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整理的部队安全大讨论发言稿【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20-01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作为公路工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按期完工和确保工程质量是完成工程项目创造效益的重要保障。在公路施工项目中施工安全不容忽视,由于施工安全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年来由于在公路施工中保护措施不当、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造成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且在施工中存在领导在安全问题上没能引起重视,血的教训时刻提醒着各施工人员,在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中要加强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在施工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公路施工在安全顺畅的状态下顺利竣工。
1、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1安全意识差
部分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不按照施工要求施工,如部分施工队不按照要求编修施工方案,同时没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冒险蛮干。部分施工队没有仔细研究施工图,就开始施工,在施工现场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工程安全质量。
1.2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在部分公路工程中大多数企业为了中标放低价格,然后为了获取利润将工程转包给资质较低甚至不具备资质的施工队,施工队为了经济利益实行一切从简原则,使得现场施工安全措施不到位。有些施工企业编写施工指导只用于投标并没有用于实际施工中。因此在公路工程中由于安全管理漏洞的存在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1.3技术较低造成
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术的低下对公路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施工企业聘请毕业生工作,由于毕业生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熟悉度较低,无法全面的预知施工安全事故,不能很好的辩别施工危险源,因而在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意义
2.1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针对公路工程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施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2促进公路工程的和谐发展
加强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建立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工程可能发生危险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有利于为以后的公路工程提供危险因素分析和安全管理参考,从而提高公路工程的投资效益。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公路工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
3.安全管理措施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需要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建立管理制度,如要求施工企业加强日常巡检,按照施工操作要求进行安全操作。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施工安全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根据施工人员责任的大小以及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对有技术要求的岗位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才能上岗或经过培训且合格以后才能进行相关操作,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2)根据施工危险源的级别要求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活动,并做好每日检查记录,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3)施工企业应该针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事故建立应急预警方案。根据承包工程的规模、施工环境、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具有指导性的应急方案,提高安全管理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变能力,尽可能的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3.2重视施工环境安全管理
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完善施工现场和环境和安全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施工现场布置要求紧凑,场内交通便利,减少临时设备的搭建,满足工程施工防火、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合理划分施工现场的功能,依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划分作业、材料堆放、办公和生活区等,这些区域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如办公和生活区应该离建筑物坠落处的半径之外,并应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树立警告牌,避免闲人进入危险区。
3.3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在公路工程的现场施工中是由人来进行各项操作的,因此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的教育,帮助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施工意识,远离危险源。对技术要求的岗位必须选用技术合格、安全意识强的施工人员从事该岗位的工作,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施工进度与安全生产的和谐共处,减少因为抢工期造成的安全事故。
3.4做好施工设备管理工作
做好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效果。首先机电设备的安放要遵从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其次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前要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设备带故障运行。再次如起重机械类的操作设备必须配备指挥人员进行操作,减少砸伤事故的发生。最后做好施工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结合定期检查,提高施工设备的安全性。
4.结束语
总之,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既是工程顺利进行的主观需要,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树立安全施工意识,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转基因 食品安全 食品检测
转基因技术作为继工业革命、计算机与电力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带给了我们巨大的震撼,其研究成果也逐渐步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领域,食品的概念也由原先的农业食品、工业食品发展到现在的转基因食品,随之也引发了各国际组织、各级政法、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各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应法律法规对转基因食品实行强制标识,为此本文将在简述转基因食品概念的基础上,详细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和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和手段。
