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幼儿园教育随笔(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笔者近日听了一堂幼儿中班的语言教学课《小花猫的小铃铛》,教师讲得很认真,而且用了抒情、夸张等许多的手法,讲得大汗淋漓,应该说这场课是不错的,但如果上课都这么累,又怎么能受得了,我感觉到老师上课时,未能准确理解教学中怎么样使用夸张和哪些地方需要使用夸张。例如,老师讲小花猫的铃铛是园的时,用夸张的手法说:“你的铃铛好园啊”,当说到小花猫的铃铛声音好清脆时又用夸张的声音说:“你的铃铛声音好清脆呀”,虽然是就事论事,直观明了,但抒情点找得不对,抒情当然很为难,又只有用力的去表演,难怪她出汗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识事物,总是会先注意它的形状、色彩、特征,然后再上升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阶段。对于幼儿来说,因为他们认识的东西不多,词汇也不多,如果从感性认识开始,讲铃铛园园的,只会令孩子们感到茫然和陌生,如果再使用抒情夸张等手法,只会感到别扭。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先从理性入手,那感觉就不一样,有一种顺理成章的效果。那么如何从理性认识讲起哩,其实很简单,这铃铛不就是好看和好听吗?如果一开始就说:“这个铃铛好漂亮哟,园园的、五颜六色的,真好看!”“这个铃铛声音真好听哟,叮铛,叮铛,声音好清脆的。”用这样的语言表述,把抒情点放在“好看”和“好听”上,你尽可以使用抒情和夸张的手法,一点也不会做作,也用不着费力地去表演,对于孩子们学知识来说,学的东西一样没少,园园的、五颜六色的就是好看的,清脆的、叮叮铛铛的就是好听的。希望幼儿教师在上课时能准确地把握住抒情夸张的时机和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讲故事《我有多爱你》讲着讲着,孩子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老师,你这么爱我们,我们也爱你!”,“老师我爱你,就像妈妈爱我一样!”,听到孩子们的这些话语,我激动。我兴奋,我和孩子们抱成一团。无意间我发现龙孤独的坐在角落的板凳上向我们张望。龙龙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为此我和家长绞尽脑汁,用了不少办法,但效果不明显。嘿!办法有了,和龙拥抱,说不准会让龙有所改变。
第一天的拥抱,孩子们用过来了,龙在看着我们,第二天的拥抱,龙象征性的和我拥抱了一下,第三天的拥抱,龙慢慢地靠近了我。第四天的拥抱,龙主动和我拥抱,有点不自然……慢慢地,龙变了,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了。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我们老师要学会思考。学会冷静。学会宽容。学会分享,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
世界真的很美。很温暖,我们不要带着冷漠的心看生活,我们要学会点燃孩子的激情,那么我们的世界会因此很精彩的。
我们老师要想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就要学会等待。观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体会到你的关心。爱护,他才会慢慢地打开心结。
老师们,我们要相信爱是有无穷的力量的。
以前,每当别人问我当好一名幼儿老师,最基本要什么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疑回答:“细心、耐心、爱心。”可现在我要加上一点:童心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面对年龄越小的幼儿。因为我现在担任的班级是小小班,在与他们相处的一个段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当我第一次在新生开放日那天看到那些小不点,我就喜欢上了他们。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我当时就跟自己说:“我一定会好好地保护他们、疼爱他们。”开学之后,在我们老师细心照顾、耐心教导、爱心呵护下,他们都基本上虽然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就在我感到欣慰的时候,家长跟我反映了一些情况:幼儿早上都不是很愿意上学。听完家长的情况,我进行了反思,可是我还是找不到问题出现在哪里。就在我感到百般无奈的时候,家长的一句话又给了我启发:“郭老师,我们东东说昨天你跟他玩皮球玩得很开心,所以他今天要早点上幼儿园玩皮球。”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我开始能找到一点头绪了:可能是因为刚开学不久,我们只是顾着帮助他们适应环境,让他们不哭不闹就行,忽视了他们的童心—爱玩,没有陪他们玩。加上他们年龄偏小,交往能力较差,很多小朋友都只是顾着自己玩玩具,不懂得找朋友一起玩,所以他们就觉得幼儿园是个没趣的地方,老师也是个没趣的人。
为了证实我的推测是对的,我在之后的日子里开始和他们进行一系列的玩:在操场上和他们一起赛跑;在他们玩滑滑梯时,我大声地给他们打气;在他们踢球的时候,我就当龙门;在他们开火车时,我就当火车头;在玩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时,我就是追捕他们的“大灰狼”。
今天和中一班的孩子一起学习了主题《报纸真好玩中》“玩纸船”的活动,我用三种不同的纸折了三只小船,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让幼儿用直观的方法感知纸的吸水性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我把水盆放在孩子们中间,让他们都能看到。三只小船放进了水盆里,孩子们都全神贯注地看着:“皱纹纸的小船吸满水了”、“皱纹纸小船要沉了”……孩子们边看着实验边议论着,他们都观察得很起劲。这时,突然一双小胖手按到了水盆里,那两只还没来得及观察的纸船也被按到了水里,孩子们都“啊—”地一声,我顿时有些生气,刚要看看是谁,准备批评他,可当我抬起头,看到刘纬豪正一直摇头,眼神里充满着无辜的样子,我心里明白了,赶紧收回了刚要跑出嘴巴里的话,对孩子们说:“这次实验失败了没关系,我们再来观察一次吧。”随后,我又折了小船,重新进行了实验,孩子们观察得很认真,刘纬豪也没受到刚才实验失败的影响,很开心地观察着实验。
无意犯错在大人的身上也在所难免,更何况是孩子,如果因为孩子的一次无意犯错,而有意地去批评他们,可能不仅起不到批评的作用,而且对孩子的内心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我们不能纵容孩子犯错,但在他们犯错后要批评的时候,也要看清楚他们是否是有意的。表扬是一种艺术,而批评更是一门学问,甚至比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更大,所以,对孩子的批评要慎重。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长和老师应该是朝着同样的目标前进———那就是让孩子更加茁壮的成长。
现在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很难做到意识统一。老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有的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以后,就不再管孩子的教育问题了。其实,仔细分析来看,老师对关于孩子的生理上、心理上发展的特点了解的比较专业,能够适时的对孩子的一些发展进行训练,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帮他改正。
实际上,对于2—6岁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真正崇拜老师的并不多。真正影响他们成长的还有身边的长辈尤其是父母。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不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当老师发现问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有的家长还会提出抗议。
