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下面是小编Waner帮大伙儿整编的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精选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3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篇1

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学生是生命体,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及其个性的生命体。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在学习中得到的主人翁体验和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在引导学生独立探讨新知时,教师注意设“跳板”引渡,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到达知识的彼岸。有了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学生就会得到心理的满足,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这节课时,课堂伊始,便让学生用积木堆以前学过的立体图形,并让学生摆好后上台展示,这一环节立即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摸一摸这些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并当回“小画家”,想办法把这个面画下来;接着又让学生在钉子板围一围,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最后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图形做拼贴画。整节课,学生虽然一直在动手操作、实践,但课堂却进行的非常顺利,活而不乱。学生学的那样兴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真真切切的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幼小衔接数学怎么教 篇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儿童在形象思维方面占优势。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支持,儿童的思维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把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可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如: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可为一个班的学生准备9个纸盘和一些小苹果,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分组分苹果游戏。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都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盘里放的苹果要同样多,看可以分几盘?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分法。

在操作过程,学生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当出现剩余苹果时,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这时,抓住时机组织同学讨论。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2个。问:“为什么剩下1个呢?”在同学们发现“分不完”的情况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同,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分不完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此前学生的求知欲已被激发,为接下来的学习讨论做好了铺垫。

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现实。如教《钟表的认识》一节,可以课件创设情境:画面1:电影院门口《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海报场景。画外音:星期六的晚上6时整,电影院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小明可高兴了,因为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画面2:小明在家的情景。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7分。师:小明看了看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1:妈妈,快到7点了,电影就要开始了。生2:妈妈快点吧,来不及了!生3:妈妈,快到7点了。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小明抬头看了看钟楼(钟面显示7时零3分)。

师:小明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4: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生5:都过6点了,都怪您!做事慢慢吞吞的。生6:妈妈,我们迟到了,不能进场了。教师解释说:“还能进场,只是开头精彩的部分已经看不到了。”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做事情要遵守时间的教育。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快到6时”和“刚过6时”可以说成“大约6时”。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里教师既没有“告诉”也没有引导,学生已经自觉地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观察,认识到“大约7时”就是很接近7时,知识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中生成。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积极心理状态之下。

2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篇3

数学活动课与数学课外活动。从表面上看,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以往学校中组织的数学课外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有质的区别。以往学校中的数学课外活动,往往被看作是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其主要功能是数学学科课的延伸和补充;其主要目的是娱乐、休息、调节学生的学校生活。虽然客观上也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方面有许多优点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的,没有固定的时间表,缺乏稳定的课程目标,更无体系化的课程内容,是一种弹性极大,开放性极强的学科课程的辅助形式。因此,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证,不少学校的数学课外活动时间常常被教师用来补课或安排作业,更多的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为主的思想的影响,则始终未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教育途径而放任自流,课外活动可有可无。有些学校既使用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一般来说也难以始终如一,时紧时松,甚至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

数学活动课与其它数学活动。由于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教学中的活动、竞赛辅导及其它一些活动亦有所加强和发展。如实验、演示、操作、技能训练等,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势头。这些活动也有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并用,学生自主,发展特长等因素,并有助于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和活动课中的活动不可相提并论。学科课中的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完全服从于和服务于本学科课堂教学需要的,它是学科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则是一种独立的新型课程。活动课的活动有别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活动,有以下几层意思: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自我活动为主;以学生的自己设计、组织、开展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会员活动为主。活动课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可以掌握学科课程难以包容的信息和技能。

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基础。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 篇4

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孩子上了小学,学习就成为他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与在幼儿园更多的以玩为主的活动形式不同,如果孩子没有在入学前做好这方面的必要准备,就会对今后的学校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比如,“让幼儿明天每人带一个小手帕”“带一幅和妈妈合作的画”“说说你在家里帮奶奶爷爷做什么了”等等。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口头作业,通过这些小事情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对于完成好的小朋友老师要给予表扬,这样会鼓励幼儿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有的孩子忘了没有完成,老师要给与及时的提醒,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

幼儿到大班的下学期,教师应多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学具比赛、穿脱衣物系鞋带比赛、对错回答游戏等。在家里家长也要做个有心人,也要为幼儿多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凡是幼儿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家长千万不要因溺爱孩子而包办代替,那样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情绪。在培养孩子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要坚持正面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切忌用批评、挖苦和简单比较的方法。好的习惯是在不断的重复和练习中形成的,要培养幼儿的好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循序渐进,一个习惯一个习惯地养成,幼儿的一半时间在幼儿园度过,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教师应与家庭多联系,家园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幼儿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树立自信心。让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懂得凡是老师要求做的都应努力完成。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明确在每项活动中老师要求做的事情,并学会做完。通过科学小实验活动,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主动帮助他人,体验合作的乐趣。