1 转基因食品的概述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由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含有外源基因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其衍生物生产的产品,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就已经开始了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并于1983年诞生了全球第一个转基因农作物—马铃薯,目前全世界的转基因植物田间实验涉及6000多种,已经商品化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有棉花、油菜、玉米、大豆等,小面积种植的有木瓜、西葫芦、甜椒、马铃薯、西红柿等,总种植面积也已达到7560km2[1]。
2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新基因的加入,转基因食品是否无意中对消费者造成安全威胁; (2)由于新基因的加入,转基因作物的生存竞争性是否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3)由于新基因的加入,转基因作物中的新基因能否给食物链其它环节造成无意的不良后果。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是否食用安全,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支持转基因食品的观点:美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3年提出了实质等同原则,并依据此原则对转基因食品中存在的毒素性物质、营养要素、过敏源等问题进行了相应讨论,得出由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食品其本身的安全性并不比传统食品低。另外,我国学者邱仁宗也在其著作中写道:“转基因食品从产生到今天,还没有发现能够精确证明其有害的任何证据,实践是最好的论证”[2]。
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观点:纽约城市大学生物学家Commoner认为,转基因食品就像一次巨大而不受控制的实验,其结果存在不可预见性;康奈尔大学昆虫学家Losey发表文章称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危害;英格兰学者Pusztail在其文章中称道转基因食品对环境和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我国那中元教授和侯美婉教授也认为转基因技术本身并不完善,转基因食品还是存在一定风险[3]。
3 目前常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和手段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商品化以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的加剧,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体系,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作为该安全评价体系的第一步,对转基因食品的准确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按照原理可以分为针对外源蛋白质和针对外源DNA的两种鉴定方法。
3.1 外源蛋白质的测定
外源蛋白质的测定主要是采用免疫学检测法从蛋白质水平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免疫学检测法是通过抗原抗体特异反应来检测具有抗原性蛋白质类表达产物的存在,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试纸条法、Western杂交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试纸条法:将特异的抗体交联到有颜色的物质上及试纸条上,待特异抗原与纸上抗体相结合后,再和带有颜色的抗体进行反应,形成带有颜色的三明治机构,若不存在抗原的话就没有颜色。该方法是在最近15年才发展起来的,操作简单[4]。
Western杂交法:将印迹、蛋白质电泳、免疫测定融为一体的检测方法,关键技术在于抗体的制备,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从植物细胞总蛋白中检测出50ng的特异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原理及过程与Western杂交法类似,采用酶标记,建立固-液抗原抗体反应体系,采用酶反应来检测抗原抗体的结合。
3.2 外源DNA的测定
外源DNA的测定主要通过对转入的外源基因进行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然后进行荧光或者紫外检测。PCR技术作为一种能在体外由引物介导的DNA聚合酶催化的聚合反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序列的大量复制,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定性PCR和定量PCR。
定性PCR:转基因食品重组DNA的基本结构包括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可先用转基因食品最常用的转录启动子CaMV35S、抗生素抗性基因、转录终止子NOS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最后针对检测成果为阳性者再检测。
定量PCR:PCR反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实验技术的要求较高,定量PCR的原理是用人工设计的竞争模板以不同的稀释度与标本共同扩增,依据竞争模板的稀释度做出标准曲线,进而判断标本中待测核酸的量。
4 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上述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通常一个检测反应只能检测到一个外源蛋白或外源基因,未来的发展趋势寻求高通量、高灵敏度、低消耗、适用面广的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就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娜。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与发展[J].食品科技,2004(1):1-4.
[2]周萍萍。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的现况与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254-257.
关键词:《民航安全心理学》;人为差错;课程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48-02
一、引言
航空运行系统本身具有层次复杂、技术密集的特点,飞行运行环境瞬息万变,“人”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国内外航空事故统计表明,“人”的因素一直是引发航空事故与不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占事故致因的80%以上[1,2]。“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因素是人为因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航空从业人员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与安全绩效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特征和活动的一门科学[3,4]。由定义可见,“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应用对于改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至关重要。正是由于操作者的心理对于航空运行安全的重要性,国内外大部分航空类院校开设了航空安全相关心理学课程。典型的航空安全相关心理学课程包括《航空中的人为因素》、《航空安全心理学》和《飞行人因与机组资源管理》等。然而,作为中国航空人才的摇篮,在中国航空大学(简称中航大)本科生的教育中,除了安全工程专业外的其他各专业,都尚未开设具有航空特色的安全心理学课程。
因此,本文以《航空安全心理学》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该课程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应用心理学的特点,讨论建设该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和评价方法。
二、《航空安全心理学》内涵
