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原理优秀4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小编帮大伙儿整理的科学管理原理优秀4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管理原理范文 篇1

[论文摘要高职院薪酬是教职工劳动价值的回报,是教职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源泉,也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在推行岗位聘任制度、加强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中坚持人本理念,建立既讲公平又充满效率的人性化薪酬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薪酬管理中必须坚持的科学原则。

在高职院薪酬管理中坚持人本理念是管理人性化的科学原则,己成为政府、企业、事业单位考评单位与个人业绩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高职院薪酬是教职工劳动价值的回报,是教职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源泉,也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职院薪酬管理的科学原则。

一、人本理念:人性管理理论的与时俱进

人本理念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原则。要求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严格遵循人的本质发展之规律,尽量满足人的全面发展要求。

(一)人性假定理论:人本管理理论之源

麦格雷戈提出人性假定的,X理论和Y理论,是一定历史时期管理政策、管理实务的高度概括。这种理论认为:一般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工作究竟是不是一种满足的来源,视人为的情况而定;人为了达成其本身已经承诺的目标,将会“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人对于目标的承诺就是由于达成目标后产生的一种报酬。人本管理可以溯源到X和Y理论,是这种理论与时俱进发展的结果,人本理念是它的现代提升。

(二)人本理念管理:由“事”到“人”

人本理念,就是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单位的最重要资源,通过激励、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个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从而实现整体目标,并进而实现组织内全体人员全面发展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它突破了人事管理的界限,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管理观念更新。它对员工的假设由原来的“单位人”、“社会人”转变为“文化人”,由原来将员工视为成本负担转变为有价值的重要资源。它由原来被动型的管理转变为主动型的开发,由以“事”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三)人本理念:现代管理的观念革命

人本理念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理念,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认为人皆蕴藏潜能,人性是积极的、建设性与社会性的,追求组织行为与人的主体性的有机结合,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具有以下精神内涵:人文精神(促进人与组织共同成长)、人性思考(尊重员工,满足需求)、人生关怀(关心生活,交流情感)、人员激励(发挥潜力,人尽其才)。

二、高职院薪酬管理坚持人本理念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薪酬管理中,坚持人本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留住有价值的职工必须坚持人本理念管理。

只有充分尊重职工的人格,让职工感到自己的薪酬公平合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才能留住职工的心,使优秀职工不会流失。因此,薪酬管理必须以职工的人为本,实现贡献与所得之间的公平,即薪酬的设计和实施最后达到的效果要使教职工感到公平。教职工感受薪酬的公平与否取决于三个层次的因素:一是薪酬要有外部竞争性,即他们的工资及奖金与同一地区、同等规模学校中类似岗位的薪酬不至于太悬殊;二是内部有公平性,即学校内相同岗位薪酬一致、不同岗位薪酬差异与贡献差异比值一致;三是对个人有激励性,即薪酬与教职员工的实际贡献相一致。同时,薪酬管理的人本理念不同于平均主义,学校薪酬要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根据教职工的能力和贡献,适当拉开差距,从而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学校的薪酬标准要有竞争力,但需量力而行。

其次,激励职工的绩效,使其不断地提高效率需要人本管理理念。

管理心理学家佛农提出期望理论模型,认为员工的激励来自于达到预期绩效所需的努力、绩效薪酬预期以及个人感知到的薪酬的吸引力。一般来说,学校要想很好地激励教职工,必须创造以下条件:一是教职工确信优秀成绩或某种特定优良行为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某种薪酬;二是教职工感到外在薪酬是有吸引力的,这种吸引力的感受要受到个人不同的价值观、需要和个性的影响(例如,喜欢权力的教职工希望被提升;年龄大的教职工希望退休金和养老保险的保障);三是教职工确信某种水平的个人努力将能够使自己达到学校的绩效标准。

人本管理以人为本,使人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教职工认为努力会带来成就,成就又会带来所期望的薪酬,教职工就会由此得到满足并被激励起来再次行动。一旦多种成功的经验得到重复,他们就会相信薪酬制度,这种激励就会持续很长时间。

