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祖国历史名人经典小故事很重要,你知道如何来写吗?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励志故事吧,那要怎么了解励志故事呢?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进取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可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之后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张钰哲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19世纪20年代,他在美国芝加哥的一所大学里学习天文时,刻苦观测天象,不管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特别是冬天的寒夜里,他又冷又饿,甚至冻得手脚麻木,仍在望远镜旁坚持观测。
由于他的辛勤努力,1928年他终于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且算出了它的轨道,这就是现在已经编号的二千多颗小行星中的第1125号小行星。为了表示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当时他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号”。这时候,张钰哲的心里比得了博士学位还要高兴和自豪。
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仅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清朝名将张青云英勇保卫广州
张青云,字衢九,号楠亭。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1778)2月1日,今陕西省富平县薛镇宏化村马张寺堡人。自幼好学,喜爱兵法。早年苦心钻研《孙子兵法》,对武功勤修苦练。于清嘉庆五年(1800)22岁时,中武进士,殿试一甲三名。嘉庆14年(1809)赐进士探花及第。乡人邻里称其“张探花”。因被皇室看中,选留清宫值警多年。期间,张青云常以武班夜余,自学深造。据《清宫卫琐》记载:“进士张有暇,每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誉抄杜牧诸家选本,授行于人,”由此可知,张青云在清宫多年执勤的重任下,学习古代兵书,并抄写孙子十三篇及诸家注本,熟悉并传授他人。
嘉庆十八年(1813),河南、山东连年匪患,民无宁日。据《中国大事纪年》记载,滑县(属河南)天理教首领李文成、林清等人,利用宗教迷惑群众,组织“义军”反叛,气势雄猛,一下扩展到长垣、东明、定陶、曹县一带,其中一支曾攻人北平(北京),直接威胁皇室安全。张青云奉命剿灭。他经过分析认为,教乱纯系乌合之众,完全是以“神权”盲目纠集而来,无组织纪律和战斗经验。他以自己的指挥才能,很快平息了患乱,因功受任兖州游击,旋又升任台庄营参将。
时隔许久,山东匪患又起,响马呈凶,刀光剑驽,烧杀掠夺,兵连祸结,百姓怨声载道。道光六年(1826),兖、沂、曹州一带,民不聊生,张青云加紧平叛安民,道光帝因他捕获响马大盗功高,调升他为胶州副将。又继升为兖州、曹州各镇总兵官,使州治民安,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嘉庆末年,大和卓木的孙子张格尔,勾结英帝国主义分子在阿富汗组织反动力量,伺机分裂叛乱。道光六年(1826)张格尔进入南疆,杀人放火,掠夺财物,引起维族人民反对。清政府于道光七年(1827)初派张青云协同率兵镇压,在维族人民配合下,于这年12月,消灭了这支强劲而有后盾的叛乱。张格尔被生擒,押到北京处死。
道光十五年冬季(1835),张青云奉诏补授广东高州镇总兵。道光十七年(1837),两广总督邓廷桢以勋高奏升张青云为高州陆路提督。工作两年,盗平民安,高州一派升平好景。道光十九年(1839)四川地区动乱,张青云又调任四川川北镇总兵。
道光二十年(1840)6月,***战争爆发。次年(1841)虎门失陷,广州危亟。张青云奉诏从川北率兵星夜兼程直驱广州增援,任总理行营营务义长,兼守西炮台。临阵身先士卒,英勇坚毅,置生死于度外,保卫了广州的安全。广州人民欣庆张将军为国为所民立了大功。
张青云在中国人民抗击外强入侵立下了赫赫战功,贡献杰出。他敢于怒视强敌,用土炮打败洋槍洋舰,有胆有谋,治军严谨,民间久传,乡人皆知。相传,张探花状貌魁伟,气度不凡,他以忠心报国、不怕牺牲而著称。因之皇帝擢升他为广东陆路提督,为他赏戴花翎,加封振威将军。他的英勇事迹,至今在广东人民中还 传为佳话。
