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她神采独具,魅力四射,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简而言之,刘姥姥形象的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真、智、善。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最新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红楼梦》里,刘姥姥与贾府的渊源还得从他的女婿王狗儿说起,王狗儿的祖上曾经是一个小小的京官,与贾府王夫人的父亲认识,又因同是姓王,借着“一处做官”的机缘便“连了宗”成了“本家”。于是王狗儿家就结了贾府这一富户。偏偏这王狗儿家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冬事都无钱办理,女婿烦躁气恼。这个见多识广的老妪早就谋划好了,在女婿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刘姥姥情不自禁地说了女婿祖上曾与现今显赫的贾府王夫人娘家有过联宗的蛛丝马迹,她决计亲自带着外甥去打抽丰,借着这个关系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便旗开得胜,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
刘姥姥一没丧失人格,二没损失丝毫本钱,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得到了贾府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第二年秋,这个知恩图报的刘姥姥为了答谢,二进荣国府。这正好投了贾府主子们爱吃新鲜瓜蔬的爱好,特别是老祖宗正想有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于是将刘姥姥当作贵宾款待,一天中两宴大观园。刘姥姥随机应变,又是编故事,又是讲笑话,用她大智若愚的行径博得了贾母等人的欢心。同容国府上下的人打得火热,而且成为王熙凤最信赖的长者,连独生女的名字都让她取,这次回家,从贾母、王熙凤乃至平儿、鸳鸯等丫头都给刘姥姥以丰厚的馈赠。也有人说,刘姥姥是一个丑角,造出了一大堆俗而又俗的“笑话”让人发笑。我以为这只看到了表面。其实,刘姥姥的“丑角”并不意味着“傻角”。她并非不知道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是甘愿故作丑态,滑稽凑趣,以制造喜剧效应。她说出的笑话在别人听来觉得好玩,有趣,但在她心里却是甜酸苦辣,别有一番滋味。刘姥姥之诙谐,就像她脸上一道道皱纹一样,是饱经沧桑的印痕,是人生经验所集,是她大智若愚的表现。
智谋过人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她虽然是一个长年累月在家没经过世面的乡下老太太,但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久经事故”的刘姥姥从她丰富艰难的人生阅历中感悟到了“适者生存”的真。她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随机应变、心地善良、见义勇为,善于应酬又不失纯真,知恩图报又不辞辛劳。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极富个性魅力的老人。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出现,表面上看似乎是以丑角性人物出现的。她所到之处给人带来的是轻松、诙谐。但是她在大观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她被当成个凑趣儿的,被他们取笑,可是她不以为忤,她的三进大观园表现出一个线索,标志着贾府的三个不同时期:发展—繁盛—衰亡,然而也因贾府的衰亡,也因为刘姥姥的知恩图报,进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纯朴、侠义精神……
在读流传数百年的名作《红楼梦》过程中,也许更多的人关注的是美若天仙、智深似海的金陵十二钗以及她们的丫头,或者关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间的情爱纠葛。虽然我也如此,可还有一个人物使我很感动,也很尊敬!她就是——刘姥姥!因为我觉得她豪爽,耿直,知恩图报,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
金陵十二钗很美,我们可以从判词看出,然而她们太美了,美得不真实,欣赏她们的就如同雾里看花,她们是镜中花月中月,让人怀疑她们随时会御风而去,她们的美不是人世间所能拥有的,所以她们的美注定了她们心须消逝,我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美必须消逝”,我想这样的形容对十二钗来说很是确切。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很是美好,作为一个男人,能够让世间两大才女钟情无疑是幸福,然而他们的爱凄美,悲惨的结局让人抚腕叹息,人世间满是忧伤与烦恼,为何还要关注这么凄惨的爱?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思想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部小说。书中细腻地描写了许多丰富多采、且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中。有一位并不属于大观园,但是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她就是住在大观园墙外的下层人物——刘姥姥。可以准确的说《红楼梦》中的人很多都不是人,而是仙。唯有刘姥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传统中国劳动者,而平常的人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视,也是因为她身上所体现的人性让人觉得她不是一个别人眼中的“丑角性人物”,而是一个传统中的侠士。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出现,首先是一个线索性人物,她的三次出现标志着贾府发展的三个不同时期:发展—繁盛—衰亡。
当她一进大观园的时候(是因为家道艰难,想让荣国府接济一下),王熙凤知道刘姥姥来打抽丰的目的。虽说出“大有大的难处”的话来,不过是搪塞而已,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拨根汗毛比腰粗”。出手甩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这对王熙凤虽算不得什么,但对刘姥姥却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可以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救了刘姥姥一家人的性命,试想如果不是到了万般无奈的时候,谁愿意和别人借钱?而刘姥姥借到了,所以她时时记着怎么还了这份情。
