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里,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务必认清一个现实——管理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水平的“看家式管理”,而应成为幼儿园真正的管理者、经营者,从看家型、教养型管理向多面型管理转变。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的要求。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讲:
①管理好中心园,带动村办园;
②以中心园为龙头,重点抓队伍建设管理,加强农村园师资力量;
③克服管理者焦虑情绪。
总而言之,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管理发展水平的较量,对于身处复杂社会关系和工作环境的管理者而言,要做好管理工作确实不易,但只要透过自身素质的完善和科学工作方法的落实,将管理科学化、人性化使管理更加完善,才能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
1、管理好中心园,带动村办园要办好幼儿园,首先要做好管理,个性是中心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学区的幼教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教师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理想的幼儿园是一个温馨的家园、美丽的花园,要作为这样的幼儿园园长,首先自己就应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潜力,用崇高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全体教工,更要具备有:
①严而有方。借用一位教育家的名言:管理就应是严格的,但是严而有方。管理者要做到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把幼儿园的管理纳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
②严而有理。在管理工作中,制度很严,要求很高,但是有时说话讲不出道道来,让老师不能心服口服。如每当公开活动后的评析或教育工作中的评析,总存在着说成功多,谈问题少或担心讲不到点子上不敢说的状况,作为管理者就要带头讲,起到一种导向作用。
③严而有情。我们在制定管理条例时追求的是理想化、合理化,但是在执行中会遇到种种状况,有时合理的东西就不那么合情了,管与被管之间就会出现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教师的工作是应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而不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机器零件,当教师的情绪处在消极被动的状态下,就可能产生不利于教育的影响,更难使其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用心性和创造性。
我想青年教师成长中的问题需要周围人以宽容的'态度给予帮忙,如果轻易地给她扣上工作不负责的帽子,肯定会在她的心理留下一个阴影,无意的打击了工作用心性,产生消极的影响。我想在工作中管理者务必要做到管理不仅仅要严而且还要有情,讲求人情味,这样教师的工作用心性才高,才有利于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
开展农村幼教的过程中,只有首先办好镇中心园,方能带动、促进村办园的发展,提高农村幼教的整体水平。我们在管理上做法主要有:以目标职责制为动力,镇政府、总校每年都要和中心园签订目标职责书,还把幼儿园建设作为政府的形象工程、民心工程。重点建设好中心园,充分发挥窗口幼儿园的龙头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建了一所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幼儿园,园所设备完善。在硬件抓上去的同时另一手务必狠抓幼儿园的管理,务必要透过管理来规范教职员工的行为,又要透过管理来提高教育质量,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生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在抓政治思想、师德师风、开拓创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方面面务必还要思考统筹兼顾,力求取得综合效率的管理体系。在大家的共同拼搏努力下,中心园:
①被评为绍兴市示范幼儿园;
②在“幼儿环境中的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课题,在国家级“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评审中荣获二等奖;
③市一级幼儿园;
④在全国“勤巧小队”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⑤幼儿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群众;
⑥市首届教师自制教玩具荣获一等奖;
⑦中心园定为中央教科所幼儿素质教育实验基地等等。
2、以中心园为龙头,重点抓队伍建设管理,加强农村园师资力量根据农村幼师不同的基础,采取普及与提高、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分类分层次学习、指导的方法,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业达标率95%,大专以上占80%。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作为幼教工作管理的重中之重。全员聘用制、岗位职责制、培训达标制、教研活动开放制等一系列制度,确实提高了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重点抓了三个提高:
①提高职业道德:敬业爱幼,尊重幼儿和家长,团结合作,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②提高文化和专业素养;
③提高科学教育幼儿的潜力,对农村幼儿教师,要个性强调教育综合潜力的培养:要能将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及作用结合起来;要能将所有的学科教育综合起来;要能综合运用各种教育途径、手段引导幼儿学习、游戏生活和劳动等等。