道光二十八年(1848),张青云因腿疾辞职回到故乡,居家七年,于咸丰五年(1855)8月2日病逝,葬于故居马张寺村西。这位当年的抗英勇将,国之骄子,想不到百年之后,在“史无前例”的年代,他的英骨忠魂于九泉不安。1966年秋“”肆虐,造反飙起竟遭挖墓毁尸。据已故前县政协委员孙子武老人,专函提供的线索(见总11期《富平地方志通讯》)称: “张氏后裔张运禄,见状酸痛不忍,遂抱其曾祖生平事迹抄本——《张青云武略序》,赴当时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各有关方面申诉,以无人理采而还 。”
“四害”扫除之日,人民政府和家乡 公讳青云,字衢九,号楠亭。世居富平之盖村里清河堡。祖德舆公,父裕堂公,并封振威将军。母氏田,封一品太夫人。公幼读诗书,长习骑射,中嘉庆庚申(五年、1800)武举,己已(十四年、1809)赐进士探花及第。多年宿卫,授山东兖州游击,荐升台庄参将,又胶州副将、广东高州总兵。后以剿贼勋高,得授广东陆路提督。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以腿疾告假回籍调理。……公生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二月初一日酉时,卒于咸丰五年(1855)八月初二日子时,寿终越西官署。
铭日:实维我公,浩气仁风。中帖外服,不自为功。名在三朝,德孚四周。是谓伟人,虽没不没。
张大楠撰并书,薛铭篆,承重孙张世恩泣血上石。
洗夫人维护统一的故事
洗(在这里读xiǎn)夫人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俚人的领袖。岭南是指南岭到大海的那一大片土地。洗夫人嫁给太守冯宝,成为在岭南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顾全大局,忠于国家的统一。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廷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立王国。但是,他们的行为遭到冯家和洗夫人的坚决反对。每次叛乱发生,洗夫人都亲自率军平叛,配合朝廷重新安定了岭南。她立了大功,被封为女将军。
隋朝灭陈之后,南北分裂局面结束了。因为岭南离中央太远,岭南人一时不明真相,就拥70高龄的洗夫人为圣母,仍然忠于陈朝,不让隋军进入岭南。隋朝送信向洗夫人说明了情况。洗夫人十分高兴,立刻派孙子冯魂去迎接隋军开进岭南,隋朝名副其实地统一了全国。
不久,岭南又发生叛乱,洗夫人当机立断,派孙子冯盈杀了叛军首领。她又不顾高龄,陪同隋朝大臣走遍各地,召见参加叛乱的首领,让他们服从朝廷,不要分裂国家。到了晚年,洗夫人经常教育后代要维护统一,不可分疆裂土,做对不起百姓和祖宗的事。洗夫人一生经历三朝,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和岭南的安定。直到今天,广东广西海南人民还 在纪念她。
周恩来爱国故事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中外记者济济一堂。‚下面请诸位记者提问题!‛周恩来的话音刚落,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用中文说:‚请问总理阁下,中国有没有***?‛对于这一不怀好意的问话,周恩来泰然自若,双眼盯住这位记者,思索了一下,郑重地回答:‚有!‛这一问一答,引起了全场的騷动。记者们轰动起来了。周恩来接着说:‚中国的***,在中国的台湾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大家清楚,如果硬说中国有***,那就得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不承认台湾归属中国,那中国自然就不存在***问题了。
那位记者当然不服气,接着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在建国的初期,这句话当然是在讥笑中国的贫穷。周恩来幽默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这一回答,使全场记者为之愕然,场内鸦雀无声,都在静听着周恩来的解释。周总理清了清嗓子,洪亮地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十种,加起来一共是18元8角8分!‛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到:‚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中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越,币值稳定,实力雄厚,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总理的话再次激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这位西方记者哑口无言,只得面红耳赤地坐了下去。