凤姐给了她些钱,让她们可平安度日,待到丰收时,她就带着新鲜的蔬菜瓜果前来报答。当然对于贾府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也许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可对刘姥姥来说这些东西是她们一家辛苦劳动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得来的,这是她们的血汗,她的心!“得人恩果千年记”,她丝毫没有忘记那点恩情,“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刘姥姥用她们全家一年的心血还了二十两银子,可是贾府的人却没有给她起码的尊重。她被当成个凑趣儿的,被他们取笑。
在第四十回里众人在秋爽斋用早饭,“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那刘姥姥入了座,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当场大家都笑作一团。虽然后来鸳鸯道了歉,“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瞧,刘姥姥人多好啊!试想想,她毕竟是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再说了谁没有自尊心呢?别说她是七十岁的'老人家,就算是年轻人,被人这么取笑,心里会不难受吗?可是她为了报恩,为了搏老太太开心,也不作计较。并不是刘姥姥没有自尊,只是她借此方法让别人开心,这也是报恩的一种方式,有的时候用尊严来报恩比金钱更难得,所以我尊敬刘姥姥的知恩图报的精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时的贾府处于稳定的发展时期,贾政、贾赦等人在朝廷都有一官半职,元春又人宫作了女史,家中还有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并贾琏料理家务,把荣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再加之贾府丰厚的祖业,其繁盛的状况可想而知。刘姥姥看到贾府从主子到奴才,都过着神仙般的生活,连管家的丫头也是“遍身续罗,插金带银的”。至于其它生活用度的奢侈。房屋建筑和摆设的豪华。更是难以描述。
通过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看出贾府已达到了它的极盛时期。大小姐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样,贾家成为皇亲国戚。有了皇家的支持,贾家在政治上就有靠山。与太监们多有往来,经济上也得到极大的关照,光元妃省亲就特意建造了“省亲别墅”——大观园,把银子花得像淌海水似的。在这里,真实反映了贾府既豪华奢侈,又醉生梦死、空虚无聊的腐朽生活。
何谓侠义?侠义就是当别人处于困难之时及时给予帮助,义无反顾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人性并不是在于富贵之时的吹捧,而是在于你大厦将倾之际为你提供帮助,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也因此见证了人的本性。刘姥姥曾经得到贾府的帮助,于是她念念不忘,也许她不知道什么是“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是她的行为真正的做到了。为了救巧姐儿出水深火热之中,刘姥姥散尽家产,不为别的,就为了曾经的二十两银子,这也许是王熙积的善因,所以让她的女儿得到了受惠。
在那些贵族子女眼中,刘姥姥是一个让人取笑的对象,在大观园中,他们没有给刘姥姥应该得到的尊重,但是她没有计较,反而认为自己能让贾母高兴就是好的,这种时时想着报恩的精神让我十分钦佩,人生在世,有恩不报真不能称其为人了。也许有人会说刘姥姥是在逢迎贵族,进而牺牲自己的尊严,可是刘姥姥根本没有那样的想法,这个纯朴的下层人士想到的就是如何才能让大家开心,这也许是她报恩的一个方式,也只有时时记着别人的好的人才会这样找机会让别人开心,也只有真诚的人才会如此的希望自己的恩人幸福快乐。
在《红楼梦》一书中,就只有刘姥姥是一个传统的下层劳动者,她没有受到过教育,也正因为她没有受过封建思想的毒害,所以保持了那一缕微小却连绵不绝的善念,试问封建社会中的贵族能做到为了别人破尽家产吗?不能,他们只会在你困难之际落井下石,也只有在困难的时刻方体现人性中的“真、善、美”。
刘姥姥是贫穷的乡村老妪,她始终以贫穷庄稼人的身份出现。她三进荣国府,其言谈举止都明显地带着贫穷农民真实的特征。坦率纯真《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作者用寥寥数字写出了真实的乡下人那种坦率纯真之态:“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锣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什么用呢?”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把钟比作匣子,把钟摆比作秤砣,这都是农家常见之物,是刘姥姥所熟悉的,而挂钟则是当时富贵之家才有,刘姥姥无法了解,还被钟声吓了“一展眼”,最终也没弄清楚是“什么爱物儿”。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真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望奢兴叹奢是朴的反面。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到凤姐饭后那“桌上碗盘摆列,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几样”;二进荣国府时了解到人家“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还有那“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制作精美的茄鲞等等,无不引起刘姥姥的惊叹和感慨。这种“朱门酒肉”与寒门冻饿的悬隔与反差,表现得如此鲜明、尖锐,真是可以叹为观止。不失本色在缀锦阁的酒宴上,贾母以下所行酒令引经据典,文绉绉的,这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怂恿刘姥姥“只管说”,因为大家“都要听”她的笑话儿,于是便引逗她说出“一个萝卜一头蒜”,“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之类的俚俗巧对。大家听了,哄然大笑。难道作者在这里不惜笔墨,是为了了拿刘姥姥开涮,以博得太太小姐们一笑吗?非也。只要我们认真推敲一下,刘姥姥那四句牙牌令都是实话实说,句句在理,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