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卫生公益劳动课程实践报告精选3篇

打扫卫生公益劳动课程实践报告(通用3篇)

打扫卫生公益劳动课程实践报告 篇1

近日,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恩施州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文件有关情况如下:

一、制定背景

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对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审美人文素养、劳动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要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xx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就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出台相关文件。为适应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全面加强全州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州人民政府同意,州教育局组建工作专班,于20xx年1月下旬启动文件起草工作。其间,全面梳理政策文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吸取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本《方案》,经州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xx年6月9日正式印发。

二、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针对现阶段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师资不够、场地不足、评价不硬等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力争在课堂教学、特色培育、教师队伍、条件改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举措,实现工作有突破、举措有创新。到20xx年,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场地器材、活动开展、评价机制等短板逐步补齐,学生身心素质、艺术修养、劳动精神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三、主要措施

《方案》主要从深化教学改革、培育特色品牌、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评价机制、加强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九条具体措施:

一是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加强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关键,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展)、实践活动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开设上,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体美劳课程课时。在此基础上,拓宽课程领域,丰富课程内容。中小学每周开设1节球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在课后服务中科学、合理安排艺术活动,每学期安排不少于3天的'春假(或秋假)用于开展劳动教育。

在教学改革上,体育坚持“健康知识+基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美育坚持“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劳动教育坚持“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的协同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上,提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要注重中小幼课程相衔接,明确各个学段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在实践活动上,强调全员覆盖、人人参与,建立州、县、校三级体育竞赛、艺术展演和劳动竞赛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提质,激发教与学的活力,推动学生唱起来、跳起来、动起来、练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是培育特色品牌。彰显我州“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充分挖掘蕴含其中的体美劳教育素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将高脚竞速、蹴球、板鞋、跷旱船等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纳入体育教学内容,将民族健身操、摆手舞等民族舞蹈融入大课间活动,推进民族音乐、戏曲和民族民间手工技艺进艺术课堂,开发硒茶制作、道地药材种植、特种栽培养殖、文旅服务等特色劳动课程,促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机融合。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培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实施体育、艺术人才“3631”培养工程,以民族体育、艺术项目为重点,每个县市重点建设体育、艺术项目各3个,每个项目至少布局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制定体育、艺术特长生和后备人才升学保障政策,扩大普通高中体育、艺术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范围,建立体艺人才“一条龙”培养体系。立足“大生态、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建设体美劳综合实践基地,丰富研学实践教学。

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重要办学条件。在加强师资建设方面,通过“退一补一”、培训转岗、支教走教、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补齐体美劳师资短板。针对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师激励机制不够的问题,将其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后服务、课外活动、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等计入工作量,推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师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在改善场地器材配备方面,按照课程实施需要改善场地设施建设,提出新建学校一次性达标,老城区学校通过改扩建达标,农村小规模学校达到保基本要求,将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场地器材建设纳入教育“十四五”项目建设予以保障。在统筹利用社会公共资源方面,提出深化体教融合,建立平台共建、赛事共办、资源共享、师资共培、人才共育机制。推动体育、艺术场馆和非遗基地、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国有企业等社会公共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

四是完善评价机制。针对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评价不硬的问题,提出将课程开设、活动开展、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实践基地建设等情况纳入县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重要内容,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素质测评合格率、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纪依法予以问责。在学生评价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体育、美育中考内容研究,完善考试形式和计分办法。从20xx年秋季入学初一年级学生开始,中考体育分值逐步提高到中考总分的10%以上。优化“体育高考生”教学训练方式,适应“基础素质测试”+“专项技能测试”的高考体育专业测试改革。

五是加强组织保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加强组织保障是确保《方案》落地见效的根本。在组织领导方面,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州教育局牵头,文旅、发改、财政、人社、卫健、民政等多部门参与的学校体美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和重点问题突破。在属地责任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县市要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三年(20xx年至20xx年)行动计划,加强总体谋划、系统推进。在经费保障方面,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彩票公益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州、县(市)每年提取一定比例的本级留存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打扫卫生公益劳动课程实践报告 篇2

