暖暖的、劲儿鼓得足足的。河南疫情防控期间策划推出一系列反映普通群众平凡出彩的战“疫”故事,汇聚起了依靠群众、抗疫必胜的“硬核”力量。要注重总结推广基层群众的创新创造。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河南邓州探索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枫桥经验”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很重要的就是要善于从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将这些鲜活经验总结推广之后带动更大范围的创新创造,有效促进工作整体提升。要用开放思维搭建多样平台,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赋予他们更多自主权、主导权,灵活创新开展工作,让群众工作更有家感觉、暖色调、幸福感。打通整合志愿服务组织、民间协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等社会组织资源,为群众互动参与、展示自我、实现价值创造更多平台,让群众工作更接地气、更可持续、更有实效。

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发言提纲(精选篇2)

_强调,“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党的群众路线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句空洞、抽象的政治口号,它体现在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之中,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群众观念,切实提高做群众工作本领,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认识上要更深化。近日,到延安等地体验学习,深切地感受到,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13年,是赢得人民支持、拥护和信赖的13年,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奠定基础的13 年。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就是群众路线。无论是南梁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建立,还是大凤川的军民大生产运动,都积极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虽然没有革命战争时期的艰难险恶,没有硝烟战火、围追堵截的危机感,没有缺衣少粮、饥寒交迫的紧迫感,没有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但前进的路途并不平坦,风险挑战依然严峻,群众路线须臾不可丢弃。然而现实中,有的单位和部门做工作、办事情,不是从群众方便的角度来谋划,而是看自己舒不舒适,不是从大局来思考,而是考虑小团体利益。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有一官半职了,群众得求自己办事,就觉得比群众高一等、胜一筹。“温水煮青蛙”,渐渐淡忘了当初为何出发,慢慢消磨了革命意志,疏远了与群众的感情,随之而来产生的腐败、紧张的党群干群关系等问题。实践充分证明,不管是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不管是在南梁、杨家岭,还是在梁家河,群众不会天然地追随共产党、拥戴共产党,只有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一心为民、面向群众”,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一致拥护。所以,走好群众路线,不是暂时的,而是永恒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坚持的,不是务虚的,而是最实的。过去的分田地、闹革命,今天的脱贫攻坚、秀美乡村等各项具体实践,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走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方可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曲折。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情感上要更投入。亲戚越走越亲、群众越走越近。在过去,干部驻点挂村,长期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民建立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感情,而且建立了生活上的亲情,很快就实现从陌生人、熟悉人到自家人的转变。但是,一段时间来,人与人之间关系呈现一定程度的物化,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出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特别是领导干部当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坐在“案头”的时间多了,走到“地头”的时间少了,到群众中合个影、走马观花的多了,真正沉下来与群众拉家常、交流感情的少了。有少数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对于革命斗争的严酷、物质条件的极端匮乏没有切身的感受,对于为什么走群众路线,怎么走群众路线找不到感觉,对群众感情不够深,做群众工作本领不够强。有的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而不是走群众路线。身入更要“心”入、走进更需走“近”,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以心交心、真心交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担当,坚持眼睛朝下看、脚步向下迈、力量往下使,蹲下来听群众的烦心事,沉下来解群众的揪心事。近几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级领导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身子扑在村里、心沉到村里,与群众“摸爬滚打”想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吃一锅饭菜、喝一口井水、坐一条板凳,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结交亲戚、成为朋友,很多群众发自肺腑地说延安精神、苏区精神又回来了,由衷地为共产党员点赞。这些无不证明,对群众掏心掏肺,群众就会肝胆相照,干部真心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干部当“自家人”。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方法上要更实效。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客观环境的变化,科学、全面、深入地分析、把握,才能更有效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如何走好群众路线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新挑战。所以,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要做好分析研判。搞清楚现在群众工作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要多换位体验。领导干部要多走出办公室,到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贸市场、学校医院、办事窗口,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切身感受群众办事是否方便和快捷。要扎实蹲点调研。经常到基层呆几天、到村里住几日,把问题捞上来、把服务送下去、把对策搞出来;常态化地开展“连心”活动,_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到基层、调查研究走基层、宣传政策进基层,与群众面对面,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问题,确保群众路线走“实线”不走“虚线”,防止走群众路线成“走秀”。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互联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也是新时代提出的必答题。对此,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很好适应网络时代的到来,缺乏与网民良性互动的意识和能力,甚至谈“网”色变,对网上民意要么满不在乎,要么绕道而行,久而久之,就会有脱离群众的危险。一方面,要解决“怕”的思想。领导干部要把“怕”和“堵”,变为“迎”和“疏”,注重听取网上民意,把线上了解网民需要,与线下解决网民诉求对接起来。另一方面,要主动学网、懂网、用网,摈弃“官腔官调”,多讲“网言网语”,借助网络与群众“键对键”,网上体察民情、听取民声、汇聚民智、解决民忧,让网络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加速器”、优化发展环境的“润滑剂”、广纳意见建议的“大平台”,把“网上群众路线”连成接通民心的线、温暖人心的线。

