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优秀5篇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篇1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1989.11.12)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1926年应刘仙洲校长之邀,到北洋大学任教,1928年至1930年任北洋工学院院长。任职期间,以严治校、率先垂范。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工程教育中,创始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茅以升个人简介

1、 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

作为我国多学科卓越专家的茅以升,允为我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20世纪30年代,其担任在钱塘江上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工程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2、 出身商人家庭

茅以升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于江苏丹徒县(今镇江)一户书香之家,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3岁时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 6岁读私塾;

7岁就读于思益学堂(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 1905年进入江南商业学堂;

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及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

3、 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

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报送赴美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因茅以升成绩特优,从此康奈尔大学面试接收唐山交通大学的毕业生,为中国的大学特别是母校赢得了荣誉。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82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4、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

1921年,应恩师罗忠忱教授之邀,回国到母校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副主任兼总务主任。以后历任东南大学(演变为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院长、杭州钱塘江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

5、 曾任北京市科协主席等职

建国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由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华北交通学院组成)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协部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五至第七届中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协会会员。

6、 钱塘江大桥等工程技术设计者

1933年,30年代,茅以升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工程技术上的成绩曾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14个难题。1959年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1979年应邀访问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1982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

作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余年中当过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了《桥话》《中国石拱桥》《桥梁次应力》《钱塘江桥》和《中国的古桥与新桥》等大量的科普文章。2011年9月20日,为纪念“中国现代桥梁之父”、天津大学的老校长茅以升,由中国工程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国际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高峰论坛暨茅以升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大会”在重庆开幕。大会围绕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的问题展开研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代表天津大学出席了该纪念大会。

附:茅以升在八十七岁高龄时,为天津大学(北洋大学)九十周年校庆自作自书的《北洋今胜昔二十韵》。

《北洋今胜昔二十韵》

——茅以升

新学既东渐,北洋卓有声。延我即讲席,朝夕对群英。

我亦方少壮,图强意纵横。切磋不知倦,析疑四座倾。

兵余复弦歌,畀我以校政。师友欢相得,翕然归淳正。

国事方多故,邪正角相竞。魔火不为灾,新厦俄顷竟。

南土忽相招,钱塘潮浪高。自古空寥阔,秦皇不安桥。

面对惊涛不抽身,力驱鼍梁浮万钧。三载架桥成,桥成寇已深。

莘莘诸学子,颠沛尽西行。人谋复诪张,逶迤何栖遑。

栖迟川与陕,摇落浙山苍。否极微阳动,春荣百卉芳。

煌煌三十载,重开日月光。崇实遵校训,时隆道乃昌。

济济夸多士,嘉木矗千章。颂今还鉴昔,前事未可忘。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现代管理学之父 篇2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95岁高龄辞世(图)

2005-11-15 11:14:50 来源: (广州)文字:渡渡

“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11月11日,有着“现代管理学之父”之称的德鲁克在美国以95岁高龄辞世。

德鲁克于1954年首次提出“管理学”的概念。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本报综合报道)

“建造金字塔时,监工根本不会关心那些毫无技能的、只会搬运石头的工人们的士气,也不会想到要建立激励机制。但现代管理却不同,它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进行有效的合作,充分发挥积极性。”———彼得·德鲁克,《公司概念》,1946年。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

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他的父亲为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匈帝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他于1937年移民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在美国的一些银行和跨国公司任管理顾问,还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德鲁克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他于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德鲁克于1954年首次提出“管理学”的概念。

在90岁生日时,德鲁克曾说过:“我的工作很简单,我关注的是人,而不是机器和厂房。”

简单地说,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以成就与道德为中心的管理价值观,以自我控制为主的管理目标论,以实践为核心的管理本质论和以高层战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战略观等。德鲁克重视人的作用,“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他最主要的观点。此外,德鲁克强调成就,指的是企业的经济成就和员工的个人成就,企业是为了取得经济成就才存在的,经济成就在企业机构中是合理的;而要使员工具有成就感,就必须按照人的心理进行管理,从不同角度满足员工的需要。

在长达6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共出版了超过30本管理学方面的著作,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004年德鲁克还有新书问世。当有人问他这些著作卖出多少册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大约五六百万册吧。”此外,德鲁克还是日本艺术的爱好者,并写过两本小说和一本叫做《旁观者的冒险》的自传。

去年,在《福布斯》杂志的一篇访问中德鲁克被问到,在他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有没有什么希望做而还没有做的事。

德鲁克说:“是的,相当多。我本应该写出许多更好的书,我最好的一本书应该叫做《管理缺失》,但很遗憾我还没有写出来。”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