再次,人本理念增强高职院教职工的归宿感。

当前,高职院教职工流动性很大,归宿感不强,严重影响了高职院师资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能够克服薪酬边际效应对激励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职代会、教职工代表负责制等方式增强教职工的参与感,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提高教职工的内在满意感。因此,有些管理专家认为,坚持人本理念的薪酬管理,可以提供机会让教职工参与制定薪酬制度的决策过程,这不但可以增强薪酬决策和实施过程的透明度,提高教职工的主人翁感,还可以加深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以及对学校的忠诚度。

三、人本理念薪酬管理的着力点

人本理念薪酬管理是当前高职院薪酬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坚持人本理念的薪酬管理改革,着力点是:

(一)建立科学的基本工资制度

以薪酬的激励源为划分依据,可以把学校教职员工的薪酬分为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两类。学校外在薪酬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部分是工资。美国管理学者关于工资在所有重要薪酬因素中地位的45项研究中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工资是最重要的,始终处在各行各业各种重要薪酬方式的前五位,在其1/3的研究中排位第一内在薪酬又叫精神奖励,一般包括工作中的胜任感、成绩感、责任感、受重视感、影响力感、个人成长及富有价值感等教职工内心的感受和特定的综合事件,属于间接的、精神的激励方式。基本工资是教职工生存和生活的基础和保障,科学的基本工资是制度留人、管理留人的重要举措。

(二)强化公正的绩效考评制度

绩效考评结果与薪酬挂钩,才能发挥激励功能,才能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才能客观评价高绩效的行为,发现与保护高绩效人才。职工行为的逻辑产出是业绩,从期望激励理论来讲,欲望—行为—结果—激励是一个循环;薪酬对职工的行为结果进行有效的激励,满足职工的欲望,就会强化或改变职工的行为,以适合单位的经营价值观念,从而产生单位需要的结果。因此,薪酬过程的公平性就会对职工行为的业绩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薪酬与业绩关联。

(三)建立合理的薪酬调整制度

薪酬调整尤其是薪酬上调是职工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职工的心理需要。一般来说,薪酬的调整有下列几种情况:奖励性调整,奖励性调整是针对教职工的优良工作业绩,为了鼓励他们扩大成绩、再接再厉而提高工资或奖金的做法,如上浮一级工资或低职高聘等;生活指数调整,生活指数调整是为了补偿教职工因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的实际收人减少、生活水平下降而提高工资或奖金的做法;效益调整,效益调整是根据学校效益,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的工资或奖金调整,这种调整一般根据“水涨船高”的原则进行,有利于加强教职工对学校效益的关切意识和“共同命运感”;工龄调整,工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按绩效与贡献进行分配的性质,由于工龄工资中含有绩效成分,所以应把教职工的工龄、校龄与成绩结合起来,作为提升工资与奖金的依据,如每在学校工作一年,业绩突出者,加一定数量的校龄工资,这对稳定和吸引高水平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管理原理范文 篇2

\[关键词\]科学管理;幼儿园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5-0065-02

\[作者简介\]周燕勤(1984―),女,江西九江人,本科,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助教。

一、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思想

(一)标准化操作方法与工作定额原理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挖掘工人潜力,就要制订出有科学依据的“合理工作量”,这就必须对工时和动作进行研究,挑选身体强壮、技术熟练的工人,将其劳动过程进行分解,找出其所谓的标准化操作方法,进行劳动定额。

(二)培训原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一流的工人”,用标准的操作方法对工人进行统一的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

(三)实行差别计件制

差别计件制指的是在科学制订劳动定额的情况下,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计件工资标准,以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超额工作量,消灭“磨洋工”现象。

(四)制度化固定原理

对体力劳动和机器操作中的标准操作方法及工作定额,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制度化的规范要求在工厂推行。

