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也是要学习历史知识的,
1.中央集权制度 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 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a )
A .维护多民族国家 的统一B .发展社会经济
C .巩固国防抵御侵略D .加强民族交流
2.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说法正确 的有:(1)明后期,瓦剌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2)明朝中期,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3)顺治帝赐予五世_“__喇嘛”封号(4)雍正帝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 的“改土归流”(c)
A .(2)(3)(4)B .(1)(2)C .(3)(4)D .(1)(3)(4)
3. 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次出现分裂局面 的根本原因是 (d )
A .中央集权 的削弱B .地方势力 的膨胀
C .少数民族 的崛起D .封建经济 的分散性
4.北宋初以后,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存在 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生产力 的发展B .民族大融合
C .政治制度 的改革D .商品经济 的发展
5. 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 的共同作用是 (d )
A .建立一支强有力 的军队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政府 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D .保证了农民 的生产时间
6.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的是 (c )
A .废除井田制B .奖励耕战
C .重农抑商D .建立县制
7. 王安石变法中,要直接解决 的矛盾是 (c )
A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的矛盾B .中原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 的矛盾
C .官僚地主与国家 的矛盾D .封建国家与农民 的矛盾
8. 《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西海是 指(c )
A .地中海B .红海C .波斯湾D .巴尔喀什湖
9. 中国四大发明并没有在中国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 的灿烂果实,说明(a)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事物具有特殊性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新生事物 的产生总是 艰难曲折 的
10. 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 的原因是 (c )
A .得天独厚 的地理条件B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特别智慧
C .农业生产发展 的需要D .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1. 管仲重病 的时候,举荐了谁做齐相?C
A 、鲍叔牙B 、东郭牙C 、隰朋D 、宾须无
22. “毛遂自荐”中 的毛遂是 战国四公子中谁 的门客?D
A 、信陵君B 、孟尝君C 、春申君D 、平原君
23. 魏国大将庞涓是 在哪次战役中丧生?C
A 、长平之战B 、桂陵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勺之战
24. 先秦历史人物中杀妻求将 的是 ?A
A 、吴起B 、乐羊C 、晋鄙D 、庞涓
25. 汉高祖刘邦 的长子是 ?B
A 、刘盈B 、刘肥C 、刘恒D 、刘如意
26. 秦汉时期造反失败,被处以车裂刑罚 的是 ?D
A 、韩信B 、英布C 、张良D 、彭越
27. 卫子夫是 哪个公主府上 的人?A
A 、平阳公主B 、馆陶公主C 、鲁元公主D 、南阳公主
28. 下列不是 东汉开国以来 的五大豪族 的是 ?D
A 、阴B 、马C 、窦D 、宋
29. 西汉 的第二位相国是 ?D
A 、萧何B 、田鼢C 、陈平D 曹参
11.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 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的形象描述。 以下表述正确 的是 (a )
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②井田制实质上是 一种私有制
③井田制是 私有制不发达 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12.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d )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变法中秦国强大④人民渴望统一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1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
终未能成为时代 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 的原因是 (b )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的不断侵入B .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 的手工工场D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 的政策
14.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 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促进了(d )
A .少数民族 的封建化B .游牧民族农业化
C .各民族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D .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 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5.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 的相同实质是 ()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的手段B .缓和阶级矛盾 的措施
C .对农民剥削程度 的降低D .对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整
16.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 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 .占统治地位 的社会制度B .占统治地位 的经济因素
C .对国外市场 的依赖程度D .所面临 的国际环境
17. 西汉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 的是 (b )
A.散文、诗歌B. 赋和乐府诗C. 小传、传奇D. 戏剧、传记
18. 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秦律,它集中体现了(d )
A. 奴隶主贵族 的意志B. 小生产者 的意志
C. 秦始皇个人 的意志D. 地主阶级 的意志
19.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 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b )
A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B .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 .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 .百家争鸣是 社会大变革在意识领域 的反映
20. 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c )
A .手工业生产 的发展B .资本主义萌芽 的出现
C .商品经济发展D .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