学校每天一顿午餐。

这顿午餐的菜色,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內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此外,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德鲁克30多年的老朋友、慈善家埃利·布罗德说:“彼得能看到细微之处,他说的事情似乎很简单,但其实很深刻,他能够看到未来。”例如,早在1969年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

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德鲁克说:“当事情达到了这样一种地步:经纪人比投资者更能赚钱,股市当然要崩盘。一个肥皂泡的平均寿命是26秒,随着泡沫越来越大,表面张力增加,最后只有破裂。而一次投机狂潮的持续时间大约是18个月。”

此外,德鲁克还预见到,20世纪70年代是通货膨胀的十年,而日本制造商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美国人的最大竞争对手。

但德鲁克并不想成为一个巫师式的预言家,不久他宣布不再发表类似的预言,而是将精力投入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去。

德鲁克认为,对20世纪的所有社会组织来说,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对企业至关重要,对医院、工会和慈善组织同样如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德鲁克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竞争压力使得一般的公司根本无法实现他一直以来提倡的许多东西,例如最低工资保障和终身雇佣制。后来德鲁克对被他称为“社会部门”的非赢利组织越来越感兴趣。德鲁克为“女童子军”这样的非赢利组织免费担任顾问,指导他们怎样更好地“改善妇女和儿童的生活”。1990年,在不少仰慕者的支持下,德鲁克在纽约成立了“彼得·F·德鲁克基金会”,继续通过非赢利组织推广自己的理念。

“大师中的大师”著作影响盖茨最深

“早在1981年,我对通用的初步核心理念,就是来自彼得·德鲁克。德鲁克曾说,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你今天就要进军这个行业吗?如果不是,你又打算怎么办呢?这些话虽然简单,却难以置信地有力。”

———11日,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得知德鲁克去世的消息后说。德鲁克简单的问题成了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的座右铭:如果通用电气公司的某一部门在相应的领域不是数一数二的,那么就将被淘汰。

“除了彼得·德鲁克的书外,还有哪些书可以看呢?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当记者问比尔·盖茨都读哪些经营管理的书籍时,他如是回答。

“德鲁克是我的英雄。他以无比清晰的逻辑思考、写作,绝对不同于那些浑水摸鱼、专搞流行理论的学术贩子。”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说。

“德鲁克清理了我的脑袋。每次和他开完会,他都会提醒我———不要告诉我,你对这次会议有多满意。只要告诉我,下周一你会采取哪些和以往不同的行动。”

———可口可乐前总裁奇奥夫说。(本报综合报道)

现代营销学之父 篇3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博士生于1931年,是现代营销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现任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终身教授,是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国际市场学S·C·强生荣誉教授,具有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及苏黎世大学等其它8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管理科学联合市场营销学会主席,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理事,营销科学学会托管人,管理分析中心主任,杨克罗维奇咨询委员会成员,哥白尼咨询委员会成员。除此以外他还是许多美国和外国大公司在营销战略和计划、营销组织、整合营销上的顾问。同时他还是将近二十本着作的作者,为《哈佛商业评论》、《加州管理杂志》、《管理科学》等第一流杂志撰写了100多篇论文。

科特勒博士见证了美国40年经济的起伏坎坷、衰落跌宕和繁荣兴旺的历史,从而成就了完整的营销理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美国大型公司的企业家。他多次获得美国国家级勋章和褒奖,包括 “保尔·D·康弗斯奖”、“斯图尔特·亨特森·布赖特奖”、“杰出的营销学教育工作者奖”、“营销卓越贡献奖”、“查尔斯·库利奇奖”。他是美国营销协会(AMA)第一届“营销教育者奖”的获得者,也是至今唯一三次获得过《营销杂志》最佳论文奖--阿尔法·卡帕·普西奖(Alpha Kappa Psi Award)的得主。1995年,科特勒获得国际销售和营销管理者组织颁发的“营销教育者奖”。

他亦曾担任许多跨国企业的顾问,这些企业包括:IBM、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AT&T、默克(Merck)、霍尼韦尔(Honeywell)、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北欧航空(SAS Airline)、米其林(Michelin)等等。此外,他还曾担任美国管理学院主席、美国营销协会董事长和项目主席以及彼得·杜拉克基金会顾问。

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思想

科特勒博士一直致力于营销战略与规划、营销组织、国际市场营销及社会营销的研究,他的最新研究领域包括:高科技市场营销,城市、地区及国家的竞争优势研究等。他创造的一些概念,如 “反向营销”和“社会营销”等等,被人们广泛应用和实践。