按照心理学研究的层次差异,研究者采用不同的视角,可以将心理学学科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分支和领域,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从基础和应用两个角度进行划分。应用心理学关注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显然,《航空安全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领域的分支。《航空安全心理学》又有别于一般的应用心理学范畴,一方面,其强调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解决航空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其又涉及到航空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因此,《航空安全心理学》的内涵是研究航空这一行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各关键岗位中的“人”造成意外事故、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并从心理的角度提出预防措施。航空生产运行过程围绕飞机展开,根据飞机的生命周期进行。航空业的生产过程涉及飞机设计、制造、流通、使用、维修、报废等多个环节,其中涉及到的影响航空安全运行的关键岗位包括飞机设计制造、飞机驾驶、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地面服务和飞机维修等,每个关键岗位中的“人”都和安全紧密相关,“人”的心理既是整个航空运行系统中应变能力最强、最灵活的因素,也是最不稳定、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最难以标准化的因素[5]。可以说,“人”的心理因素貫穿于飞机的全寿命周期,由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航空事故和事件屡见不鲜,特别是飞行机组因素占到事故致因的60%左右[6]。
三、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航空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对关键岗位中“人”的心理规律进行学习与研究,只有对飞行、管制、机务、乘务等特殊工作群体的感知、注意、信息处理、判断决策有清晰、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提升准航空从业者的自我心理意识,从而培养出航空合格的从业者,以便在日后的日常工作中防患于未然。开设该课程有以下两方面的现实必要性:(1)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中航大学生毕业之后,80%进入航空业工作,成为飞行机组人员、空管人员、机务人员、飞机设计制造工程师和地勤人员,可以说他们的工作行为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航空业的安全水平。这些毕业生在学生阶段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安全心理学知识、是否建立了基本的安全生产意识,这对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能否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至关重要。该课程是通过研究航空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为学生全方面地认识自我、认识行业、认识航空安全的心理活动提供了基础平台。(2)塑造学生安全健康的心理品质。学习该课程,除了有利于促进对航空安全心理学普遍适用性的认识,有利于增强航空安全心理研究的基本能力,还便于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从而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通过对国内外航空安全生产特点及人为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史为鉴,梳理出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环境下的心理隐患,使学生能够了解个人情绪与情感心理对航空安全的影响,了解个性与航空安全的关系,掌握导致人为差错的心理因素,从而便于帮助学生将来在航空关键岗位塑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航空安全心理学》课程设计要素分析
1.课程定位。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建议学生修习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并掌握《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同时,由于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对其他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掌控,因此,可以将该课程设计为航空类学生的公共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时间为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在学生选课时,不局限于专业自然班,鼓励交叉专业组成课程班级,这一方面有利于交叉知识对创新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对航空安全生产形成链条性思维。
2.课程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航空安全心理学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航空安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熟悉国内外航空生产过程中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并掌握分析该类事件的方法,学会从特殊职业对从业人员心理品质要求的角度出发,整体理解“人—机—环境”相互依存下维护飞行机组人员、管理人员、机务维修人员等的身心健康,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性,为更好地从事航空业奠定基础。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指的是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原理、观点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课程设计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一直是个核心问题。因此,课程内容在选择和组织时,除了要考虑到与课程目标的相关性之外,还要考虑内容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这对学习者与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它们能否为学习者所接受,以及是否与学校的基本任务相一致等问题[7]。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的处理方式,针对不同的从业人员、心理学学习和应用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模块,其中围绕飞行、管制和机务主要包括五个模块:①航空安全心理学基础知识模块。本模块的主要知识包括航空安全心理学概述、航空安全心理与伦理问题及对策、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作业行为的神经与心理机制、心理过程与航空安全等。②飞行员的心理因素与安全。本模块主要知识包括飞行技能的形成与掌握、飞行中的视、听觉及前庭觉问题、飞行空间定向与定向障碍、飞行人员的应激及其管理、飞行人员的判断与决策、飞行中的情境意识、飞行员注意分配等。③管制员的心理因素与安全。本模块主要知识包括影响空管人为差错发生的原因、管制员工作负荷与疲劳、管制员的注意分配优化、空管人为差错的预防措施等。④机务维修人员的心理因素与安全。本模块的主要知识包括影响机务维修人为差错发生的原因、维修人员的疲劳风险监测、机务维修人为差错的预防措施等。⑤航空事故/事件后的心理救援。本模块的主要知识包括空难后心理救援的基本程序、事故后心理救援的基本方法、心理救援的技巧、空闹事件中乘客心理疏导、航班延误中的心理危机救援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航空运行各关键岗位中人员的心理因素和安全紧密相关。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中航大现有的航空安全心理相关课程设置存在普及性差、重点不突出、未成体系化的缺点,针对此情况提出了开发建设《航空安全心理学》课程的建议,并从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评价和课例方面进行了分析,该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塑造安全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栗牧怀,李敬。民用航空人为因素研究及应用[R].北京:中国工程院航空工程科技论坛学术报告会报告文集,2002.