目录 篇5

1、认真完成知识性教育任务,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获得长足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例如:语言教育中的汉语拼音、识字及口语能力训练;数学教育;科学常识教育;了解社会中粗浅知识、懂得基本的日常行为规则,培养幼儿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知识技能;思维能力训练,对幼儿进行独立学习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

2、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此阶段多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如跳绳、跳皮筋等,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协调性、灵活性,以便更好地去适应小学学习方式,完成系统性知识内容。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将要入小学幼儿有意识制定一些班级纪律,要求幼儿必须自觉遵守,并培养幼儿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及各种工作。

4、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5、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作息时间上,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时间适当增加,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教师环境布置尽可能与小学接近,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缩短午睡时间,增加看书、手工、写字作业时间,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适应分科教学,适当留作业。

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 篇6

教学方法要联系小学实际。

必须联系小学实际,发扬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中所养成的积极因素。但是,中学数学对学生无论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的学习方法只能逐步实施,不宜操之过急。 尽可能地把代数教材与小学算术挂起钩来。如有理数运算,如果加上绝对值符号,就划归为小学算术运算了,所以,有理数运算可以看做是绝对值加上符号的一种运算。

加强概念和法则教学。要能把概念和法则的主要内容叙述出来;要能举得出例子;要会应用,对运算的每一步都能写出所依据的概念或法则。进一步的要求是,能对有关的概念的异同和有关法则的异同作比较。如“积”和“幂”,“单项式的次数”与“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的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去括号法则与添括号法则”,等等。从距离想到时间和速度,从两数和的平方想到两数差的平方,这种比较联想法,应�

重视学习方法和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这是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告诫后人的一段名言。研究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的职责。很多小学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只把数学书当作为一本习题册使用。

进中学以后,要让学生认识到,课本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要求学生重视阅读课本,教师自己首先要重视使用课本。要从课前预习抓起,认真指导,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应成为学习常规。教师的任务不只在教学生“学会”知识,而在教学生“会学”知识,抓阅读是教学生“会学”知识的重要措施。

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 篇7

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低年级的学生刚跨出幼儿园来到小学进行有规律的学习,上课注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感情的发展仍处在易受外界感染的阶段,因为幼儿园老师就像妈妈一样随时随地会出现在幼儿的身� 但是到了小学,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要求小学老师必须从情感上着手,让学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然后再慢慢地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听老师讲课,特别是数学课上,老师也应该模仿幼儿园老师,制作或者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单双数”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一双一双地数全班的孩子,然后说出总数,这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一双一双数完的就是双数,如果还剩下一个,就是单数。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各方面慢慢过渡到小学的学习模式中来,顺利完成数学的教学任务。

另外,数学学科本身不似其他学科生动好玩,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效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数学老师就要学习幼儿园老师童话共振的能力,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用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切忌用生硬和枯燥的语言进行讲解。当有的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时,一定不能大声斥责,更不能动手动脚,给本来就思想上有负担的学生雪上加霜,造成提早厌学的情绪。此时,老师一定要耐心,先用眼神告诉他现在是上课时间,或者装作无意间走到他跟前,摸摸他的头,或者悄悄告诉他,要注意啦,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这样,既给了学生面子,还让学生容易接受,慢慢地学生就会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慢慢喜欢上老师。所以,小学老师要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开始小学生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学习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特别是对刚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在幼儿园,老师鼓励孩子的话语是:“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所以,到了小学,老师还是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要动脑筋,多思考,慢慢地学生就会静静地开始思考。解数学题时,老师要告诉学生,先观察、分析、思考,再动手操作,做到融会贯通。课下,还要让学生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

例如,讲完10以内的加法之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自己编应用题,自己再计算出来,并告诉孩子们,这样做的话,你就 最后,老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做个创造型的学生。

幼小衔接中如何做好数学教学 篇8

一、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睦、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也应该如此。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

二、培养幼儿对参与数学活动兴趣

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在幼儿对某件事感兴趣或

有疑问时,我们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猜想、讨论、实践等,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无论是认识数的教育活动,还是简单加减法的教育活动,都应该联系幼儿生活。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在接触数学时感到轻松、自然,并让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联系生活实践,使幼儿对数学理解更深刻、更生活化,幼儿可以初步感受到数学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在生活中。

三、培养幼儿从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

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演示实例,口头仿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仿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按算式口编应用题的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发展到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再发展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过渡。为了帮助儿童入学以后扫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较好的过渡和适应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应给他们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面向小学,突出衔接。因此,切切实实地做好数学教学的幼小衔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