总理正是用他敏锐机智的头脑来捍卫祖国的尊严,这种民族的骨气,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叶圣陶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现代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从“五四”运动直到1988年他生命终了的每个历史时期,始终怀有一颗强烈而诚挚的爱国心。他主张唤起民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他写了很多爱憎分明的战斗檄文,揭露和抗议国民党的高压统治。解放后,他更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社会活动之中。叶圣陶的一生,是自觉追随。.。,探求真理,不断前进的一生,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的一生。
你可知道,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曾有一段三改志愿的故事吗?他最初的志愿是当个好海军,把外国侵略者从海上赶出去。为此,他考进了南京水师学堂。
一改志愿学矿务。 于是,他转入南京矿务学堂学习。
二改志愿学医学。他认为面对中国的现实,首要任务是把中国人改良成强种人。于是,他去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
三改志愿学文艺。 于是他提倡文艺运动。
从此以后,鲁迅先生写出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以此来揭露敌人的反动腐败,歌颂先进的事物,为解救中华民族而呐喊。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关天培血溅虎门
***战争时期,林则徐虎门销烟,大长国人的志气、大灭敌人的威风。但懦弱的清政府慑于英国人的婬威,撤了林则徐的职,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接替林则徐的职务。琦善到了广州后,极力讨好英人,反而是侵略者的气焰更加嚣张。不久,英军进攻虎门,镇守虎门的清军水师将领关天培率众御敌,壮烈牺牲。
关天培自幼习武,为人正直。1834年,关天培担任广东水师提督,成为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的得力助手,并且他为巩固海防、训练水师、攻打英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1841年2月25日,英军向关天培镇守的镇远、威远二炮台发动进攻。在此之前,英军已攻下兵微将寡、缺炮少弹的虎门钱横档、永安两炮台,关天培甚至这仅存的镇远、威远二炮台,由于钦差大臣琦善卖国求荣、从中捣鬼,同样不堪一击,想守住虎门谈何容易?因此,已经62岁高龄的老英雄关天培与守炮台将士四百多人抱定与虎门共存亡的决心,他对众将士说:“人可死,志不可侮。今日,我们面对强敌,只有决一死战,以报国恩。我在此对天发誓,我在炮台在,决不后退!”将士们也随着齐声高呼:“我等誓与炮台共存亡。”中华儿女的豪迈气魄顿时震天撼地。
出征之前,关天培拟好一封家书,派自己的心腹将士孙长庆送回家中。心中写道:“上不能报君恩,下不能敬养老母,又不能教子成材,这一切只能由我妻代劳了。今日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教育子女勿忘国家民族,永不与奸同流合污……”捎信诀别亲人后,关天培轻松了许多,随后他召集了炮台的一批官兵,进行新的布防,准备随时应战。
平静的海面泛起阵阵波澜,英军的战舰向镇远、威远驶来,关天培下令备好槍炮,做好准备,节约弹药,等敌人靠近了再打。英军战舰霍桑的指挥官正在为攻破横档、永安高兴,根本不把镇远、威远放在眼里,总指挥官乔治下令英军从三面包围镇远、威远,同时开炮,一举摧毁关天培的部队。
英军船多人多,弹药充裕,三面围攻,万炮齐发,关天培却毫不畏惧,带领将士们沉着应战。给英军一顿当头痛击,令其畏缩不敢向前。但终究还 是弹尽无援,寡不敌众。清兵火力逐渐减弱。英军趁势登上炮台关天培及将士们于是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清军勇猛的挥舞大刀、长矛,节节逼退英军,可伤亡也越来越惨重,关天培更是多出受伤。眼看自己周围已尽是英军,老英雄在最后刺死一个敌人,仰天长叹:“英人可恶,琦善可恨,天培在此殉国了!”接着手起剑落,引剑自刎。
残酷的战斗结束了,关天培与400多名官兵均战死疆场。
“七七事变” 后,日寇到处烧杀抢掠,使数以万计的难民逃离家乡。徐悲鸿冥思苦想:“该如何为国家。为人民、为抗战出一点力呢?”他决定去新加坡举办画展,筹款捐助难民,同时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的道理。
1938年岁末,他来到新加坡,正值盛暑天气。为了准备大量作品在画展上出售,每天站在画案前,挥汗如雨地作画,夜以继日地工作起来。一位华侨朋友劝阻他不必如此不分昼夜地作画,徐悲鸿说:“我是在为祖国苦难中的同胞作画啊!”
