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见习个人报告

在当下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教育见习个人报告5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教育见习个人报告内容【篇1】

一、 见习时间:

二、 见习地点:金华二中、金华四中、金华六中

三、 见习过程与感受:

这个学期,我们去了三个学校见习,分别是金华二中、金华四中、金华六中。由于时间安排有限,我们的见习内容主要是听课,见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观摩教师的上课方法和技巧。这三次见习虽然都只听了一堂课,但是却让我获益匪浅。

(一)金华二中

第一次去了金华二中。这是一所重点中学,学生也都是佼佼者。这次上课的内容是比较分数的幂的大小。坐在下面听老师上课,我觉得好像回到了中学时代。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极其丰富的教师。虽然上课的气氛并不像小学一样活跃,但是每一个同学都非常投入的在听课,他们非常积极的去汲取知识。老师显示让学生比较了三个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比较。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高手如云的地方,老师上课也比较轻松,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让大多数同学很快的理解,难度也可以适当加深。学生用了好几种方法比较大小,比如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等等。这次见习,让我懂得了面对佼佼者该如何授课。

(二)金华四中

第为次去的是金华四中,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上课的内容则是八年级的“位置的确定”。初中生上课聚精会神,大家都在努力的听课,每当老师提问的时举起的手像森林一样。很久没有见到学生这么配合老师了,我的心里有一些欣慰。而作为小学老师和初中低年级的老师,我觉得和高中老师相差特别大,老师对学生更有耐心,也有更多的鼓励和互动。对我们来说很简单的问题也会慢慢地教给学生。

而老师上课的顺序是先放一个马航的视频,关于寻找飞机。之后让学上掌握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用生活中的车票、电影票等引入。然后还让学生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坐标”。后来又问了一些同学问题,然后立马让同桌判断正误。这种对教学的评价是比较好的。另外我发现一点,这个老师并没有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很多学生都想回答问题,但是老师却好几次叫同一个同学,我觉得这一点有待改进。最后让学生自主做练习的时候,老师居然放了音乐。这一点有人向老师提出了建议,老师也很虚心接受自己的失误。在做数学练习的时候,音乐会影响大脑的思考,甚至将已经想好的思路打断。

(三)金华六中

这次听课我做的位置比较前面,离上课老师只有一步之遥,这样看老师上课也比较直观和仔细。金华六中是一所普通高中,所以学生们基础也不是非常的扎实。上课的内容是判断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这是高中圆锥曲线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人手一份讲义,我也略微观摩了一下。内容有一些简单,难度类似于高中会考,非常的基础。老师先是回顾了直线与圆、椭圆、双曲线的位置关系。从已学的知识入手,再引入新知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转化为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焦点个数。引入非常贴切,后面的内容也是引入新知识后做习题巩

固。这次见习,让我感觉压力很大。毕竟以后教书更多的可能是面临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更需要老师充满信心去迎接挑战。听课的时候有些无奈甚至有一些负面情绪但是以后自己当了老师一定要沉着冷静。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一定会有巨大的飞跃。

四、 见习总结: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当初选择了走这一条路就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培养更多的国家栋梁去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对师范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要求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还有教师教育技能去迎接挑战。

教育见习个人报告内容【篇2】

学 院: 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124班

姓 名: 陈浩杰 学 号: 12170430 完成时间: 20__年 5 月 20 日

教育见习报告

一、见习目的

教育见习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初步接触教学实际,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获得本专业教师教学初步的实际知识,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课程的教学作好准备;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初步训练学生从事本专业课堂教学工作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师德,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见习概况

这次见习是在金华六中和金华二中进行,见习形式为公开课,分别为上新课和复习课。主要观摩教师在讲解一个知识点时,是怎样引入知识点的,知识点和例题是怎样相互结合来让学生明白所学内容并加深印象的,深入高中数学课堂,直接感受数学教学过程,并在课后与老师交流以学得更多的经验。

(一)见习内容

两节公开课分别为金华六中的《余弦定理》以及金华二中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在课上观察和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

