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容积的计算优秀5篇

圆柱容积计算-教学教案 篇1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如果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口答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1)题怎样想?求出了容积怎样求第(2)题?为什么? 4.做练习二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让学生说既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5、6题。

大班计算认识圆柱体说课稿、教案 篇2

大班计算活动 认识圆柱体

一、说教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是幼儿对圆柱体的认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个中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认知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二方面的目标,体现了目标的整合性: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三、说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四、说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为了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我除了以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外,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发现法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儿童的心智发展。教师应尽可能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积极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又有一定知识经验的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说一说中进行探索,从中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

2、讨论法 新《纲要》指出,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能愉快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儿探索前后和探索过程中,我都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让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在分享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动安排了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动都提供了相应的、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和巩固。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

五、说活动程序

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为此,本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在活动设计的开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幼儿,让幼儿自由地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找到以后和球体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然后玩一玩、说一说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有什么不同,并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看一看发现了什么。由于探索的目的明确,幼儿急于发现老师的问题,所以兴致勃勃。最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组织幼儿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幼儿把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社会中去,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三)玩一玩、变一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充当“小小魔术师”,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每个幼儿都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幼儿的探究欲望被激发以后,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孩子去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操作”。教师抓住时机介绍操作材料,并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正确、有目的地进行操作。在幼儿自由动手操作中,教师边引导幼儿自由探索边验证:“你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变成圆柱体?把你变的圆柱体玩一玩。”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方法来变魔术。这样既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又培养了幼儿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活动延伸

《纲要》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我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计算活动:认识圆柱体 南安市溪美中心幼儿园 执教者:陈丽婷 2006年11月9日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探索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激发幼儿探索圆柱体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2)已认识过球体。 2、材料准备:

(1)提供圆柱体实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积木、固体胶等,准备印泥、纸张。 (2)一样大小的硬币若干、透明胶、长方形纸张、固体胶、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在活动室寻找各种圆柱体实物并自由探索。

1、它们与球有什么不同?

2、把圆柱体立在桌上和侧放在桌上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3、把圆柱体上、下两面印下来,发现了什么?

4、小结:上下两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是一样大的,侧面没有棱角,而且从上 到下都是一样粗细,叫做圆柱体。

二、 组织幼儿讨论:你在社会中还见过哪些像圆柱体的物品。

三、 玩一玩、变一变。

1、怎样把许多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怎样把长方形纸张变成圆柱体?

3、怎样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

四、 活动延伸: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计算角:提供各种圆柱体实物,供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圆柱体的秘密。 操作角:提供多种材料供幼儿继续变成圆柱体。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篇3

圆柱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

县第二中学

张科荣

教学内容:

人教版P25的内容和例5及“做一做”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1、昨晚,李老师准备给孩子买一个蛋糕,到了蛋糕店发现有两款蛋糕比较不错,且价格相同。此时,他犹豫了,买哪一款划算?你能帮助选一选吗?

r=15cm

h=10 cm

a=30cm b=25 cm c=9 cm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预设:分别求出蛋糕的体积,再比较大小。

师: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怎样来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我们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关键是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

二、自主探究(材料:圆柱体积木、圆柱体插拼教学具、课件)

1、教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积木,这个玩具的体积你们会算吗? 出示:自学指导提示单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计算 圆柱的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自学提示

(一): (1)、以前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对我们研究圆柱体体积有帮助吗?

你觉得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你能猜一猜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小组合作交流: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呢? 切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怎样计算切拼成的长方体体积?

自学提示

(二):

(1)。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

),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

)。

(2)。长方体的前、后两面面积之和,就是圆柱的( ),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就是圆柱的( ),长方体的左右两个面的面积都等于圆柱的( )与圆柱的( )的乘积。

(3)。原来圆柱的体积( )切拼后长方体的体积。原来圆柱的表面积( )切拼后长方体的表面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演示操作: (1)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其他学生模仿操作。

(2)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会有什么发现?

(3)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从16等份到32等份再到64等份)

3、组织讨论

(1)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追问: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小结:

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5、学生自学第25页例5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v=sh

三、巩固发展(材料:圆柱体、球体积木、直尺、带水的量杯、实物展示台、计算器等)

1、再出示

r=15cm

h=10 cm

a=30cm b=25 cm c=9 cm a学生理解独立计算比较。b、学生演示过程。

2、完成第25页的“做一做”第一题。

集体订正,说一说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怎样算?