一、活动的体会

在切身的体会这份劳动之前我就已经意料到这会是一场辛苦的经历。为此,在准备方面,除了最基本的劳动卫生工具,我还给自己准备了一些水和面包等便携食品补充体力。大在真正的去体会这份辛苦的时候,我才感受到自己想的太过简单了!在预计的工作量还没到达一半的时候,我几乎全身都已经被自己的汗水浸湿了!浑身上下都累的不行,连抬手都感到是非常辛苦的事情!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能让我短短时间里就累成了这样呢?原因就在于那些恼人的“城市垃圾”!虽说在小区和人行道上几乎都已经被辛勤的环卫工人们打扫干净。但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却容易潜藏垃圾!而且一路走来,我也发现了有很多随意乱丢垃圾的现象!这是让我最感到气愤的!明明在附近的不远处就有垃圾桶,但一些不文明的人,却以自己不方便的理由随手抛弃垃圾!如果是一些空瓶之类的还好处理,但如果是塑料袋甚至是碎纸片这样又轻又小的垃圾,不仅不好打扫,甚至还会随风“起飞”,让人再追不上去,但也不知道究竟会在什么时候,落在哪块刚刚打扫干净的地上!这真的让人很生气!

其次,在我们的社区里,还有很多的小广告,专门贴在一些电线杆和水泥上,不仅看着像一块块补丁似的破坏了城市的美观,还非常的难以清理!因为没带专用工具,我花费了好大的劲才清理干净一张小广告!

二、劳动心得

经历了这次的劳动,我深刻感受到了打扫的不容易。仅仅是一小块地方都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每天环卫工人们还要走那么远的路,扫那么多的地,这究竟有多么的辛苦啊!而起且每天这么大块的区域需要清扫,如果在我们刚刚清扫过的地方又有人在后来破坏,这不仅增加了体力上的劳累,对打扫的热情也同样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但在这次的体会之后,我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并主动去推广文明习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让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打扫卫生公益劳动课程实践报告 篇3

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课程现代化。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是课程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依据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教改实际,对“课程建设与改革”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并着重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这一课题,以“快乐周末活动课”为阵地,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快乐的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应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

2、回归生活世界。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当学生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学习才是有效的,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才是最感兴趣的。

3、立足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创新。

5、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

二、“快乐的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

我校的“快乐的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校“小主人教育”绽放的一朵奇葩,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我校“小主人教育”第三轮课题的研究内容之一,它是我校全员参与的校本特色课程之一,我们所用的教材是由学校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并曾试用过的校本教材,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又是活动课程的实施者。在使用过程中,全校教师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选择性——活动应因班而宜,根据班级学生特点,能对活动内容做出选择;

自主性——要求活动的计划设计、过程操作、成果总结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系列性——围绕1~2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三、“快乐的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具体做法

“活动的生命在于质量”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年级组的集体智慧,有的年级组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轮流执教,有的年级组老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执教。

上半年,各年级组都开展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特色活动:二年级的“蚕豆宝宝丰收了”活动,学生们经历了两学期的活动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爱心、责任心的教育,还使学生深深懂得:只有用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的道理,“收获节”活动鼓舞人心,很多家长都自愿来参加,“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给予了及时的报道,体验性的集体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年级的“领养小树”与“我爱绿色校园”活动,五年级的“闲置是浪费,捐赠交换好”活动,六年级的“环保智力竞赛活动”,全校的“健康家庭评比”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健康知识,还改善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为我校的环境健康教育增辉添色。