日日夜夜的煎熬使徐悲鸿突然病倒了,腰部剧烈疼痛,他被迫在病床上躺了下来。腰疼尚未痊愈,他又顽强地拿起了画笔。画展如期开幕,华侨们踊跃支持祖国抗战,竞相购买徐悲鸿的作品。画展结束后,他把卖得的巨额画款,全部捐献用来救济难氏,自己分文不取,连路费也是自己负担。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
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
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进取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可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提议。
邱少云——献身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颜真卿为国殉难的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个地方官叫李希烈,为实现个人野心,发动叛乱,四处烧杀抢掠,使百姓遭难,国家也受了损失。怎么办呢?当朝宰相就向皇帝建议,让太师颜真卿去劝说李希烈归顺朝廷。皇帝同意了,就让年过70的颜真卿去见李希烈。其实,这是那个宰相出的坏主意。因为颜真卿为人正直,不肯巴结讨好,得罪了宰相。宰相明知李希烈不会归顺,却让颜真卿去,想借刀杀人。颜真卿也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可为了国家的安宁,他毫不犹豫地去了。
果然,李希烈见到颜真卿,立刻让部下拔出刀,围着他破口大骂,说要吃他的肉。颜真卿挺身屹立,怒视着叛贼。李希烈等人劝他投降,他说:“我来劝你们投降,你们反来劝我,我岂能受你们的利诱威胁。我快八十岁了,还 怕死吗?”李希烈命人挖了坑,要活埋他。颜真卿冷笑说:“我既然敢来,就不怕死,要杀就杀!”他为自己写好了祭文和墓志,做好了死的准备。
过了些日子,李希烈又叫人堆上柴草,点着火,对颜真卿说:“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视死如归,毫不犹豫地向火堆扑去,倒是那伙人吓得把他拉住了。李希烈见颜真卿软硬不吃,决定杀了他,派人去把他勒死了。颜真卿就义前,仍大骂不止,表示自己为国尽忠决不屈服的意志。这位爱国老人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林则徐智斗洋商
清朝末期的时候,到处都是抽***的中国人。因此,清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林则徐到了广州才发现,外国人不但在***上剥削中国人,就连在一些基本的贸易上也巧取豪夺。
那时候,在对外贸易中,清朝主要是进口一些西方国家的布匹等,而出口多是瓷器茶叶等,可是这样的贸易却让当时的清朝官员吃尽了苦头。原来在与洋商的贸易中,清朝总是吃亏:洋商在运输布匹的时候,常常在途中遇到风浪,船舱就会进水,布匹浸了海水质量就会受损。可是他们欺负清朝官员没有办法检查,每当船舱进水的时候,这些洋商就会在到达港口前停在一些隐蔽的岛屿上把那些被海水泡过的布匹晾干,这样晾干的布匹一时之间很难检查出来,因此清朝的官员只有收下这些布匹,可是这些布匹一浸水,质量就会大大下降。而清朝出口的瓷器、茶叶等,尽管用稻草扎,可是经过海上风浪颠簸,到国外时有很多瓷器碎了,茶叶受潮了,洋商则是百般压价。
林则徐来到广州后,查处***的同时看着洋商使手段使白花花的银元流入洋人的口袋,很是心痛,却又无计可施。
有一天,林则徐在船舱上偶然捡到一粒绿豆,他看着这粒绿豆,突然心生一计。他到衙门后召集洋商,宣布道:“今后,我国进口洋布,同时进口绿豆。你们装船时,必须一行布匹,一行绿豆间隔排好,船到港口时,先验舱后起货,否则布匹一律拒收。”
紧接着,林则徐又召集当地的商人宣布:“出口瓷器时,必须在瓷器空隙处也放进绿豆,否则一律不得出口。”
就在林则徐宣布完规定不久,有一批英国商人的货船靠岸了。林则徐亲自验货。他问道:“船舱可曾进水?”英国商人在胸前划了个十字,说道:“靠上帝保佑,一路风平浪静,船舱没有进一滴水。”
林则徐微微一笑,下令衙役倒出绿豆,只见不少绿豆已经发芽,林则徐捡起一根绿豆芽,正色问道:“如果船舱没有进水,绿豆怎么会发芽呢?”英国商人哑口无言,只能按规定接受罚款。英国商人想:中国的瓷器运出去的时候,多有破碎,到时候以牙还 牙,一定能把这笔钱捞回来的。
等中国的船舶到英国港口的时候,英国商人都涌了过来,想把在中国港口的损失捞回来。可是,这些洋商失望了,瓷器保存得十分完好,没有一件破碎的。原来林则徐让人在瓷器中塞满绿豆,而且洒上清水,这样绿豆一发芽,就可以将瓷器中的空隙全部填满。如此一来,任凭多大的风浪,瓷器也安然无恙了,而且这些发芽的绿豆也可以做为饲料出售,一举两得。英国商人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香港,自从1842年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定后,被英国人割占了150多年。1984年,我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决定在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的主权。这一行动体现了中国的尊严,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本来,英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还是跟中国合作的。但是后来它又节外生枝,有意制造障碍。香港总督彭定康在1992年上任后不久,就在英国政府支持下,抛出一个“政改方案”,说什么要在香港实行“民主”。这就违背了联合声明的精神,违背了英方关于要使香港政体同1997年7月1日以后的香港基本法衔接的`承诺。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求让港英当局作为中英两国谈判的正式代表。这些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港英当局统治香港100多年,从不讲民主,现在只有最后几年却提出什么要“民主”,明明是别有用心。