(五)计划和职能相分离,推行例外管理原则

泰罗认为,应当把计划和执行相分离,计划是管理者的职能工作,工人只负责按照要求生产。高层管理者应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而自己则侧重对例外事物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与监督。

二、幼儿园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往往有“规”不依,或者执“规”不严

小晶是小班教师。9月新生入园,幼儿的离别焦虑特别强,哭闹得厉害,同班的其他两名教师忙得焦头烂额,这时笔者刚好去传达文件,一名教师看到笔者连忙说:“周老师,你来得正好,我刚好忙不过来,这新来的嘟嘟闹得正厉害,你帮忙带一下。”“你们班的其他老师在干什么?”她说:“你看,生活老师在洗碗,小晶老师在接电话,聊得正开心呢。”“不是有规定上课不能接电话吗?而且刚开学,要是孩子哭出什么问题怎么办?”笔者把那个名叫嘟嘟的小朋友抱起来,小晶老师看见了,急忙挂了电话。开学过了几天,接到小晶老师请假的电话,理由是生病了,再过几天,又要请假,理由是妈妈病了……一个学期下来,小晶老师累计请了20~30天假,这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工作质量和管理。

(二)没有实现差别记件,干多干少一个样,做得好与做不好一个样

兰兰是中班教师,小教高级职称,今年四十五岁,曾经是我市一所省级师范园园长,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九江师范幼师专业,2009年我园建园时进入我园,是我园的骨干教师,但她拿的工资能否和她的能力成正比呢?我园是一所由学校建设出资的集体园,教师的工资待遇由学校独立核算,我园的工资分为三块,一块是基本工资,一块是考勤工资,一块是学历工资,那么按照学校的计算方法,一个教师只要在全勤的情况下,学历越高,工资也就越高。按照省级示范园的标准,现在进入幼儿园的教师至少是大专学历,有的甚至是本科,而一个新进园的教师,除了学历和一些理论知识以外,什么都不懂,有的甚至不是学前专业的教师。这些新入园的教师必须要老教师以老带新,而这样的任务经常就会给像兰兰这样有经验的教师,但兰兰每次接到这样任务的时候就会不高兴。原因很简单,不管她做了多少事,按照现在这样的机制,她拿的报酬总是很少的。而新进的教师不管能力怎么样,都比她拿得多,而她还要对新进的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她们提高业务水平,那工作量就更大了。付出那么多,收获却甚少,这必然导致老教师的不满。

(三)劳资关系紧张,“磨洋工”现象随处可见

2009年,我园30名幼儿,教师7名,2011年幼儿人数增加到180名,教师22名,幼儿人数增加了6倍,教师却只增加了3倍,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很多教师也为此感到不满。2011年10月的一天,一个小班的幼儿来报名,笔者把该名幼儿带入小班,该班的成老师说:“我们都29名孩子了,怎么还要加”,等这名幼儿的家长走后,成老师进入我办公室说:“你们到底要加多少孩子,我们原来一个班才十几个孩子,我现在身体不舒服,请假回家休息。”不等我们反应过来,成教师甩手就走了。而实际的情况是,早上幼儿入园后,吃完早饭,一个教室上课,其他的教师则聊天,有时甚至大家一起大聊,年轻的教师就玩手机,上网购物、看电视、看小说,而当办公人员进去的时候,这些行为马上停止了,教师们不断地说:“我今天干了什么什么,都快累死了,刚刚停下来休息一下。”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标准,师幼比至少是1∶7,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至少要带7名幼儿,那一个班3名教师,至少是21名幼儿,而我们现在一个班30名幼儿,也只是则超过国家标准而已,小班30名幼儿是正常的工作量,相比其他同等类型的幼儿园,我们这工作量已经是很少了。