家长对老师感到非常不理解,甚至会对老师抱怨,而老师也感到非常委屈。其实,老师和家长应该是朋友,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相互探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试想一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百求百应,如果老师再对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进行放纵,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老师和家长应该像朋友一样,多进行一些关于孩子方面的沟通。家长应该理解老师行为的初衷,不能只是片面的认为老师在批评他的孩子;老师也应该理解做父母的心情,不能只是认为家长对孩子太过娇惯。
老师和家长应该是朋友,让我们手拉起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共同前进。
在幼儿园里,孩子就是主体,那一张张童真的笑脸和一句句稚嫩的话语在幼儿园里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忽略了去倾 听幼儿之间的谈话。班里的孩子也总是喜欢"闲聊",玩玩具时,边玩边聊;区角活动里,嘻嘻哈哈,欢声笑语;就连有时上课也有几个人窃窃私语,为此,我们老师挺烦恼的,有时就大声批评他们,说完安静一会儿,可隔一会,他们又继续上演"脱口秀",声音还越来越大……
我发现很多老师都会用这种强制的办法对待孩子。其实这样孩子是难以接受的。孩子们有语言表达的需求,他们需要交流信息,抒发感受。同时,他们的"闲聊"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我们应该反思:这种现象是不是我们平时留给孩子们自由交谈的时间太少了,才导致的呢?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捕捉孩子之中的热点,更新教育方式,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不是非要强制孩子闭上嘴。
刚入园的孩子一般都非常小,而且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人,突然的就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还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和亲人,自然会出现哭闹,焦虑,惊恐不安的表现,对于老师也存在着心理距离,对于这种现象,我针对日常活动获得一下经验。
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基本情况,然后在早晨家长送幼儿入园时,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性格和表现,用亲切温暖的话语与之交谈,让幼儿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用这种热情温暖的态度稳定幼儿的情绪。不管怎样,年龄肯定是个问题,小班的孩子太小了,自理能力也是非常的差,在生活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不会用小勺,不小心打翻饭菜,大小便弄脏衣服等,在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耐心的为幼儿擦洗,并且用亲切的语言去安慰幼儿,让幼儿体会到老师的爱,产生老师像妈妈的感情。
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自然幼儿也是如此,要知道,爱听表扬的话是幼儿的天性,在活动中要多说表扬和赞美的话,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萌发不断进步的力量,让幼儿在这种充满开心和爱的氛围中,喜欢老师爱上幼儿园。
每天早晨孩子们来幼儿园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早”“老师好”。老师也会高兴地回一句:“某某小朋友早(好)”,然后,孩子们便各忙各的:有的玩玩具,有的做游戏,有的围在老师身旁跟老师说这说那,一天活动便拉开了序幕。
天乐是我班一位非常活泼的男孩子。他每天快乐的像一只小鸟,说话的声音也数他最大,尤其是每天早晨那一声“老师早”,真是既清脆又悦耳,可这几天不知怎么回事,早上入园时我却没有听见他那清脆悦耳的“老师早”、“老师好”。天乐的一反常态令我疑惑不解,是什么原因使他变成现在这样的呢?
今天天乐刚走进教室门口,我迎上去拉住他的手把他送到座位上,他还是没有吭声。然后又有小朋友陆续走进来,我又去接待别的小朋友和家长。等孩子们来齐了以后,趁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和毅明交流了一会。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一天早上,我正在跟一位家长谈话,天乐大声地问“老师好”,我只顾跟那位家长说话,没有回应他,老师的做法让孩子不满。从此,天乐见了老师就不再主动的问好了。
为了弥补的过失,我主动地向天乐道歉,说明那天的原因。我拉拉他的手、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脸。毅明小朋友的脸上也露出了害羞的笑容,以后的每一天,“老师好”“老师早”又轻快地从他口中飘出,而且还增添了几多甜蜜。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有人格尊严。我们在强调孩子向老师问好时,往往疏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若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珍惜孩子的问好。
洗手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三五个孩子在玩水;忘记关水龙头了等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要这样,那样的”,可效果总不佳。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于是在之后的一次洗手时,我也加入进来,并有节奏地念起了《洗手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在到自己的小毛巾上擦擦干。我动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儿纷纷跟着我学了起来。“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有节奏快慢的变化中,通过动作表演儿歌内容,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并能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洗手环节,只要我们认真的去观察、贴近幼儿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就是我们抓住教育的良好契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去动脑筋,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亲自体验的机会,把教育转化为幼儿的需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成功的基础,这点固然重要,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体验孩子习惯的养成过程。这样,幼儿才能体验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自觉行为。仅仅一个洗手的习惯,我们也要考虑很多。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我们在努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孩子们更多更强的独立能力。
教师应做有心的人,从孩子长久发展的利益考虑,我们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更要亲自参与到幼儿的实践活动,体验孩子们的需要,制定的常规制度应随时调整,并改变教育方式,形成真实的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