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发言提纲(精选篇3)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群众工作的这种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它在我们全部工作之中的特殊重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历史上形成的三大作风之一,对人民负责是党一切工作的最高价值准则,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00多年来,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才取得了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

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群众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方法等,是随着党的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变化,随着国情世情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除了良好的主观愿望,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好。

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科技发展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等各方面出现的新情况,使群众工作呈现很多新特点,也给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群众工作,最重要、最本质的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但在不同情况下,群众的利益诉求是不完全一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所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利益格局的明显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基点有了很大的不同,一个政策往往很难同时满足各方面群众的共同利益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定政策、做方案,以及开展各项具体工作时,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群众的不同利益需求,考虑局部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在满足一方面群众利益时忽视甚至伤害到其他方面群众的利益。正如_所说,“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往往要面对各种不同组织形式的群众,如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民营企业职工、外资企业职工、各种社会组织成员、自由职业者、城乡社区居民、大量社会流动人员,等等。不管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还是解决群众各种现实问题,对于不同组织状态下的群众,工作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对于高度组织化条件下的群众,工作往往更容易做;而对处于分散状态下的群众,工作的难度相对要大得多,因为我们面对的往往是一个个相对独立且有着自己具体要求的个体群众和小众群体。例如,今天的农村和城市社区治理中所遇到的很多实际问题,对做这方面工作的基层干部就是一种新的考验。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我们做群众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因为只有群众能够从思想上认同我们所提出的目标、制定的政策,才能保证这些政策得到更好贯彻,从而确保目标得到更好实现。然而,我们目前处在一种全方位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都会对群众的思想构成直接的影响。在很多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和观念都显现出多样化特点,这无疑会增加引导和组织群众的难度。特别是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发展,给人们接收和传播各种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热点问题认识的多样化。这一点,在我们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中感受会非常明显。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新的实际出发,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和要求:

要建立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_在本次中青班开班式讲话中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中国共产党,是从人民中间产生的党,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本身就是人民的一份子。_曾深情地表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话代表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不论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党员和群众的血肉联系,都是建立在这种感情基础之上的。

2020年4月,_给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工作者回信中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有了这种感情,自然会将人民群众冷暖放在心里,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忧人民群众之所忧。正如_自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_之所以强调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我们有的干部缺乏这种感情。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就有可能出现“把人民群众挂在嘴上而没有放在心上”,“讲的是人民群众,想的是个人私利”的两面人。就像那些以权谋私、完全违背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他们公开场合冠冕堂皇地讲“为人民服务”,但背后干的却是损害人民利益的事。

从客观上来讲,党在执政以后,比起执政以前,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执政就是掌权,执政意味着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里都掌握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权力。这种地位的变化,很容易使干部和群众之间形成距离。如果我们的干部没有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忘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把自己所享受的各种待遇看作自己理所当然的高人一等的权力,摆错了自己的位置,那就必然会脱离群众,甚至走到群众的对立面。所以,保持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就必须先解决好自己的基本立场问题,真心实意把自己当成人民中的一份子,而不是高高在上、优越于人民群众的官僚或特殊人物。位置摆正了,才能真心实意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也才能把我们当成自己人,向我们交心、讲真话,在此基础上,也才能够建立起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有了这种感情,就有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强大内在动力,使为人民谋利益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不需要外在的命令;有了这种感情,就有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坚定信念,在工作中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阻力;有了这种感情,就有了为人民谋利益的各种办法、各种措施,就会想方设法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和困难。

感情是最不能伪装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在真心为他们办事,他们心里像明镜似的。你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自然会拥护你,支持你,团结在你周围。焦裕禄已经去世近60年了,兰考的老百姓还在怀念他;谷文昌已经去世40多年了,老百姓还在祭奠他,就是因为他们与老百姓那种深厚的感情,已经永远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这不是任何技巧性的东西所能得到的。

要认真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_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并一以贯之地躬行调研,以上率下。做好群众工作,也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够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

今天,在新形势下,我们做群众工作,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仍然需要这种放下身段、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的态度和作风。特别是在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新的变化,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新形势下,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很难真正了解各方面群众的真实利益需求。在这点上,最要不得的是凭老经验办事,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一厢情愿地拍脑袋做决定。

社会处在转型过程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拿目前农村的发展来说,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整体战略,但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如何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发展农村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使农民得到实惠,使农村经济社会得到更好发展,就是农村基层干部要处理好的现实问题。现在,各地农村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过程中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具体模式。这中间凡是成功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的,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来定政策、做方案的。而有一些不能从实际出发,照搬照套别人的做法,或只凭主观想象来推进工作的地方,往往留下很多工作的后遗症,不仅地方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农民也不满意。_提出:“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只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反映自己各种利益诉求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_在本次中青班开班式讲话中就特别提到_问题,强调“_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_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一般来讲,群众_,本身就说明我们工作还有做得不到家的地方,有群众不满意的地方。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同志可能会觉得这是在晾家丑,很没有面子。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当作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当作了解群众愿望和诉求的一种重要途径,则会以另一种心态对待这个问题。所以,是不是真心想做好群众工作,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我们是不是真心想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诉求。

