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陈情表原文注释译文(优秀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xiǎn)马时,他写了这篇表。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xiǎn)马(官名,太子的老师)。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份公文,也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奇文。字字生情,句句含情,《陈情》之情,耐人寻情。
倾苦情。文章开篇陈述的是作者不幸的命运:孩提时代,父丧母嫁,失怙失恃;成长时代,体弱多病,零丁孤苦;成人之后,无亲无戚,晚有儿息;如今现实,祖母卧病,侍药难离。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一句话浓缩了李密祖孙二人凄苦相依的命运,也表露了他沧桑过后的人生感慨。苦情动心,真诚感人。
说难情。首先是进退两难。一方面是推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马。四次征召,先地方,后朝廷。国恩难报,君情难违。另一方面,祖母供养无主,疾病日重。养恩难忘,亲情难舍。其次是强人所难。在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之后,作者等来的是诏书的责备、郡县的逼迫、州司的催追。在申诉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无奈的话语中,含蓄地表达了对圣朝统治者强人所难的不满之情。
消疑情。少仕伪朝,屡召不应,难免让晋朝统治者产生怀疑。是贪恋旧朝,忠臣不事二君,还是疑虑圣朝,顾虑重重?无论两种想法的哪一种得到证实,都可能给李密带来杀身之祸。旧朝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新朝时,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对比中,表明了李密的立场,流露了李密的感恩之心,更消除了晋朝统治者心中的郁结。接下来,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苦情的再次强调,既顺应了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又委婉地告诉了晋武帝侍奉祖母是他不仕的唯一原因。
表忠情。先有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感触,后有先尽孝后尽忠的承诺,终有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忠君之情,溢于言表;感君之恩,动人心魄。
《陈情》如此多情,也就难怪晋武帝会做出停诏,允其不仕的决定,也就难怪千古文人赞叹之声声声不已了。
1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本文排偶句的运用极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简洁练达,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废离的深情形容得淋漓尽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李密进退两难的无奈,又将尽忠之,与尽孝之情表现得真切而感人。
1、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本文排偶句的运用极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简洁练达,生动形象,而且感情真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将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废离的深情形容得淋漓尽致;“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通过对比,既突出了李密进退两难的无奈,又将尽忠之,与尽孝之情表现得真切而感人。
险衅:灾难祸患。指命运坎坷。
夙:早。这里指幼年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见背:弃我而死去。
舅夺母志:指由于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
成立:长大成人。
祚:福分。
儿息:儿子。
期功强近之亲:指比较亲近的亲戚。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九月称“大功”,五月称“小功”。
应门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应门:照应门户,僮,童仆。
茕茕孑立:生活孤单无靠。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
吊:安慰。
婴:纠缠。
蓐:通“褥”,垫子。
废离:废养而远离。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太守:郡的地方长官。
察:考察。这里是推举的意思。
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品行廉洁。
刺史:州的地方长官。
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拜:授官。
郎中:官名。晋时各部有郎中。
寻:不久。
除:任命官职。
猥:辱。自谦之词。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太子。
陨首:丧命。
切峻:急切严厉。
逋慢:回避怠慢。
州司:州官。
日笃:日益沉重。
苟顺:姑且迁就。
伏惟: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故老:遗老。
矜育:怜惜抚育。
伪朝:指蜀汉。
历职郎署:指曾在蜀汉官署中担任过郎官职务。
矜:矜持爱惜。
优渥:优厚。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二州区域大致相当于蜀汉所统辖的范围。
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
皇天后土:犹言天地神明。
愚诚:愚拙的至诚之心。
听:听许,同意。
结草: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魏武子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魏颗,把他的遗妾杀死以后殉葬。魏颗没有照他父亲说的话做。后来魏颗跟秦国的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了结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颗梦见结草的老人,他自称是没有被杀死的魏武子遗妾的父亲。后来就把“结草”用来作为报答恩人心愿的表示。
犬马:作者自比,表示谦卑。
行年四岁:年纪到了四岁。行年,经历的年岁。
臣密言:开头先写上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当时的书信也是这样的。
(一)名词作状语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
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外。)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里。)
躬亲抚养。( 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臣具以表闻。( 闻:使……闻。)
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
谨拜表以闻(使……知道。)
(三)形容词作名词
夙遭闵凶。(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凡在故老。(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4、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四)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离。)