一、四、五、六年级的“十月军校”活动,使学生经受了各种考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加强了团结,严肃了纪律,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本学期,虽然我校接受检查验收的工作很多,但是老师们还是顶着繁重的,坚持上足、上好“快乐的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年级开展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动手做”活动:如组装陀螺、展示陀螺设计方案、进行陀螺大赛;制作可变速转盘,尝试用多种方法启动旋转等,还开展了“我是小小建筑师”、“大眼睛看世界”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综合活动。二年级开展了“美丽的叶贴画”、“捏出七彩世界”、“有趣的七巧板”、“智力大冲浪”、“play and learn”等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三年级开展了“护蛋行动”,在从早晨到下午的护蛋过程中,体会到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使学生和父母之间的亲情得到满足和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达尔文说过“最重要的知识就是那些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培养孩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四年级重点开展了“学写调查报告的系列活动”第一次活动,教师选择了几篇同龄孩子写的调查报告给孩子们阅读,使他们初步了解了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大致结构,并向他们介绍调查报告是生活中的一种科学地研究问题的方法。第二次活动,重点向孩子们介绍选题的方法和表述,帮助孩子整理他们想要了解和分析的问题所在;第三次活动,教孩子设计一份围绕选题的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的调查问卷,并讲解了统计的方法;之后,整理孩子调查问卷。在近一个月的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体现出了高涨的热情、兴趣。他们围绕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选题,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教师带领孩子们仿照例文整理自己的调查结果,写一篇调查报告。由于孩子年龄小,教师提出的要求并不高:“数据统计清楚、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有一点建议”即可。但是,孩子的热情和能力是出乎想象的:他们对当前许多教育的热点问题都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如“小学生的书包究竟有多重?”“小学生睡眠情况如何”“小学生周末上兴趣班情况的调查”“小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调查”等等。孩子们在自己的思考中,并非我们想象的总是为自己说话,而是更多地进行理性分析,有的甚至将一个问题放在不同的学校进行调查,分析区别及产生的原因;有的孩子在对自己的调查报告的反思中写道:“由于我的调查局限在南京几所名校,学生的素质都比较好,家庭条件也比较好,所以可能结果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次学习让孩子学会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让他们更加关注生活。

四(4)班还在全校展示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蔬菜——我们的朋友”。课前学生自由分组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课上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展示成果,第一小组“小小美食家”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菜谱及我校食堂的营养午餐的搭配;第二小组“小小营养师”们用快板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蔬菜的营养、美容等功能并介绍了蔬菜中的“王子”和“王后”;第三小组“小小工艺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蔬菜雕刻作品,并进行了蔬菜服饰的表演;第四小组“小小农艺师”用录像介绍了无土栽培的方法,并现场演示了无土栽培法。课上,同学们兴趣很浓,课后还要设计一种营养丰富、功能多样的未来的蔬菜。

五年级的149名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参加了中国科协—英特尔电脑创新思维项目训练,这一课程的目标并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而是要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青少年信息技术素养,即“为了在知识社会中健康成长,要会使用数字技术、通信工具和网络来获取信息、管理信息、整合信息、评价和创造信息”。同学们在每次两个小时的课堂上学得愉快、学得自主,每两人一小组共完成了20个单项活动作品,最后分小组又完成了综合项目作品的制作。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展示了10个项目的成果,效果很好,并向英特尔总部选送了一个最佳项目——“推广垃圾分类回收的调查研究” 。

五(4)班同学还进行了影响作业质量的调查与分析,并找到了提高作业质量的对策。

(1)学生对连续三天同样数量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

调查项目课 堂 作 业家 庭 作 业

按时完成96%80%

作业正确80%50%

字迹工整90%78%

明显看出:孩子课堂作业做得好,家庭作业不够认真。

(2)学生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

① 没有读清题目要求,看题囫囵吞枣,一口气读完就做,不是多字就是少字,导致思路出错。

② 做题时“抄错题目中的数据”“忘记积的小数点”“计算顺序错误”造成计算失误。

③ 计算数据较大的题不善于笔算而用口算导致错误。

④ 回答应用题答语语句不完整或乱回答。

⑤ 漏掉题目中的某一个问题不解答。

⑥ 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粗心严重

(3)对学生作业时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学生主观因素 : 不喜欢做机械的计算题,怕老师作业布置多了耽误下课玩的时间,赶紧完成作业交科代表就可放心玩。“无”时间检查;开始认真完成,看见其余同学做完去玩后心情激动,于是加快节奏完成任务,根本忘记了书写美观和检查等要求;喜欢做稍微简单的作业 ;喜欢先玩后做作业,或边玩边做作业,有时想玩忘记了作业,如果难度大了更不想做;不喜欢检查作业,做不到的不愿主动问老师,以免耽误玩的时间,日积月累,无从下手;做作业有压力,怕出错而反而出错,

