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1134~1229),[1][2]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海蟾、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先生。北宋琼管安抚司琼山县五原都显屋上村(今海南省琼山县石山镇典读村)人。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白玉蟾诗词和赏析(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拂晓匆匆马首东,嫩寒初破酒无功。
自知雾帽清珠湿,少立霜桥脆玉鬆。
白玉蟾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七八岁即能背诵儒家九经。他以“文苑丽长春,学海深无穷”,“青春不再来,光阴莫虚度”鞭策自己,决心“读尽人间不读书”,“识破世上不识事”。他自称“三教之书,靡所不究”,“世间有字之书,无不经目”,他“天才横溢,慧悟超绝,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为文制艺,无所不能”。他的诗友惊叹“莫笑琼山僻一隅,有人饱读世间书”。他著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海琼传道集》、《道德宝章注》、《静余玄问》、《金华冲碧丹经秘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注正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等著作。他的《道德宝章注》编入了《四库全书》。由于他“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在他死8年后,他的弟子才搜集他的作品付印,先后印6次。名为诗文“全集”,其实仅是白玉蟾作品的一部分。台湾出版的《宋白真人全集》达11卷之多,约70万字。他还善长琴棋书画,其书画作品《足轩铭》,现藏于故官博物院。元代隐士黄王介,赞扬白玉蟾书法“飞蛟龙影”。清康熙皇帝的《御定佩文斋书画谱》,也谈及白玉蟾草书“龙翔凤翥”。《宋元宝翰》收录宋元两代书法精品,其中十三幅就是白玉蟾的草书四言诗。其绘画作品知名者有《修篁映水图》、《竹石来禽图》、《紫府真人像》、《纯阳子像》、《墨梅图》等十六幅。可谓多才多艺,成果累累。白玉蟾的“玉蟾功”,也早驰名中外。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白玉蟾留下的精神成果究竟有多少实用价值,这倒可以另当别论。但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白玉蟾确是道教南宗教旨的创立者,是名符其实的道教南宗第五世祖。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但白玉蟾所俱备的勤于学习,勤苦钻研,勤奋修炼,勤快创作的精神,不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学习型社会”时可以吸取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精华”吗?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
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
【注释】:
原序:去琴惨舒,即心喜忧,心逸琴逸,心戚琴戚。琴感诸心,心寓乎琴。心乎山则琴亦山,心乎水则琴亦水。心乎风月,琴亦倚之,而於弦外求之,斯道也已。《黄庭》三叠,可舞胎仙;《紫经》九灵,可谐造化。瓠巴死人,非钟子期。呜呼!琴在人亡,世无琴矣。庐山杏溪高人吴唐英,延帝一於绛宫,召太和於丹府,浏其所传而养,而嫁之於琴也。予过听之,弦指相忘,声徽相化,其若无弦者也。故作是诗以美之。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八两日月精,半斤云雾屑。
轻似一鸿毛,重如千枰铁。
白如天上雪,红如猩猩血。
收入玉葫芦,秘之不敢泄。
夜半忽风雷,烟气满寥泬。
这般情与味,哑子咬破舌。
捧腹付一笑,无使心脑热。
要整钓鱼竿,再斫秋筠节。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冠褐满天下,几个能贤贤。
忽来龙虎山,结这粥饭缘。
方丈最高处,幽居今几年。
一双岩电眼,识尽地行仙。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一枕梦云过,沿溪柳拜人。
两庾黄竹路,水囓白沙津。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新梢凝翠,落照余红。
乱鸦噪罢,叶叶清风。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坐对梅花撚白须,吟边有酒不须酤。
松窗昨夜冰生砚,冻合银床读易朱。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竹林如洗静娟娟,雪意犹酣晓色鲜。
云缠山腰腰带缓,雨沾水面面花圆。
朝代:宋朝|作者:白玉蟾
坐对梅花撚白须,吟边有酒不须酤。
松窗昨夜冰生砚,冻合银床读易朱。
【注释】:
原序:愚尝为观使,待制侍郎鸣珂枌社,觞咏自娱。游云宿檐,奇峰走案,心融目悟,与物为春。动容周旋义聃左右,自非服云浆、吸月液者不能尔也。方兹霜醉雪娇,酥颦玉笑;蜂闻乾隆本作开露叶,雀抢风英;发为声诗,五云绚目,岂山野之所宜。蒙义暖情香,词珍翰绮,得之如嚼玉餐香於玉山之前矣。勉强次韵,聊以解颐。学伯夷者未得其清,先得其隘;学柳下惠者未得其和,先得其不恭。蛮语侏离,然虽续貂,其殆类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