[2]Harris,D.Theinfluenceofhumanfactorsonoperationalefficiency[J].AircraftEngineeringandAerospaceTechnology,2006,78(1):20-25.
[3]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郑林科,张乃禄。安全心理学[M].西安电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5]霍志勤。航空安全中人的因素刍论[J].中国民用航空,2008,(02):33-35.
[6]于和青,焦志安。民航飞行员的个性心理特征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2):113-115.
安全大讨论
每名员工都结合个人的岗位和工作实际,认真分析总结出“我能安全”的做法和影响“我要安全”的因素,积极寻求排除危害因素的方法,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将“我要安全”主题活动落到实处。各位老师积极发表在工作碰到的安全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做到各 方面高度认识,加强教育和管理,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放学期间,接送幼儿家长较多,车辆比较集中,有些孩子一放学就喜欢跑出校门,对于这些孩子教师和家长要加强教育,与家长手拉手走出学校。
2、对于平常带药的孩子要准备一只药箱,药箱要放的高点,以免孩子去拿药。
3、在户外玩大型玩具时教育幼儿 不要推,要一个个轮流 滑。
4、教育幼儿不带危险物品来园,如:弹子,针,小刀等。
5、能有规则、有顺序地排队。
6、幼儿就餐时,教师先试试饭菜是否烫,教育幼儿先吹吹,然后再进餐。
7、教育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们都根据不同的案例,从各个角度出发,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建议,认真探索了不安全事故萌发的规律。安全无小事,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幼儿一日活动的管理,从日常活动的细节做起,确保每位幼儿的生命安全。
本次安全工作大讨论,使每位教师受益匪浅。特别是新教师通过此次讨论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表示今后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防范于未然,使孩子在一个更加安全的校园中健康成长。
12月1日以来,处长包良勇、党委书记赵晓强,副处长张书生、赵宇光、杜好田,党委副书记邹文来等处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领机关有关部门,深入我处基层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全员风险大排查”活动。结合油田公司“安全生产大讨论、全员风险大排查”活动的总体意见和我处工作实际,我处确立了此次大讨论和风险排查的活动主题为“安全无隐患、服务无瑕疵“,即在突出抓好安全管理的同时,突出查找排除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不足,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活动中领导听取了各基层幼儿园“安全无隐患、服务无瑕疵”大讨论和风险排查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并与基层干部分析了“12.3、10.24、11.15”等事故教训,共同参与基层干部员工讨论和排查,同时对开展好此次“安全无隐患,服务无瑕疵”活动进行了重点要求。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局部电网故障将会破坏系统电网稳定,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由此引发的问题对地方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远大于电力企业本身的损失和影响。因此保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企业最重要的任务。
论文关键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管理
电力系统是一个非线性、高维数、分层分布的动态大系统,其网架结构、线路参数、负荷分布等对于系统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任何干扰因素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振荡,不稳定甚至崩溃。由此可见,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任务。县级供电企业所管辖的区域电网,存在诸多不可靠因素。一方面,由于县级电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没有形成合理的网架结构,造成电网网络结构薄弱,电磁环网交错,很难充分发挥电网输送能力。特别是部分输电线路负载过重,负荷高峰时段满负荷、超负荷运行,容载比低,电网“卡脖子”问题严重,极不利于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一旦有异常情况,容易引起连锁反应,甚至导致大面积停电。另一方面,缺乏总体规划的多电源点并网,电网的技术装备水平不能满足保护配置要求,增加了保护配合的难度。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短路容量逐年增加,部分开关的开断容量已不能满足要求,技术改造的压力较大。一旦电网发生故障将会导致电网稳定破坏,甚至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本文从电网安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建立和完善区域电网安全运行及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区域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提出几点探讨意见。
一、县级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现状
1.县级电网规划不合理,网架结构薄弱
县级区域电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经营管理状况、资源分布、电网规划和建设水平、资金投入息息相关。县级电网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各自为政,导致县级电网发展不合理,高压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电磁环网交错,运行方式调整困难,很难充分发挥电网输送能力;中低压配电网容量不足,负荷高峰期易出现瓶颈现象,造成供电可靠性低、线损高、电压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阻碍经济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力资源的浪费,这一现象在县级供电企业代管之前尤为突出。代管以后至上划期间,虽然实行代管逐步完善了企业管理标准,人员得到有效控制,但电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经济的发展与电网发展出现结构性矛盾,电网建设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发展。
2.电网无功补偿不足
