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里,各地农活依旧很少。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作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那么大寒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有关大寒的含义是什么(优秀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在冬至后一个月左右,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此时太阳已逐渐北移,每天的太阳照射时间也比冬至长,即北半球从太阳获得的热量已开始增多,但这时北半球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却达到值,因此,大寒前后是亚欧大陆内温度最低的时候,急寒冷至极,此时北京的日平均气温在零下4、5℃。过了大寒,气温开始回暖,天气就渐渐变得不太冷了。
本来,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处在北半球的我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地面接受的光和热最少,天气应该最冷,但实际最冷却在冬至后的小寒、大寒节期间,即所谓“冷在三九”。
这是因为,大寒节期间,虽然白昼比冬至节稍长些,但仍是日短夜长,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少,所以气温继续下降,再加上此时从极地、西伯利亚、蒙古高原-带的寒潮频繁南下,不断侵袭我国广大地区,促进出现全年气温最低值。
由于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和同纬度的世界其它地区相比,我国的冬季是最冷的,东北地区偏低14—18℃,华北地区偏低10—14℃,长江以南地区则偏低5—8℃。
举例说明,北京处于北纬40度,一月平均气温—4.7℃,而同-纬度的纽约是0.4℃。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镇(北纬53。29度)和英国利物浦同纬,漠河1月平均气温—30.6℃,而利物浦却为4.2℃,相差30多度。漠河在1969年2月13日曾出现了我国极端最低气温—52.3℃的记录,利物浦则从未降到—9.5℃以下。
黄河中下游地区大寒节平均气温—1℃,降水量1—5毫米。1月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最冷的月份,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还有内蒙古根河地区,平均气温为—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有一年冬天出现了—58.7℃的最低气温,成为中国最低的气温记录。通过无线电探空观测珠穆朗玛峰曾出现—60℃的低温。
北京1月下旬平均气温为—3.8℃,如遇冷空气侵袭,日最低气温可达—20℃左右。北京常年1月冻土层达15厘米,冻土深度的是1957年达76厘米,共有七天。这一年的2月22日、23日两天冻土层达85厘米,是北京历冻土层最厚的一次。
不过,热有热的好处,冷有冷的益处。农谚说:“当冷不冷,无好收成”。冷才能冻死病菌和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冷才能使有些农作物通过春化阶段,正常生长。
鸡乳—古时候,人们把母鸡孵小鸡,称为“鸡乳”。按照古人的解释,家禽鸡宜在立春前孵小鸡,随阳气生发而成形。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鸡乳”作为大寒节气一候的候应。
征鸟厉疾—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每年一到冬季大寒节气,老鹰之类的征鸟就都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每日盘旋于空中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寒冬。因为这些鸟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突出,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征鸟厉疾”作为大寒节气二候的候应。
水泽腹坚—古时候,人们就发现每年一到冬季“三九”“四九”期间,水域中的冰是冰冻得最结实。尺寸也是最厚的时候。所以,古人多在小寒与大寒时取冰。放入冰窖中收藏以备夏天之需。因此,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水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这一反映,归纳概括为“水泽腹坚”作为大寒节气三候的候应。
公历每年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节气。
大寒前后,内蒙古北部海拉尔的极端最低气温是一43.3'C。武汉为一13'C,上海为一12'C,广州也曾出现0℃的低温年份。由此可见大寒节气寒冷之极。大寒期间,寒潮南下活动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干燥,雨雪较少,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一种持续晴冷的态势。一般年份大寒节气,华南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为5一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一5毫米。
大寒是什么意思呢?寒潮又是什么?大寒与小寒有什么区别?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较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薹,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物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这时期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相当冷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先秦史籍《逸周书·时训解》:“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鸡不始乳,淫女乱男。鸷鸟不厉,国不除兵。水泽不腹,坚言乃不从。”
与其他节气一样,古人也找出了大寒时节动物反应和自然变化的典型特征,即“大寒三候”。《逸周书·时训解》称:“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意思是说,到了大寒节气,歇冬的母鸡就开始产蛋,可以孵小鸡了;再过5天,鹰隼凌空盘旋捕食更猛烈;又过5天,连河塘中央都会结起坚硬的冰层。
古人根据这些现象和特征总结出来的“大寒三候”如果出现反常,会被认为是不好的兆头。如“鸡不始乳”则“淫女乱男”,寓社会指风气变坏;“鸷鸟不厉”则“国不除兵”,暗示社会不安定;“水泽不腹”则“坚言乃不从”,表明言论不畅、政令不通。
当然,这些说法并不科学,但却透露出古人对大寒节气的“较真”态度——须严肃对待和处理大寒节气到来后的反常气候现象。大寒正是举行一年中最重要的“岁终大祭”的月份,《逸周书》“大寒三候”的说法意在提醒人们,大寒时正是数九寒冬,又恰逢岁末,快要过年了,要敬天畏神恤人。
大寒是反映气温升降过程和程度的一个节气。
本来,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处在北半球的我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地面接受的光和热最少,天气应该最冷,但实际最冷却在冬至后的小寒、大寒节期间,即所谓“冷在三九”。这是因为,大寒节期间,虽然白昼比冬至节稍长些,但仍是日短夜长,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少,所以气温继续下降,再加上此时从极地、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的寒潮频繁南下,不断侵袭我国广大地区,促进出现全年气温最低值。
大寒,顾名思义是天气寒冷到极点。《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此时,像小寒一样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融,呈现出冰天雪地的严寒景色。
一、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这一说法了。
二、食腊八粥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三、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四、喝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到了腊月,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五、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二十四节气大寒节气,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大寒养生:早睡晚起睡前洗脚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