(二)见习过程

1、金华六中的《余弦定理》

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了4个问题:什么叫解三角形,什么是正弦定理,三角函数定义,两点间距离公式。由前两个问题,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并且引出余弦定理的研究方向,由后两个问题,导出余弦定理,并且讲解了余弦定理的应用。在整堂课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十分多,老师负责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推导出余弦定理,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对于余弦定理的理解更深,并且在后半段利用几个例题,培养学生对余弦定理的运用方法。

2、金华二中的《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

老师首先复习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以及作差法的方法,引出这节课的内容,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然后又复习了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导数的运算法则、单调函数的图像特征以及曲线切线的斜率是函数的导数的一些基本知识。根据不同的例题,教学生如何运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在见习过程中,认真观察,观察老师的言行举止、神情体态以及学生的反应和上课状态;仔细记录,记录老师上课的过程以及方法,对于知识重难点的分析和解释,对于学生反应所做的调整,以及对于整堂课的时间和内容的把握;整理反思,反思老师在整节课上的优缺点,并且对应自己平时模拟上课时的状态,取其精华。

三、见习体会

(一)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我们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的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都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配合完美,老师通过用眼神和动作对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进行鼓励和引导,也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教学心情和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例如在《余弦定理》这门课中,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推导出公式,在这个过程,老师经常与学生互动,通过问答以及请学生上台推导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教师学会与学生在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握。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握不仅仅表现在对于课堂时间上,也表现在老师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分配上。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不只是自己在说,更需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这个就是需要老师对课堂时间的分配的把握,一节课45分钟,多少时间是老师在说,多少时间是学生在想在说,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调整,这就要求老师对于班级同学的一个比较深的了解。而对于在每节课中教给学生多少知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虽然在给定的教师工作计划中,有规定每个知识点的课时,但是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也要适当变化,在不耽误总的工作进度的前提下,对于某些知识点的分配要做不同的调整。

(三)上课方式的创新。比较《余弦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这两节课,我更喜欢前者,因为前者是在与学生共同讨论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而后者除了上课前一小半段的知识回顾以及新知识的讲解,其他时间都是在做各种类型的题目,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可能两者都差不多,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却是前者更好。因此我觉得,在数学教育中,虽然不能缺少一些枯燥乏味的题目,但是也可以加入更新鲜更好玩的教学方法和更加贴近生活的例子,并且对于知识的传授,不能一味地停留在做题目上,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引领学生,陪伴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四、问题与思索

五、结束语

课程教授的目的在于传授启发,一堂优质的课堂应该兼顾传授知识和启发思想两项职能。简单来说,从学生角度讲就是有所知、有所悟,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吸收很多知识的精华。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一堂优质课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条理清晰、旁征博引的讲述、良好的沟通等等,并且老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适当掌控好课堂时间与内容,对知识的传授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课堂质量。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想学和会学,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要把知识变成学生的双手,能灵活运用,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育见习个人报告内容【篇3】

我被分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小说的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从中去领会故事的情节,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也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施教。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教育见习个人报告内容【篇4】

内容摘要:为期4次的见习结束了,这些在54中学听课的日子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荣耀,同时也体会到作为一个园丁的辛劳,发现一些即将毕业的前辈们的不足处,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弱势,做好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除了精通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懂得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有较好的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教学艺术。同时要求教师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关键字: 教育见习 教师学生 化学 酸 碱 盐

为期4次的见习结束了,这些在54中学听课的日子让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荣耀,同时也体会到作为一个园丁的辛劳,发现一些即将毕业的前辈们的不足处,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弱势,做好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除了精通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懂得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有较好的沟通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教学艺术。同时要求教师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下面就是我对此次见习过程的对比分析:

1_年10月15日 哈尔滨第54中学 初四·二班 授课人:王涛老师 常见的酸和碱。

课程安排:

一、现场默写10个化学式(5~10分钟)在书写过程中提醒大家注意化合价,收回纸条现场更正。

分析:

1、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多次的刺激能减少遗忘率,由于中学生自主能力差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会把学过的知识及时巩固。所以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化学式用纸条默写的形式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2、在书写中教师走下讲台观看大家的书写情况有利于抓住重难点在公布答案时有选择的解释一下。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