电网无功补偿容量不足,部分变电站未严格按照无功补偿配置标准配置,加之长久以来用户无功补偿力率标准为0.8~0.85,远远低于电力行业标准,特别是部分工业大用户,忽视功率因数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无功投入严重匮乏,造成电网负荷高峰与低谷期间功率因数波动较大,影响电压质量,从而导致部分供电区域电压波动幅度大,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3.自动保护动作装置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自动装置及保护系统对电网安全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确保现代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支持中心。由于县级电网结构相对比较薄弱,设备装备水平、维护水平较低,电网设备故障和外力破坏事故较多,而电网安全对自动保护装置可靠性的依赖程度较高,二次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容易造成电网事故。目前,县域电网电压等级增多,35千伏线路故障就可能造成220千伏输变电系统故障。长期以来县公司二次系统的继电保护、自动化、通信各个专业系统整体运作效率不高,加之二次系统的运营维护人才缺乏,二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县级区域电网安全运行管理的意见探讨
1.科学、合理规划电网
保证电网安全首先必须保证电网规划安全。加强电网建设、合理规划电网是电网安全的第一步。供电企业作为电力管理部门、电力供应商,应主要从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等方面统筹考虑,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合理的网架结构,充分发挥输配电设备的负载能力,提高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的灵活性。
(1)电源点的分布。在电网规划中,对于变电站的选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便于与电源或其他变电站的相互联系,通过改善网络结构,提高输电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在选择变电站的位置时,应当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每个变电站既能独立运行也能环网运行,增加配网环网率,从电网布局上来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加强无功电压管理,优化网络结构。无功优化管理作为电压无功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降低电网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部门和各用电单位在无功补偿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各个电压等级的无功缺额情况,制定和实施无功优化补偿方案,合理选择调整各个电压等级补偿容量和补偿方式,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推广随机随器补偿,实现各个电压等级无功就地平衡,达到网损最小、供电质量最好的目标。
(3)加强二次系统安全管理,防范电网事故扩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加强直接调度范围内的变电站输变电部分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术监督,建立健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的联合防护和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负责统一指挥调度范围内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应急处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完善电网应急机制,防止电网故障连锁反应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企业发展目标,对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强电网运行应急预案管理,不断提高电网运行、调度、检修管理部门对电网紧急事件快速反应和正确处置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提升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电网运行应急管理工作,应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调度员为第一参与人,生产、安监、运行等相关部室监督检查、共同促进的电网运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常态运行机制。 转贴于
3.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安全内控机制水平
为进一步强化县级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提升电网安全运行管控水平,防止发生大电网稳定破坏事故、大面积停电事故和调度人员责任事故,充分发挥县级电网输变电设备的输配电能力,保证县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要求,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和稳定状况的分析,及时发现电网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有效措施,并做好相应的反事故预案。由于县级电网建设初期缺乏合理规划造成网架结构的不合理,因此应对县级电网进行全面分析计算,为县级电网规划改造提供理论依据,使电网结构符合电力系统稳定导则与技术导则的要求,同时合理配置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确保装置在各种可能情况下正确动作,充分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有效制止事故时的连锁反应。
(2)认真开展县级电网风险分析及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强电网风险管控。以安全生产“三个不发生”为核心,以“N-1”风险分析为指导,合理安排检修工作,实现电网及设备的动态管理,保证“电网调控有方案、运行风险有预见、控制处置有措施”,杜绝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和稳定破坏事故,从而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电网“可控、能控、在控”。
(3)加强业务技能及安全培训,规范业务流程。首先,针对电网建设快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应用,网络接线、运行方式不断变化的特点,加强对调度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并结合工作和季节特点开展事故预想,进行反事故演习,不断提高人员处理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其次,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和标准,全面分析各项工作流程及关键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和标准,使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式化,从而规范调度专业员的行为,强化安全职责,保证调度运行安全。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电网统一调度
