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生平简介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在成都生活的时期是杜甫一生中难得的安定时期。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名篇。杜甫草堂依浣花溪而建,草堂旧址内,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的“少陵草堂”碑亭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杜甫把家人安顿在羌村之后,听闻唐肃宗在甘肃省灵武即位,便辞别家小,登程北上,去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路过延州(今延安),暂住于延安七里铺。时隔不久,杜甫从延安起程,后来据说到达安塞芦子关时被反贼虏回长安,关进监牢。在狱中,他回忆这次陕北之行,写下了《月夜》、《塞芦子》《望春》、《三川观水涨》、《玉华宫》、《羌村》等名诗。后来延安人民为了纪念杜甫,在此修造了“杜公祠”。宋朝时范仲淹还亲笔题书“杜甫川”三字刻于石崖,今仍完整可辨。近年来,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维修扩建,除恢复重修了原有祠堂、摩崖石刻、楹联外,还新建了亭台、展室、成为国内外游客经常光顾的地方。
杜甫的妻子为杨氏,史料中并没有关于杨氏的具体记载,遂我们并不知道杨氏的全名,只知其为弘农县少卿杨怡的女儿,在当时杜甫与杨氏两家门当户对,杨氏比杜甫小了十来岁。
杜甫在三十岁的时候暂停了漫游,回家迎娶了杨氏,他虽为诗圣但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描绘其妻。而我们从杜甫诗歌等文章中可以看出杨氏乃为贤妻良母,是个贤惠聪明的女子,一直在杜甫身后默默的支持他,彼此不抛弃,相濡以沫。
据资料可知杨氏为杜甫生下八位子女,而他们的幼子因饥饿夭折。杨氏乃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杜甫一心报国,只能留下妻子离去,当时逢“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便将妻子安排在羌村,自己则北上。杨氏便只能独自在那贫困的条件下抚养他们的孩子,一边等着杜甫安全归来。
在杜甫诗《北征》中描绘的是杜甫回家探亲的所见闻和感慨家困情形,曾如此写道:“妻子衣百结”、“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由此可看出杜甫妻子杨氏在杜甫不在家的时日生活极其困苦,而杜甫在《羌村三首》中曾如此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表明战乱中杨氏无时不在思念杜甫,两人得以相见,竟然以为是在做梦。
而《北征》也曾描绘杨氏得知杜甫即将回来,可以打扮一番,而他们的两个小女儿也学者妈妈的模样打扮,将脸蛋涂的乱七八糟,可见他们在此当时的条件之下,家庭也甚是和睦。
后杜甫病逝,杨氏因无力下葬,便将棺材置于岳州,带着孩子们回洛阳,之后不久便去世,后得子孙将他们合葬在故土。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4年,秋天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陕西黄陵县西南的鄜州,独自去投唐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正处级的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申辩,被贬为副处级的华州司功参军。其后,杜甫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三吏”、“三别”。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公元712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东二里瑶湾。此地背依笔架山,前临沃野,嵩、邙对峙,三河(黄河、伊洛、泗河)汇流。杜甫自出生共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余年,童年的教养和青年时期的游历经历为杜甫成为一代诗圣打下了基础。现存的杜甫故里是一个坐东向西、大门朝南的长方形院落,小青瓦门楼,院内坐西向东瓦房3 间,硬山式灰瓦顶。大门外北侧临街房山墙上嵌有清代洛阳知府张汉草书“诗圣故里”碑。故居路口有碑楼1座,内立清代碑刻,正面楷书“唐工部杜甫故里”,碑楼北侧嵌清代石刻1通,为“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杜甫故里于1962年修葺后成立了纪念馆,郭沫若亲书“杜甫诞生窑”和“杜甫故里纪念馆”。
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5、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2、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小寒食舟中作》
1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1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16、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1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1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1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2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2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2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9、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江村》
3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