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里的秋分是什么意思5篇

秋分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在北方,雷声渐渐远去,恼人的虫子开始重新蛰伏,河道里的丰沛的水流也慢慢消退。天高气爽,晴空多于阴雨。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节气里的秋分是什么意思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2020年农历秋分是哪一天:2020年09月22日,星期二,农历八月初 篇1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秋分的特点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

今年秋分是哪一天2020:9月22日21:30 篇2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秋分也是种麦季 篇3

秋分时节,玉米、大豆、红薯、晚稻等农作物,进入了收获季。同时,冬小麦也开始准备下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就是华北一带的民谚。

我国古代,大部分地方都是冬小麦为主,尤其是长城以南,多种冬小麦。因不同区域、气候的差异,所以农历八月至九月,都是种冬小麦的时期。其中,中原地区多在农历八月,江南则多为农历九月。

除了地域差异外,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冬小麦种植的时间。比如西汉至隋朝的小冰河期,种植时间就比西汉以前更早。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记载“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在江南,因气候温暖,种植冬小麦的时间则会延后到霜降前后,也就是农历九月底。到唐五代时期,温暖期到来,冬小麦的种植时间随之延后,且产量有所提升,资料显示,唐五代时期,小麦的单位产量比以前提高一成左右,收获期则提前一个月左右。

秋分也是古代“丰收节” 篇4

秋分之后,玉米、红薯、大豆、水稻等主要作物,正式进入收获的节奏。

古代没有丰收节,但也有类似的节日或民俗活动,即秋社。秋 www.baihua wen. 社最初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秋分前后,因此也有不少地方固定在秋分这一天举行秋社,祭祀土地神,以报大地养育之恩。

在一些地方,秋社的隆重程度比同样祭祀土地神的春社更高,因为秋社还有丰收之义,人们会以刚刚收获的农作物作为祭品,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南朝时写成的《荆楚时岁记》记载“秋分以牲祠社,盛于仲春之月”。

在唐宋以后,秋社的祭祀意义已经逐渐淡化,变成了一种民俗活动和公共活动,人们在这一天停止工作,饮酒唱歌庆祝节日。唐代张籍《吴楚歌》说,“今朝社日停针线”,明代《遵生八笺》中载“社日令男女辍业一日”,这里的社日,都包含春社和秋社。

在古代,一些农村还有还有秋分“走社”的习俗。古代是熟人社会,人口流动性非常低,邻里互助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形态之一,播种、收获等农忙时期,一家人往往难以完场工作,邻里互助是常态。因此,在秋天收获之后,乡邻之间会互相走动、答谢对方的帮助。

秋分是不是秋天到了呢:是的 篇5

秋分是真正意义上秋天的开始。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气温开始骤降,日趋寒冷。

按农历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恰为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因此,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我们平时所说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