3、完成第25页“做一做”第二题(只列式,不计算)。

4、 动手练一练: 一个圆柱形的粮囤,从里面量底面半径是3米,高是2米。这个粮囤能装稻谷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个粮囤装的稻谷大约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数)

5、思维提升:用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做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课外研究:求一个不规则石头的体积

圆柱体容积的计算 篇4

圆柱体容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圆柱形水桶的容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容积的概念,掌握求容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怎样求圆柱体的体积。

2、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1) 底面积是9.42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

(2) 底面直径8厘米,高5厘米。

(3) 底面周长6.28分米,高10分米。

二、组织有效活动,探究数学本质

1、出示圆柱形水桶教具,然后倒入红色或蓝色的水至满,提出:这个圆柱形水桶内所有的水的体积,就叫做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圆柱体的容积”。怎样求圆柱体的容器的容积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

2、出示一个圆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读题后问:

(1)题目为什么要告诉我们从里面量? (4) 求水桶的容积可以用什么方法求? (5)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个别板演。练后评讲,强调:水桶的容积就是水桶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水桶的底面积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因此先要求水桶的底面积,再求水桶的容积。

3、杯子中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 学生试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巩固练习

三、致力问题核心,建立数学模型。

练习后,想一想在求圆柱的容积时需要注意什么?

单位要统一。在以后计算容器里所放物体重量时,一般采用“去尾法”。算水或其他装在容器里的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单位体物体的重量与容积或体积相乘。

教师提示:水的单位体积重量要熟记:1立方米水重1吨,1立方分米水重1千克,1立方厘米水重1克。

如果是计算一个物体的重量时,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四、设计有效检测,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书26页做一做。

五、升华经验成果,深化数学内涵

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事故水池容积计算 篇5

事故水池的设计要求

1、事故池容积确定应执行的标准或规范主要有:GB50483-2009、Q/SY 1190-2009和中国石化安环[2006]10号等。GB50483规定的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对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排水的项目均应适用执行。其中消防用水量确定、围堰或防火堤有效容积确定时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10]等有关规定执行;最大降雨量确定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3015-2003)等执行。必须根据项目特点、行业标准或规范、事故池容积确定的具体要求等,注意区分各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具体规定条款的执行,尤其是石油化工企业和石油库。

2、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根据发生事故的设备容量、事故时消防用水量及可能进入应急事故水池的降水量等因素综合确定[1]。罐区防火堤内容积、排至事故池的排水管道在自流进水的事故池最高液位以下的容积、现有储存事故排水设施的容积均可作为事故排水储存有效容积。计算应急事故废水量时,装置区或贮罐区事故不作同时发生考虑,取其中的最大值[1]。应按事故排水最大流量对事故排水收集系统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明确导排系统的防火、防爆、防渗、防腐、防冻、防洪、抗浮、抗震等措施。

3、必须注意事故时进入事故水池的雨水量,与正常生产时初期雨水量(即前期雨水)的本质区别,不可混淆。一是降雨历时不同,正常生产运营过程中初期雨水是指刚下的雨水,一次降雨过程中的前10~20min最大降水量[1],其设计参数计算必须按GB50014规定的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确定;而事故时降水量应根据事故消防时间(参照GB50016、GB50160规定一般为2~6h,Q/SY 1190规定为6~10h)确定。二是汇水面积不同,初期雨水的汇水面积必须考虑生产区和储存区总的汇水面积;事故时只考虑装置区或罐区单独的能进入事故排水系统的最大降雨量,不作同时汇水考虑,且应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进入事故排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集面积。

4、在非事故状态下需占用事故池时(例如,前期雨水池共用),占用容积不得超过事故池容积的1/3,并应设有在事故时可以紧急排空的技术措施。污水处理事故池不可作为事故储存设施,不能把风险进一步转加到污水处理系统。

5、事故池容积的确定,应结合项目的三级防控体系[5](污染源头、过程处理和最终排放)建设进行,做到“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以将事故状态下的废水控制在厂内不排入外环境,确保环境安全。一级防控体系必须建设装置区围堰、罐区防火堤及其配套设施(如备用罐、储液池、隔油池、导流设施、清污水切换设施等),防止污染雨水和轻微事故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二级防控体系必须建设应急事故水池、拦污坝及其配套设施(如事故导排系统),防止单套生产装置(罐区)较大事故泄漏物料和消防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三级防控体系必须建设末端事故缓冲设施及其配套设施,防控两套及以上生产装置(罐区)重大事故泄漏物料和消防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