随着电网的互联和电网覆盖范围的扩大,县域电网一旦发生事故而不能迅速消除就很可能导致大电网稳定被破坏和不可控的连锁反应,从而造成长时间、大范围的停电,对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国外几次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教训深刻。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全新的规章制度,完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坚持电网的分级统一调度,以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5.抓并网电厂协调管理,防止并网电厂失调威胁电网安全
加强并网电厂安全技术监督与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的意见》,规范并网双方行为,与并网电厂签订《并网调度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及义务;依法坚持“三公”调度,加强与并网电厂的交流,建立长效沟通渠道,充分发挥调度在并网电厂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对所属并网电厂的安全、运行、检修管理,严肃调度纪律,倡导并网电厂之间协调共赢,全力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大讨论发言稿
对于供电所来说,安全就是生命,是发展,是效益,安全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其深远意义,在于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光明。不讲安全,一个小的差错就可能埋下巨大的隐患;一个小的疏忽就可能中断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一个小的意念就可能让员工的生命处于危险。回顾我自己所经历过的一次次的安全生产事故,我变得越来越谨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我们翻开一期期的事故简报,大红的标题是那么刺目,每个字都是血淋淋的教训,令人触目惊心。深究这些事故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安全意识的淡薄和思想上的麻痹大意。一个人对公共道德的麻木,无非也只表现为其个人素质的低劣;一个人对理想信念的麻木,他最大的损失也只是堕落为一个庸俗的人,但是一个人的安全意识麻木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将危及到周围的人和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从我们踏入电力行业的大门,就开始接受安全教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我们是天天讲、月月学,年年喊,安全工作规程翻破了一本又一本,安全学习记录是厚厚一大叠,那么,为什么一出事故进行分析,结果就是“违章”。我想不会有人对安全工作规程、技术操作规程、企业纪律章程有任何怀疑,这些都是鲜血教训的经验凝结,每个人都对这些耳熟能详,但为什么最终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上?究其原因就是怀着侥幸心理,心里头少了安全生产这根弦。安全意识仍然不足,作业掉以轻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安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实际行动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把安全停留在书本和培训考试上,在工作中我行我素,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第二,业务不精,许多员工不愿学习导致技能技术差,作业中技术不熟练甚至作业步骤错误。
第三,工作责任心欠缺,做事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万事差不多就行。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交百种人,交百种人不如上十次当,上十次当不如经历一次生死。我们迎政供电所工区内经历了10.15安全事故,但是我感觉到不是每个人都记住了这一血的教训,习惯性违章太常见了,工作不喜欢穿棉质长袖工作服,不喜欢戴安全帽,不按要求使用安全工器具,高空作业接打手机,使用电动工具不用漏电保护器,车辆停靠路边不设警示标志,工作地点不设安全围栏等等。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各位员工要警醒,逐渐克服不良习惯确保安全。
本所辖区内有五条10kV线路,176台配电变压器,大多已是2001-2003年进行的农网改造,由于当时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落后,改造完后本身就存在严重缺陷,运行服务十多年了线路设备已严重老化,加上用户经济飞速发展,许多设备容量及配电线路的线径已远远不能满足负荷要求。导致配电系统事故突增,抢修作业频繁,作业安全风险预警激增。迎政供电所工区内经济林木特别多,许多竹木严重影响线路设备的安全运行。今年我工区内施工任务繁重,有两个村的农网改造和专公变改造工程,安全压力大。我所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我们要认真贯彻三会精神,克服习惯性违章,加强技能技术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唯有安全生产这个环节不出差错,让我们共同努力,心存安全,建起一座座平安的丰碑。
提起安全人们都知道他的重要性,每一次事故,令人毛骨悚然,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刹那间就化为乌有,不论是给个人、家庭还是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8月8日我队开展了安全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我有了一下几点认识:
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利用周四安全学习时间和班前会空余时间,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教育,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是提高安全意识的基础。既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又要根据岗位,突出重点,随时随地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即要突出常见事故预防知识的引导,又要抓好突发事故的教育,尤其是抓好警示教育(运用以往的事故案例对队内职工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是加强岗位责任。有的人由于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做事马虎大意,安排一项任务给他,没能尽职尽责,敷衍了事,随随便便,觉得给公家干活应付交了差事就行,这样难免埋下安全隐患,危害不小。轻者质量下降,重者人命关天。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来,事故瞬间就会发生。所以,加强岗位责任是重中之重。