三、泰罗理论对幼儿园管理的启示

(一)制度化固定原理

对体力劳动和机器操作中的标准操作方法及工作定额,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根据泰罗的这一原则,笔者把幼儿园的所有教师召集过来,对教师工资、请假、接电话、迟到等问题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制度化,如:教师上班时间不能接打电话,如果是幼儿家长的电话,事后通过短信的方式交流,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和家长进行交流,教师上班时间不能接打电话是为了幼儿的安全考虑,如果家长有急事一定要联系教师,可以打办公室电话。关于请假,原则上是不请假,一天假园长批,两天校人事处批,三天以上,要求校人事处和教务处统一批,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幼儿园有了一些新的气象,教师上课不玩手机了,请假的人数少了,迟到和早退的人数也少了。

(二)强调科学用人

泰罗意识到提高生产率不光要依靠技术,更应该充分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认为雇主应该学会科学地用人,做到人尽其才。要掌握、依据每个员工的性格和特点,为每个人制订职业规划,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按照这条原则,建议学校对幼儿园教师实行绩效考核,教师的工资分成两大块,一大块是基本工资,另外一大块是绩效考核,具体的是考勤、学历、职称、教师在幼儿园所担任的职务、工作年限以及工作表现,在这样的制度下,教师可以多劳多得。仍以兰兰教师为例,她的基本工资和考勤是可以全部拿到的,学历虽然有所欠缺,但是她的职称高,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在幼儿园她属于骨干教师,承担了对其他教师的培训任务,上公开课的次数是最多的,所以这块是最高的。兰兰是我园开园就进来的教师,工作年限也是最长的,因为她的业务能力强,获奖也是最多的,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她的评价也是非常好的,因此,她的工资也是拿得最多的。

(三)双赢思想

泰罗提出“双赢思想”,他指出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确保每一个雇员和雇主最大限度的富裕。这种最大限度的富裕不仅意味着公司和企业主获得最大的利润,还意味着对每一个雇员而言,他所获得的是其工资的最大利益化。这让雇主和雇员都认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基本利益不是彼此对立,而是统一的、一致的。按照这一原则,笔者和教师进行交流并指出:“只有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多了,我们才会有经济效益,幼儿越多,教师收入也会越高,我们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一个共赢体,如2009年时,由于幼儿少,学校是负债经营,你们的工资是一千元,而2011年,幼儿人数是180人,你们的福利待遇提高了五百元,这个幅度很大了,如果我们没有这么多生源,学校拿什么给教师加工资。”通过交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加了,劳资双方的矛盾也减少了。

参考文献:

\[1\]〔美〕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陈春花。泰勒与劳动生产率――写在《科学管理原理》百年诞辰\[J\].管理世界,2011(7).

科学管理原理范文 篇3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5202

《管理学原理》是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好《管理学原理》对其打好专业基础,养成良好学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本人长期从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常常思考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什么要开设管理学课程?”、“管理学课程老师讲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管理学课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评价学的效果?”等问题,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现将其总结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1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必要性思考

1.1《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面向的专业类型

《管理学原理》课程面向的专业主要包括经济学学科门类和管理学学科门类。经济学学科门类包括0201经济学类、0202财政学类、0203金融学类、0204经济与贸易类。管理学学科门类包括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2工商管理类、1203农业经济管理类、1204公共管理类、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1206物流管理与工程类、1207工业工程类、1208电子商务类、1209旅游管理类。

1.2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必要性

《管理学原理》在经济类专业中的地位。哲学教给学生如何认识问题,经济学教给学生如何解析问题,管理学教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认识问题、解析问题的基础上有必要解决问题,《管理学原理》正是教给学生解决经济运行中一般操控和综合操控问题的方法。

《管理学原理》在管理类专业中的地位。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是:管理学原理吸收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人类学、法学、数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精华,加上管理学的核心知识,从而形成专门管理的管理技术和基本理论(管理学原理),在此基础上应用于专业管理学(工业管理学、农业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商业管理学、行业管理学)、职能管理学(管理预测学、管理决策学、管理计划学、管理控制学)、综合管理学(管理体制学、管理方法学、管理艺术学)、基础管理学(管理哲学、管理历史学)。从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可以看出,《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综合管理课程、部门管理课程、要素管理课程、过程管理课程的基础。