家庭因素:学生做完作业,家长草草检查一下或不检查,便过关,导致孩子糊作业,常用计算器做作业,计算能力不断下降,惰性严重。

(4)具体措施

①力求精讲:留较多时间让孩子练习,把课堂作业放在课内完成,家庭作业少而精,每天不超过四十分钟。

②找家长交流:特别是单生家庭的家长是交流的重点,向他们转达孩子的心声,甚至让部分家长亲自阅读孩子的答卷。同时,教给家长指导孩子作业的方法。

③ 独具匠心,让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作业,提高了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和作业质量。

④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⑤家庭作业则建立“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登记表”,由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和填写,老师抽查,对不过关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5) 取得的成绩

1、 70%以上学生基本养成了自觉预习的习惯,30%的孩子预习质量比较高,通过预习,孩子们上课的听课习惯有所好转,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疑惑,孩子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2、 学困生课堂上善于举手发言,一部分孩子敢于主动参与课中讨论。

3、 学生作业卷面有了新面貌,没有不做作业的现象。

4、 学生善于自觉甚至超前完成作业,不懂好问,问题意识大大增强,而且作业的准确率提高到92%和87%左右,

5、 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养成自觉解决问题的习惯。

6、 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力也在不断提高,学生在自主归纳整理单元知识作业时,全面、有序、仔细、有创意。

六年级同学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开展了“走进爱因斯坦”“金字塔揭秘” 等活动,临近新年,六年级还开展了“小主人教育系列特色活动”,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辛勤培养自己六年的母校做出了汇报,同时也是一份别出心裁的新年贺礼。第一次活动由六(1)班的余典同学展示了她近二十余幅书法作品。活动中,xx同学畅谈了她苦练书法的心得与感悟,戚校长也作了发言,表示学校会将此项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为学生提供亮相的机会,发展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展示活动中树立信心,品尝成功,体验快乐。

四. “快乐的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是特殊认识和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操作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提供各种外现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亲身体验、尝试实验,不论是侧重观察、测量、记录、收集、整理、讨论、比较、分类、分析、撰写报告或动手制作模型的科学研究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实践等社会性活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做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实行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还有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活动三者的结合,通过这些独立活动在与他人的互动交往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往往需要集中使用时间。因此,我们将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小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规定的前提下,整合活动课与队会、班会课,利用星期五的下午,形成“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国家课程计划中“基础学科、基本内容”的系统教学,又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体现了课程管理中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同时,调动各方面力量,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

1、组织管理

综合实践课程涉及各门学科,牵涉到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各学科教师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还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因此,我们首先建立了一个由校长、教科室、教导处、大队部等主要负责人、教研组长、实验教师、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的领导组,组织、安排、指导全校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工作,做到统一领导、分层管理。

2、目标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我们依据校本课程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进行管理,保证研究的过程规范、科学。要求所有的教师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学年研究成果目标,引导教师自我加压、自我激励、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3、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包括运作过程的管理和资料的管理。在运作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年级组、各班级开学初就制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计划,年级组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全校学期末进行一次大的交流。每位教师一学期要集一套研究资料,(含学年计划、综合实践课的方案、研究记录、听课评课的情况、活动成果、音像图片等)

4、师资管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综合课程实施的关键。如果只有一个较好的课程改革设想和综合课程运行框架,而没有一个掌握课程理论和热心于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综合课程建设,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我们将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将好的经验即时推广;组织教师到外校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开阔眼界;聘请专家来校做辅导讲座,具体指导研究工作。(2)加强研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到综合课程领导小组,由学校组织教师集体研究、群策群力、妥善解决。(3)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注重激励性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各尽其才,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五、今后思考与发展方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校本课程之一,老师们也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这一课程也得到了家长的称赞和社会的好评,体现了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智慧,师生收益很大。因此,我们仍将积极深入研究并实施这一特色课程,鼓励探究式学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倡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等,针对“培养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这一关键点,研究并形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标准,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