另外,我们把农村幼儿教师的培养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3、村与企业一体为原则,明确中心园管理职责无论是镇办镇管、镇办校管、村办校管、村办村管还是企业办企业管的幼儿园、幼儿班,都要透过中心园进行具体、经常的业务指导和业务管理,中心园村企校一体、镇村企校联动的幼教原则;示范带头,业务联动;人员统配,岗位轮换;考核奖惩,落实待遇。乡镇幼儿教育实行中心园长负责制,各校村企办班办园对中心园长负责。这一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办园、办班用心性,构成了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幼儿教育的新格局。
4、存在问题:管理者的焦虑情绪幼教体制改革后,幼儿园营利性服务的客观存在,与当前幼教行政管理侧重与公益性服务功能的冲突是引起管理者焦虑的体制性原因。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已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举办幼儿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事实上,不论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营利性服务客观存在。在当前幼教发展体制下,以生养园是绝大多数幼儿园经费筹措最主要途径,管理者的首要职责就是让幼儿园正常运作,既要想方设法积累办园资金,但又不能与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性相悖,因此作为管理者们最感焦虑的就是“如何在生存与政策间寻找平衡点”。
管理者在主角定位首先是经营者,其次才是教育者,管理出现异化。管理者焦虑原因,还有一种是职业性原因,管理者日常事务琐碎繁杂,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领导者与于管理者的区别:管理者倾向于有针对性地分配各种资源实现预定目标,关注幼儿园的细微运作;而领导者的视野则应更为宏观管理,主要把握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尽管管理者们都认同这种观点十分正确,但是要做起来又十分难,要做一个有效领导者并不等于事事关注,但是作为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难免过于细心、过于操心,不善于分权、授权,甚至在关键问题、关键时刻缺乏必要的魄力,这些都是使管理者焦虑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还有公众性原因,因为从管理的角度看,幼儿园的公众主要有:园内的教职工、在园幼儿及家长、幼儿园上级领导、社区其相关组织等。为使幼儿园的日常工作运作顺利流畅,管理务必应对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也必然导致管理者焦虑情绪。虽然采取消极回避或者简单的情绪宣泄能够在短期内或者表面上使焦虑体验得到缓解,这方面我们试了几次都难解决问题,我们思考是否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做好以下几点:
①把握幼教政策的弹性规律,做个有创见的管理者;
②打造和谐高效的领导群体,做个懂专业的管理者;
③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个有爱心的管理者。
总而言之,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管理发展水平的较量,对于身处复杂社会关系和工作环境的管理者而言,要做好管理工作确实不易,但只要透过自身素质的完善和科学工作方法的落实,将管理科学化、人性化使管理更加完善,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发展。
作为一名管理经营者不仅要多听而且要会听。一是要听下面对具体管理人员的'意见、做法是否符合师生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允许,不能居高临下,以一种领导者或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不能以一种专找保教人员差错的心态进行,也不能以一种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去听,而是要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和帮助保教人员的心态去听。二是要听课,把听课变为品课。在听课中提高自己的“识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决策管理经营能力。
近年来,前教育在管理中探究、摸索,认为在建设有灵魂的团队及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中有五种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即:赏识管理、需要管理、阳光(情感)管理、成功管理、效率管理等。
(一)“赏识”管理模式,灵魂团队的车辖
一个人的成功,源于自信,而自信则来自于心理暗示。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赏识一个人比奖励一个人更为重要。领导者对教职工的赏识暗示或许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也或许是给予她的一次机会或一种职位。总之,赏识他人需要精神,需要方法,更需要用心。
假如,我们的教职工在领导者的赏识下,自信、自尊、自强、自立,这种状态很快就会投入她所从事的工作。能够在全园范围内进行“金点子”征集活动,教职工用心参与,共谋幼儿园的发展出路,对征集上的“金点子”领导者给予充分肯定与采纳,极大地增强了教职工的自信心。同时增加了主人翁意识,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与发展的意愿也更加强烈。这种赏识管理转化为赏识教育的过程便是幼儿园的发展过程。
(二)“需要”管理模式,灵魂团队的车辐
行为科学家马斯洛,依照“需要层次理论”将人分为五个层面,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地位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园的管理首先要遵循人的这样一种心理需要准则,对每位教职工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每一位教职工的心理需要层面,并加以适宜的压力与动力,使之获得成功感,增加自信心,从而增强群众向心力与凝聚力。
