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伟大壮举。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为什么要打抗美援朝战争精选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1、朝鲜是停战了,不是全胜,我们最开始是想彻底将联合军军赶下海的,实际上最后停在38线了,我们只是完成部分目标,将联合军从鸭绿江赶回38线
2、机动作战,这是制胜的关键,实际上,后期我军实力大涨,空军,坦克纷纷到位,反而再也不能大规模歼灭联军,因为比火力,再怎么强,也强不过联军,只有抛开火力硬打,采用机动穿插作战方式,才能挑选最薄弱的环节,在我方预定的战场,打我方预计的战斗
3、敌人也在学习,半年,敌人用了半年的时间学习,半年后,联军也摸索到应对我方机动作战的方法,此时,已经被打回38线,损失30万人
4、联军以美军做骨干,南朝鲜军做主力,其它国家基本是打酱油的,美军的习惯从来就是火力压倒,对机动作战实战没有准备,南朝鲜军又太弱,每次我军都是挑选1-2支美军骨干部队集中全力打击,一旦美军顶不住了,南朝鲜军就是肉,随便吃,集中全力,从南朝鲜军把守的地点突破,迂回到美军侧翼,打掉1-2支美军,南朝鲜军看到美军撤离,就像离开骨头的肉,就会全线崩溃
5、后期,美军也花大力气整顿南朝鲜军,战斗力提高不少,这样,可以全面防御我军穿插,只要能挡住我军3-4个小时,美军就能反应过来支援
6、朝鲜总歼敌190万(伤+亡+被俘),其中美军30万,阵亡约9万,其余基本是南朝鲜军,我军伤+亡+被俘100万,其中阵亡约30万,主要原因是,美军的后勤保障比我军强的太多,受伤的能及时治疗,只要当时不死,就有的救,我军很多重伤员不能及时回去治疗牺牲
看待历史事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站在历史中看历史”,就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问题,这样才能如实地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处处当“事后诸葛亮”,“处处马后炮”,那就不是研究历史,而是杜撰历史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朝鲜战争不是一回事,这是探讨和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提。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央在1950年10月2日接到朝鲜援助请求后,经过反复权衡决定于10月25日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为什么要参战?核心的一点,就是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受到空前的威胁,已经到了除战争手段外无法有效解决的地步。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核心,是实现其他国家利益的前提条件。从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正式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开始,美国就从三个战略方向对新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甚至武装侵略。东南方向,美海军第7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我军解放台湾;东北方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击溃朝鲜人民军主力,占领几乎整个朝鲜,部分部队进至鸭绿江边,对江对岸中国居民开炮射击和轰炸;正南方向,美军直接介入和援助法国越南殖民当局,支持法国在越南的殖民战争。安全利益的表述不仅是领土主权完整,还有周边安全的稳定。然而在当时,我国不仅是周边不稳,连领土完整都受到直接军事威胁,形势严峻可想而知。
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支柱。朝鲜战争爆发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半年多,半数国土还尚待解放,全国只有东北有比较完整的工业基础。全国的重工业都在东北,而东北的重工业又都集中在南满,仅鞍山钢铁厂一地的钢产量就占全国的50%,这一地区的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距离鸭绿江中朝边境不到200公里。如果采取消极防御,与美军对峙于鸭绿江两岸,则必然导致东北工业基地无法建设,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政治、文化、意识形态自不必说,美国自持二次世界大战的余威,在经济、军事、科技上都是超级大国。仁川登陆后,新中国社会中就出现大量消极思潮,不仅在知识分子和资本家中流行,甚至在解放军中也有渗透。这对新中国统一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是“软刀子”。
除此之外,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甚至朝鲜战争的爆发都是复杂国际格局和大国角力的综合结果。因此,中共中央决定参战是当时复杂情况下的最好选择,是科学和正确的决策。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韩国军队在朝鲜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朝鲜的战役。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所以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美军越过北纬38°线,19日占领平壤,企图迅速占领整个朝鲜,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第13兵团过江后,于10月20日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纪念”本身并不是目的
纪念战争,是为了以后不用战争也能换来和平
温家宝9月23日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说,“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后手段过时了。当今世界,谁举起和平的旗帜谁得人心;谁举起战争的旗帜谁失人心。”当今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早已由求生存转变到了求发展上来,我们国家要克服一种弱国的心态,在国际事务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谋求更多的话语权,以后,不用战争也能换来和平。
守住成果,珍惜遗产,吸取教训,才是“纪念”的意义所在
据中国政府近十几年来公布的数字,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共计190万,补充兵源近50万,共计240万。此外,还有东北* *军区60万支前民工入朝出战勤。在这些参加战争的普通人当中,有数十万失去了生命,或者留下了终生残疾。对于那场战争,那些逝去的生命,献花也好,挽歌也罢,只有珍惜战争的遗产,吸取战争的教训,才使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