尽管科特勒的名字和市场营销紧紧联系在一起,但他却是从经济学起步的,在相继获得芝加哥大学的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后,他重返芝加哥大学从事行为科学的博士后研究,并在哈佛大学钻研数学。1962年,他受邀加盟凯洛格管理学院,从此开始了令人尊重的执教生涯,他从营销学助教开始,一步一步走向营销学的顶峰。

菲利普·科特勒的主要著作

科特勒博士著作众多,许多都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被58个国家的营销人士视为营销宝典。其中,《营销管理》一书更是被奉为营销学的圣经。

他的《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1967第一版,与凯文·凯勒合著)不断再版已是第十二次再版,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营销学教科书,该书成为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之作,它被选为全球最佳的50本商业书籍之一,许多海外学者把该书誉为市场营销学的“圣经”。在大多数学校的MBA项目中,这本着作是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教材,它改变了主要以推销、广告和市场研究为主的营销概念,扩充了营销的内涵,将营销上升为科学。彼得·德鲁克是敦促管理界重视市场营销的第一人,市场营销不仅仅是推销术的华丽版本,和创新一样,它是企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科特勒之前,市场营销是4P营销组合(product:产品,pricing:价格,place:地点,promotion:推销)的同义词,随着市场营销概念的不断拓宽,重新定义4P成为当务之急,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企业必须积极地创造并滋养市场。“优秀的企业满足需求;杰出的企业创造市场。”这是他的名言。

市场营销学涉及市场安排、市场调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科特勒曾经写到,市场营销是“创造价值及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准”关键所在,它能在“赢利的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他一直试图将有关市场营销的探讨提升到产品与服务之上,1987年出版的《高度可见性》(High Visibility,1998)就是围绕着市场营销的地点、理念和知名度展开的,他的一些论著专门针对特殊的听众,其中包括了非营利性机构、宗教、甚至博物馆等。他深信世界上最有成就感的市场营销工作应该“带给人们更多的健康和教育,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根本的改观。”

从《营销管理》面世到现在,商业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4P的本质也几经蜕变,科特勒认为虽然它们仍然是市场营销中重要的基础材料,但每一项都发展出自己的工具子集,如今不仅有市场组合,还有价格组合和定位组合等等。市场和媒体日益复杂深奥,品牌的力量与日俱增,生产商及供应商也不断发明新的方法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今天的市场营销已是一项全球化的活动,市场营销的世界充满活力。

科特勒曾致力于研究互联网对市场营销概念的影响,这在他的最近新书《科特勒营销新论》(Marketing Moves: A New Approach to Profits, Growth and Renewal,2002)中有深入的阐述。他为全方位营销下的定义是“„„公司将创业资源的安排、供应链的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能量整合在一起,以换取市场上的更大成功。”这就需要利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组合成合作网络以取得发展,它将是全方位的,因为市场营销不再被看作是以各个部门为单位,不相往来的活动,它还必须成为“企业中供销链和合作网络的设计师。”

市场营销必须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它的重点必须是在客户身上:“在一个产品泛滥而客户短缺的世界里,以客户为中心是成功的关键。”他审视了亚马逊等公司,亚马逊似乎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为它没有庞大的固定资产,但是它必须在市场营销上下功夫,以建立品牌形象,维系客户的忠诚度。

市场营销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被引入中国,但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二十多年后,中国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困境和竞争压力时,科特勒作为营销学的教父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如今,中国陆续出版了科特勒著作近10种,累计印量超过50万册,几乎每个MBA毕业生都研读过科特勒式的“百科全书”。

其它也被采用为教科书的还有:《营销管理》、《科特勒营销新论》、《非营利机构营销学》、《新竞争与高瞻远瞩》、《国际营销》、《营销典范》、《营销原理》、《社会营销》、《旅游市场营销》、《市场专业服务》及《教育机构营销学》。去年又出版了《亚洲新定位》和《营销亚洲》。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篇4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全名皮埃尔·德·顾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法国巴黎人,男爵。生于1863年1月1日,卒于1937年9月2日。他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设计者;顾拜旦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

1894年在巴黎举办了国际体育会议,决定在希腊创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并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1896年4月6日在雅典大理石体育场举办了首届现代奥运会。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成立,当时希腊文学家维凯拉斯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而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秘书长。

首届奥运会后,1896年到1925年顾拜旦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顾拜旦起草了国际奥委会章程,以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和文学家的优美笔调,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和美学意义,他从一开始就规定了国际奥委会的独立自主性和中立性。他奠定的理论基础,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经受住了百年风雨的考验,发展成为一个持久的青年运动与和平运动。