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臣少多疾病。 (病:生病。)
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历职郎署。( 职:任职。)
(六)动词作名词
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被誉为千古美文的《陈情表》,是李密因祖母年老多病,须由自己侍奉,暂不能应征做官,而向晋武帝陈述衷情的表。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是这篇表的主旨。作者处处围绕这个主旨摆事实,诉真情,论道理,将事、情、理巧妙穿插,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一、叙“辞不就职”的种种事由
1、 家庭的不幸
开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极其概括地定出了作者年少时的不幸。接着细致地描绘了“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其不幸表现有三: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不幸之一。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不幸之二。
C、“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幸之三。
这诸多的不幸,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祖母的病情
李密在文中反复强调祖母的病: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真是“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样反复强调中,让我们感觉到李密的孝情是特定情境下的非同一般的孝情了。
3、朝廷之优礼
先写州郡两次推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因“辞不赴命”接着又是“诏书特下,拜臣郎中”,不久又“除臣洗马”,后两次官职的任命,是由皇帝、朝廷直接下达,而且都是委以重任。
上述种种事由,都是李密抒写“不能废远”的拳拳私情的前提。
二、抒“不能废远”的拳拳私情
叙事之余,李密借用巧妙的抒情方式,将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层层展开,其拳拳私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1、因“沐浴清化”而对朝廷深深的感恩之情
文中不乏对武帝对朝廷的颂词,对自己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叙述朝廷的优礼之后,李密写到“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极为诚恳、委婉、谦恭地表达了内心无比感恩戴德的情怀;文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保证,更诚挚地表达了作者对晋武帝生死相报的无限忠诚和万分感激之情。
2、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作者先写从朝廷到州郡,到县的各级统治机构,接连着“责臣”、“催臣”、“临门”、“急于星火”,这些短句,非常精练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无可阻遏的催命图,面对这样一幅催命图,作者陷入了两难处境:“欲奉命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因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个结论含蓄精警,既有对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对祖母的孝顺之情,更写出了封建知识分子忠孝不能两全的窘境,将内心的忧惧写得入情入理。
3、因“刘病日笃”而割舍不下的尽孝之情
文章开篇就叙述了李密年少时的不幸遭遇,并不是用自己的不幸来赚取一把同情的泪,而是让读者体会到:一个失怙失恃又无叔伯兄长并且体弱多病的孩子,他的成长,饱蘸了祖母多少关顾之爱,倾注了祖母多少矜悯之情,耗费了祖母多少操劳之力。这也是李密日后虔诚尽孝的情感基础。如今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作为祖母唯一的依靠,在祖母其病日笃,“朝不虑夕”的时候,又怎能不尽孝道,弃祖母于不顾呢?所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可见李密对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李密将自己对祖母的这份孝情大肆渲染,造成一种感人至深的情境,让人深深感受到“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种种情感,尽孝之情才是中心。忧惧之情和感恩之情,从正反两面突出了李密对祖母孝情的深厚,都是对李密深挚孝情的铺垫。
三、阐“愿乞终养”的条条理由
李密在叙之以事,动之以情之后,进一步晓之以理。委婉地提出了“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的理由:
1、圣朝以孝治天下,成全李密是以孝治天下的一个范例。
2、孤苦皇天后土所鉴。“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犹甚”,且其孤苦是“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其鉴”,成全作者这一要求,可以收民心,服官吏,动神灵,更可慰作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3、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臣密今年四十又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由此得出结论“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这一结论清楚地陈述了“报国恩”与“循私情”只是为时极短的矛盾,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不是矛盾了。也就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的要求。
整篇文章,李密于事于情于理都写得娓娓动人,最突出的是李密所陈之情,发自内心,出自肺腑,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让晋武帝叹为观止,霁怒为怜,予以怀柔,终于恩准了李密的请求,并“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xiǎn)马时,他写了这篇表。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殉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陈情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开除
B.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慢:怠慢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9.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但以刘日薄西山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 B.臣具以表闻
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陈之情,有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还有对祖母刘氏的孝情等。
B.文章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有不事二主之心。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D.文章层层推进,直截了当,情真意切地陈说了自己不能应命的理由
参考答案:
8.A(授予官职)
9.A(因为)
10.D(应是措辞委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