3、收条后及时把答案公布。只一点又是一项对写错的学生的重复记忆。并且对全对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带动了这节课的活跃气氛。

二、以提问形式回忆酸碱盐的定义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酸碱盐。(5分钟)

分 析:

1、加强酸碱盐的理解,由举例一方面是对酸碱盐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增加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化学——无处不在。

2、引入正题。

三、

(1)讲述酸碱指示剂

由提问和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回忆过去曾讲述的水、二氧化碳成酸的实验引入鉴别酸的指示剂——紫色石蕊试剂。在此讲述了发现者——波义耳。

分析:由回忆的要点都是考试常考的。没有考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教育的表现。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即考试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也在逐渐将少至最低程度,所以说考试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如何提高素质呢,就需要教师能传人以知识的时候用发现者的闪光点来教育大家多观察、多思考。在此也许大家对波义耳不是很了解但又可提出牛顿来告诉大家要用心观察探索自然。因为牛顿和波义耳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自然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执着,奇迹就在身边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2)由学生读52页有关硝酸铵的内容。由汽车气囊间接介绍了硝酸铵的现实作用,并让学生主动闻气味。

分 析:

1、用实实在在的事物让大家领会它的物理性质,不但加深了记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本节课逐渐进入了高潮。

2、学习化学的良好的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友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逐渐使好奇心发展成兴趣。

教育见习个人报告内容【篇5】

7月22日早上,我们__级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巴蜀小学,开始我们师范学习生涯中的第一次见习活动,小学教育见习报告。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开始了见习课堂教学。第一堂课是二年级的识字教学课。孩子们安静有序地入场,然后开始唱歌活跃气氛,我又一次感动了,被这些天真可爱的童心所感动。他们有统一整齐的好习惯,坐立时要说“1、2、3,请坐端”,起立是时说“站如松”,坐下说“坐如钟”,这仅仅是课堂的前奏,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教学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着手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读书习惯、阅读习惯等等,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一堂课讲的是《画风》,老师以问“风吹在脸上是什么感觉?”导入,让学生说出风给自己的感觉,体现出他们的主体性,有利于让学生快速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来。教学重点的识字环节,老师采用了很多生动的教学方法,重点讲解三个姓氏和几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多次请同学读出生字并及时纠正,利用从百家姓中查找的方法加深记忆,用填字的方法教多音字,用偏旁归类的方法来识字以及用开火车的方法来加深印象,每一个环节都相当出色,学生参与度很高,课堂活跃,教学效果好。除了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外,老师的语言表达是这一堂课的一个亮点,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和积极暗示都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请你来读!”“读得准,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我要听到你的声音”等等,这样亲切的暗示让学生感到自豪,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体现出生命环境观中的按需服务、学生中心,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生命性,达到教学的互动性、体验性原则。

第二堂课是六年级的课,《凡卡》。从课堂一开始,老师就开始用他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染我们,一步一步地把我们引到凡卡身边,感受到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和与爷爷相处时的快乐。在教学中,老师巧妙的过渡和提问让这堂课缓缓进入高潮,悲哀的音乐响起,学生齐声朗读课文,仿佛自己就是凡卡,正在挨打、挨饿、挨冻,然后回想起在乡村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与现在的痛苦形成对比,凡卡梦中的甜蜜希望又暗示着他悲惨的生活还将继续。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这位老师投入地、声情并茂的“表演”,达到了使大家与凡卡同苦、与凡卡同乐的教学效果。一个好老师必定是一个好的演员,能够深入到课文中去,体味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并把它传达给学生,要让学生有所感染就必须表演好。这种感情的把握也源于教师对课文的正确把握,教学过程的精心安排是这堂课层层深入的前提条件。体现出生命环境观中的过程性,包括体验性、互动性、建构性原则。

第三部分:听取名师教诲,总结见习成效。

这精彩的两堂课眨眼而过,但这两堂课给我的启示却是深刻的、久远的。课后的问答环节,两位老师一一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另外几位名师也不吝赐教,以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以身言教,告诉我们师范生目前最应该着手提高自己哪些方面的素质,对于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哪些方面的能力。经过这短短的一上午的见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到语文教育的独特魅力和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应该体现出哪些生命环境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