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第四单元(生活思考、感悟)
一、重点字词(加粗字听写,常规字了解):
16、《紫藤萝瀑布》宗璞
瀑布迸(bèng)溅挑(tiǎo)逗挑(tiāo)剔(tī)沉淀花苞伫(zhù)立矗(chù)立贮(zhù)蓄储(chǔ)蓄
伶仃忍俊不禁(jīn)禁(jìn)止仙露琼浆挫(cuò)折
17、《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凸凹训诫峭壁迂(yū)回啜(chuò)泣拾掇(duō)
屡(lǚ)次高不可攀瘦骨嶙峋(lín)(xún)头晕(yūn)目眩
晕(yùn)车晕(yùn)船晕(yùn)血(xiě)纳罕(hǎn)绚丽炫耀
18、《短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容
收敛(liǎn)颤(chàn)动颤(zhàn)栗宽恕(shù)发怒卑微固执(zhí)一丝不苟(gǒu)
19、《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隐秘(mì)秘(bì)鲁幻想诱惑喧腾枯藤渲(xuàn)染
一瞬(shùn)间一刹(chà)那刹(shā)车一霎(shà)时
20、《虽有嘉肴》《礼记》(划线部分默写)
嘉肴弗自强(qiǎng)教(jiāo)然后知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兑(yuè)命兑(duì)换学(xiào)学半
嘉肴:美味的菜。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二、文学常识:(划线部分默写)
1、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河南作家,需要特别关注,中考倾向于用本省作家作品作阅读题),生在北京,是中国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任小哲、丰非。她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女儿,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不沉的船》。《后门》。
2、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七年级课本。
3、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其销售成绩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代表作品有《记忆广场》、《成长的痕迹》等。
4、《礼记?学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戴圣编撰的。
三、方法指导:(答题格式会背)
1、感官: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有眼、耳、鼻、舌、身等。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
2、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例如: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3、欲扬先抑: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物的不满之情。然后,在一两件小事中,突然转变了看法。这种手法能够很好的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蝉》一课先写蝉的聒噪和微不足道,而后再写蝉的珍惜生命、拼命绽放光彩,使读者更能感动。
4、类比修辞: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就其共同点进行比较,比如《贝壳》一课中贝壳生命短暂细小、脆弱卑微,造物主却为它制作精致、仔细、一丝不苟的居所,人的生命要长久、空间广阔的多,就更应该精致、仔细、一丝不苟的对待了。
5、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比如《在山的那边》用儿时爬过山看大海的事情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追求目标的过程。
6、文言文翻译(核对)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然后才知道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能自我反省;知道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过故人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和山村的秀丽风光,表达了朋友间那种淳朴的情谊和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逼真地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的隐逸情怀。全诗以由寺外到寺内的顺序为线索,前四句写入古寺,见高林,踏曲径,进禅房。五六句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最后两句写聆听古刹的钟磬声。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②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2、字词注音、字形掌握。
骸骨(hái)潜行(qián)葱茏(lóng)峰峦(luán)弥漫(mí)顷刻(qǐng)喧嚣(xiāo)
喑哑(yīn)静谧(mí)篡夺(cuàn)霎时(shà)连亘(gèn)窗扉(fēi)倏忽(shū)黯然(àn)缥缈(piǎo)
悄然前行海枯石烂日转星移姿态万千风云变幻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弱肉强食开膛破肚毫不犹豫窸窣作响夜色苍茫遥遥在望昂首挺立
一叶扁舟高垣睥睨黯然飘渺风定天清海市蜃楼碧瓦飞甍历历在目化为乌有
3、课文内容把握。
①《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②《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德云和天气的关系。
③《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绿色蝈蝈的外表、习性介绍的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④《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它真实的记载了1967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全过程。表现了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⑤《山市》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4、与“月”有关的诗词。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二、应形成的语文素养
