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最新6篇】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那么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最新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二月二为什么要理发 篇1

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篇2

二月二龙抬头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为什么会定在这一天为龙抬头的日子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首先、我国是典型的亚 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农历的二月初二过后国内很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对于古代农耕社会而言隆冬过后的雨季意味着食物的丰收、生活的富裕。而在传统的观念中,带来雨水赐予人们丰收的功劳往往是由神龙的功劳,因此龙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它不仅仅代表者强大、庄严更是呼风唤雨的主宰者。所以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习惯性的将之称为龙抬头,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1)二月二龙抬头文化由来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廿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古人称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又叫龙头节或青龙节。故这一天人们便到江河水畔祭龙神。《中华全国风俗志·寿春岁时记》云:“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人所共知,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信仰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地宣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2)二月二龙抬头历史由来

二月二春龙节由来已久。二月二祭龙神,民间还有个传说。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大旱,连年无雨。在临潼骊山之东的马额塬上有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小伙子叫水生。他见天旱,便设法四处找水。一天,他在百里外的塬头村,听一位老伯讲了这样的话:“关中天旱之事,玉帝早就知晓。曾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前去播雨。可这小龙到了关中却一头窜到龙河里,把播雨大事给忘了。”水生问:“如何制 服它呢?”老伯说:“必须弄到一根降龙木才行。”水生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降龙木,制 服了小龙。只见小龙抬头腾空而起,直冲九霄,霎时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哗哗地下起了大雨。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规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春龙节”,留下许多风俗。

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中云:“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 www.bai huawen. 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岁时记》中也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其中一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80年代中叶,在豫北一带还保留着吃黍米的风俗。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煎黍米糕,群众称之年糕,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中午皆吃“老龙布蛋”。即玉米蜕皮俗称玉黍米加面条。其实,人们关心“龙抬头”用各种形式进行纪念,根本原因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系。正如这首民谣所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因为二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百姓们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寄托了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篇3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龙”指的天际苍龙七宿之星象,每年农历二月二号时龙角星就会冉冉升起,这边是龙抬头由来。“龙抬头”,也意味着春耕的到来,南方部分地区还有不少相关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又被称为春耕节、青龙节等,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在历史的农耕文化长河中,龙抬头寓意着阳气上涨、春雷滚滚,雨水渐多,自古便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这天起,万物萌生,大地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耕也就此拉开序幕。

从古至今,民间都会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运势亨通。在众多风俗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剪头发,预示着辞旧迎新,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放龙灯 篇4

黄河三角洲及部分沿河地方还有”放龙灯“的习俗。

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一种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 篇5

1、采龙气

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此乃卯月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六口气,冥想一团青气从头顶百会穴下行至丹田,充满脏腑,整团青气包裹全身,然后步行向正东方走百步。

这时路上遇到行人要微笑致意,可吸财气旺气。此为第一吉。

2、剃龙头

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岀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3、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晩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4、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5、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

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社神等,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农历"二月二"是土地公的诞生日。

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6、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在这天敬奉文昌神,让文昌神保佑孩子学业有成,科举高中。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文昌帝君掌理考试命运、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禄,比孔子还受读书人的欢迎。

7、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8、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有些地区盛行在二月二这一天“引钱龙”,当然,引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例如有的在水壶里放置几枚古钱或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有的则用铜钱拉红线回家置于瓮中;有的则以煤灰为引钱。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篇6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