三是职工的认识有限以及存在惰性:谁都怕麻烦,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想着简单的,不动脑筋的工作,想着干活就可能会出事,不干活就没事,都藏着掖着。用这种态度干工作铁定是干不好的,而且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从而忽略了许多的环节,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比如:对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很多地方都做不到位,或者说是认识不够,思想里没有那样的意识。
四是管理上的缺陷:安全检查落实工作困难,隐患排查以及员工的教育工作不扎实,岗位危险源认识不清楚等。
五是现场抓“手指口述,岗位描述”促安全
一、活动部署情况
根据集团公司和天安公司关于开展安全大讨论活动的文件精神,我矿积极响应,在早调度会上,王红兵矿长做出了重要安排部署,要求成立由矿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安全管理部牵头制定安全大讨论活动方案,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各部室、各队组认真按照活动方案开展安全大讨论活动。各级人员要提高站位,认清形势,深入开展好本次安全大讨论活动,要不怕暴露问题、勇于承担责任,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我矿的管理水平。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一)集中学习情况。安全管理部收集并下发了安全大讨论的集中学习资料。矿领导班子成员利用早调度会后的时间,组织集中学习了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上级安全生产决策部署和集团公司、天安公司各类安全文件、会议精神、李鸿双董事长在诫勉谈话会上的讲话等内容。
各部室、各队组利用班前会、班后会、安全例会的时间组织本单位人员集中学习了相关材料。
(二)全员讨论情况。各部室、各队组在集中学习过后,分批次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了安全大讨论,基本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的活动要求,参加人员就本部门、本岗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将暴露的问题问题清单,制定了整改措施。7月25日,上午10:30,矿领导班子成员在二楼会议室开展了安全大讨论活动,天安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敬东就此次大讨论的背景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发言,随后各领导针对讨论清单,结合自身分管业务情况进行了深入发言,最后王矿长代表班子成员作了表态发言。
(三)参加活动人数
处级人员(副处级及以上):6人
科级人员(副科级及以上): 26人
其他人员:304人
(四)发现问题情况
共发现问题34条,其中:
1、制度建立落实上存在问题8条,主要表现在①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有些制度制定的比较完善,但是落实不下去;③制度执行不够严厉;④职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不够重视;⑤部分职工对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不高。
2、安全责任落实上存在问题6条,主要表现在①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缺少考核情况;②牵头部门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不到位,多数岗位人员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清楚;③未在醒目位置公示安全生产责任制;
3、风险辨识管控上存在问题7条,主要表现在①对风险辨识内容掌握不清,对需要进行风险辨识的工程未进行风险辨识;②对风险辨识的认识不够,运用不强,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运用风险辨识的结论;
4、安全基础管理上存在问题7条,主要表现在①职工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部分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不够;②各部室、各队组的基础管理资料及各种台账不健全,管理混乱;
5、安全工作作风上存在问题6条,主要表现在①部分领导干部工作纪律不强、工作劲头不足、对工作要求不高;②部分领导对工作缺乏奋斗的热情,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对工作没有前瞻性,领导安排做啥就做啥,推一下动一下;③对于一些工作,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④对一线员工缺乏服务的真情,害怕触及困难和矛盾。
(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各级人员对规章制度落实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学习,做到从下到上、从员工到干部,对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3、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结合矿井实际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保障在执行规章制度时不打折扣;
4、合理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并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管理人员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意识;
5、加强作风建设的典范和表率,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努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做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整个矿井形成作风建设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的局面;
6、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为作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狠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形成良好的文风、会风和行业风气;
(六)大讨论活动亮点和典型做法:
关键词:骨科 纠纷 防范
骨科是医疗安全高风险专业之一。因其专业和患者的特殊性,其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具有与一般医疗纠纷所不同的特点。为有效遏制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文献,对骨科常见医疗纠纷进行了分析,并对专业人员如何防范医疗纠纷提出个人浅见,愿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防范对策
