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词《常娥》原文及赏析【精彩3篇】

嫦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据史料记载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女儿,后羿之妻,美貌非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嫦娥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扩展阅读:李商隐的文学成就 1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扩展阅读:诗歌特点 2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 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沉郁顿挫的风格,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纯用白描,脱胎于六朝民歌。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故能自成一家。

赏析 3

李商隐的诗有朦胧多义的特色,就是这首题为“常娥”的诗,也有多种解读。或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或认为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或言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诗的前两句写居处内外的环境,点出主人公长夜不寐的情景。室内,黯淡的烛光映照在屏风上;室外,银河垂地,晨星寥落。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内心的孤独寂寞可以想见。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两句,写主人公由天上孤月而产生的联想与想象。据说月宫中有仙子──嫦娥,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而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对于这个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主人公是抱以同情之心的。“应悔”是揣度之辞,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的关切之情。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嫦娥虽然得以升仙,却始终独居于清冷寂寞的广寒宫中,她的内心必定也是孤寂的,她的处境和心境与自己何其相像!因此,主人公进一步猜测,嫦娥很可能会后悔当初吃了仙药,眼望着碧海青天,独自消瘦寂寥。对于这两句,沈德潜评曰:“孤寂之况,以‘夜夜心’三字尽之。士有争先得路而自悔者,亦作如是观。”结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可知,诗中“悔偷灵药”的心理,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诗人在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中,曾力图摆脱俗世,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因此,这两句诗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这种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具有普遍性、典型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