1.3《管理学原理》的前置课程和后置课程

前置课程:哲学、经济学基础、经济应用数学。理由:哲学、经济学基础是认识问题、解析问题,是管理学解决问题的基础。经济应用数学是管理学的分析工具。

后置课程:综合性的管理课程,如企业战略管理、商务策划管理;行业管理课程,如工业管理、商务管理、旅游管理;要素管理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过程管理课程,如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由:《管理学原理》是一般的管理原理、技术和方法,是综合性的管理课程、行业管理课程、要素管理课程、过程管理课程的基础。

2应用型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思考

2.1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管理学原理》是揭示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课程。是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能力和一般管理能力的任务。教学是64学时,4学分。

课程目标。《管理学原理》的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计划知识、决策知识、组织设计和人事管理知识、领导和沟通知识、激励知识、控制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学原理》的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般的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设计协调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激励能力、控制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管理学原理》的素质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政治文化素质、较强的一般管理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2.2课程内容

《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可以总结为“一条主线”、“两大理论前提”、“三大管理基础”、“七大管理能力”。“一条主线”是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能力为主线;“两大理论前提”是指管理、管理学脉络理论前提和管理理论形成与演变理论前提;“三大管理基础”是指管理的环境、管理的原理、管理的方法;“七大管理能力”是指管理的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设计和协调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激励能力、控制和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

2.3课时分配

3应用型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改革思考

3.1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生专业属性的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有的是文科生、有的是理科生,文科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理科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专业本身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知识面。

学生知识架构的分析。大一学生具有较好的数理化或史地生理论素养,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经济学基础、高等数学、计算机课程的滞后或平行开设,造成前置课程的知识不足;90后耐心不足。

学习管理学课程可能出现的困难分析。思维方式转换困难。同学们高中阶段多为形象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一下子转到较为复杂的抽象思维必定出现理解的困难。这表现为感觉《管理学原理》枯燥、单调、乏味。同时,知识底蕴、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造成对管理学理论理解的困难。

3.2教学方法的思考

《管理学原理》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推理引证法、案例分析法、问题讨论教学法、课堂宣讲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推理引证法又叫逻辑推理论证法。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两种重要的逻辑分析法。归纳是指由个别到一般、由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演绎是指由一般到个别、由一般原理到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引证法是引用经典的言论、科学原理、尽人皆知的常理等作为论据来直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引用的东西,用来作讲道理的依据。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用推理引证法介绍量、本、利分析法,先从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产量成本函数和产量收入函数,再进一步推导出保本点的公式、目标利润产量公式、产品定价公式等。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教给受训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对“美国联合邮包公司的科学管理”进行案例分析,让同学们分析出联合邮包公司是如何进行动作-时间研究制定劳动定额,如何应用标准化原理,如何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开,如何科学培养第一流的工人。问题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用问题讨论教学法讨论“谁能拯救红塔?”、讨论褚时健要不要复出?同学们踊跃发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既理解了管理的职能,又深刻认识了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宣讲教学法是结合课程知识围绕一个专题,学生上讲台宣讲。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课堂中组织“沟通宣讲会”,让学生上讲台讲沟通理论,讲沟通故事,谈沟通经历,演沟通情景剧,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沟通能力。项目教学法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如我们在《管理学原理》的计划章节组织学生撰写“开店计划书”,既让学生掌握了制定计划的技巧,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创业意识。

3.3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措施、学生实践方面进行创新。在教学手段创新方面,我们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我们制作课程录像、开发精品课程让学生课后观摩,我们建立《管理学原理》课程QQ群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在教学措施创新方面,我们可以配备管理游戏道具寓教于乐,我们可以请企业家进校园现身说法讲管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策划中用管理。在学生实践创新方面,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管理认知实训基地,见证管理活动。如我们带领学生参观湖北新三友机床有限公司,见证铁块如何变成数控机床的流程,并认识其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机制。又如我们带领同学参观武汉量贩店和沃尔玛,了解其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事管理。

