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归纳【优秀12篇】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1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高一语文知识点 篇2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由诗。

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念起来流畅,象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题》)。

“自由诗”,绝非“放荡不羁”,而是一种“自由”其外,“诗神”其中的富有“散文美”的现代诗歌的精品。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3

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4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篇5

现阶段的阅读理解题题目都是相对固定的的。因此,有很多题目都有比较通用的解题方法。以修辞手法为例。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比喻、排比、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介绍给学生,同时将不同的修辞手法体现的作用,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记住。

这样当阅读理解题目中出现关于修辞手法的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联系老师课堂中讲述的关于修辞的知识以及答题技巧,将老师课堂中讲的知识和阅读理解的题目相结合,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6

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客有吹洞箫者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凌万顷之茫然

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而今安在哉?

3、何为其然也

4、而又何羡乎

谓语前置

1、渺渺兮予怀

2、甚矣,汝之不惠

高一语文知识点提纲 篇7

高一语文知识点(一)

《沁园春长沙》

1、以乐景写哀情:

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浓艳鲜明的色彩,动静结合的事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但是作者的感情却是惆怅、深沉的。作者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越写山河的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就在这种不一致中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深沉的思绪,展示诗人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和思考革命形势的感受,突出了诗人强烈的革命情怀。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词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比。

3、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

在词中,“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他们的内在联系是:通过“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出国内外_的飞扬跋扈,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最后通过忆、记等词回忆起曾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高一语文知识点(二)

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他们的内在联系是:通过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出国内外_的飞扬跋扈,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回忆起曾一同并肩战斗的战友,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1、上片的“看”和下片的“恰”,以一字领数句,这种格式称“扇面对”,可用提问“管到哪一句”来启发学生领会其作用。例如“看”字,一直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写出了一切生物都在秋日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诗人视野的开阔;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几句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

2、诗人集中笔墨写了两种颜色:红色(“红遍”“尽染”)和绿色(“碧透”)。“万”“尽”“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风景如画。诗人除了写山红水绿的的静景,还着意描写事物的动态。在碧绿的江面上许多船只争先恐后地扬帆飞驶。接着又进一步展现了两个动态的特写镜头:仰望那万里长空,雄鹰振翅翱翔;俯视着清澈见底的水中,鱼儿轻盈欢快地游乐。启发学生抓住“击”“翔”两个动词,展开想象。

3、诗人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很自然地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索,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谁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联系当时的形势,人们首先会联想到什么问题?然后明确:革命领导权问题是这句的深刻内涵。面对重大的历史抉择,一个“怅”字,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4、“曾”“忆”,从描绘秋景转向追忆往事,“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诗句中流露出无限的怀念和豪迈的感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青春年少,热情澎湃,坚韧不拔,才华出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写同学们的活动和志趣。他们激昂慷慨,奋笔疾书,为着革命理想,讥时弊,褒先进,评论国事,宣传真理,向军阀官僚、帝国主义开展了英勇斗争。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企图灭中国的《二十一条》,毛泽东印发了反袁文章。1919年至1920年,毛泽东和何叔衡等领导了湖南人民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接着又向湖南军阀谭延闿、赵恒惕展开英勇斗争……袁世凯、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之辈即“当年万户侯”。革命青年视之如“粪土”。教学时可以给一点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回忆当年在这里游泳的动人情景。当年,在水深流急的江心游泳,激起的波浪,把疾驶如飞的船只都挡住了。“曾记否”,这是对同学的亲切的遥问,深情的怀念。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深入思考后的落脚点,当是革命领导权问题。

高一语文知识点(三)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由诗。

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念起来流畅,象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题》)。

“自由诗”,绝非“放荡不羁”,而是一种“自由”其外,“诗神”其中的富有“散文美”的现代诗歌的精品。

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他乳母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高一语文知识点(四)

一、《雨巷》写作背景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一个最黑暗的时代。_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_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

二、《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时值1928年11月6日。“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英国的学术、文化中心,着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的时候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天的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对往事美好回忆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个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在他乘船离开马赛归国途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涛声中记下了重返康桥时的感受。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8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9

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10

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

5、建安:汉献帝年号。

6、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7、妾:旧时妇女谦卑地自称。

8、公姥:公公和婆婆。

9、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10、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11、初七:支农里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12、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13、适:出嫁

14、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要适合,叫六合。

15、青庐:用青布搭成的蓬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16、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7、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8、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19、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20、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归纳 篇11

虚词

〖因〗

①趁机: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②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③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④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⑤趁机:沛公如厕,因招樊哙出

⑥顺着,凭借:践华为城,� 乃遂收樊於期之首,

②才:臣乃得以报太子。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就、于是:乃请荆卿曰樊於期乃前曰。乃为装遣荆轲。

④至:乃今得闻教。

⑤竟然:而乃以手共搏之

⑥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

⑦乃尔:这样

〖为〗

①替: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_

②成为:皆为_,成五采。

③替、做,谋划:谁为大王为此计。

④敬酒,祝: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⑤对,对付:君王为人不忍

⑥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⑦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疑问语气词,呢,何辞为?

⑨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高一语文知识点 篇12

《沁园春 长沙》

1、以乐景写哀情:

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浓艳鲜明的色彩,动静结合的事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但是作者的感情却是惆怅、深沉的。作者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越写山河的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就在这种不一致中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深沉的思绪,展示诗人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和思考革命形势的感受,突出了诗人强烈的革命情怀。

2、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词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比。

3、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

在词中,“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他们的内在联系是:通过“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出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最后通过忆、记等词回忆起曾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