1、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转变执业观念
医疗行为与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医务人员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认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医疗行为都受法律及相关制度约束;同时要转变执业观念,在钻研业务的同时学法、懂法、用法,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用法制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只顾诊疗结果,不顾诊疗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
2、增强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培养严谨工作作风
实践证明,越是平时被看做简单的常见病、常规手术越容易出现问题,骨科纠纷相当一部分是常规手术引发的。所以,防范医疗纠纷隐患发生既要重视危重症、疑难病,又要重视一般的常见病、常规手术。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始终坚持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还要注意医学的特殊性。对新开展的手术,新引用的医疗设备,启用前要履行请示报告制度。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摸索规律,只有树立这样的工作态度,才能避免主观主义盲目行事,减少漏诊、误诊误治,以及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切实履行告知义务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很多医疗纠纷的产生是由于告知不全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异议和其他一些想法, 一旦这种想法超越了心理承受的程度,就可能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首先要主动告知,以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病因、病情发展、将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效果、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了解和知情。
4、认真学习人文科学、提高医患沟通技巧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了解什么样的人生了病,比了解一个人生了什么病更重要”,意思是说了解患者的心理、所处的社会环境比认识疾病意义更大,在诊疗过程中,一旦沟通不到位,患者不满意,就往往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增强沟通能力对医务人员来说特别重要。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科学知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才能有效的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5、牢固树立“举证”意识,严把病历书写质量关
病历书写在防范和处理纠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记录的基本原则是及时、严谨、准确、客观,对一些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该进行分析或讨论,如实地记录,以做到有据可查。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病历是最重要的举证来源,所有证据可以说都来自病历。因此,必须始终牢固树立“举证”意识,严把病历书写质量关,针对骨科疾病的特点,要严把术前谈话、签字、手术记录、治疗方案及专家会诊意见、术后康复锻炼等关键环节,加强病历质量环节控制,防患于未然[1]。
6、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医疗工作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医院也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进行广泛学术交流,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真正杜绝低级医疗错误的出现。
7、加强道德修养、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在医疗活动中严格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通过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才能切实维护患者的利益、合理诊疗,合理收费,从而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理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给病人开具诊断证明要规范(诊断和伤情描述要准确;注意事项交待要齐全;患者出院后全休时间及是否需要陪人、需要几名陪人须依据病情),严格按照规定开具,严禁开人情诊断证明、虚假诊断证明的现象;对有特殊要求的,报医疗主管部门审定。
8、规范诊疗程序、严格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
对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均应保存注册证、许可证、产品标准及包装和标识的复印件,并记录进货发票的日期和号码,建立档案,随时备查。医生在做植入手术前,应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应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费用承担、其他可供选择的同类产品,以及医疗风险如实告知患者,并将有关内容记入手术的《知情同意书》内。对由植入医疗器械导致或可能是植入医疗器械导致的不良事件,应当建立报告制度。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组织专家调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取出的证据由医患双方或厂商一起封存,明确保管方,妥善保存证据。
二、讨论
资料报道[2]医疗不良事件频发,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各国为医疗不良事件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有关我国医疗质量的调查显示,医疗人员常出现的问题包括:技术方面错误占35%,忽略必要的信息占16%,11%由于不小心,9%没有依照规则,缺乏相关知识占1%,医疗最常发生的错误通常是在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有效防范骨科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骨科专业人员,尤其是专业技术骨干要对本专业疾病特点及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预案。当然,对由于非医源性因素引发的纠纷,特别是由职业医闹参与的恶性纠纷,应该依靠地方政府、公安机关,采取法律手段,予以坚决打击,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