4应用型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的思考

4.1建立多元化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教学过程考核保障体系。形成学生期中教学信息反馈、期末学生评教评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企业人员评价的教学过程评价考核体系。

4.2建立系统化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考核标准

科学管理原理范文 篇4

【关键词】经济管理;科学决策;原则;方法

1、前言

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科学不仅需要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从经济管理工作的全局角度出发,科学地制定企业的经济建设发展决策,而且在进行决策的制定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管理的科学决策,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企业的领导者要树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内部管理现状来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践经验证明科学的经济管理决策能够有效的符合企业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并能够正确反映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建设具有极高的价值,必须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下文我们就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2、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

经济管理中科学原则是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而来,其能够正确科学的反映出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决策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和价值,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关原则,从而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2.1 集体决策原则

之所以将集体决策原则作为第一个论述对象是因为本文认为集体决策原则依托于高素质的企业经济管理领导队伍,有助于推动和激励企业管理者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意识的增强。而所谓的集体决策原则内涵为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制定时要树立起全局观念,要在综合多领域、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决策内容的改进和完善,有必要的可以通过专业的咨询机构以及行业市场评估机构对具体的决策意见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评估,集体决策原则在于充分

利用和发挥大众的智慧,不断的对决策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除此之外,集体决策的原则有助于调动广大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企业普通职员的积极性,鼓励其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为企业经济管理建言献策,全面推动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建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民主化模式的发展和进步。

2.2 可行性原则

经济决策不仅仅要重视其制定基础的科学性,同时也要对其日后的实用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因为企业经济管理决策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其必须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发挥科学决策的价值和意义,指导企业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经济决策的制定者应当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不动摇,要依据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要注意保障经济决策的可行性,从而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3 创新原则

当前形势下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与发展环境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仍然持续存在,因此经济决策的制定不能够受到环境条件的束缚,要树立起创新意识,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性较强的经济决策,不断改变自身决策内容中的不科学或者落后的方面,树立创新意识,大胆地进行决策创新,进而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性,以创新性来推动决策的科学性发展。

2.4 信息的全面与准确

决策的科学性与否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信息供应基础之上,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对于经济管理决策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不断地扩大,和经济活动相关的数据信息种类以及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能够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提炼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的参考信息,决定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并做好经济活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科学的信息数据分类收集系统,通过正确的归纳整理,挑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统筹制作,从而为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

3、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方法

在具备科学的决策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正确的决策方法才能够成功的实现科学决策的工作目标,决策方法的采用必须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各项经济指标、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力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综合分析,在诸多的决策方法中优中选优,选择适合自身的、有助于进行科学经济管理工作的决策方法。

3.1 各类经验的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要注重对自身以及其他同行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因为即使当前存在的包括排队法、归纳法以及数量分析法在内的诸多数学模型化的决策方法,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新问题,这些决策方法显然灵活性不够,难以真正的满足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科学决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经验的总结工作至关重要,既要从自身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同时也要把握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这样才能够全面的认识并发现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确保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解决有关问题,降低决策执行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发生几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2 建立起健全责任体制,提高科学化素质教育

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归根结底在于管理者与决策自身,具有较高素质与责任意识的管理者更加易于作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决策。因此要积极推动企业管理责任体制的建立,明确各级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规范其监督管理以及决策行为,避免决策权力的过度集中,推动管理责任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以及民主化建设,鼓励各级管理者以及决策者责任意识的提高。此外可以通过综合素质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的培训使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决策水平得以逐步提升,进而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决策奠定充足而稳定的人才队伍,保障决策制定过程以及制定结果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4、结语

经济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策水平更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科学的经济管理决策不仅能够保障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高效地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确保企业良性发展。现代企业运营,依赖于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而科学的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晓敏。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与方法[J].才智。2012年02期。

[2]雷弯山。提升领导思维方式 实现领导方式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科学创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彭银凤。论领导者在经济管理中的科学决策[J].审计与理财。2008年12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