1、科学小品,又叫知识小品,科普小品,是用小品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功能、作用等。它的特点是语言通俗,篇幅短小,形式活泼,长运用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科学小品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情趣。
2、掌握科学小品的特点
①注意其说明的真确性、科学性。《看云识天气》就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看云识天气》中对云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拟人等方法。
③生动说明与平时说明相结合。《看云识天气》中介绍不同云和天气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进行生动说明介绍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时,则运用平时说明。
3、修辞知识学习
拟人: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它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也就是人格化。
作用:表意丰富,感情色彩鲜明,描写形象生动。
三、应把握的单元考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
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路子,就是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文字可以多一点繁一点,然后删去可有可无的次要文字,留下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语。
最后概括文章内容要注意以下三种情况:
①如果有中心句的,可以用中心句来概括。
②如果文章内容有主次之分,可以保留主要的,删除次要的。
③如果文中的几方面内容是并列关系,可以把他们合并在一起,兼收并蓄,全面而无漏失。
2、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第五单元(科学精神)
一、重点字词(加粗字听写,常规字了解):
21、《化石吟》张锋
苏醒思绪骸(hái)骨惊骇(hài)乌(wū)有潜(qián)行
档(dàng)案葱茏悄(qiǎo)无声息悄(qiǎo)然无声静悄悄(qiāo)
22、《看云识天气》朱泳燚(yì)
鱼鳞峰峦点缀拾掇阴森荫(yīn)蔽荫(yìn)庇轻盈
绫纱朦胧顷(qǐng)刻倾(qīng)斜冰雹圆弧谚(yàn)语
丝丝缕缕(lǚ)
凸:高于周围,凸出、凸起(形容词,形状上的)
突:动词,突出(冲出);突起(突然发生)
23、《绿色蝈蝈》法布尔
啄蹬登瞪凳吮(shǔn)吸篝(gōu)火梧(wú)桐
狩(shòu)猎喧嚣(xiāo)窸窣(xī)(sū)喑(yīn)哑静谧(mì)
气氛(fēn)篡(cuàn)夺逃窜劫掠悬殊俘虏果酱盔甲
撇(piē)开(弃置不顾)撇(piē)油撇(piē)沫撇(piě)捺外撇(piě)撇(piě)嘴贪婪(lán)和睦妒忌(jì)嫉(jí)妒更胜一筹惊慌失措惊惶(huáng)失措人心惶惶(huáng)开膛破肚
24、《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征程健步椭圆铁锹(qiāo)溅落乱花渐欲迷人眼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再接再厉
25、《河中石兽》纪昀(jǐyún)(划线部分默写)
河干(gān)圮(pǐ)焉募金棹(zhào)曳(yè)铁钯(pá)设帐木杮(fèi)湮(yān)坚重反激之力啮(niè)坎(kǎn)穴(xué)
倒(dǎo)掷转转(zhuǎn)不已遂(suì)溯(sù)流臆(yì)断欤(yú)
河干:河边圮:倒塌并:一起阅:经过、过了。求石兽于水中:在何种寻找石兽。求:寻找。竟:终于,到底。棹:划船。
设帐:讲学、教书。湮:埋没耳:语气词,罢了。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杮:削下的木片。
颠:通“癫”,疯狂。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的认为这话是精当确信的言论。啮:侵蚀、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不已:不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如其言:依照他的话去做。但:只。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二、文学常识:(划线部分默写)
1、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著有《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昆虫记》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成的有关昆虫的观察报告。
2、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以笔记体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与清代蒲松林的《聊斋志异》属于同类作品。
三、方法指导:
《河中石兽》纪昀(jǐyún)翻译(核对)
沧州南面的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经历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修寺庙,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终究没能找到。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便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踪迹。
一位学者在庙里讲学,听说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应该是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是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不是荒。唐吗?”大家信服的认为这话是精当确信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后,又笑着说:“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的反冲力量,一定会在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向前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向上了。到下游去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原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按照老河兵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情,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很多,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