顾拜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五环旗是他设计的,运动员誓言是他起草的;他赋予奥运火炬崭新的时代意义,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自由超越的领域”。法国一位神学院院长为本校体育协会写下了“更快、更高、更强”的题辞,顾拜旦极其欣赏这句话,经他传播,这句题辞深入人心,成为奥运格言,而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范围。顾拜旦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了体育史上的名篇《体育颂》。后来,顾拜旦将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思考,写进《奥林匹克回忆录》这一巨著中。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篇5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教学教案

一、 幼童出洋留学

1、 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为自强求富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展洋务运动;

2、 目的:培养洋务人才(维护清朝统治)

3、 过程:1871—1881幼童留学,这是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开端。

1872年,詹天佑赴美留学——考入美国康涅狄格洲的西海纹海滨学校、丘屋高级中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雪菲尔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科——1881年,回国。

4、 结果:中途夭折。

5、 夭折原因:中西方社会性质不同,培养人才的目的不同。

二、 为中国建造第一条铁路

1、 崭露头角:

1) 任津沽铁路工地帮工程师; 2) 建造滦河大桥

方法:将中国传统桥梁打桩法与西方现代先进技术结合,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 影响:建造成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得到世界同行认可。

2、 京张铁路的建造

1) 背景:帝国主义对中国铁路路权争夺激烈;

清政府认识到铁路重要性,决定修建京张铁路 2) 面临困难:A、帝国主义阻挠、嘲笑; B、清政府拨款有限,时间紧迫;

C、工程自身难度较大; 3) 如何克服:A、选取“关沟线”;

B、设计“人”字形路线;

C、采用直井施工法;

D、用风扇机、手拉风箱解决通风问题„„ 4) 结果:1907年,京张铁路提前全线通车

5)意义:A、中国人自行筹款、勘测、设计并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铁路史上的 里程碑。 B、外国工程师称为“不可能的奇迹”,周恩来誉为“中国人的光荣”; C、是詹天佑个人事业的杰出成就,也是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杰出成就。

情境思考题: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助手,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向总工程师提出一个工程难以进展的报告,你从哪些方面入手?

三、 为铁路事业鞠躬尽瘁

1、 投身铁路建设事业:张绥、川汉、粤汉等铁路;

2、 积极投身保路运动;

原因: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实质是出卖铁路主权

3、 为民国政府造路;

4、 力争中东铁路路权 „„

四、 评价詹天佑

1、 詹天佑早年留洋刻苦求学,中年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晚年维护中国铁路路权,依然为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一生都奉献给了铁路建设事业,无愧于“中国铁路之父”的称号。

2、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推动中国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我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丰富的精神财富:热爱祖国、不畏艰险、勇于创新„„

课堂思考:假如你是导演,准备拍一部关于詹天佑的电影,主要突出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应放大处理哪些镜头,请列出简案。300字左右。

詹天佑教案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100多年前,中国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建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他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周恩来同志称赞他是“中国人的光荣”。他就是——(生齐答:詹天佑)

(师出示投影并板书课题)

回忆一条铁路,牢记一段历史;缅怀一位伟人,激发一种精神!这节课,让我们穿越百年的沧桑,一起去领略这位伟大人物的风采吧!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大家,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这句话概括了詹天佑的两个特点--杰出、爱国

(师板书:杰出 爱国)

二 品味“杰出” 师:你怎样理解“杰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才能成就)出众。 师:请大家浏览课文,思考:在修筑铁路过程中,哪些事具体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生:开凿隧道,“人”字线路

(师相机板书) 研学“开凿隧道”部分

(1)师: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开凿隧道”的情况?(第5自然段)

(2)师: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点名)请其他同学思考: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用什么办法克服的?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3)生读文后,汇报交流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

八达岭--“隧道长—干—百多米”,采用“中部凿井法”。

(4)师:那么什么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示意图。哪位同学愿意做一名少年工程师,到黑板上来画呢?(生画图,师巡视) (5)师:这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生:增大了工作面、缩短了工期

(师引导体会: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为什么这样画?两种方法互换一下行不行?八达岭的山顶多打几个竖井,不是工作面更多么?„„)

(6)师: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地形,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大大缩短了工期,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胆创新,科学精神) 4 研学“人”字线路部分

(1)师:詹天佑真是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啊!他创造性的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开凿任务。当铁路修筑到青龙桥附近时,新的难题又出现在了眼前。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6自然段,思考:在青龙桥附近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坡度太大)

(师出示青龙桥地形图)

师:大家请看青龙桥的地形图,火车为什么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提示:要去的方向是哪里?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火车沿着“人”字铁路一直走下去,是什么方向?)