现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实现与群众的沟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_曾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我们需要像_所要求的,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使网络在我们了解群众、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和利益诉求,当然并不是要我们把群众的一切需要都包下来,我们共产党的重要任务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领导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而不是要为群众包打天下。充分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是我们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能够充分相信我们,紧紧地围绕在我们周围。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就是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历程。从一个只有50多个人的政党,到成为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党,在党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多次遭受过重大挫折,但我们党始终坚信自己的事业能够最终获得成功。这种信心,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建立在我们党始终坚信“只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一信念基础之上的。正如_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说:“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由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归结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从事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就是广大的劳动群众。所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揭示基础上的科学结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根本理论依据。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本质上是统一的。只有真正相信群众,才能深刻理解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宣传群众的重要性;而只有深入地动员群众、组织和宣传群众,才能真正看到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力量。

相信群众,就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正如_所说,“关键是要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切忌主观臆断、不懂装懂”。我们之所以强调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因为群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只有从群众中来,我们才能够从广大群众中汲取广泛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到群众中去,我们才能使各项决策和部署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我们所要实现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是要靠亿万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目标。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调动出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坚强地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共同奋斗,我们的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从这点上说,贯彻群众路线,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从这样一个高度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发言提纲(精选篇4)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在民生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面因素,坚持共建共享,推动民生工作新提升。各级党委政府既要切实担负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发挥好主导作用,也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勤劳奋斗的内生动力。必须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各级党委政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导力量,要努力做到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发挥群众优势,最大限度地凝聚起社会共识,形成推进伟大事业的磅礴伟力。

坚持实事求是推进

当前,民生工作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条件都在发生变化,过去有饭吃、有学上、有房住是基本需求,现在人民群众有收入稳定提升、优质医疗服务、教育公平、住房改善、优美环境和洁净空气等更多层次的需求。要适应这些新变化,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教育、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工作,必须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坚决杜绝超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给付能力而过度追求规模和档次,避免陷入“福利陷阱”。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制定民生政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提高福利水平。

坚持围绕突出问题

民生工作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补齐民生短板,稳步推进各项民生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优先覆盖基础条件薄弱的城乡社区,优先实施最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尤其要把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摆在最优先的位置,围绕突出民生问题、特殊困难群体、群众最关心的小事,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解民生之忧。在为群众办实事问题上,我们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要力争办好。不能避重就轻,见了困难就绕道走。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即使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坚持问需于民立场

公共服务供给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与群众需求实现有效对接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深入调研群众需求,科学配置和供给公共服务,有的放矢,才能准确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期待。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生连着民心,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牢牢把握民情民意这一关键,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做到体民情、察民意、知民心、解民忧,把民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只有了解了群众最真实的需要,民生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够为群众排忧解难。明朝张居正讲:“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前人议政的这句话,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借鉴。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科学把握民情民意,积极回应民生期待,推动我区各项民生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注重谋划长远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着眼于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紧解决紧迫的民生问题,抓紧落实民生政策,还要注重从长远谋划,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想在前头,规划做在前头,注重持续性满足民生需求,注重民生工作的长期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建立民生改善的长效机制,在推进当前民生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民生工程实施的长远效益,拓宽眼界,高瞻远瞩,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前谋划,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群众办实事要有科学思考和科学论证,不能有短期行为。一件事办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应成为我们为民办实事的座右铭。

坚持抓好贯彻落实

贯彻落实_,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因人因户精准施策,优化带贫减贫机制,深化扶贫协作,完善制度设计,多措并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必须统筹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必须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必须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必须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必须进一步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生工作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好事,也是关系改革发展的大事。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民生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这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体现,更是坚决贯彻落实_。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必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个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切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好地带领全区各族群众一起“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发言提纲(精选篇5)

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访民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服务重点项目、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群众就业、服务民生等方面,摸清底子,定制实事办理清单。

真抓实干,唯有“实”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实事”办理清单是一个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承诺,打不得折扣、掺不得水分,容不得含糊其辞、文过饰非。

党员干部要深入细致的制定实事办理清单,要把口说的转变为实干,只有沉下去,俯下身子到群众中间去,才能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情况,了解到他们面临的真实问题,更能以实际的行动树立干部在群众心里的良好形象,做一个为民务实的好干部,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任何一项工作,一具体就生动,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有效。把笼统的要求细化,把面上工作具体化,列出清单,一项一项地照着干,往往不会漏项,保证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反,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少明确的目标,没有细化的指标,没有具体的项目,到头来力没少出,也不会有太大成效。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民心工程”,落实不到位理应反思,包括决策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合理等,都应回头看,以便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倘若确属受制于客观条件,也应及时告知公众,妥善制定后续方案,争取百姓理解与支持。说到尽量做到,方能取信于民。

实事办理清单,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责任清单,面对轰轰烈烈的_学习教育,我们一定要实践好“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牢记党的宗旨,才能不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向深入,在为民办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