我国政府明确表示: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中国的神圣权力,绝不允许受到任何干扰和破坏。我们不承认彭定康的政改方案。中国绝不会拿原则作交易。由此而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英国政府负完全责任。
全国人民,包括香港人民都支持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香港地区的人大代表和_委员发表声明支持政府的立场,香港的各工会向港府提出抗议,警告彭定康必须悬崖勒马。这一切说明了,中国在外国的压力下妥协退让出卖主权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全中国人民都会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而斗争。
文天祥也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
三国名将赵子龙的故事
赵子龙,三国时代刘备部下大将军。在进取四川之时,奉命攻打桂陽城,守将赵范战败,献城投降,赵范仰慕赵子龙英勇超群,又是同宗,要求结拜为兄弟。结义当日,赵范备酒席庆贺,酒至半醉,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妇,为赵子龙斟酒,赵子龙问她是何人?赵范答道:‘她是家嫂樊氏,家兄刚去世不久,又没有儿子,常劝她改嫁,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而且声言,必须如将军这般相貌堂堂,名震四海的人,才愿意下嫁。今天适逢将军,真是天缘巧合,若是将军不嫌弃,家嫂愿意终生奉***军。
赵子龙听了大声严厉斥责赵范说:“你我既然已经结义为兄弟,你嫂即是我嫂,怎么可以如此乱伦,不仁不义……。”赵范被赵子龙严词义正一番话,说得羞愧无地自容,赵子龙愤愤离席而去,其凛凛正气,备受世人敬佩。
赵子龙助刘备攻取四川,屡建奇功,建立蜀国后,被封为五虎将之一,英名盖世。
后人作诗赞赵云:虽非认义哥哥,也仿着关公秉烛。不学多情叔叔,羞杀他曹植占甄。
李小龙,在60年代时,国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我的中国人身份,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我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钱学森——回国造科技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福建省陈嘉庚先生,19世纪末叶怀揣几把花生、几个地瓜背井离乡,漂洋过海。他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很快成了殷实富有的实业家。但他没有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没有忘记故乡广大儿童失学、愚昧的不幸。
1913年,他回乡来办起了集美镇第一所小学,让穷苦的孩子都来上学,经费全部甴他负担。接着,他又兴办了幼儿园、中小学和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专科学校,以及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并且资助了本省其他中小学。他为此把在国家外的所有不动产橡胶园7千英亩和店屋货栈地皮50万平方英尺定为“集美学校” 基金。
他曾写文章说,我长时间住在南洋,但心怀祖国,希望为国效力。我衷心期望,集美将成为全世界典型的学区、大学村。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应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终,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终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1940年2月,在风雪弥漫、摄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东北抗联杨靖宇同志遭到敌人围追堵截。两个警卫员一个英勇牺牲了,一个身负重伤隐蔽在树洞里。他只身一人,边打边走。
他刚到黑龙江濛江县保安屯附近,就被敌人的坐探发现了。不一会儿,一大群敌人扑了过去。杨靖宇选择了一棵大树作掩护,拔出两支短枪,左右手同时向敌人射击,独身一人和几百个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敌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杨靖宇身负重伤,枪里也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了。他坚强挺起高大身躯,深情注视祖国壮丽河山,用热血和生命,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壮烈牺牲。
日本强盗把他的遗体运到医院解剖,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杨靖宇就是靠吃这些东西,坚持战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