(4)师: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呢?请你从文章中找出句子来。哪位同学来读,老师和你合作演示一下。

(5)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动画演示,请大家来观看并体会一下,“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减缓坡度,增加动力,改变方向)

(6)师:詹天佑又一次发挥了他杰出的创新才能,巧妙的克服了地形的困难,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这一设计思路,也在随后的各国铁路设计中被广泛采用,沿用至今。

三 感悟“爱国” 师:修筑铁路,千难万险;内忧外患,难上加难。在修筑铁路过程中,詹天佑用自己的杰出才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的杰出令我们叹服,他的爱国情怀更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你想知道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修筑的吗?请大家默读课文2、3自然段。 师:读完了这两段简短而又沉重的文字,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生:生气,愤怒【】,痛恨„„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语句。

(1)“阻挠”

A、理解“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B、师:我们中国人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修筑一条铁路,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横加“阻挠”呢?

生:“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师出示投影简介背景)

(2)师:“阻挠”的结果是几个国家互不相让,僵持不下。帝国主义国家又使出了什么样的手段? 生:“要挟”

师:谁知道“要挟”的意思?

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师:在课文中是帝国主义国家利用我们中国的什么弱点,强迫我们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生: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当时中国的弱点,强迫清政府答应自己修筑铁路的要求。 师: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弱点呢? 生:缺少工程人员。

(3)师:帝国主义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的工程师来修筑京张铁路,当得知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的消息后,外国人又是怎么说的? 生:“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师:这句话是外国人对我们的什么? 生:“嘲笑”

师:为什么帝国主义国家这样嘲笑我们?这条铁路就那么难修吗? 生:“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师:(出示图片)在这样艰险复杂的地理环境中修筑铁路,连外国著名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难不难?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百般阻挠,要挟,嘲笑,难不难?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国贫民弱,人才缺乏,设备落后,财力有限,难不难?既然这么难,京张铁路还修不修?(生:一定要修!) 4 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詹天佑也和我们一样感到无比的愤怒、万分的屈辱和深深的担忧。詹天佑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句子。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1)师:国外是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国内是朝野上下的殷切期望,接受修筑任务的詹天佑可以说是——“忍辱负重”。(师板书)

师:是什么力量支持詹天佑敢于忍辱负重,勇挑重担呢?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请大家再读第4自然段,画出句子。

(2)师出示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3)师出示提示,进行感情引读

A:修筑铁路过程中,詹天佑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每当想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无理阻挠,卑鄙要挟和疯狂嘲笑,他总是想••

B:当修筑铁路过程中遇到难题,面对山高岩厚的居庸关,绵延不绝的八达岭,坡度极大的青龙桥,他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时,他总是想••

C:当他在风沙中跋山涉水,奔波一天,拖着疲惫不堪身躯回到简陋的帐篷中,在油灯下又开始画图计算时,他总是想••

5、师:这就是一位伟大工程师的爱国情怀,正是这种爱国情怀使他一丝不苟,不敢懈怠;正是这种爱国情怀使他身先士卒,不顾危险;正是这种爱国情怀使他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可以说,爱国情怀使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为民族争光,为中国人争气是他非凡智慧的源泉。让我们怀着对詹天佑爱国之情的敬仰一齐来读这一段!

四、理解“杰出”与“爱国”的关系 师:爱国力量的激励,加上詹天佑杰出的创新才能,终于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了,举国欢庆,扬眉吐气!让我们用自豪的心情一齐来读这段话吧! (师出示句子:“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师: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有什么重大意义? 生:“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回击”如何理解呢?

生:受到打击后,反过来攻击对方。 2 师出示语句

A: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告诉全世界:(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中国工程师是好样的!我们完全有能力独立修筑一条外国工程师而不敢轻易尝试的铁路!) B: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还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师:詹天佑用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国家一个响亮的耳光!他用杰出的才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也让我们知道了,空有一腔爱国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创新的能力和杰出的才华才能为国争光!(师板)

五 总结升华 1 师总结板书。(板“集中体现”“力量源泉”) 师:假如此时此刻,我们一起来到了青龙桥,瞻仰着这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塑像,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大家把你内心真实的感受写在课本上。 (生写感言,师巡视指导,指名读感言。)师:同学们的精彩感言如涓涓清泉流入了老师的心里,也感动了在坐的领导和老师们。 师:穿越一个世纪,回首沧桑百年;感受历史风云,铭记伟人风采!

师:这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附:板书设计)

开凿 隧道

杰出

集中体现

“人”字线路

詹天佑

忍辱负重

爱国

力量源泉

为国争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