在现今物质生活丰足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需要精神的充实,体现自我价值。因此,我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根据个人需求意向,制定能量充实表,以奖励形式,有计划、有选取地安排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同时在园内开通信息网,将教案、教育随笔、教学心得、家园共育经验等资料,以交互式、分享式、自主式、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为教职工带给充实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空间。透过教师的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后的结果,便是对幼儿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兴趣与愿望,到达了需要管理向需要教育的转换。
(三)“阳光”(情感)管理模式,灵魂团队的车轼
幼儿园的工作繁重而琐碎,教职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幼儿教师的特殊就在于她们不但依靠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去完成教育任务,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她们良好的教育技能,实现优质教育的可能性。而教师自身情绪与个性的施展直接影响教育技能的发挥。著名的管理学家布莱克认为,一个好的领导既要注重目标任务的完成,又要注重职工的生活需求,持续阳光的存在,让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
鉴于布莱克的“方格管理理论”,我们以晨会分享、情境工作坊、故事中的光芒等方式对教职工实施阳光管理,进行情感交流。阳光管理带给教职工的是灿烂的笑容与高昂的情绪,用心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整个幼儿园呈现出用心向上的氛围,教职工以“健康、自信、快乐、主动”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阳光管理转化为阳光教育的过程,便是所有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几年来,教师们用心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主题的探究,在开展园本课题《幼儿园安全事故益发环节的研究》、国家级课题《幼儿思维潜力训练研究》的同时,开设了英皇芭蕾、幼儿绘画、快速识字、蒙氏阅读、幼儿英语等诸多课程,为幼儿和家长带给了更为宽泛的选取范围。
(四)成功管理模式,灵魂团队的车毂
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状态,成功是一种意识。我们常说:“失败必须有原因,成功必须有方法。”一个幼儿园的成功,实际上是每位教职工成功的总和,教职工个人成功率高则幼儿园的成功率也高,因此,领导者的作用就是使每位教职工获得成功。著名的“瓦拉赫效应”便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秘密:发现一个人的成功点并给予平台使之应用,等于送给她成功的人生。领导者的成功管理实现了,就等于实现了教师对幼儿的成功教育。成功管理转化为成功教育的过程就是幼儿园走向成 功的过程。
利用印制宣传画册、发放班级小报、入小区义演、参与周边单位组织的联谊活动等多种形式,在社会家长中,广泛宣传我们“健康、自信、快乐、主动”的园风;“用心灵启发心灵,用快乐生产快乐”的追求;“服务求发展,规范求效益,创新求活力”的办园特色。深入、生动、形式别样的宣传活动扩大了幼儿园的影响力,提高了幼儿园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充分展示了教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温馨如家的幼儿园环境。
(五)效率管理模式,灵魂团队的车辙
经营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益,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著名的“泰勒效率管理”就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与提高办园效益的理论依据,幼儿园的管理效率提高了,教育效率自然也提高了,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就变为现实了。因此,孩子发展了,家长满意了,社会认同了,名气就大了。孩子来的多了,效益自然就有了。
具体措施如下:向全体幼儿家长提出服务承诺,即做到一不求、两主动、三个一样、四个细心、九不让等。以及“家长、教育、班级”工作前移的服务措施。同时针对幼儿园家长大多在前线上班的状况,为托、小班全体幼儿准备内外衣、裤;接收生病幼儿,并按时为他们服药、打针;双休日、节假日接收前线职工子女并专为他们开专灶;寒暑期照常接收幼儿,并制订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等。同时我们本着“低成本高质量”的发展策略,实现幼儿园效率管理。
首先,教育环境低成本改造。各班级布置充分利用环保的废旧物品,既节约了成本又美化了环境。
其次,资源整合低成本利用。由于幼儿园客观条件限制,造成有些狭小空间闲置,因此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诸多角落进行整体规划,设置成多功能活动区角,各教学班轮流在其开展区域活动;同时对幼儿园优秀活动设计及幼儿操作材料,进行合理规整储存,以便进行资源再利用,到达共享之目的。效率管理模式的实施,使幼儿园保证生源不减,家长满意率始终在96%以上。
总之,幼儿园的管理是一种创新活动,这些创新包含在管理方法、手段、思想、体制等资料中。
以上五种管理模式,不是独立化的管理模式,抑或是兼收并蓄,从园情出发,酌情运用,使五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最大效力。
透过以上五种管理模式的实行,幼儿园拥有了一支具有灵魂的优秀团队。在这支优秀团队的带领下幼儿园正向着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学前教育管理经营者要注意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悟性,对各种 问题进行思考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去切入。要善于在操作前、过程中和结束后进行“前思”、“中思”和“后思”,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把自己的脑袋长在别
人的肩膀上,更不能随随便便,无正主见,不带脑袋地去工作。反之就由主动成为被动,其结果可知。 “腿勤”,多走动 凡是一名高级的管理经营者,一定要“下”走,不能上浮,坐屋指挥,多到班级、各个角落、方方面面掌握一手资料。二是要“上”去, 多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倾听意见和关心,从中在物质和精神利益上受益。三是要往“外”走,多参加一些教研工作会议,学习一些外地园所的经验。你不论往哪里走,都应带着想法而去,带着办法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